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第一天}
序文:
快過年了,首先祝大家吉祥。在這年末的時候,我們來共修一部殊勝的祈福滅罪的大乘經典,作為這一年最好的總結和對來年最好的祈禱吧。在以後的幾天里,我們一起共修《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這部佛經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利益呢?若能如法誦持,能令行人:消滅過去無量無邊罪業;能得現世種種福報;能除治種種疾病,四大不調病,業障病;
能超度過世的親人,乃至生前惡業已經墮落地獄的都能超度;能超度怨家債主在惡道中來逼害自己的;能得無量恆沙諸佛加持;能令修行者現生證得聖果;
能除一切災難橫禍;死後不墮落惡道生在人天享受福報;能滿足世間一切善願……。若能如法受持此經,能得到如此等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佛經,是記載佛陀和僧眾們生活、說法以及佛弟子們修行的故事,其文體相當於記敘文。也具備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於佛經而言:
一、相對於「時間、地點、人物」的內容就是「經初五句」,這是一切佛經的共同特徵,都有這樣的序文:1、如是;2、我聞;3、一時;4、佛;5、在……處。
之所以在一切經的開頭都安置這五句話,是因為這五句有三種義:
1) 為證明此經的結集是真實的,不虛妄的,令佛涅槃後學佛的人對佛經能生信心;
2) 為表示與外道的不同;
3) 為熄滅諍論,表明這部經文的內容是有根據的。
二、相對於記敘文的「事情的起因、經過」的,就是佛經正文部分;
三、相對於記敘文的「結果」的,就是經文末尾的「流通分」 部分。
以上是解釋佛經的結構。
佛所說的經法,具足「七種善」,所以稱作正法。在《成實論》三善品中說:「佛自贊言:『我所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清凈調柔,隨順梵行。』」
其中:
一、時善:一部經中,初、中、後這三時所說,都是甚深法義。所謂初中後,就是指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是最初敘其經發起理由因緣,即緣起的部分。
正宗分:其次便根據這個緣起而演說法門的部分。
流通分:如來說法之後,以所說的法門付囑弟子或國王等,令佛法流布宣揚世間的部分。也有的佛經在經末後分是說眾生聞法受益、歡喜讚歎、信受奉行。
二、義善:佛法的義理真實,深有利益,能令眾生獲得今世、後世以及出世間的大利益。
三、語善:如來說法,隨順各地的方俗之語而說,都能顯示佛法的真實義理。並不拘泥於某一種語言。不像婆羅門外道,只用單一的梵語演說。
四、獨法:這是純真無雜的無餘法部分,獨為菩薩說修行成佛的真實義,不是為聲聞緣覺二乘所說的方便法。
五、具足:佛之所說的經法,以一經或一偈,而能具足圓滿諸法,不需要依別的經文來補充。
六、清凈調柔:言語清凈,叫做清凈;法義清凈,叫做調柔。
七、梵行:離欲清凈涅槃名為梵,修行此法能到涅槃,所以名為梵行。
關於「語善」,這個是現代佛弟子之間有誤解的地方。最嚴重的誤解多是初學南傳佛法的漢人,有因為不理解佛陀的「語善」智慧方便而誹謗北傳大乘佛法的。在這裡對「語善」做個解釋說明,願誹謗者懺悔滅罪,得無量福。
在《毗婆沙論》七十九曰:「世尊有一時為四天王說法,先以聖語(梵語)說四聖諦。所謂『豆佉(苦)、三牟提耶(集)、尼樓陀(滅)、末伽(道)』。四天王中有二位能領受理解,有二位不能領受理解。{心經梵本:耨佉(苦)娑每那野(集)寧嚕馱(滅)么哩誐攘(道)}
世尊憐愍饒益二位天王的緣故,又以南印度邊國俗語(毗陀羅語)說四聖諦。所謂:『瑿泥、迷泥、蹋部達、喋部』,在二天王中,有一位能領解,一位不領解。
世尊憐愍饒益此天王的緣故,又以一種篾戾車語(彌離車語)說四聖諦。所謂『摩奢、睹奢、僧攝、摩薩縛怛毗剌遲』,這時候,四天王全都領解了。」
然而,以聖語(梵語)說四聖諦,是對四天王的一次隨緣說法,並非佛的常語。佛以當時摩竭陀國的俗語為常用語,這種語言記載的經文,現在得不到了。南方阿利耶語(南方聖語)的方言經文,傳到斯里蘭卡,就是現今的巴利語佛典。
而佛在諸律中,呵責用婆羅門聖語來讀誦佛經的事情有這樣的記載:
《毗尼母經》卷四:「有二婆羅門比丘,一字烏嗟呵,二字散摩陀。往到佛所白世尊言:『佛弟子中,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種種郡縣人。言音不同,語既不正,皆壞佛正義。唯願世尊,聽我等依闡陀(唱誦吠陀經典時的音調)至持論,撰集佛經,次比文句。使言音辯了,義亦得顯。』
佛告比丘:『吾佛法中,不與美言為是。但使義理不失,是吾意也。隨諸眾生,應與何音而得受悟,應為說之。是故名為隨國應作。』」這是說,佛允許弟子不同國家人民,以自己能理解經義的言音來誦習佛經。這其實就是指把佛經翻譯成的各種本國語言或各民族語言。
《有部毗奈耶雜事》六曰:「苾芻(比丘)不應歌詠引聲而誦經法(婆羅門讀誦之法)。若苾芻作闡陀聲(吠陀的韻律學)誦經典者,得越法罪。若方國言音須引聲者,作時無犯。」注曰:「言闡陀者,是婆羅門讀誦之法,長引其聲,以手指點空而分節段。由博士先唱,諸人隨後唱誦。」
由此可見,佛陀禁止弟子用外道的讀誦方法來讀佛經,以示內外道的區別,防止別人聽聞讀誦的音調,而把佛經當做外道吠陀。佛說經法,都是以當地的人們所用的通俗語言來演說法義,並非單獨用某一種固定語言。否則說話大家都聽不懂,更何況法義。
可以說,佛陀是以一切眾生日常所用的語言來說法,並且主要是俗語。而梵語或巴利語,都是用來記載經典的聖語。因為這兩種語言結構嚴謹,能清晰確定表達具體義理,所以用來記載佛陀所說的經法,是為保證所記載的法義一致不錯謬,因而用單一語言來記載其義。記載經文的梵語和巴利語並非佛說法時所用的語言。
以上解說佛說法具有七善,佛無上智慧,善說一切法,善治一切病,令人漸能具足圓滿福慧,而皆成佛。
下面解釋「經初五句」:
1. 「如是」:因為修行者的如實修證,與佛所說的將要記載的佛經,完全相同沒有差別,因而令人生信。所以先說「如是」,是要令人確信佛經所言,是能夠實修實證的義理。同時,下面所說將被記載的佛經,與佛在往昔所說的經法語義相同不異的緣故。因而先說「如是」之法。
2. 「我聞」:雖然所說的語義與佛往昔所說不異,但是還不知道當時聽聞的有哪些人,如果沒有人宣稱他聽到這些法,那也未必可信。因此,接著便說是「我聞」。這裡明確是我親從佛陀那裡見聞,不是俗間傳說,所以是可信的。
3. 「一時」:雖然說,這樣的佛法,是我從佛聞,但是到底是什麼時候所說呢?既然說法,必有時節。如果有說法卻沒有說法的時間,則未必可信。因此第三說明「一時」。一時的意義包含很廣,下面再做解釋。
4. 「佛」:雖然表明說經的時節,但是到底是誰人所說呢?說必有人,不知道說經者是誰。如果是天魔、外道、餘人所說的經,則未必可信。因此,第四表明說經的人,此經是佛所說,所以這是可信的。
5. 「在……處」:雖然說此經的義理是佛所說,不知是如來在何處所說?如果沒有說法的地方,則未必可信。因此第五表明說經之處:「在……園」。
以上是解說一切佛經通用的序品格式,先介紹到這裡。下面淺釋經文。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
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qié)陀國無垢園中寶光明池。與大菩薩及大聲聞、天、龍、葯叉、犍(jiān)闥(達)婆、訶(hē)蘇羅、迦樓羅、緊那(nuó)羅、摩睺羅伽(qié),人非人等無量百千,前後圍繞。
【淺釋】:
「如是我聞」:這是一切經開頭一句,前面已經解釋過。這四個字有種種解釋,最通用的解釋,就是:「如是之法,我從佛聞」,用白話說就是:「以下這些經文內容,是我親身從佛陀那裡見聞的」。
「一時」:佛法中不說確定時間,而是統說一時,因為時間本來是相對的,如果說確定時間,當人們的時間標準改變時,就會搞錯,而具體哪一天,跟佛說法的內容並無關係。
同時,一時有種種意思:晝夜時分,每個地方都有不同,並未統一,若確定說容易造成誤解。並且,一時的意義不確定單指一種,或者是一剎那,或者是相續的時間,因此不能確定一種說。所以只說總相,一時代表一切說法時。
又有解釋為:佛說法之時;師資道合,機教相符之時;因緣會遇時;契機契理時;聞持和合時;非異時等等。
「摩伽陀國無垢園中寶光明池」:這是如來說法之處、眾僧修行之處。
「與大菩薩及大聲聞」:這裡和後面的天龍八部,都是當時在法會上聽法的眾生。大菩薩,是指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大聲聞是指阿羅漢。這裡以大菩薩和大聲聞,代表一切參與法會的菩薩和僧眾。
「天、龍、葯叉、犍闥婆、訶蘇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這是「天龍八部」眾:
1. 天眾:指欲界的六天,色界的四禪天,無色界的四空處天。天人身有光明,故名為天,又其自然之果報殊妙,故名為天。
2. 龍眾:是畜生類,水屬動物之王。如法華經的聽眾中,列有八大龍王。
3. 夜叉:又曰閱叉,新作葯叉,夜乞叉。譯言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秘密等。玄應音義三曰:『閱叉或雲夜叉,皆訛也。正言葯叉,此譯雲能啖鬼,謂食啖人也。又雲傷者,謂能傷害人也。』
4. 乾闥婆:或者健達婆、犍達縛、健闥婆、干沓和、干沓婆、彥達縛、犍陀羅等。譯作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也,彼五陰唯嗅香臭而長養,故名香陰。是帝釋天的樂神。
5. 阿修羅:訶蘇羅、阿須倫、阿蘇羅、阿素羅。舊譯為無酒,新譯為非天,又翻譯為無端正。此類眾生的果報雖然跟天人相似,但不屬於天部,所以叫非天。又其男子容貌醜惡,所以叫無端正。此類的果報,有美女而無酒,故云無酒。是常與帝釋戰鬥之神。
6. 迦樓羅:又雲迦留羅,迦婁羅,揭路荼。迦嘍荼,伽樓羅,誐嚕拏,檗嚕拏等。鳥名。舊譯曰金翅鳥。新譯曰妙翅鳥、頂癭鳥、食吐悲苦聲等。身體極大,兩翅展開長三百三十六萬里,以龍為食物。
7. 緊那羅:譯作非人,新譯作歌神,似人而頭上有角,故名人非人,為帝釋天之樂神,故云歌神。帝釋有二種樂神,前面的乾闥婆是奏俗樂者,此則為奏法樂的天神。
8. 摩睺羅迦:莫呼洛伽摩,舊譯為休勒、摩睺羅伽,新譯為莫呼洛伽,摩護啰誐。譯作大蟒神。鳩摩羅什曰:是地龍而腹行也。僧肇曰:大蟒神腹行也。
這八部眾都是人以肉眼所不能見的,其中天、龍的神驗殊勝,所以簡稱為天龍八部,又名龍神八部。
「人非人等」 :上面的天龍八部眾,本來不是人,但是都變化成人的形象來參加法會。有人的形象而實際不是真實的人,所以叫人非人。也可以解釋成人和非人等眾。如果單獨說,則可以單指「緊那羅」這一類。在本經里是統稱以上的天龍八部眾以及聽法的人眾。
「無量百千,前後圍繞」:佛將要說法時,常常有無量大眾前來聽法。僧眾和白衣住在地上,天龍八部眾住在空中,離佛有一定距離。佛說法梵音清澈,無論遠近都能清晰聽聞。因此乃至極遠處也有聽法眾。
【白話經文】:如是我聞,有一時,佛陀在摩伽陀國的無垢園中,寶光明池畔,與諸多大菩薩、大聲聞僧,以及天龍八部眾等,有無量百千之數,前後圍繞世尊。
【經文】:爾時,眾中有一大婆羅門名無垢妙光,多聞聰慧,人所樂(悅)見,常行十善,歸信三寶,善心殷重,智慧微細。常恆欲令一切眾生,圓滿善利大富豐饒。
【淺釋】:「而時」:就是指在當時的某個時候。在這些大眾裡面,有一位大婆羅門。大婆羅門有三種義:1、種性高貴;2、財富無量;3、智慧勝人。在這裡都表現出來了。這位大婆羅門名叫無垢妙光。
「多聞聰慧」:這是說此人廣學佛法,智慧明達,善能以自己的智慧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解決生活修行上的疑難問題。因此「人所樂見」,人們都喜歡親近他。
「常行十善,歸信三寶」:他是皈依三寶,虔誠信仰的佛弟子,常常受持十善戒,不擾害眾生。
「善心殷重,智慧微細」:他的內心常生善念,殷勤而厚重,想要利益眾生。同時他又有智慧,能分辨乃至生活修行中細微的事情,什麼應做什麼不應做,以及利弊所在。
「常恆欲令一切眾生,圓滿善利大富豐饒」:他心裡想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常常都想著怎樣能令一切的眾生,都能夠成就一切善業福報。「圓滿善利」就是指成就所有的善業善願,不幫人成就惡願。
所謂「恆順眾生」,就是指恆順眾生的一切善業,不是恆順眾生的惡業。不能別人請你幫殺人,你也去幫忙。那不叫恆順眾生,而是害眾生墮於地獄了。自他都害,這是愚痴墮落,不是恆順眾生。
比如,有人祈求普賢菩薩:「願我能殺死一萬人」,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就包括「恆順眾生」,但是菩薩絕對不會幫助他成就這種惡願的。 隨順、隨喜、利益、助成眾生的善業善願,叫做恆順眾生;隨順、隨喜、利益、助成眾生的惡業,則是陷害眾生,令其成就罪業,二人同罪,都將墮落惡道。
「大富豐饒」:是指令人在現世中得到福報利益,如果令人得到現前利益,則為他說法的時候,他也喜歡聽,容易接受。這是菩薩四攝法之一。
四攝法包括: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1. 布施攝:謂如果有眾生樂於財物,則布施財物;如果樂於聞法,則布施善法。使他因為獲得布施而生親近歡喜之心,從而依我學受道法。
2. 愛語攝:隨眾生的根性,而善言安慰、勸喻,使他因此而生親近歡喜之心,從而依我學受道法。
3. 利行攝:菩薩起身、口、意善行,隨順、隨喜、利益、助成眾生的善業善願,使他因此而生親近歡喜之心,從而依我學受道法。
4. 同事攝:菩薩見眾生根性,隨其所應度因緣,而變化示現身形,與他同事乃至惡業。漸漸導以正法,由此而依我學受道法。菩薩雖然示現與眾生同事惡業,而身心實際清凈無染,都是神通變化所做,並非實際造業。是為引導惡業眾生的緣故。
菩薩常以這四種方便攝受眾生,令其來入佛法正道。
【白話經文】:在那時的大眾中,有一位大婆羅門,名叫無垢妙光。他多聞佛法,智慧聰明,深得人們的愛樂和恭敬。他皈信三寶,受持十善戒。內心常生善念,殷勤厚重,利益眾生。
無垢妙光很有智慧,能善分辨乃至生活、修行中細微的事情,什麼應做、什麼不應做,以及利弊所在。他心裡所想的,常常是怎樣能令一切眾生都能成就一切善業福報。安樂富足,不為生活苦惱。
【經文】:時,婆羅門無垢妙光,從座而起,往詣佛所,繞佛七匝(zā),以眾香華奉獻世尊,無價妙衣,瓔珞(luò)珠鬘(mán),持覆(fù)佛上。頂禮雙足卻住一面。作是請言:「唯願世尊,與諸大眾,明日晨朝(zhāo)至我宅中,受我供養。」爾時世尊默然許之。
【淺釋】:這個時候,無垢妙光婆羅門,從座位上起來,來到佛陀的面前,順時針旋轉繞佛七匝,這是古印度的禮節。印度的禮節,是先旋繞多圈,然後頂禮雙足,或其後再頂禮,或三頂禮。不像中國禮節,頂禮多,旋繞少。佛法中繞佛為右繞,外道有的左繞。
無垢妙光以妙香、妙花以及無價的衣物、珠寶瓔珞花鬘,種種珍寶供養世尊。供養屬於布施之法,通常按照中國的習俗來說:對上叫做供養,對下叫做布施,這叫做上供下施,統稱為布施。供養有多種義,包括:供養聖人得福;降服自己的貪吝心;助成修行者道業等等。
在佛法中,無論是供奉尊貴無比的佛陀,還是施捨給貧困下賤的人畜,都叫做布施。也叫舍施,舍己財物,施與他人。
而供養和布施在佛經中的定義又有不同,什麼是供養呢?能以這種布施因緣而產生令他利益的結果的,是供養義。如果是以財物為因緣,就叫做財供養。
在《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中說供養和布施有以下四種情況:
1. 如果是為了饒益對方的緣故,而施捨種種財物。接受者得到以後身心增益,這樣叫做布施,也叫做供養;
2. 如果是為了饒益對方的緣故,而施捨種種財物。接受者得到以後身心損減。這樣叫做布施,但是不叫做供養;
3. 如果是為了損害對方的緣故,而施捨不適宜之物。接受者得到以後,或者由神通,或者由咒葯,或者由福力的緣故,而令身心增盛。這樣雖然不名為布施,但是叫做供養;
4. 如果是為了損害對方的緣故,而施捨不適宜之物。接受者得到以後身心損減。這樣不是布施,也不是供養。
總而言之:捨出自己的財物給予他人,名為布施;如果布施令對方得到身心利益,則又是供養。如果是供養聖人,聖人雖然不以此為利益,然而因為慈悲而接受供養,為令布施者獲得布施善業福報的緣故。
通俗來說,對於聖者施捨財物、善物,利益物等,都叫做布施,按中國話也叫供養。
「頂禮雙足卻住一面」:這是修敬的儀式。頂禮世尊雙足之後,如果是請問法義,可以在佛前站立問答,如果是聽法、說事,則在佛前側面站立,或側面下位而坐。不應站在佛的正前方。如經中多有國王聽法,為佛陀施捨勝妙高座,自己則在佛前側面,坐於卑劣的小床坐上。
應當知道,來聽佛說法的眾生、恭敬禮拜佛陀的眾生有無量無邊。有肉眼能見的,也有肉眼不可見的天龍八部等。如果有人站在佛陀面前,就會遮擋別人恭敬禮拜,以及瞻仰佛陀的勝妙色身。
「世尊默然許之」:佛經中,對於飲食供養的祈請,都是以默然作為應允的答覆,並不直介面說表白同意,這應當是為利益大眾的緣故。末學個人的理解:如果有人發心供養佛,在其還沒有成就供養之前,有可能會因為種種緣故而令他不能實現先前許諾的供養。
這是極有可能的。將要被供養者,如果用言語確定答覆,同意接受供養,這便成了確定不可悔的事情。那麼這個因故而不能實現許諾供養的人,則有妄語罪。
為了不令欲供養的人因為種種障礙而成就罪業的緣故,如果可以接受,聖人以默然表示接受;如果不能接受供養,則會表明原因。
因此,這個「默然許之」是大慈悲的一種體現,令人既容易成就善業,又能避免在特殊情況下無意造成的妄語罪業。把有可能因為意外而造成的妄語罪變成較輕的罪,令人容易懺悔消除。
【白話經文】:這個時候,無垢妙光婆羅門,從座位上起來,來到佛前,右轉繞佛七匝。無垢妙光以妙香、妙花以及無價的衣物、珠寶瓔珞花鬘,種種珍寶供養世尊。放在佛陀的身上、手上、座上。恭敬頂禮世尊雙足,然後站在一面,祈請說道:「尊敬的佛陀,弟子想請您與諸位大眾,明日晨朝的時候,到我家中,慈悲接受我的供養。」世尊聽到他這樣祈請,就默然接受了。
【經文】:時,婆羅門知佛受請,遽(jù)還(huán)所住。即於夜間,廣辦餚(yáo)膳百味飲食,洒掃殿宇張施幡(fān)蓋。
【淺釋】:「張施幡蓋」:張是展開的意思,施是施設,幡是幢幡,蓋是傘蓋、寶蓋、寶傘。幢幡都屬於旌旗之類。梵語馱縛若,譯曰幢,梵語波吒迦,譯曰幡。以竿柱高高舉起,上頭安寶珠,以種種的彩帛莊嚴的,叫做幢;長帛下垂的旗幟叫幡。「寶蓋」:是裝飾各種寶物的傘狀物,佛菩薩及法師的高座上所懸掛或高舉的寶傘。
【白話經文】:此時,無垢妙光知道佛陀已經同意受請,於是趕忙回到家裡。徹夜辛勤,廣泛準備,辦理種種美味飲食素材,同時令人把家裡家外洒掃乾淨,煥然一新,懸掛施設各種幢、幡、寶蓋等喜慶莊嚴之具,準備迎接佛陀聖眾的到來。
{此次共修就到這裡,隨喜大眾同修戒定慧法。}
***********************************************************
{第二天}
昨天說到,婆羅門無垢妙光,恭敬供養禮拜世尊之後,請佛明日來家中接受供養,佛默然同意。於是無垢妙光徹夜準備各種美味飲食,洒掃殿宇。在第二天準時備好,前來迎請世尊和諸大眾。
【經文】:至明旦己,與諸眷屬,持眾香華及諸妓樂,至如來所,白言:「時至,願垂降臨。」
【白話經文】:到了第二天的早晨,無垢妙光帶著很多眷屬,手持眾妙香花,帶著伎樂的隊伍,歌舞音樂,來到佛陀所住之處,迎請佛陀及諸大眾。對佛祈請道:「食時已到,願佛慈悲,垂駕光臨寒舍,攝受弟子的供養。」
【經文】:爾時,世尊軟語安慰彼婆羅門無垢妙光,遍告大眾宣言:「汝等皆應往彼婆羅門家攝受供養,為欲令彼獲大利故。」
【淺釋】:「軟語安慰」:這就是菩薩四攝法中的愛語。佛以慈愛軟語,安慰鼓勵婆羅門,令其增益善業功德,增長信心智慧。
「攝受供養」:這是明確說供養功德利益的因緣。佛法聖眾,為令眾生有機會積累布施善業福德的緣故,行乞食法,受人供養,做眾生福田。所謂福田,能令人種得少、收穫多的緣故。
「為欲令彼獲大利故」:這句明確說,若僧眾接受供養,就能令布施者獲得大利益。如果僧眾攝受供養,則能令人成就布施福田的善業。以小善業得大果報,因此僧寶對眾生有大恩德。
眾生供養福田的付出極小,而所獲的福報極大。阿育王在前世孩童的時候,遊戲中以沙為飯,供養佛陀,雖然沙不能是飯,但是佛陀為了令他成就大福報的緣故,就接受了他的供養。
佛令阿難把沙土塗在所住房屋的牆上,這樣,這個孩童的布施,就相當於修補佛塔的功德。這樣一點極小的布施,卻令他得到轉輪王的福報,統治整個印度。如果佛陀當初不攝受他的沙土供養,他就不能成就這種殊勝的善業果報。
因此,對現代人而言,如果供養三寶,對方能接受的話,是自己的大福報,對方對自己有大恩大德;如果對方不接受,則令自己失去大利益的機會。供養三寶實在是自己小布施得大福報,種少得多,而絕對不是憐憫施捨。
【白話經文】:這時候,世尊以慈愛軟語,安慰鼓勵婆羅門,令其增益善業功德,然後對大眾們說:「你們都應該前往婆羅門家,接受他的供養,這樣就能令他成就布施善業而獲得大利益。」
【經文】:於時世尊即從座起。才起座已,從佛身出種種光明,間錯妙色照觸十方,悉皆警覺,然後趣道。
【淺釋】:「從佛身出種種光明」:很多大乘經典的發起,多是先有放光動地,召集有緣的眾生,先廣作種種助緣因由,然後才說經法。如來說法,在序義中有多種情況:
1. 放光動地,召集有緣,廣現瑞相,然後說法;
2. 不放光動地廣現瑞相,如來了知眾生當前根基,自然說法,不需要有人先請問;
3. 眾中有怯弱的眾生,內心有疑惑,卻不敢問佛。因此如來自說:『我是一切智人,你有疑問何故不問於我?你若問我,我當為你說法。』
4. 如來威德神力冥冥中加持,給予弟子智力,令其說法或請問如來法義。
5. 諸菩薩在別處說法之後,來到佛所,以請佛印證他所說的法義。
6. 有人生疑發問,如來為說。
7. 如來直接以自己的相貌,為說法的序言。
在這部經里,正是第一種「放光動地,召集有緣,廣現瑞相,然後說法」。一般來說,當佛說大乘法的時候,往往都是這樣的。
【白話經文】:然後,世尊從座上起身,當世尊剛起座的時候,便從佛身上放射出種種光明,各種妙色間錯顯現,佛光照觸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都因此而心生警覺。放光之後,佛與僧眾便來到道路之上,前往婆羅門家。
【經文】:時婆羅門,以恭敬心持妙香華,與諸眷屬及天龍八部、釋梵四王,先行治道,奉引如來。
【淺釋】:這裡還有「天龍八部、釋梵四王」,他們同去,不是去吃飯的。天龍八部前面已經解釋,釋梵四王是分別指帝釋天主、梵天王、護世四大天王,這些天王都是佛弟子,護持佛法。
《瑜伽師地論》八十六卷中說:有七種因緣,釋梵天等前往如來所住之處:
一、為供養如來的緣故;
二、為聽聞正法的緣故;
三、為解除自己的疑惑的緣故;
四、為順他人而為陪從的緣故;
五、為慈愍他人,欲令他獲得利益的緣故;
六、由於愛重如來聖教的緣故;
七、知道如來起隨順世俗心、欲令天王赴會的緣故。
天龍八部、釋梵四王,見佛放光,知道必然將要演說妙法,因此便隨從護持,為如來治理道路,令佛與僧眾所行之處清凈無雜穢物。並且做前路先導,奉侍如來。
【白話經文】:此時,婆羅門,以恭敬心,手持妙香花,和諸多眷屬,以及天龍八部眾、帝釋天主、梵天王、護世四天王等,在前行治理道路,侍奉引導如來前往其家。
【經文】:爾時,世尊前路不遠,中至一園,名曰豐財。於彼園中有古朽塔,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戶,瓦礫埋隱,狀若土堆。
【淺釋】:「豐財園」:這個名字非常奇特,具足法義。豐,是具足無缺;財,是指福報智慧,錢財、法財;園,是福報智慧所依之處。若福報智慧之財具足,則是佛。
因此,這個「豐財園」的名字,暗指眾生的色身。凡夫眾生的這個色身之內有佛性,本來福報智慧圓滿具足、無所缺損。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果除去妄想,則佛性現前矣。
「古朽塔」:古,即是指無始以來。朽是朽壞。這個寶塔,從無始以來就已經被損壞了。是被什麼損壞的呢?下面有種種比喻。
「摧壞崩倒,荊棘掩庭,蔓草封戶,瓦礫埋隱」:摧,是外力破壞;壞,是自身損壞;崩,是破裂,迸裂;倒,是倒塌。荊棘,是多刺的灌木;蔓草,爬蔓攀延的草,能迅速生長遮蓋依附之處。
眾生的佛性,譬如豐財園中的古朽寶塔,被世間八風所吹,被種種不善業行所催壞;被邪見的雷電擊毀崩塌傾倒;被嗔心的荊棘掩蓋了真心的清凈庭院;被貪慾的蔓草遮蔽了智慧的門戶;被愚痴的瓦礫所掩埋,令真心佛性深深隱藏,難得相見。
「世間八風」:又名八法,即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此八法是世間人所愛、所憎,而能扇動人心,所以叫做風。若能心有所主,安住於正法中,不為愛憎之所惑亂,即八風不能動也。
1. 利:是指利益。凡有益於我的,都名為利。得可意事曰利。
2. 衰:是衰減。凡有減損於我的,都名為衰。失可意事曰衰。
3. 毀:是毀謗。因厭惡其人,於是編造惡事,背後貶低污衊他。陰(背後)為毀訕曰毀。
4. 譽:即讚譽,因歡喜其人,在別處以善言而讚譽他。陰為讚美曰譽。
5. 稱:即稱道,因推重其人,在大眾中,稱道他的善業。陽(當面)為讚美曰稱。
6. 譏:即誹謗。因厭惡其人,當面以虛假的惡事對眾人說。陽為誹刺曰譏。
7. 苦:即逼迫之義,或遇惡緣、惡境,身心受其逼迫。逼惱身心曰苦。
8. 樂:即歡悅之意,或遇好緣、好境,身心皆得歡悅。適悅身心曰樂。
眾生被八風所吹,造作諸多善不善業,因業則有業報。輪轉六道無有盡期。
【白話經文】:於是,世尊與諸大眾前行,在不遠處,來到一個名為豐財的園林。在這個園林中,有一座古舊朽壞的寶塔。由於時日長久,被風雨雷電等催壞、崩塌、傾倒,並且長滿各種荊棘,掩蓋了原先的庭院,又有蔓草爬滿了殘破的門戶。整個寶塔被瓦礫掩埋著,隱約有點寶塔的形象,整體看上去就好像一個雜亂的土堆。
【經文】:爾時,世尊徑往塔所。於時塔上放大光明,照耀熾盛。於土聚中出聲贊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今日所行極善境界。又婆羅門,汝於今日獲大善利。」
【淺釋】:「塔放光明」:這是本經的甚深緣起。為何世尊前來,塔放光明?其他人來塔不放光?世尊是已成佛,已證佛性。寶塔所表的眾生佛性,與釋迦佛的佛性無二無別。世尊已證佛性來見眾生未證佛性,眾生佛性則感應放光。
眾生的佛性雖然被貪嗔痴掩蓋,卻依然常放光明,只是眾生不知不見,今日如來以所證佛性相應而感,令眾生本具佛性得以顯現,大放光明,眾生由此得見自己佛性。這正是佛說此經的因緣。
【白話經文】:世尊徑直來到寶塔之處。此時,在這個朽壞的塔上,放射出大光明,照耀十方,光焰熾盛。又從土堆里發出讚歎之聲,說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今日行於極善的境界中。婆羅門,你在今天將要獲得極大利益。」
【經文】:爾時,世尊禮彼朽塔,右繞三匝。脫身上衣用覆其上,泫然垂淚,涕血交流,泣已微笑。當爾之時,十方諸佛,皆同觀視亦皆流淚,各所放光來照是塔。
【淺釋】:佛是三界至尊,是聖者中至尊,是一切眾中至尊。還有什麼能承受佛世尊的禮敬嗎?出家比丘,尚且恭敬但不禮拜父母,也不禮拜國王、天王,何況佛是一切中尊,誰堪承受世尊之禮敬?唯有佛性。
世尊佛性,亦是眾生佛性,無二無別。由見佛性得以成佛,所以佛性最為尊貴。乃能受世尊禮敬。世尊在菩薩地時,修習諸善方便得見佛性,然後圓滿六波羅蜜而得成佛。
「上衣」:是比丘三衣之一,梵語郁多羅僧,華言上著衣。即七條衣。是入眾時所著衣,禮誦齋講的時候所穿。上衣是三衣中間所穿著的衣,佛以上衣覆蓋寶塔,表示若行於中道,則見佛性。佛性與中道相應。
「泫然垂淚」:眾生與佛,本是一體兩用。迷則是眾生,悟則是諸佛。佛性不增不減。如來之性,與眾生性,本自一如,而眾生被貪嗔痴所迷,雖然自己佛性日夜常在六根大放光明而眾生不見。空受六道生死無量苦惱,實在是天上天下最大可悲冤枉之事。
「涕血交流」:涕是眼淚,是佛的無緣大慈心;血,是佛的同體大悲心。如來大慈大悲,為度化眾生,在無量劫中,勤苦布施眼耳鼻舌肉血骨髓無量無邊,布施財物國城妻子無量,布施善法無量,以四攝法攝取一切眾生,都是為令眾生親近正法,行於正道,得見自己佛性。
一佛流淚, 十方佛亦流淚,三世諸佛亦流淚。流淚,是悲憫之意。如來大悲,無量億劫修行六度,欲拔眾生一切苦,欲令一切眾生皆成佛,而眾生不信佛語,不求智慧,雖然身藏佛性無價之寶而常受諸貧苦之痛,真實可憐憫者。
「泣已微笑」:雖然眾生身處苦惱六道之中,而眾生佛性曾無變異,身在梵天而佛性不增,身處地獄而佛性不減。眾生與佛唯在迷悟之間,若行於正道,破迷開悟,成佛不難。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所以世尊泣已微笑。
「各所放光來照是塔」:十方諸佛,皆放佛性光,來照佛性塔,為顯塔中佛性的緣故,為令眾生覺悟自己佛性的緣故。
【白話經文】:這時候,世尊禮敬這個朽壞的古塔,並且脫下自己的上衣,覆蓋在塔堆之上。世尊看著古塔,泫然垂下淚滴,其中有淚有血。然後世尊即便微笑。就在這時候,十方的諸佛,也都觀視這個朽壞的古塔,也都在流淚。諸佛放光,來照這個古塔。
【經文】:於時。大眾驚愕變色。互欲決疑。爾時,金剛手菩薩等亦皆流淚,威焰熾盛執杵旋轉。往詣佛所,白言:「世尊,此何因緣現是光相?何如來眼流淚如是?亦彼十方諸佛大瑞光相現前?唯願如來於此大眾解釋我疑。」
【淺釋】:「驚愕變色」:大眾見到如來垂淚,諸佛悲憫,放光照塔,都不知這是怎麼回事,因為疑惑不解而內心怕有不吉祥事,感到驚奇震愕,而面色失常。
「金剛手菩薩等亦皆流淚」:諸大菩薩,上敬諸佛,下化眾生。菩薩知諸佛常恆悲憫,亦知眾生頑冥難化,因此流淚。如母念子苦而愛不能助,為之流淚。
「執杵旋轉」:菩薩手持金剛杵,表起正智猶如金剛不可壞,也是降魔之義。令杵旋轉則是轉妙法輪,降服貪嗔痴以及一切魔障。
金剛手菩薩是等覺菩薩,已能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在這裡是為護持釋迦佛法,代替眾生髮問深意。因為眾生愚蒙無智,不知應該如何發問,所以大乘經都是菩薩替眾生啟問,然後佛為解說甚深法義。這裡說「解釋我疑」並非金剛手菩薩有疑惑,而是代替眾生的疑惑而請問。
【白話經文】:此時,一切大眾都非常驚愕,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金剛手菩薩等大菩薩也都流淚。金剛手菩薩,身放威焰光明熾盛,手執旋轉金剛杵,來到佛陀這裡,說道:
「世尊,這是怎樣的因緣,顯現如此的殊勝光相?為何如來的青蓮花眼這樣流淚?又為何十方的諸佛,也都看著這個朽壞的古塔而流淚?並且放射祥瑞光明照耀此塔?願請如來,在大眾前為我解除疑惑。」
【經文】:時,薄伽梵告金剛手:「此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剛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變為重迭無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來之身,
【淺釋】:「全身舍利」:通常是指火化的遺骨。佛舍利有二種:生身舍利、法身舍利。生身舍利有二種:1、碎身舍利,2、全身舍利。碎身舍利又有三種:1、白色骨舍利,2、黑色發舍利,3、赤色肉舍利。
如釋迦佛的生身舍利,為碎身舍利;《法華經》中多寶佛的舍利,完整的身體,是全身舍利。這裡說「全身舍利」,是代表佛陀的一切功德智慧,也是指眾生本具的真心佛性。也就是如來法身舍利
佛所說之經卷,稱為「法身舍利」。如來所說實相中道之理,不改不變,性相常爾,故云法身舍利。《法華經》法師品中說:『經卷所住之處,都應當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凈諸寶莊飾,不須再安放舍利。為什麼呢?這裡面已經有如來全身。對這個寶塔應當以一切華香瓔珞繒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六祖大師《金剛經口訣》中說:『經是記載聖人的語言,教人聽聞之,能超凡悟聖,永遠熄滅迷心。這一卷經,是眾生自性中本來具有。不見自性的人,只是讀誦文字,如果悟得本心,才知道此經不在文字。若能明了自性,就會相信一切諸佛,從此經出。』
『如今恐怕世人向身外覓佛,向外求經。不發明內心,不持內心經,所以作這個口訣,令諸修學者,持內心之經,瞭然自見清凈佛心,超過數量,不可思議。同時,後來學習此經的人,讀經有疑惑的時候,見到這個口訣的解釋,就能斷除疑心,更不再用口訣(口訣的作用已經達到)。』
『因此希望學者,同見礦中的金性,以智慧火熔煉,礦便消失而真金現出。金在山中,山不知是寶,寶也不知是山,為什麼呢?因為山和寶都沒有自性的緣故。人則有性,便能獲得金寶的利益。如果能遇到金師,破山碎石,取其金礦烹煉,就能得到真金。隨意使用,得免於貧苦。』
『在一切眾生的這個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的色身中,佛性也是如此。身比喻為世界,人我比喻為山,煩惱比喻礦,佛性比喻金,智慧比喻工匠,精進勇猛比喻開鑿山石。』
『在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惱礦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 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礦,以覺悟火烹煉,就能見到自己金剛佛性瞭然明凈。』
「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廣博無邊,名為大。眾生佛性名為如來全身舍利,聞修佛性之法,見自己佛性。一切佛皆由見佛性而證得。因此,佛性之法即是一切如來全身舍利積聚之寶塔。能出生一切佛,故說「積聚」。
「無量俱胝」:無量億。俱祗是億。
「心陀羅尼」:心為真實精要之義。陀羅尼,譯為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大智度論》五曰:『陀羅尼,翻譯為「能持」或「能遮」。能護持彙集種種善法,又能令這些善法不散不失。譬如用完整的瓶子盛水,水不漏散;
能遮的意思,若已經生起的惡不善心,能遮止令滅。如果未生欲作的惡罪,能持令不作,是名陀羅尼。」
這裡的心即是指佛心。般若即是佛心,亦是無上菩提心,大慈悲心,離一切諸相心。心陀羅尼,即是般若波羅密多。翻譯為:大智慧到彼岸。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令人解脫成佛。
「密印法要」:密印,諸佛菩薩各有本誓,為標幟這些不同的本誓,故以兩手十指作出種種的形相,作為他們本誓的印契。因為其中理趣非常秘密深奧,所以稱為密印。法要,指佛法的關鍵重要義理。
《大般若經》所說的法要,是顯說般若波羅蜜多;此經所說的法要,是密說般若波羅蜜多。顯密融通,隨緣化度。今天此法會的眾生根器,應以密法而得度脫,所以佛說密法以契合大眾根基。隨其應度因緣而說法要。下文中「聞法證果」正是此意。
「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眾生的佛性中,具足一切智慧功德。不是從外而來。本自具有,圓滿無缺。只是隱藏而不見。諸佛的心陀羅尼密印法要,即是眾生的真心陀羅尼密印法要。眾生若見佛性,則知與諸佛無別。
「有此法要在……如來之身」:眾生身內佛性,顯現出色身世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所有,無非佛性所現。如來之身也是佛性所現。因眾生佛性與如來佛性無別的緣故,眾生佛性所化的色身即是如來所化色身。只是眾生心被貪嗔痴覆蓋所以不知不見。
一切眾生,把真佛性所現之相認成假象,不知性相本是一物,性為相之體,相為性之顯;又把所執的假象進一步執著為真實,因而更加迷惑。故雖然常在生死輪迴,而佛性恆常無變;雖然佛性常放光明,而色身長處六道輪迴。都是因為不識本心,不見佛性的緣故。
《大般涅盤經》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
「胡麻子」:就是芝麻。小而多,多用於形容數量極多,對這個常見的東西人們有數量的概念,如果用大的東西作比喻,就令人失去了數量的概念。用芝麻作比喻,形象生動,容易理解所比喻的法義。
【白話經文】:世尊對金剛手說:「這是由如來的全身舍利積聚的大寶塔,有一切如來所說的無量億種心陀羅尼秘密咒印諸法精要,就在如今這個寶塔之中。金剛手,因為有這些精要妙法在塔中的緣故,這個寶塔即變為像胡麻子一樣重重疊疊沒有間隙的無量百千億佛身。」
【經文】:當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來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萬四千法蘊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頂相亦在其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處,有大神驗。殊勝威德,能滿一切世間吉慶。」
【淺釋】:「八萬四千法蘊」:法蘊同法藏。蘊是積聚之義,藏是包藏之義,包藏也就是積集。種種不同的法門集合在一起,所以叫做法蘊。《俱舍論》曰:『所化有情,有貪嗔等八萬行別。為對治彼八萬行故,世尊宣說八萬法蘊。』八萬是取大數略說。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由此可見,眾生性中本有八萬四千法蘊具足,即是具足無量百千億如來全身舍利。此法是如來無上智,除佛以外無人能見,亦如佛的無見頂相。此經就是一切如來全身舍利。《金剛經》《法華經》也都是如來全身舍利,今說此《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經的名字已經特指這是「一切如來心秘密之法」,是「一切如來全身舍利」,名為「寶篋印陀羅尼經」。即是眾生本具佛性。金剛法華,都是通過文字義理開示佛性,而此經是從秘密說佛性,令人修證。
「九十九百千萬俱胝」:九十九百千萬億,是表示最大圓滿之數。
「如來頂相」:就是佛的無見頂相。佛頭頂有肉隆起如髮髻,而此佛頂是一切眾生乃至十地菩薩都不能見,至高無上,無可比擬。這裡是指佛的無上智。
【白話經文】:應當知道,這也是像胡麻子一樣極多,無量百千億的如來全身舍利積聚而成,乃至八萬四千的法藏也在寶塔之中。乃至無量百千萬億的如來無見頂相也在寶塔之中。因為具有如此種種殊妙事的緣故,這個寶塔所在之處,就有極為神奇、靈驗的效用,有殊勝的威力功德,能令眾生滿足一切的世間善願。
{此次共修就到這裡,隨喜大眾同修戒定慧法。}
***********************************************************
昨天說到:佛說:「此大全身舍利積聚如來寶塔,一切如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今在其中。金剛手,有此法要在是中故,塔即變為重迭無隙,如胡麻子俱胝百千如來之身,
當知亦是如胡麻子百千俱胝如來全身舍利之聚,乃至八萬四千法蘊亦在其中,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頂相亦在其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處,有大神驗。殊勝威德,能滿一切世間吉慶。」
{第三天}
【經文】:爾時大眾聞佛是說,遠塵離垢斷諸煩惱,得法眼凈。時眾機異利益亦別,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及菩薩道、阿鞞跋致、薩波若智,於如是事各得其一。或有證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或有滿足六波羅蜜。其婆羅門遠塵離垢得五神通。
【淺釋】:「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塵垢雖是煩惱的總名,然這裡指八十八使的見惑。斷八十八使的見惑而得正見,就稱作:遠塵離垢得法眼凈。是於二乘初果和菩薩初地所得之益。但多是就小乘的初果而言。
「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是聲聞修證的道果。
「辟支佛道」:這是緣覺所證的道果。
「阿鞞跋致」「初地二地乃至十地」:這是菩薩所證的道果。
「薩波若智」「滿足六波羅蜜」:這是佛果。
由此可見,這個殊勝的經典,能令人證得一切聖果,乃至成佛。
「阿毗跋致」:即不退轉,功德善根不再退失的意思。《大智度論》卷四載:「菩提薩埵有兩種,有退轉菩薩,有不退轉菩薩。」窺基大師解釋有四種不退:
1. 信不退,指十信位之中,第六位以上之菩薩,不再生起邪見。
2. 位不退,指十住位中第七位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回二乘之位。
3. 證不退,指初地以上之菩薩,已不再退失所證之法。
4. 行不退,指八地以上之菩薩,能行各種有為與無為諸法而不退轉。
「薩波若智」: 《圓覺大疏鈔》曰:『薩婆若,此雲一切種智,即諸佛究竟圓滿果位之智也。種,就是種類,即無法不通之義也。世出世間種種品類無不了知故,雲一切種智。
在《華嚴經》如來名號品中,列出佛的種種名。其中說:「亦名一切義成。」一切義成,即是梵語悉達多的翻譯,菩薩在家時的名字。是說對於一切義理悉皆通達成就,即是一切種智也。』
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雖然眾生都是聽佛說一切如來全身舍利之經,然而眾生的根器不同,所證果位也有不同。猶如時雨普潤大地,無論是大樹還是小草,都能隨其根力而獲得雨水的滋潤,大樹得到雨水多,小草得到雨水少。
《妙法蓮華經》葯草喻品云:「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葯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葯草。」
「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五神通」:又名五通,或五神變,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這五種神通外道也能證得。佛弟子能證得第六「漏盡通」,這是一切外道所不能得的。
【白話經文】:這時候,大眾聽到佛陀的開示,便遠離塵垢,獲得法眼清凈。這是大眾的根基不同,所得的利益相應差別。有的獲得須陀洹果,有的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緣覺佛果,以及獲得菩薩道,有的獲得不退轉位,有的獲得一切種智。
諸聽法大眾,對如上種種聖果,隨其因緣各得其一。有人證得初地、二地乃至十地菩薩位,有人圓滿六波羅密。而婆羅門無垢妙光,則證得初果,遠離塵垢,獲得五種神通。
【經文】:時,金剛手見此奇特希有之事,白言:「世尊,妙哉奇異,但聞此事,尚獲如是殊勝功德,況聞深理至心起信,得幾功德?」
【白話經文】:金剛手菩薩見到這種極為奇特稀有的事情,就請問佛陀說:「世尊,這件事真是微妙特別,殊勝稀有。僅僅是聽聞佛說『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之事,尚且能獲得如此殊勝的功德果報,更何況聽聞甚深法義,至心信仰受持,那麼又會獲得多少功德呢?」
【經文】:佛言:「諦聽,汝金剛手,後世若有信男信女及復我等四部弟子,發心書寫此一經典,即准書寫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所說一切經典;
【白話經文】:佛說:「一心諦聽,金剛手,如果後世中,有信男信女,以及佛四部弟子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夠發心書寫這一部經典,就如同書寫九十九百千萬億如來所說的一切經典。」
【經文】:即過於彼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久植善根;即亦彼諸一切如來,加持護念,猶如愛眼,亦如慈母愛護幼子。
【白話經文】:「並且超過了有人在九十九百千萬億如來之前久遠親近供養所種的善根。這位書寫經典的人,即能得到一切的如來加持護念,諸佛猶如人們愛護眼睛,又像慈母愛護年幼的兒女一樣,加持護佑此人。」
【經文】:若人讀誦此一卷經,即為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由如是故,九十九百千萬俱胝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側塞無隙猶如胡麻重迭赴來,晝夜現身加持其人。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讀誦這一卷經文,就如同讀誦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經典。因為這樣的緣故,九十九百千萬億一切如來、應供、正等覺,於晝夜之間都來現身加持此人,無量諸佛猶如芝麻堆積,重重疊疊,都前來加持此人。」
【經文】:如是一切諸佛如來無數恆沙,前聚未去後群重來,須臾推遷迴轉更赴。譬如細沙在水旋急,不得停滯,回去復來。
【白話經文】:「這樣無數恆河沙的諸佛如來,前一群尚未離去,後一群重疊前來。須臾之間,前後推移變遷,並且迴轉又來。就好比細沙在急速旋轉的水流中,反覆迴轉,不能停滯不動。」
【經文】:若有人以香華塗香華鬘衣服微妙嚴具供養此經,即成於彼十方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之前,以天香華衣服嚴具七寶所成,積如須彌盡以供養。種植善根亦復如是。」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以香花、塗香、華鬘、衣服等微妙莊嚴之具,供養這部經典,就等於在十方九十九百千萬億如來之前,一一皆以積累如須彌山一樣高廣的天妙香、天妙花,天衣服,七寶莊嚴之具,盡心供養如此無量諸佛的功德。他所種的善根也是這樣的極為廣大。」
【經文】:爾時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聞是說已,各懷希奇,互相謂言:「奇哉威德,是朽土聚,如來神力所加持故,有是神變。」
【淺釋】:「聞是說已」:聽聞這樣的解說之後。「是」:如此的,這樣的。「各懷希奇」:懷是感懷,感受,認為。「稀奇」:稀有、奇特。「加持」:施加、護持。「 神變」:神通變化。
【白話經文】:這時候,在會的天龍八部等眾,聽到佛陀這樣的宣說供養福報殊勝,各個都感到稀有難得,互相讚歎說:「真是一個神奇威德的爛土堆啊!因為如來神力加持的緣故,才有這樣的神變。」
【經文】:金剛手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是七寶塔現為土聚?」
【淺釋】:前面說大眾各懷稀奇,認為這只是個朽壞的土堆,是因為如來加持的緣故,才有殊勝的神變。而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大家並不知道,也不知道發問。因此,金剛手菩薩便以大眾心中的思維來替大眾請問世尊。請世尊解答其中深意。
【白話經文】:金剛手菩薩知道大眾心中所念,於是又問佛說:「世尊,是什麼因緣,讓這個七寶之塔,顯現為一個朽壞的土堆呢?」
【經文】:佛告金剛手:「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寶塔耳。由諸眾生業果劣故隱蔽不現。由塔隱故,如來全身非可毀壞。豈有如來金剛藏身而可壞哉?
【淺釋】:眾生佛性雖然顯現為色身敗壞之相,而實際清凈無染從未變異。只是眾生心意下劣的緣故,才顯現下劣之形象。眾生色身醜陋無有光明,而佛性莊嚴常放光明。若見性即見自身光明,若心清凈,則見此娑婆世界清凈如極樂世界。
【白話經文】:佛對金剛手說:「這並不是土堆,而是真實的殊妙大寶塔。因為眾生的業報下劣的緣故,寶塔的勝相被隱蔽而不顯現。這只是真實之相被隱藏的緣故,並非是如來全身舍利有所毀壞。豈有佛的金剛藏身還會毀壞的道理?」
【經文】:我若滅度,後世末法逼迫之時,若有眾生習行非法應墮地獄,不信三寶不植善根,為是因緣佛法當隱。然猶是塔堅固不滅,一切如來神力所持。
【淺釋】:「末法逼迫」:末法中,邪見熾盛,惡業熾盛,惡緣熾盛,人類的生活環境極為惡劣,做善事被人譏笑毀謗,作惡事被人稱揚讚歎,因此人們多造惡業,少做善業,即便是想做善業,也要背著人群,偷偷去做。
「佛法當隱」:如果世間沒有人願意學佛法了,那麼這個法就隱沒消失了,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如此消失的。所以,大家要讚歎隨喜一切佛弟子修學八萬四千法門,千萬不能執著一個法門,貶低別的法門,這都是破壞佛法的行為了,由此令佛法早日消滅,乃至最後只剩下一部無量壽經流傳百年,然後佛法滅盡。
因此,大家佛弟子應當隨喜讚歎佛法一切法門,令一切法門都有人修學,只要有人修學一個法門,這個法就不會消滅。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契合自己根基的法門深入修學,但是對別人選擇別的法門,也應當隨喜讚歎,絕對不能貶低誹謗,說那個法門不如我學的法門,從而令人放棄學習。別讓其它法門早日滅亡,別讓佛法末日早日到來。
【白話經文】:「在我滅度之後,在後世末法之中,種種噁心、惡緣、惡業、惡劣環境,種種苦惱逼迫之時,如果有眾生,造作種種非法之事,應墮地獄,因為不信三寶,不種善根,因為不再有人修學的因緣,未來佛法將會隱沒不現。然而即便如此,這個殊勝微妙的七寶塔依舊堅固不滅,因為這是一切如來神力所護持的緣故。」
【經文】:無智眾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寶不知採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淚,彼諸如來亦皆流淚。」
【淺釋】:「惑障覆蔽」:惑,是無明愚痴迷惑;障,是惡業煩惱障礙;覆,是覆蓋戒定慧善業;蔽,是遮蔽真心佛性。
【白話經文】:「愚痴無智慧的眾生,被貪嗔痴障礙覆蓋,遮蔽真心,白白損壞自己的無價珍寶,不知道採用自家珍寶來獲得大利益。我今天流淚正因為如此,其他的一切如來也都為此流淚。」
【經文】:「複次」,佛告金剛手言,「若有眾生書寫此經置塔中者。是塔即為一切如來金剛藏窣(sū)都(dū)婆,亦為一切如來陀羅尼心秘密加持窣都婆,即為九十九百千萬俱胝如來窣都婆,亦為一切如來佛頂佛眼窣都婆。即為一切如來神力所護。
【淺釋】:「金剛藏」:金剛寶藏,金剛最極堅固不可損壞,而能破壞其它一切物。用以比喻殊勝之法,能破壞一切無明煩惱。藏是寶藏,功德智慧神通方便之義。金剛藏者,謂佛所說的等覺菩薩修因證果之法。因為此大智慧法藏,能破諸惑最為猛利,能斷除極微細無明之惑,故以金剛為比喻。「窣都婆」:舍利塔,寶塔。
【白話經文】:佛又對金剛手說:「還有,如果有眾生,書寫這部經典,放置在塔中供養的話,他所供養的寶塔就變成了一切如來金剛藏舍利寶塔;也是一切如來陀羅尼秘密加持舍利寶塔;又是九十九百千萬億如來全身舍利寶塔,又是一切如來佛頂佛言舍利寶塔,因此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神力護持。」
【經文】:若佛像中、窣都婆中安置此經,其像即為七寶所成,靈驗應心無願不滿。
【白話經文】:「如果在佛像中,在舍利塔中安置這部經典,這個佛像或寶塔就變成七寶莊嚴之像塔,隨心所願極為靈驗,能滿足修行人的一切善願。」
【經文】:其窣都婆,傘蓋羅網輪樘露盤,德字鈴鐸楹礎基階,隨力所辦,或土或木若石若磚,由經威力自為七寶。
【淺釋】:「傘蓋」:七寶裝飾的寶蓋,形狀如傘,懸掛或有柱桿支撐。「羅網」:連綴寶珠為網,以作為莊嚴之具。帝釋殿前之羅網,謂之帝網。《法華經》曰:『真珠羅網,張設其上。』
「輪樘」:輪,是指寶塔頂上的法輪。樘,這裡是指寶塔頂上樹立的幢柱。
「露盤」:即承露盤。佛寺寶塔上所建盤蓋,又名相輪或輪相。
「德字」:即是卐字,又譯為萬字,為功德圓滿之義,是佛三十二相之一。此相梵名是室利靺蹉洛剎那,華譯為「吉祥海雲相」。佛塔上安置此字以表如來的智慧功德圓滿。佛法中是正方右旋之相,左旋、傾斜為錯誤。
觀佛三昧經三曰:『是時世尊,披僧祇支,示胸德字,令比丘讀誦德字已,知佛功德智慧莊嚴,於卐字印中說佛八萬四千諸功德行。比丘見已,讚歎佛言:世尊甚奇特,但於胸字說無量義,何況佛心所有功德。』
「鈴鐸」: 樂器名;也叫做「手鐸」、「手鈴」、「寶鐸」、「風鐸」、「檐鐸」。這些都稱為「鈴鐸」,各是「鈴」的一種,都是用「金、銅、鐵」等金屬所製造的。契經中說:供「鈴鐸」於塔廟,世世得好音聲。
「楹礎基階」:楹礎,楹柱下的石墩。基階,寶塔的基礎和台階。
【白話經文】:「如果把此經安置在塔中,對於這個寶塔的種種裝飾物,傘蓋羅網輪樘露盤,德字、鈴、鐸、楹礎、基階,隨自己的財力物力能力來恭敬辦理。隨其貧富,有的用土、木、石、磚來虔誠恭敬造塔,然而因為經典的威神之力,這個舍利塔就立即變成殊妙的七寶之塔。」
【經文】:一切如來,於此經典加其威力,以誠實言不斷加持。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
【淺釋】:「誠實言」:佛語真實,真實即是成就。佛所說者,終無二言。羅漢菩薩所預計的未來事,有可能會出現錯誤,而佛說的一切事,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事,都絕對如實不會錯誤。
【白話經文】:「一切諸佛如來,都以威力加持這部經典,以諸佛實語不間斷加持。如果有的眾生,能以一支香或一支花,來供養禮拜這個寶塔,那麼他過去的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都消滅無餘。現生中免除災殃,死後生在正見信佛之家。」
【經文】: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若於此塔,或一禮拜,或一右繞,塞地獄門開菩提路。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造作惡業,應當墮落無間地獄受極大罪報的人,如果他能夠對這個寶塔,禮拜一次,或者右繞一匝,由此的功德則能阻塞墮落地獄之門,為其打開菩提正道之路。」
【經文】:塔及形像所在之處,一切如來神力所護。其處不為暴風、雷電、霹靂所害,不為毒蛇蚖(wán)蝮、毒蟲毒獸所傷,不為師子狂象、虎狼野干、蜂蠆(chài)之所傷害。
【淺釋】:「蚖蝮」:兩種都是毒蛇的名字。「野干」:鬣狗。「蜂」是毒蜂,「蠆」是蠍子。代表毒蟲之類。
【白話經文】:「在這個安置此經的寶塔以及佛像之處,有一切如來神力護持。這個地方的人眾不會被災變的暴風雷電霹靂所損害,也不被毒蛇、蚖、蝮等種種毒蟲、毒獸所傷害,也不被獅子、狂象、虎、狼、鬣狗、毒蜂、蠍子所傷害。」
【經文】:亦無葯叉羅剎部多毗舍遮,魑魅(chī mèi)魍魎(wǎng liǎng)癲癇(diān xián)之怖。亦復不為一切寒熱諸病,癧瘺(lòu)癰疽(yōngjū),瘡疣疥癩所染。若人暫見是塔,能除一切災難。
【淺釋】:先說「八部鬼眾」:是四天王所領的鬼眾。
1. 乾闥婆:譯為香陰,樂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資養色身。又從其身體出香,故有香神乃至尋香行的名稱。奉侍帝釋天而負責奏伎樂。
2. 毗舍闍:又作毗舍遮,辟舍柘,畢舍遮。梵語毗舍闍,華言啖精氣。謂其啖人精氣及五穀之精氣也。是餓鬼中勝福報的一類,也稱作顛狂鬼。
3. 鳩槃荼:譯為瓮形鬼、冬瓜鬼。是厭魅鬼也,此雲陰囊,謂此類鬼的陰囊巨大,像冬瓜一樣,行走的時候抗在肩上,坐的時候就坐在上面。因為這種弊惡的形狀,非常怪異,跟別類差別巨大,所以以此為名。
4. 薜荔多:譯為餓鬼。因為此等鬼長劫都聽不到漿水的名字,何況食飲。常受饑渴逼迫之苦的下劣鬼類。
5. 諸龍:水屬動物之王。有二種龍王: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上說,龍王或行於地上,或常居於空中,或住在妙高山,或住於水中。或一首、二頭乃至多頭之龍王。或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龍王等。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云:「或有龍王行地上,或有龍王常居空,或有恆依妙高山,或在水中作依止。一首龍王我慈念,及以二頭亦復然,如是乃至有多頭,此等龍王我慈念。或復諸龍無有足,二足四足諸龍王,或復多足龍王身,皆起慈心相護念」。
6. 富單那:譯為臭餓鬼,是主熱之病鬼也。《慧琳音義》曰:『此雲臭穢,雖然此類身形臭穢,卻是餓鬼中福報最大的。』
7. 夜叉: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秘密等。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天夜叉三種。《玄應音義》曰:『閱叉或夜叉,皆訛也,正言葯叉。此譯雲能啖鬼,謂食啖人也。又雲傷者,謂能傷害人也。』
8. 羅剎:譯為捷疾鬼,暴惡鬼,食人惡鬼的總稱。羅剎男,黑身朱發綠眼。羅剎女,則為絕美的女人。《玄應音義》曰:『羅剎娑,是惡鬼之通名也。又雲羅叉娑,此雲護者,若女則名啰叉私。舊雲啰剎,訛略也。』
《仁王經合疏》曰:『八部者:
1. 東方提頭賴吒天王,統領:乾闥婆、毗舍闍二眾;
2. 南方毗留勒叉天王,統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
3. 西方毗留博叉天王,統領:龍、富單那二眾;
4. 北方毗沙門天王,統領:夜叉、羅剎二眾。』
「部多」:指化生的鬼類,非胎生。
「魑魅魍魎」:是我國古代典籍之鬼神名,翻譯佛典的人借用,在藏經中未見詳細解釋,應是泛指木石精怪之類的不善鬼類。顏師古註:「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孔子家語·辨物》:「木石之怪夔魍魎。」通俗文云:「山澤之怪謂之魑也。」西京賦云:「山神虎形曰魑,宅神豬頭人形曰魅,魍魎者木石變。」
「癲癇」:俗稱羊癲瘋,羊角風。我二十多歲時在上海曾眼見一青年女子口吐白沫倒地,身體僵硬顫抖。當時扶起她,一心念觀世音菩薩,大概幾分鐘時間她好了,後來人給她錢讓她去醫院,不知然後如何了。這個病應是鬼作病,如果能誦持此咒,一定能徹底消除。
「寒熱諸病」: 各種發冷發熱之病。
「癧瘺癰疽」:癧,由一種黴菌引起的皮膚病;瘺,即漏也,人或動物體深部膿腫,體表或臟器之間形成的管道。病灶分泌物由此管流出。癰疽:毒瘡,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癰之久者曰疽。
「瘡疣疥癩」: 瘡,皮膚上腫爛潰瘍的病;疣,皮膚上出現黃褐色的小疙瘩,不痛也不癢,俗稱瘊子;疥是疥瘡;癩是禿頭,頭癬。
【白話經文】:「也沒有葯叉、羅剎、部多、毗舍遮,魑魅魍魎、癲癇等恐怖。也不會被一切的寒熱諸病,癧瘺癰疽,瘡疣疥癩等病所傳染。如果人能夠短暫時間見到這個寶塔,都能消除一切災難。」
【經文】:其處亦無人馬六畜童子童女疫癘之患,不為橫死非命所夭,不為刀杖水火所傷,不為盜賊怨仇所侵,亦無饑饉貧乏之憂。
【白話經文】:「寶塔所在之處,也不會有人、畜以及幼兒的各種瘟疫,人們不被各種橫禍奪去性命,能令人不被刀杖水火等災難傷害,不被盜賊、冤家債主所侵犯,也令人不受饑饉貧乏之憂愁。」
【經文】:厭魅咒詛不能得便。四大天王與諸眷屬晝夜衛護,二十八部大葯叉將、日月五星、幢(chuáng)雲彗星晝夜護持,一切龍王加其精氣順時降雨。
【淺釋】:「厭魅咒詛」:厭魅,梵語毗陀羅,西土有咒法,能起死屍使之去殺人,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殭屍,是因為背後有修行人誦咒驅使的。
「五星」:又名五執。歲星,熒惑星,鎮星,太白星,辰星也。大方等大集經四十曰:『見虛空中諸列宿日月五星,晝夜運行,各守常度,為於天下作照明。』宿曜經上曰:『五星以速至遲,即辰星、太白、熒惑、歲、鎮、排為次第,行度緩急於斯彰。』
【白話經文】:「各種起屍的咒術都不能獲得機會來這裡害人。有四大天王和他們的無量眷屬,在晝夜中守護保衛寶塔所在之處的人們,還有二十八部的護法大葯叉將,以及日天子、月天子、五星神、幢雲彗星晝夜護持,一切龍王令其增長身體的精氣,並且順時降雨,滋潤萬物。」
【經文】:一切諸天與忉利天,三時下來亦為供養。一切諸仙三時來集,贊詠旋繞禮謝瞻仰。釋提桓因與諸天女,晝夜三時來下供養。其處即為一切如來護念加持。由納經故塔即如是。
【淺釋】:「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層天,翻譯為三十三天。欲界總共有六層天: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三十三天是欲界的第二層天,不是三十三層天,而是在此天界有三十三個處所。好比地球上有七大洲,不是有七層大洲。
他化自在天頂上獨有一處,是魔羅天,其王即是魔王波旬,又叫弊魔。有很多眷屬,常常障礙破壞修行人。通常,如果見到有人反常地邪見或造作惡業,人們就說他著魔了。這個魔是指下劣的惡鬼類,不是指天福極大的魔王。此時,這個人可能是在被惡鬼神擾亂,也可能是自己邪見的作用。
魔王障礙修出世法的人,修行人即將證得解脫時,能令魔王宮殿震動。因恐懼的緣故,前來障礙。一般人不能觸動魔王,多是惡鬼羅剎之類擾亂。然而據大藏經記載,魔王波旬已經被優波笈多尊者徹底降服,護持佛法,不再擾亂。雖然魔王不擾亂,不代表惡鬼不擾亂。修行人若持戒能遮惡鬼。
【白話經文】:「一切諸天眾,都與忉利天一樣,在三時中下來人間供養此塔。一切有神通的仙人,也都來此處集會,讚歎、詠唱、旋繞、禮拜、瞻仰寶塔。帝釋天主和諸天女們,在晝三時夜三時,都來此處供養寶塔。」此處即是一切如來所護念加持之處,都是因為在塔中安置了此經的緣故。
【經文】:若人作塔,以土、石、木、金、銀、銅、鉛,書此神咒安置其中。才安置已,其塔即為七寶所成。上下階級、露盤傘蓋、鈴鐸(duo)輪樘純為七寶。其塔四方如來形相。由法要故,一切如來堅住護持晝夜不去。
【淺釋】:「堅住護持晝夜不去」:堅住,就是長久住持的意思。諸佛長久住持一切眾生佛性,不但晝夜不去,乃至過去現在未來永恆不離。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用土石木金銀銅鉛等,造作寶塔,恭敬書寫神咒,安置於寶塔之中。才剛安置好的時候,這個塔即變成七寶之塔。其中上下階梯、露盤、傘蓋,鈴鐸、輪樘,全都變成七寶所成。在寶塔的四方安置如來像,因為護持此殊勝法要的緣故,一切如來都堅住護持,從不遠離此處。」
【經文】:其七寶塔全身舍利之妙寶藏,以咒威力,擢(zhuó)竦(sǒng)高至阿迦尼吒天宮之中,塔所串峙(zhì)一切諸天,晝夜瞻仰守衛供養。」
【淺釋】:「擢」,是拔地而起的意思;「竦」,是聳立,獨高的意思。
「阿迦尼吒天」:舊稱阿迦貳吒,阿迦尼吒,阿迦尼沙托。新稱阿迦尼瑟吒,阿迦尼瑟搋。阿迦尼瑟揥。譯曰:色究竟天。此天者色界十八天之最上天,為有形體之天處之究竟,故又雲質礙究竟,色究竟天。又名有頂天。過此則無色界之天。
「串峙」:串,這裡是穿過的意思,寶塔在神咒的加持之下,變得極為高大,穿過欲界諸天、色界諸天,直到色界天頂。峙,是直立、聳立。
【白話經文】:在這個七寶塔中安置的一切如來全身舍利之殊妙寶藏,以神咒威力的緣故,寶塔即從此大地上聳立高起,直到色究竟天的天宮之中。寶塔穿過的一切諸天天眾,都晝夜瞻仰此塔,守衛此塔,供養此塔。
【經文】:金剛手言:「何因緣故,此法如是殊勝功德?」
佛言:「當知以此寶篋印陀羅尼威神力故。」
金剛手言:「唯願如來哀憫我等,說是陀羅尼。」
【淺釋】:「寶篋印」:寶,是無上法寶。篋,是盛寶珠的盒子,大的叫箱子,小的叫篋。印,則是諸佛心印。一切諸佛同此心印,如印章印物,前後相同,此印即是諸佛心印,於諸佛之心相同,無二無別。眾生此身,即是無上法寶之篋,內有諸佛心印。
【白話經文】:金剛手說:「究竟是什麼因緣,令這個法有如此等殊勝的功德利益事?」佛言:「應當知道,這都是因為寶篋印陀羅尼威神之力的緣故。」金剛手言:「弟子一心祈願如來,慈悲哀愍我等大眾,為我們講說此陀羅尼。」
【經文】:佛言:「諦聽,思念莫忘,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篋印陀羅尼。是諸如來所有三身亦在是中。」
【淺釋】:「分身光儀」:分身,佛菩薩具有神通方便之力,能分身十方世界示現種種之相,普度眾生。《法華經》見寶塔品:「我分身無量諸佛」。光是身光,如果修行發智慧,則身體放光,佛陀的身光最為圓滿。
儀是行儀,即日常所行的種種相狀。所謂大比丘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是指比丘具足戒之外的微細行儀。比丘所應守之二百五十戒,配以行、住、坐、卧四種威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總共顯現三千種大的威儀。八萬細行是指更加微細的種種善行。
【白話經文】:佛言:「我為你們解說,你們應當一心聽受,思維、意念,不要忘失了。現在、未來一切諸如來分身化佛的身光威儀,以及過去諸佛的全身舍利,全都在這個寶篋印陀羅尼中,這一切如來的所有法身、報身、化身,也都在此寶篋印陀羅尼中」
{此次共修就到這裡,隨喜大眾同修戒定慧法。}
***********************************************************
昨天我們共修到:世尊為大眾解釋,如果在塔中、佛像中安置寶篋印陀羅尼經,就有無量無邊大利益事,能除一切災難,能滿足一切善願,能令修行人隨其因緣證得聖果,乃至能令菩薩圓滿一切智。總之,無量無邊功德利益,說不能盡。於是,金剛手菩薩為大利益故,祈請如來,宣說神咒。
{第四天}
【經文】: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曰:
那莫悉怛(輕聲)哩野地尾迦南。薩婆怛他(湯何切)櫱(gā)多喃。
唵。部尾婆嚩(無可切)娜嚩唎。嚩者梨嚩者[齒來](智皆反)。祖嚕祖嚕馱啰馱啰。
薩嚩怛他(tuo)櫱多。馱(引)睹馱梨缽娜[牟含](mai)婆嚩底。惹也嚩梨。畝怛梨薩磨啰。怛(dá)他檗多達磨斫迦啰。缽羅靺栗多娜嚩日羅(梨音)冒地滿拏(ná)。楞迦啰。楞訖哩(kli)諦
薩嚩怛他(引)檗(gā)多地瑟恥諦。冒馱野冒馱野。冒地冒地。沒(mu)[亭夜]沒[亭夜]。參冒馱你參冒馱野。者攞者攞者懶都
薩嚩嚩啰拏(nā)你。薩嚩播波尾檗諦。戶嚕戶嚕。薩嚩戍迦弭檗帝。薩嚩怛他檗多。訖哩娜野嚩日啰抳。三婆啰三婆啰。
薩嚩怛他檗多。虞恤野馱啰抳畝涅梨。啰沒悌蘇沒悌。薩嚩怛他檗多(引)地瑟恥多。馱睹檗陛娑嚩賀。三摩耶(引)地瑟恥帝娑嚩訶。薩嚩怛他檗多訖哩娜野馱睹畝捺犁娑嚩訶。蘇缽羅底瑟恥多薩睹閉怛他檗多地瑟恥帝戶嚕戶嚕吽吽娑嚩訶。
唵薩嚩怛他檗多。塢瑟抳沙馱睹畝捺啰尼薩嚩怛他檗單娑馱睹尾部使多地瑟恥帝。吽吽娑嚩訶(引)
【淺釋】:關於漢譯咒語的念誦法,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然後我們詳細學習其中每一句的讀音。在咒文中:
1. 有口字旁的一般需要發出彈舌的聲音。又稱捲舌音。該彈不彈,或者不該彈而彈,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意思都錯。
2. 如果標註「引」,就是指這個字是長音,讀的時間要比別的字音長一點,比如長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3. 其中標註「二合」「三合」「四合」的,就是把這幾個字連起來讀成一個音。梵語可以把幾個字組合成一個字,但是每個字的音都要發出來。
4. 如果是標註「AB反」或「AB切」,這就是古代的拼音了,是用前一個字A的聲母,和後一個字B的韻母以及音調拼出來這個新字的讀音。
5. 音譯的咒語,只代表原本梵文的聲音,不代表意思。不能從咒語用字上猜測所表達的義理。
用反切法標註讀音的,其前後用字的原音,都是中古音,應當是當時的長安讀音,跟現代漢語拼音差別極大。在元朝以前,「阿」字都是讀作「e」的音。這個可以從佛經咒語的切音看出來,是「鵝」「何」的韻,而不是和「八」「發」同韻。
比如「阿房宮」「東阿阿膠」等,在元朝之後,阿類字的讀音發生了一些變化。逐漸有部分改成「a」的發音。元朝之前翻譯的佛經,都是標註為「e」的音韻。還有各個朝代的字典,也都是這個情況。改變就在元朝,應當跟元朝皇帝以藏傳佛法的喇嘛作為國師的事情有關。
我們下面一句一句學習這個陀羅尼,如果有看不到懂的,直接提問。等這一句看懂了,知道如何發音,再進行下一句。其中也有簡單標註:帶圓點的字,是讀長音;大括弧里的字,是連起來讀成一個音。字後帶(m)的,這個字要發鼻音。下劃線,是詞語之間的分隔,知道誰跟誰連一起的。
這裡按照現代漢語拼音,重新調整配字,便於對此有信心的人閱讀。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直接按照經文字面來讀。社會上也有很多種所謂「現代梵語」讀音,具體你選擇哪一個讀音,那就自己決定吧。我們這裡,是嚴格按照中古漢語的讀音來。參照的是佛經上的反切標註和古代的漢語詞典。力求接近唐朝譯經大師當初的讀音。
以下發文的順序,第一條是佛經中原陀羅尼用字;第二條是現代漢語拼音配字;第三條是解釋具體讀法。下面是陀羅尼正文:
1. 娜莫_{悉怛哩野}{地尾}迦南
曩莫_{思的梨野}{低微}嘎南(m)
【解釋】:曩莫,通常翻譯為「南無」,但是這裡讀音還是不同。首字梵文是鼻音,讀「囊」,第二字是重音,讀第四聲才對,不能讀第二聲。曩莫,前一個字快速輕讀,第二個字重讀,很容易的。
{思的梨野}是四個字連讀,重音在第三個字。
{低微}是兩個字連讀,重音在後一個字。
迦,有兩種讀音,在《廣韻》中是這樣標註的:1、迦 居伽切 迦小韻 戈韻;出釋典;2、迦 古牙切 嘉小韻 麻韻。轉換成現代拼音,前一個讀作「歌」,後一個讀作「嘎」。這裡讀兩種都可以。
南(m),這個是用第三聲讀出「南」後閉嘴,從鼻子發出餘音。大家都試試吧。
2. 薩婆_怛他櫱多南
薩{了窩}_怛拖·疙多南(m)
【解釋】:「怛」這個字也有兩種讀音。在《廣韻》中:1、怛 當割切 怛小韻 曷韻 一等開口。這個是讀作「的」。在《洪武正韻箋》中:怛 當拔切。這個讀作「達」。這裡讀兩種音都可以。
「他」字是讀作「拖」的,漢傳寺院的傳承都是如此。「拖·」字要延長音,大概延長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長度就可以。
疙多南(m):疙字輕讀,多字重讀,南字閉口音。
3. 唵_部尾_婆嚩娜嚩口梨
唵·_補微_婆窩訥窩哩
【解釋】:「唵· 」:這個字是咒語中最常見的字,一般咒語的開頭就是這個。是從胸腔到喉頭髮「ong」的音,不是口腔音。多試幾遍就會了,類似於「嗡」,但是沒w的聲音。嗡是口鼻音。
4. 嚩者口梨_嚩者齒來
我遮哩_我遮逮
5. 祖魯祖魯_馱囉馱囉
族魯族魯_馱啰馱啰
6. 薩嚩_怛佗櫱多_馱都馱口梨
薩{了窩}_怛拖·疙多_馱·督馱哩
7. 缽蹋牟含_婆嚩底
缽{的忙}_婆窩底
8. 惹也嚩犁_畝祖犁_薩麼囉
惹野窩哩_畝祖哩_(思)摩啰
9. 怛佗櫱多_達摩_斫迦囉
怛拖·疙多_達(了)摩_作(個)啰
10. 缽囉靺口栗哆娜_嚩日哩_冒地滿拏
{缽啰}窩{哩哆}囊_窩日哩_{布歐}·地蠻拿
11. 楞迦囉_楞訖哩諦
楞嘎·啰·_楞個哩{得誒}
12. 薩嚩_怛他櫱多_地瑟恥諦
薩{了窩}_怛拖·疙多·_地{瑟持}{得誒}
13. 冒馱野_冒馱野
{布歐}·馱野_{布歐}·馱野
14. 冒地冒地_沒亭夜沒亭夜
{布歐}·地{布歐}·地_暮{亭夜}暮{亭夜}
15. 參冒馱耶_參冒馱野
三{布歐}·馱耶_三{布歐}·馱耶
16. 者扌羅者扌羅者懶睹
左羅左羅左懶督
17. 薩嚩_嚩囉拏你
薩{了窩}·_窩啰哪你
18. 薩嚩_播波尾櫱諦
薩{了窩}_播·撥尾疙{得誒}
19. 戶嚕戶嚕
戶嚕戶嚕
20. 薩嚩_戍迦弭櫱帝
薩{了窩}_戍·嘎尾疙{得誒} 戍:shu四聲
21. 薩嚩_怛他櫱多
薩{了窩}_怛拖·疙多
22. 紇哩那野_嚩日哩抳
紇哩陀耶_窩日哩抳
23. 參婆囉_參婆囉
三m婆啰_三m婆啰
24. 薩嚩_怛他櫱多
薩{了窩}_怛拖·疙多
25. 麌呬野_馱囉抳_畝涅犁
虞{熙野}_陀啰尼_畝{的哩} 虞:yu二聲 熙:xi一聲
26. 沒悌蘇沒悌
暮{得誒}蘇暮{得誒} 誒:ei一聲
27. 薩嚩_怛他櫱多_地瑟恥多
薩{了窩}_怛拖·疙多·_地瑟恥多
28. 馱睹櫱陛_娑嚩訶
馱·督疙{了憊}_索·賀·
29. 參摩耶_地瑟恥帝_娑嚩訶
三摩耶·_地瑟恥{得誒}_索·賀·
30. 薩嚩_怛他櫱多_紇哩那野
薩{了窩}_怛拖·疙多_紇哩陀耶
31. 馱睹畝捺口梨_娑嚩訶
馱·督畝捺哩_索·賀·
32. 蘇缽囉_底瑟恥多薩睹閉
蘇{缽啰}_底{瑟恥}多蘇睹閉
33. 怛他櫱多_地瑟恥帝
怛拖·疙多·_地瑟恥{得誒}
34. 戶嚕戶嚕_吽吽_薩嚩訶
戶嚕戶嚕_吽·吽·_索·賀·
35. 唵_薩嚩_怛佗櫱多
唵·_薩{了窩}_怛拖·疙多
36. 塢瑟抳沙_馱都畝捺囉尼
烏瑟膩沙_馱督母{得啰}尼
37. 薩嚩_怛他櫱單
薩{了窩}_怛拖·疙單
38. 娑馱都尾部使多
娑馱督尾剖使哆·
39. 地瑟恥帝_吽吽_娑嚩訶
地{瑟恥}{得誒}_吽·吽·_索·賀·
陀羅尼的內容就到這裡,第一句是原文,第二句是現代替換字,就是可以直接讀字音的。整理的這個讀音,是根據梵語字母根本音,和佛經、中古字典來推斷的,不見得是準確的,但是應當比大多數人讀的都好一些。僅供參考。
{此次共修就到這裡,隨喜大眾同修戒定慧法。}
***********************************************************
{第五天}
【經文】:爾時,佛說是神咒已,諸佛如來自土聚中出聲贊言:「善哉善哉,釋迦世尊。出濁惡世為利無依無怙眾生,演說深法。如是法要,久住世間,利益廣多,安穩快樂。」
【淺釋】:「無依無怙」:沒有身心可以依附的安穩之處,沒有可依靠的善知識。
【白話經文】:當世尊說完神咒之後,諸佛如來都從塔堆中讚歎道:「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並且為沒有依附處、無所依靠的眾生,演說甚深法要。這樣的深法,久久住於世間,廣泛利益無邊眾生,得到安定、祥和、快樂的生活。」
【經文】:於時,佛告金剛手言:「諦聽諦聽,如是法要,神力無窮,利益無邊。譬如幢(音床)上如意寶珠,常雨珍寶,滿一切願。我今略說萬分之一,汝宜憶持,利益一切。」
【淺釋】:「如意寶珠」:能隨人意念,化現種種珍寶。此寶珠龍王有,天界有。
【白話經文】:這時候,佛對金剛手說:「一心諦聽,一心諦聽,這個法要,有無窮的神力,能給眾生帶來無量無邊利益。譬如,在帝釋天的寶幢之上有如意寶珠,能常常出生如雨水般眾多的珍寶。此陀羅尼能夠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我現在略說其萬分之一的功用,你應當好好意念護持,以此利益一切眾生。」
【經文】:「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
【淺釋】:這裡說超度過世的親人。人在世間不能不死,我們的父母親人都會死去,那麼如何超度我們的父母,令他們不受三惡道業報,或者已經生在三惡道的,令他早日脫離惡道苦?這個殊勝的法寶能超度已經墮落地獄的重罪人,何況輕罪。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生前造作惡業,死後墮落在地獄之中,受無量劇苦沒有片刻歇息,欲求出離地獄,卻永遠沒有出獄的日子。這時候,在他俗世的子孫中,如果能有人稱他的名字,來念誦這個寶篋印神咒的話,當才剛剛念誦七遍,這時候地獄中的熔銅、熱鐵,都即刻就變成了八功德清凈水池。
其中又有蓮花出生,承托罪人。又有寶蓋顯現在他的頭頂上,猶如帝王。此時,地獄之門既破,解脫覺悟之道顯現在前。寶蓮花便載負此人,急速飛往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見佛聞法,逐漸顯現一切種智,即菩薩位,樂說一切佛法無有窮盡,證等覺位,後補佛處。
【經文】:「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
【淺釋】:這裡說對今生今世的利益。這裡說到神奇功效,只在讀誦21遍既能顯現,因此有人疑惑難信。並且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對經文有疑惑,則不能得到佛法的現前利益。而大家在學佛經時遇到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需要解釋一下。
為何說讀誦21遍就能除一切病?這裡是對能夠做到的凡夫人而言。就是說,真的有人能夠在念誦21遍之後,立即解除了身上的一切病苦。是說,這種情況是絕對有的,並且還是對凡夫而言。
那麼,有人問:「我念誦21遍,是否就能徹底解除疾病呢?」,這個要看你的基礎和發心了。比如,有一種技術,老師說一個月包會。是不是所有人一個月都能學會呢?顯然不是。
基礎好,努力用心的人,容易在一個月內學會。基礎不好或者不用心的人,就很難學會,不但一個月學不會,乃至一年都學會不會。修法也是如此,經中說讀誦21遍,還是對凡夫而言。如果是大修行人,或者聖人,他只需要念誦一遍或其中幾句,既能除去眾生病苦。
因此,能否在佛經說的期限內成就,在於個人的基礎和努力。對於現代人而言,由於根基很差,環境惡業,身心污染嚴重,這樣的話,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才可能成就佛經中所說的結果利益。
如果自己努力了很久都沒有成就,不要灰心,應當審查自己:是否對此信心不夠?是否疑惑經文?是否不夠努力?是否有惡緣障礙?是否經常犯戒?是否沒有受持五戒或十善戒或八關齋戒?是否學習了外道理論?等等等等,這都是成就善法的障礙,應當一一審查對治,解決障礙,才容易獲得成就。如果想要成就咒法,持戒第一重要。
上面說到菩薩能在瞬間解除眾生病苦。然而佛法是為一切眾生解脫成佛的利益,不僅僅為治病而存在。如果有人依法修行,不但能治病苦,還能得到解脫的極大利益,這才是佛法的目的所在。否則,僅僅為眾生治病,而無解脫利益,那不是真利益。眾生造業,應受業報,明了善惡業報,即是解脫生死的根本因素之一。
若不分黑白,一味地替眾生遮蓋罪報,則如同父母溺愛學壞作惡的孩子而不教育他。每次他做了壞事,都幫他解決惡業帶來的問題,而不責怪他,讓他以為犯一切罪都有父母頂著,啥都不用怕了。這樣的孩子確實是有不少啊,這樣的父母也有不少,前段時間新聞都在炒作這個。這不是利益。溺愛不是愛,而是害了他。令他未來得到更惡劣的結果。
佛法能給人帶來現實利益和長久利益,因此修行人一切善業皆應迴向菩提,儘管你此時所想所愛的是一切慾望,也應當發願迴向菩提。這樣令你既能得到現實利益,也能得到無量未來利益。這才是佛陀出世本懷。
【白話經文】:又有眾生,因為有過去重罪的緣故,受到種種痛苦的業報。百病聚集在一身之中,各種苦痛令身心煎熬難忍。此時,如果能虔誠恭敬,一心誦持寶篋印神咒,那麼他的百病之苦,萬種煩惱,都能在一時之間消滅。並且此生的壽命得到延長,生活中福德無有窮盡。
【經文】:「若復有人慳(音千)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黧(lí)瘦衰蔽人所惡賤。是人慚愧入山折采無主搹華。若磨朽木持以號香,往至塔前禮拜供養。旋繞七匝流淚悔過。由神咒力及塔威德,滅貧窮報富貴忽至,七寶如雨無所闕乏。但當此時彌飾佛法施與貧乏。若有吝惜財寶忽滅。」
【淺釋】:這裡說解除現世貧窮苦報。如果能:香花供養、旋繞寶塔、懺罪、流淚悔過(真心懺悔必然會流淚,不是假哭),這樣就能得到咒力加持,令人滅除貧窮苦報。然而後面說,如果得到財富之後繼續慳吝,這些財富還會消失的。這跟前面的解釋是相通的,佛法不是為了溺愛,而是為了眾生真實的利益。
眾生造作惡業,承受罪報,是自己應得的,並非有誰懲罰眾生。不是菩薩不慈悲眾生,而是自己的業力導致業報之苦。好比有人自己打自己,家人勸你不要打,你卻不聽,明明知道結果是痛苦,依舊繼續打自己。這樣是不是家人不慈悲你呢?菩薩護持眾生如眾生父母,也是時時示現眾生惡業之苦,只是眾生不聽不信,依舊造業令自己得業報之苦。
若能懺悔修福,則能對治過去的業力,此時,也會有佛菩薩的加持和護法的護佑,令人漸漸出離惡業惡果,在善道中前行。如果有人,自己願意出離惡道,就應當聽佛菩薩的話,多做善業,遠離惡業。當你自己願意前行,別人扶你一下、拉你一把,都能令你有力量前行。如果你自己都不想動,也不出力,別人也不容易幫到你了。
譬如:有小兒不願意吃飯,開始的時候父母喂他,難道能喂他一輩子嗎?還是需要他自己願意吃才行。這時候,有智慧的父母,就不再喂他吃,乃至餓他兩天,三天,然後他就知道吃了。這才是大利益。這樣的父母,是有慈悲有智慧的,能給孩子現在和未來都帶來大利益。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因為前生慳吝的惡業,此生投胎到貧窮人家承受諸多果報。生活貧困,乃至連一件衣服都沒有,都不能遮蔽身體醜惡之處。身體黑瘦衰弱,思想行為低賤,被所有人都看不起。受到種種業報。
如果這個人,能夠生起慚愧心,對自己過去慳吝不願意布施的惡業,深深懺悔。並且到山上去採集沒有主人的野花,以及尋找朽壞有香氣的木頭,拿來磨碎作為香料。他就以這樣的香、花,來到寶篋印塔之前,禮拜供養寶塔,右旋七匝,在寶塔前真心懺罪,流淚悔過。
此時,由於他的真心,感應神咒的威德之力,以及寶塔的威德,從此他便脫離貧窮業報,乃至忽然得到富貴之財。家中常有七寶出現,生活無所缺乏。然而,這時候,他應當以自己所得的財富,護持供養佛法僧三寶,修補塔寺,布施給其他貧窮眾生。如果此人依舊吝惜不布施,那麼他所得的財富還會忽然消失。
【經文】:「若復有人為種善根隨分造塔。或泥或磚隨力所辦。大如庵羅高四指許。書寫神咒安置其中,持以香華禮拜供養。以其咒力及信心故,自小塔中出大香雲。香氣雲光周遍法界,熏馥晃曜廣作佛事。」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為了積累善根,而隨其貧富,出資出力造作佛塔,或者多人共同造塔。或者用泥,或者用磚,隨其能力而做。所做之塔,最小乃至高有四指。然後沐浴清凈,清潔桌案,洗凈兩手,恭敬書寫《寶篋印陀羅尼經》。
寫完之後把經文恭敬置於寶塔之中。然後以香花供養經塔,恭敬禮拜。這樣,以神咒威力以及此人殷重信心的緣故,從小塔之中能化出大香雲,香氣和雲的光明,乃至遍滿法界一切處,香光熏染一切眾生,能廣泛作佛法事。
【經文】:「所得功德如上所說。取要言之無願不滿。若有末世四輩弟子善男善女,為無上道儘力造塔安置神咒。所得功德說不可盡。」
【白話經文】:此人所得的種種功德利益事,如上面略說。取其要點而言,能滿足一切願求。如果在末世的時候,能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和尚且沒有皈依三寶的善男善女等,為求無上道的緣故,儘力造作寶塔安置神咒。他所得的功德利益等事,即便演說千萬億年都說不盡。
【經文】:「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咀(詛)不厭歸本,疫癘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求於現世福報的,以他的能力,只有一枝花、一枝香,以此供養禮拜經塔,右繞寶塔。因為這樣的功德,即便他沒有祈求,也能令他得到現世的官位榮耀;即便他沒有祈禱,也能令他得到現世的長壽和富有。冤家和盜賊,自然消退。
若有仇家做各種詛咒欲害,便不能害此人反害仇家自己。種種瘟疫傳染病、種種邪氣,不用專門躲避自然不侵犯。如果是求嫁娶姻緣,自然能得善良的夫婿或者妻子。又能生養善良俊秀的兒子和美貌賢惠的女兒。總之,一切良好的願望都能滿足。
【經文】:「若有烏雀鴟(chī)梟(xiāo)、鳩鴿鵂鶹、狗狼野干、蚊虻(méng)蟻螻(lóu)之類,暫來塔影及踏場草,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忽入佛家恣領法財。」
【淺釋】:「鴟梟」:貓頭鷹。「鵂鶹」:類似貓頭鷹,體型小。
【白話經文】:如果有烏鴉、麻雀、貓頭鷹、斑鳩、鴿子、鵂鶹等鳥類,或狗、狼、鬣狗等獸類,或蚊子、虻蟲、螞蟻、螻蛄等蟲類,這些畜生之類,如果一時有意無意來到經塔之處,被塔的影子所遮,以及踩踏寶塔周圍的野草。
由此因緣,便能摧毀、破壞畜生道的愚痴迷惑之障,令它從無明中覺悟,不久死後便解脫畜生業報,生在人中學佛正信之家,恣意學習佛法,領受佛法無邊利益。
【經文】:「況有眾人,或見塔形或聞鐸(音奪)聲,或聞其名或當其影,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
【白話經文】:何況有人,或者見到經塔,或者聽到經塔上風鈴傳來的聲音,或者聽到他人說經塔的名字,或者經過經塔的陰影之處,令寶篋印經塔的形象映在自己身上。這樣的人,他的無量罪障都逐漸熄滅,所求一切善法漸漸滿足。現生中安定祥和快樂,臨終往生極樂世界。
【經文】:「或人隨力,以一丸泥塗塔壞壁,運一拳石扶塔質傾。由此功德增福延壽,命終之後成轉輪王。」
【淺釋】:「質傾」:由於塔基損壞造成重量偏移不穩,容易傾倒。比如雷峰塔的倒掉。當地人受邪見蠱惑,說雷峰塔的磚頭能治病防身,便有很多人去偷雷峰塔的塔基磚頭,以至於變成下面小上面大,終於導致雷峰塔倒塌。雷峰塔,正是一座「寶篋印陀羅尼塔」。
雷峰塔,初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雷峰塔倒塌之後,裡面很多寶篋印經流傳出來,都是捲成卷,放進塔磚的孔洞里,然後用泥封口。但是由於古代技術有限,又加上千年里風吹雨淋日晒,導致很多寶篋印經發霉損毀,幸好還有完整版本。
越忠懿王錢弘俶,天性誠厚。夙知敬佛。慕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金銅精鋼冶鑄甚工。中藏寶篋印心咒經。亦及八萬四千數。布散部內以為填寶鎮。鎮錢唐諸邑。西湖南北山諸剎相望。皆忠懿之創立也。尊事沙門。若天台韶國師。永明壽禪師。皆待以師禮。又嘗召螺溪寂法師。至金門建講。問智者教義。
寶篋印經曾經失傳數百年,以至於沒有古代法師解說此經的著作。大藏經中從此後,寶篋印經有一次在世間流傳開來。這是極大利益,應當是金剛手菩薩的殊勝加持,才令此法廣傳。
白蛇傳的故事,是愚痴俗人編來誹謗三寶的,是極大惡業誹謗,佛弟子千萬不能談說議論,否則是極重謗佛謗僧罪。歷史上金山寺真實有一位法海禪師,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兒子,他是一位著名的高僧。關於他的公案眾多,曾有一則驅趕咬傷人獸的白色蟒蛇進入長江的記載。法海禪師是金山禪寺開山初祖。關於他的介紹,可以參閱「百度百科」的「法海」條目。
明代文學家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的故事中,有道高僧法海禪師可能就是據此創作。然而,伴隨著明清時期封建禮教對人們心靈的禁錮而激起的反叛,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夢想,只能在故事裡寄予反封建、反專制的期盼。
在後人演繹的地方戲劇《白蛇傳》版本里,法海禪師逐漸被塑造為破壞人間愛情的負面形象,最終成為封建偽善的代言人。隨著禪宗文化的普及,真實的法海禪師現今已逐漸為人們所了解。然而,依然有愚痴業重的人,為了自己出名肆意誹謗法海禪師。雖然因為無知造罪,罪報不虛。如俗間法盲犯法與知法犯法同罪。
【白話經文】:或者還有人,隨其貧富之力,用一團泥土,塗在經塔損壞的牆壁上用以修補。或者用僅僅拳頭大小的一個石頭,墊在經塔損壞缺漏之處,以輔助支撐經塔。由此善業的功德,能令此人增長福報壽命,死後來生當做轉輪聖王,福報無邊。
【經文】:若我滅後,四部弟子,於是塔前,濟苦界故供養香華,至心發願誦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觸三途苦具皆辟(pì)。眾生脫苦佛種牙萌,隨意往生十方凈土。
【淺釋】:「三途」:又作三塗,是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三處。苦具皆辟:一切的痛苦刑具,都被破壞了。這裡「辟」是破壞的意思,讀音如在「開闢」。 「佛種牙萌」:佛性種子,萌發,發芽。牙=芽。
【白話經文】:如果在我涅槃之後,四部弟子眾中,有人在寶篋印經塔前,為救濟苦難眾生的緣故,供養香花,至心發願利益眾生,誦念神咒。此時,神咒的文句便能放射極大光明,其光照到畜生、餓鬼、地獄眾生身上,便能令三塗的種種痛苦器具都消除。這些眾生脫離苦報,內心菩提種子發芽成長,隨其意願,從三惡道出離,往生十方清凈國土。
【經文】:若人往在高山峰上至心誦咒,眼根所及遠近世界,山谷林野江湖河海,其中所有毛羽鱗甲一切生類,碎破惑障覺悟無明。顯現本有三種佛性,畢竟安處大涅盤中。
【淺釋】:「三種佛性」:緣因佛性,了因佛性,正因佛性。「毛羽鱗甲一切生類」:身上長毛的、長羽毛的、長鱗片的、長甲殼的。這裡是間接指畜生道的眾生,而後面有「一切生類」,有指此處的一切眾生。也包括鬼神等類。
【白話經文】:如果有人,能在高山峰頂上,至心念誦寶篋印神咒,隨他眼根所能見的遠近之處,山谷、樹林、荒野、江湖河海等處,其中所有的鳥類、獸類、魚類、蟲類等等一切眾生,都能摧毀、破壞他們的愚痴迷惑之障,令它從無明中覺悟,顯現出眾生本來具有的三種佛性,畢竟成佛,安住大涅槃中。
【經文】:若與此人往過道路,或觸衣風或踏其跡,或唯見面或暫交語,如是等人重罪咸滅,悉地圓滿。
【淺釋】:「悉地」:譯曰成就。以身密、口密、意密三密相應,因而成就之妙果,以梵語謂之悉地;為成就其妙果,使三密相應之因行,以漢語謂之成就。成就有兩種義,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成就妙果,這是動詞;獲得成就,這是名詞。
《大日經》曰:『悉地是真言妙果,為此果故而修因行故,此中成就者是作業成就。』《大日經供養法疏》曰:『悉地者,成就,亦云成菩提。』《大日經義釋》曰:『當得成就一切悉地。』
【白話經文】:如果有其他人與這位修持神咒者同在道路上,或者接觸到經過他的衣服吹來的風,或者踏在他走過的腳印上,或者僅僅與此人見面,或者一時與他交談。這些和誦咒者有緣的人,都能消滅重罪,逐漸獲得佛法殊勝的成就。
【經文】:爾時佛告金剛手言:「今此秘密神咒經典,付囑汝等,尊重護持,流布世間,不令眾生傳受斷絕。」
【淺釋】:「付囑」:托與物事,又稱囑累。付、與物;囑、託事。乃以言語託事。表示佛陀託付弘傳教法。如《無量壽經》中,釋尊付囑彌勒菩薩弘傳念佛之法。另外,又囑託袈裟等物,或付與大法,亦稱為付囑。在禪宗中,師授弟子佛法奧義時,均稱付囑,故為禪宗常用之語。如《六祖法寶壇經》、《歷代法寶記》。
【白話經文】:這時候,佛對金剛手說:「如今我把這個秘密神咒付囑於你們,好好護持這個尊貴而重要的法門,在世間廣宣流布,不要令眾生斷絕了這個法寶的傳承。」
【經文】:金剛手言:「我今幸蒙世尊付囑,唯願我等為報世尊深重恩德,晝夜護持,流布宣揚一切世間。若有眾生書寫受持憶念不斷,我等麾(音揮)催釋梵四王龍神八部,晝夜守護不暫舍離。」佛言:「善哉金剛手,汝為未來世一切眾生大利益故,護持此法令不斷絕。」
【淺釋】:「為報世尊深重恩德」:佛法中廣說報恩,不說感恩。感恩心小,是從私心出發;報恩心大,是從對方利益出發。這個差別非常大,佛弟子應當常常報恩,而不像外道人只是感懷其主的恩惠,以此求於脫離惡報。這個是佛法與外道的重要區別之一。佛法說自造因果自己受報,外道說感恩就得解脫。
【白話經文】:金剛手說:「我今天極大幸運,能得到如來世尊的付囑,一心發願,我等為了報答世尊深重無比的極大恩德,將在晝夜中護持這部經典,以及如法修持者。並且讓此法流傳於世間,廣泛宣揚。如果有人,能夠如法書寫此經,或者受持憶念,不斷修行,我等就派遣梵天王、帝釋天主、護世四天王,以及無量的龍神八部等眾,晝夜護持此人,不會片刻舍離。」
佛說:「善哉,金剛手,我知道你能為未來一切眾生廣大利益的緣故,護持這個法寶,不令其斷絕傳承。」
【經文】:爾時,世尊說此寶篋印陀羅尼,廣作佛事。然後往彼婆羅門家受諸供養,令時人天獲大福利。卻還所住。
【淺釋】:「佛事」:指凡諸佛之教化,謂之佛事。《觀無量壽經》曰:『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維摩經》曰:『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菩薩品曰:『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
還有,損害佛道謂之魔事,反之則謂之佛事。又稱佛法中的一些儀式為佛事,常說做佛事、做法事。比如供養、祈禱、追福等之法會謂之佛事,這都是託事而開示佛法的所作,所以也稱為佛事。
【白話經文】:世尊宣說寶篋印陀羅尼經,廣做佛事。然後便繼續前往無垢妙光婆羅門家,去攝受他的恭敬供養,令此時的人天大眾都獲得更大無邊的福報利益。飯食之後,如來便帶領大眾回到住處。
【經文】:爾時大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犍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白話經文】:而時,親臨法會的一切大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善男善女,天龍八部等眾,所有大眾歡喜無量,信受經法,虔誠奉行。
{《寶篋印陀羅尼經》就共修就到這裡,隨喜大眾共學圓滿,同修戒定慧法。}
***************************************************************
(備註:不認識的字,可以拷貝後查這個古漢語字典網址:http://www.zdic.net/z/
書中的古生僻字,可以點擊這裡拆字查詢:http://www.zdic.net/z/zxjs/
中古漢字讀音,可以參照這個研究網站:http://ytenx.org/sriek)
推薦閱讀:
※明星整容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決定不做你的秘密愛人了」|我給千人占卜,換每人一個秘密
※《The secret秘密》
※居明大師:告訴你關於驛馬星的秘密(一)
※男人女人謊言背後的心理秘密
TAG: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