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下南洋」的今昔
在中國人的字典里,「下南洋」曾經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辭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與「闖關東」、「走西口」一樣,既帶著深深的無奈,又飽含濃濃的感情色彩。
南洋的地理概念從明朝的時候就有了,主要是指包括當今東盟十國在內的廣大區域。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
據權威資料統計,從1860年開始到上世紀50年代初,近一百年的時間裡,大約有1500萬中國人到東南亞國家尋找機會。
南洋路 遊子淚
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據《史記》、《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公元1世紀左右,中國就與緬甸、越南等國互有來往。唐代時,移民人數開始增多,他們被當地人稱為「唐人」。
不過,中國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寬。當時,中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為了逃避戰禍或政治避難,很多有文化、層次高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他們成為海外華人深具影響力並發揮巨大作用的一支。
一般來說,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一批漢儒學者、軍政官員數千人逃往越南;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士紛紛移居印度支那;唐朝後期,黃巢襲擊廣州時,廣東人爭相逃往東南亞;元滅南宋時,大批遺臣遺民也落難到此。特別是明末清初,大量的難民、被清兵打散的農民軍、抗清失敗的明軍余部以及不願侍奉清廷的明朝遺民,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明亡後,高、雷、廉三州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等率領兵將家眷3000餘人、戰船50餘艘到達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這塊地方因此被稱作「明鄉」。1659年,跟隨永曆帝 (桂王朱由榔 )流亡緬甸的官兵眷屬,有的逃亡暹羅 (今泰國 ),有的被安置在緬甸邊遠地方,今天緬甸北部的桂家與敏家都是這些官兵的後裔。
中國人下南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與此同時,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馬來西亞聯邦最大的一個州——沙撈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國王 )二世執政時期,就頒布過一個特別通告: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靜生活。要做一個離家的遊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與開拓,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
流血汗 寫傳奇
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及全世界。而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幾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荊斬棘的開拓者的後代。據不完全統計,印尼兩億人口中,約一千萬是華人。馬來西亞兩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六百萬。泰國六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二千萬,佔了將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三百多萬人,華人多達90%,是海外華人占所在國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
大量的華人湧入東南亞後,對當地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許多華人在僑居國從事商業活動,負責管理海外貿易,收購當地土特產,銷售該國貨物,從而形成一個溝通中國與海外貿易的商業網路。這些人也多為當地政府所倚重,暹羅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沒有華僑,宮廷什麼買賣也做不成」。另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從事手工業,烤麵包師、裁縫、鞋匠、金匠、銀匠、雕刻師、鎖匠、畫家、泥水匠、織工,幾乎無所不包。從事農業、園藝和漁業的華僑人數也很多,他們同樣在當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東南亞經濟發展過程中,工礦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印尼加里曼丹,華人是當地金礦的唯一經營者。礦工人數最多時曾超過9萬,每年生產的金礦砂一般都在百萬盎司(1盎司等於 28.35克)以上。19世紀以前,馬來西亞的錫礦也幾乎全部是由華僑開發。現在當地許多被稱作「錫湖」的大型錫礦區,都是華僑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正是由於華僑的辛勤開採,馬來西亞的錫產量在很長一段時間佔據世界錫總產量的一大半。
「下南洋」的中國人,就這樣成了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他們的勤奮與努力,改變了所在國經濟落後的狀況。就連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咸也承認,馬來半島的繁榮昌盛,「皆華僑所造成」。「馬來諸邦之維持,專賴錫礦之稅入……錫礦之工作者,首推華僑。彼等努力之結果,世界用錫之半額,皆由半島供給。彼等之才能與勞力,造就今日之馬來半島。」「馬來政府及其人民,對於如此勤奮耐勞守法之華僑之謝意,非言語所可表達。」
華人在改變所在國的經濟狀況的同時,很多人也徹底改變了自己與家族的命運。東南亞華人,先後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豪、千萬富豪。
與此同時,東南亞華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丈夫是華裔,泰國前總理他信是華人。在泰國議會,三分之二的議員也是華裔。在馬來西亞,華人從政並取得成功,也已經不是什麼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