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垓下之戰」:愚蠢的領袖卻非懦夫(1)

【核心提示】:作為領袖,這是愚蠢的;但作為將軍,至少在他的子弟兵和那個時代多數人的心目中,他的確是視死如歸的英雄,並不是什麼 。事物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垓下之戰 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從某種意義上講,它甚至與 漢族 的誕生有某種內在聯繫。但由於《史記 高祖本紀》中有 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這麼一句述評,因而自《漢書》以來,對垓下之戰中的項羽及其將士的表現產生了諸多誤解。 如近期張劍鋒先生於《學習時報》2010年11月15日發表的《霸王別姬: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虛假報道》(以下簡稱《虛假報道》),即是典型一例。這篇論文發表後在學界一定範圍內產生了 轟動效應 ,甚至被人稱為 驚天動地的論斷 ,《新華文摘》於2011年第2期進行了轉載。 筆者認真讀後,認為《虛假報道》中認定是 棄軍而逃 的 ,而《史記》對作了 虛假報道 的論點和論據均是不妥當的,因而有必要對《史記》中與 垓下之戰 有關的重要史料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以撥開 垓下之戰 的層層迷霧。 錯判局勢與盲目自信 在 垓下之戰 中,對這個楚軍統帥的分析,應分為兩個方面講,即他為何而敗,又為何而亡? 先講因何而敗。我們認為,《史記 本紀》中 鴻溝之約 簽訂後,項羽即 解(通 懈 )而東歸 ,這是他作為統帥犯下的第一個重大錯誤。由於 懈 ,他既沒有深入了解已佔領他的首都彭城的韓信及其軍隊的實力,又沒有積極地與江東楚國後方進行有效聯繫,對兵員與後勤補給漠不關心。 犯的第二個重大錯誤是建立在第一個錯誤基礎上的,即 軍壁垓下 以圖奪回首都。以今天的軍事眼光看,他當時正確的選擇是不在垓下建 壁 駐紮,而應率軍直過江東,以獲得必要的軍事休整與補給。但由於他有 巨鹿之戰 以十分之一兵力戰敗章邯、在第一次彭城之戰中以不足二十分之一的兵力大敗偷襲他首都的劉邦這兩個成功戰例,再加上他沒有與韓信正面交過手這一因素,因此犯了盲目驕傲自大的錯誤,妄想續寫 巨鹿之戰 和 第一次彭城之戰 以少勝多、一戰而扭轉戰略態勢的輝煌。 但這次他失算了。韓信當過的部下,但項羽卻不了解韓信,這是項羽的悲劇。他在垓下第一次與韓信的大決戰中,因盲目反擊而中了韓信佯裝 不利,卻 的 調虎離山 之計,在勇猛追擊的路上中了韓信的埋伏而大敗垓下。


推薦閱讀:

完善自我,永遠不要跟愚蠢的人計較和爭辯,得不償失的是自己
給狗狗剃光毛?愚蠢的人你別鬧了好嗎!
沒有人擁有保持愚蠢的權利

TAG:項羽 | 愚蠢 | 領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