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輸就輸在沒有人脈
我在寫《成大事者:全部押注,對賭國運》時提到過,接下來,適合年輕人投資的兩個風口,一個是消費升級,另一個就是社交紅利。
社交紅利首先是社交產生的紅利。
我們很容易理解,社交可以轉化為人脈,從而轉化成經濟利益。但能稱之為紅利,一定是大級別的、成倍的利益增長。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搭建自己的社交圈子獲取「社交紅利」。想要抓住紅利,關鍵在於你搭建的圈子,憑什麼要信任你,給你帶來源源不斷的經濟收益?
很多人會說,關鍵靠人品,其實,人品的另一個詞是信用。比如你去借錢、眾籌、在朋友圈賣商品,成功與否一定是基於你平時的人品積累。
所謂社交紅利,其實就是,信用紅利。
01
陌生人之間最大的成本——信用成本
有人曾經問過雷軍,投資項目時,最先看什麼?他回答道:「人,最好是熟人,我一般會優先投熟人的項目,因為如果我對創始人有了解,就可以省去很多的信用成本。」
這話雖然聽著很扎心,但也道出了投資人心裡的那本明白帳。
與其花時間去調查創始人的背景和信用,身邊有現成的人,只要項目確實可以,為什麼不投呢。
你以為只有拉投資時需要怒刷存在感,在職場,又何嘗不需要靠刷臉生存?
先不說銷售行業,比如保險、理財、汽車買賣等,需要精心維繫好客戶關係。你不勤快往領導辦公室跑跑,加薪基本沒你的事。
同事之間,平時如果不積攢人品,關鍵的時候想求人辦個事,比什麼都難。
雖然,這很殘酷,可現實就是,好的機會一定是先分享給身邊熟人的。沒錯,我們就是喜歡吃窩邊草的「兔子「。
02
人脈的競爭從出生就開始了
我們天天抱怨房價高,然並卵。其實,學區房房價高的背後折射的是優質人脈的競爭。
我們一路從幼兒園、小學、初高中進入的學校,從一方面來說,早就決定了我們的玩伴是誰。
很多時候,你的大學校友可能就決定了你的事業高度,不管是初入職場,還是跳槽,校友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起著作用。
去年烏鎮大會期間,大佬們曬出的飯局照在網上被特別標上了各自的畢業學校,很多人看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而我看到了圈子的力量。
還有件事,很有意思。我們姑且叫它A股好校友事件。說的是,當年,威華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里,好幾位都是董事長在長江商學院的校友。
想想吧,這也合情合理。在這樣的校友面前,不說個創業、開發、投資、控股、併購、借殼啥的,你還能談論啥?難道跟他們去談只有小老百姓關心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實在太掉價了。
所以,你明白為什麼長江商學院的學費一直漲的原因了么?
03
禮尚往來就是最原始的刷臉行為
小的時候,我特別理解不了,親戚、鄰里之間逢年過節時走家串戶時為什麼要拎著禮物,關鍵是這些禮品都是在各家轉來轉去,可能我送出去給舅舅家的月餅,是姑姑家送來的,舅舅家收到後,又送給了別家。
我那時就覺得這些大人們真有意思,每年的禮品就這樣流轉,還不嫌累。
後來,我才知道,無論是親戚之間,還是朋友之間,是要常常走動的。不走,就生疏了,而且,我受到的教育就是,無論何時,去別人家裡做客,絕對不能空手。
其實吧,禮物大小、貴重,都是其次,關鍵是這份心意。
別人並不是真的圖你到底生日禮物送的啥、過年包了多少紅包,只是,你要讓人感覺到被重視了。
當然,你可以說,送禮物多俗氣,平時發個簡訊問候一下,不是也一樣嗎?
如果是從前,為了表達一句祝福,不遠千里,發一封書信,是很值得珍重的,但,在祝福簡訊和微信泛濫的今天,你覺得你的複製和粘貼,又能表達多少誠意呢?
可能,你也想過關於送禮這件事,但,你會不會遭遇這樣的尷尬?
比如:同事、朋友之間幫點小忙,發紅包過去嘛,倒顯得生分了,送禮物吧,又不知道什麼喜好,而且還要花時間去挑。
每天加班,哪有那麼多時間去挑啊,如果不在一塊,還要專門問地址,來來回回又覺得還不如紅包省事。
許久不見的老友、同學群,已經很久沒有冒泡了,每次出來冒泡發個紅包,大家搶完紅包發了個謝謝,然後...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每次到了節假日,重要客戶是一定要維護的,可是,該送什麼好?時令水果?不行啊,蘋果、芒果、櫻桃,該送的都送了,總不能每年都送水果吧?
每到節假日,最頭疼的,莫過於挑禮品。
你一定在內心吶喊:「到底怎麼辦才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