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秘密》第17課丨有人問:為什麼學佛後,我的人生沒有變好?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金剛經的秘密》 第17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金剛經的秘密》第17課 來自那一座廟 12:32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金剛經的秘密》第17課

昌樂法師·講述

- 為什麼學佛後,我的人生沒有變好? -

金剛經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凈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一、佛陀說法原則

這一講說的是佛陀說法的基本原則。佛陀說法的基本原則是,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

首先有個前提,佛陀說的法,作為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人,為什麼對我們也管用?為什麼兩千五百年前留下來的感冒藥,到了我們現在還管用?因為我們都是人,這很重要。佛,他是基於人成了佛,所以我們是人,我們可以成佛。所有的佛法,它的核心是在詮釋人性,使得人心避惡向善。所以,作為一個學佛的人,要知人心,懂人情,說人話,做人事,這是最起碼的。因為離開了人去談佛法,如同龜毛兔角,了不可得。這是第一點。也就是說,佛陀的覺悟,他是基於人性基礎之上的覺悟,對人應該如何活著,活著才如何有意義,應該如何去告慰自己這個不安的心的最終答案。

佛法跟世間的所有的其他宗教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這裡。世間的神教都是基於不可知論、無法驗證的事實而展開的,它們都存在一個不可證偽的問題,或者來於天上,或者來於地下,它們不在人間。而佛陀是2500年前的人,他的覺悟是解決了人的問題,是有載體的。

就這個感冒藥的例子,2500年前留下了感冒藥,排除保質期問題,在我們現在,如果你感冒了,你可以吃。為什麼?因為我們同樣具有這個人的身體。離開了基本事實去學佛,不可達成解脫。換句話來講,學佛當中了解的所有的佛教教義,你應該怎麼學?應該像個照妖鏡一樣學,能看見、照見自己的貪嗔痴,照亮自己前程的戒定慧之路,這條路就是通途。

所以佛教它不是宗教,是基於這一點來說的。佛教又不是哲學,哲學是通過邏輯思維的方式來指引人們前進的道路,它注重的是邏輯結果以及思維方式當中產生的邏輯驗證的過程。由思維過程產生邏輯結果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在未來達成,是不在於當下的,仍然是脫離了生命本質的。佛法,覺悟,是在當下的人性基礎之上完成的當下的事實。這話可能說起來比較深。

我們從一般學佛的角度入手。第一,很多人學佛學了很多年,為什麼沒有效果?有個年紀大的阿姨,她在不同時期里不只問了我三次,她說:師父啊,我退休了以後就在弘法,可是為什麼我這幾年病越來越多呢?家庭好像也不怎麼順利呢?尷尬呀。你說,對我來說也很尷尬,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她似乎覺得佛菩薩沒保佑她。對吧?老吃藥沒療效,念經也在念的,供養也在做的,沒療效,是不是這樣一個問題?我跟她講:老菩薩,你要念《金剛經》啊,《金剛經》當中一定要念「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為啥?老了自然會生病啊。一個處於病痛當中的人,心裡比較灰色的話,她自然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做出很大改變啊。這不是佛法的問題,是她的心越來越缺乏力量。她在這個問題當中,甚至在懷疑,就是沒敢說出口——這菩薩說的到底靈不靈?她沒敢說出口嘛,對吧?實際上她的話表現的就是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它存在在,她所有的學佛,是菩薩保佑她,菩薩幫她改變生活,不是菩薩給她信心,讓她面對生活的困境。不要說生活不順,各位,人還會死呢。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只要你臨命終時,一心稱名,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沒死心就顛倒了,都在懷疑佛說的對不對了,那還怎麼往生?這個很關鍵啊。學佛的人常常沒有信心,很可怕,沒學佛沒信心就算了,學佛的人常常沒有信心,動搖了,很可怕。她作為一個標籤,會讓更多的人失去信心。她動搖了,動搖在她希望佛菩薩來改變她,她不是希望自己改變自己,面對困難。

參照佛陀說的修行方法,要自我改變,人生才有進步,不是佛陀來改變我們。如果你指望佛陀來改變,你信的是宗教,信的不是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宗教是信仰某個神,神來幫你改變,這是世間最大的幻像。

各位,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你要相信佛陀說的話,然後藥方開給你了,你要遵醫囑啊,按時服藥。醫生還加了一句,哎,平常加強鍛煉身體啊。

所以,有時候我們理解錯了佛說的話。不是嗎?佛說讓我們改變,我們在等——菩薩,你給我看一眼吧,我真的沒信心。這個時候他理解錯了佛說的話,還認為佛說的是謊話,還認為佛說的話不對。佛從來是說,應如是住,應無所住啊。人生不可能不面對困難,人生生老病死誰都繞不過,但是學了佛,你能坦然從容地面對,乃至臨命終時,一心稱名,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話在經文當中有說明的。

所以,我們理解錯佛陀所說的話,我們認為佛陀所說的話不靈,這是第一。不靈體現在這裡。第二,佛陀是真語者,這裡的真是符合真相的話。如果你想生活在人生永遠不死的假象當中,佛的話就對你沒有作用。佛陀告訴你人是會死的,佛是實語者,一個說真話的人真的需要勇氣的。佛也是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這是如來說的法,此法無實無虛,這個無實無虛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之上,對人性的通達才是人生解脫的出路。

所謂我們提倡的人間佛教,並不是世俗的佛教,而是基於人的佛教,基於人性斷惡修善的佛教,這個是個很大的關鍵。如果迷失了這一點,我們再談人間佛教,無從談起。

小結一下這裡所說的佛陀說的說法原則,是基於人性事實,告訴我們真相,人是會離開這個世間的。還有呢,他不是說讓我們坐吃等死,而是讓我們當勤精進,行菩薩道。學佛我們要有信心,但這個信心建立在什麼上面,我們自己要有個把握,要有個態度才行。


推薦閱讀:

這是在學佛,還是在學魔?學佛居士的可悲之處
凈空法師新加坡學佛答問(51-60集)
佛教基礎:學佛的途徑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淺釋--學佛網
方海權:為什麼要祭拜祖先--學佛網

TAG:人生 | 金剛經 | 學佛 | 秘密 | 沒有 | 金剛 | 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