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界詮法師: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到底指啥?

「三藏十二部」到底指啥?(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那麼接下來是所謂十二部。十二部是根據三藏的內容分成十二類。

第一個是叫契經。契經,本來經的解釋也就叫契經,那麼這個地方又叫契經,也就是總稱而已。那這個地方所謂「總」叫契經,「別」的可以叫作長行,就是經文一種類別,就是專門是沒有頌的,就是一句話幾個字沒有定,這種情形叫作長行。

第二種叫作應頌。應頌也叫重頌,長行說完了以後,重複長行的意思,所以又有頌文那一類,就叫作應頌或者叫重頌。比如說《法華經》裡面有長行,長行裡面有偈頌;比如說大家讀過《普賢行願品》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長行、有重頌。

第三種叫記莂。記是決義,莂是分別記事,分成三種:一個是記弟子生死因果,就是佛有一類經典專門講弟子的一些因果的事情,你過去世做什麼什麼啦,有這樣的一類;第二種是明記分別甚深之意,就是把這個道理抉擇、說明,道理講得比較深奧;第三種是對弟子授未來成佛之記,就是說某人將來什麼什麼時間成佛啊,有一類經典是這樣的,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叫諷頌,諷頌也叫孤起頌,孤起頌就是單獨專門只是頌,而沒有長行的這叫孤起頌。比如說有一部經叫《法句經》,它專門只是頌詞的。

第五種是自說。佛講法通常有請而說的,只有《阿彌陀經》是沒有請而說,這叫自說,佛自己說,因為這樣的事情,講極樂世界的事情比較深奧,弟子們也沒辦法了解,故此佛不請而說,這一類叫自說。

第六種叫緣起。就是有因緣佛才講法,佛說法要有待因緣的,要有請而說。你比如說它分成三種:一個是因請而說。佛弟子請的,比如講《法華經》,佛弟子一再請,舍利弗再三請佛說法,那佛才說;第二種因犯制戒。這也是因緣。比丘戒跟菩薩戒不一樣,比丘戒是因為佛弟子有違犯,在某種因緣環境之下違犯了,這樣的情形對僧團發展不利,然後佛就制戒;第三種因事說法。就是因什麼事情,特別針對某一個事情而說法的,這是因事而說。

第七種叫譬喻。弟子們聽不懂,說的什麼意思呢? 佛要種種譬喻,打個比方說這樣的,叫作譬喻。經典裡面有這樣一類譬喻經。

第八種是本事。本事是說佛弟子過去世的因緣。佛曾經有一個弟子,佛講法他總是愛打瞌睡,他一說就打瞌睡,就睡著了,然後講完了以後,他又醒起來了。佛有一次講法他又打瞌睡了,佛就呵斥他,他說你已經睡了五百世,你現在還睡!那怎麼辦呢?他就很慚愧。後來,他說睡覺都是因為眼睛,我們一睡覺眼睛就閉上了,然後他把他兩個眼珠用竹棍子全部把它彈掉,兩個眼珠全部彈掉,彈掉眼睛看不見吶。後來他專門修天眼,怎麼修呢?他就坐在一個懸崖峭壁、萬丈深淵的地方,叫人家引他去坐在那裡,他說實在想睡,這樣要摔下去呀,就讓他摔死就算了。這佛告訴他說你已經五百世睡覺——這怎麼五百世睡覺呢?當蝸牛。蝸牛知道吧,什麼叫蝸牛?頭上有兩個角的那樣子,一個螺在那殼殼裡面,它爬行很慢的,我們種菜,有些菜它會爬到菜心裏面去,現在人專門養這個東西來吃,說那裡面含蛋白質很高,你們有沒有吃過?現在的中國人無所不吃,吃昆蟲、 吃螞蟻……是吧?那麼他講這個事情,他很慚愧啊,就去修天眼,後來果然修得天眼通。這是講佛弟子過去世的一些因果的事。

第九種本生。是佛自己敘述過去行菩薩道的種種情形,在因地還沒成佛的時候,發心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情,就講佛本生的事,叫作本生經。有一部叫本生經的。

第十種是方廣。方廣是講大乘甚深之意,叫作方廣,也叫無比法,講的道理比較深奧。

第十一種叫未曾有。未曾有,也是說佛弟子最殊勝的種種事情,非常特殊的異常的事,叫作未曾有。

第十二種叫論議。論議就是辨明種種道理的,是十二種。那麼這是十二類,無非是從三藏十二部當中,它經的一個講法上、文字上的莂上不同而已,進行分成十二類。

那麼十二類怎麼去記住呢?下面有一個頌子,把這個頌子記住了,就記住十二部了,一個一個記比較很難記。「長行重頌與莂,孤起無問而自說,比喻本生及本事,方廣論議未曾有」,他給它次第調整一下,把這四句記住,就記住三藏十二部的名稱。這是經典。

法師簡介:界詮法師,1959年生,福建天姥山平興寺住持。畢業於中國佛學院,依止圓拙律師學習戒律,成為當時廣化寺學戒五比丘之一。曾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莆田廣化寺監院。1991年起隱居於太姥山平興寺,後僧眾聞風而至,依止法師修學佛法。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著有《南山律學教程》、《佛學基礎》一書,強調戒法行持與佛法興衰之關鍵。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上。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開示(3)
臨終助念答問 凈空法師講述 下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真實故事(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法語
大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之二十九

TAG:佛教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