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值得一讀的100篇《人生精闢短文

  人生許多事,單憑想像推理是很難到位的,只有在無數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中,才能真正發現其真諦,人生含義。人到老年後歷盡滄桑、對之事早已看清了、了。人生有很多比喻,充滿,耐人尋味。下面引用一位老人寫的這100篇人生短文,值得我們所有人一讀,相信讀完後,你的心會豁然開朗。

  莊子曾說過:「死生為晝夜」,不過是自然規律的一個程序而已。生固可欣,死亦坦然,「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沒有什麼可悲觀的。當然,若是幹了許多害人的,身後留下,就自當別論了。所以核心問題不在死得怎樣,而在生得如何。這就是說:「活得要瀟洒,死得要安祥。」

  生是死的開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生命的倒計時;人活在當下,要惜秒如金,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過去」;產房、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兩個地方,不論是富貴人和窮人、和,在這兩個地方都是一樣。人握著拳來到這世界,彷彿是說:「整個世界都是我的。」但在離開時,人都是攤開手掌,彷彿是說:「看吧!我什麼也沒帶走。」

  乃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誰也逆轉不了,但實踐又證明,生活無節,心胸狹窄,就會縮短生命,反之則能健康長壽。人生一世要心胸,磊落,見人發財眼不紅,別人不生氣,把和名利,不能看見葉落花謝,行雲流水,而觸景傷情,多多愁善感。嘆年老華之消逝,畏老死之將至,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和寬廣的胸懷。

  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無,生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話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個世界一回;「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從生命的暫短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明代僧人悟空有一首《萬空歌》這樣寫道:「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升西墜為誰功?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上不相逢!權也空,名也空,轉眼荒郊土一封!」近幾年來,有不少老同志離退休後,用它作為座右銘,來指導自己度過晚年。

  就這首詩的本意而言,它是在皆空,人生渺渺,轉達眼即逝,何不及時行樂?不難看出,這種思想是消極的,不可取的。但也要看到,正因為歲月匆匆,才不能虛度年華;正因為時光易逝,更須珍惜光陰;腳踏實地干一番事業,切切實實為他人謀利益。讓每一分鐘的生命,都活得充實,富有光彩,這才不枉到來走一遭,這才是無悔無愧的人生。要不憂不懼對待死,有句話說得好:「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這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關鍵是:想到以後自己抱什麼態度。惶惶不可終日,甚至飲恨吞聲是最要不得。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生命本來就是一連串的苦樂、悲觀、得失、離合構成的,對於一個看命的人來說,這些都有是困境。我原本以為生命是堅韌的,一個人不會輕易就倒下。可不是嗎?我看到有很多人,在千辛萬苦的情況下,都以堅強的毅力挺過來了,而且依然活得五彩繽紛,有滋有味。但後來我也漸漸看到,再如何強硬的生命,往往抵擋不住疾病與意外的衝擊。那時候,生命是前所未有地不堪一擊。

  所以,有時我得人的生命像一陣風,會無聲無息地飄走。它來的時候我沒有察覺,它走的時候我也來不及抓住。今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輕鬆地做著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又艱辛地為著我們的而努力,但是誰又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我們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希望。因為人生是無常的,所以更要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分鐘,這就是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最該做到的事情。人總是要老的,不要為自然年齡的增長而發愁,自然而年齡的增長並不,怕的是內心年齡的衰老。生命的意義是在於活得充實,而不在於活得長久。看命,必須要有一份好。的好壞,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人。生命是一場漫長而又短暫的旅行,無論旅途如何,歸宿如何,它對於每個人只能有一次。要善於,做到清心寡欲,對名利之事要善於。

  人生苦短,韶光易逝,不經意間摹然回首,在工作崗位退休下來已度過十多個寒暑,秋去冬來,無情的歲月之輪,已把我送到人生之旅的終點。經歷過春的希冀,夏的熱忱;秋的失意,冬的沉寂,方悟齣電視劇《劉老根》葯匣子說了這麼一句順口溜:「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這話,太精彩了。

  官有多樣,當官未必都不好。嘆只嘆自從大大小小的多起來,官在百姓眼中就沒有往日的崇高了。再說,當官縱有種種的權與利,然而那跑官、買官、討官、保官的艱辛與驚心,那中「」的滋味,就不是我等所能體會的了。難怪好些人把官看淡了,覺得不如悠然南山下,爭取多活幾歲。

  生活有時「柳暗花明」,但更多的還是「山重水複」在這多變的世界上,誰能時時如意,事事稱心呢?在生活中,該高興時應該痛快淋漓地地去享受歡樂。人們常以「夕陽無限好」來比喻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我認為有人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有年輕人的心態。

  人生從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從中年到老年直到暮年,暮年便進入黃昏之年了,雖然短暫但是很美,就像太陽快落山的夕陽。著名詞作家喬羽老先生是這樣寫的「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夕陽是遲到的愛,夕陽是未了的情。多少真愛化作一片夕陽紅。」一曲深情、深厚的「夕陽之歌」唱出了我們老年人的,使多少人為動。人生猶如變化著的四季,有著不同的色彩,來去匆匆,變化無常。我們在創造人生的同時,也該充分享受人生。不是萬能的,更不能代替一切,儉樸與平淡的生活中能培育出生命力極強的小花。所以不必為晚霞落葉悲傷,而是要正視現實,把握生的第二個春天,老年不再意味著落日黃昏,不再意味是孤獨寂寞。莫言秋色山容淡,山到深秋紅更深。

  人到老年,要學會求新求變,學會自己給自己找樂,生活才不會單調、枯燥。生命可能老邁,心靈一定要青春,花甲難得,值得歡樂,古稀至珍,更該慶賀。人到老年,成敗,得失取捨,都已是過眼煙雲,豁達最好,寬容最真。人生事,聰明難,糊塗更難。生命的秋天,對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可不必斤斤計較,不妨糊塗一點點,省卻口舌之爭。多少不平事,難得忘卻心坦然。人生難免蒼顏,快樂不分年齡;年輪無法,美麗可以追求。要認真人生真諦,對生活要充滿信心和追求。

  人生之旅,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神。妻子是如此,丈夫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人越老越需要老伴,正如俗話所講:「滿堂兒女,趕不上半夫妻。」人到晚年還是老伴親。雙方退休後,在家的時間越來越長,互相之間的接觸比年輕時多了,而且隨著子女的成長和,對子女的接觸漸少,大部分感情又回歸到老伴身上;加上雙方年老體弱,需要互相照顧,彼此依賴不斷增加。因此,處理好老年夫妻關係就顯得十分重要。

  少年夫妻,老來伴,回味人生的甘苦,思索人生真諦。人的一生,漫漫幾十年,能攜手共同走生旅程的只能是夫妻。為此,夫妻之間的緣份應特別珍惜,夫妻整日相處,衣食住行,人情往來,不可能沒有矛盾和,很多時候往往因一點小事,互不相讓,而釀成軒然大波,假若多一點,多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何必與之爭個高低,不爭便沒有吵,不吵便是和,家和萬事興。

  人到老年,你硬要其改變幾十年形成的興趣和習慣是不大可能的。一是互相愛慕,要友好相處。二是互信互幫,古人云:「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三是互諒互讓。也即是「心理互換」,凡事多為對方想想,將心比心才能以心換心。四是要老有風趣,有幽默感。要君子盪,不能常戚戚。艱苦奮鬥必不可少,要互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人生沒有後悔葯可吃,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我們只能緊緊抓住今後的日子,認真過好每一天,盡心儘力地去做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除此之外別無選擇。趁我們不擁有許多生命的時光,那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做自己的事。既然生命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那我們應該加倍珍惜這唯一的一次機會,別等生命的時光消逝了才遺憾終身。還是拋開來生的幻想,把所有的熱情和努力都傾注到今世吧!

  凡是進入老年時期的人,數十年的風風雨雨,幾十載的勞苦艱辛,的酸甜苦辣,都已飽嘗過了,現在是布衣溫暖勝似錦,粗茶淡飯更清香。子女們工作,住房都已就緒,無慮一身輕,人老心不老,栽花又種草,彷彿是凡世,真是逍遙復逍遙,神仙勝神仙,被美稱為老年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人生常遇與坎坷,不如意者常八、九,細想起來生活的魅力是在克服這些與的過和中。一生多者,並非都是壞事,因為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逆境中不氣餒,勇往直前,遇到的雖然是挫折與坎坷,但得到的卻是勇敢和堅韌不撥的品格。

  人到老年,喜歡回憶,奇怪的是記住的卻多於幸福時光。什麼都有是相對而言,但聽聽別人的經歷,你不過是遇到了一個小山包而已。一坎坎坷坷地走下來,驀然回頭才發現,沒有這些坎坷與挫折,你無論如何走不到今天的這個高度。

  人到老年,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曾經「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何況如今已遠離職場,名韁利鎖早拋身後,縱橫正有凌雲筆,踏平坎坷向天歌。有首詩寫得很好:「清霜兩鬢憶年華,案牘勞形視等閑。早出衣衫沾曉露,晚歸身影入蒼煙。捫心辦事求真實,俯首為民倡正廉。父老如今溫飽樂,相逢把酒自怡然。」

  人到老年,不被奪利所擾,不為美色動心,不乞求鮮花掌聲,不羨慕洋樓別墅,知足而常樂,常樂而無憂。無憂而心如暖陽,悄悄地升,靜靜地落,自有一份溫馨。不為物累的心甘情願靈,美麗而,洒脫而自如,實在是令人開心的老年生活佳境。

  人到老年,即使你有幸能擁有智慧、財富、名譽、地位等等這些東西。但是心靈卻整日碌碌,形如勞蟻,這樣的老年,絕不是快樂的老年,幸福的老年。真正幸福的老年應當:承認老,卻不服老;自娛而不自憐,自信而不自棄,去浮躁,存從容,棄浮華,留樸素;面對滾滾,我自淡淡若素;給心靈留一片靜土,讓靈魂獲得安寧,才是老年生活的最高境界。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當生命的車輪駛入生命的秋季,即使你不富有,也不尊貴,但是卻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洒脫、瀟洒、自在、安詳。心靈沒有重荷,又淡泊,這樣的老年生活,才會像古希臘諺語中所說的那樣:晚秋的秋色是最美。

  我認為,人老了還應有所追求,有所作為,不過追求的目的和內容不同,對於名利權位不應該去追求,面對學習、奉獻、樂趣、健康則應有所追求,這才符合提出的「五個老有」的要求。離退休不是遠離,萬事皆休,還應幹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不但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還可充實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益於身心健康。

  追求是一種健身之道。生命在於運動,動則不衰。適度緊張有利健康。如果過於清閑,四體不勤,飽食終日,就會閑出病來,坐享清福非真福,辛勤勞動才是福,因此老年人還應有所追求,幹些實事,自尋樂趣,勞其筋骨,調劑,活得更有意義。

  人生,、求錢、求權、求歡樂、求健康長壽……凡塵俗世,,誰人無欲無願,又有誰能逃離了煩惱。生命中不如意事十有,要學會超越,煩惱時不必傾訴,不必讓別人分擔你的痛苦,要自己化解。煩惱的人一定是寡歡抑鬱,做什麼事都沒有心情,把痛苦寫在臉上,讓別人看嗎?看你煩惱,有人同情,有人笑話,只有在充實的忙碌中讓煩惱消失。

  面臨煩惱,常想一二,不思。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常,我們生命里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掃除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至於被成的不如意了。

  不論是誰,在人生的道上,有時總難免身陷逆境一時又無力扭轉面臨的頹勢,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暫且。事物總是不斷的運動和變化,在中等待命運轉折的時機。學會,就是學會不做蠢事,就是學會不做那些一時痛快,後來又終身後悔不已的事。縱橫正有凌雲筆,踏平坎坷向天歌。

  人生,難也好,苦也好,薄也好,險也好,誰都不能仃下來,非往前走不可。在追求的途中,尤其在重大的失敗之後,我們往往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看不到燦爛的陽光。此時,是沉淪還是奮鬥?這是我們的意志,鍛煉我們一步一步地成熟的過程。

  確實,人生難得一樂;也確實,人生悲苦很多。,不同心緒的人有不同的表現。不管怎樣人生的境界,應該是歡愉的,不管得意也罷,失意也罷,都應該看到世界的美好,看到前途的,看到氛圍的和諧。大石擋,勇者視為前進的階梯,弱者視為前進的障礙。

  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投者,謂之知音。所謂知己——更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通心者也,心能相通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說的就是通心的問題。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就是天天、時時在一起也未必就能相通,難就難在通字上,心能通者:幸福也。

  通心者還要有,不是跟誰都能通過努力達到的,而且是雙方都有要有這個感覺,這是何等的難事啊!單相思是徒勞的,只會痛苦,被別人想是幸福的,但也不能到達通心的目的。這個微妙的東西說起來很旋乎的,有點的想法,我很相信的,最起碼沒有是不能成為知己的。

  許多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心都有未必相通,他們在一起只是為了維繫家庭和撫養下一代,很可悲的。通心者有一條是必備的,那就是:理解!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思考問題,要正確地面對對方曾犯過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能得理不饒人,這在一般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我只能做到以誠待人,將心比心,與人相處,以誠為本,寧可人負我,絕不我負人,誠為萬事之本。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人生的道是曲折的複雜的,有些是正也預想不到的,這其中包括:理想、事業、家庭、和個人生活。當然,人生前進的道上,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挫折。人生道,漫長而坎坷,重要的是要能自己。生命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悲喜交加的苦樂年華,只要你勇敢的面對人生,不停的去探索適應,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上很好。

  人生的旅途,總是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當惡運向你襲來的時候,最要緊的是要有寬廣的胸懷,遠大的理想,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撥的毅力,用笑臉去面對現實,用微笑去對待生活。魯迅曾說過: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身處逆境應該象雪中的青松,隆冬的紅梅,重霜下的秋菊,那樣在逆境中奮起,在逆境中成材。

  人生家最好,男女老少離不了;男人沒家死得早,女人沒家容顏老。有家看似平淡淡,沒家頃刻凄慘慘;外面世界千般好,不如家裡呆一秒。這是洪紹光在報告中說的順口溜,很富有。家卻實是生命的支柱,的寄託,心靈的城堡,歡樂的源泉,事業的。

  家,對丈夫是妻子,對於妻子是丈夫,缺少哪一方,這個家都是不完整的,難以彌補的缺憾。而對於孩子,家則是父母,是兄弟姐妹。它是的親情,無條件的撫愛。是美滿、幸福、親切、和諧、舒適、溫暖的代名詞。難怪生活里許多方面,許多關係,人們都有愛用「家」這一最親切辭彙來比喻。再沒有比家這一最親切的詞更貼切、更親密、更能打動人了。

  人生平靜便是福,平靜生活,真實而洒脫。沒有喧鬧,沒有,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然而,正是沒有了那些熱鬧場面的干擾,才不必去言不由衷地迎合。歸於平靜,生活就像那汩汩的溪流,自己和周圍都沒有假面具,花開花落由它去,雲捲雲舒任。在平靜中過著屬於自己的真實生活。

  平靜生活,也是老人的一大特長。老年朋友歷經人生龍活虎、風風雨雨、坎坷,走過了年輕時的胸懷大志,自命脈不凡,走過了中年時的轟轟烈烈,拼搏奮鬥;乃至退休,自然應該看淡一切,平靜生活,不要想入非非。人們羨慕老年人的幸福與安詳,不是看你在風雲激蕩的股票市場如何遊刃有餘,也不看你在變幻莫測的彩卷公司如何縱橫馳騁,而是羨慕你歷盡人生坎坷之後那種淡泊名利、於世無爭、默默無聞、充實豐富的平靜生活。平靜生活,如同健康和幸福,還是地享受平靜生活吧,她會帶給你健康與純真,帶給你幸福與歡樂。常言道:「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無求便是法,不飽真為方,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

  古人云::「心亂則百病生,則百病息。」可見,人老才是養生之本。老來養生不只需擁有一片清靜的,更需如水,做到生活安靜,待人恬靜,處事冷靜,勞不過累,逸不過安,喜不過歡,欲不過求,度安靜素雅時光,過恬淡閑適生活。

  人生至少有一件事是公平的,那就是死亡,它是生命最終的平等之門。乃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誰也逆轉不了。人總是無憂無慮地來到,最後又牽掛著離開凡塵。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失去生命,便失去一切。江河無論流浪多遠都有盡頭,星體無論多麼也不永壽;再毒的太陽也要下山的,再耀眼的華光也會歸於黯淡。這便是規律、定數,這便是生命的邊界。拋棄生命是一件及容易的事,持守生命卻要困難得多。而死是新陳代謝規律在人身上演進的必然結果,再偉大的人也逃脫不了的自然規律。

  茫茫,無際;悠悠歲月,無始無終。人不過是淪海一粟,任你曾,官海浮沉。任你文章,俯仰古今,從者如雲,到頭來在歲月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奈。最後的歸宿將化作一縷青煙,在藍天繚繞而消失。來自於自然,再回歸於自然,是生命旅程的,任何人是無法。有生便有死,長生不老的葯是沒有的,再好的醫生不可能治活死,沒有萬壽的人。歲月是無情的,對誰都是一樣,要學會享受人生,好好地活著。

  人生百善孝為先。孝,是德品質的核心和底線,是維繫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石,如果基石不存,,社會必然無序。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還能夠奢望他為「公」為「民」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治天下」的說法,認為「孝」為百行之首,是之本也。作為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無論何時都不應該忘本。

  「天下最不能等的是孝順」,這是美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的一句名言。有些人在老人過世後疾首、捶胸頓足,在老人活著的時候沒有如何如何。父母過世方知孝,委實是晚了,早幹什麼去了?父母把你養大,娶妻生子,更應該體會到父母養育之恩,即使父母此時健康無病,也應該抽出時間攜妻帶子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圖你捎多少東西財物,就是願意子孫繞膝、全家歡樂,享受天倫之樂。自古以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的,偉大的,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是不求回報的。當孩子幼小體弱生病時,是父母抱著你在冬日寒風裡求醫;學習遇到困難時,是父母鼓勵你戰勝困難。當你在戀愛、婚姻遇到挫折時,是父母站在你身後指點迷津;你們長大了,步入社會,是父母告訴你人生道不平坦;你們成家立業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安樂窩,想來父母也該休息休息了,但為了你們工作,又是他們幫你們了家庭和撫育下一代的重擔,燒飯抄菜搞衛生,放學還要接小孫,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人生的,有許多坎坷,只有靠艱苦奮鬥,才能使它通暢。通往成功的大門永遠向不畏的人敝開著,沒有昨日的吃苦,哪來今日的甜蜜。沒有現成的「智慧」立等可取。也沒有現成的「麵包」等你享用;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生活的辨告訴我們「唯有埋頭才能出頭」,事業上成功之日,就是生活上出頭之時。

  生活複雜,社會複雜。奮鬥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事業不會在輕歌漫舞時成就。人與人之間,雖然力求溝通,力求理解,力求互助友愛,但難免有些人,有些事,令你失望,令你不勝其煩。逃避不可能,你無從逃避,生活與你猶如戰場,猶如戰鬥,你別無選擇。

  人生幾度夕陽紅,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歌中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的原詞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詞名《臨江仙》,是明代著名詞人楊慎所作。據說楊慎一生坎坷,直到晚年,才對人生有了。他站在歷史的高度,以詞論史,用精粹的語言,借物喻人,以人論事,從歷代的興亡盛衰和英雄人物的成敗得失中,抒發感慨,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

  詞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達到了「出世」的境界,一切都看淡了,惟有豪放開闊,瀟洒,樂度。什麼成敗得失、,全是過眼煙雲,如同沙石一般,被沖刷得蕩然。接著,作者又以的自然規律,以景喻理:雖然歷史轉換、淪桑變化,但之間「青山」依然屹立,還有那周而復始的「夕陽紅」而生髮了自豪之情。

  ,誰也難逃新陳代謝的規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除極少婁的大師外,誰也不能永遠風光。在我們的前面,有過前人;在我們的後面,還有後人。我們做過了我們應該和能做的事,我們走過了我們應走的和能走的。老是自然不過的,坦然面對,自求多福,相信未來,恬然頤養,便是老年人的座右銘了。

  然而,鹹淡兩由之,並不是簡單的隨遇而安不圖進取。多是平常之景,不平常蘊於平常之中,只要擁有一個好心情,心存一份對生活的熱愛,看任何地方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擁有一個好心情,會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好。好心情是最好的溝通工作中會覺得輕鬆,生活中會覺得幸福。好心情使你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熱情。那些整日沉溺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人,表面看似快樂充實,但不一定扔好心情,內心,靠酒精麻醉。無聊的生活,浮燥的心態浮燥的情緒攪得不安。沒有好心情即使吃山珍海味也沒有味道。

  人生本如此,鹹淡兩由之,這也實在是一種生活的藝術。這並不是說,也是不是冷眼旁觀,,更不是士大夫式的悠然飄逸。擁有一份好,實在是一種大氣魄。它能超越,平凡之中蘊含著人生真味。好心情像一面乾淨的鏡子,纖塵不染,任歲月推移,任市俗喧囂,始終不會落上灰塵。我們必須以欣賞湖光山色的情懷,去注視中的是非。

  人生相處最長莫過於夫妻了,只有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晚年幸福就有了基礎。人到老年更要重晚情,老夫老妻風風雨雨幾十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到了晚年更要互敬相互理解,相依為命。有兩首詩寫得好:「人生就是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應去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名車豪宅不眼氣,中低生活也滿意。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在一起,剔除煩惱莫生氣。」還有一首是:「夫妻到老相,遇到啥事商量來。有病有災互照看,耐心護理不離開。要有什麼不順事,互相體涼又。出門相伴隨左右,消沉解悶暢心懷。歡歡樂樂度晚年,生活之中都是愛。健健康康活到老,延年益壽春長在。」

  溫暖和睦的家庭:是生命的支柱,的寄託,心靈的城堡,歡樂的源泉,事業的。人生一世,總不免要經過千波萬浪,備嘗離合悲歡,人與人相處是這樣,夫妻相處也是是這樣。若偶有不愉快之事,要隨和,善於求同存異,不必事事叫真,樣樣計較。糊塗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也是老夫老妻為人處事的明智之舉。要彼此,而且要忘卻前嫌,才能和睦相處到白頭。

  人生,待人處世,凡事要為先。常言道:「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災。」對長輩則孝,夫妻間則和,對朋友則善,對年幼者則美。能別人的人,別人自然會你。忍字頭上一把刀,一忍萬事消。寧可人負我,絕不我負人。萬一跟人有了爭執,一定要這麼想:「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人應寬其胸,明其理,知其道,以嫌為上,切勿以己,度他人之腹。要知道:「能終益,大學問吃虧。」

  人之形形色色,事之千變萬化。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如不能處之泰然,就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並進一步導致身體上和上的疾病。為了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必須學會,自己欣賞自己,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以免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感到失望。要及時疏導自己的情緒。在小的地方無需過份,必要時應做出適當的讓步。暫時迴避等情緒穩定再重新面對。不要處處與人竟爭,對人多存善意,自然會變得平衡。

  人活一世,不可能和別人沒有矛盾,有了矛盾要多想想自己的不對。凡事想想自己的短處,看看別人的長處,就會覺得天很高、地很廣,很長,這便是換位。即使面對別人的辱悔和,有時也需要,何必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並非軟弱可欺呢?要知道:一爭兩醜,一忍兩有。

  人生,富貴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帶去。應視錢財如糞土,富貴如浮雲,得失之間,不必太在意。人生也會有許多挫折,當遇到這些挫折時,可用一些古語來安慰:順其自然,淡泊名利;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總之一句話:「知足者常樂。」人生以知足常樂者,其樂無窮。對於生活、、地位,向最低下的人看齊,則可知足常樂;向最高的人看齊,則會煩惱,長期下去健康。在順境中較易做到知足常樂,在逆境中尤須學會知足常樂。

  人的一生很短,人各有所愛,人各有所求,人各有所志,人各有各的生活小天地和各有各的生命軌道。無論為名、為利、為色、為官,還是為事業。各人都必須付出各自的代價,付出畢生精力。很多事是無法求全的,要學會排遣苦惱,寬以待人,知足常樂意志堅強。凡事不要有過高的奢求,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麼高,反而容易滿足。一個人能知足,他的就會開朗、愉快,而一個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以致自毀。

  人生苦短,歸宿就一條。人在活著的時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人過半百之後,還要求什麼名利,即使求得了,又有幾年的「有效期」。要知道:「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要想到名、利、財、色,皆身外之物,不要把這些看得太重。

  人生就是人的一生,就是人的一世,就是人的一輩子。人從誕生那一天起,來到這五彩繽紛的世界,直到去世那一天止,離開了這花花世界。少則幾年幾十年,多則一百餘年,就是人生的一個程。比起星辰,比起江河大海,實在是眇小得可憐。

  人生就這一輩子,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人在軟弱時變得勇敢,驕傲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放得下,所以有人稱它為「當頭棒喝」的「七字箴言」——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化的,不也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又有什麼解不開的呢?人生就這一輩子,想到了這句話,如果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是學者,便要獲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愛什麼人,便要大膽地告訴她。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麼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有機會了。

  人生,雖然說智慧是第一生命,誠信是第一財富。但沒有健康的身體都等於零,所以人的健康才是一切的支柱,人生第一是健康。洪昭光在報告中說過:「如果你擁有1,000,000財富,後面的那些「0」分別代表、美麗、地位、名譽、快樂、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個「1」則是代表了健康。有了這個「1」,後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義。」你想,即使腰纏萬貫,富甲一方,或厚祿,事業發達,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藝,如果是體弱多病,終日離不開藥物,這樣的人生豈不也是黯淡無光?

  人生,健康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活在沒有堅定的理想和,沒有奮鬥目標,沒有朋友之間深刻的情誼,生活的質量就差了。人之所以煩惱橫生,之所以對人生困惑茫然,並不是因為沒有健康,而是因為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因為沒有茫茫人生的真諦。縱觀古今年內中外,凡聖賢哲人,無不是胸襟恢宏,慧思迭出。即使有人體弱多難,亦能恬淡豁達地人生,誰又能說這樣的人生無價值呢?

  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失去生命,所有的快樂,將會無從依附。健康是自己不,家人不受累,減少醫藥費,有利全社會。人老了機體退化,衰老速度加快,免疫力下降,「正不壓邪」致使各種蘊積的,隱藏的疾病露頭,成為「多事之秋」,更應格外珍惜。

  人生就像一條河,在它們的源頭,水質都很清澈透明,而到了下游,卻變得渾濁起來。它們起初的那份清澈到哪裡去了呢?環保學者解釋說:河流在流淌的過程中,由於一些地方的植被遭到,水土流失,泥沙俱下,導致了水質的污染。河流要保持源頭的那份清澈,就得沿途綠化兩岸;人生要永遠保持童年的那份清純,就得不斷地美化心靈。

  中國最古老的一本家喻戶曉的書叫《三字經》上邊有四句話說的特別好,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古代用他來教育人們,讓每個人都懂得,人一生下來,他是沒有缺點和錯誤的,他們的腦子一片空白,品德者是純真的,靈魂是的,性格也是最優秀的。這就充分的說明,人長大以後,由於社會上的多樣性、複雜性、性。在家長和有些人的影響和教育下,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跟著啥人學啥人,跟著學,跟著學。就象河流一樣,開始在源頭的水清徹透明,流到最後的結果也就不樣了。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校老師才是第二任教師,家長和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起著關鍵的作用,通過教育以後,孩子長大的品德和個性也不一樣。因此,教育必須從源頭抓起,這個教育必須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這樣才可以避免孩子學壞,幹部變色,黨和國家變質,我們國家就會永遠長治久安,四海昇平,繁榮昌盛。

  萬事如意無非一切天遂人願,心想事成。但萬象矛盾叢生,現實生活奇異複雜,、失意之事常常會出現,人與人之間的飛短流長也難免,所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顯然不可事如意。從而可見,萬事如意不能苛求。然而,萬事心寬福自來,這樣人的話倒有些。古代文人謝靈運有詩云:「萬事難並歡,達生幸可托」,是說萬事不可能都有如意,只有遇事心寬,才能有好心情。因為境由心造,只有平氣胸無塊壘,就能人生大境界,成為神靜智靈之輩。如果說萬事如意要取決於客觀很難做到的話,那麼,萬事心寬則是人們的主動心理行為,完全可以做到。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是明朝洪應明的名句。意思是說一個人應保持一份好的心理彈性,以便處世能沉浮自如,適應複雜的社會。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少的事情令你大不順心,此時,你應把心放寬些,心平氣和,冷靜對待。遇事不要「肝火旺」,不妨來個「冷處理」。對於一些細小的枝節問題,不必斤斤計較,對一些不順耳的話可「聽而不聞」,對不順眼的事可「視而不見」。做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人不能不開心,更不能自己。自己,其實就是大家。自己開心,別人也會隨之開心。如果大家都能開開心心地過日子的話,那麼,我們就容易建立起和諧社會,世界也就一定會變得更美好。

  人活在,多多少少都存在著心理上的不平衡,總在尋求平衡中追求、奮鬥。然而達到一個暫時的平衡之後,立刻又會產生新的不平衡。因此,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調節自己的心態,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世界原本簡單,複雜的是我們自己。因為複雜,我們變得唯唯諾諾、謹謹慎慎,甚至傷痕纍纍,讓我們感覺到人生越來越累。因為複雜,我們變得只會恭維、只會拍馬、只會抱怨、只會無奈,使我們把自己得更緊更緊。因為複雜,我們丟失了、丟失了誠信,丟失了曾視為生命的自尊和本性。

  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失去生命,所有的快樂將會無從依附。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應該,清心寡欲,順其自然。想這的煩惱莫不是因而生。有,而又未達目的,便產生了煩惱。正如佛家所喻:「身在荊棘中,不動則無痛。」「寡慾無求」才能雖身在凡塵,心卻超然物外,不受,不生痛苦。清淡為人,踏實做事,不計,不爭利祿,無得之喜,也無失之憂,無防人,更無害人之意。淡泊以明志,而志遠。

  生活多恣多彩,內涵更是紛繁複雜,一個人用一生的精力去經歷,尚不能得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體驗,尚不得萬一,怎麼能再虛擲光陰,拿不人生的酸甜苦辣?且人多有,所謂「清心寡欲」只是心與本性罷了。又何苦讓心與本性困擾在這種鬥爭之中?

  各具常性,順其自然莫要;轉達化有道,四時回有律。亦是各有不同,曠達者有之,銳意進取者有之,二者皆無錯。痛苦來自於,讓曠達者染指名利,銳意進取者虛度光陰,無不是對人本性的。只有讓二者各得其所,生活在自己的框架這內,才會感到不被,痛苦和煩惱也才會消失。人既來到這,即使人生的道上,坎坷、泥濘,你都要勇敢的去面對他,不要因小失大。

  一身正氣無媚骨,心底天地寬。要象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給人以溫暖。君子謀財取之須有道,見利思義,莫貪錢。要記住:非理之財莫取,非理之事莫做,明有刑法相系,暗有相隨。要做到:無,無,心存清白真快樂;不尋事,不怕事,事留餘地自逍遙。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

  人這一生與其有哲學去解釋,還不如用生活去實踐。人生之只要用心走過,生命中就會留有清晰的痕迹,而正直的足跡以深刻為美。人生就是一桿稱,他能稱出你品德的好與壞,正與邪,是與否,公與私,貪與廉,丑與美,錯與對的高低標準和正確答案。這些都是由實踐來證明,實踐會對你做出的評價。

  幸福是一種,是一種體味。一個富翁,可能無聊得直嘆「窮得只有錢了」;一個春風得意的人,也會因諸多不可兼得而大喊「活得好累」;那些對生活灰心失望者,即使整日披金戴銀、美味佳肴,也會感嘆「活得真沒意思。」這些人無一例外有幸福的,卻不一定有幸福的感受。

  幸福與財富、地位、聲望而卻步同步。對於念小學的兒童來說,幸福就是半個小時的動畫片。對於饑寒交迫的旅人來說,半碗稀飯,一塊烤紅薯就足以令其眉開眼笑。幸的意義隨的而變,所以,古往今來的智者,皆懂得以不變應萬變來保全自身的幸福不變,在這時就是不貪,不奢,不亂方寸,不忘根本。對任何事物持一個通達、明智的態度,守住的準則,守住心靈的,從而真正達到「淡泊明志,致遠」的境界。

  人到了老年,家庭和事業已不是人生的主要目標,因此它既沒有年輕人那麼多的煩惱,也沒有中年人那麼大的壓力,而老年人的最擇,則在於中「處理」 剩餘的時光。如果一個老年人能保持適當的體能和智能,健康地活著,真可謂人生的一大幸福。閑看秋水心無事,靜聽天籟興自濃。人生活著就好,活著就是幸福。

  人生有限,歲月無情。人的一生中,走過漫長人生之旅,到了老年,所剩時間實在無多,一寸光陰確比一寸金子珍貴啊!快活風流,確實人人所嚮往的,然而,對它的領會卻有種種,「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牆內藏」,跳出牆外者為數甚少。

  通向豁達,首先要學會不在意。不在意,就是別總拿什麼都當回事,別去鑽牛角尖,別太要面子,別事事「較真」、「小心眼」;別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別過於看重名與利的得失;別為一點小事而著急上火,動不動就大喊大叫,以致因小失大,;別那麼多疑,總是曲解別人的意思;別誇大事實,製造假想敵人;也別像林黛玉那樣見花落淚、聽曲傷心、多愁善感、顧影自憐。人生有時真的需要那麼一點點傻。

  人生最具有幸福該是老年。一個人在度過不知憂慮的童年,走過孜孜不倦的求學階段,和激烈進取辛苦勞作青年和中年歲月,然後進入老年。進入老年後,也退出了劇烈的竟爭和工作的勞苦,從此可以去開發往日無時發展的技能和本領,實現蟄伏的心愿,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便是老年最大的快樂。

  人的一生,年齡只是個符號,心態起很大作用。人生七十並不算老,如果你理櫨支棄(作者打字五筆字型出錯,應是;理想丟失)、思想頹廢、自信、低迷、心靈扭曲、意氣如灰,縱然芳齡二八,也與垂老無異。你雖年屆古稀,仍然理想高遠、思想前瞻、熱忱熾烈、自信不減、樂觀、心靈大度,你就是青春蕩漾、風華正茂的年齡。

  人退休後,還有一段漫長的人生道,也可上老年大學,喜歡什麼學什麼,這種的生活多麼輕鬆,有趣。我是選學電腦班,還在班上還評為優秀。真是「人老心未老,退休學電腦,上了微機班,收穫真不小;不學不知道,電腦真奇妙,伴我度黃昏,夕陽無限好。」這才是「喜在眉頭樂在心,年逾古稀仍年輕,莫嘆歲月催人老,奮與天公爭光陰。」年齡不應該是衡量人年老的唯一標尺。

  人生,衣食住行。在當今社會衣食已不成問題,大多數人都已豐衣足食,住行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很多人都已搬進了新居。隨著生活不斷改善,裝修家居已成為一種時尚。有人擲巨資,不顧「傷筋動骨」,「開膛破肚」地重新安排,式、賓館式、園林式、西洋式,各有千秋,氣派非凡。

  我參加工作四十餘年,開始住集體宿舍,結婚時住的是草房,生小孩時住進了單間平瓦房,直到半百之年,才好容易搬進了單元樓房。房子不大,一共不過六十平方米。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因為經濟不充俗,也沒有很好裝修,只是自己買點塗料刷刷,因思想守舊,不願勞神,談不上高檔次裝飾。現在子女都有已成家立戶,收入也比前幾年好多了。但心裡卻很鬱悶、自愧。新房又買不起,經反覆揣摩,只好下定決心舊房。有福不享等何時!

  有一首「新居銘」寫的很好:樓不在高,只求安靜;屋不在大,夠住就行。一生艱苦,七十始成。冬夏有空調,五州通電訊。談笑有親朋,往來皆同仁。可以玩電腦、戰方城。無鑽營之煩惱,無衣食之憂心。身體尚健康,子女皆孝順。孔子云:「不亦樂乎!」

  人生當回首眺望,身後拋下一條彎彎曲曲的生命孤線,我感到輕鬆。我的生命之舟已經穿越了的青年時代,告別了養家育子的中年時代,而今進入了無憂無慮的老年時代。從這一天開始,我的生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我要趁夕陽的餘輝,畫出晚年最美好的圖畫。

  六十歲以後,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倏爾親木,內觀一心,要使絲毫無謙,神黽雖壽,猶有竟時。真正進入老年的人,就應當考慮死期已近。要總結得失,撰寫不隱惡而的回憶錄。安排後事,免得別人臨時張徨。人,終歸要化為泥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明白了這一點就應該坦然,超然,欣然。內觀一心要使絲毫無謙,要死得沒有絲毫慚愧與,給人生畫上一個的句號。

  乃一切生物的客觀規律,誰也逆轉不了,但實踐又證明,生活無節,心胸狹窄,就會縮短生命,反之則能健康長壽。人生長壽之本為、「六心」,即:對長輩要孝心、對子女要愛心、對朋友要、對老伴要耐心、對自己則要寬心。

  人生到了老年,也是一道境界,也是一種格調,更是一種人生高度。人到了離退休的時候,人生竟技場和名利場早已失去了魅力,風波早已平息。他們不為名聲所累,虛名所感。不再為小小寵辱得失計較,傷肝蝕肺。與人無爭,,知足常樂,能忍則安。只求一分安定的,完全的。

  人老了,退下來了。由於客觀和生理條件的原因,各種都在逐漸減退和消失。清心寡欲,追求、淡泊,合乎自然,順乎,符合人情。見而不攀附,見財帛而不思獲取,見美色而不側目,見佳釀只輕酌淺飲,隨遇而安。

  五十多年來,自曾為成功而激動過;為失敗而懊喪過,也為人生的「不公平」而埋怨過;更為艱辛的跋涉而困惑過……生活中的辛酸、悲歡、失意、遺憾諸多感覺,一齊湧入心頭。當你歷經蹉跎和坎坷之後,你會懂得,人生一世不會總是一馬平川,不會總是春風拂面。生活中「馬到成功」的事很少,而「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要知足常樂,要無求常安。

  人生現實生活總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煩惱,人這一輩子不知道要遇到多少預料不到又不得不的痛苦。所以,人最要緊的是要有承受生活之重負的思想準備和胸懷肚量。以幽默輕鬆態去感受生活,而不是一遇事就沮喪懊惱,好象世界上的都極不公平地落在自己一個人身上。要知道生活中,不順心的事,隨處可見,無人不遇。為什麼有人拿得起,放得下。而有的人卻耿耿於懷,陷入不良情緒中難以自拔呢?

  生活中不可能總是鮮花和美酒,學習、家庭和事業,這龐大的交響樂中,不時地迸發出一些不和諧和的音符。我們沒有必要為此愁眉不展,我們要學會正視生活中的一切,過去的事情讓他過去,為過去而煩惱,為未來而擔心,這足下的怎麼走?我們還要立足現在,把握每一個今天,讓今天充實而富有意義。這樣我們的煩惱,都會隨著雙眉的舒展而飛走了。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們就會瀟洒地對待生活。沒有那麼多盡如人意的事,沒有絕對,沒有完美,沒有滿足,正因為如此,人類才不斷地奮鬥和進步。

  人生不可事都如意,要能,過去的已無法。故應該把眼光放遠些,面對現實,凡事要隨和,遇事不,不與晚輩爭高低,得糊塗處且糊塗,不生悶氣,更不要認死理,因小事而大發脾氣。遇事要樂觀,性格要開朗,要有一個舒暢的心理,與人無爭,與事無爭,防止傷感,安度晚年。要知道:「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在人何必爭高下,一旦無常萬事休。」「世態人情經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不爭曲直,不辨賢愚清濁,長與短,隨遇而安圖太平。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事三思為妙,恕上心一忍最高。」「三人行必有吾師,對師應持之以尊,棄之以恨,求之以教。」「學人之長,補人之短,以苦作舟,以勤為徑,開拓視野,增長才幹。」這些都是處世的方法。

  人生之對一個人來說是漫長的,對多少萬年來算,就像一眨眼之間那樣微不足道。然而,對於一個個體生命,它卻是實實在在日日夜夜,七八十個春夏秋冬。人生要經歷自己的幼年、青年、壯年、老年。在這漫長的人生歲月,疾病死亡,種種不測時時著我們的血肉之軀。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也必須有一番真正的。有一種視無常為有常的達觀,都有是人生不可迴避的現實。它使人不可能總以利劍的高歌前進,需要,需要退卻,需要迂迴,需要超拔,就連人生的幸福也需要細細咀嚼,這便是鈍斧的。它是人的能量的厚積薄發,是持之以恆,是面臨挫折的不急不躁,是享受人生的知足適度。凡事不要處處光從好處想,不事占著便宜,吃點虧不要緊,吃虧是福!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長久的心理失失衡會影響身心健康。古人云:要不是原則上的事都有不必去計較,欣然接受現實,也許會活得更瀟洒、更健康一些。也可以這樣想,你做一點事,也沒有感受到哪裡不適,又吃虧在什麼地方呢?你沒有小汔車,騎自行車或步行,還增加了鍛煉機會,這不是吃虧是福嗎!俗話說得好:「境由心造。」如果我們只看到不利的一面,不免會失意和沮喪;如果我們多看到有利的一面,就會感到欣喜和滿足。常常想著「吃虧是福」這句老話,就能天天開心。

  人生的道,漫長而坎坷,重要的是要能自己。一個,一個世界,一個人可以理解任何東西,但無解自己,探索自己要比理解自己更現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己曾經走過的,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在現代生活中,總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碰撞。在社會交往中,總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摩擦,不要耿耿於懷,要學會忘記,人生難得是糊塗。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所作,真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按現代人的理解是:一個人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細小問題上不糾纏不休;對不便回答的問題佯作不懂;對危害自身的詢問假作不知,以的「糊塗」化險為夷,以聰明的「糊塗」平息可能發生的種種矛盾。心想鄭板橋這樣一個明明白白的人,居然也高懸起「難得糊塗」時時提醒自己。頓時讓人覺得主人的之深,品味之高。可見他內心世界,也有說不出的苦衷,才故意使出的手法,來一個聰明的糊塗,也算是一種無言的憤懣與吧。

  人生征途是崎嶇不平的,但「山高自有行人,水深哪無渡船人。」要能應付各種複雜多變的,以保持心理平衡。可見「難得糊塗」確是心理健康的一貼良方,亦是世界的一種。日本有句格言「雄辯是銀,沉默是金。」其意就是當別人情緒激動時,你得沉默,心胸豁達,寬宏大度這比黃金還貴重。

  得意須冷靜,失意莫灰心。沒有完缺的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你在某一方面失去很多,也一定會在另一方面得到不少。過分得意與過分悲傷都是不明智的表現。面對變化,,身處逆境而不亂,受打擊而不慌,任憑風浪起,穩坐鉤魚船。

  人生七、八十年,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坎坷在所難免。一帆風順為數可數,要堅守「窮不失志,富不顛狂」的古訓。即使在窮途劣境中,也會柳暗花明,特別是老年人要多以己之所長比他人之短,樹立自信心,知足才能常樂。

  心平氣和順其自然,其精髓就是要撐握事物的規律,把握客觀機遇,不超越客觀現實可能,豁達胸襟,不沽名釣譽,不非份之財,一是一,二是二,根根本本,踏踏實實幹事。失意不能失志,失意不是失敗,它是成功的基礎,是一個思考的過程,為成功打下了地樁,千萬不能灰心喪氣。

  散淡不是懶散、頹廢,散淡是成熟、老練、通達和睿智。散淡是坦然面對逝去的歲月,明白滄海桑田的光陰無情,看得清天下,容得下。可許多老人就是不善於把自己「散淡」下來,有的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小事而徹夜不眠;為一球失誤而數日懊惱;為釣魚空手而歸怨天尤人;為一盤棋的輸贏而不已……但換一想法,球沒打好,我活動了筋骨,增強了體質;魚沒釣到,感受到了流水潺潺,滿眼綠意;棋雖輸了,鍛煉了大腦,獲得了樂趣——學會散淡一點,可以分解許多不快的事情。這樣,不但可以使晚年生活釀出一種味道、活出一種境界來,而且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處。

  人老了要學會散淡,生活中,有幸福與快樂,有沮喪和失意。在情感世界裡,最令人刻骨銘心的往往是痛苦,當痛苦糾纏著自己時,最有效的單方——散淡。沉湎於苦痛之中不能自撥驚天動地事無補。少一些非份之想,多一些平平淡淡或許生活得更美好,命中有終須有,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去想,這就是散淡。

  人生要想長壽,須求體內之和,無妒無爭,哪管炎涼世態,能伸能縮,從來不計沉浮;樸實無華,端莊持重。不因得而狂喜,不因失而悲號。無爾詐我虞,去姦邪鄙佞。不存侈望,不事鑽營,喜看日麗風和,月明星朗,欣觀天清地泰,鳥語花香。春來戲逐綠波,兩岸垂楊花月夜;冬至喜沉江底,隆冬朔風不安眠。自然,隨天地而運化,遵循規律與共親和。吸日月精華,修真養性。取三元能量,返樸。可與大地同春,能與日月共駐,區區兩千歲,又何足道哉。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會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覆的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的好機會。因此,浮在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步,向前邁進。

  樂觀是養生的唯一秘訣,常常憂思和忿恕,足以使健康的身體變成衰弱而余。養生之道歸納起來八個字:龜欲、猴行、童心、蟻食。所謂龜欲,就是要像烏龜一樣不貪不爭,而知足。一個人太貪了不好,尤其是對於老年人,更要將名利看淡些。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多少,而是因為他計較得少。

  心態,反映一個人的品德與。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同事的進步或取得的成就而高興,對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從內心敬佩,並暗自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知。然而,也有些人與此相反。自己窮,也不能讓別人富,這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

  心態,影響著一個人的健康。消極的思想與不滿情緒會引發疾病。著名醫學保健專家洪昭光說過:「人的健康長壽四要件之一,就是心態平衡。」諾貝爾醫學獲得者亞歷西斯卡瑞爾的論斷:「無法處理憂慮的人,往往英年早逝。」者說明心態與健康的關係。

  心態,決定一個人的幸福。我國有句勸人的古語:「為所有而喜,不為所無而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像叔本華所說的那樣:「我們很少想到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卻總是想到自己所沒有的。」這就是人類世界最大的不幸。

  心態,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一切的悲觀情緒和憂慮都是成功的殺手。生命中,有許多事是無法控制的,但人們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的心態。生活頁紙中不可能沒有失敗和挫折,但問題是有的人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就會失去意志和勇氣;而有的人則能從中吸取訓,獲得經驗,並化為一種前進的動力。

  在各式各樣的道中間,有平坦的,有遍布鳥語花香的;卻也有泥濘崎嶇的,有遍布驚濤與陷阱的。走前面的道,比較容易,省力氣,心情舒暢。人們也習慣走後面的道,就不那麼容易了,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冒險與探求的。

  人生之旅,戀愛、婚姻、家庭是必然的經歷,維繫其間的紐帶是愛情,也是責任。人總是要成家立業的,立在一方土地上,就要支撐一方天空,就要對社會、對家庭盡到一份責任。作為父母只能把子女送到站,餘下的靠他們自己走好,每人頭上一片天得自己闖。

  我們這一代人在過去歲月里,生活都比較艱苦,現如活是大有改善,吃穿不愁,也意識到過去自己在物質方面失去的很多。而現在人老了也不需要太多,因此,只想讓孫輩們能享受昔日自己未經歷的歡樂,從孫輩的物質滿足中,使自己獲得上的愉悅,漫漫人生,逆境十之九,人老了只想活得實在些,活得瀟洒些。

  人到暮年,兒女都長大,猶如小鳥一樣,一隻只羽毛豐滿了,都一個個飛出去了,另築新巢,理通情順,舊巢只剩下兩隻老鳥,終日相依,倒也悠閑,之所以如此,因有結髮之情,子女們成家立業之後,往往多關注自己的小家,無形中冷落了父母,父母的交流對象少了,就日益生出孤寂之感,但對子女的舐犢之情仍在。他們潛意識中中尋找一條宣洩的渠道,然而子女們忙碌自己的工作、生活,且大多數父母和子女因思想與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極易產生分歧,即「代溝」往往「話不投機半句多」,因而把情感全部投入子女渠道不再通暢。便把情感投射到單純可塑性強易溝通的孫輩身上。要面對現實,享受安樂晚年。

  人生吃苦是良圖,作苦事、用苦心、費苦勁,苦境終成樂境;偷閑非善策,說閑話、好閒遊、做閑事,閑人就是廢人。千辛萬苦,總有苦盡甘來日;,總有雨過天晴時。凡事都有不是不變的,花開必然花落,結果必然落果。一個人要不怕吃苦,要堅強,要學習樹木和風雪鬥爭,生根結實;不要學花草,向風雪,搖擺易凋。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就人生而言,總是在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中獲得的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淺,從中獲得的教益深。因此,若想做一個平凡的人,則是少一些更好,若想做一個出類撥萃的人,則不妨多吃些苦,多經歷些。

  一眨眼,一揮手,一個夢。看到東方的魚肚白,又看到西邊的夕陽紅了。一個圓圓的日子被你捧在手裡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東西被你得到了。這是一種如願,一種創造,一種幸運。有一位名人說:「不必在意一日的長短,——只要你在時間內有著多彩多恣的生活。你將發現,有一百個口袋可用於填裝他們」生活就是這樣,只要你擁有愛心你就會發現,生活本身就是多彩多恣的。就現實生活而論,如意與遺憾並存,這就是人生。要學會懂得人生,但並不是一味地,要學會吃苦,要善解人意,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要做到「」不封閉、不、不煩躁。順其自然,要好。

  人生要善於找樂趣,生活中的樂趣很多,應當有意識地看到的一面,閑中求樂最重要的是不自找煩惱;其次有感,人類總有許多不如意的事,以及社會風氣的變化。的事情很多,對此應當盡量,過去的無法。社會有它發展的必然趨勢,眼光放遠些,心情自然會開朗起來。要學會隨和,遇事不。豁達、開朗、舒暢的心情,這既靠社會家庭提供,也要靠自身調解。

  生活在這個繁雜的世界,面對緊張的工作,面對微妙的人際關係,我們除了覺得太累以外,更多的感慨就是,這社會、這生活、這人與人之間實在是太過於複雜。因為複雜,我們怕被騙,怕被,怕自己失去得太多。因為複雜,我們,我們想要擁有,我們、甚至不擇手段地想去不勞而獲。

  世界原本簡單,複雜是我們自己。因為複雜,我們變得唯唯諾諾、謹謹慎慎,甚至傷痕纍纍,讓我們感到人生越來越累。因為複雜,我們變得只會恭維、只會拍馬、只會抱怨、只會無奈,使我們把自己得更緊更緊。因為複雜,我們丟失了、丟失了誠信,丟失了曾視為生命的自尊和本性。

  人生就像一條,有時平坦,有時曲折,有時坎坷。這條總是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只有克服重重困難,才能使人生道暢通無阻。要知道,人的一生不可能走的都是平坦如意的,真正走過平坦人生之的人,可能都是平平庸庸的人。而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他的道多半是曲曲折折的,挫折可以成為內驅動力的源泉。

  山重水複疑無,柳暗花明又一村。還有一句口頭語叫:天無滅人之。想到這些話,我們所有的困惑、彷徨、痛苦,就會在歲月的張張日曆中化為煙塵,我們努力做著該做的一切,我們也哭,為著人生旅途上的挫折;也笑,為著自己的堅定腳步。我們別無選擇地面對著這樣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在狹小的天地里,把我們的行動規範在循規蹈矩的舊軌道上。我們不能不產生非分之想,不能為往日的雄心、今日的憂心和日後的野心所困擾。我們也不可能不會做出一些愚蠢的舉動,在與貪慾、與的邊界線上一次又一次地排徊。人生上充滿風雨,風雨上,何處無風景?做個充實的無愧於天地的人,足矣!

  人生難免會有溝溝坎坎風雨曲折,難免會有意志消沉逆境災難,千萬不要心灰意冷,要學會放棄。面對失去的東西,有的人總是,卻不去尋找新的途徑,豈不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其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一點放棄,這樣你的心胸才會寬闊,你的步伐才會輕鬆,你的日子也會因此而變得明媚。

  要學會放棄,珍視生命,好好地活著,活得開心,活得健康,活得平平安安,活得瀟瀟洒灑。你無論多苦多難,都必須活著。一生中什麼是真正屬於你的?那就是健康、情感、。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就是對你珍視生命的溫馨提示。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是一時的,榮譽是永遠的;財富是後人的,健美操康是自己的。」

  要學會放棄,生活中我們總會受到,在面前,人有時會深深地陷入困境之中,當心理無法承受時,便會做出偏激的行為來,受到情感上的更是如此。在很多情況下,別人甚至不知道你的內心有多麼痛苦,儘管你已經給得,你的那個人卻不會有任何感覺。

  學會認輸,就是在陷進泥潭時,知道及時爬起來並從此遠遠地離開那個之地;學會認輸,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時,不會去下決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咬了一口以後,不到「蚊子法庭」去討;學會認輸,就是上錯了公共汽車時及時地下車去另坐一輛,以免南轅北轍。

  誠然,學會認輸並不是自認失敗、,而是暫時性的穩定腳跟。這種認輸並不是放棄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審視局勢:這一手臭牌有幾分獲勝的把握?該如何出擊才是最佳的選擇?這泥潭到底是什麼樣的泥潭?怎樣才能越過這的泥潭?這狗為什麼會咬我?它是不是一條?跟這種狗「理論」會有什麼意義?到「蚊子法庭」去討,值嗎?為什麼會上錯了公共汽車?退一步能使自己的心靈空間更廣闊。恰到好處地認輸能認自己的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息調整,以便更好地尋求成功的契機。如果死不認輸,那麼最終會輸掉自己。一味地固執不是執著,隨機應變而又銳意進取才是強者的風範。

  人生總是要老的,這是自然的規律。人到老年,最害怕的是冷清和孤獨,最需要的是兒女的理解、安慰和體貼。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有些人這種敬老的意識淡化了,而啃老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借雙休日去看望父母,吃住在老人家,忙得老人團團轉。老人天不亮就要去提竺買菜,接著又馬不停蹄地燒菜做飯,一切料理仃當,擺開桌子,恭請兒孫們上桌就餐。飯後還得忙著殘羹剩汁,清刷杯盤碗碟……而子女們抹抹嘴便回去休息,將多餘的菜打包帶走,有時還將孩子丟下來讓父母大人照料,退休在家真比上班還累。

  作為父母對你們也沒有過高的要求,只希望你們把父母當成自己孩子對待就行了。這也是對父母最高的禮遇,也是最孝順了。常聽一些老人說:「子女對父母能有對自己子女的百分之一就是孝順了。」說的也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百依百順,關懷體貼,無所不至,但對父母,卻恰恰相反。有句古話說得好:「國正順,官清民自安,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但是,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人生步入老年,對於個人來說,它是人生的最後階段,而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它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的缺少的一類角色。當老年人從社會崗位上退下來後,家庭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場所。人老了除應具備有一般的外,還應特別注意自身。要保持晚節,防止給一生中帶來污點,提倡待人接物的和寬容;防止心理上的狹隘和偏執;防止情緒上的悲觀和空寂;防止以長輩自居的;防止意志衰退;防止淡漠,保持對新生事物的新鮮感和敏銳感,勤奮學習和涵養鍛煉,使自己進入人生暮年的境界。

  最容易讓人接受的又是最持久的愛莫過於父愛和母愛。它如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地澆灌著兒女的。它不因自己的而厚此薄彼,因孩子在父母心中是他們牽掛的血肉,甚致是他們生命的全部。這種骨肉深情,是任何力量都割不斷的。要知道沒有愛的滋潤,人就會寂寞寒冷。這種愛,人人可以得之,也可以失之。

  愛,既非所能改變,亦非時間所能磨滅。愛是鮮花令人欣賞;是美酒,使人陶醉;是希望,叫人奮發;也是動力,催人前進。有愛才有人生,人們對愛的嚮往要遠遠大於財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單單為自己活著,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關心、互相給予,愛與真情才會出綿綿不斷的力量,才會煥發出勃勃的生機。有愛的人生是豐盈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可以在生命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什麼叫真愛,真愛就是永遠為對方著想,至死不渝;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永遠。其人雖已逝,然而在漫漫長夜裡,真愛卻永遠醒著,永遠陪伴著他的未亡人!在這個世界上比更加珍貴的東西是親情、是愛情。

  人生到了老年,就會碰到許多年輕人想像不到的難處,這些難處人稱「老來難」。老年人,尤其是年邁老人,他們生命的輝煌時代已一去不返,當初只嫌別人老,如今輪到我頭前。日月如梭人皆老,人人都有老來難。歲月的無情之處就是,即使叱吒風雲的蓋世英雄,即使老兒總統先生也都有老驥伏櫪、英雄遲暮的一天。所以要多想想老來難,給老人更多的體涼和關懷。就發展前景而言,少年是世界的未來,擔換個角度看,老年也是咱的未來,因為這是生命中的一個過程。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對孝敬老人的社會意義有了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其核心就是「孝」。乞今為止,孝不孝還只被視為範疇內的人品問題,能從法律角度規範子女對老人的責任,無疑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制定法規以「他律」的強制性,老年人的利益,對忤逆不孝不是只作不痛不癢的,而要對其繩之以法。這樣的法規何時出台還不知曉,但案本身就具有不同凡響的社會意義,將「孝」引入法制軌道,有法律法規的,老年人將不必再吟《老來難》,起碼他們不會象從前那麼難吧!

  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生命。生命是最寶貴的東西,失去生命,所有的快樂將會無從依附。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但你即使不如意或者不十分快樂地活著,別人也會因為你活著而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我要好好地活著,從平淡的生活里尋找不平淡的意義,從活著的中發掘出活著的快樂,是每一個生者的義務和必須履行的責任,逝去的人已經用死亡告訴了我們活著的偉大和不凡。告訴了所有的生者平平安安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和令人激動的事情,那麼我們還需要有什麼理由不認真地活著,認真地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而好好地體會活著的快樂,好好志享受生命的樂趣。

  每次去殯儀送走一個人回來,自己總會憂傷良久。親人們壓抑的鳴咽,朋友們臂上佩帶的小白花,以及肅穆的靈堂和哀樂共同營造出來的那種令人窒息的氣氛,往往會長時間留在自己的心底,不由讓人覺得生活中纏繞自己的瑣事是多麼渺小而無聊。生時,你可以為一些小小的利益斤斤計較,可以為一些小小的不如意而煩惱不已,但在死亡面前,這一切卻顯得那樣可笑與微不足道。

  留一個微笑給傷痛,傷痛會悄然溜走,因為在我們心中,沒有太陽照不到的角落;留一個微笑給,你便會看到瑟瑟發抖,因為只會恐懼地面對善良的笑容;留一個微笑給強者,他們會將其發揚光大;留一個微笑給弱者,他們會升起奮進的風帆。

  人生有一種情感,它與生俱來,沒有條件,綿綿不絕,它就是偉大的母愛。有一個人,不管你給她的回饋是什麼,她永遠愛你,無論你成功與失敗,她便是偉大的母親。世界上還有什麼能比「母親」這兩個字更神聖,更高貴,更能讓人熱血奔涌的呢!當你拌倒在地時,最先上前扶起你的,給你講個頑強而又美麗的故事,或用親吻來使你的創痛減輕的那是誰?那正是曾經用甘甜的乳汁餵養你長大,又一生為你操勞而粗糙的手指,滿面臉皺紋,霜染頭頂的母親。更多的時候我們把母親的關心理解成嘮叨,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才在那一瞬間,真正理解了母親,理解了母愛。

  母愛就像空氣,陽光和水,擁有它就擁有了世界上的珍寶,什麼也不能換取,它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母愛,雖然沒有歷史史詩的撼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天動地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只有媽媽好,在全球不管是在那個國家,不管你是那種膚色,的人,也不管你是用何種文字,但有兩個字的發音都是相同的,這就是「媽媽」,這兩個字不用翻譯其讀音都是相通的。母比天大,沒有母親,就沒有世界,就沒有人類。

  人生步入老年,是服老還是不服老,成了許多老年朋友的熱門話題。按常理而言,人到七十歲左右,可以說是老了。頭髮花白了,或是全白了;眼睛看書看報有點模糊了,配上老花眼鏡了;兩腿走有些慢了,爬樓梯覺得有點困難了。如此等等,怎能說不老呢?過去說,人到七十古來稀不是沒有道理的。

  承認老,不等於服老。如果一味地認為自己老了、老了,就可能削弱自己的意志,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也不行了,該好好鍛煉也不積極鍛煉了,生活鬆鬆垮垮,不知不覺地給自己心理上蒙上一層陰影,身體上的毛病也就會越來越多。

  步入老境,要服老。有一首《養心歌》說得好:「老當不老,要好,豁達樂觀,勿驕莫躁;不爭名利,免生火道;一時,終益;以靜制恕,剔除煩惱;善解人意,自樂陶陶。」要真正做到,要想:一不想病,想老,想為子女謀福利。安靜是老人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要安靜,怕吵怕亂;怕過星期天,因為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看望二老,雖然高興但也苦惱。老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融洽的,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只要合家和睦,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有一位詩人說:「笑是午夜的玫瑰,是人類的春天。」的確,笑在玫瑰般的優雅中揮灑著春的與寬容。笑,是人類最生動的表情。「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一笑,包含了多少滄桑和寬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一笑,顯示了一代英雄無畏的從容,氣貫長虹的洒脫。遙想當年,周公瑾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作畫而笑,他的笑,笑出一代儒將的自豪與是意;而曹操敗走華容道猶能仰天大笑,這無無疑是一種超拔,一種強烈的自信,一種萬難的氣度,一種強者的風範。

  笑對人生,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蘇曼殊曾道:「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上雲捲雲舒。」冰心說過:「快樂是一抹微雲,痛苦是壓城。」正是這不的色彩,在生命的天邊交替出現,演繹出一個個美麗的黎明和黃昏。

  是的,真實的生活中是不會花香常漫的,但只要有一顆樂觀堅強的心,本著笑對人生的原則來走人生之,就一定能做到笑口常開。成功時,自信的一笑鼓舞自己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失敗時,豁達的一笑顯示出自己面對挫折時的超然與從容。

  人生之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生的挑戰,你無法逃避,只有珍惜自己,才能相信自己,在競爭中自強自立。只有珍惜自己,你才能把握,在執著的追求中創造生命的價值。只有珍惜自己,你才能欣賞自己的工作,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是回憶,今天是人生的中心,只有抓緊今天,才能在明天生活得更美好。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過去的都將永不再來,人生的每一次經歷,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體驗,懂得珍惜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惟有珍惜自己,才會創造出值得珍重的珍貴的日子,你就會擁有瀟洒的人生。

  人生於世,無為有為之間,還觸及個人操守和追求的大境界。莊子說:「君子之交淡若水,之交甘若醴。」如水者,本來就是君子風範。又說:上善若水。水滋潤而對又無所求,自甘居於下面,因此而接近於道的境界。人生也應像水一樣,無論置身何處都保持平和的心態,心裡像深淵一樣波瀾不驚,用愛心和人相處,言談誠信,做事有為,而且善於掌握時機。

  時令有寒有暑。嚴冬,水化為冰雪,、皎潔,像人的氣節。春雷一聲驚蟄,大江大河嘩啦啦開凍,山川平原間積雪消融,融水汩汩流淌,匯入一江春水,又去潤澤。相時而動,正像所謂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常言道:「樹老怕空,人老怕松。」人到老時,絕對不能人到老時時萬事休,無所事事,無聊地混日子;也不能一味地為了自身的長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練此身。六個「老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缺一總是遺憾。

  有一些老年人這也,那也,言必稱自己如何如何,牢騷怪話甚多,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實事求是的。人老了,體力精力都有所不濟,應量力而行,不能幹的事絕對不勉強。若逞能,往往會釀成不應有的悲劇。對享受、消費與節儉也應掌握尺度,過分了效果都有不好。

  一個老人應有平和穩定的心態,把自己的定準,不越位也不要到位。對子女發財致富、出國留學或失業,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該支持的就支持,該引導的就引導,該幫助的就幫助,多展現久經風霜、處事幹練的風範。多看社會的進步、的溫暖、別人的長處,在感激中生活,就會感到晚年生活溫馨甜蜜。

  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用理想前程,生活最大的的悲哀就是在嘆息中無所作為。記得退休以後,我突然覺得自己像江河奔騰不息的水,一下子被帶到岸邊隔濺到陸地上,等著蒸發和消失。我知道,這種心態不及時調整,非但不能適應退休生活,身體還會垮下來。

  許多人認為:退下來,是船到碼頭車到站。從此就可無拘無束、閑散的活著了。這樣消極失控,勢必是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不能高質量過好晚年生活。經過認真思考,為把握寶貴的光陰,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姿態,不輟學習,心胸寬廣,舉止文明得體,的開始上老年大學學習微機。從此擺脫庸俗無聊,保持優雅的狀態和情趣,真正體會到悠閑的快樂,保持悠然、積極向上的心度,進入優雅的境界。我如飢如渴努力學習,並得到學校的表揚,捧回一個優秀學生狀。

  我體會到,退休是人生的「第二個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你可以完全自主地支配自己支配時間,不受約束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你可依照個人的興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是閑適的自然的輕鬆的。這種美妙的,只有退休後才能享受和領。

  由此,我想到了一間故事。從前有個,叫鄭板橋,為民,口碑特好,後來調離此地,百姓傾城出動,為他送行。走出城外,只見幾個年輕人跪在他面前,他立即上前,問他們有什麼冤要申嗎?其中一個年輕人說:「大老爺,你要走了,請為我們留句話吧!」鄭板橋想了想說:「好吧。」他拿起筆來寫「敬老如敬子」五個大字。年輕人一愣,不明其義,便說:「老爺,子女不聽話,可以兩下,對老人可不能呀。」鄭板橋笑了,他說:「就是要你們把父母當兒女一樣看待。你們想想,父母對待兒女,冷了怕凍,熱了怕中暑,餓了就餵奶,飽了怕撐著,小病小哭疼痛父母心,大病大哭時父母把命都想搭出去你們想想,天下能有幾個對待父母像對待兒女這樣周道啊!要知道,對父母盡孝,就是百善之源哪!」這時幾個年輕人總算明白這幾字的含義,一起說:「謝謝大老爺的,您留下的話,我們永記不忘。」鄭板橋高興地走進人群,與前來送行的人依依告別。

  人生就是這樣,有分有合,有圓有缺,有苦有樂,有利有弊。人老了有什麼不好,使用權我感受最深的,恐怕要算人老後上得到的從未有過的輕鬆了。幾十年的坎坎坷坷,不懈奮鬥,隨著「老」之到來,一般都將步入「坦途」;特別是退休後,沒有工作上的煩惱,不考慮職級的晉陞,不揣摩上下級的人際關係,也無需踩著鐘點上下班,自在,高度自治的生活。同時還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種花也好,養鳥也樂,下棋也可,釣魚也行,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愛啥搞啥,還可上老年大學,喜歡什麼學什麼,你說這種的生活,多麼輕鬆,有趣。

  人生要想延緩衰老,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讀點書。宋代詩人陸遊總結道:「讀書有味忘身老,病需書卷作良醫。」讀書堪稱無形的「良藥」和無聲的「心理疏導醫生。」一本好書,一杯清茶,靜哉,幽哉,快樂似神仙,實在是晚年的一大樂事。

  好書字裡行間閃爍著人類實踐、才智的精華。格言警句讓人;至理名言讓人徹悟;風趣的語言讓人愉悅;優美的描寫讓人賞心;壯烈的故事讓人感奮;生動的情節讓人舒懷;凄婉的敘述讓人牽情;幽默的文字讓人會心一笑。在不知不覺中既得到了上的享受,又獲人生的,無形中塑造著人生的品德和人格,使得以,人生得以充實。

  《內經》中說「聚精會神是養生。」讀書時,沒有憂慮和煩惱,忘了孤寂和苦痛,完全沉浸於靜謐、愜意、幸福、快樂、滿足的和氛圍之中。聚精會神地讀書,實是調節心理狀態,舒心養成性的好方法,以達益智健體之功效。

  科學家發現,老年人的腦細胞還在生長。讀書是一種有益的「頭腦體操」。讀書時,腦的「機器」開動起來,猶如「上的跑步。」讀書,很明顯是腦思維活動。現代生理生物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越用越發達,越用越靈活,「用則發達,不用則退化。」腦細胞增多了,活躍了,強健了,有助於延緩衰老,健康長壽。

  錢是好東西。自古道:「世難行錢作馬,愁城難破酒為軍。」錢是門票,進不去的門,有了錢門就開了;錢是橋,過不不去的河,有了錢,你就可以輕鬆地從此岸到彼岸;錢可以讓你生出翅膀在天空翱翔。錢是車是房是是你夢中的一切,錢讓你的屁都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錢是壞東西。常言道:「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錢是誘餌,你上鉤了,你就變成砧板上的肉了;錢是陷阱,你掉進去了,你就休想出來;錢太臟,那種臟是一種帶病菌的臟;錢有毒,那種毒是一種讓人的肌體腐爛的毒。錢讓一個的女人失去,錢讓一個乾淨的男人失去。錢讓救命的葯都有假了,錢讓醉人的酒都變成水,錢讓父子不像父子、夫妻不像夫妻、兄弟姐妹不像兄弟姐妹,總而言之,錢讓人都變得不像人了。

  當今時代,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正在發生轉變,錢的地位似乎也越來越重,但人們是否認識到: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小,但買不到君子志。

  人生的是無止境的,清人胡澹奄編輯的《解人頤》一書中,收錄了三首有關人生的趣詩,一首是《不知足詩》:「終日奔波只為飢,方得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和房產,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和馬,嘆無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想足,除非南柯一夢西。」這是一首得寸進尺,得隴望蜀。見物忘我,身為欲驅。不足,實不可取,人貴在知足有度。

  另一首是《知足歌》:「……思量事勞苦,親著便是福。思量疾厄苦,無病便是福。思量患難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來苦,活著便是福。也不必厚祿,也不必堆金積玉。看起來,一日三餐,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勸人,不可不知足。」這是一首知足為福,無欲則怡。德比於高,欲比於低。廉者樂樂,貪者戚戚。智者悟之,不以物役。

  還有一首是《半半歌》:「……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朴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一半還之天地,讓另一半還之。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思閻羅怎見。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半即適度,適度即美。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顰,更添其味。

  我說人生不過一個字,那就是——「度」。如:官不能當太小,太小了,別人瞧不起,說你沒本事,不進步;官當得太大了,不僅需要奴顏媚,裝腔作勢,假話連篇,布陣設套,風險重重,甚至百姓,,毀於一量。所以,必須把握一個「度」字。

  談情說愛的人,不能愛得太淺,愛得太淺不是真愛,品嘗不到真愛的甜蜜,甚至會腳踩數只船,身許多個人,了愛情。也不能愛得太深,愛得太深容易失控失,誠惶誠恐。對方不會領情,反而會嫌棄你,進而拋棄你。所以必須把握一個「度」字。

  還有處人不宜太真誠,太真誠了反而不相信你,但也不能不真誠。開車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了易出車禍,太慢了肯定耗油又耗時。吃飯不能太飽,也不能餓著,否則不是消化不良就是營養不良。讀書不能太少,也不能讀得太多太濫,否則變成書獃子。要知道紛繁,人生,凡事有度,進退自如。

  牽掛是對人的思念,卻不一定朝夕相對。牽掛也不是的留戀,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對記憶中這些珍貴點滴的種種回憶與嗟嘆,便是牽掛。即是說不論生與死、天與地、善與惡,明與暗,牽掛是的。即使相隔,它也能穿越時空的,永不。而這種力量,又能更有力地鼓舞人的勇氣,使之承擔雙份的責任,在生的世界中,堅強活下去,奮發向上。

  瑪麗有了對居里的牽掛,即使之後只能獨自一人行走於人生上,她始終。為了完成丈夫的遺志,更紿終在於居里並肩戰鬥,她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鐳的提取,並把丈夫的牽掛寄寓在人們永遠的那個名字上——居里夫人。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

  其實對「快樂」還有許許多多種的詮釋:求知者會以讀書為快樂,貪玩者會會以泡吧為快樂,有志者會以追求為快樂,無為者會以為快樂,者會以山林為快樂,智慧者會以溪水為快樂,淡泊者會以為快樂,顯達者會以熱烈為快樂;飢腸轆轆的人視飽餐一頓為快樂,無衣禦寒的人視享受陽光為快樂,囊無分文的人視腰纏萬貫為快樂,身處逆境的人視一帆風順為快樂,的人視家人團聚為快樂,失去父母的人視擁有親情為快樂;海倫凱勒會把獲得三天的作為最大的快樂,史蒂芬金是會把走下輪椅作為最大的快樂;陳景潤把計算枯燥無味的「1+1」作為最大的快樂,孔繁森把情灑高寒缺氧的作為最大的快樂;從死亡線上掙扎出來的「」患者把健康作為最大的快樂,一些從創業上走出來的成功者,把回憶當年的艱苦創業作為最大的快樂……

  人生七十古來少,除去幼來除去老,中間一段不算多,還有風霜與煩惱。這是對人的,是想讓人想開一些一點。正基於此,我們更需要抱著寵之不喜,辱之不驚的心態。要順其自然,要學會放棄,千萬不能逞能好強。

  逞能,爭強好勝也!有些老人被不服老、不服輸、不服人的「犟勁」,遇事總愛「露一手。」在酒桌上好與人舉杯較量;在家務勞動中好與家裡人比勁叫板。在棋牌桌上,也好與人家戧火較真。自己儼然是一個力大無比、智慧超人、耐力出眾的常勝老翁。這種「逞能」心氣,如果身有慢性病或處在亞健康狀態的人,很容易導致難以預料的疾患。

  人貴有自知之明。八十言老我不老,九十方知我。這是從心理上強調自謙與自強的。無論到何時,進入老年行列的每個人都應沉著、冷靜、老練處世。因為,這不是青年燃燒的歲月。許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身不由己了,遇事就應該悠著點了。要把自己置於既是,又是學者,既是強者,又是弱者位子之中,什麼時候,什麼事情,都別忘了自己是多大歲數,心知年高不逞能,凡事三思而後行。這才是一種徹悟,一種處事經驗,也是一種自身的表現。凡事看淡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的目標不要過高,對、、地位的追逐不可,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去朝思暮想。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七十不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睡中過,算來僅有二十五年。以上數字是我們中國人得出來的,暫且不論精確與否,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人生太短暫!面對匆匆的人生,立下宏願大志的人們該思索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人生如詩。詩仙李白,用生命呤唱自然,一個腳印一首詩,走完了的一生;曹雪芹披閱十載,終將一部《紅樓夢》和他的名字一起熔鑄成文學史上的一座;縱古通今,出語驚人,以他詩人的氣魄,指點江山,讓世界為之。

  人生如茶。剛泡上的頭道茶,沸水一沏,茶香四溢,有如人生初年,剛入,味淡而清香;二、三道茶猶如人生進入青壯年,拼搏進取,充滿坎坷,其味濃而香冽;茶至數道,味淡而澀甜,好比人生到老年,俗念淡化,返璞。

  從容是一種的胸懷,是一種崇高的美德。從容的是急躁,急於求成,小肚雞腸。急躁是一種膚淺,爭強鬥勝是一種糊塗。天地廣大寬闊,容納。「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君子盪,常戚戚。」從容並不是無所事事地時興,也不是無所追求地虛度年華,更不是的軟弱,而是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是一種匯納百川的寬容,是一種明達事理的智慧。在喧囂紛擾的人,能保存持一顆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平常心,表現出不求聞達、不事張揚、耐得寂寞、的從容。

  平靜生活,真實而洒脫。沒有喧鬧,沒有,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然而,正是沒有了那些熱鬧場面的干擾,才不必必去言不由衷地迎合。歸於平靜,生活就像那汩汩的溪流,自己和周圍都有沒有假面具,花開花落由它去,雲捲雲舒任。在平靜中過著屬於自己的真實生活。平靜是福,平靜源於真實。

  平靜生活,也是老年人的一大特長。人們羨慕老年人的幸福與安詳,不是看你在風雲激蕩的股票市場如何遊刃有餘,也不看在變幻莫測的彩卷公司如何縱橫馳騁,而是羨慕你歷盡人生坎坷之後那種淡泊名利、、默默無聞、充實豐富的平靜生活。

  人生的旅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總是充滿坎坷,充滿挫折,只要有快樂的,才能坦然面對困難的挑戰,化憂為樂。人的情緒好與壞直接影響人體生理活動和健康狀況。好心情可以益壽延年,而愁腸百結可積鬱成疾,怒髮衝冠可導致猝死。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確有道理,心情愉快氣血通暢,消除煩惱,促進健康。

  科學研究發現,人在心心情愉快時,機體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這些活性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以及臟器的代謝活動調節到最佳狀態,關可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馬克思說:「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苦。」穩定的情緒,愉快的,關鍵靠自己去把握,去控制,去調節。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樂觀的情緒,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其樂。胸懷寬廣,氣量豁達,對生活充滿自信,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有所寄託。廣交朋友,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做到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得失,不思,心無煩惱,形無勞倦,保持體內的穩定,就能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處事坦然,使之達到心氣順,機體和,身心健。

  自尊即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它是一種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生活的意義,首先要體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為人所需要的,並且這種價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認可與欣賞。一般來說,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也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在生活中,我們人又都可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比如長得不漂亮,甚至有生理缺陷,只要我們不氣餒,不灰心,不放棄,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們就可以通過自己進一步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感受自尊的快樂。

  自尊無價,不能沒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恥的人。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惟有自重,才有自尊。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不知道慚愧,不感到難為情,那就是不知羞恥,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有自尊。

  「金無足赤,人無。」一個人有缺點並不,關鍵是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將缺點轉換為優點。為了自尊,我們也需要藉助他人的眼睛作為鏡子,來更好地認識自己,然後把我們感受到的他人給予的美好,再轉達給他人。這樣,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納,共同在自尊的快樂中成長。

  人生要與時俱進。所謂「與時俱進」,是說一種思想理論要永葆青春,不失其生命力,就必須與時代共同前進,亦即符合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我認為,從義理上講,「與時俱進」與我國古代的「時變」思想相契合。所謂「時變」,即因時而變,根據具體的客觀情況而改變一定的思想與行為。

  尚變是的一貫立場。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即認為變化是世得以的契機和原因。「時」是經常使用的一個概念,是指客觀情況的總和。在職孔子看來,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固定之規,客觀情況才是思想行為變化的最終根據。它本身是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動的,不是僵死的,所以它又和「時」分不開。君子必須因時而不斷調整自己,這樣才能永遠保持中道。中道猶如兩端之間的中點,要保持站在這個中點的,必須要有「權」,即根據客觀情況而變通。因為客觀情況是變化的,中點也隨之在變。如果一次保持了中道而一勞永逸,不再變化,則必失去中道。

  與時俱進主要是指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行為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保持同步。我們黨的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其本質在於「進」而不是「退」,在於發展而不是停止,在於創新而不是墨守成規,在於實幹而不是空談。

  人的活動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因此,人們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造成挫折的原因有許多,例如不能預測和及時防範的。雖然人人希望時時幸運、事事順利,但是,「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畢竟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願望。從古到今,沒有哪一個人能不經歷挫折和失敗。相反,人們正是在不斷地認識挫折、戰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挫折面前,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結果。面對困難和挫折,大致有三種人:第一種是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目標,其結果必然是一事無成。第二種是意志不堅定或者容易滿足的人。他們在困難面前也能拼搏一陣,但是,要麼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要麼於新的困難和挫折,不能到底,這樣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悅。第三種是意志堅強、有堅定的人。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向困難發出挑戰,不達目的誓不。他們善於把前進道上的拌腳石除掉,從而獲得成功,實現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人生能有一顆清風徐來、水波不起的平常心,非常難得可貴,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如北大老校長,人口專家馬寅初老先生,因其提倡生育的「新人口論「遭無理,乃至被革職罷官。當他兒子把被罷黜一事告知他時,他只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全然不放在心上。數十年後,他兒子再把的喜訊告訴他時,他又「噢」了一聲,好像什麼也不曾發生,這就叫寵辱不驚。在喧器紛雜的人,馬老心隨朗月高,志如秋霜潔,他疏於利祿,淡泊明志,將煙雲靜而化之,是人生的一種修身,一種豁達,一種境界,也成為生命的一個支點。他活了101歲的高齡,是人人的人瑞。

  另一位活到95歲高齡的人瑞是哲學家梁漱溟。他一生坎坷,幾經大起大落的。他在任何境遇中不矜名利,不滯流俗,視利祿權位之類於超然物外。「」中作為「學術權威」被。在那種性命攸關時刻,他還泰然自若地寫了一首題為《詠臭老九》的打油詩:「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有臭老九。古之老九猶如人,今之老九不如狗。全憑知識無,皆因文化有。假如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滿街走。」諧趣!辛辣!深刻!一個處在逆境和人生危難時刻的不屈的老者,一種懷揣一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梁老朗朗上口的打油詩同馬老漫不經心的一聲「澳」,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益壽延年的靈丹妙藥。

  然而,這些似乎都替代不了友情給人帶來的歡悅。試想,夫妻再恩愛,總不會有朋友相聚時那般暢敘友情的淋漓盡致;兒孫再孝順,也抵不上朋友相處時那分隨意自在。那種寬鬆,只有朋友相聚時才會有。因為,在家庭中,你再隨意再隨便,身份束身也不便沒老沒少,而在朋友之間你儘管口無遮攔。這種開心,常使人忘卻年齡,淡煞費苦心身份,這番感受惟有朋友之間交往時才會得到。

  「人生有友方是福」,這是現今越來越多老年朋友的共識。然而交朋友不同於買東西,只要有錢就能辦到。友情就像養花栽樹,需歷經時間的培育,經歷細心的,它才能綻綠吐蕊。人與人之間關係有時是很複雜的,交友也是如此,處理得好收穫的是快樂,反之就難免有遺憾。交友首先要交心,以心換心,善良誠懇,自然會迎得人們的尊重和友愛。老來有友,會內心充實、愉快。

  一個人倘若沒有朋友,那麼他會感到孤獨,心理就會產生障礙,生活也就不會有多少快樂。如今在老年群體中盛行「四老」之說,即老窩、老伴、老底、老友。在這「四老」中,我想前「三老」因人而異,惟獨老友實屬難得。人老了,要想心態永不老,朋友是個寶。

  ,,追求也有高低之分,美醜之別。有的人追求藝術的完美,像達芬奇、貝多芬、惠特曼、徐悲鴻等,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為人類社會創造出了無數藝術瑰寶。有的人追求科學的發展於是才有了哥白尼創立的《運行論》,才有了比薩斜塔實驗的成功,才有了弗來明青黴素的發現、琴納免疫學的誕生。最高的追求莫過於人的追求,為了人類解放和人民幸福,他們,馳騁疆場,開拓進取,英勇奮鬥,才有從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到飄揚起的五星紅旗;才有從小崗村的大包干,到沿海經濟特區的崛起。

  的追求,描繪出社會五彩斑讕的圖案,使變得富有。庸俗的追求,遮住了人生蓬勃明媚的春光,使青春變得猥瑣;有人追求不義之財,靈魂深處泛起層層銅銹;有人追求,虛假緊緊纏身;有人追求,燈紅酒綠醉生夢死。不同的世界觀決定不同追求。

  人生一笑百病消,笑對人生永不老。匆匆的人生中,誰不喜歡純真的笑臉;短暫的人生旅途中,誰不嚮往大笑的日子。笑是幸福的源泉,笑是健康的鑰匙,笑是人生的回歸,笑是友誼的橋樑;人類對笑推崇至極,把善意的笑容看得特別珍貴。

  笑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微微一笑」是一幅動人的畫面,「莞爾一笑」勾勒出一個美麗的輪廓。顧客從售貨員的笑容中找到了親切,學生從老師的笑容中找到了慈愛,妻子從丈夫的笑容中找到了溫馨。有笑的世界便有了萬花齊放,有笑的人生才絢麗多彩。

  許多人不懂得笑的價值,於是社會上才有了許多冷若冰霜的臉,人與人之間才有了許多樊籬和隔閡。了笑就是了你自己,保持樂觀的狀態,比起整日在煩惱和憂慮中要容易得多,人生載不動許多愁。要得到別人的笑,別忘了先露出你的笑,要讓人生充滿笑,須胸懷開闊的笑對人生。

  人生相處實在不易,夫妻相伴為生,由青絲而鬢白。其間,既有歡樂和幸福的時光,也難免有苦澀和痛苦的歲月。如果有幽默相伴,不僅會使你輕鬆愉悅,而且還可解除許多煩惱和鬱悶。有一個文人就曾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幽默大師,他常用幽默的語言來密切夫妻關係,一次在與妻子的笑談中蹦出了一句:「把我們的結婚證燒掉吧,結證婚只有離婚才用得著。」其妻會意,便把大紅的結婚證書拿來,讓丈夫付之一炬。數十年來,他們相愛甚篤,身心健康,思維敏捷,矍鑠,被譽為「金玉良緣。」

  幽默,實在是一門獨到的藝術。同樣一件事,談論的形式和語調不同,所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譬如,一位大男子主義者對妻子說:「你什麼都得聽我的。」這時,其妻若以「沒門,我又吃不著你喝不著你的,憑什麼都得聽你的?」針鋒相對,恐怕「舌戰」是難免的。但妻子若以雍容得體的幽默來「敬奉」,我想,她那位傲慢的丈夫定會被妻子含情脈脈的輕柔語言變得謙和許多,沉悶的氣氛也會變得活躍起來。家庭的寬容和諧,經過歲月和感情的沖刷洗禮後便可領相親、相敬、相師的重要。我國民間流傳一名俗語,「難斷家務事」,說明家庭生活中的是非,本來就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何必為一句話、一件小事去大動干戈,弄個「你負我勝」或辨個「你是我非」不可呢?或許,「幽上一默」效果會更好些。

  古稀之後,對於那些充滿之事,懂得自控,點到即止;對於能用「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之名鞭策之。不耿耿於以往的挫折,戀過去的燦爛,面對現實,知老、服老、認老、不懼老。人總是要老的,這是規律,但對老的理解卻各不相同。同是唐代大詩人的李商隱與劉禹錫,李的名句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老年只有無奈的衰嘆,故李商隱就壽短;而一生坎坷的劉禹錫卻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讀此詩是何等令人歡欣鼓舞,雖是老年,仍可奮發。近代的朱自清一反前態作詩曰:「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顯見朱公對老看法比古人更積極。

  人生不能無玩,玩,隨心、快樂。馬立三說了一輩子相聲,高齡走後,給留下三個字「逗你玩。」無獨有偶,陳省身走後,也留下同樣有意思的話「好玩。」他是當有人告訴他天上有一顆小用他名字命名時說的。他說有意思,好玩,而且緊跟著又解釋了一句:好玩就是不怎麼要緊。

  「玩」是走過一生後,流過血,流過淚,有過名,有過利,經歷過滄桑、、起落、沉浮,而後進入的一種境界,一種詮釋,一種了知,抑或也是一種徹、悟、覺。是老了之後,看世界,看,南南北北、東東西西、生死、起起落落,什麼全明白了之後,悟出的一個字。

  圍棋界有個叫王元的人,經常講棋。他的棋,在中國下得不是最好,但棋講得清楚、入道,很有意思,常常在談論一個邊角或者腹地的廝殺後,合起手說一句「挺好玩。」開始以為這是黑白世界下棋遺興之詞,即使輸贏金上下幾萬元,也是玩,後來我才想到這是棋界一句偈語。其實,王元這個名字的組合一邊是王,一邊是元,就是玩。

  一是有個老伴——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在家中就是子女都很孝順,他們得終日忙自己的工作,照顧孩子。一對年輕夫妻還要贍養、陪伴雙方四位老人,哪顧得許多?而有老伴在旁,一起生活幾十年,相愛相知,知冷知熱,啥事都說得了,做得來。人到了晚年有個白頭老伴是晚年最大幸事。

  二是有群老友——人活著,除了需要家庭的溫暖,還需要有社會的關懷,也需要有友誼的慰藉。這就要有一些知心朋友。老朋友經常見一見,或街頭巷尾嘮一嘮,玩一玩;有什麼喜怒哀樂,衷情一訴,心中得以宣洩,心理得以平衡和舒展。心中有朋友,在上就會遠離孤獨,而孤獨感是對老人不利的。

  我讚美微笑,因這它有迷人的魅力;我微笑,因為它有神奇的功效。它像三月的春風,能將臉上的陰雲掃掉;它像明媚的陽光,能把心頭的冰雪融消;它像神妙的靈丹,能使人變得年輕美貌;它像的彩虹,能架起友誼的親善之橋。

  微笑,是美德的表露。善良的人,會發出誠意的微笑;忠厚的人,會發出的微笑;樂觀的人,會發出甜蜜的微笑……這種從內心發出的真誠的微笑,能使人感到溫馨;給予者也會得到美好的回報。美好的微笑產生在一剎那間,但卻給人留下了永久的回憶。

  微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同事間的微笑可以傳達友情,縮短距離,創造寬鬆愉快的氣氛,激發人們對工作的熱情。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微笑更決定著工作質量和成敗。世界上一流的服務行業,取得事業成功的法寶,就是把服務人員臉上的微笑變成顧客臉上的陽光,不但使生意興隆,而且贏得良好的信譽。為官者臉上的微笑,有助於協調各方面的關係,親近群眾,取得人們對自己的支持……總之,微笑有助於事業的成功,有助於構建和諧和的內部關係。

  人生平和,不僅是一種優良的品性,更是一種處世智慧。性格平和的人,一切都看得開,對名利地位、得失,都能坦然處之。他們總是心無旁騖地專註於自己的事業,即使遇到挫折和不幸,也能一如既往地執著向前。相,我們之中許多人,對人生得失、沉浮看得太重,因此整天忙忙碌碌,處於高強度的竟爭之中,惟恐稍有閃失。一旦達不到目的,就,怨天尤人,消極悲觀而又忿忿不平。在他們眼中,只有密布,永遠發現不了生活中的七彩陽光。因而,他們有的只是和衝動,缺少冷靜和堅韌,因而總是與成功無緣。他們有著無窮無盡的煩惱和憂愁,生命是多麼的脆弱,靈魂又是多麼的。

  性格平和的人,必定是一個寬宏大量、與人、豁達快樂的人。他們心地善良,善於寬容體諒他人,具有極大的剋制力和心。他們容易與人相處,樂善好施,令人愉悅,更不會遭人嫉恨。他們既不強人所難,也不苛求於己,平和地看待世界,淡泊地對待自己,眼裡總是閃爍著愉快睿智的。因而他們總是顯得歡快、達觀而又朝氣蓬勃。只有知足的人,才是世界最富有的人。只有知足的人,才有一顆知足的心,是一顆平和的心。

  人生一個重要而的課題,即在共同點上尋找自己。人來到不容易。母親的孕育、哺育、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培養,多麼複雜而的過程。如何在社會大家庭和諧相處?如何發揮各人的聰明才智促進社會向前發展?這是人人希求的、為之奮鬥的主題。

  人生無坦途,青年之時,創業,苦字當頭。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事太多太多,這其中有許多甘苦,也有許多,比如名,比如利,比如等等。對於這些東西,如果我們太過執著,看得太重,就難免,讓自己在這些身外之物中難以自拔,從而了許多的人生樂趣。

  人生無坦途,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不斷與挫折搏鬥的一生,無論你貴為一國之君,或是布衣百姓,都會在各自不同的生活里遭受挫折、失敗,這是人生的必修課。面對挫折,有的人痛苦、沮喪,甚至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就顯得樂觀、硬朗。

  其實,人的風雨,就是這個世界賜給我們的智慧,你越是經風雨見世面,你的閱歷就越廣,而你的閱歷越廣,你大腦開發程度就越高,而你大腦的開發程式度越高,你擁有的智慧就越多。諺語講得更淺顯:聰明來自於見多識廣。因此,一個人一生中的坎坷,不是,而是財富。每一次挫折與失敗,都是一次痛苦的記憶和教訓,但也是燈塔、航標,是未來人生上的指南針。

  人生,是一個過程,每個人都要坦然面對,人老了,這是自然規律;退休了,這是政策,誰也不可。退休後,雖然失去了「昨天」但還有「今天」和「明天」。只要把握好「今天」,珍惜」明天「,夕陽會更加燦爛。有規律,人人都會老,把握「今天」,過好「明天」才是最會過好退休生活的人。

  面對人生的最後旅程,不管回憶起來是欣慰,是甜蜜,是心酸,還是苦澀,在我這個心靈帳本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行人生體驗:少一點,多一點公心;少一點沉重,多一點瀟洒!進入人生最後一段旅程,首先要正確對待死亡,應採取叭物主義的態度,在身體尚好的時候,全力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豐富生活,充分顯示生命的價值。當身患難與共重症時,應積極配合治療。若知道死亡即將來臨,及時安排好後事,冷靜地等待生命最後一刻。我國有13億人口,天天都有生與死。生者要為社會發展而成長、奉獻,死者也應該為社會做奉獻,諸如不搞墓葬,把遺體捐獻給國家。捐獻給醫學院用作救治他人或作為病理研究等。同時可以幾千年來舊的殯葬觀念,以樹葬、水葬等到形式回歸自然。


推薦閱讀:

短文彙集
人生在世,最值得一讀的70段短文!
兩篇英文小短文
大道至簡 : 這篇短文可抵萬卷股票書!(每一條都值得推敲)
短文: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TAG:人生 | 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