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玉器大賞
玉鏤雕雙獅 玉鏤雕雙獅,元,長7.3cm,寬5.2cm,厚1.7cm。清宮舊藏。 玉質白凈無雜色,為較厚的片狀,鏤雕大、小二獅,大獅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獅直立,前肢舉起,與大獅相戲。 獅子生活於熱帶,在我國很少見,但很早即輸入我國。中國歷代工藝品中不乏獅子題材的作品,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真實的獅子為造型而加以變化,另一種較為誇張。目前見到的獅類作品多為傳世品,製造年代的界定頗有難度,一般研究者以盧溝橋望柱飾獅及故宮斷虹橋望柱飾獅的特徵為參照來劃定北方獅類作品的年代。此件玉獅為小頭,腮部有彎月形弧線,具有明顯的元代作品特點。
玉雙螭紋臂擱 玉雙螭紋臂擱,元,長10cm,寬3.4cm,厚1cm。 臂擱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狀,長方形,兩端呈「S」狀,兩側下卷,正面凸雕雙螭銜靈芝圖案,背面飾雲紋。 此件作品為已知的早期玉臂擱。宋以後,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紋裝飾,但螭的形象已無漢代螭紋的特點,更似爬蟲。雙螭靈芝圖案在元代玉器上較為多見,據此作品的樣式、螭紋及靈芝的特點可確定為元代所製造。
玉人物龍紋磬 玉人物龍紋磬,明中期,長20.4cm,寬20.1cm,厚0.9cm。清宮舊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雙夔龍紋橫樑,橫樑兩側懸掛銅鍍金鏈,其下掛磬。磬正面為雲紋地,雕雙龍戲火珠紋,兩龍一仰一俯,分別佔據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壽、祿三星像,又有松樹、鹿、鶴、靈芝並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樂器,一般為多件成組,按音階排列使用。這件玉磬為單件,是由樂器演化的用於室內裝飾的陳設品。雙龍戲珠紋是明代宮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圖案。
玉組佩 玉組佩,明晚期,通長53.6cm。清宮舊藏。 組佩由53件玉飾串成。上部以一件壽星騎鶴式玉紐總攬組佩,其下有金質橫樑,橫樑兩端為龍頭。橫樑下懸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組構成,橫向相對。上4組玉飾每串各為3件,其中2件為玉葉,1件為玉鏤件,玉鏤件分別為「卍」字、「壽」字、鳳、雙魚、雙桃、華蓋、麒麟等,第5組均為單個玉文臣。這類成組玉飾產生的年代很早,與《詩經》中所言「雜佩」類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稱為「珩」、「琚」、「瑀」、「沖牙」,佩戴於人身,行走時玉件相觸而有聲。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與此件類似的組佩。這組玉佩所用白玉質地優良,加工精緻,是宮廷玉器中的精品。
玉谷紋圭 玉谷紋圭,明,高21.3cm,寬6.3cm,厚0.9cm。清宮舊藏。 玉圭表面有舊色,厚片狀,頂部有凸起的圭角。兩面飾紋相同,為5列凸起的谷紋。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飾填金紋飾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頂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陰線夔龍紋,座四面共飾12組圖案,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處的凹槽內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種穀圭在明代墓葬中發現多件,為貴族婦女身上的裝飾。玉圭的木座為清代宮廷所制。
玉九螭璧 玉九螭璧,明,直徑20.4cm,孔徑5.8cm,厚2cm。清宮舊藏。 玉璧為暗青色,有黃斑,圓形,一面飾谷紋,一面浮雕9條螭紋。璧中央孔中1條螭紋為龍首、獸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條螭紋,皆小頭獨角,團團圍住中孔之螭。璧邊緣處有3條螭,後肢與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認為螭是龍的一種。宋、元以後,多以螭龍紋裝飾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際的廣闊,以九螭表示皇族的興旺,應是明代宮廷用品。
玉螭紋筆 玉螭紋筆,明,通長23.7cm,管徑1.6cm,帽徑2cm。清宮舊藏。 筆管青玉制,直管,無斗,頂部封堵玉片。筆管端部飾陰線回紋,中部飾凸雕的蟠螭。筆帽亦為青玉制,直管式,較筆管略粗,可套接於筆管上,筆帽兩端飾陰線回紋,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筆應由筆管、筆毫、筆帽三部分組成。一些筆因毫較多,需另配筆斗以固定筆毫,謂之斗筆。此筆因年代久遠,筆毫已失。
玉卧獸形硯滴 玉卧獸形硯滴,明,長12.7cm,寬6.5cm,高5.1cm。清宮舊藏。 硯滴玉色青白,卧獸形,略仿漢代辟邪樣式,但有較大變化,獸頭有雙角,粗眉,大眼,口銜小羽觴,四肢伏於地,肢上有火焰紋裝飾,背後部有骨椎狀裝飾,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為後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內空可蓄水。 硯滴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將所蓄之水吸出,滴於硯。漢代已有飛熊、卧羊、辟邪、鳩鳳等多種樣式的玉質硯滴,常為後代所模仿。這種硯滴在明代又被稱為「水中丞」,除用於蓄水外還是文房內的陳設品。
玉雙管式筆插 玉雙管式筆插,明,高21.9cm,大口徑5.5-6cm,小口徑4.5-4.7cm。清宮舊藏。 筆插青玉制,色略暗。形製為竹節及桃樁相連式,竹節略高,內空,其外有小竹枝、靈芝相附。桃樁與竹節相併,內空,其外有桃枝、桃葉及果實,一桃枝伸展,連於竹節之上,桃樁下部飾蘭花之花葉。 筆插是文房用品,管內可插筆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內陳設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類作品。筆插取竹、桃、蘭、芝之形,以象徵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錯落,生動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玉獸面紋匜杯 玉獸面紋匜杯,明,高9.2cm,口長13.2cm,口寬7.5cm。 此匜杯由整塊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口,前凸而後方,凸出部分為流,口沿外側飾夔紋、鳳紋。中部為腹,上飾淺浮雕獸面紋。下部為長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飾夔紋。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為獸吞式,柄上部為獸首,仿古樣式,巨耳,粗眉,張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飾勾雲紋。 匜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樣式仿古匜而有所變化,裝飾圖案也與古器不同,鳳紋的使用更具時代特色。此匜杯杯體方正,圖案古樸,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子剛」款青玉合巹杯 「子剛」款青玉合巹杯,明,高8.3cm,口徑5.8cm。 杯為雙筒相連式,外飾兩周繩紋,兩筒間鏤雕一鳳為杯柄,杯前面雕雙螭,並於兩道繩結間雕方形飾,其上琢「萬壽」二字。杯兩側分別琢凸起的篆文詩句,其中一側杯口沿琢「子剛制」款識,杯身銘文為「九陌祥煙合,千春瑞日明。願君萬年壽,長醉鳳凰城。」另一側杯口沿琢「合巹杯」,杯身銘文為「溫溫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天廣樂」,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時「合巹」多指婚姻之事,合巹杯亦應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剛制」款,陸子剛為明晚期治玉名家,與祝允明為同時代人,他的作品多為後人所仿冒。
玉壽鹿山子 玉壽鹿山子,明,高14.8cm,寬9cm。清宮舊藏。 山子玉料青綠色,雕立體山林景緻。作品下部為山石,其上高樹成蔭,並結有桃實,樹下一老人當風而立,著長袍短褂,左手輕撫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銜靈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現吉祥長壽的主題。加工時採用了鏤雕技法,作品中保留著較多的鏤雕孔洞以表現山石的風化與穿孔,樹木枝葉處精雕細琢,因勢就形,邊角處打磨圓潤,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藝術的造型風格。這類玉雕作品主要用於室內陳設,今人稱為「擺件」。
玉八出戟方觚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徑8.1-8.5cm,足徑4.9-6cm。清宮舊藏。 作品為方柱形,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撇口,粗頸,其外飾陰線琢出的變形蟬紋及雙夔紋,四面花紋相同。中部為觚腹,四面微外凸,飾變形蟬紋,花紋與觚頸紋飾相呼應。下部與上部對稱但稍短,上飾變形蟬紋。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線,戟線分成多節,每一節上有陰線圖案。觚的四角飾有鏤雕的卷草形裝飾,這類裝飾稱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稱為「八出戟」。明朝時多用觚作為室內陳設,觚內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掛件。
玉條紋獸耳簋 玉條紋獸耳簋,明,高8.8cm,口徑13.2cm,足徑9.4cm。清宮舊藏。 簋玉色暗青,圓形,敞口,頸部微內收。簋兩側各有一個獸吞式耳,形為獸頭口吞夔形柱。器身兩面圖案相同,每面各有兩個用以裝飾的凸戟,中部為凸雕片狀獸首,獸首兩側各有一陰線夔紋。簋的腹部排列縱向條紋,其下有圓形圈足。 簋為商、周時流行的食器,這件作品為仿古器,造型較商、周古器有所變化。明代,這類仿古簋可用於室內陳設,也可用於燃香。此簋的木蓋為清宮所配,紫檀木質,上雕仿古雲紋及鏤空卷草紋,蓋鈕為元代玉件。從木蓋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宮廷中曾作為貯放香料的香薰。
玉仿古銅紋環柄扁杯 玉仿古銅紋環柄扁杯,明,高12cm,口徑3.2-10cm,足徑4.5-7.1cm。清宮舊藏。 杯青玉質,扁圓形口,上部略寬。杯體上部飾細密的方格紋,兩側中間凸起條形戟,其下飾鳳尾夔一周共6隻,首尾相接。杯腹飾6組蕉葉紋,葉脈細密,蕉葉間有陰線小獸面。杯的一側透雕凸起的夔龍3隻,大頭細身,上下排列,另一側有環形柄,杯柄上端為雲形鋬,柄下又飾一夔龍。杯有橢圓形足。 此玉杯所飾夔紋及獸面紋與商、周、秦、漢器物中出現的花紋不同,環形柄及蕉葉紋也有較大的變化,圖案風格接近宋、元時的作品,為明代仿古陳設品。
玉獸鈕夔龍紋樽 玉獸鈕夔龍紋樽,明,通高11.2cm,口徑6.2cm。清宮舊藏。 樽玉料青白,略顯黃色。圓柱狀,一側為環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飾夔龍紋及谷紋,下部近3足處分別飾獸面紋。蓋隆頂,蓋面上等距立雕3個獸形鈕,似羊,蓋面中部飾渦紋。 樽為古代酒器,在漢代較流行,常見有銅、漆、玉質作品。此件作品與漢代玉樽相似,花紋略有變化,工藝不如漢代作品精緻。清宮舊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區考古發掘中也發現有陸子岡款的代表作品。陸子岡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見此類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御用監造」玉海東青啄雁飾 「御用監造」玉海東青啄雁飾,明,長5.5cm,寬3.5cm,厚1.4cm。 玉飾暗白色,月牙形,中間透雕一海東青啄大雁頭,迫其降落於水,下部有水波與葦葉紋。作品背面邊柱上有陰線「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監造」款識。 「御用監」是明代宮廷內專司造辦用品的機構,由此而知此物為明代宮廷督造的用品。傳世的明代玉器中帶有製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帶有「御用監」款的作品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貴。「海東青啄雁」的圖案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養鶻捕雁的習俗,同類題材在遼、金玉器中大量出現。從造型判斷此飾物應為婦女的頭飾。
玉卧鹿壽星山子 玉卧鹿壽星山子,明,長8.5cm,寬5cm,高11.5cm。清宮舊藏。 山子玉色青綠,玉中有雜色。雕一鹿卧地,壽星老人坐於鹿背。老人長頭大耳,長髯,右手持龍頭杖,左手撫腰帶。鹿回首,依老人長袖,頭頂有枝杈形角,身飾「米」字形花紋。 作品造型繁簡相宜,老人頭部的雕琢細膩而鹿則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線及折線表示,僅有少量弧線。這類雕飾風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運用。
「子岡」款茶晶梅花花插 「子岡」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徑4.2cm,底徑3.8cm。清宮舊藏。 花插筒狀,茶色,梅樹榦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並茂。一面琢隱起兩行行書「疎影橫斜,暗香浮動」八字。末署圓形「子」、方形「岡」陰文二印。充滿了文人畫韻味,格調高雅,技藝不凡。原藏清宮南庫。 水晶依質色不同稱紫晶、綠晶、茶晶、墨晶、藍晶、發晶、鬃晶、黃晶等。出於矽卡岩、偉晶及熱液脈狀礦床中(砂礦)。茶晶產於我國內蒙、甘肅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難得的俏色之作。
玉八仙紋執壺 玉八仙紋執壺,明,通高27cm,口徑7.8-6cm,足徑8.2-6.5cm。清宮舊藏。 壺青玉質。體扁圓形,細頸,闊腹,圈足。蓋鈕鏤雕壽星騎鹿,蓋緣刻一周山字紋。器兩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圖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紋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鏤雕獸。頸部有兩首剔地陽紋草書五言詩,其一為 :「玉斝千巡獻,蟠桃五色勻。年來登鶴算,海屋彩雲生。」末署「長春」。其二:「芳宴瑤池熙,祥光紫極纏。仙翁齊慶祝,願壽萬千年。」末署「永年」。 執壺是明代一種極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鑒其它工藝門類。圖案豐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響,八仙圖案即其一,為明代中晚期工藝品上常見的題材。花草和山石圖案清朗洒脫,蓋緣、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紋更反映出明代藝匠的美學傾向。頸部雕刻的兩首草書五言詩運筆流暢,使此壺在銘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顯珍貴。
青玉竹節杯 青玉竹節杯,明,高10.5cm,口徑7.5-3.9cm。清宮舊藏。 此杯用料為新疆和闐產的青白玉,局部有淺黃色斑沁。杯作扁圓的三節竹筒狀,杯身兩節中空,以一竹節為杯底,杯體微微彎向一側,杯柄雕成捲曲的竹節形。杯身兩面各浮雕竹葉紋。節上琢有谷紋。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飲器製作講究,玉酒具的製作也得以發展,器形和紋飾都頗豐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創新型。此杯造型獨特,選材精細,是明代玉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推薦閱讀:
※佩戴玉器有講究
※慈溪摯愛的寶貝
※佩戴玉器的圖案講究
※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第九章?窮極工巧?風華絕代
※玩玉40年的大師告訴你,為什麼俄料不及和田料有收藏意義
TAG: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