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道家修鍊築基法(4)

  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念想不除,無法馭炁。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日:「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之法時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亦可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為之法,復歸無為)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自鼻中吸入清炁,用意咽入下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補充呼出之氣。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回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吶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氣,以氣隨心,吸氣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氣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氣,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窩正中,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初學氣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氣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氣之時,不可強迫壓氣,也不可強制憋氣。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吶還有一個重要的口訣,謂之吸長呼短。吸氣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氣,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通,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為天,腎為地,隨著行炁,心性漸漸伏下,與腎炁交合。《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內自然生出甘涼津液。此津液乃煉炁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補益之效。待至滿口,送至咽喉,引頸吞之,汩汩有聲,亦可幫助入靜。津液為人養生之寶,蓋當可化炁,潤澤周身,謂之「煉津化炁」,肺主炁屬金,金能生水,水為腎主精,亦為造精捷法也。隨著修鍊功夫的長進,津液愈加甘美無比,若非修真之士,誰能知之。呂祖喻為「長生酒」,曰:「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 行炁既久,成為自然,即使不用意領,炁息自回丹田之內,彷彿有吸引力,橐龠已通矣。這時只將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細細,納惟綿綿,若存若亡,似有似無,方為真息。此時逐漸將有為之法,歸於無為,先存後忘,知而不守。丹經云:「真意往來不間斷,知而不守是功夫。」積久純熟,有心化為無心,有意化為無意,則可使心神得到極大休歇,達至無念無欲之境,心神清定可致無夢,《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中效驗不可思議。 最後神氣合為一體,不知不覺打成一片,心入炁中,炁包神外,混沌交合,氤氳不散。津液愈生愈旺,香甜滿口,丹田溫暖,周身融融,呼吸開合,周身毛竅皆與之相應。靜到極處,但覺炁如根根銀絲,透入毛孔,空洞暢快,妙不可言。鼻無出入之氣,臍有噓吸之能,好似嬰兒在胞胎中,是為胎息。《老子》云:「專炁致柔,能如嬰兒乎?」真正存神達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遠矣。 但是達到如此境界,隨人秉賦有早有晚。要在慎終如始,勿懶勿怠。《太上老君內觀經》說:「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道不失,身長存也。」 養生篇 1.外出路途所阻,而生饑渴,可就地靜心吐納服炁,則無饑渴之感,所謂「炁滿不思食」。種種效驗,日久自知,不必詳述。? 2.煉習吐納,最好結合太極拳之類的動功。蓋「有動乎中,必有其靜。」動靜相兼,互相增益。煉武術者,亦可以此作為內功,只知蠻用拙力,不知以意領炁,以炁領形,終究落於下乘,且於養生無益。? 3.《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此法貴在堅持,行立坐卧之間,隨時可用丹田呼吸,不必拘泥時日。常人多在大病之後,方去尋求氣功療法,一旦病有好轉,卻又置之不理,學者切忌此種弊端。 4.平日注意保持元和,話宜少說,言多傷炁。《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虛其心,實其腹。」所謂「大巧若拙,大辨若訥。」內含修鍊之旨也。更要注重修德,德正則心安,心安則炁順,試看哪位修養高深之人沒有德行。 5.葷腥香辣之物,不利養炁,應少食或不食,老年人尤應注意。蓋葷腥之物,性屬沉濁,食之必使先天之炁粗而難伏;香辣之品,性主輕浮,食之必使先天之炁散而不聚。故均應避之。應持清淡飯食,以養真炁。食可則止,不宜過飢過飽,過飢傷炁,過飽傷神。此飲食之道,修真煉炁者不可不知。 6.不可當風吐納,煉到好處,全身發熱,毛孔開張,更不可見風。若盤腿打坐久了,下肢酸麻,不可驟然下地,最傷筋骨。先把兩腿伸開,手撫兩膝,養靜片刻,待覺身輕,方可下地。? 7.煉炁當禁煙酒,煙為火之象,火能爍金(肺),故抽煙多者肺先損,肺損則無以生炁。酒者,入於心經則多說話,入於肺經大聲叫喊,入於腎經情慾不節,入於脾經不願吃飯,入於肝經大動肝火……種種危害,皆令人性亂而炁耗,故宜戒之。? 即此一法,已為養生不二法門。但這在道家修鍊之中,只為築基功法。學者得其真趣,欲求上層接命之術 者,再訪高師深造可也。 三、輔助築基法 (一)退符八法 初步修習中華道家築基功法,在每次做功完畢之後,應當有一定的收功方法。做功之時,道家稱為「進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謂之「火」;收功之時,道家稱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鞏固煉功的效果。這裡介紹的「退符八法」,是筆者根據傳統中華道家的按摩法,結合自己多年的煉功經驗,總結出來的八種方法,簡便易行,功效奇特。 干沐面 干沐面,又稱乾洗臉。兩手五指併攏,以先下後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顏的神奇效驗。連做三十六次。 鳴天鼓 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炁。以雙手十指按於腦後,然後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復聰的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運神目 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練功之後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後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向內向外各做十八次。 叩羅千 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齒、後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連做三十六次。 扶中嶽 中嶽即面部中央之鼻。兩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於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肺開竅於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癒鼻炎等奇效。連做三十六次。 濟天一 濟天一,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臟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癒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癥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即以此法,將熱氣搓入腰眼之內,即可速愈。連做三十六次。 揉丹田 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炁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後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炁、增加內炁、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順時針、逆時針各做十八次。 搓湧泉 湧泉即兩腳心之湧泉穴。坐於凳上或床上,以左手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可以增強全身內炁、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功效。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一定要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煉習。可在做功前,作為進入功態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於身體的按摩,使全身放鬆,能夠很快入靜;在做功之後依次煉習,使炁機遍達於周身,作為退符收功。如果實在無暇做功,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勞累之時,或者在睡覺前後,亦可收到養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 (二)回陽功 中華道家回陽功,用在初步築基階段。靜坐之中,或睡眠醒起之時,出現無欲陽舉的現象,可用回陽功將其收回,以免散失。如是有了濁念而出現興陽,則屬於濁水源,縱使收回,亦難以保守。 回陽之法,道家傳有十六字訣。其訣為:「一吸便提,息息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具體做法是:陽生之時,先是吸炁,至會陰穴,然後以微意提攝之,隨息歸入下丹田(即臍);同時咽下津液一口,即為水火相見。此法可連用數度,直至陽回而止,然後再以文火溫養丹田,謂之封固。 (三)睡功法 中華道家秘傳睡功法訣,筆者整理為:「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一手屈肱枕頭,一手直摩臍眼。一隻腳伸,一隻腳綣。神不外馳,炁自安然。收神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訣大意是說:頭靠東方而卧(東方為太陽出升之地,乃是生炁之所),側著身體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諺日:學道不學道,學個狗睡覺),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炁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炁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 睡功起始,應當先睡心(先收心養靜),後睡眼(後閉目入睡)。致虛之極,守靜之篤。神炁自然歸根,入于丹田之內;呼吸自然綿綿,歸於元海之中。此時不必有心調息,而呼吸自會安定;不必用意伏炁,而炁機自然降伏。臨醒之時,應當先醒眼(先睜開眼睛),後醒心(後心生知覺)。然後慢慢展轉身軀,方可起卧。睡功做到好處,自可入於大靜,一念不生,心同虛空。其後如果能夠放下身心,靜定一場,還會出現其他良好效驗,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訣,不是一般的小法小術可以比擬,乃是主靜立極的上乘大道。當初陳希夷(陳摶)祖師留其肉身於西嶽華山,蔣青霞真人脫質升舉於王屋山,都是修習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又,上古時代道家傳有「宴息法」:每當夜晚之時,耳無所聞,目無所視,口無所言,心無所住,息無所促,形無所動。只留一點元神元炁,相依相偎,如同爐中一點火種相似,綿綿不絕,若有若無。久久純熟,自可達到「神滿不思睡」的境地。所謂妨礙修鍊之「睡魔」,亦不知不覺而自動消失。 陳摶老祖傳有睡功秘訣三十二字,名日「蟄龍法」。其決日:「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日蟄龍,我卻蟄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上卧,世無知音。」呂純陽祖師曾為之題詩云:「高枕終南萬慮空,睡仙常卧白雲中。夢魂暗入陰陽竅,呼吸潛施造化功。真訣誰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學痴聾。華山處士留眠法,今與倡明醒眾公。」修習道家睡功的同志們,當由此參悟之。 (原出《大成捷要》,筆者編譯)

推薦閱讀:

詩書中華
中華鱘的營養價值
中華姓氏---- 岳 姓
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宗教語中的漢語成語
[七夕特別策劃] 中華民族婚俗知多少

TAG:道家 | 中華 | 修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