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人體整體觀:中醫與氣功的精華
古典人體整體觀:中醫與氣功的精華
中國古典整體觀的第二部分是人體整體觀,古典人體整體觀的內容很豐富,是中醫與傳統氣功的精華,它分為三部分內容:心身整體觀、人身整體觀和局部反映整體。
一.心身整體觀。心身指人的意識和形體,又稱神形。中國古人對身的研究有獨到的地方,談身的時候不僅指有形的肉體,還包含了氣,認為人的身體內外都有氣,故心身整體觀又叫形氣神三位一體的整體觀。
1.心身一體。《淮南子·原道訓》寫道:「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意思是說形體是房舍,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而精神是主宰,氣則充斥周身,把形體和精神統一為一個整體。如果其中一位有偏差,人的整體就會失去平衡而致病。
2.心為主導。《黃帝內經?素問》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管子》中也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古人認為心藏神,心不僅是思維器官,而且是生命的根本,如同一國之君主。
3.心定安危。古人認為心的活動關係著人體生命的常變安危。《黃帝內經?素問》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
4.練功重在調心。《莊子》說:「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大學》道:「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兩者都是說通過調心可以調身。《管子?內業》則指出了心身相合可以達到的境界:「心全於中,形全於外,不逢天災,不遇人害,謂之聖人。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乃能戴大圓,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二.人身整體觀。上面說的心身整體觀,是把形、氣、神三者歸為一個系統來觀察研究的,具體到形體本身又是一個整體,可見整體是有層次性的。關於人身整體觀,《黃帝內經》有著詳細的論述,並為後世中醫所沿用,成為中醫的基礎理論。
人身整體觀認為,人體各部外而四肢百骸,內而五臟六腑,彼此聯繫,互相制約,形成了一個以臟腑為核心、以經絡氣血來維繫的整體。其中又分三部分:
1.人體五臟是一整體。古人把五臟分屬於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用五行相生相剋的法則說明五臟之間彼此相依存,互相制約,使五臟成為一個整體。如《素問·五藏生成篇》說:「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這裡說的是五臟相剋的關係。
2.人體臟與腑是一整體。古人把臟腑以陰陽相配,《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言人身之腑臟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然後相互絡屬,《靈樞·本輸》寫道:「心合小腸」,「肺合大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這五對臟與腑之間,臟屬陰,腑屬陽;陰主里,陽主表。通過經脈相互絡屬,使臟與腑形成一個整體。
3.五臟與人體各部是一整體。古人認為五臟之所以與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構成一個整體,是由於人體經絡連通的結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把五臟與五體、五聲、五竅等關係作了論述,如腎臟:「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
三.局部反映整體。局部為什麼能反映整體?是因為維護人體生命活動的氣貫通全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全身的信息可以在某一局部表現出來,即組成人體的每一部分都含有全身的信息,故局部能反映整體。
局部反映整體的例子很多,如臟腑狀況可以從舌的顏色(包括舌苔)反映出來,也可以從眼的五輪八廓反映出來。又如寸口脈(腕部橈動脈)的「三部九候」分隸於五臟六腑,《靈樞?五色篇》說的顏面反映人身整體,《素問?脈要精微論》說的尺膚反映人身整體。還有經絡經穴對全身的反映,除了十二經脈反映臟腑情況之外,每一條脈經的五俞穴也分屬於五臟。另外,即使在每一穴中,也有皮(肺)、肉(脾)、脈(心)、筋(肝)、骨(腎)的不同。總而言之,人的每一部分都含有全身的信息。
由此可見,古典人體整體觀強調人是一個以精神為主宰,通過氣把神和形融合起來的整體,這個整體是有層次的,其中局部能夠反映整體。從歷史上來看,中醫家主要著眼於人身整體觀,以此為診病、治療和養生的指導,而形、氣、神亦視為至寶;而氣功家則注重心身整體觀,著眼於形、氣、神之間的轉化,以加強精神的主宰能力,而臟腑身形亦未嘗棄置。只不過兩家的著眼點有所側重罷了。(老平 2009-8-1)
推薦閱讀:
※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 中醫兒科學 主 編 汪 受 傳(六)
※洋蔥降血脂、肝臟脂肪,日名醫力推這洋蔥食譜還防骨松
※在更高的層次上領悟中醫-徐文兵
※...推薦文章索引…Up18.04.17
※[中醫秘方]四款中醫秘方輕鬆清除尷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