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濤:價值隱匿與知識扭曲:留美政治學博士對民主的拒斥(6)

任劍濤:價值隱匿與知識扭曲:留美政治學博士對民主的拒斥(6)發布時間:2012-03-31 09:33 作者:任劍濤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 6001次

  (任劍濤,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注釋:

  [1]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教育小史」。載呂達等主編:《舒新城教育論著選》,上卷,第549頁。

  [2]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教育小史」。載呂達等主編:《舒新城教育論著選》,上卷,第560頁。

  [3]根據舒新城的說法,當美國決定退還庚子賠款多餘款項的時候,「美國有派遣遊學生與設立學校之口頭接洽,宣統元年中國政府即根據之,由外務部、學部會奏遣派學生赴美留學辦法,嗣後清華學校之成立與其隸屬於外交部及限制赴美學生學習科目等等均由此奏摺發端。此奏摺在歷史上曾發生很大的影響。」可見是兩國共同推動留美高潮的到來。見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教育小史」。載呂達等主編:《舒新城教育論著選》,上卷,第560頁。

  [4]轉引自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第311頁。

  [5]有統計指出,「1909年的47名留美生中,學理工農醫的達39人,攻文學、教育,經濟者僅8人,1910年的70名留美生中只有5人學文學,其餘65人全都學工程、理化,農、醫。這種狀況在後來雖有改變,但非常有限。」 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第312頁。

  [6]轉引自王政挺:《留學備忘錄》,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頁。

  [7]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第317頁。

  [8]李喜所:《《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第313頁。

  [9]參見田正平主編:《中外教育交流史》,第十六章「中蘇教育交流的全面展開」,尤其是第一節「『一邊倒』國策的確立與對外教育交流政策的重大調整」,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52頁及以下。這種一面倒政策引發的留蘇政策及其後果,參見本書第五章「革命的感召:『以俄為師』與中國的革命意識形態」的相關論述。

  [10]容閎著、徐鳳石等初譯、張叔方補譯:《西學東漸記》,自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頁。

  [11]容閎著、徐鳳石等初譯、張叔方補譯:《西學東漸記》,第23頁。

  [12]容閎著、徐鳳石等初譯、張叔方補譯:《西學東漸記》,第86-87頁。

  [13]容閎著、徐鳳石等初譯、張叔方補譯:《西學東漸記》,第88頁。

  [14]容閎著、徐鳳石等初譯、張叔方補譯:《西學東漸記》,第116-117頁。

  [15]留學美國,深受當時哈佛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新人文主義者白璧德的影響,對現代性體系保持一種批判甚至拒斥的態度。這些人後來以《學衡》雜誌為核心,形成所謂「學衡派」。論者指出,「西方保守主義思潮對學衡派影響較大, 學衡派在宗教觀、平等觀、保護私有財產、反對革命等問題上與西方保守主義有較大的一致性。而西方保守主義最為珍視的自由, 學衡派卻由於民族危亡語境中對國家富強的渴望, 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參見周云:「學衡派的政治觀念與西方保守主義」,載《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三期。

  [16]蔣廷黻:「革命與專制」。載耿雲志主編:《胡適論爭集》,下卷,第2020頁。

  [17]蔣廷黻:「革命與專制」。載耿雲志主編:《胡適論爭集》,下卷,第2021頁。

  [18]蔣廷黻:「革命與專制」。載耿雲志主編:《胡適論爭集》,下卷,第2022頁。

  [19]吳景超:「革命與建國」。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4頁。

  [20]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1頁。

  [21]按照美國的博士學位授予制度,凡是職業性的博士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按照所學專業授予相應的專業學位,此外的人文、科學博士均授予學術性博士學位(academic degree)——哲學博士。錢端升所學的政治學,當時歸於後者,因此他獲得的學位是哲學博士。

  [22]錢端升生平事迹,可參見《錢端升學術論著自選集》所收「我的自述」,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頁及以下。

  [23]此處對錢端升關於專制與民主比較立論的引述與評論,皆根據錢端升文章「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1-40頁。

  [24]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3頁。

  [25]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3頁。

  [26]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7頁。

  [27]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8頁。

  [28]錢端升:「民主政治乎?極權國家乎?」,載智效民編著:《民主還是獨裁——70年前一場關於現代化的論爭》,第38-39頁。

  [29]胡鞍鋼:「探索安邦之道(代序)」。載王紹光:《安邦之道——國家轉型的目標與路徑》,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9頁。

  [30]王紹光一部受到時任中國中央政府財政部長大力推薦的著作是,王紹光:《美國進步時代的啟示》,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此外,王紹光與合作者出版的《中國國家能力報告》,據信對於中國中央政府將財政包干制改為分稅制發揮了明顯作用。參見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0頁。

  [31]胡鞍鋼:「探索安邦之道(代序)」。載王紹光:《安邦之道——國家轉型的目標與路徑》,第10頁。

  [32]參見薩拉?B 波默羅伊等著、傅潔瑩等譯:《古希臘政治、社會和文化史》,第九章「城邦的危急時刻與霸權更迭的時期」,尤其是第三節「雅典的法律和民主」,上海三聯書店年版,第385-394頁。

  [33]王紹光:《民主四講》,三聯書店2008年版,第37-38頁。

  [34]王紹光:《民主四講》,第47頁。

  [35]王紹光:《民主四講》,第53-54頁。

  [36]王紹光:《民主四講》,第69-70頁。

  [37]王紹光:《民主四講》,第242頁。

  [38]王紹光:《民主四講》,第255-256頁。

  [39]王紹光等:《中國國家能力報告》,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頁。

  [40]王紹光等:《中國國家能力報告》,第7-8頁。

  [41]參見王紹光:「『公民社會』祛魅」,載王著:《祛魅與超越:反思民主?自由?平等?公民社會》,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0-38頁。

  [42]王紹光:「重慶經驗與社會主義3?0版本」,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1月8日。下引該文,不再出注。

  [43]美國學者恰末爾?約翰遜指出,「錢不但未在1949年逃離北京,反而支持『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他所以留下來不走,原因並非他有特殊的從事社會活動的興趣。因為在1949年以前,他除去以學術知名外,人們認為他不是一個極富政治野心的人。可以認為,他所以留在大陸,是因為他希望能在國家未來的政治生活上大有作為。」轉引自陳夏紅:《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與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頁。

  [44]抗戰其間,錢端升受派遣到美國展開民間外交,叫出租、穿衣、吃飯等等小事,錢端升都以一句「國體攸關」來作為所有舉措的判准。參見陳夏紅:《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與事》,第129-131頁。

  [45]參見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193頁及以下。

  [46]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196頁。

  [47]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212頁。

  [48]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213頁。

  [49]這一點從王紹光認定的民主政體中含有貴族與寡頭政體的因素,因此成為民主政體重大瑕疵的指責上,可以清晰觀察到。

  [50]錢端升之認為獨裁有利於中國建構強大國家,因此十分勇猛果敢地加以推崇;王紹光認為直接民主、大眾民主更體現民主精神,因此不忌諱這種民主形式的失敗教訓,也將之視為中國民主發展的應然選項。

  [51]參見希拉里?普特南著、應奇譯:《事實與價值二分法的崩潰》,導論,東方出版社2006年版。

  [52]參見王紹光:「『接軌』還是『拿來』:政治學本土化的思考」,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92-122頁。

  [53]王紹光:「『接軌』還是『拿來』:政治學本土化的思考」,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120頁。

  [54]喬治?薩托利著、馮克利等譯:《民主新論》,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444頁。

  [55]喬治?薩托利著、馮克利等譯:《民主新論》,第530頁。

  [56]韋伯指出,「以政治為業有兩種方式。一是『為』政治生存,一是『靠政治生存』。……『為』政治而生存的人,是從內在的意義上將政治『視同他的生命』。他或者是因擁有他所行使的權力而得到享受,或者是因為他意識到服務於一項『事業』而使生命具有意義,從而經驗或感覺到一種內心的平衡和自尊。……經濟的層面,『靠』政治生存的人是在追求把政治作為固定的收入來源」。馬克斯?韋伯著、閻克文譯:《韋伯政治著作選》,東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254頁。可見,政治並不是每一個人必須從事的事情。

  [57]梅利亞姆著、朱曾汶譯:《美國政治思想》,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262頁。

  [58]潘惠祥:「錢端升的美國政治學背景析論」,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五期,第13-32頁。

  [59]潘惠祥:「錢端升的美國政治學背景析論」,《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五期,第22頁。

  [60]潘惠祥:「錢端升的美國政治學背景析論」,《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五期,第22頁。

  [61]即使錢端升與王世傑一起合著《比較憲法》,也不證明錢端升具有關注國家權力基本結構的興趣。因為錢端升加入到這部書的撰述當中,「在修訂、刪除和新增過程中,錢端升關注最多的是1933 年希特勒執政後的德國憲政演變,其次的蘇俄和法國及歐陸憲法的變革,最後是日本的憲法和各種權利更動。」以及新增了1928年後國民政府的制憲過程。潘惠祥:「錢端升的美國政治學背景析論」,《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五期,第26頁。

  [62]王紹光:「從關心政治到研究政治(跋)」,載王著:《左腦的思考》,第204頁。

推薦閱讀:

辦公室政治學:四要點應對職場冷暴力
政治學推薦書目 1
論文大燜鍋 | 專著:劍橋比較政治學研究系列(一)
英國憲政民主簡史(9):內戰爆發和共和國時期
論西方政治學中的選舉與民主關係

TAG:政治 | 博士 | 知識 | 價值 | 政治學 | 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