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職對比參照(有趣好玩)

漢民族官本位文化傳統源遠流長。由此導致普羅大眾在在閱讀古代各種作品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各級各類文武百官的各種職位名稱,其中既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宰相),也有小小的負責開閉城門的小門侯(其實就是現在的負責看大門傳達室的門衛保安),古代官職的門類、級別和現在相比,也是非常齊全和非常有趣的。那些官職在國文和歷史教科書里或者文學作品中,有的有今人的注釋,有的則沒有,面對眼花繚亂的官職名稱,普羅大眾常常會被搞得一頭霧水。那麼,這些文武官職到底是多大的官,他們與現在的哪些官職大常體相當或者一致,不妨根據有關書籍材料和各自掌握的閱讀情況,列舉一下最常看到的一些,以便於閱讀古代作品時的理解和對照。

先簡略說說丞相(宰相)這官職名稱的變化:春秋戰國開始直至漢代都叫丞相,後來改稱宰相,唐代立國直至李林甫去世,一直在中央政府設立三個權力一樣大小、地位一樣平等的宰相、共同辦公共同處理政事共同中午工作餐(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以相互制約平衡。

宋代改名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般由樞密使擔任(比如富弼、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均擔任過),樞密副使就相當於副宰相,如同今日的國務院副總理。

到了明代,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不設宰相職位,而以內閣起而代之,內閣中都是選拔自翰林院的優秀大學士來處理政事,其中這些大學士中有一個內閣首席大學士,實際就相當於宰相。

迨至清代雍正時期開始,同樣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亦廢宰相職位,以軍機處起而代之,其中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亦叫領班軍機大臣)實際就相當於宰相。

總之,宰相一職,數千年而下,名稱變化頗多,但都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1、郡守。戰國稱郡守,嬴政滅了六國,建立秦朝,分當時能夠管轄的天下為36郡,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就叫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最高軍政長官。比如今的縣大,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城市一把手但軍政權力更大。

2、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相當於如今的省(直轄市)一把手兼省(直轄市)軍區司令員,但比如今更權重位高。

3、尹。西漢京畿地區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首都市一把手(但不同時掌軍)。

4、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

5、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置,禁軍長官。相當於首都衛戍區司令。

6、廷尉。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

7、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各級文武官員考核升貶賞罰。相當於組織部長兼人事部長(國家公務員管理局)。唐代三省(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之下分六部,包括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相當於財政部長)、禮部尚書(相當於外交部文化部之綜合)、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總參謀部之綜合)、刑部尚書(相當於公安部)、工部尚書(相當於農業部水利部建設部林業部之綜合。杜甫曾經任職過的工部員外郎,在唐代屬於京官,中層文官,是很多外放各地縣令和其他中層文官所嚮往的官職之一)

8、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大臣。相當於中顧委常委。

9、中書令。掌管、起草皇帝命令的發布。相當於「兩辦」秘書長。

10、尚書令。參議大政,綜管政務,百官之長。相當行政院長(在唐代與中書令地位平等,權力一樣大)。

11、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銜。

12、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一個集團軍或者一個方面軍的統帥、前沿總指揮(唐代常常因為邊境戰爭的需要臨時設置,比如李勣、李靖、蘇定方等人均擔任過)。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中紀委一把手兼監察部長。

14、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於省長(或省轄市長)。

15、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16、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但唐代的縣比如今管轄的範圍的大很多,縣令在唐代屬於中層文官,比如李白的族叔李陽冰曾經長期擔任當塗縣令,管轄的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如今的安徽馬鞍山市)。

17、通判。知府之副職。相當於副省長(或省轄市副市長)。

18、兵馬指揮。明清時期的兵馬司主官。相當於北京市公安局局長。

19、推官。掌刑名,贊計典。相當於最高法院政策司處長,在唐代屬於中層文官。

20、都事。掌出納文移。國防部、監察部等部委內設機構局長。

21、給事中。明代設立的皇帝禁中記錄官。相當於元首生活或政治秘書。

22、經略。部委所屬機構主官。相當於部委二級機構負責人(《水滸傳》中寫到魯達曾經在老種經略公和小種經略公手下干過差,故而比較牛逼,也是其吹牛的主要資本之一)。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當於外交部工作人員。

24、典寶。協司寶掌玉璽。相當於兩辦負責印章的副處級幹部。

25、縣丞。協助縣令治理一縣之事。相當於副縣長。

26、主薄。掌錢糧、戶籍。相當於糧食局長或戶籍局長。

27、檢校。代理官職。秘書級。

28、教授。府掌訓導考核學生。相當於省教育廳長。

29、教諭。縣掌教學。相當於縣教育局長。(海瑞剛混官場時第一個職務就擔任過福建某縣的教諭)

30、訓導。掌協助同級學官教育所屬生員。相當於教育廳局副職。

31、稅課大使。掌縣稅務事務。相當於稅務局長。

32、吏目。州之屬官,掌刑獄及官屬事務。市政府副處級幹部。

33、總鎮、總兵。鎮守地方的高級武官。相當於大軍區司令員。清代的提督相當於省軍區司令。

34、參將。鎮守地方的統兵官,分守各路。相當於大軍區所屬各軍軍長。

35、游擊。位於參將之下,掌率兵防禦。相當於負責防禦作訓的師職軍官。

36、都司。位於游擊之下,掌防汛軍政。相當於負責防禦後勤的團職軍官。

37、州同。州之佐官。相當於副市長。

38、巡檢。掌地方治安之官。相當於分管治安的縣公安局副局長。

39、侍郎。宿衛侍從皇帝的官員。相當於中央警衛局官員。唐代的六部侍郎相當於現在各部副部長。

40、太史令、典籍官。掌官府書錄圖籍事務。圖書館館長。

41、御史大夫,又名御史中丞,相當於副宰相。設立於秦代,沿襲於漢代,負責執掌文官百官的奏章,對皇帝建言,起草下達皇帝詔令,建設和負責國家監察事務,可以彈劾百官。到了明代設立的監察御史,也就是當時所謂的言官,官位低而權力大,可以彈劾任何級別的文武百官,包括對皇帝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42、司馬。殷商時期設立,春秋戰國延續,漢武帝時代更置為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與大司空和大司徒並稱為「三公」,相當於正國級領導。漢代以後,三公逐漸淪為榮譽虛職,位高而權虛。三國至唐代,司馬相當于軍隊里的參謀長。白居易曾經被貶職為九江郡司馬,就相當於江西九江軍分區的參謀長,基本就是個閑職。

一、關於任職授官的有:

任(擔當,擔任)《史記·蒙恬傳》:「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漢書·翟方進傳》:「遣使者持黃金印、赤韍縌,朱輪車,即軍中拜授。」

除(任命,授職)李密《陳情表》:「除臣洗馬。」

拜(授給官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

用於布衣任官的多為「征、辟、薦、舉、起、拔、點」等:

征(徵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史記·呂太后本紀》:「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

辟(音bì,徵召,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晉書·謝安傳》:「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當初受司徒府徵召,拜官為佐著作郎)

薦(推薦,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彧薦嘉。」

舉(推薦,推舉,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孟子·告子下》:「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於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或重新啟用,任以官職)《戰國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於魏,召公孫顯於韓,起樗里子於國。三人者,皆張儀之讎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傳》:「然(魏收)提獎後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李白《與韓荊州書》:「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餘人。」

此外,還有: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號或爵位)《孔叢子·答問》:「(陳涉曰)六國之後君,我不能封也。」

《史記·李斯列傳》:「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後一例「封」動作名用)

贈(用於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步夫人卒,追贈皇后。」

賜(賞賜有功之臣以爵位)《漢書·蘇武傳》:「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

賞(由皇帝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二、關於提升職務的有:

擢、升、拔擢(用於由低級到高級的升遷)《漢書·趙充國傳》:「擢為後將軍。」(後將軍:武官名。)李密《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進(用於較高職務)《史記·孫臏傳》:「於是忌進孫子於威王。」

起複(恢復原職務)《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複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為的。』」

超遷、超擢(越級破格提升)《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史記·賈誼傳》:「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

三、關於調動職務的有:

轉、移、調、徙(一般的調動,調遷):

《漢書·袁盎傳》:「調為隴西都尉。」《史記·淮陰侯列傳》:

「徙齊王信為楚王。」《宋史·理宗紀》:「程大元、李和以下將士六百一十三人補轉官資有差。」

遷(調動官職,一般指陞官)《漢書·翟方進傳》:「方進轉為博士。數年,遷朔方刺史。」《後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補(補充缺職或由候補而正式任命)《漢書·蕭望之傳》:「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為平原太守。」

四、關於兼職的有:

領(本職之外兼較低它職)《晉書·謝安傳》:「又領揚州刺史。」《宋書·范曄傳》:「(范曄)服終,為征南大將軍檀道濟司馬,領新蔡太守。」(服終,為父親服喪結束)

攝(暫時兼代本職外更高職務)《左傳·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攝司馬。」(羊舌鮒,人名。)

權(臨時代職)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以京官權知,三年一易。」(權知,代理主管)

假(暫時代理)《漢書·蘇武傳》:「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行(代理官職)《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太祖行備武將軍。」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署(也有「代理,暫任」的意思,指代理無本官的職務)《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護(原官員短期離職,臨時守護印信,「護」有「統轄,統率」的意思)《史記·陳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

五、關於降級免職的有:

罷、免、解、黜、奪(官員因過失而解除職務)《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漢書·貢禹傳》:「免官削爵。」《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

貶、謫(因過失而降級)《舊唐書·劉禹錫傳》:「貶連州刺史。」《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革、褫(皆為「革除」的意思,指撤職查辦。褫,音chì)謝庄《上搜才表》:「張勃進陳湯而坐以褫爵。」(張勃因推薦陳湯而被革除爵位)

左遷(降級使用,貶官)《三國志·魏書·盧毓傳》:「心猶恨之,遂左遷毓。」

白居易《琵琶行》「予左遷九江郡司馬」。還有開缺(官員因故去職或者死亡,職位一時空缺,另選他人充任)、致仕(帶職退休)等等。

以上所說的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常用術語,難免掛一漏萬,要想較全面的掌握,就必須閱讀大量古代作品、文獻、典籍。才能比較好地掌握文言文中關於官職變遷的專門動詞,對於閱讀文言文,豐富自己的古代文化常識大有裨益,受益無窮,也樂趣多多。

歡迎讀者朋友們在留言中繼續補充、說明!謝謝!


推薦閱讀:

兩相對比命理優劣自見
觀《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之感
[宗教對比]基督教與佛教
中國軍人和美國大兵的對比,看完流淚了!!!這才是美國害怕的中國...
《記住鄉愁》和《舌尖上的中國》對比怎麼樣呢?

TAG:有趣 | 對比 | 官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