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鐘的演講術(1)-準備演講,先問時間有多久

18分鐘的演講術(1)-準備演講,先問時間有多久....楊迺仁

當您獲邀要發表一場演講,或是要在會議上報告特定事項時,您會先思考哪些問題?題目?聽眾?還是時間?上述問題其實都重要,但「時間」對演講而言,卻有著相當獨特的地位,因為演講前的準備,必須要瞭解的問題很多,但多數都可以協調或彈性處理,唯有「時間」,是比較沒有商量餘地的,因為只要時間到,再好的演講都得結束,沒講完不行,聽眾想聽也不行,總而言之,準備演講,永遠都得先問:「需要講多久?」時間長短,對演講活動的形式及目的影響甚鉅。教育訓練通常比照學校上課,一次至少50分鐘,典禮演講如學校的週會或開學演講,甚至可能長達90分鐘以上,研討會則是一場演講至少40分鐘,有時還可能連續進行三場,聽眾要一口氣連續聽上兩小時。如果照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演講要像女人的裙子一樣,愈短愈好」,前述的演講時間絕對不算短,也難怪除了少數演講技巧高超的演講者外,大多數的演講到最後,聽眾往往失去耐心,甚至分神瞌睡的人都所在多有。演講時間宜短不宜長一場演講之所以會將近一小時,除了成本考量外(如講師鐘點費、場地及設備費用等),其實還是因為演講活動的舉辦歷史長達2,000年以上,甚至可以追溯到希臘羅馬時期,在沒有影音媒體的時代,演講活動相較於平面媒體,吸引力是相當高的,因此舉辦時間宜長不宜短;但受到電視及網路影音的影響,現代人已經習慣聆聽短時間的訊息,加上生活步調快、壓力大,長時間的演講活動,其實與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已經不再合適。而就實用性而言,長時間的演講,不但考驗演講者的天賦及準備能力,容易帶給演講者挫折,也不適用於日常生活所需。如知名的全球管理諮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就曾經在一次重要的諮詢會議結束後,該項目負責人在電梯間遇見了因故未出席的客戶董事長,由於這位麥肯錫項目負責人無法在電梯從30樓降到1樓的100秒內,把會議結果說清楚,最終居然因此失去這個客戶,讓麥肯錫從此要求公司員工,凡事要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結果說清楚,也衍生出在商界廣為流傳的電梯簡報、電梯演講或電梯行銷(Elevator Speech)。20×20的創新演講理念類似這種強調「短時間內就得把結果說清楚」的演講活動,目前也已成為許多組織的活動特色。如2003年在日本東京誕生的「Pecha Kucha Night」(因為活動時間通常在晚上),創辦人馬克?戴薩姆(Mark Dytham)用這個在日語中代表「談天說地」的名稱,來代表一種極速演講和播放幻燈片來表達想法的形式,每位演講者只有400秒,用20張投影片來展示自己的想法,等於每張投影片只有20秒的闡述時間,這項「20×20」的創新理念,已經成功地讓人們聚集在一起,並且分享彼此各種有趣的想法。不論是流行趨勢、藝術、設計、建築、已完成或者平時發想的作品、甚或是日常生活的丁香雜事,都會是Pecha Kucha Night演講者發表的內容。活動以輕鬆愉快的派對方式進行,聽眾可在演講者開場前、中場休息及結束後,與演講者或當天的新朋友相互分享自己的創作想法。而當天所有發表的作品,也會透過Pecha Kucha Night國際官網,傳遞給全球Pecha Kucha Night設計師網路,進而增進與國際接軌的交流機會,也促進了城市間的設計交流。截至目前為止,Pecha Kucha Night已經走向全世界,每個月至少有80場以上的Pecha Kucha Night在全球超過400個以上城市舉辦,包括紐約、倫敦、上海、阿姆斯特丹、雪梨、舊金山、柏林、開普敦、香港等城市,成為藝術人士集會和思想碰撞的重要活動。Pecha Kucha Night目前在臺北是由學學文創志業主辦,定期三個月舉辦一次,迄今已舉辦過16場,詳情可參考http://www.xuexue.tw/events/pkn/index.html。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演講網站但講到短時間演講,就不能不提以「18分鐘」為限的TED Talks(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這項以「Idea Worth Spreading(傳播思想,分享生活)」為宗旨的演講網站,其實是源自於在1984年誕生的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科技、娛樂、設計的縮寫)大會(TED Conference),許多重大的「創新」都在此首次發表,像是蘋果電腦的麥金塔(Macintosh)電腦以及Sony的CD光碟片,TED大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自從克裡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2年起接管TED後,創立了種子基金會(The Sapling Foundation),更將演講主題擴大,並邀請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每年都會有上萬人申請參加TED Talks,只有1000個「有好奇心、創造力,思維開放,有改造世界的熱情」的人能獲得邀請,而且還是要付出6,000美元,才能聆聽三到四天的TED Talks數十場的精采演講。從2006年起,TED Talks開始將演講影片上傳到網站,並在2009年推出開放翻譯計畫(TED Open Translation Project),讓全球志工將英文字幕翻譯成各國語言,其中也有400個以上的演講配上中文字幕。截至目前為止,TED Talks網站已經有超過935個演講影片,累積瀏覽人次已經超過3億人次,這還不包含在YouTube、iTunes瀏覽或下載的次數,堪稱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演講網站。凡是能獲邀到TED Talks現場作演講的人,多半都有非同尋常的經歷或是顯赫的成就,也都獲得聽眾巨大的迴響,如由Ken Robinson爵士主講的「學校扼殺了創意嗎?」的瀏覽人次,從2006年6月開始播放至今已超過790萬次,其他演講者還包括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Craig Venter,「一百美元電腦」計畫的創建人Nicholas Negroponte、孤身滑雪到北極的第一人Ben Saunders等,也難怪在TED Talks還可以看到前美國副總統Al Gore或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等人的演講了。TED在2009年開放品牌授權(open licensing),讓全世界有心、有能力的人用TED的模式並依其品牌準則,來經營一個TED大會。這個由會員自行策劃、TED官方認可的會議叫做TEDx,以城市為名,用在地的故事,TEDx目前已遍及全球30多個城市,包括臺北、上海、東京、紐約、舊金山、巴黎等。TEDx Taipei目前是由The Big Question Ltd(四和願創意顧問有限公司)所策劃,詳情可參考http://tedxtaipei.com/。18分鐘的悸動但不管演講者的來頭有多大,TED Talks都會要求每位演講者的演講長度,絕對不可超過18分鐘,要在18分鐘時間裡,讓這些有著非比尋常經歷的演講者,將自己思考了一輩子的問題說清楚,還要說得有趣,讓聽者不僅得到心智上的啟發,還要引發情感上的刺激,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安德森相信,一個好演講的關鍵,不在於演講技巧等技術性東西,而是回到原點:「一個言之有物,啟發人的觀點」。因此,TED Talks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鋪陳演講內容,安德森認為,18分鐘(甚至更短)已經足以說明一個重要的觀點,更重要的是,聽眾的注意力也能一直保持在最佳狀態。事實上,18分鐘也很符合數位時代的觀賞習慣,如Youtube影片的長度就限制在10分鐘,而且根據Youtube自行統計,網路影片的長度只要超過三分鐘,被用戶跳過的機率超過80%,而TED Talks設定在18分鐘,是希望讓人們可以利用休息喝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足以觀賞完一段TED Talks影片,這種利用篇幅限制來闡釋觀點的行為,在網路上比比皆是,如Twitter留言限制在140字,Facebook塗鴉牆的設計,也不鼓勵長篇大論,都是類似的設計。但想要在18分鐘內闡釋觀點,其實比用45分鐘,甚至兩小時的時間還更難,演講者必須反覆思考:最想闡釋的觀點是什麼,或展示什麼項目?他們希望和聽眾的互動聚焦在哪個關鍵點?精簡的過程,其實也是最難的過程。目前整個TED工作團隊,有超過70位人員的工作內容,落在兩個主要領域:一個是發掘講者,另一個就是訓練演講者,做出這輩子最動人的一次演說。TED團隊會先用6個月的時間與演講者溝通,傳授18分鐘演講的注意事項,包括聲音語言和身體語言,如果用到投影片或其他道具,雙方更會來回溝通修正,加上舞臺、燈光、音樂、布景等所有影響參與者感官的細節,也都會由百人團隊設計思量過。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協助演講者展現出熱情,分享出來的故事才會有生命,才能更精準地命中觀念核心,聽眾也才會因此被感動。安德森強調,18分鐘不可能講完所有的故事,所以只需要挑一個值得講的,「寧可深,不要廣」就是TED Talks的核心精神,也是近代演講活動最重要的理念。在美國,「TED式風格」已經成為演講專有名詞,許多演講專家也都紛紛發表「如何準備一場TED形式演講」,未來藉由「游於藝電子報」,筆者希望能結合演講理論及TED Talks的實例探討,提供讀者更多有關「18分鐘演講術」的認識,希望能幫助每一個人未來有機會上臺演講時,能做出最好的準備,呈現最好的表現。(作者為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講師,本中心100年度「高階人員研究班」講座)
推薦閱讀:

描寫時間過得快的句子
全世界的母親都想要的禮物是……

TAG:時間 | 演講 | 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