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為什麼是秦始皇而不是秦始帝
按篇名上講,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本紀,司馬遷依次命名為《秦始皇本紀》《高祖本紀》《呂太后本紀》《孝文本紀》《孝景本紀》《今上本紀》,在這裡,除去《呂太后本紀》不說,我們可以看到在為皇帝作本紀時,篇名中司馬遷都沒有對他們用「皇帝」二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古人作文不像現代人一樣,當時司馬遷作《史記》把字寫在竹簡上,非常不方便,所以在措辭上能省則省。
秦始皇自稱「始皇帝」,由於他取消了「謚號」制度,所以司馬遷沒法用他的謚號作篇名,如果用《秦始本紀》作為篇名,我們會感到很奇怪,這個篇名讓人覺得不像是在給人作本紀,為了節省,只能取用「秦始皇」三字了。對於漢文帝、漢景帝,司馬遷只是用了他們的謚號中的「孝文」「孝景」,而把「皇帝」二字都省略了,因為我們看到「孝文」「孝武」就知道是誰,所以沒有必要再浪費多餘的字。
(圖)《說文解字》現代印刷本
那為什麼是《秦始皇本紀》而不是《秦始帝本紀》呢?
首先,我們從「皇」和「帝」說起。《說文解字》中,「皇」,大也。從自王。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自,讀若鼻,今俗以始生子為鼻子。「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從丄朿聲。
由此可見,所有的皇帝都可以稱為某某帝,但只有嬴政才配得上「皇」字。所以漢代的皇帝省稱為「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而不是「漢文皇」「漢景皇」「漢武皇」,並不是因為在人們心中「帝」比「皇」重要的多,而是因為「皇」字本身有創始者的意思,是嬴政開創了封建大一統的時代,最開始使用「皇帝」的稱號,所以只有嬴政可以用「皇」,由此也可看出,司馬遷對秦始皇並非貶低,而是有意推崇。
(圖)《說文解字》唐抄本
那為什麼會出現「帝」比「皇」重要的多這種觀點呢?
在清代學者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中有這樣一句:「太上皇本漢高祖有天下後奉其父太公之稱,非太公有天下,傳於子而有是稱也。」旁邊的注釋這樣寫到:《漢書》高帝詔曰:「父有天下,傳歸於子,子有天下,尊歸於父,此人道之極也。今公卿大夫已尊朕為皇帝,而太公未有尊號,今上太公曰太上皇。」蔡邕曰:「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顏師古曰:「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又《三國志》王肅議曰:「漢總帝王之號號曰皇帝,有別稱帝,無別稱皇者,高祖時其父見在,而使稱皇,則皇是稍輕者也。」裴松之註:「漢祖尊其父為皇,其實貴而無位,高而無民,比之於帝,實稍輕也。」在注釋中,他們只是關注於劉邦的父親沒有權力,因此而輕皇重帝,然而他們卻沒有追究劉邦尊他的父親為「太上皇」的根源。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與群臣議帝號,將帝號定為「皇帝」之後,追尊庄襄王為「太上皇」。《史記集解》中說漢高祖尊他的父親為「太上皇」是仿照秦始皇的做法。所謂「漢承秦制」,劉邦也是沒有什麼文化的人,所以說他尊父親為太上皇是仿照秦始皇的做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庄襄王作為秦國的國君,是有權力的。所以從劉邦封其父為「太上皇」來確定「帝」比「皇」重要是不科學的。
秦始皇之所以尊封庄襄王為「太上皇」而不是「太上帝」一是因為庄襄王為秦始皇的父親,沒有他就沒有秦始皇,所以他有資格稱「皇」;二是因為,「皇」比「帝」重要。
起初,秦王嬴政平定天下,為彰顯自己的功名,與群臣商議帝號。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由此可見五帝的功名不及三皇。
有人說,司馬遷為秦朝作了兩篇本紀,一篇《秦本紀》,一篇《秦始皇本紀》。其實,把《秦始皇本紀》的內容安排在《秦本紀》中也沒有什麼不合適,但是司馬遷卻把為秦始皇單獨作本紀,可見司馬遷對秦始皇的態度並非貶而是崇。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丨王慶婷
原創投稿: lishi8855@163.com
推薦閱讀:
※秦始皇敗得最慘的一戰,史記暗示有隱情
※秦始皇如果沒有病死沙丘,十年後他會親眼看著自己創建的帝國毀滅嗎?
※秦始皇嬴政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了?
※《資治通鑒》中的那點事之二四:天下歸秦
※羋月是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TAG: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