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智謀:全球財富精英傳奇精粹(三)
財富智謀:全球財富精英的傳奇精粹(三)目錄01、華爾街的魔法師:道—瓊斯02、查爾斯·亨利·道的成長03、起步在華爾街的輝煌04、不斷壯大的《華爾街日報》05、道—瓊斯指數的跌宕史06、最年輕的英國首相:布萊爾07、具有超凡魅力的反叛者08、勇於改革的工黨之星09、入主唐寧街10、第一家庭11、布萊爾的未來第三篇:道—瓊斯指數每天向大家報告股市的消息,也就是經濟狀況的消息。一塊不斷跳動阿拉伯數字的電子顯示牌,紅色表示上升,綠色表示下降。有人盼望紅色,有人盼望綠色。1、 華爾街的魔法師:道—瓊斯自由人民,自由市場! 「道—瓊斯」到底是一個人,一個公司,還是一個平均指數?雖然人們時常聽到它,然而在我們周圍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道—瓊斯」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誰知道,在這100多年裡,西方的各家報紙和廣播,每天提到的最多的名字是什麼呢?那就是「道—瓊斯」。道—瓊斯指數每天向大家報告股市的消息,也就是經濟狀況的消息。一塊不斷跳動阿拉伯數字的電子顯示牌,紅色表示上升,綠色表示下降。有人盼望紅色,有人盼望綠色。這塊牌子算不得什麼風景,卻吸引了最多視線的注意。投資者的心情也隨之起落。它是一個代號,不僅廣泛地滲入到美國金融文化中,而且遍布了世界每一個金融中心。事實上,道—瓊斯還指兩個人——查爾斯·亨利·道和愛德華·戴維斯·瓊斯,他們共同創立了道—瓊斯公司。而在道—瓊斯指數以及「道氏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卻不僅僅是這兩位起到開創作用的奠基者,還有著許許多多直接或間接地豐富和發展道—瓊斯指數與「道氏理論」的人們。2、查爾斯·亨利·道的成長查爾斯·亨利·道,1851年11月6日出生在康涅狄格州斯特靈的一個農場里。關於他工作和事業之外的事情,人們知道的微乎其微。在他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此後的很多年裡,他一直在自家的農場里幫助母親從事艱苦的勞動。大概十三四歲時,他離開了農場,後來還從事過20種不同的工作以贍養母親。長期的艱苦生活磨鍊了查爾斯·道的意志,使他變得成熟堅韌、謙虛謹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懷有自己的理想,從未放棄過努力。雖然只上過小學,但是查爾斯·道的最大夢想卻是當一名記者。1872年,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21歲的查爾斯·道加入馬薩諸塞州斯普靈菲爾德的《共和黨人報》,真正成為了一名記者。這家報紙在當時的美國有著很好的聲譽,而報社著名編輯賽繆·保爾斯更是業界的佼佼者。出色的學習能力和紮實勤奮的工作,使查爾斯·道很快就贏得了認可和尊重。不久他就被提升為助理編輯,到保爾斯手下工作。此後3年時間裡,在保爾斯的訓練指導下,他學會了很多有用的寫作技巧,為他後來開創自己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75年查爾斯·道離開了斯普靈菲爾德,來到羅得島州的普羅文頓斯,加入《普羅文頓斯晨星和晚報》報社工作。兩年後,這家報社停業了。於是他就轉到了《普羅文頓斯日報》。查爾斯·道很快就融入了新環境,幹得得心應手,也越來越自信。在同事們眼裡,他是一個大人物,有六英尺多高,甚至有點駝背,行為高傲,說起話來就像一個大學教授。在這裡查爾斯·道遇到了他未來的合作夥伴——愛德華·戴維斯·瓊斯。當時的瓊斯年僅20歲,剛剛走出伍斯特專科學校的大門,即將步入在當地很有名氣的布朗大學繼續深造。年輕氣盛的瓊斯思維活躍,有人形容其就像一匹神經緊張的烈馬,脾氣暴躁,卻擁有閃電一樣的思維。很難相信他與安靜的查爾斯·道會成為朋友,但命運卻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查爾斯·道非常尊敬瓊斯受過的教育,也非常欣賞瓊斯的才華和抱負;而瓊斯則很敬佩查爾斯·道謙遜踏實的工作作風,所以他們很快便成為了朋友。在《普羅文頓斯日報》,查爾斯·道第一次開始接觸財經方面的新聞寫作。1879年,他被選中跟隨一些金融資本家去科羅拉多州的里德維爾做市場調研。這個喧鬧的西部小礦城便成了查爾斯·道思想認識的轉折地。在採訪中,他寫了一系列的報道文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次經歷讓他認識到自己具有分析財經現象方面的天賦,也使他發現自己對金融事務有著熱切的興趣。這些激勵了查爾斯·道要成為一個專職財經作家的理想。這就意味著他必須去紐約的那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華爾街。3、 起步在華爾街的輝煌1879年,查爾斯·道來到了紐約,成為克爾曼通訊社的一名記者。那時候華爾街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成為絕大多數銀行、經紀人事務所、保險公司和商品交易所的總部所在地。其中重要的紐約股票交易所也早就告別了露天交易的寒酸時期,而處於發展著的成熟時期。克爾曼通訊社的工作內容就是收集各種信息,並將手寫形式的信息散發給各家銀行和經紀人事務所。這是一個讓查爾斯·道熟悉華爾街、熟悉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好機會。他需要尋找一個更有力的切入點以融入這個複雜的金融王國。內戰後,美國商業迅速進入工業革命時期——一個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時代。查爾斯·道成長於這個時代,並目睹了企業生產產品在地區內銷售的現狀被有實力的追求巨大商業利潤的工業資本家們控制著。他們組成了龐大的聯合企業以發掘和壟斷國內市場。他們也把企業的股份賣給公眾以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可是股票價格經常被華爾街的聯合投資者們控制、壟斷,從而引起它的暴漲和暴跌。這些投機商們操縱股票價格上漲,然後再大量拋售它們,使價格暴跌,從中賺取巨額利潤,而公眾卻遭受滅頂之災。當股票交易所小心翼翼地提出,公司應該向股東分發年度財務報告時,公司被這種要把有價值的財務信息向傻乎乎的公眾公開的企圖震驚了。查爾斯·道已經認識到,急需一個組織把更好的、可靠的財務報告,帶到這個在混亂中成長的金融宇宙中。19世紀80年代後期,在貪婪的工業巨頭的操縱下,龐大的具有壟斷性質的托拉斯,在鋼鐵、制銅、制鋁、煤炭、玻璃、糖酒等行業中產生。雖然當時的公司幾乎都是本地公司,但是查爾斯·道還是預見到國內經濟和國內市場的一種抽象的概念,而且還預測到有一種可以衡量那些工業巨頭正在做什麼的方法,即把握金融市場總趨勢。他認為這才是最有價值的信息,也正是當時的華爾街和金融市場所缺少的。在緊張忙碌中,一年多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1881年,查爾斯·道和一個恬靜的忠誠於他的姑娘路西·M.盧梭結了婚。他們離開曼哈頓搬到了布魯克林,住在靠近59大道樹林旁的第56街上。布魯克林和曼哈頓隔伊斯特河相望,一邊是查爾斯·道溫暖的家,一邊是他即將成就的輝煌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之後,查爾斯·道回到了工作崗位。這時,完成學業的瓊斯來到他身邊。他們開始著手籌劃自己的公司。1882年11月,道—瓊斯公司成立了,在華爾街15號一個狹小的辦公室里開始了他們的股票信息服務業務。在資金缺乏時,查爾斯·密爾福特·伯格斯特里瑟作為第三個合伙人加入了進來。但是他們不想把公司的名字改為道·瓊斯·伯格斯特里瑟,因為那樣實在太長了,所以伯格斯特里瑟失去了名垂青史的機會。公司里只有一台打字機和一部電話,他們還雇了一個女秘書,希望女秘書在場時,瓊斯粗魯的言行能有所收斂,事實證明這種想法錯了。由於生性孤僻,查爾斯·道喜歡單獨工作,這樣瓊斯就被看作是老闆了——儘管查爾斯·道的名氣要比瓊斯大得多。1882年底,道—瓊斯公司出版了一份只有兩頁的晚報。他們把華爾街的金融信息手寫在劣質的紙張上,並復抄了24份,定名為《顧客晚報》,還僱人幫著分發。報紙迅速取得了成功。華爾街認識到查爾斯·道這個安靜的總是記下看到的所有事情的人,在用毫不誇張的語言發布著極為精確的信息。通過對股票收盤價的研究,查爾斯·道發現可以發明一個反映市場總體走勢的晴雨表,即股票平均指數。1884年7月3日,他在《顧客晚報》上首次刊登了一項包含11種股票的指數,其中包括9家鐵路公司和兩家汽輪公司股票的平均價格,又被稱作「鐵路平均指數」。道—瓊斯指數一經推出,就迅速被華爾街所接受。它使股票市場改變了以往的面貌,緩解了華爾街股票交易面對的迷茫困境,給人們帶來一盞指路的明燈。1889年,道—瓊斯公司開始著手進行報紙的改版工作。7月8日,《華爾街日報》問世了,查爾斯·道成為第一任主編。報紙的核心內容一直都是他的具有開創性的指數。他的發明對華爾街的影響十分深刻,金融家和投機者們已經離不開這些數字了。100年後,查爾斯·道提出的平均指數以及登載它的《華爾街日報》,不但影響到華爾街,而且還影響了全世界。由於《華爾街日報》發展非常迅速,道—瓊斯公司也有了一個比以前大得多的辦公室。查爾斯·道沒有滿足於已有的成績。經過幾年反覆不斷的研究,他總結出了眾所周知的「道氏理論」,又發明了「工業平均指數」,即當時被認為投機性最強的12家工業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盤價,並於1896年5月26日首次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從此之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與「鐵路平均指數」(現稱為運輸平均指數)一起刊登在每一期《華爾街日報》上,直至今天。查爾斯·道因為是第一個真正研究股票交易並且找到其內在因素的人,而被稱為「分析報告之父」。4、不斷壯大的《華爾街日報》1899年,查爾斯·道和瓊斯在工作上發生了口角。查爾斯·道抱怨負責廣告業務的瓊斯只顧廣告收入的盈利,完全不管讀者的感受;而瓊斯對此十分氣憤。他們之間的裂痕不僅僅出在工作上。早在伯格斯特里瑟與查爾斯·道的妹妹結婚以後,瓊斯就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擠。於是,他在1899年離開了日報。當年6月,他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權全部售出,而恰在這時伯格斯特里瑟去了巴黎,只留下查爾斯·道一個人在紐約經營道—瓊斯公司和出版《華爾街日報》。從那時起,《華爾街日報》便樹立了一個信念:編輯的理想重於一切。正是這種理念讓這份報紙有了今天的輝煌。1902年3月14日,道—瓊斯公司以13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波士頓和費城新聞出版社的擁有者克拉倫斯·沃克爾·拜倫。拜倫是個工作狂,同時也是一個嚴厲的監工,有人說: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讓他感興趣,一旦他真感興趣就意味著不停地工作。與他同樣能幹的妻子傑茜成為董事會的主席,並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這年的12月4日,51歲的查爾斯·道在布魯吉村的家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有報道稱他「死於神經衰弱引起的疾病"。一位華爾街的金融記者、傑出的金融分析家、金融分析理論的奠基人,因多年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但是,他給華爾街、給美國留下了一份豐厚的遺產,那就是道—瓊斯指數和《華爾街日報》。拜倫一家把《華爾街日報》帶進了新世紀。當時報紙的發行量達到7000份,而到1920年時,報紙的發行量已經達到18750份。拜倫引進了現代的印刷設備,同時對公司內部新聞部門也進行了改革,規模大大地擴張了。進入20世紀20年代以來,每天印刷的報紙已經超過5萬份。1941年,在拜倫去世13年的時候,伯納德·奇高爾成為報紙的編輯,並在1945年被任命為道—瓊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奇高爾是一個充滿激情和夢想的人。正是在他的領導下,《華爾街日報》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綜合報紙。他擴大了報紙發行的覆蓋面,並促進了公司分發報紙業務的發展,使得位於美國每個角落的讀者都能及時閱讀到新聞的內容。他使得道—瓊斯公司的收入由1945年的21萬美元增長到1966年的130萬美元。對於奇高爾而言,《華爾街日報》最重要的是一份報紙,而不是一張交易記錄書,所以它應包括許多不同領域和類型,服務的區域也不應局限於地理。他認為對於一名高級管理人員來說,最重要的是使那些與新聞無關的人也對這些新聞滿意。奇高爾創造出嶄新的現代商業報紙模式,以及美國第一份全國性的報紙。1970年,道—瓊斯公司進入新的領域,開始了電子出版,並收購了奧特馬新聞通訊集團,以此擴張它在美國的出版業。道—瓊斯還向美國以外的地區擴展業務,首先投資《遠東經濟評論》,而後在1976年創建了《亞洲華爾街日報》,這是第一家為亞洲地區的讀者提供覆蓋商業和經濟新聞綜合性報道的報紙。到了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日報》的發行額超過了200億美元。通過購買泰利瑞特公司,它積極投入到資料庫出版、電視和實時市場信息數據傳送等業務。1983年,道—瓊斯在布魯塞爾開始出版《華爾街日報》,從而進軍歐洲,邁開了全球出版業的步伐。經過100多年的不斷拓展和很多優秀人才的努力,現在道—瓊斯公司已是一個集商業新聞和金融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國際集團,而《華爾街日報》則是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擁有170多萬的讀者。它與一些世界著名報紙合辦的專版,在這些報紙所覆蓋的地區擁有700萬讀者。目前30個國家的34種報紙均附有《華爾街日報》財經專版。
5、 道—瓊斯指數的跌宕史對於金融世界、特別是投資股票的人們而言,道—瓊斯指數和《華爾街日報》就是他們的聖經。當新世紀開始的時候,拜倫家庭的努力,使道—瓊斯公司和道—瓊斯指數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步伐,繼續反映著美國經濟,指導著投資者們的行動。美西戰爭的勝利和雄心勃勃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使美國經濟超越國界登上世界舞台。股票市場異常繁榮,道—瓊斯指數記錄了一個無可比擬的國內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1917年美國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對道—瓊斯指數的第一次考驗。它能經受得起外來事件的巨大壓力嗎?憂心忡忡的美國政府於1914年7月30日關閉了紐約股票交易所。但是無法自控的貿易商們轉移到戶外,在被稱作「馬路交易」的地方當街交易。股票交易所很快重新營業,並且創造了一個特例,即不管發生什麼情況交易所永遠開放。整個20世紀20年代是道—瓊斯指數的輝煌時期。到1928年,它已增加到30種股票。那些有錢的富人們一直把股票市場看作是他們的私人領域,但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對於股市的狂熱使人們想盡辦法投身股市,於是他們得到一個新的極其危險的金融玩具,即定金交易。這種玩法十分刺激,人們花1美元便能買到價值10美元的股票,這使那些沒有多少錢的人也參與了進來,電梯工、接線員、報童等所有人都跟金融巨頭一樣玩起了股票。他們為有這麼多掙錢的機會而瘋狂,卻沒有意識到市場漲得越高下跌的危險就越大。1929年的經濟大崩盤開始於10月24日星期四的拋售狂潮,結束於10月29日的徹底崩潰。10年的發展在幾天之內毀於一旦,道—瓊斯指數下跌了24%,幾十億美元一下子全消失了。一個煤炭公司的老闆,看著正在下跌的指示板倒地死在了經紀人的辦公室里;一個正在法庭上的陪審員,因為被禁止出庭打電話而丟掉了8萬美元;一些開船出海遊玩的富人們,回來後發現他們已變成了身無分文的貧民了。道—瓊斯的股票在3年里從381美元跌到41美元,僅相當於原價值的11%,而那些定金交易的人們則傾家蕩產。股市是那麼扣人心弦又不可捉摸,現在終於有一個可以抓握的東西了。人們不需要知道許多枝節,只要聽到那一組數字,對經濟就有一個大致的判斷。道—瓊斯指數就像天氣預報報告著股市的陰晴。在被蕭條嚴重破壞的20世紀30年代里,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認識到必須實施一些必要的控制,以避免市場再次遭到類似的毀滅性破壞。他下令成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並且規定銀行不能既是銀行又是投資公司,操縱股票是違法的;控股公司不再是投機股票的工具;對定金交易的規定更加嚴格。儘管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國家蕭條的經濟狀況依然很難恢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把美國從大蕭條中解救出來的竟然是阿道夫·希特勒。殘酷且耗資巨大的二戰造成了龐大的財政赤字,另一方面也使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通過戰爭積聚起來的資金為商品的需求創造了條件。當戰爭結束時,道—瓊斯指數又恢復了元氣。於是股票市場的交易又開始活躍了。1954年,道—瓊斯指數反彈到了381點,甚至達到1929年以前的最高點。房子、汽車、宇宙飛船以及娛樂,這些消費使企業賺取利潤。數以百萬計的工人飛快地加入到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行列,產生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以及對道—瓊斯指數的需求。正像查爾斯·道預言的那樣,湧現出了一個被金融市場和生產同時駕馭的國家。儘管時代不同了,但對股票市場而言,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市場下跌的結果卻總是相同的。整個20世紀60年代,道—瓊斯的前途陰雲密布。美國發動越戰使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失去了生命,金錢也如洪水般地流走,國防開支急劇增長,通貨膨脹又一次開始了。政府為解決高額戰爭花費以及巨大的社會問題,採用控制物價及工資的方法,但沒有收到十分顯著的效果,美國的工業仍在繼續增長。1972年,道—瓊斯指數達到了1000點,幾乎每個上市公司都舉行了慶祝會。然而好景不長,在1973年到1974年之間,世界石油出口組織把他們控制下的石油價格提高了4倍。這使完全依賴有限廉價原油的某些美國工廠、汽車產業以及家庭陷入了經濟困境。道—瓊斯指數就像溫度計一樣,第一個預測到了這場經濟風暴。到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世界石油出口組織能源危機的加深,美國愈來愈害怕他們「將會在黑暗中死去」。市場是無情的,當人們套在其中出不來、感到絕望的時候,就開始拋掉股票。股票竟跌落了85%至90%。經濟持續衰退,道—瓊斯和美國勞工大軍經受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痛苦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羅納德·里根執政期間,利率的不斷降低使投資增加,市場逐漸恢復了生機,道—瓊斯指數也呈現上升趨勢。人們抹去了過去10年的痛苦記憶,又開始了新的無節制的慾望。金融巨頭麥克爾·米根經營一種稱為「風險債券」的低質高產債務,助長了後來被叫做「綠票訛詐」的經營手段的盛行。通過風險債券的發行,這些入侵者賺取了大量的利潤,並把它們用來購買足夠的股票以控制那些富有但不願聽話的公司。金融重力論被徹底否定,合併狂潮開始了。一些百年老公司的名字消滅了。一點點關於合併的謠傳,都會導致道—瓊斯指數的上揚,一條微量的信息就能價值百萬。內部交易繁瑣起來。共同基金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市場的特徵已經不同往昔,公司的交易佔到當天交易額的80%,而在20年以前這個比率只有20%。計算機時代也迅猛到來,它以數億千兆的速度完成交易,並把信息傳送到世界各地。由於交易的極大繁榮,共同基金管理者沒有足夠的現金,他們開始賣掉一部分基金以備人們擠兌。然而,他們預料的擠兌現象並未發生,但是這件事本身卻導致了市場的下跌。1987年10月20日,星期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至508點。裝了特殊程序的計算機不停地在賣,任何試圖使其穩定下來的努力都失敗了。僅僅一天道—瓊斯指數喪失其價值的23%,這幾乎是1929年10月大崩盤時13%的兩倍,數百億美元消失了。不久之後,金融界巨頭麥克爾·米根和伊萬·布基斯因非法操作而入獄。米根證券公司——金融界的「泰坦尼克」號,因為非法交易被判處6億美元罰金,道—瓊斯指數似乎恢復了平靜,但好景不長。1991年1月16日,一場血腥、快速的高科技戰爭在美國和伊拉克之間打響了。道—瓊斯指數在戰爭期間不斷下跌,戰爭一結束它又以歷史上罕見的速度飆升。道—瓊斯指數用了76年才達到1000點,又用14年達到2000點之後,後來只用了8年就達到了4000點,5000點和6000點來得就更快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近1個多世紀前查爾斯·道的一個念頭,竟然成為今天生活的重要因素。《華爾街日報》定期地從11000家公司中提取30家作為道—瓊斯指數的參考,而這樣的基數僅代表著數以兆億的投資者中的20%。人們相信道—瓊斯指數10年後會比今天高,20年後會比10年後更高,也相信在未來它會突破1.5萬點。道—瓊斯指數這天才的發明,儘管人人都在費盡心機翹首以待,遺憾的是永遠沒有人知道明天的股市。在這場變幻莫測而又引人入勝的遊戲當中,贏家和輸家都不是永恆的。看起來,只有道—瓊斯指數是永恆的!6、最年輕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對英國的未來而言,教師也許是唯一的最重要的職業。 1997年5月1日,英國大選降下帷幕,在野工黨以壓倒性的優勢將執政了18年的保守黨拉下馬,43歲的工黨領袖托尼·布萊爾擊敗約翰·梅傑,正式入主倫敦唐寧街10號。布萊爾就此成為英國近200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布萊爾憑藉非凡的實力,滿懷「新工黨,新英國」的夢想,在沉寂的英格蘭島不時掀起波瀾,成功地取得了三連任,成為跨世紀的英國首相。7、 具有超凡魅力的反叛者布萊爾1953年5月6日出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親利奧·布萊爾是律師和大學講師,還是保守黨的一名積極分子。母親黑茲爾·麥克萊爾是一位家庭婦女,她出身於一個穩固的大家庭,聰慧謙和,很有主見。布萊爾的童年很快樂,家庭氣氛很溫馨。但在他10歲時,父親突然中風喪失了說話能力,這不僅結束了他前途無限的政治律師生涯,更使家庭遭受突變,日漸中落。家庭的變故使小布萊爾經受了人生的第一次考驗,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學會了分擔家庭的困難和憂愁,懂得了人生就是一場搏擊與奮鬥,這對他後來的成長不無影響。用布萊爾的話說:「這件事使我懂得了家庭的價值,因為我母親經過3年的努力幫助父親恢復了說話和行走的能力。」儘管家中生活困難,父母還是設法送布萊爾到愛丁堡最好的一所私立學校——費蒂斯學院學習。威廉王子曾在此校就讀。費蒂斯學院歷史悠久,古板嚴肅。布萊爾成績非常優秀,但嚴格的校規令他頗有怨言,他甚至故意留長發向校方發泄不滿。布萊爾還經常與老師展開辯論,說某條校規應該改變云云。在最後一個學年,布萊爾更是狂盪不羈,班主任羅伯托竟動手揍了他,這是費蒂斯學院僅有的老師打學生的例子。所以中學時,布萊爾被稱為「六個最極端的傢伙」之一,校刊還把他描繪成一個有超凡魅力的反叛者和反文化浪潮的領導人物。1972年,布萊爾投考牛津大學貝列爾學院未果,卻意外地被聖約翰學院法律專業錄取。布萊爾的校友回憶說,布萊爾性格外向,無論走到哪兒都要顯示自己的存在。所有人都忘不了他的微笑,友善而充滿自信。在牛津時,布萊爾曾經對政治敬而遠之,除偶爾參與學校的辯論會,甚至連體育活動都不願參加。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彈吉他和演啞劇。布萊爾是一個名叫「醜陋謠言」的搖滾樂隊的主唱歌手。他頭髮凌亂,不修邊幅,站在台上像個喝醉酒的流浪漢。據說,他當年翻唱的「滾石」樂隊的《跟我一起生活》曾在牛津校園頗為走紅。這支樂隊不僅唱歌還在大街上四處叫賣他們的祖傳檸檬水秘方。對這段經歷,布萊爾自我感覺很好:「這段時光對我來說非常好,因為我再也不用焦急地等著父親寄錢了。我只是想培養一點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富有經濟頭腦的布萊爾還有每天記賬的習慣,如1972年1月14日記錄的賬目如下:支出22英鎊/收入33英鎊/利潤11英鎊/備註:高興。21日記錄如下:支出29英鎊/收入54英鎊/利潤25英鎊/備註:太高興。1975年,布萊爾22歲,他大學畢業,滿懷著要改變世界的夢想。但不久母親黑茲爾死於癌症,這對他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布萊爾來到巴黎,在塞納河南岸,埃菲爾鐵塔腳下,他一連幾個月泡在酒吧之類的地方。然而從父親身上繼承的雄心壯志終於蘇醒了。他回到倫敦,準備在法律和政治方面尋求發展,投身工黨。布萊爾之所以選擇工黨,根源於他的政治哲學。早在1972年,他和一個來自蘇格蘭的哲學家約翰·麥克默里成了忘年交,他幫他奠定了最初的政治理想。布萊爾不滿社會的不平等,對普通階層人民深表同情。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認識到要給民眾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首先是改善社會環境,這要通過政治組織才能實現。他堅信英國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實現社會秩序與社會公正並存。布萊爾重新樹立起人生目標,隨即前往倫敦投身政治,並於1975年加入英國工黨,揭開了他政治生涯的序幕。8、 勇於改革的工黨之星布萊爾的政治生活必須在他的法律生活之後,因為在英國,律師必須到一家正式的律師行工作。布萊爾申請的東家是英國最頂尖的著名律師之一亞歷山大·德里·歐文。1976年,他懷揣一張履歷表,走進歐文的辦公室,要拜他為師。當時,只收一名學生的歐文已接收了倫敦經濟學院畢業的高才生切麗·布斯,但熱情、執著的布萊爾卻成功地說服了他破例同時收下他們兩個。「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歐文回憶說,「熱忱無比,堅定不移,魅力迷人。」歐文交遊廣泛,結識許多工黨高層的政治家,他為布萊爾謀得了一個為政府和工會工作的職位空缺,後來布萊爾被稱為「工黨律師」,這可謂布萊爾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飛躍。1982年,布萊爾在恩師歐文的引導下首次在保守黨選區比肯斯菲爾德參加議員席位的競選。當時,英國保守黨的地位牢不可破,工黨勢單力薄。比肯斯菲爾德又是保守黨的據點,布萊爾拼盡了全力仍然遭到了慘敗,只獲得了可憐的10%的選票。但他非凡的交際才能仍然得到了民眾的認可。一篇媒體文章調侃道:「在整個比肯斯菲爾德,沒有一位身為保守黨的母親會不願意那位工黨候選人邀請她的女兒出去吃晚飯。」布萊爾在度過30歲生日後,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工黨佔優勢的薩格菲爾德選區新增一個議員席位。結果,布萊爾順利當選,成為最年輕的工黨議員。布萊爾恰似一顆新星在政壇冉冉升起。之後,布萊爾在黨內青雲直上。1985年,他正式擔任工黨的財政發言人。1988年到1994年期間,布萊爾先後擔任工黨影子內閣能源國務大臣、就業大臣和內務大臣等職。就任影子內閣大臣期間,他參與制定和貫徹工黨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協助制訂工黨關於工會的政策,大膽取消了「強迫入會制」。在主管內政事務期間,他呼籲「革新和重建國家,建立一個團結、肯定家庭生活的強而有活力的社會」,並提出「嚴厲打擊犯罪,減少犯罪誘因」及「充分就業,人人機會平等」等深得人心的主張,使工黨在有關法律和秩序的民意測驗中獲得的支持率首次超過執政的保守黨。布萊爾因此被譽為工黨「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並在黨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94年5月12日,55歲的前任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當時身為工黨影子內政大臣的布萊爾,敏銳地斷定這將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機會,於是即刻決定角逐遺缺的工黨領袖的位置。這意味著要向他的好朋友戈登挑戰,因為戈登是史密斯挑選的繼任人。但是,這場英國政壇的「兄弟之爭」很快便以戈登的退出而偃旗息鼓。兩個月後,41歲的布萊爾順利地當選為工黨領袖。布萊爾的當選大大鼓舞了工黨的士氣。輿論界認為,以布萊爾為首的工黨新一代領導集團有可能開闢英國政治的新時代。據稱,布萊爾還得到前保守黨領導人撒切爾夫人的「青睞」,被其視為工黨「最傑出」的領袖。布萊爾也表示要繼承撒切爾夫人行之有效的政策,聲稱只有新工黨才能完成她未竟的「經濟和政治改革」。工黨作為英國兩大政黨之一有著近百年的歷史,曾先後五次組閣執政。但自1979年以後,連續4次輸掉了大選,持續18年在野。黨內矛盾重重,四分五裂。面對著新上任的工黨領袖,保守黨諷刺布萊爾是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又稱他為「野心勃勃的雅皮士」。但布萊爾卻在為工黨描繪著一幅藍圖。1994年10月,在工黨代表大會的主席台上,一條嶄新的橫幅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寫著:「新工黨,新英國」。這標誌著布萊爾醞釀已久的工黨改革拉開了帷幕。 布萊爾主張修改黨章,樹立新工黨形象;主張按「現代民主方式」改造工會及其同工黨的關係,爭取中產階級選民的支持。他促使工黨疏遠工會,拉開與工會的距離,擺脫工會制約,以改變工黨歷來依靠工會的傳統做法;他還統一全黨認識,維護黨的團結,加強黨的隊伍建設。他得到黨內大多數人的支持,在黨內威信逐步上升,其領袖地位趨於穩固,黨員人數增加數十萬人,成為歐洲國家中發展最快的政黨。但從一開始,媒體就給他起外號,叫他「斑比小鹿」,意指他是個闖入政壇的淘氣包。還叫他斯大林,意指他過分熱心地追求權力。而那些外號沒有多少損害,布萊爾當權一年之後,工黨在民意調查中的人氣急升,但競選首相才是布萊爾真正的重頭戲。9、 入主唐寧街富於魅力的布萊爾成了再造工黨運動的推動者。他徹底改變了工黨,使工黨變成了親資本主義,同時也關心個體,關心公共醫療等實際問題的政黨。但布萊爾的最初努力並未創造奇蹟,保守黨仍然在大選中連續獲勝,布萊爾親眼目睹工黨遭遇了四連敗。正在此時,1992年的美國,柯林頓卻在大選中擊敗布希,使民主黨人在卡特競選連任失利12年之後,重新入主白宮,並於1996年連任成功。這對布萊爾啟發很大。1992年和1996年,布萊爾先後兩次派人飛往華盛頓學習柯林頓的競選戰術、競選風格和組織工作等。布萊爾也飛往華盛頓,與柯林頓會面。有人說布萊爾和柯林頓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二人年紀相仿,同屬於二戰後的「baby boom"(出生潮)一代;他們都很聰明,喜歡深入思考,注重細節;他們的政見也很相同;他們都娶了女強人,妻子都是專業律師;他們還有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相同性格。柯林頓在美國當選的條件布萊爾也都具備:個人魅力,他們所代表的時代特徵,還有對手在位時間太長、人心思變的難得機遇。布萊爾英俊瀟洒,朝氣蓬勃。他思維敏銳,口才極佳,演講頗具煽動性,加上臉上經常浮現動人的微笑,他的形象要比滿頭灰發,大他10歲的競爭對手梅傑的吸引力大得多。當年布萊爾成為工黨領袖時,保守黨副主席馬普雷斯就曾發出警告:「如果布萊爾的能力和他的長相一樣好的話,那麼我們將遇到麻煩。」果然,他言中了。1997年5月1日,布萊爾擊敗了梅傑,成為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並且讓保守黨遭遇了150年來最慘重的失敗。工黨贏得下院659席中的419席,而執政的保守黨只獲得165席,兩黨在下院中所佔有席位的差距如此之大,本世紀從未有過。步入政壇後,布萊爾只花了14年就走上了政治巔峰。1997年大選的勝利,不僅結束了工黨22年來連續敗給保守黨的歷史,而且使布萊爾終於實現了他心中最大的夢想。大選獲勝之際,布萊爾眼含熱淚,與他的家人一起分享著喜悅和歡樂。他十分動情地想起自己病逝的母親。他說,他生活中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母親從未見過她的兒媳婦和孫子、孫女,若此時老人家仍健在,親眼目睹兒子的勝利,「那將是最為完美的時刻」。布萊爾入主唐寧街後,按照競選時提出的「新工黨,新英國」的目標,相繼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首先布萊爾主張「第三條道路」的經濟改革。他認為政府應擺脫老工黨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政策,實行「有活力的社會市場經濟」。1997年,布萊爾上台伊始,就把調整利率的權利從財政部轉移到中央銀行,使中央銀行獨立地操縱貨幣政策,更快地反映市場變化,引導健康的經濟發展。布萊爾政府還優先扶持教育和醫療事業,力爭把英國建成一個「世界技能超級大國」。布萊爾認為強調國民的就業能力比關註失業率更為緊迫,培訓年輕人的就業技能的「新工程」脫穎而出。在外交上,布萊爾強調英國「將永遠堅持獨立的外交立場」,以確保英國的國際利益,發揮其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在北愛爾蘭問題上,他表示工黨將致力於民族和解和與愛爾蘭人民的團結。布萊爾主張加強英美交往,藉以提高英國的地位。布萊爾重視發展與亞太國家的關係。保守黨執政期間,在香港問題上採取與中國對抗或不合作的態度,嚴重損害了中英關係。布萊爾上台後,認為與華對抗政策不符合英國國家利益,並明確提出英中之間應建立起「建設性的牢固關係」。2003年7月,布萊爾以首相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在與清華大學學生座談和出席上海「中國企業家峰會」時,布萊爾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英兩國間的經濟合作大有可為。在其他事務上,布萊爾一貫堅持自己的信念和主張。他剛剛上任幾個月後,就給了世界一次深刻的印象。1997年8月31日,黛安娜王妃去世。「她是人民的王妃,不僅過去是,今後這個形象也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對於那場悲劇事件,布萊爾傷感的講話把准了基調,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布萊爾以他的同情心撫慰了他的國民。2001年9月11日,在前所未有的美國恐怖襲擊發生後,布萊爾迅速地衝到了美國總統布希的身邊。他說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堅定地反抗恐怖主義。他從一個謹慎小心的國內政治家變成了世界級的政治家。他組織反恐聯盟,他前往巴基斯坦、敘利亞等國家進行考察。在世界備戰的舞台中心,他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自1997年工黨執政以來,布萊爾致力把「只會花錢不會賺錢」的工黨演變成「會花錢也會賺錢」的新工黨。工黨在經濟治理上取得一定成效:經濟連續多年穩定增長,在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的投資也有所增加,失業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英國現在的人均GDP增長率高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歐盟主要國家。2001年6月,布萊爾在大選中再次獲勝,連任首相,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連任的工黨首相。接著,布萊爾再接再厲,在2005年5月的英國大選中再次獲得勝利,成為工黨歷史上第一位三次蟬聯首相職務的領導人。10、第一家庭布萊爾一當上首相,立刻對英國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影響。他非常大眾化,年輕英俊,穿牛仔褲,輕鬆隨意,不拘禮節,注重家庭,而且他知道英國的癥結所在,那就是拋棄僵化的紳士淑女,迎來大眾文化的偶像。布萊爾政府成了泰晤士河畔的好萊塢,他和切麗舉辦晚會,招待各界名流,突然間,英國政壇充滿了生氣,而且「辣」勁十足。2000年5月20日,布萊爾47歲時,切麗生下了他們的第四個孩子——兒子利奧,這又一次證明了布萊爾的年輕。小利奧是152年來英國在任首相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首相夫人切麗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富有才能與實力。最初,布萊爾與切麗在同一家律師行工作。1976年的一次辦公室聖誕聚會上,托尼和切麗分到一組,玩一種大膽的遊戲,在雙腿之間傳遞氣球,他們立刻感受到對方強烈的吸引力,不久便成了一對戀人。切麗來自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工人家庭,布萊爾是聖公會教徒,他們都信仰基督教。共同的抱負和對事業的追求,使這對戀人在1980年締結姻緣。像布萊爾一樣,切麗也胸懷大志。她是英國最好的辯護律師之一,對政治也很感興趣,並曾幾次參加競選,可惜都未能如願。後來,才學出眾的她成為英國女王欽定的法律顧問,年薪37萬英鎊,掙得比丈夫布萊爾還多。她曾被評為英國司法界「1997年度風雲人物」。布萊爾和切麗共有四個孩子——尤安、尼基、凱瑟琳和利奧。布萊爾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在家中還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他善於處理工作與家庭的關係,與家人相處和睦、融洽。他還能主動承擔家務,與妻子共同照看子女。甚至在訪美期間,他還忙裡偷閒去商場為孩子們購買玩具。布萊爾說:「家庭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 而第一夫人切麗則表示,她不會像前任首相夫人諾瑪那樣,只是呆在家裡相夫教子,她不會放棄自己的事業。於是,切麗成為唐寧街10號的第一個全日制職業母親。但她同時又表示「要和丈夫一起,與他同甘共苦……最重要的是維護我們的家庭,我們要儘可能地過著普通、正常的生活。」布萊爾和切麗都喜歡電影、戲劇和藝術。布萊爾還喜愛收集各種各樣的CD,但只要有空回到家,他最喜歡的還是脫掉身上筆挺的西服,拿起他心愛的吉他彈上一曲過把癮。11、 布萊爾的未來昔日不願意參與政治的布萊爾雖然起初在人們眼中只是莽撞、不計後果的初生「牛犢」,但自1994年接掌工黨帥印特別是入主唐寧街10號以來,其「戰績」基本保持著不敗的紀錄。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三度帶領工黨贏得大選勝利,長時間保持英國經濟繁榮,甚至參加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幾場戰爭也贏得了「勝利」。布萊爾雖然是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但經過多年的政壇歷練,布萊爾已從一個政治新手成長為強有力的政治家了。布萊爾自己也聲稱他自1997年以來學會了自己判斷事物,而不依賴智囊。他現在對自己的權力更有信心,也更強硬了。然而,布萊爾在未來的日子裡還將迎接一系列的挑戰。首先在伊拉克問題上,2003年,布萊爾政府對民眾的反戰聲浪置若罔聞,力排眾議,派兵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在戰爭結束後至今,民眾仍然對此事不依不饒。一名英國士兵在伊拉克被炸死,戰死伊國的軍人家屬甚至向法院控告布萊爾。布萊爾雖然打贏了伊拉克戰爭和與媒體BBC的「情報門」的官司,但是卻在民意支持、工黨的團結與活力以及新歐洲外交政策等方面上輸掉了自己的威信。伊戰後的政治危機是對布萊爾最大的挑戰。2005年7月,倫敦發生多起地鐵和公共汽車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系恐怖組織的襲擊。許多英國民眾將倫敦遇襲歸罪於伊拉克戰爭。布萊爾及時出面安撫民眾並採取了恰當的應急措施使此事得到了解決。英國媒體7月26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倫敦爆炸案後,布萊爾的支持率飆升,由今年1月份的50.7%升至55.5%。但布萊爾今後的道路可謂危機四伏,包括目前是否已有進展和平進程,以及布萊爾參與設計但被認為已失去控制的伊拉克與中東和平藍圖等。而在英國國內,推動英國公共服務改革並使改革成果得到公眾認可,也是布萊爾未來執政面臨的嚴峻考驗。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職場技巧音畫圖文感悟哲理星座運清生活百科史海鉤沉健康常識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分
秒感謝光臨天空之城-水晶音樂
推薦閱讀:
※手相有這三個特徵,一生財富無憂
※財神爺保佑,40歲以後一路發財,財富猛增
※這三種手相,為勞碌手,卻能白手起家、財富驚人!
※娃本位——兼談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富
※中國財富四層「金字塔」,看看你離塔尖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