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已發展成為全球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06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已經達到25.5%,依然保持份額第一。在小家電市場上海爾表現穩健,以16%的市場份額蟬聯小家電市場冠軍。
海爾每月接到6萬個銷售訂單。的產品每天要通過全球5.8萬個營銷網點,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月採購26萬種物料、製造1萬多種產品,全球500強企業的供應商多達800多家。
從生產規模看,海爾現有生產的產品達 13,000多個產品品種,平均每天開發1.3個新產品。海爾一年的資金運作進出達1000億元,平均每天需做2.76億元結算,1800多筆賬。隨著業務的全球化擴展,海爾集團在全球擁有15個設計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經理人。
如此龐大的業務體系,依靠傳統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構或者矩陣式模式,很難維持正常運轉,業務流程重組勢在必行。
海爾的 「OEC 、市場鏈、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1998 年,海爾公司開始為滿足每位客戶的需求而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從而邁出了向國際化目標前進的步伐。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確立了適當的合作戰略,並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採取了重要的措施。
通過對備選方案進行全面分析之後,海爾集團最終選擇了 mySAP供應鏈管理 (mySAP SCM) 和相關的 mySAP Business Suite 解決方案。海爾集團息技術經理說,「經過仔細考慮之後,我們最終選擇了 mySAP SCM,原因在於該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我們最新的業務流程,包括採用 JIT 原材料和製成品存貨管理,以及全球貿易。由於 SAP是全球領先的企業管理軟體和協同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財富》500強中80%以上的企業正在從SAP商務解決方案中獲益, 120多個國家的22,600家企業正運行著71,600套SAP軟體。因此,相信該解決方案能夠隨著我們在全球的拓展滿足我們的需求。」
SAP公司提供的ERP系統共包括MM(物料管理)、PP(製造與計劃)、SD(銷售與訂單管理)、FI/CO(財務管理與成本管理)、BW(業務數據倉庫/決策支持信息系統)等模塊。
ERP實施後,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島」,使信息同步而集成,提高了信息的實時性與準確性,加快了對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如原來定單由客戶下達傳遞到供應商需要10天以上的時間,而且準確率低,實施ERP後定單不但1天內完成「客戶—商流—工廠計劃—倉—採購—供應商」的過程,而且準確率為100%。
另外,對於每筆收貨,掃描系統能夠自動檢驗採購定單,防止暗箱收貨,而財務在收貨的同時自動生成入庫憑證,使財務人員從繁重的記賬工作中解放出來,發揮出真正的財務管理與財務監督職能,而且效率與準確性大大提高。
BBP系統主要是建立了與供應商之間基於網際網路的業務和信息協同平台。該平台的主要功能:
(1)通過平台的業務協同功能,既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招投標,又可以
通過網際網路將所有與供應商相關的物流管理業務信息。如採購計劃、採購訂單、庫存信息、供應商供貨清單、配額以及採購價格和計劃交貨時間等發布給供應商,使供應商可以不出戶就全面了解與自己相關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據採購計劃備貨,根據採購訂單送貨等等)。
(2)對於非業務信息的協同,SAP使用構架於BBP(原材料網上採購系統)採購平台上的信息中心為海爾與供應商之間進行溝通交互和反饋提供集成環境。信息中心利用瀏覽器和互聯網作為中介整合了海爾過去通過紙張、傳真、電話和電子郵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實現了非業務數據的集中存儲和網上發布。
通過BBP系統交易平台,海爾每個月平均接到60000多個銷售訂單,這些訂單的品種達10000多個,需要採購的物料品種達26萬餘種。
該解決方案的實施範圍包含公司的23個部門,涵蓋所有的生產線,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行動電話和電視。
2000年1月到3月:
海爾在空調事業部完成了 mySAP SCM 物料管理和倉庫管理能力的實施。採用 SAP 解決方案的業務流程帶來了迅速而且顯著的收益,尤其是在採購和原材料運送成本方面。這使得整個公司在物流流程中實施 SAP 解決方案獲得了更高的收益。
2000 年4月到10月:
mySAP SCM 的實施使海爾中央物流部實現了精益流程(一種同步物流模型,具有集中化訂單處理功能),為13個產品部門提供支持。SAP R/3的財務和相關主數據處理能力採用 mySAP SCM 實現,包括 mySAP 供應商關係管理的生產計劃、物料管理、倉庫管理和 B2B 採購能力。
2000 年10 月到 2003 年4月:
mySAP SCM 和相關的 SAP 解決方案在其他10個部門實施,並與其他系統無縫集成。mySAP SCM 的倉庫管理能力在42個製成品倉庫中實施,從而使倉庫轉變為配送中心。經過這一階段的實施,物料在被送到生產中心之前,在配送中心內的平均等待時間縮短到3天,製成品在這些配送中心的平均等待時間縮短到不足7天,而且運輸和儲存空間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幾十個不同崗位的大約1,000名內部人員在使用SAP解決方案。
2003 年10月:
MM(物料管理模塊)、PP(生產計劃模塊)、FI(財務管理模塊)和BBP(原材料網上採購系統)正式上線運營。至此,海爾的後台ERP系統已經覆蓋了整個19個事業部,構建了海爾集團的內部供應鏈。
實施和完善後的海爾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用「一流三網」來概括。「一流」是指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三網」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和計算機信息網路。圍繞訂單信息流這一中心,將海爾遍布全球的分支機構整合在統一的物流平台之上,從而使供應商和客戶、企業內部信息網路這「三網」同時開始執行,同步運動,為訂單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由於海爾物流管理系統的成功實施和完善,構建和理順了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為海爾集團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目 標:為訂單而採購,消滅庫存
效 果:採購成本大幅降低;
● 庫存資金周轉日期從30天降低到了12天以下;
● 獃滯物資降低了73.8%;
● 倉庫面積減少了50%;
● 降低庫存資金約7億元,比以前減少了67%;
● 資金回籠速度由年均1.2次提高到15次。
建立起全球供應鏈網路
● 使原來的2336家供應產優化到840家,並節約近1000
● 萬元的差旅費;
● 由國際化的大集團組成的供應商比例上升至71.3%;
● 這些國際化大供應商參與海爾的產品開發和設計,為海爾
● 的新產品開發和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目前參與
● 海爾產品設計開發的供應商比例已高達32.5%。
實現了三個JIT(即時)
● 即時採購:網上查詢計劃與庫存,及時補貨;
● 即時配送:根據看板管理4小時送料到工位;
● 即時分撥物流:按BtoB、BtoC訂單的需求生產,交貨及
● 時,中心城市實現8小時配送到位,區域內24小時配送
● 到位,全國4天以內到位。
反應快速及時
● 採購周期由原來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
● 網上支付已達到總支付額的80%;
● 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
● 提高了物流過程的精細化水平,達到質量零缺陷的目的;
● 客戶訂單傳遞時間從10天縮短到10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