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百樂門的海上舊夢

提起上海,如今的人都會想到她的高樓大廈、她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但上海還有這麼一個地方,瀰漫著老上海的氣息——黃包車、爵士樂、高衩旗袍,還有似乎從上世紀傳來的蹦擦擦旋律,這裡就是百樂門,一個有著八十多年歷史,懷舊卻又頗具現代風格的娛樂場所。

早在1897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的60歲壽辰,就在外灘禮查飯店舉辦了中國最早的公開舞會。到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已經有39家專業舞廳,而1932年開業的百樂門舞廳是其中最時尚的娛樂場所,內部裝修富麗堂皇,為美國現代派裝飾藝術風格,號稱「千人舞池」的舞廳由彈簧地板和玻璃地板做成,並有由「吉米金」率領的菲律賓樂隊和優美燈光。

上世紀中葉,百樂門因虧空嚴重由政府接管,主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改為紅都電影院,直至1990年因事故被責令停業。本世紀初,百樂門重回上海灘,今址為愚園路218號。

「遠東第一樂府」崛起

我在查找資料時,以靜安寺為核心的滬西一帶,在19世紀中葉還只是人煙稀疏的鄉村田陌,到上世紀20、30年代後,租界築路擴張、市政建設推進,開始日趨繁榮,靜安寺一帶成為老上海「十里洋場」的西半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後,靜安寺一帶成為老上海「十里洋場」的西半部,百樂門舞廳坐落於此。

1929年,原戈登路(現江寧路)上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被譽為「貴族區」的上海西區便沒有一個「貴族」娛樂場,相傳1932年,國商顧聯承投資70萬兩白銀,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 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

但查閱諸多出版物,創辦百樂門的「紳商巨子」是誰卻有爭議。涉及兩個人,其一是浙江南潯富商顧聯承(又作顧聯丞),其二是晚清名臣盛宣懷的七女兒盛瑾如(愛頤)。若知曉該歷史的老法師,也請留言指點。

paramount在英語里是「至高、最大」,以此英文招牌,其原意可能是突出它的高檔,迎合當時上海人追求吉祥如意大富大貴的心理。美國好萊塢四大電影公司之一也名為「Paramount」,但有趣的是,看美國電影時上海人卻習慣將該電影公司諧音取為「派拉蒙」。同一個單詞,兩個譯名,足見上海人在協調中西文化方面的創造力。

30年代的上海百樂門大舞廳的標誌

百樂門舞廳舞池內景

百樂門由中國建築師楊錫鏐設計,外觀採用美國近代前衛的建築風格,是30年代時的中國乃至全世界建築設計的新潮。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有500餘平米,鋼筋混凝土結構,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也叫彈簧地板,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可以習舞,也可以幽會,兩層舞廳可同時供千人跳舞,還配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特別的是,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客人離場時,可以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司機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百樂門的落成為當時上海灘娛樂生活和海派文化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譽為「遠東第一樂府」實至名歸。

名流時尚匯聚百樂門

百樂門當年舉行開張典禮時,國民黨政府上海市長吳鐵城親自出席發表祝詞。市長吳鐵城夫人手持一把「金鑰匙」,沿著大理石台階走到2樓宴舞大廳前,開啟這「百樂之門」。

到百樂門跳舞一時成上流社會時尚,這裡成為豪門名流主要娛樂場所,許多名人留下蹤跡:張學良時常光顧;陳香梅與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的訂婚儀式在此舉行;徐志摩是百樂門常客;1936年時,卓別林夫婦來上海參加戰士紀念會,儘管只逗留一天但也指定要來百樂門跳舞。

1934年百樂門舞廳

不過也有名流在此「吃癟」。猶太大亨沙遜有一天到百樂門去玩。臨走時,服務生不信眼前這個無甚氣派的外國跛子就是大名鼎鼎地產大王,不僅不給簽單,還嘲諷說:「假若你真是沙遜,何不自己去開一家舞廳?」沙遜一氣之下,就在上海南京西路投資興建了著名的仙樂舞廳。

百樂門還擁有許多出色歌星。梁實秋晚年的妻子韓菁菁11歲那年就曾是百樂門「一代歌后」、「大眾情人」。百樂門樂隊在當時上海也首屈一指,先是請來上海首席外籍爵士樂大樂隊——納爾遜樂隊,後又於40年代大膽起用中國第一支華人樂隊——傑美金樂隊,連程乃珊老師也曾撰文盛讚過這支當年紅極一時的樂隊以及那位「風流倜儻、風頭十足的中國爵士音樂家Jimmy King」。

大紅大紫後的破產與轉手

百樂門建成後經營方針可以用高端、高調、外向、貴族化這幾個詞來概括,先後以重金從歐美國家聘請來多批優秀的歌舞人員和團體前來演出。這裡是當時西方人和上等華人的享樂之地,昂貴的餐費和門票不是中下階層能消費得起的。《申報》1933年的一則廣告登出了百樂門舞廳消費的基本價碼,可供管窺:

  • 茶舞(下午五時至七時):門票一元,茶點一元。

  • 餐舞(下午八時起):門票每人一元半,星期六二元;大餐平日四元(連門票),星期六五元(連門票)。

  • 在以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這一價格基本得以維持。一到節假日,特別是聖誕、元旦,還要漲價、翻倍。據載,1934年的聖誕之夜,門票加餐費竟達到了15元,而且還是「最低消費」(當時中產人士月收入不過幾十元),堪稱花錢如流水。

    1930年代 人們在百樂門大舞廳內的舞池內翩翩起舞

    而在這看似紅紅火火的外表之下,實際情形卻遠非如此。西人片面走高消費的外向型路線可謂「打腫臉充胖子」。再加上經濟蕭條的大背景下缺乏合理運作的經驗,雖然聲名日隆,來客數量尚佳,但自身卻因開支過於龐大浩繁,年年虧損,最終入不敷出。

    後來百樂門改由國人經營,朝著世俗化、大眾化的方向上發展。雖說百樂門舞廳成了老派上海人的社交場所,但程乃珊老師也曾在她的文中提及「萬萬不可帶女朋友或未婚妻去」,因為其他舞客會將你女朋友混為舞女,以降低了女友身份。但也不是說百樂門的舞女低級,這和「跳野雞舞」還是不一樣的。

    「跳野雞舞」,一般是白俄開的,舞女也是白俄,設在獨立花園洋房內,對外只稱是私家party,品流複雜,賭娼齊全,一般人是不大敢涉足的。

    但因為掛牌的營業性舞廳限制多——如百樂門、仙樂斯等因不供應烈性酒,不可賭,更不可嫖,所以有人還是寧願去那種沒註冊的舞廳,稱為「跳野雞舞」。

    ——程乃珊《野雞》

    有點扯遠了。現實中的百樂門並是不停留在文人墨客充滿華麗辭藻的文章里的,它是大時代的產物,也受到了大時代的制約。百樂門的實際經營狀況始終不像它的聲名那樣大紅大紫,可謂是「一波三折,多災多難」,虧損還是長時間伴隨著這家名牌娛樂企業。

    紅都影劇院

    解放後百樂門原舞廳主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改為紅都電影院,這一沉寂,就是幾十年。提到紅都戲院,有天和一位長輩聊起,說文革那會兒,學校經常組織去紅都舉辦集體活動,有時候看電影,有時候辦歌詠會,她還笑說以前在紅都的舞台上演唱過革命歌曲呢。

    >>題外話: 當紅舞女血案之謎

    百樂門當初最負艷名的舞女叫陳曼麗。她長得婷婷玉立,秀氣大方,又擅長京劇,曾與葉盛蘭、馬富祿合演過《紅鸞禧》,名氣不在電影明星之下。

    1940年2月25日深夜,陳曼麗正在與舞客們談笑風生,突然從音樂台的左側躍出一個穿西裝的青年,抽出手槍對準陳曼麗連發三槍,陳當場倒地,舞場內頓時大亂。陳曼麗等當即被送到附近的紅十字會醫院(今華山醫院)救治,但因流血過多,終告不治。

    關於這個案子說法很多。在百樂門槍殺發生的前兩個小時,無巧不成書、仙樂斯舞廳里也發生了槍擊事件,說是重慶方面的地下工作人員槍殺了汪偽「76號」的機要室主任錢人龍,汪偽特工總部認為陳曼麗是軍統的潛伏人員,蓄意報復,將這筆血債算在了她的頭上;此外,第二種說法是,陳曼麗不拘形跡,與汪偽要員時相過從,軍統地下特工以「鋤奸」為名,一舉除掉了她。還有種完全相反的說法,陳曼麗是因為拒絕日本軍官伴舞而被日本軍方派出的槍手暗殺。

    也有傳說其實陳曼麗的死與政治無關,純屬情殺。總之,此案到目前為止仍是撲朔迷離的懸案一樁。

    90年代時,紅都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坍,壓死行人一名,被責令停業。2003年7月,經內部重新修繕,上海百樂門大舞廳以嶄新的面貌再度迎客。

    「月明星稀,燈光如練;何處寄足,高樓廣寒;非敢作遨遊之夢,吾愛此天上人間」。這是1932年上海百樂門舞廳剛剛建成時,上海灘一位不知名的詩人為百樂門留下的傳頌一時的詩句,字裡行間流露上海人對這座「遠東第一樂府」的仰慕。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今的百樂門,喚醒了很多老上海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海上舊夢。百樂門因為這座城市而沉浮,也因為這座城市而重生。

    推薦閱讀:

    風情華麗,搖曳生姿的百樂門
    百樂823爆桿的重生之旅
    我拍攝的上海老建築(九)    百樂門舞廳
    【走走】百樂門——華麗無法繼續轉身(04.11)

    TAG:百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