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裝東西的。(黑白先生)

腦袋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裝東西的。(黑白先生)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沾沾自喜於「茴字有四樣寫法」,幾千年來,國人讀書就是如何記住前人的經典,頂多再進行一番解釋,如此而已。我們從來不關心如何進行獨立地思考。我之所以批判傳統文化,就是憎恨傳統獃滯的科舉思維方式,讀書把人的思維變成了模式化、功利化。讀書越多,越害人,越是不停削弱個體。失去個性。所以寒窗十幾載,只是培養了考八股文的機器。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早就說過,讀書不過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我們只可以把書本當做自己思考的「引繩」,不能只活在「別人」的思想里,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會喪失走路的能力一樣……我的公眾號經常有自稱大學教授,大段大段的留言,聲稱要和我辯論,但內容都是粘貼課本的。我真不知道他們自己的思維邏輯在哪裡。

魯迅也主張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強調「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本活書」。不光只是讀書,還要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為何把中國文化人描繪成孔乙己?因為西方文化真正是知識之學,工學和理科、探索真理,而中國文化人讀書強調茴香豆的茴字的幾種寫法,是為了面子、賣弄、炫耀,或許我們內在的精神太貧窮了,無知的太久了。所以就表現為炫耀。這炫耀其實就是賣弄。給皇帝、官員、甚至屁民的各種的賣。並以此為榮、為謀生的手段。所以儒家讀書人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而不是像西方學者那樣,以客觀世界為研究對象。

儒的核心是崇古,講先王之道,向後看。是「言不出師位」。就是說今人永遠沒有古代人聰明,比如,在金庸的小說里,絕世武功都是一不小心發現古代留下來的絕學密集,古人永遠是最好的,只要繼承,而不是自己創造。比如尊孔,那是聖人啊,「一輩子也學不完」。自從有了「聖人曰」,就不見了「我曰」,於是沒有個體靈魂,完全喪失自我,思維固化,魯迅把這些人稱之為,布衣皇帝。本來生活在最底層 卻有一個皇帝的心,一開口便是民族、國家的安危、盛衰和榮辱,但對於自己的基本權利、自由和尊嚴,卻從不思考,對於身邊的各種不公不義和無數無辜、無助和無告的弱者,勞苦大眾,卻漠不關心。

叔本華說,「讀書而不思考的人。或者沒有思考的讀書,充其量是兩腳書櫃罷了。」所以,讀書最大的作用不是告訴我們知識,而是督促我們思考。現在的社會,眾多國人最缺乏的精神,就是自省和質疑,最擅長的就是安於現狀湊合忍著,有事就賴別人。很大程度就是不讀書不思考造成的,幾乎所有長了腦袋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學校教育有局限性,但太多人始終不肯花些工夫多讀課外書,自我教育,自我啟蒙。不讀書不思考,視野極其狹窄,甚至愚而好自用,倒了霉就罵別人。頑固不化,或食古不化,固步自封,就會由不理解而對外界產生怨恨情緒。敵視一切,這樣的人有啥希望?

南懷謹先生:讀書是為了明理,而不是為了謀生。看看我們大街上可憐的書店,越來越少,且都快被商場擠占沒了,書店裡的書呢?大多是工具書、職場、養生學、炒股、中醫、或者輔助課本的教材,現在人們學知識,都是為了的皮囊,活的長久一點,多賺點錢為目的,他們對知識本身是沒興趣的,功利心而已,這是當下國人最大的悲哀。讀書、賺錢當然沒錯,誰都不能免俗,知識確實可以創造財富和榮譽,但這只是附屬品,學習知識的真正目的是對自身文化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從而利用一己之才、一技之長為社會多做貢獻。如果本末倒置,大家都鑽到錢眼裡唯利是圖,那這個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了。

黑白先生公眾號:heibaixiansheng333 覺得寫的不錯,就關注一下。謝謝。

推薦閱讀:

【一點資訊】從腦袋上這物竟能看出命運好壞 (Yidianzixun.com)
吃了別人的蛙兒子,小心會讓你腦袋裡長蟲子!
富腦袋才有富口袋
吃了一口豬肉,腦袋裡進了蟲。
查看男人的口袋,不如好好經營自己的腦袋_勾引寂寞的愛吧_搜搜搜吧

TAG:思考 | 東西 | 先生 | 黑白 | 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