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練拳這點奧妙,我不說,你不看永遠不知道!

太極拳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就是特別的重視陰陽。毫不為過的說,離了陰陽,即非太極。但陰陽是一個總的概念,如何在練習太極拳中把它落到實處,這才是尤為重要的。

陰陽是對立矛盾的兩個面,它的神奇性就在於,能夠涵括宇宙間一切對立的物質與屬性。比如說,快慢,剛柔,大小,進退,收放,左右,前後,內外等等。而這些卻沒有一個能夠反過來涵括其他任何對立的物質與屬性。因此我們的老祖宗非常的有智慧,僅僅用這兩個字就涵括了一切。

我為什麼說這個,就是想通過這個讓我們在理念上首先認識到,第一,我們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絕非伸胳膊動腿,慢慢悠悠的擺姿勢那麼簡單,第二,通過對陰陽這個總的概念的認知,而延伸到各個方面的應用。

在古拳譜當中有句話說的很好,說「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它說的什麼意思呢,就是指在練拳當中,這種對立的屬性從始到終,任何地方都能分得出來,從粗到細,從大到小。但是無論怎麼劃分,它都有一個基本原則,總的原則,核心的原則,就是所謂的「總此一虛實」。

所以說,當我們對陰陽虛實總的概念進行了一個明確後,就可以延展到太極拳的練習當中了。因為,陰陽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你比如任何一個人,你不管練不練拳,你都是陰陽的結合體。又比如說,無論你練的是什麼太極拳,太極拳無論是多少個式子,哪怕就一式,這裡面都有陰陽,哪怕你不動這裡面都有陰陽,所以就更別提你動了。

所以我到任何地方做公益課講座的時候都會首先明確一點:天下太極是一家。我們一定要出離門派的觀念。有門派的觀念,這是因為不同特點下的一個意識形態問題。但從大的方面來講,是不應該有的。這種東西會束縛我們。而且,無論多少招式,無論什麼門派,你再怎麼區別,陰陽這個東西是沒有區別的,你沒有辦法區別,你不能說,我這沒有陰陽,你不講陰陽。如果你不符合陰陽,你這個門派,你這個拳,你這個式子就出問題了。因此呢,很多太極拳深刻的內容它是超越這種形式上的東西。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它的高屋建瓴之處都是無形無相的。即使於有形有相上做一番功夫,也是以外帶內,借假修真罷了。「無有入無間。」無形無相的東西才是我們這個最高等民族文化所獨有的。但是,人們只能看到有,認識不到無。這就好似只有陽,沒有陰,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我們從那個西方的文化進入中國之後,從晚晴就開始逐漸出現了這個情況。原來是咱們中國文化在影響整個世界,但是隨著歐洲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它開始有一個大的飛躍,它形成這麼一套文化的理念觀念,以及學習的模式和交流的模式。隨著這種文化侵蝕以及這種商貿之間的往來,自我的文化變弱了,它就乘虛而入。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一直到現在,這些東西對我們潛移默化的改變,悄無聲息的影響,讓我們養成了一個用有形有相看待世界的一切,來作為判斷衡量的標準。但這種衡量往往限制了我們對事物真相的認知——無論是高度還是廣度,乃至深度。因此呢,一定要在這個理念上也要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我常講,師有多種形式,不拘一象。其中之一即以理為師。正所謂,有理恭習開智慧,無理痴練老亦非

剛才提到無形無相這個事情。很多拳里的事,乃至生活里的事用有形有相去看,你看不明白。就像佛法所言的大致意思:用眼睛看世界,很多東西都是假相,即使你看的好像是真的,可實際上也是假的,因為很多事情的真相併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那只是表象。因此,《金剛經》說的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通篇講的都是變化之道。這些都是和太極拳練習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事情。正如本門秘本里所言:「一陰一陽,萬法之王。」

有很多東西必須是你進入到那種相應的狀態,進行深刻的體驗,感知。只有在深刻的體驗和感知當中你才能夠感受到,才能超越用有形有相的手段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做為文化,它其實也是一個極為抽象的概念,不具體。那怎麼能把它具體化呢?就是通過載體,與它匹配的載體去體現它。太極拳就是太極文化的最好載體。這個載體呢,對於陰陽的理念和概念,於身心上進行了一個實實在在的詮釋,感知與體驗。

之前我講過陰陽無時不在,無時不有。可是既然無時不在,無時不有,任何的太極拳流派,太極拳招式當中也都有陰陽的影子,那為什麼我們在練習當中,且具備著這樣的條件下,卻無法實現我們所希望的效果呢?這層道理可能很多人也有考慮。但這種東西你用腦袋想,你是想不明白的。前面已經提到過了,或許你們沒有放在心上:有理恭習開智慧。有理就是合理,合理的練法就是恭行。所以,必須通過練,而且還得是正確方法的練。只有通過正確方法的練,你有實際的獲取之後,你就漸漸知道陰陽是怎麼個匹配法了。你沒有合理的正確練法,你就是有陰陽也匹配不上。這也是現在練拳者多如牛毛,但是呢,有成就者卻鳳毛麟角的一個原因所在。關鍵就是你沒有法。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想看看書,聽聽理,看看視頻自學自學就能如何如何……哪有那麼輕巧的事兒呢!

說到我們人人的陰陽在具備的情況下,怎麼樣得到整合,然後產生作用以達到效果?關鍵就在於這個中。這個中,我一提到,我們有些人就會想到中正,中定,中和,無過不及等等。沒錯,太極拳的中確實包括這些內容,但是我要跟你們講的,將陰陽能夠匹配整合到一塊的中不是這些,而是中間的那個媒介。我們的太極拳發展到現在,丟了好多東西,對過去老玩意兒,核心的東西認識不上去。這是我們在當前致力於古傳古法傳播的過程中需要做的。所以,這個中我必須要在這裡重點說一說。

這個中在丹道修行當中有一個說法,稱之為媒妁。因為過去的人在嫁娶的時候,必須經過媒人進行撮合才行。必須有這個中間人,你才能夠談婚論嫁。沒有這個中間人就不行。這個日常的原理和丹道文化的修行是一樣一樣的。丹道修行有實際部位的中,有虛擬性質的中。虛擬性質的中就是意,但這個意不能是凡意,得是真意。而練太極拳有「用意不用力」這麼一說,實際也是這麼個道理。太極拳本來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只是大家認識不到,不去按照修行的方式去遵守而已。人體周身的陰陽,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還是有形和無形的,你少了這個意的作用,它自己是不會有效應的。意是中間人,它是能讓練拳產生諸多實際效應的那個重要的中。你用力就實現不了效應。否則,人人都早已有效應了。因此,我常常在講課教學中提到一句話:道,不以力求!

整個的中國文化是個閉環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為人們受的教育是一根主線,在這個主線不偏離的前提下,不斷分支,延展。但再延展也像大樹的樹榦一樣,你離不開那個根。這就像一個細胞通過裂變之後,你無論它演變成的什麼,是腦袋,四肢,還是器官,組織啊,但是它那個成份終歸就是那一個。因此呢,在練拳當中,如果沒有一個中,沒有這個中間人,你有陰陽,你具備陰陽,你練的再是陰陽來回變轉的式子也沒有用,因為你缺「中」這個玩意兒。

那麼,怎麼樣把「中」這個東西落實了呢?我講道理,做鋪墊,折騰了半天為什麼?就是為了讓我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然後我們才能好好的思考,跟上我的思路,進而去重視,去把這個中找到。這個中怎麼找?就是在練中找的。怎麼來練?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身體上有形有相的變化,這個叫做「借假修真好手段」。實際上,真正修的不是這個身體上的有形有相。但是不通過這個,你就實現不了你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所以,身體產生的變化,是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和目的必須具備的前提。

套路在以前叫拳架子,它不叫套路,以前沒有套路這兩個字的。套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解放以後,被所謂的學院派們弄出來的新名詞。原來沒有套路這個名詞,以前就叫拳架子。什麼是拳架子呢?就是按照拳理,拳論的要領要求而對身體的骨架結構產生一個結構性的變化,簡稱拳架子。在此基礎上的練拳,過去將之稱為「行功走架」。外表看的是走一個個不同的姿勢,實際走的是內里的骨頭架子,還得是帶著氣功來走才行。想通過習練太極拳受益,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技擊理趣,這個我們必須得要認識到,非常重要。

練太極拳離不得陰陽。但陰陽很籠統,很抽象,只有通過具體的載體,具體的行為去來落實才行,否則就成了說教。為什麼有「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論高」一說?就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合理的法把說的頭頭是道的理能夠落實。所以,法是最重要的。因此,過去有「法不輕傳,道不輕言」一說。但在太極拳發展到今天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真正的東西掌握的越來越少的時候,我們還是打破祖宗立下的門規,將法有選擇性的呈現到世人面前。

陰陽的概念和意這個中的運用,在身體上必須得有具體落實的內容和部位。這個就是十三勢是功法不是拳法的高屋建瓴的所在。練它就是為了把那個東西落實下來,把原理變成現實。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整個練習當中,對這個身體結構的變化要有充分的認識,重視它。一定要在古譜白紙黑字當中所載入的「行功走架」這四個字當中重視前面那兩個字——行功。你沒有功,那怎麼行呢?因此你必須把這個功練出來。習練太極拳有一定年份和深度的人都知道有拳功一體這麼一說。什麼叫拳功一體?就是在行功走架的時候,外有其形,內有其物。

有其形,指的是在陰陽原理下的骨架之間彼此的變化。如提頂、吊襠為一對上下的陰陽對立;含胸、拔背是一對前後的陰陽對立。它們本是相矛盾,相對立,反向的,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用意將這些變化進行整合性的串聯。這種串聯離不開有形的中間物——脊椎,和無形的中間物——真意。你沒有中間脊椎這塊的變化參與,你上下怎麼做都沒有用。而含胸拔背,松肩墜肘等等這些這都有助於肋,脊的變化,通過他們的變化才能把上下,前後,左右進行一個銜接整合。同時,也可通過含胸拔背把兩個手臂進行整合。左右亦為陰陽。拳譜里有「靈通於背」一說,如果你不產生這樣的身體骨架變化,你這兩個胳膊就彼此說不上話,就做不到左右這個太極圓的建立。

李亦畲對此說的好:「兩膊相系」。說的就是兩臂要變成一體。而相系一個指的是兩個手的勞宮要縱保持相吸的狀態,這為虛的陰陽建立;另一個是後面這個背,因為兩個手臂是有實際生理連接的,連接點在背。用背的這個實的部分進行連接,用勞宮這個虛的也進行連接,這個就是練拳當中「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落到實處的練法範例。一個後,一個前,一個虛,一個實。這樣的話,練起拳來就像球形滾動一樣——手裡看似無球。卻又猶如有物一般,練的就不一樣了。

而下面的兩條腿這對陰陽也極為有講究。它們的陰陽效果並非是兩個胯建立的。因為兩個胯仍然不是一個整體。它得通過後面那個尾骨作用才行。這都是練法當中秘訣的關鍵點。只有通過這裡,才能把分成兩半的結構給它真正的串聯上。而不是盆骨給它串聯的有形有相的認識。盆骨是死的,尾骨是活的。得用活的才能操控兩個胯的來回合理轉換。如果你不在那個點去注意它,去作用它,它自己就會不發揮作用。就像筷子放在那,如果你沒有意識去拿筷子,那筷子就不會有變化。你得有意識做這個事才行。你沒有意識當然就不會做這個事情,這個東西月就不產生作用。所以說,上下肢的陰陽,軀幹上的陰陽是通過什麼連接的?是有形有相的部位,這些部位的前提必須全是處於「中」的。而這些有形有相的中」又是由「無形無相」的中所控制的。因此,練太極拳要「用意不用力」。

在練拳當中,這些地方必須得產生結構性的變化,以前秘傳的太極拳就是這麼練的,現在普及了後大多不是這麼練的了。最起碼我們見到的廣場上的,以及競賽套路等等就都不是這麼練的。我常講,你別管它叫什麼太極拳,咱得講道理。你符合其理,你肯定就會產生實質性的變化。你練的不合理,那你練什麼拳都沒有意義。其實,當我們把問題看的簡單了就會發現,無論什麼太極,你怎麼練都沒離開人體。怎麼練,那些要領要求你都不能不去遵守。遵循那些要領要求,你的身體是不是和原來相比產生了實際變化?你如果沒有什麼變化,和你原來的骨架架構沒有什麼不一樣,而只不過是形式不一樣了。

你說我練太極拳,我會各種招式了,與原來怎麼能一樣呢?但我告訴你,你那隻能叫做表象,因為實質性的結構和意識作用沒有發生它應有的變化就不叫做拳。因此,練來練去你還是那麼回事。你頂多是比別人會打,熟能生巧。看著挺好看,但你出不來太極獨有的那點東西。因為你缺東西。

我講的這些東西,哪個跟門派有關,哪個跟招式有關?跟這些都沒有關係。它是人體實實在在的變化,而這種實實在在的變化可以放之於四海,通用於一切的太極拳習練當中。你只要是想出效果,無論你是為了健康,你還是為了練出功夫來,或者想品味、體會它其中的理趣,你都必須按它這個來。你不按照它這個來,就不可能實現這個效果,這是老祖宗研究這個東西特別縝密的原因。

我們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怎麼能夠讓練拳在陰陽上符合原理,產生好的效果?一個是將陰陽範疇內的兩兩相對的事物將之平衡,一個是在平衡當中進行銜接轉換的串聯。否則的話,就不能實質性的真正解決問題。現代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理論家遍地都是。一練,周身與理不合,這都能說明問題。法,才是真正重要的!

有一句話說的好:皇天不負有心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什麼是有心人?有決心,有信心,有恆心的人。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得有這三個心。練太極拳不能急功近利,上午種樹,下午就想乘涼的想法要不得。要知道,欲速則不達。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要把太極拳做為這一輩子,直到斷氣才算完結的事才行。之前,我從有形有象上講怎麼匹配陰陽,匹配陰陽你能夠做到和不能做到會怎麼樣。匹配陰陽必須得通過身體結構產生實質性的變化,讓各個地方的中,把相矛盾,相對立的身體這些部位結構整合,然後成為一體,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是裡面的勁,這在你整個實質性的陰陽串聯上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你光整合身體結構,但裡面沒有勁,你仍然是整合的不完善,不徹底。所以,太極拳通過借假修真的練,就是為了開發那個整體的勁兒。而想練出這個勁,不僅要形體結構有變化,你還得做好松的功夫。

你不松的話,跟身體原來的狀態沒有什麼區別。你不松的話,你想通過用意而讓形產生合理的變化絕不可能,你實現不了。而提到這個松,我們好多人搞不清楚,一是認為放鬆,二是松的稀里嘩啦,這些都不對。實際上這個松怎麼回事,它就是為了中和那個緊的。它是為了鬆緊適中。否則就是不及或者過。

說到這,又得說到陰陽。它必須符合陰陽的那個原理。原來的身體沒有平衡,達不到平衡,所以我們說緊,有隱患。你通過松平衡了緊,就符合道,它就是道。你有緊無松,偏緊或者偏松這個都不行。因此為了解決偏緊的問題,就得用松中和它。但是你不能在整個中和的過程當中,你從一端跑另一端去,你不能在兩個極端。這就好像兩個天平似的的,這面重100斤,那邊重200斤,然後那邊200斤一看,不行了,這邊整300斤,弄來弄去的,你老是沒辦法平衡,沒法做到水平。

所以說這個太極拳的這個松字,在開始練習的階段就是為了中和那個緊。中和意味著逐漸平衡。因此,真松者不松。是整整好好,無過不及。你在這種狀態下,你所形成的新的做功模式,做功狀態以及勁力,它就不硬,也不軟。它整整好好,這就是勁。因為它是在中和的條件下而形成的勁,中和就是太極態,所以太極態下形成勁就叫做太極勁。

而提到這個勁,我們要繼續說了,怎麼把它實現?剛才講了,通過這個松去中和這個緊來實現的。沒錯,但是我仍然要講借假修真,你得有具體部位,實際練法。因為,陰陽的概念太抽象了,必須在身體具體部位上把抽象的東西落實,因此我們就有了拳譜當中所說的其根在腳,我們在練習當中就要先做到松到腳下。怎麼去實現,就是通過無極樁。為什麼從下一節一節往上松,從大道之理而言:反者,道之動。你從上往下來,就是常態性的,常規性的,不符合「道可道,非常道」。與之相反,你就合乎道。那樣,道就會動起來,否則在那它不動,就像筷子在那相當於道。如果你不這麼去做,就是不按照拿筷子那個性質去做,那筷子肯定不會動。你只有符合其理,按照它的性質去做了,這個筷子被拿起來,它就動了。

道和筷子一樣,無論你做或不做,它都在那裡。是隨時隨地都存在的。關鍵就看你的方法與它是否能匹配上。所以古人講的好:道不遠人,而人遠道矣。說的意思就是你的方式、方法與之對應不上。我在公眾號的文章當中曾提過,這個道就像無線電波。空中都是無線電波,但是你如果不成為接收器,或者你不通過細調,微調,調到那個頻段,那麼,電波即使有,可它進不來。但你不能說它沒有,不存在。只是我們自身的練法出現了問題。所以說,練法非常重要。

我們這種練法與別的大眾化練法就是不一樣。前兩天有一個人加我微信號:xuewenyu618,就跟我講,說薛老師,我看了你的文章,也看了直播當中視頻,怎麼跟我學的站樁不一樣呢?我說怎麼不一樣?他說我練渾元樁,我這個站了好長時間,偶爾有點感覺,但不是那麼回事,更多時候是沒有感覺,反正我每天就是站。我說你不對,你越級了。怎麼越級了呢?你手一拿,你重心必然會起來。這是人體力學原理。你想啊,你手放在身體兩側垂著不動,你的重心都不容易沉到腳上去,你就更別提你手都拿起來了。站樁也好,練拳也好,都得先把根基打好,總是讓你的重心在下面,就是我們所謂的氣沉丹田,伏氣。

把氣伏住的,你怎麼動,氣不往起拔,你這才能練那個。過去人講,服氣須伏氣,伏氣不伏氣。服氣指的就是吃氣,吸氣,納氣。而伏氣則是指自己的重心始終在低下,如不倒翁。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練那個站樁。他說,這個講的有道理,可是現在都兩手抱在胸前。這麼教,這麼站。我說,這個你就不懂了。怎麼講?武術這個行當也屬於江湖,水深著呢。不是練武術的人就都有德。而且有時跟德沒有關係。他這樣做一個是為了自己生存,第二有的時候挑徒弟,他用這個考驗人。那麼會怎麼樣呢?它教東西會給你掐頭去尾,你有沒有感覺,站著也有感覺,但是能不能練出來,練不出來,缺東西。缺什麼?你沒有根,你沒有沉下去。你只想往上練,你總是浮著的,你手一拿起來,你想練根你練不到。你手拿起來,你練的就不是根了。

正確的練法是腳底下有東西之後,開始再往身上去練。這個就像人長個似的,先得腳下有,一點一點上到腰,再上到身上。這個時候再涉及到撐抱。你底下都沒東西,你說撐抱,你拿什麼撐抱?那不是人為想像的承抱,你底下有東西了,到腰了,腰能夠把這個勁借上來了,你這一借就上手。能一樣嘛?他一聽,說真是那麼回事,要不我怎麼練好幾年了都不行呢!

所以,我每每都苦口婆心的告訴大家,一定要從無極樁上練。它從哪一點上來講,都是合理的。無論從道理上,還是它那個次序上,作用上,它都是最合理的。為什麼從腳下松?打個比方,這是一摞磚。你從上面一塊一塊拿,你磚拿下去了,可是並沒有解決你底下那些磚的放鬆,如果你從底下把磚往下一撤,你會發現整個磚會往下落,我們拿常識範例來說這種松,和那種松有什麼不同,可能仍然無法很好來說明。那麼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人體平時是處於什麼樣的體重分配?是在我們的下肢作為支撐點的同時,脊柱也在幫下肢分配著地球引力和自身的重量。這是很科學的吧?所以,我們只有把太極拳與人體在結合實際的情況下,才能夠掌握好練習的方法。

今天我從八點到現在講了一個多小時,專門給大家說了,在具備陰陽的情況下,在練習的內容當中,有陰陽的情況下,怎麼能讓我們把陰陽發揮好,進而讓我們有好的結果和效果。無論從哪個方向,哪個角度實現我們所要的目標,怎麼才能做到?就是這個中——有形有相的中和無形無相的那個中。在他們之間進行整合建立而達到我們的目的。

希望今天講這些對大家在練十三勢當中能夠起到三心的堅持:決心,信心,恆心這樣的效果和作用。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練的東西多麼簡單。要牢記大道至簡。簡單當中練的東西並不簡單。你動作一複雜了,很多東西你根本就顧不過來。今天就說到這裡。


推薦閱讀:

不得不知道的卧室裝修細節
這三種食物被稱為「天然胰島素」,糖尿病人都應該知道
知道嗎!今年流行的靴子就這3種!
[雜噲]有些話適合爛在心裡?自己知道就好
京城吃貨必備:不知道這些,你還敢說吃過麻小?

TAG: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