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事禮儀知識

喪事禮儀知識一)死亡和殯葬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生生死死是人類社會新陳代謝、一代代衍生髮展的自然規律。人類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誕生的同時不得不面臨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如果說一個人的生是偶然的話,那麼,死卻是一種必然。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死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  死亡是機體生命活動和新陳代謝的終止,雖然促成死亡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自然死亡:因生理的衰老而發生的生理死亡。  病理死亡:因各種疾病不治造成的死亡。  意外死亡:因受機械、化學、交通事故、天災、戰爭等外來因素的傷害造 成的死亡。  推定死亡:因公民長期失蹤並超過法定期限,由法院依法確定的死亡。  死亡過程雖然在理論上可分為臨床死亡和生物學死亡兩個階段,但最終都是以整個機體的生理功能停止並陷於不能恢復的狀態才謂之死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著的人就應對死者履行"殯"和"葬"的義務。殯和葬是兩個不同的過程:所謂"殯"是指悼念逝者的禮儀活動;所謂"葬"則是指人們對遺體或骨灰所採取的掩埋方式。殯和葬共同完成了喪事活動的整個過程。因此,殯葬是生者對於逝者的一種悼念方式和處理程序。(二)殯葬的一般程序  喪家操辦喪事會涉及到一些比較程式化的具體事項,也就是說,要辦好喪事並非容易。不少家庭由於事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一旦事情發生了,往往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結果使傷心事留下了遺憾。殯儀準備2009-06-09 08:25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212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一)召開親屬會議  辦理喪事頭緒繁多,為了避免手忙腳亂,建議在殯儀活動展開之前召開親屬會議,親屬會議的主要議題有:  1.確定喪儀的規模,擬定參加喪儀活動的親友及有關單位的人員名單,統計參加儀式和喪宴的大致人數,準備奠酬和謝禮等;  2.聯繫逝者生前單位,確定是否需要成立治喪委員會,確定訃告內容、致悼詞人、致答謝詞人和追悼會主持人等;   3.確定追悼會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4.治喪的經費及分攤等;  5.對遺言中須立刻確定或處理的事項的安排;  6.人員的分工負責。(二)整理遺體  人死亡後,對其遺體的清理一般是由殯儀館的化妝人員進行,可是有些親屬希望在親人死亡後,能親手為其作最後一次的清理,那麼,可以按以下方法進行操作:  如在醫院病房內死亡,親屬可為其脫去衣服,用溫水毛巾將遺體擦凈,如死者的口、眼沒有閉合,可輕輕按摩,使其合攏,再換上新衣褲即可。然後陪送其至醫院太平間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親屬將遺體移至硬板床上,換下臟衣服,也用溫水毛巾將遺體擦凈,換穿新衣褲後,將其口、眼合閉,然後將其手、足放直,以防遺體變形。按照有些風俗,還需由直系親屬替其剪凈手、腳的指甲,梳理頭髮。這些事情可酌情處理。(三)壽衣的選擇  1.壽衣知識 壽衣就是給逝者穿的衣服。  人類進入封建社會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禮開始日趨奢華和繁縟起來。因死者的衣著代表著生前的地位、財富和等級,所以給死者穿何種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稱在當時都是非常講究的。壽者,顧名思義,永生也,先人死後,孝子忌諱言死,而將死人所著衣服冠以"壽衣"之稱。一般來說,壽衣皆取單數,得吉利之意。同時其量詞亦有不同,上衣不稱"件"而曰"領"(古時候壽衣皆有領),有三領、五領、七領之別;褲不稱"條"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別。"五領三腰"就是穿五件上衣著三條褲子。舊時,一般平民百姓穿三領,官宦富貴之家穿五領、七領,帝、後駕崩著九領,謂"九五之尊"。清朝慈禧太后小殮時,身著金絲綉禮服,外罩繡花串珠衫,僅這兩件服飾上就鑲有大小珍珠5920顆、寶石1135塊;周身還有九練串珠,頭戴珠冠,珠冠上鑲嵌一顆大如鵝卵的寶珠(當時價值1000萬兩白銀);再以翡翠雕琢為枕,腳蹬兩朵碧玉大蓮花。其極顯皇家之奢侈浮華,將壽衣的喪葬習俗演繹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推行殯葬改革,提倡喪事簡辦、遺體火化,擯棄了封建社會壽衣習俗的糟粕,促進了社會文明?quot;文革"中,壽衣行業被看作封建殘餘予以取締,使壽衣的形式開始單調劃一。當時幾乎是千篇一律的中山裝、人民裝和列寧裝。  現在,壽衣品種和花色已呈多樣化,人們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時,對民間的風俗習慣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滿足喪家各種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壽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別、年齡的區別,其中性別差異明顯而年齡差異些微。按照民間習俗,我國向來把老年人的喪事當作喜事來辦,因而有"紅白喜事"之說,因此老人的壽衣也往往採用鮮艷、花俏的顏色。壽衣的面料均採用棉、麻、綢、緞、毛,因化纖面料在焚化過程中會燃成液體,不僅影響骨灰的質量,而且會造成環境污染,故一般壽衣不採用化纖面料製作。  2.壽衣的種類 應該說壽衣從廣義上理解,品種是不計其數的,逝者家屬完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紹的只是傳統的和現今比較流行的壽衣的種類:  衾  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綉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  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  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  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雲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  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綉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於逝者身上即可。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附部分壽衣規格及價目表)(四)選擇殯儀館  殯儀館是專門為逝者處理後事、為親屬提供喪事服務的場所。中國的殯儀館始於19世紀20年代,它是我國近代社會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產物。上海作為較為發達的一個沿海城市和通商口岸,殯儀館的產生和發展一直是領先於全國的。解放前,上海已有17家殯儀館,而此時,我國大多數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喪事活動仍由傳統的杠業和家庭承擔,供祭、念經、做佛事、吃豆腐飯、出殯、建墳埋葬還是喪事活動的主要形式。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大力推行火葬,各地陸續建起一批火葬場,這些為推行火葬服務建立的火葬場後來逐步過渡到具有接屍、悼念、火化、骨灰寄存等功能的殯儀館。  現代意義的殯儀館以具備為喪事活動提供全面服務的功能,而成為今天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海目前共有殯儀館15家,其中由市殯葬服務中心直接管理的市級殯儀館3家,分別是龍華殯儀館、寶興殯儀館和益善殯儀館。  1.龍華殯儀館  龍華殯儀館始建於1965年,地處上海市西南部,佔地面積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年殯殮量2.8萬具遺體,是上海市最大的殯儀館。  為滿足喪家的不同需求,該館提供優秀化妝師當廳更衣化妝服務、通宵守靈服務、預定喪宴服務、宗教悼念儀式服務、專車出殯服務、刊登訃告服務等,還組織骨灰撒海活動、上門免費諮詢、承辦港澳台同胞及其親屬的棺葬及國際屍體運輸、知名人士重大喪事活動等。  龍華殯儀館內設大廳1套,歐式禮廳2套,古典庭院式禮廳3套,各種不同類型的禮廳23套。歐式禮廳有永樂廳與安樂廳。凈園廳與覺園廳是龍華殯儀館為適應不同的消費需求而改建的禮廳,該廳既可以開追悼會,又可以守靈,內有家屬守靈休息室、衛生間及卧室,兩側壁龕有十八羅漢,中間有特色祭奠供台,庭院內有香爐、牌坊,呈古典庭園式布局。館內還備有高、中、低檔各種車型的接屍車輛和設備先進的骨灰寄存室。  龍華殯儀館地址:上海市漕溪路210號 郵政編碼:200233 電話:64380004  2.寶興殯儀館  寶興殯儀館地處上海北部,是上海現存的創辦最早的綜合型殯儀館。為適應現代大都市的需求,目前,該館正實施改建。改建後的殯儀館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做到"遠看是花園,近看是賓館,走進去才是富有親情的殯儀館"。 新館建築佔地面積549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194平方米。建設規模定位在保持現有年處理2.5萬具遺體的業務量,可滿足上海北半部地區市民及部分跨省市、境外人士辦理喪事的需求。建設標準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水平,承擔高中低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殯儀活動為依據,充分體現大都市的特點。  二十一世紀的寶興殯儀館將成為世界先進、國內一流的殯殮服務場所,成為上海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寶興殯儀館地址:上海市西寶興路833號 郵政編碼:200083 電話: 56629007  3.益善殯儀館  益善殯儀館是上海近年來新建的一家集殯殮、火化、壁葬為一體具有歐式風格的現代化的國家一級殯儀館,是上海市綠化先進單位。館內環境優美整潔,擁有兩台國際先進的綠色火化爐和十四台普通火化爐,遺體火化量堪稱世界之最。全部殯殮業務採用電腦網路化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提供各類喪儀服務。經過嚴格培訓的員工,在處理喪事禮儀活動中,推出"親情服務",愛民、便民、利民是該館的服務特色。  益善殯儀館地址:上海市老滬閔路1500號 郵政編碼:201108 電話: 64761444  4.殯儀館選擇的原則   就近原則。殯儀活動由於參加人員較多,考慮到交通便利因素,親屬可就近選擇承辦喪儀的殯儀館,並不一定非要選擇離逝者住址較近的殯儀館不可,應重點照顧喪儀活動的主要參加人員,特別是老人、病人、殘疾人的行動便利。  ①適合原則。上海的殯儀館各具特色:有的以環境整潔、優雅取勝;有的以服務周到見長;有的以具有某些特別設施或特色服務而受到不同消費層次喪家的青睞。親屬應該根據喪儀的規模、檔次以及希望得到的服務來選擇適合的殯儀館承辦喪事。  ②自願原則。選擇哪一家殯儀館,接受何種服務,購買什麼殯儀用品,完全由喪家自己決定,有關部門和單位只能作推薦或介紹,不應硬性規定。現在因市政動遷,許多居民遷往城郊結合地區居住。當地警署為方便居民,在開具殯葬死亡證明時,會指導去就近殯儀館辦理喪事,但有些人因參加治喪活動的親屬朋友均在市區,感到不方便。在這種情況下,親屬完全可以憑公安證明,自己到市區殯儀館辦理手續。龍華殯儀館、寶興殯儀館和益善殯儀館會竭誠滿足喪家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殯儀館也應該在環境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上狠下工夫,贏得消費者。(五)電話辦理接屍登記  家屬在領到《居民死亡殯葬證》後應儘快通知殯儀館接運遺體。遺體運至殯儀館後,根據有關規定,應在十五日內火化。接屍登記既可以到殯儀館的業務櫃檯去辦理,也可以電話委託。  電話委託接屍,親屬應將逝者姓名、年齡、死亡原因、死亡地點、代辦人姓名、關係、地址、電話等詳細情況與殯儀館業務人員說清楚。殯儀館業務人員將上述情況與警署開具的殯葬死亡證明核對相一致後,會儘快接屍。  去殯儀館進行接屍登記時,應出示《居民死亡殯葬證》,並將接屍地點、死者姓名、聯繫電話、聯繫人準確告知殯儀館或代理機構。喪事禮儀知識12009-06-09 08:20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277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停屍儀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間的靈床上,在親屬們的守護下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刻,這叫做"挺喪"。報喪儀式 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招魂、送魂儀式 客死在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聽到那企望著他的聲音,他才能夠循著聲音歸來。做『七』儀式 人們認為,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弔唁儀式 一般弔唁者都攜帶贈送死者的衣被,並在上面用別針掛上用毛筆書寫的"某某致"字樣的紙條。入斂儀式 入殮有"大斂"和"小斂"之分。小斂是指為死者穿衣服,"大殮"是指收屍人棺,漢族民間俗稱為"歸大屋"。喪服儀式 在喪禮中,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這本來是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後來,又被人們引申成為亡人"免罪"。出喪擇日儀式 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哭喪儀式 哭喪是中國喪葬禮俗的一大特色。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下葬儀式 這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生活只夠溫飽或稍寬裕之家,遇喪事無力大操大辦,但父、母辭世仍是「當大事」,必遵的禮儀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壽終正寢父(母)病重,親人環侍,醫生已明告「預備後事」,一切早有準備,只一咽氣即抬屍堂屋頭向神龕腳向大門停放,稱壽終正寢。忌順梁橫放,忌頭不向神龕。同時撤去病榻卧具,古稱易簀。死於戶外(醫院例外)或不是直系親人,不能停屍堂屋。鄉下多平房有揭卧處屋瓦三匹「便靈魂升天」之俗.城市則無。也有尚未咽氣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腳踩米斗,子女環跪呼號,希冀回蘇以表依戀及孝思的。燒倒頭紙,點過橋燈在死屍腳下置盆燒紙錢稱燒倒頭紙,灰燼不棄,包好放棺中。設香燭並於停屍板下點油燈稱點過橋燈。放鞭炮藉此告知鄰里家「當大事」,迷信說法是驅來捉魂的鬼卒。舉哀,沐浴整容,穿壽衣親人在哭泣舉哀的同時還要為死者抹澡,請理髮員為死者剃頭可稱舊時的整容。給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不用絲綢皮毛,有袢無紐扣的壽(老)衣,經濟窘困之家也要用清潔舊衣「裝老」。一切停當,擺正屍體,雙腳系以棉線使之腳尖併攏向上,復「搭面紙」,完成「正寢」。靈堂、靈牌靈堂有無孝幃、孝幛要視家境的好壞而定。但總 要在堂屋設神案供靈牌。靈牌紙制如大信到『狀內支以線香,寫法為「仙逝顯考(妣)某公(母)諱XX(氏)老大(孺)人之靈位。不孝男(女)XXX泣血叩首」。穿孝、成服父(母)親咽氣,子女立即用白布纏頭帶孝。成服 時正式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長背心式)、孝服、孝鞋、麻縷 系腰,孝帕長九尺拖及腳背(如祖父母尤存貼圓形紅紙於麻冠上,女婿亦同)。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視服孝人親疏而 異(如孝布長短……)稱五服。窮苦人家製備不起孝服但必包孝帕。有文化之家在門前貼訃告:「不孝子侍奉無狀,禍延顯考(妣) 某公,於X年X月X日X時辭世(或:棄養)享年X歲。」並書明成服、祭奠、出殯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雙亡稱孤哀子,父亡母存稱孤子,母亡父存稱哀子。財勢家要專印訃聞比訃告更慎重,有的還請文人撰行狀,征詩文,或在報紙上登訃告。親友要送喪家金錢、香燭、冥錠以及孝幃、輓聯,並親往喪家弔祭,孝子除叩謝外不迎送並貼孝對於門「不迎不送喪家禮,自來自去弔客情。」喪家也以孝布為反饋禮。啼更 據《 西後城風俗志》 載:「諸子、諸婦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婦女夜五哭,逢更則哭,俗名:『啼更』」。設孝堂 孝堂又稱「靈堂」、「靈棚」、「祭堂」,是停放靈柩、祭奠死者靈魂的場所。棺柩停在主屋裡,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寬闊的「靈棚」。正面擺著祭桌,桌後掛關竹簾,簾上糊著一個大大的「奠」字或「靈」字。兩旁的門上各有一個小豎匾,匾文十分考究,如喪家死的是父親,則橫匾上寫:「陟岵興悲」。如喪家死的是母親,則橫匾上寫:「陟屺興悲」。兩旁有輓聯,也稱「靈棚對子」,其內容要求點出死者與喪主的關係、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對國家、民族、家庭的貢獻,要求對仗工整,情感真摯,令人讀而生悲。無論是棚里棚外的輓聯,不拘字數多少,可隨意而作。靈堂里放兩張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稱「大殿」,小者稱「小殿」,大桌上供豬頭、公雞、鯉魚、饅頭、糕點及各種水果,豬鼻孔里要插蔥。也有的用整豬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壺、酒杯、碗筷、燒紙等。祭桌放喪盤、倒頭燈,事前備好裝著麥穰等物的白布拜墊,供弔客磕頭用,兩旁排列許多小型拜墊,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為死者族中輩份晚的男孩,人數愈多愈好,輩份愈晚愈好,這說明死者福壽雙全,族中人丁興旺。靈棚正門有一塊大匾,匾上書:「恭承惠吊」,以表喪主對弔客的謝意。靈堂設置因地位和貧富而異,地位高、富者,為了表示家族大、親友多,將祭品陳放桌上,多的達幾十桌,最高者稱「龍門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種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飛禽走獸形狀,其中一大盤為「鯉魚跳龍門」,故稱「龍門祭」。地位低的貧者,不分大小殿一張大桌上簡單擺點供品,不行大禮,只是磕頭而已。如靈堂設小殿者,則要行三拜九叩大禮。靈堂兩邊有一對紙紮的金童、玉女,稱「站棚人」,相傳將紙人焚燒後,到冥間可變成死者的傭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設放。親朋故舊來弔唁時,孝子在靈棚內跪接來吊者。孝堂中懸掛親友送來的挽幛,舊時,掛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檔,一檔一個席位。一檔為祖檔,即祖母娘家送來的挽幛;二檔為母檔,其上席為舅舅家送來的挽幛;三檔為妻檔,即妻子娘家送來的挽幛,其後才是其它親戚的挽幛。掛孝球、釘門麻 人死後在門上懸掛白紙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喪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長輩,喪家要大門上橫釘一幅粗麻,俗稱「釘門麻」作為喪事的一種標誌。送無常 舊時,迷信認為,人死是無常鬼勾攝生魂所致,故有送無常的習俗。在死者屍體移人孝堂後,喪家攜酒飯至河邊、江旁、池畔、湖濱,焚化紙錢、草鞋、稻草等物,從水中送勾魂的無常鬼離去。主喪、儐相、孝子 主喪者稱「喪主」,是操辦喪葬事宜的主人。由於喪禮儀程繁瑣,清規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禮儀不全和失禮,一是對死者不恭,二是對弔唁者不禮,所以在發生喪事時,必須請有威望、有經驗、閱歷深、會辦事的長者幫忙料理。古代對指引賓客、贊禮的人員稱「儐相」,由於喪主悲痛,孝子忙於跪接親友,故喪事安排、禮儀施行,均由儐相主持。孝子是死者的兒子、孫子、重孫,其中長子、長孫、長重孫為正孝子,他們的孝服與一般不同,特點是孝布較長,鞋上罩一層白布,在後跟半寸左右現出鞋的本色,腰間系草編的繩帶,手持哭喪棒。服重孝者則披麻戴索,俗稱「披麻戴孝」。孝子手中拿「哭喪棒」,亦稱「喪杖」、「哀杖」。哭喪棒用竹或木製成。其中父喪用竹杖,稱「苴杖」,母喪用桐木杖,稱「削杖」。原喪杖是用於孝子拄扶,因孝子過度哀傷,造成身虛體弱,行走困難,設杖以扶持。後來逐漸演變成俗,為喪禮中的一種規定。原喪杖長一米,主要用於扶拄,後演為三十公分,主要用於喪禮儀俗。成服 即喪禮大殮後,死者親屬按同死者關係的親疏,穿著應持的喪服,叫「成服」。古代為亡者服喪的喪服分五等,稱「五服」。五服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服之內的親屬稱「五屬」,五服之外,就不再是親屬關係。「斬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級,服喪最重,最低的一級是「緦麻」,服喪最輕。由於等級不同,守孝期和喪服不同。「斬衰」守孝三年,「齊衰」守孝一年。隨著社會的變革,到了清末以後,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種(l) 「重孝」:子女為父母、妻為夫、承重孫(子亡,長孫按子成服)為祖父母,著素服、束麻繩、頭戴孝箍,女頂白長巾,服穿麻邊白鞋。停靈、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頂白布短手巾,孫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為舅父母,侄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頂白布手巾,停靈期服孝,其後則除。(3) 「全破孝」:內外親弔客,每人一條白布手巾,葬後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孫輩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縫一用紅絨紮成的圓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稱「封鞋」,鞋跟處不封死,留一寬縫,加縫紅布一條;鞋臉正中各縫一紅線球。孫女無帽,則頭扎一白布寬頻,於前額正中部位縫紅絨球一個,鞋同孫男,這三個絨球稱「纓兒」。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孫、外孫女服孝時也要帶纓,紅線球按男左女右,綴於孝帽和封鞋的偏側,裕稱「歪纓」。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紅線球出售,則紅線球就改為麻制紅線球。建國後又改孝服為佩帶黑紗,紅絨球則綴在黑紗上。對請來的抬殤人員及其它幫忙人員,一律給孝帽。報喪 人死後,由死者的兒孫、侄兒、侄孫們分頭給與死者有往來的親朋、故舊報信,稱「報喪」。報喪分「口傳」與「文告」,口傳即報喪者分別奔赴親友家,將死者的故因、亡故時間簡略向親友說明,然後告之分孝情況以及開弔、送葬日期。有的報喪特別講究,孝子報喪須赤腳敞頭、披麻。到親友家須叩頭報喪,路遇親朋故舊,也須叩頭。到一家,必須在這一家吃三個熟雞蛋,才能離開。有時親友不在家,報喪者必須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後才好離開。孝子在村中挨戶「報喪」時,要戶戶下跪,路遇長老也要下跪敬告。文告又稱「訃告」,也稱「訃聞」、「訃音」、「訃文」、「訃式」等,由古代「赴告」演變而來。古代諸候以崩薨禍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訃」。隨著社會的發展,書面報喪又出現了新的形式―― 訃帖,內容與訃告同,但訃告可貼可送。而訃帖篇幅小,只宜投送個人。訃告、訃帖都須在死者出殯前送出,以便親友及時做好弔喪的準備。訃文用白紙書寫,白為凶事的代表色,顯得肅穆、悲痛。下報單與奔喪 死者的子孫奔走親友家報喪時,因重孝在身,不能進親友家門,要等候於門外,當親友出來時,突然閃出,跪地磕一響頭,泣告喪情,稱「下報單」。奔喪之俗歷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親友,聽到亡故噩耗,急忙趕回料理喪事或前往弔唁。開孝、呈白 喪家報喪或發訃告於親友,葬前一、二天,親友便帶上花圈、香燭、紙錢、輓聯等來喪家弔唁。待親友、鄰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於頭上,表示弔喪開始。親友前來弔孝,要先到靈床前行禮,禮畢,喪家跪呈致吊者孝巾一條,巾長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為之。致吊者接孝巾後,立即頂之於頭,或系之於腰,否則被視為失禮。題主 題材頭 題材蓋 亦稱「寫木主」、「寫主牌」。古代喪禮規定,除幼喪和凶死者外,人死後,都要為其設神位,以饗祭祀。死者入殮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廟前,喪家要擇日請本族或當地有名之士,為木主題主,以便長期奉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寫銜名、謚號,背面寫其經歷、生卒時間、子女和配偶的姓名,以及安葬的地點方位。木主正面的「主」字,暫寫為「王」字,待日後舉行點主儀式時補上一點,也有在題主時一併完成的。加點時須請地方紳士或有威望的老者,用紅筆在「王」上加點,變成「神主位」,點後將筆向後一甩數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筆在點上復點一次,俗稱「點主」。點後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後跪,磕頭,然後轉身將主牌放置棺頭。如果開弔設祭堂,則神主牌供奉靈堂內,等出殯時再將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或列人宗廟內。靈柩出殯前,喪家請題主的祭官,在棺頭、棺蓋上題字。題材頭時,先讓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題材頭的絹和白布,雙手獻上嶄新的毛筆。然後,孝子執硯跪於前,祭官題材頭神位。材頭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與年輕人之分,字數按「生、老、病、死、苦」推算,必須拈「生」字.似男性為例,老人的神位格式是:「時故先考某公諱某靈柩」,宮式門眉扇形框中,均題「安樂宮」三字。丙邊楹聯大都書寫「孟坡頭上金童送,奈河橋邊玉女迎」、「金童持壺春常在,玉女舉案日月長」等。有的植材蓋上留有碗口大的圓圈,用以題字,稱「題材蓋」,題字仍請祭官書寫,題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題蓋,寓鎮壓之意;一是按性別書寫,男性老人多書寫:「佑啟我後人」、「是之謂不朽」等,女性老人則寫:「坤德後嗣昌」、「坤柔順利貞」等。也有少數寫七個字的,男性多題:「大德錫類昌後嗣」, 女性多題:「王母瑤池添寶座」等,寫法以吉徉為主。大開門 發葬的前一天,稱作「大開門」。這天太凡親友均趕來??或儐相的安排下,還不時到村口迎接弔客。死者的孫子、重孫,趴在靈堂兩旁,向前來弔唁的親朋回拜謝吊。中午喪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飯、四菜一湯。有的人家弔客多,從中午就開始置酒席,一直可延續到晚席。黃昏時上廟送湯.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席結束後,吹鼓手哀樂陣陣,直至深夜,舉行辭靈儀式。扎社火 又稱扎紙紮,此俗是由唐宋時期的隨葬器物演變而成的,此俗在喪葬中十分盛行,舊時富豪者不但扎「對山以庫」或「金山銀庫」, 「鹿鶴羊馬」及「車轎」等,更有甚者扎「冥宅」,門房、茶房、轎廳、大堂、卧室、及千種傢俱、裝飾、用品,無不精美齊備,還有婢僕數輩,其形與生人住宅無異。即是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馬,死者女性,必扎轎,站栩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直到今日,扎「社火」之俗仍然流行。可惜這些紙紮藝術品到了上廟或出殯時,均付之一炬。迷信認為被焚燒的「社火」,到陰間就變成真物真人,供死者享用。實際上,這是一種浪費人力、財力、糟蹋紙紮藝術的陋俗。上廟 人死後,喪家要謁祀神祠,有的人死次日,謁土地廟,死之三日,謁城隆廟,多燒楮鏹,稱作上廟。舊時,每個村莊都有一所「土地廟」,廟中有土地爺、土地奶奶,以及蠶神、穀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迷信認為人死是犯罪,先由判官從『生死簿」上划去名字,然後由閻王派役鬼拘捕,首先寄押土地廟,為了不使鬼魂挨餓,死者子孫必須一日三餐往土地廟送「漿水飯」,也即「送湯」。同時為了死者順利通過各道「關卡」,少受罪,還要給廟神敬獻香燭,磕頭拜祭,用各種食品、酒類、瓜果等祭品代奉各方大神,賄賂它們予以照顧。做佛事 為了超度亡靈,祈求免除冤孽災禍,人死後要做佛事,其中有放焰口、拜水懺等。放焰口是指僧人替喪家念「焰口經」。焰口,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其腹大如山,喉細似針,一切飲食到了口邊,即化為火,炭,也有的說是渴望飲食、口比火焰,故稱「焰口」。請和尚放焰口,少則四、五僧,多則幾十僧,要設誦經的經堂和和尚起居的經廂屋,招待和尚的酒席要高於客席,有素齋,在誦經中要不時地送茶、糖茶、冰糖茶,以潤嗓子,除正席外,早晨要吃早點,晚上要吃夜飯。做佛事視喪家經濟情況,富豪者,送殯念經、逢七念經、百日念經、除孝念經。一般人家只在出殯前一天。此俗純屬迷信活動,建國後已經逐漸被淘汰。辭靈 即向死者靈魂告別,此儀在出殯前一天夜晚舉行,一般在夜間十二點以前,舊時稱幾更幾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殯,死者「上路」,為最後分手,此儀十分隆童,鼓樂喧天,哭聲一片,在儐相或支事的安排下,舉行辭靈儀式,根據支事(也稱禮讚)喊的禮儀程式,逐一進行。古代在行禮上十分講究,什麼情祝什麼禮,都有嚴格規定,古代九拜之禮是:一曰稽首:行禮時屈膝跪地,拱手於地,左手按在右手上,頭緩緩低至於手前面的地上,並停留較長時間。這是子對父的拜禮。二日頓首:也稱叩頭,行禮方法與稽首同,為平輩間拜禮。三曰空首:又稱拜,或拜手。行禮時,屈膝跪地稽手於胸前,與心相平,然後手至地,接著俯頭至手。所謂「空」,即頭不著地,此禮為男子常拜之禮。四日振動: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相擊,後再叩拜。五曰吉拜: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行空手禮,緩行頓首禮。六曰凶拜:也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服五年喪服者所行之拜禮。.另外還有奇拜、哀拜、肅拜三種,這是人際交往時的正常拜禮,不為喪俗所用。辭靈儀結束,眾親友散去,此時,死者的長女要向靈堂兩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關事宜,俗稱「教童子」,其內容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針在紙人的耳朵上戳一個洞,以防站棚人是聾子,到了陰間聽不到使喚。因次日清晨出殯,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稱伴夜,伴亡,喪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別」前的奠念。亦有前來弔唁的親友一起伴柩過夜的。引魂 亦稱「討五俗」,古代喪俗。把裝有糧食的瓶子與口袋放進棺材隨葬,謂之「引魂」。此俗始於商封時期,後民間沿襲成為用裝有糧食的瓶子和口袋隨葬,使死者不受飢餓。選吉穴、打金井 相墓,選吉穴是喪葬禮儀中的重要一俗,淮安民間認為祖上墓穴選擇的好壞,對下代影響極大,如果祖墓葬在風水寶地上,則下代高官厚祿,甚至可以登皇位。如果祖墓風水不好,則家境敗落,人丁也不興旺,故在殯葬時一定要請風水先生或陰陽先生選擇「吉壤」,陰陽先生根據晉代郭璞所傳的《 葬書》 相墓術,用羅盤為卜具,觀其「陰宅」周圍的地形,風向,水流等形勢,以避禍得福為標準,選擇墓穴。打金井即挖墓穴。在陰陽先生選擇好的墓地上,按卜定的方位,破土挖穴。打井挖土時,第一鍬土須收藏一邊,然後一直至挖好為止,井的大小、深淺,視棺材的大小而定,以容下棺材為宜,穴之深度比棺高五十公分,即落棺後,棺蓋離地面五十公分。有的找金井時,如果發現「四對頭」,則需重新在墓地上擇「吉穴」。「四對頭」是:「生對頭」、「死對頭」、「硬對頭」、「軟對頭」。如果打井時,發現有蛇、蟻、鼠、黃鼠狼等的巢穴,稱生對頭;如果發現有古墓和朽骨等,稱死對頭;如果發現塊石、大塊砂礓等,稱硬對頭;如果井下生水,稱軟對頭。如遇上述四對頭一者,則需另外擇地打井,民間俗稱「四不葬」。抬殤出殯 又稱「抬重」、「舉重」,即抬棺材。抬重人員稱「殤夫」。出殯前,喪家就要請好殤夫,出殯前夜,喪家要專設酒席款待殤夫,死者家屬向殤夫安席,以示請之幫忙。殤夫以抬杠抬送靈柩,抬殤人員的多少,視棺材的大小,墓地的遠近而定,一般八人或者十六人。民俗規定,棺材在起重後必須一口氣送至墓穴,中途不準落地,抬時須十分謹慎,切忌發生事故,否則系對死者不敬,對喪家不吉利。因此,殤夫必須在抬殤中輪換,為了使出殯不發生事故,喪家一直跟隨員柩左右,不時問殤夫作揖,以求他們平安抬到墓地。出殯通常在清晨舉行,凡準備隨棺下地的人員,早晨必須進食,不得空腹,而且不準吃豆腐。負責舉重的殤夫,先準備好「龍杠」、「茼索」,並捆綁在棺柩上,等候支事的安排。出棺之前,先將靈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門口,然後由長孝子頭頂「亡人牌位」,兩旁由表兄弟扶架,從靈堂內將「牌位」請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頭。叩畢,孝子分跪在供桌兩旁,向弔喪的親友行禮,禮畢,仍由長孝子將「亡人牌位」用頭頂著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堂柜上),永遠供奉,或以後供入祖祠。這一儀俗稱「回靈」。回靈結束,接著「請棺」,即將棺柩從正屋內「請」到外面來。請棺時,孝子在棺頭扶棺,閨女、兒媳等在棺尾痛哭,舉重人員分兩邊,用手托棺底,將棺柩抬到外面,放在兩條長板凳上,並將喪盆、倒頭飯、引魂燈(亦稱倒頭燈)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門外。棺柩抬至大門口,殤夫在棺上綁好「龍杠」,孝子跪在棺前,眾親發再次向棺柩磕頭,孝子回謝,禮畢,即「起程」。殤夫將棺柩拾起,長孝子雙膝跪倒,頭頂喪盆,靈柩啟動,長孝子將喪盆摔碎,俗稱「摔老盆」。同時,殤夫將置棺的兩長板凳向前推倒。這時鼓樂齊鳴,哭聲一片。前面紙幡、紙人、紙馬引路,吹鼓手緊跟,後面孫子扛著「柳魂枝」,再後是撒紙錢的,接著,孝子在棺頭領棺,後面是棺柩,拿草把的人(留著墊棺用)和送葬的親屬、弔客及抬筐的人,最後是送葬的婦女,他們一路啼哭,送葬隊伍浩浩蕩蕩。擺路祭 庄鄰戚友,為死者在必經的路上設祭,稱「路祭」。在喪家發喪之前,舉行路祭者必須事先送去祭貼,以便到時停柩。設路祭者要提前在路旁設置一方桌,桌上擺香燭祭品,送葬隊伍遇到祭桌後,立即停柩,祭喪者在棺頭脆拜叩首,有的行三拜九叩禮。,路祭有二種,一是一家設祭,全家人在路旁等候,並行跪拜禮;一是幾家共同設祭,凡參與者都要等候路旁,祭奠時,先由一主祭者跪在棺頭行四叩首禮,然後示意將桌上的祭品灑在棺前,完畢再跪拜,接著其他人一一跪拜。在路祭中,孝子一直跪在棺頭右旁,向路祭者磕頭回謝,祭畢,繼續起棺行進。下葬墓穴挖好後,即舉行「落葬」儀式。落葬時,鼓樂齊鳴,先將陪葬物品放於坑底,並在坑底撒銅錢等硬幣,孝子們從坑底將銅錢等檢起一、二枚帶回,然後將杠索解下,用繩索兜住棺底,將棺緩緩放落坑內。棺落葬後,鼓樂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時,孝子也解下孝巾,脫下鞋子,將挖墓穴的第一鍬土用衣襟兜回家中。在返回時,一不能走原路(送葬時走的路),二不準回頭張望,三是到家後,不能先進屋,要攔門吃塊糕點,然後將土倒在門後或者水缸根底。在棺柩落葬後,將送葬的紙紮,包括幡、轎、馬等焚化,焚化時須將放在轎內的四個「轎夫」取出,放於轎之四角,一起焚燒。另外將一對站棚人的腳下支架折斷,:「某某上轎」、「某某騎馬」。等孝子離開墓地後,舉重人員即用一根紅線從棺頭至棺尾的井口上拉直,在線的中間系一方孔銅幣,用以測定棺柩在井穴中的正中位置,並將「引魂燈」(倒頭燈)放在棺頭,丟上一盒火柴,然後堆土封棺,直至墳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止。並將「柳魂枝」插在墳的下首,即棺尾的中間,同時把「倒頭飯」扣在墳頂上。殯葬完後,眾人紛紛返回,但不走原路。走到村頭三岔路口時,必須從燒松枝或鋪蓋的火堆上跨過。葬畢,陰陽先生和吹鼓手則各奔東西,送喪人一一磕頭,脫孝而歸。但兒子、兒媳必須同時在前行走,看誰先到家裡,迷信認為,誰先跨進家門坎,便為吉利。回家後,孝子們分吃「倒頭飯」,其他人必須經燒鋪蓋的火堆上跨過,並吃專人等候分發的糕點、糖果、然後才能進門。繞縞子 棺柩送走以後,喪家立刻將死者的鋪蓋、平時用過的東西及掛在門旁的縞子,背到三岔路口,等殤夫回來路過此處,即點火焚燒。此間,要用鍬、銑等工具將鋪蓋挑起來燒,除蘆席留下一個角外,其餘東西都必須燒透燒盡。迷信認為,燒過東西,死者在陰間里就可享用,如果燒不透,則會變成殘缺,死者也就無法享用了。送葬回來的人必須從火堆上跨過,並將手中的工具放在火上烤一下,叫「燎龍杠」,俗說可以避邪免災。殤夫回來後,喪家設酒筵款待,飯畢,死者兒女們都分得死者一件遺物,其他親友飯後散去。酒席 一般人家做喪事正常開弔三天,第一天是「家奠」, 又稱「小開門」,只有至親近族吃便飯,第二天是「正吊」,又叫「大開門」,主要酒席在這一天。往往弔客過多,從中午開席直至晚上才能結束,這叫「流水席」。送葬回來後,吃的是「回靈席」,如果是老喪,民間稱「白喜事」,也稱「喜喪」,在酒席上,有「偷餐具」習俗。即散席後,參加筵席的親友每人「偷」一、二件,其中有酒杯、湯匙、小碗等。相傳喜喪碗、匙「偷」之吉利,帶回去留給子孫用,一可避邪免災,二可以添壽。為了滿足弔喪者「偷」碗和匙的習俗,喪家特意準備一小批小棍具,並假裝不知道。任其「偷」拿。謝喪 即孝子感謝弔喪者,有的除弔喪時謝吊外,還在葬後第二天黎明,由一人攜地氈,領到附近的親友住處,作「踵謝」。叩拜過,領者高喊「謝金子啦!」鋪下地氈,孝子磕頭拜謝。如果路途遙遠,則用謝柬謝喪。圓墳 又稱「暖墳」、「暖墓」。喪家於死者葬後第三天,至新墳上添土、奠紙、舉哀。一般是孝子率全家老幼到墳上,也有的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家人要哭繞新墳三匝而後歸。啼更 據《 西後城風俗志》 載:「諸子、諸婦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婦女夜五哭,逢更則哭,俗名:『啼更』」。設孝堂 孝堂又稱「靈堂」、「靈棚」、「祭堂」,是停放靈柩、祭奠死者靈魂的場所。棺柩停在主屋裡,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寬闊的「靈棚」。正面擺著祭桌,桌後掛關竹簾,簾上糊著一個大大的「奠」字或「靈」字。兩旁的門上各有一個小豎匾,匾文十分考究,如喪家死的是父親,則橫匾上寫:「陟岵興悲」。如喪家死的是母親,則橫匾上寫:「陟屺興悲」。兩旁有輓聯,也稱「靈棚對子」,其內容要求點出死者與喪主的關係、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對國家、民族、家庭的貢獻,要求對仗工整,情感真摯,令人讀而生悲。無論是棚里棚外的輓聯,不拘字數多少,可隨意而作。靈堂里放兩張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稱「大殿」,小者稱「小殿」,大桌上供豬頭、公雞、鯉魚、饅頭、糕點及各種水果,豬鼻孔里要插蔥。也有的用整豬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壺、酒杯、碗筷、燒紙等。祭桌放喪盤、倒頭燈,事前備好裝著麥穰等物的白布拜墊,供弔客磕頭用,兩旁排列許多小型拜墊,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為死者族中輩份晚的男孩,人數愈多愈好,輩份愈晚愈好,這說明死者福壽雙全,族中人丁興旺。靈棚正門有一塊大匾,匾上書:「恭承惠吊」,以表喪主對弔客的謝意。靈堂設置因地位和貧富而異,地位高、富者,為了表示家族大、親友多,將祭品陳放桌上,多的達幾十桌,最高者稱「龍門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種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飛禽走獸形狀,其中一大盤為「鯉魚跳龍門」,故稱「龍門祭」。地位低的貧者,不分大小殿一張大桌上簡單擺點供品,不行大禮,只是磕頭而已。如靈堂設小殿者,則要行三拜九叩大禮。靈堂兩邊有一對紙紮的金童、玉女,稱「站棚人」,相傳將紙人焚燒後,到冥間可變成死者的傭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設放。親朋故舊來弔唁時,孝子在靈棚內跪接來吊者。孝堂中懸掛親友送來的挽幛,舊時,掛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檔,一檔一個席位。一檔為祖檔,即祖母娘家送來的挽幛;二檔為母檔,其上席為舅舅家送來的挽幛;三檔為妻檔,即妻子娘家送來的挽幛,其後才是其它親戚的挽幛。掛孝球、釘門麻 人死後在門上懸掛白紙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喪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長輩,喪家要大門上橫釘一幅粗麻,俗稱「釘門麻」作為喪事的一種標誌。送無常 舊時,迷信認為,人死是無常鬼勾攝生魂所致,故有送無常的習俗。在死者屍體移人孝堂後,喪家攜酒飯至河邊、江旁、池畔、湖濱,焚化紙錢、草鞋、稻草等物,從水中送勾魂的無常鬼離去。主喪、儐相、孝子 主喪者稱「喪主」,是操辦喪葬事宜的主人。由於喪禮儀程繁瑣,清規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禮儀不全和失禮,一是對死者不恭,二是對弔唁者不禮,所以在發生喪事時,必須請有威望、有經驗、閱歷深、會辦事的長者幫忙料理。古代對指引賓客、贊禮的人員稱「儐相」,由於喪主悲痛,孝子忙於跪接親友,故喪事安排、禮儀施行,均由儐相主持。孝子是死者的兒子、孫子、重孫,其中長子、長孫、長重孫為正孝子,他們的孝服與一般不同,特點是孝布較長,鞋上罩一層白布,在後跟半寸左右現出鞋的本色,腰間系草編的繩帶,手持哭喪棒。服重孝者則披麻戴索,俗稱「披麻戴孝」。孝子手中拿「哭喪棒」,亦稱「喪杖」、「哀杖」。哭喪棒用竹或木製成。其中父喪用竹杖,稱「苴杖」,母喪用桐木杖,稱「削杖」。原喪杖是用於孝子拄扶,因孝子過度哀傷,造成身虛體弱,行走困難,設杖以扶持。後來逐漸演變成俗,為喪禮中的一種規定。原喪杖長一米,主要用於扶拄,後演為三十公分,主要用於喪禮儀俗。成服 即喪禮大殮後,死者親屬按同死者關係的親疏,穿著應持的喪服,叫「成服」。古代為亡者服喪的喪服分五等,稱「五服」。五服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服之內的親屬稱「五屬」,五服之外,就不再是親屬關係。「斬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級,服喪最重,最低的一級是「緦麻」,服喪最輕。由於等級不同,守孝期和喪服不同。「斬衰」守孝三年,「齊衰」守孝一年。隨著社會的變革,到了清末以後,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種(l) 「重孝」:子女為父母、妻為夫、承重孫(子亡,長孫按子成服)為祖父母,著素服、束麻繩、頭戴孝箍,女頂白長巾,服穿麻邊白鞋。停靈、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頂白布短手巾,孫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為舅父母,侄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頂白布手巾,停靈期服孝,其後則除。(3) 「全破孝」:內外親弔客,每人一條白布手巾,葬後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孫輩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縫一用紅絨紮成的圓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稱「封鞋」,鞋跟處不封死,留一寬縫,加縫紅布一條;鞋臉正中各縫一紅線球。孫女無帽,則頭扎一白布寬頻,於前額正中部位縫紅絨球一個,鞋同孫男,這三個絨球稱「纓兒」。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孫、外孫女服孝時也要帶纓,紅線球按男左女右,綴於孝帽和封鞋的偏側,裕稱「歪纓」。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紅線球出售,則紅線球就改為麻制紅線球。建國後又改孝服為佩帶黑紗,紅絨球則綴在黑紗上。對請來的抬殤人員及其它幫忙人員,一律給孝帽。報喪 人死後,由死者的兒孫、侄兒、侄孫們分頭給與死者有往來的親朋、故舊報信,稱「報喪」。報喪分「口傳」與「文告」,口傳即報喪者分別奔赴親友家,將死者的故因、亡故時間簡略向親友說明,然後告之分孝情況以及開弔、送葬日期。有的報喪特別講究,孝子報喪須赤腳敞頭、披麻。到親友家須叩頭報喪,路遇親朋故舊,也須叩頭。到一家,必須在這一家吃三個熟雞蛋,才能離開。有時親友不在家,報喪者必須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後才好離開。孝子在村中挨戶「報喪」時,要戶戶下跪,路遇長老也要下跪敬告。文告又稱「訃告」,也稱「訃聞」、「訃音」、「訃文」、「訃式」等,由古代「赴告」演變而來。古代諸候以崩薨禍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訃」。隨著社會的發展,書面報喪又出現了新的形式―― 訃帖,內容與訃告同,但訃告可貼可送。而訃帖篇幅小,只宜投送個人。訃告、訃帖都須在死者出殯前送出,以便親友及時做好弔喪的準備。訃文用白紙書寫,白為凶事的代表色,顯得肅穆、悲痛。下報單與奔喪 死者的子孫奔走親友家報喪時,因重孝在身,不能進親友家門,要等候於門外,當親友出來時,突然閃出,跪地磕一響頭,泣告喪情,稱「下報單」。奔喪之俗歷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親友,聽到亡故噩耗,急忙趕回料理喪事或前往弔唁。開孝、呈白 喪家報喪或發訃告於親友,葬前一、二天,親友便帶上花圈、香燭、紙錢、輓聯等來喪家弔唁。待親友、鄰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於頭上,表示弔喪開始。親友前來弔孝,要先到靈床前行禮,禮畢,喪家跪呈致吊者孝巾一條,巾長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為之。致吊者接孝巾後,立即頂之於頭,或系之於腰,否則被視為失禮。題主 題材頭 題材蓋 亦稱「寫木主」、「寫主牌」。古代喪禮規定,除幼喪和凶死者外,人死後,都要為其設神位,以饗祭祀。死者入殮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廟前,喪家要擇日請本族或當地有名之士,為木主題主,以便長期奉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寫銜名、謚號,背面寫其經歷、生卒時間、子女和配偶的姓名,以及安葬的地點方位。木主正面的「主」字,暫寫為「王」字,待日後舉行點主儀式時補上一點,也有在題主時一併完成的。加點時須請地方紳士或有威望的老者,用紅筆在「王」上加點,變成「神主位」,點後將筆向後一甩數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筆在點上復點一次,俗稱「點主」。點後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後跪,磕頭,然後轉身將主牌放置棺頭。如果開弔設祭堂,則神主牌供奉靈堂內,等出殯時再將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或列人宗廟內。靈柩出殯前,喪家請題主的祭官,在棺頭、棺蓋上題字。題材頭時,先讓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題材頭的絹和白布,雙手獻上嶄新的毛筆。然後,孝子執硯跪於前,祭官題材頭神位。材頭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與年輕人之分,字數按「生、老、病、死、苦」推算,必須拈「生」字.似男性為例,老人的神位格式是:「時故先考某公諱某靈柩」,宮式門眉扇形框中,均題「安樂宮」三字。丙邊楹聯大都書寫「孟坡頭上金童送,奈河橋邊玉女迎」、「金童持壺春常在,玉女舉案日月長」等。有的植材蓋上留有碗口大的圓圈,用以題字,稱「題材蓋」,題字仍請祭官書寫,題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題蓋,寓鎮壓之意;一是按性別書寫,男性老人多書寫:「佑啟我後人」、「是之謂不朽」等,女性老人則寫:「坤德後嗣昌」、「坤柔順利貞」等。也有少數寫七個字的,男性多題:「大德錫類昌後嗣」, 女性多題:「王母瑤池添寶座」等,寫法以吉徉為主。大開門 發葬的前一天,稱作「大開門」。這天太凡親友均趕來??或儐相的安排下,還不時到村口迎接弔客。死者的孫子、重孫,趴在靈堂兩旁,向前來弔唁的親朋回拜謝吊。中午喪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飯、四菜一湯。有的人家弔客多,從中午就開始置酒席,一直可延續到晚席。黃昏時上廟送湯.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席結束後,吹鼓手哀樂陣陣,直至深夜,舉行辭靈儀式。扎社火 又稱扎紙紮,此俗是由唐宋時期的隨葬器物演變而成的,此俗在喪葬中十分盛行,舊時富豪者不但扎「對山以庫」或「金山銀庫」, 「鹿鶴羊馬」及「車轎」等,更有甚者扎「冥宅」,門房、茶房、轎廳、大堂、卧室、及千種傢俱、裝飾、用品,無不精美齊備,還有婢僕數輩,其形與生人住宅無異。即是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馬,死者女性,必扎轎,站栩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直到今日,扎「社火」之俗仍然流行。可惜這些紙紮藝術品到了上廟或出殯時,均付之一炬。迷信認為被焚燒的「社火」,到陰間就變成真物真人,供死者享用。實際上,這是一種浪費人力、財力、糟蹋紙紮藝術的陋俗。上廟 人死後,喪家要謁祀神祠,有的人死次日,謁土地廟,死之三日,謁城隆廟,多燒楮鏹,稱作上廟。舊時,每個村莊都有一所「土地廟」,廟中有土地爺、土地奶奶,以及蠶神、穀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迷信認為人死是犯罪,先由判官從『生死簿」上划去名字,然後由閻王派役鬼拘捕,首先寄押土地廟,為了不使鬼魂挨餓,死者子孫必須一日三餐往土地廟送「漿水飯」,也即「送湯」。同時為了死者順利通過各道「關卡」,少受罪,還要給廟神敬獻香燭,磕頭拜祭,用各種食品、酒類、瓜果等祭品代奉各方大神,賄賂它們予以照顧。做佛事 為了超度亡靈,祈求免除冤孽災禍,人死後要做佛事,其中有放焰口、拜水懺等。放焰口是指僧人替喪家念「焰口經」。焰口,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其腹大如山,喉細似針,一切飲食到了口邊,即化為火,炭,也有的說是渴望飲食、口比火焰,故稱「焰口」。請和尚放焰口,少則四、五僧,多則幾十僧,要設誦經的經堂和和尚起居的經廂屋,招待和尚的酒席要高於客席,有素齋,在誦經中要不時地送茶、糖茶、冰糖茶,以潤嗓子,除正席外,早晨要吃早點,晚上要吃夜飯。做佛事視喪家經濟情況,富豪者,送殯念經、逢七念經、百日念經、除孝念經。一般人家只在出殯前一天。此俗純屬迷信活動,建國後已經逐漸被淘汰。辭靈 即向死者靈魂告別,此儀在出殯前一天夜晚舉行,一般在夜間十二點以前,舊時稱幾更幾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殯,死者「上路」,為最後分手,此儀十分隆童,鼓樂喧天,哭聲一片,在儐相或支事的安排下,舉行辭靈儀式,根據支事(也稱禮讚)喊的禮儀程式,逐一進行。古代在行禮上十分講究,什麼情祝什麼禮,都有嚴格規定,古代九拜之禮是:一曰稽首:行禮時屈膝跪地,拱手於地,左手按在右手上,頭緩緩低至於手前面的地上,並停留較長時間。這是子對父的拜禮。二日頓首:也稱叩頭,行禮方法與稽首同,為平輩間拜禮。三曰空首:又稱拜,或拜手。行禮時,屈膝跪地稽手於胸前,與心相平,然後手至地,接著俯頭至手。所謂「空」,即頭不著地,此禮為男子常拜之禮。四日振動: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相擊,後再叩拜。五曰吉拜: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行空手禮,緩行頓首禮。六曰凶拜:也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服五年喪服者所行之拜禮。.另外還有奇拜、哀拜、肅拜三種,這是人際交往時的正常拜禮,不為喪俗所用。辭靈儀結束,眾親友散去,此時,死者的長女要向靈堂兩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關事宜,俗稱「教童子」,其內容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針在紙人的耳朵上戳一個洞,以防站棚人是聾子,到了陰間聽不到使喚。因次日清晨出殯,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稱伴夜,伴亡,喪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別」前的奠念。亦有前來弔唁的親友一起伴柩過夜的。引魂 亦稱「討五俗」,古代喪俗。把裝有糧食的瓶子與口袋放進棺材隨葬,謂之「引魂」。此俗始於商封時期,後民間沿襲成為用裝有糧食的瓶子和口袋隨葬,使死者不受飢餓。選吉穴、打金井 相墓,選吉穴是喪葬禮儀中的重要一俗,淮安民間認為祖上墓穴選擇的好壞,對下代影響極大,如果祖墓葬在風水寶地上,則下代高官厚祿,甚至可以登皇位。如果祖墓風水不好,則家境敗落,人丁也不興旺,故在殯葬時一定要請風水先生或陰陽先生選擇「吉壤」,陰陽先生根據晉代郭璞所傳的《 葬書》 相墓術,用羅盤為卜具,觀其「陰宅」周圍的地形,風向,水流等形勢,以避禍得福為標準,選擇墓穴。打金井即挖墓穴。在陰陽先生選擇好的墓地上,按卜定的方位,破土挖穴。打井挖土時,第一鍬土須收藏一邊,然後一直至挖好為止,井的大小、深淺,視棺材的大小而定,以容下棺材為宜,穴之深度比棺高五十公分,即落棺後,棺蓋離地面五十公分。有的找金井時,如果發現「四對頭」,則需重新在墓地上擇「吉穴」。「四對頭」是:「生對頭」、「死對頭」、「硬對頭」、「軟對頭」。如果打井時,發現有蛇、蟻、鼠、黃鼠狼等的巢穴,稱生對頭;如果發現有古墓和朽骨等,稱死對頭;如果發現塊石、大塊砂礓等,稱硬對頭;如果井下生水,稱軟對頭。如遇上述四對頭一者,則需另外擇地打井,民間俗稱「四不葬」。抬殤出殯 又稱「抬重」、「舉重」,即抬棺材。抬重人員稱「殤夫」。出殯前,喪家就要請好殤夫,出殯前夜,喪家要專設酒席款待殤夫,死者家屬向殤夫安席,以示請之幫忙。殤夫以抬杠抬送靈柩,抬殤人員的多少,視棺材的大小,墓地的遠近而定,一般八人或者十六人。民俗規定,棺材在起重後必須一口氣送至墓穴,中途不準落地,抬時須十分謹慎,切忌發生事故,否則系對死者不敬,對喪家不吉利。因此,殤夫必須在抬殤中輪換,為了使出殯不發生事故,喪家一直跟隨員柩左右,不時問殤夫作揖,以求他們平安抬到墓地。出殯通常在清晨舉行,凡準備隨棺下地的人員,早晨必須進食,不得空腹,而且不準吃豆腐。負責舉重的殤夫,先準備好「龍杠」、「茼索」,並捆綁在棺柩上,等候支事的安排。出棺之前,先將靈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門口,然後由長孝子頭頂「亡人牌位」,兩旁由表兄弟扶架,從靈堂內將「牌位」請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頭。叩畢,孝子分跪在供桌兩旁,向弔喪的親友行禮,禮畢,仍由長孝子將「亡人牌位」用頭頂著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堂柜上),永遠供奉,或以後供入祖祠。這一儀俗稱「回靈」。回靈結束,接著「請棺」,即將棺柩從正屋內「請」到外面來。請棺時,孝子在棺頭扶棺,閨女、兒媳等在棺尾痛哭,舉重人員分兩邊,用手托棺底,將棺柩抬到外面,放在兩條長板凳上,並將喪盆、倒頭飯、引魂燈(亦稱倒頭燈)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門外。棺柩抬至大門口,殤夫在棺上綁好「龍杠」,孝子跪在棺前,眾親發再次向棺柩磕頭,孝子回謝,禮畢,即「起程」。殤夫將棺柩拾起,長孝子雙膝跪倒,頭頂喪盆,靈柩啟動,長孝子將喪盆摔碎,俗稱「摔老盆」。同時,殤夫將置棺的兩長板凳向前推倒。這時鼓樂齊鳴,哭聲一片。前面紙幡、紙人、紙馬引路,吹鼓手緊跟,後面孫子扛著「柳魂枝」,再後是撒紙錢的,接著,孝子在棺頭領棺,後面是棺柩,拿草把的人(留著墊棺用)和送葬的親屬、弔客及抬筐的人,最後是送葬的婦女,他們一路啼哭,送葬隊伍浩浩蕩蕩。擺路祭 庄鄰戚友,為死者在必經的路上設祭,稱「路祭」。在喪家發喪之前,舉行路祭者必須事先送去祭貼,以便到時停柩。設路祭者要提前在路旁設置一方桌,桌上擺香燭祭品,送葬隊伍遇到祭桌後,立即停柩,祭喪者在棺頭脆拜叩首,有的行三拜九叩禮。,路祭有二種,一是一家設祭,全家人在路旁等候,並行跪拜禮;一是幾家共同設祭,凡參與者都要等候路旁,祭奠時,先由一主祭者跪在棺頭行四叩首禮,然後示意將桌上的祭品灑在棺前,完畢再跪拜,接著其他人一一跪拜。在路祭中,孝子一直跪在棺頭右旁,向路祭者磕頭回謝,祭畢,繼續起棺行進。下葬墓穴挖好後,即舉行「落葬」儀式。落葬時,鼓樂齊鳴,先將陪葬物品放於坑底,並在坑底撒銅錢等硬幣,孝子們從坑底將銅錢等檢起一、二枚帶回,然後將杠索解下,用繩索兜住棺底,將棺緩緩放落坑內。棺落葬後,鼓樂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時,孝子也解下孝巾,脫下鞋子,將挖墓穴的第一鍬土用衣襟兜回家中。在返回時,一不能走原路(送葬時走的路),二不準回頭張望,三是到家後,不能先進屋,要攔門吃塊糕點,然後將土倒在門後或者水缸根底。在棺柩落葬後,將送葬的紙紮,包括幡、轎、馬等焚化,焚化時須將放在轎內的四個「轎夫」取出,放於轎之四角,一起焚燒。另外將一對站棚人的腳下支架折斷,:「某某上轎」、「某某騎馬」。等孝子離開墓地後,舉重人員即用一根紅線從棺頭至棺尾的井口上拉直,在線的中間系一方孔銅幣,用以測定棺柩在井穴中的正中位置,並將「引魂燈」(倒頭燈)放在棺頭,丟上一盒火柴,然後堆土封棺,直至墳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止。並將「柳魂枝」插在墳的下首,即棺尾的中間,同時把「倒頭飯」扣在墳頂上。殯葬完後,眾人紛紛返回,但不走原路。走到村頭三岔路口時,必須從燒松枝或鋪蓋的火堆上跨過。葬畢,陰陽先生和吹鼓手則各奔東西,送喪人一一磕頭,脫孝而歸。但兒子、兒媳必須同時在前行走,看誰先到家裡,迷信認為,誰先跨進家門坎,便為吉利。回家後,孝子們分吃「倒頭飯」,其他人必須經燒鋪蓋的火堆上跨過,並吃專人等候分發的糕點、糖果、然後才能進門。繞縞子 棺柩送走以後,喪家立刻將死者的鋪蓋、平時用過的東西及掛在門旁的縞子,背到三岔路口,等殤夫回來路過此處,即點火焚燒。此間,要用鍬、銑等工具將鋪蓋挑起來燒,除蘆席留下一個角外,其餘東西都必須燒透燒盡。迷信認為,燒過東西,死者在陰間里就可享用,如果燒不透,則會變成殘缺,死者也就無法享用了。送葬回來的人必須從火堆上跨過,並將手中的工具放在火上烤一下,叫「燎龍杠」,俗說可以避邪免災。殤夫回來後,喪家設酒筵款待,飯畢,死者兒女們都分得死者一件遺物,其他親友飯後散去。酒席 一般人家做喪事正常開弔三天,第一天是「家奠」, 又稱「小開門」,只有至親近族吃便飯,第二天是「正吊」,又叫「大開門」,主要酒席在這一天。往往弔客過多,從中午開席直至晚上才能結束,這叫「流水席」。送葬回來後,吃的是「回靈席」,如果是老喪,民間稱「白喜事」,也稱「喜喪」,在酒席上,有「偷餐具」習俗。即散席後,參加筵席的親友每人「偷」一、二件,其中有酒杯、湯匙、小碗等。相傳喜喪碗、匙「偷」之吉利,帶回去留給子孫用,一可避邪免災,二可以添壽。為了滿足弔喪者「偷」碗和匙的習俗,喪家特意準備一小批小棍具,並假裝不知道。任其「偷」拿。謝喪 即孝子感謝弔喪者,有的除弔喪時謝吊外,還在葬後第二天黎明,由一人攜地氈,領到附近的親友住處,作「踵謝」。叩拜過,領者高喊「謝金子啦!」鋪下地氈,孝子磕頭拜謝。如果路途遙遠,則用謝柬謝喪。圓墳 又稱「暖墳」、「暖墓」。喪家於死者葬後第三天,至新墳上添土、奠紙、舉哀。一般是孝子率全家老幼到墳上,也有的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家人要哭繞新墳三匝而後歸。出喪擇日儀式2008-10-05 21:10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閱讀:98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 屍體收斂之後就要把靈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喪,又叫"出殯",俗 稱為"送葬"。停屍祭祀活動後就可以出喪安葬。在許多民族中對出喪日期都要慎重選擇。 按照迷信的說法,人在剛日死,應選在柔日下葬;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 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按照迷信的講究,凡下奇月死者,應在 偶月下葬;偶月死者,應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則,不吉。若不能及時葬埋,可先柩起來。在河南一帶,還有埋葬忌月的習俗,並且與姓氏 有關。據說,張、王、李、趙四姓人,禁忌六、臘月動土葬埋。其餘姓氏,三、 九月禁忌動土葬埋。若忌月有喪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殮葬,必得避開忌月才 行。如特殊情況需及時出殯者,也只能先用青磚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灣以及 南方一些地區,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間傳說,七月為鬼月,七月十五日為鬼節, 該月陰間得鬼魂要到人世上來討食。為避鬼煞,故忌此月殯葬。 舊時,民間還廣泛流傳著忌"重喪"得習俗。浙江一帶俗說"重喪"是指死者出 生的年月日,與死者死時的時辰有干支重字。俗稱"月不清"。遇上這類情況,要 舉行特殊的喪儀,往往是在三、五更蓋棺,抬至郊外。喪家不穿麻,不能哭,要 等七日後,才呼號奔告親朋,然後再補喪禮。但是,在台灣一帶,"重喪"卻是指 某種葬埋忌日而言。俗說在某日葬埋便會犯重喪,亦即喪家還會再死人。當地的 重喪日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類推。如果因為特殊事情不得不於重喪日安葬 時,要採取一些儀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書"六庚 天刑";二月書"六卒天庭";四月書"六壬天牢";七月書"六甲天福";八月書"六 乙天德"等。不過,每月書寫字樣的規定都不怎麼嚴格,也有相互串寫的現象。但 大體上就是這類字類推而已。 少數民族在殯葬擇日的信仰方面與漢族有相通的地方。東北地區的朝鮮族、 赫哲族、滿族均選擇單日出殯,而不能在雙日出殯,據說,雙日出殯意味著要死 兩個人。"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喪,也不能在死者的屬命之日出喪,否則不 吉利。雲南一帶的景頗族認為選擇出喪日期以十二屬相中會進洞的動物之屬相最 為吉利,不如屬龍、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餘天日忌出殯。貴州一帶的侗族 最忌"沖日"出喪。台江縣巫腳鄉苗族出喪最忌"犯雙日"。廣西一些民族地區則忌 諱犯"重喪"日期出喪。白族若犯重喪,須在中堂掛一匹紅綢,或在棺木上倒吊一 只雞,將其致死,在用筍葉做一口小棺,把裝著死雞的小棺從門坎小挖的小洞中 送出,然後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縣的#巴族,出喪的日期要由巫師行 殺雞看卦儀式來定,以雞肝上紋路的走向顯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漢族的民 族地區也有由"陰陽先生"的占卦儀式決定日期的。 還有一些民族和地區不但擇日,還擇時。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 屍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諱正午出殯。俗以為正午出 殯會招致災異,不吉。雲南一帶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喪。而花苗和白 苗則在午後和黃昏出殯。貴州一帶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剛亮出喪。東北黑龍江 一帶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殯。廣東等地瑤族出殯時間多在中午或午後,以為這種 時刻最吉利。 出喪擇日儀式甚是簡單,有時只需翻翻皇曆或問問"陰陽先生"即可。然而, 此儀式所涉及的內容、牽扯的面極廣,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須慎重。下葬 儀式2008-10-05 21:07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186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 經過了初喪、哭喪、做七、送葬等儀式之後,最後的環節就是下葬了。這 是死者停留在世間的最後時刻了,一般都非常鄭重其事。由於各個民族所處的 生存環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風俗儀式。這種下葬的儀式反映 了人們對靈魂的崇拜。漢族主要是實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終歸宿,所以墓 地的選擇是埋葬死者的頭等大事。墓地要選在地勢寬廣,山清水秀的地方,找 出生氣凝結的吉穴,從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孫。 這種下葬儀式是非常講究和煩瑣的。抬靈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 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還要祭祀開山,孝子要燒香點燭行開山禮。有的地 方要請地仙,還要畫太 歲,開山的時候要避開太歲的方向,不然就是"太歲頭 上動土",喪家就會遭受到禍害。開山的時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後打個木樁, 然後讓孝子在打木樁的範圍內用鋤頭挖三下。接著八仙就過來做穴,做好之後 再把太歲的畫像燒掉。 這種墓穴,是把靈柩推進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鋪墊著兩 根竹子或者剝了皮的光滑潤澤的小杉樹。放的時候,把靈柩的上首擱在上面, 再用撬棍往裡面推,推進去之後再抽掉墊底,最後鏟一些草皮把洞口砌嚴封好。 靈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後還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婦要在靈前 作揖拜禮,然後捧把黃土,在懷裡包著,跑回家裡把黃土撒到豬欄雞籠和床下, 據說這樣就可以得到亡靈的保佑。要是媳婦多的,就要爭取第一個吉祥,甚至有 脫掉鞋子抄水路捷徑回家的。撒完黃土之後,媳婦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廚房裡吃幾 口飯菜,這叫做"進寶",是為了圖個吉利。 在舊時,祭祀墓穴是人們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時候把一隻公雞殺死,用它的 血來祭奠。公雞不會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覆撲騰,按照舊時的說法,公 雞死在墓穴里的哪個部位,哪個部位的子孫就會興旺發達。公雞撲騰下來的雞毛 叫做"鳳凰毛",必須要揀掉。下葬之前還要由死著的兒子把用五穀雜糧編成的五 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蓋著一張小烙餅。在墓穴里還要放一個陶瓷罐,罐子 上面放一盞豆油燈,叫做長明燈。有的地方還在墓室上嵌一面銅鏡,象徵太陽。 在古代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要遠離墳墓,射三支箭,然後馬上後退。這樣不敢靠 近靈柩是因為擔心壓不住鬼邪,自己會遭殃。在靈柩放進墓穴的時候都必須放炮, 說是為死者餞行去陰間。 按照舊時的規矩,下葬的時間也是要講究的,必須是太陽落山靈柩也落土。 落土的時候"八仙"拽著棕繩徐徐放下,四平八穩之後,親屬們必須抓起泥土扔到 靈柩上,這叫做"添土"。靈柩下去之後,先要蓋一層薄土,再把墓穴里掃出來的 土撒在上面,之後要放上一隻碗,叫做"衣飯碗"。這樣做是為了以後遷墳的時候 動作輕些,免得驚動亡靈,招來不幸。 民間的習俗認為,人死後的靈魂隨時可能從墳墓里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 所以下葬的人必須繞墓轉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嚴禁回頭探視。否則看見死者的 靈魂在陰間的蹤跡,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際上這也是一種節哀的措施。不然的 話死者的親人不停地回頭觀望,總也不捨得離開,是很難勸說的。 埋葬之後人們必須要洗手,有的還要用酒來洗。這樣是表示今後再也不死人, 用來驅除晦氣。接著喪家要謝吹鼓手和客人。之後還要舉行辭靈儀式,祭拜死者 的靈位。在有的地方辭靈之後,只要是親屬就要在一起吃飯,這叫做"搶遺飯"。 在江浙一帶有喝"長壽湯",吃"長壽豆"的習俗。就是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 世之後,在出喪的那天喪家要準備一大桶肉骨頭湯,就是"長壽湯",一大盆煮得 爛爛的黃燦燦的大豆,就是"長壽豆"。送喪的人回來都要喝一小碗長壽湯,隨意 吃一些長壽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壽"。有的地方還把又香又糯的長壽豆分給鄰里 左右的小孩吃,說法是,吃了長壽豆,日後長又壽。 這些民間傳統的風俗習慣都反映了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寄意和對生命興旺的美好願望。喪事禮儀知識-哀祭文類的製作2009-06-09 08:32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閱讀:1445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哀祭文是專門用於治喪過程中的應用類文體。雖然內容單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寫作上和形制上卻有較高的要求,不能馬虎敷衍。(一)輓聯  輓聯,是古時候輓歌的變體。輓歌是古時哀悼死者的喪歌。《晉書·禮志》中"魏漢故事,大喪及大臣之喪,執紼者輓歌。新禮以為輓歌出於漢武帝役人之勞歌,聲哀切,遂以為送終之禮"。古喪歌有《薤露》、《蒿里》兩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為輓歌"。  輓聯作為悼念死者的一種文體,是漢民族民間的喪葬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起初多以詩、詞、歌等韻文體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後漸漸形成一種對聯的形式來表達。歷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寫作輓聯,以寄哀思,但不用於歌唱。相傳在宋代就寫輓聯了。陸遊《老學庵筆記》載,趙元鎮(鼎)承相被謫朱崖,病亟,自書銘旌雲?quot;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  現在的喪葬活動中,輓聯仍被普遍應用,成為喪家治喪時的必備之物。  1.輓聯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輓聯屬專用聯,是專為哀悼死者而寫的對聯。因此,寫輓聯不僅要求感情真摯,還要注意輓聯的寫作特徵。  (1)輓聯的時代性。輓聯是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載體。因此,隨時代的變遷,輓聯的內容也會起相應的變化,如?quot;寶瑟無聲弦柱絕,瑤台有月鏡奩空",是舊時丈夫哀悼妻子的輓聯,用在現代夫悼妻就多了點陳腐氣。  (2)輓聯的針對性。做輓聯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業績,甚至此時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與場合。輓聯不能換用,也不能通用,這應該是輓聯的寫作靈魂。   如挽丁玲        剪柳春風,節見窮時,一曲桑乾傳廣宇        凝塵瑤瑟,情傷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聯語",其通用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2.輓聯的基本形式特點    輓聯是屬於對聯中的專用聯,因此,撰寫輓聯,一定要掌握對聯的本質特點和形式特點,這是寫好輓聯的關鍵。  (1)對聯的形式特點。一般的輓聯(對聯)是由兩句組成一聯,上句叫上半聯,下句叫下半聯。輓聯不管多麼長(有些長聯,上、下半聯是由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組成的),多麼短,總是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成,而且,上半聯和下半聯要搭配好,次序不能顛倒。輓聯的長短要視懸掛場所而定,太長字小不醒目,太短空洞不美觀,應大小適中、美觀大方。  (2)對偶的形式特點。對偶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雙作對地排列組合。嚴格的輓聯,不但要求字數相等、句法相同,還要求詞性也一樣,對仗非常工整。     例:           雨中竹葉含珠淚,雪裡梅花戴素冠。    聯中"雨"對"雪"、"竹葉"對"梅花"、"淚"對"冠"是名詞相對;"珠"對"素"是形容詞相對;"中"對"里"是方位詞相對    現在撰寫輓聯,能做到字數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進一步還能做到詞性相對就更好了,做不到也不必強求,因詞損意,總是不好的。  (3)平仄相對的形式特點。 對聯要求平仄相對,這是就聲調、節奏和韻律而講的。雖然對聯只有上下兩聯,和律詩中間的對偶句不同,不必很嚴格一定要押韻腳,但是,對聯必須注意分節奏、調平仄。好的輓聯概莫能外。    節奏本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是由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的。其中節拍的強弱或長短,要合乎一定的規律。節拍就是樂曲中的節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兩拍或三拍、四拍。所謂分節奏就是要求對聯不管是長聯還是短聯,朗讀起來要順口,有音樂節拍,可以詠唱。即使不念不聽,只是看,由於看的時候也是按照節奏進行的,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愉悅感。因此,輓聯中的這種節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創作輓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要素。反之,長短、強弱各不相同,節拍錯亂,就不是對聯了。      例:毛澤東挽蔡元培         學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例:郭沫若挽魯迅         平生功業| 尤| 拉化         曠世文章| 數| 阿Q    撰寫輓聯的字數應多少是沒有一定程式的,多少長短各隨己願,但聯語及節奏的構成方法有許多,運用起來變化多端,重要的是音組等長、強弱等量、繁疏緩和、輕重抑揚鮮明,掌握住"兩兩相等"的原則,就可以組織聯語了。    調平仄是句講節拍、字調平仄,是對聯音樂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漢語有四種不同的聲調,古代分平、上、去、入四調,現代漢語沒有入聲字,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以平聲對其它聲調而言,就分為平聲和仄聲。古代以平聲為平,上、去、入聲為仄;現代以陰平、陽平為平聲,上、去聲為仄聲。古人鐾熗芙簿科截疲悶接秘疲截平淮恚蛔鍾卸ㄉ捎卸ǜ瘢緯閃送熗賾械囊帳醴綹瘛O衷謐鐾熗米紙財截疲習肓拖擄肓南嘍宰值納饔芯韻嚳吹模燦寫筇逑嚳吹摹D蘢齙窖細襝嚳炊凰鷙δ諶蕕比緩茫霾壞窖細襝嚳矗齙醬筇逑嚳匆部梢浴S米雎墒姆椒ㄓ踩サ髁鐧鈉截疲喚雒揮斜匾乙材炎齙健?  3.輓聯的一般修辭手法 輓聯是用方塊漢字兩兩相對組成的整齊優美的聯語,是獨特的具有中國作風的文字樣式。一般的實用文體不要求有文學性,而輓聯卻不同,其文學性與實用性是合二為一的。古往今來,有不少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俱佳的輓聯作品得以流傳,其原因之一,就是十分講究聯語的修辭手法。  (1)鑲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鑲嵌在聯語中。鑲名格式有許多種,可以鑲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開姓名鑲在首尾。           例一:挽古龍             古道失神劍 龍爪留江湖        這是鶴頂格,把"古"、"龍"分鑲在句首。     例二:挽葉聖陶             天地永留聖著 泉台亦復陶然        這是蜂腰格,將"聖"、"陶"分嵌在句中。  (2)用典。是在輓聯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間習俗或有出處的警語。輓聯用典,可以使聯語凝鍊生動、意味雋永。     例一:康有為挽戊戌變法死難者: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無恨,君亦何尤,當效正學先生,啟 口問成王安在?                漢室黨錮,晉代清談,振古無斯,於今為烈,恰如子胥相國,懸 睛看越寇飛來。  此聯用借古諷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飛之冤殺,寫六君子橫遭昏君慘害;以方孝孺問成王之典故,怒斥慈禧;以"漢室黨錮,晉代清談",寫清王朝的殘暴與腐敗;末尾以伍子胥懸頭國門的故事,抒發作者極其悲傷憤恨的心情。康有為的這副六典聯,內容複雜而豐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陳聯語所能比擬的。   聯語用典變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單用合用、可各隨己願,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澀,切忌堆砌"掉書袋"。  (3) 比喻。是用某些有相關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例一:挽周總理           心血操盡,革命偉業似巍巍泰山聳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潤人心     此聯以泰山之高聳寰宇來比喻領袖革命偉業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潤人心來比喻領袖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和對人民的無限熱愛,比喻恰當,讀來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懷。   4.輓聯的製作方法 輓聯和對聯的書寫形式是一樣的,先書寫上半聯,再書寫下半聯,上、下半聯都要頂天立地書寫。字的大小,依聯幅的長短和聯語的多少而定。有些長幅聯語一列書不完,可分為兩列書寫,但第二列必須比第一列短出許多,象龍門一樣,又?quot;龍門聯"。書寫"龍門聯"要注意的是上半聯必須從右到左書寫,右邊長左邊短;下半聯必須是從左到右書寫,左邊長右邊短。    書寫輓聯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聯,但不能和上半聯的第一個字平頭,而要低1至2個字;下款落在下半聯,但下款不能高於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個字距離,如果是窮款(單款)書寫時還要低一些。當然,在特定的場合,也可以不落款。書寫輓聯的字體可以是正楷、行書、行草,也可以是隸書和篆書等,但以多數人能夠辨認為好。    輓聯可以寫在長幅白報紙上,也可以寫在長幅白布(絹)上。現在殯儀館又出現了一種比較高檔的裝裱成軸的空白聯軸,供喪家選用。    輓聯應懸掛在追悼大廳或會場的兩邊。(二) 挽幛 挽幅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為悼念死者而撰寫的一種區別於輓聯的挽書,是一種哀悼的禮品,被用來懸掛於死者的家庭、靈堂、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的場所等。  1. 挽幛    挽幛多是獨立成幅的,也稱"禮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綢布作成,也有用紙糊裝裱成軸的,稱為"禮軸"。為了便於懸掛,挽幛一般為豎式,上面的文字為直寫。  2. 挽幅    挽幅,也是挽書的一種,它與挽幛的不同在於挽幅多是橫掛的,挽幛則都是豎掛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為橫寫。    挽幛、挽幅的題辭不拘形式、不限字數,有隻寫一個"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為多。挽幛、挽幅用語可用固定的詞語,也可以自己撰寫合適的詞句,但應注意挽幛、挽幅屬哀悼送禮之用,在文字措辭上,要直抒胸臆、真摯凝鍊,頌揚而不過褒、哀痛而不凄慘,應具有褒揚悼念之意。  3. 挽幛、挽幅的製作    挽幛、挽幅的製作沒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體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決定;白字黑紙或黑字白紙,也可以布代紙。挽幛是豎掛直寫方式,文字必須從右向左分三部分書寫;挽幅是橫掛橫寫方式,文字則應從上而下分三部分書寫。    例: 挽幛實例 挽幅實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邊(挽幅上頂邊)頂頭寫上死者的姓名加頌詞(亦稱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間寫上祭悼語,祭悼語一般不要超過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邊(挽幅底邊)頂尾寫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稱呼和時間。(三) 挽帶  挽帶,也有叫"花圈輓聯",是為了表達對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獻花圈、花籃時撰寫的聯語。挽帶也由上半聯和下半聯組成。在實際應用中,挽帶的寫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書寫時要慎重選擇挽語的用詞,尤其是上半聯,對死者頌詞稱呼不能搞錯,因人用詞,恰如其分。上半聯、下半聯的寫法因用詞的不同而多種多樣,常用的上半聯?quot;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聯有"敬輓"、"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獻"格等。  挽帶的長短、寬窄要視花圈、花籃的大小裁剪,挽帶的下端要剪出二個尖角,掛在花圈、花籃上呈八字型。書寫挽帶的字體可以是行書,也可以是楷書,但必須是同一種字體,通常是白底黑字。在書寫格式上,一般下半聯的第一個字要比上半聯的第一個字低1-2個字的位置。  例: 友××× 敬 挽     沉痛悼念 ××× 同志     學生 ××× 拜 挽     ×× 恩 師 千 古     鄰里××× 哀 挽     悼念××× 仙 逝     女兒 ××× 泣 挽     敬愛的 爸 爸 安息吧(四)訃聞  訃聞是報喪的意思,是將人死了的消息報告給大家。訃聞又有"訃告"、"訃貼"二種。  1. 訃 告 訃告,又叫"訃文",是一種報喪的文書。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屬或治喪委員會發出的。訃告應該在向遺體告別儀式一周之前發出,以便死者的親友及時做好必要的安排和準備,如送花圈、花籃、輓聯、挽幛、挽幅等。    訃告發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委派專人送達,可以通過報紙、電台、電視台或電話、電報、傳真和發電子郵件等向社會發出。    訃告的形式有三種:一般式、公告式和新聞報道式。  (1)一般式     這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它的主要內容由以下五個方面組成:   1. 在第一行的中間寫"訃告"二字,也有的在訃告前冠以死者的姓名,如 "×××訃告"。字體略大於下面正文的字。     2. 寫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終年"也有的寫為"享年"。"享年"一般用於自己的長輩或人們所敬重的長者。"終年"的用法較廣,不帶有感情色彩。   3. 簡介死者生平或發表死者的遺囑。有沒有這一部分都可以。   4. 通知弔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和地點。   5. 署名發訃告的個人或單位的名稱,以及發訃告的時間。   例一: 訃 告    優秀教育工作者×××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月×日上午×時在滬逝世,享年××歲。現定於×月×日下午×時,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並謝絕禮金饋贈。謹此訃聞。×××治喪委員會××××年×月×日   例二: 訃 告    愛妻×××,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年×月×日×時×分去世,終年××歲。遵照愛妻遺願,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謹此訃告。愚夫×××攜子女泣告××××年×月×日    寫訃告要求語言準確、簡練、莊重,以體現對死者的哀悼,切忌在訃告最後畫蛇添足寫上"歡迎光臨",失去了訃告應有的嚴肅性。  (2)公告式 這種形式的訃告比一般式訃告要隆重、莊嚴得多。這種訃告往往是根據死者的職務、身份,由黨和國家或一定級別的機關、團體等作出決定發出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捌淥募ㄏⅲ┕餐槌傘J率瞪希槍餐槌閃艘桓鐾暾母幾妗T諛諶萆嫌胍話愀幾婊疚摶歟誥嚀灝才派嫌邢災煌U庋鍪俏訟允酒湫災實淖下≈亍U飫喔幾嫻男捶ㄈ縵攏?    A、 公布逝世的消息。內容包括:    1. 寫明"公告"的發出單位名稱及"公告"二字,這與"訃告"是不同的。 "公告"前要冠以發出單位名稱,而"訃告"前則寫的是死者的姓名。    2. 寫明死者的職務、姓名、逝世原因、時間、地點以及終年歲數。    3. 有對死者的簡單評價和哀悼之辭。    4. 署名公告時間。 以上公告雖然不是由治喪委員會發出的,但卻是訃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B、治喪委員會公告。這是訃告的核心部分,包括:    1.用粗體大字寫明"×××同志治喪委員會公告"字樣。    2.對喪事的安排及具體要求。    3.署名公告時間。    4.公布治喪委員會名單。    以上三個文件往往同時發出。    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公 告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宣告:我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於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時十八分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歲。     宋慶齡同志的逝世,是我們國家和全國人民的巨大損失。決定為宋慶齡同志舉行國葬,以表達我國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宋慶齡同志治喪委員會已成立。     我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卓越的國家領導人宋慶齡同志永垂不朽!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慶齡同志治喪委員會公告     為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我國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 主義的偉大戰士,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卓越的國家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同志的深切哀悼,現決定:   一、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弔唁。中央黨政機 關、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負責人、各方面的群眾代表 以及外國駐華使節和在京的國際友好人士,參加弔唁,瞻仰遺容。   二、六月三日下午四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會。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中央電視台轉播追悼會實況。   三、從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北京新華門、天安門、外交部和我 國駐外使領館及其它駐外機構均下半旗致哀,六月三日舉行追悼會當天, 全國下半旗致哀,同時停止娛樂活動一天。   四、依照我國慣例,不邀請外國政府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團或代表來華 弔唁。   特此公告。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慶齡同志治喪委員會名單     宋慶齡同志治喪委員會名單(三百九十二人,以性氏筆劃為序。)(略)   (3)新聞報道式 這種形式常作為一則消息在報紙上公布,旨在曉諭社會。內容和形式都很簡單。      例:   ××同志逝世       ×××××廠黨委書記××同志因病於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七十歲。××同志一九三三年一月參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三年一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從內容上看,雖未寫明是訃告,但它分明是專為報喪而發的消息,也應是訃告中的一種形式。 以上三種形式,最常見、最通用的是第一種。     另外應注意的是,凡訃告用紙的顏色,根據中國傳統習慣不用紅色,一般用白紙,上書黑字。   2.訃貼 訃貼,也是一種報喪的文書。它的內容與訃告完全相同,但在形制上比訃告更為短小,只宜投送個人。(五) 唁電  唁電是以電報形式對死者表示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的一種文體,是死者親友使用頻率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電除直接發給喪家外,還要登報、廣播。   1. 唁電的類型和格式  (1)領導機關、群眾團體向喪家發的唁電。這種致哀對象多是原機關和群眾團體的重要領導人或者在革命和建設中曾經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英雄、模範、先進工作者、科學家、藝術家等等。由於發電機關或團體與逝世者不在一地,驚悉噩耗,來不及前往悼念,便以唁電形式來表示弔問。這種唁電的格式:   A. 第一行正中寫"唁電"兩個字。   B. 開頭寫收唁電單位或逝世家屬的稱呼。如果收唁電者是家屬,應在姓名 後加上稱呼,如"同志"、"夫人"等。要另起一行,頂格,稱呼後加冒號。   C.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內容可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直抒噩耗傳來後的悲慟之情,兩三句即可;然後以沉痛的心情簡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功績及激起人們的緬懷、思念之情,表達致哀者繼承逝世者遺志的決心,並向喪家表示親切的問候、安慰;最後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寫發唁電的單位,署名下邊寫年、月、日。    例:以組織名義發的唁電:      致許廣平女士的唁電    上海文化界救國聯合會轉許廣平女士鑒:     魯迅先生逝世,噩耗傳來,全國震悼。本黨與蘇維埃政府及全國蘇區人民,尤為我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於抗日救國的非凡領袖、共產主義蘇維埃運動之親愛的戰友,而同聲哀悼。謹以至誠電唁。深信全國人民及優秀之文學家必能賡續魯迅先生之事業,與一切侵略者、壓迫勢力作殊死的鬥爭,以達到中國民族及其被壓迫的階級之民族和社會的徹底解放。  肅此電達。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蘇維埃中央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二日   (引自《魯迅研究資料》)  (2)個人向喪家發的唁電。這往往是發唁電者同逝世者生前志同道合有密切交往,或深受教誨、關懷、幫助,在驚獲噩耗後,以唁電錶示悼念。這種唁電的格式是:  A.開頭。受唁電者的單位和逝世者家屬的稱呼。如果受唁電者是家屬,應 在姓名後加上"同志"、"先生"、"夫人"等相應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稱呼後加冒號。  B.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起。內容可適當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寫驚悉噩耗傳來之後無限悲痛的感情,失去良師或益友的難以彌補的缺憾;然後簡略敘述逝世者的美德和生前業績,並表達致哀者化悲痛為力量的決心;最後向喪家表示親切的問候。另起一行署上發唁電者的姓名,在署名下邊寫年、月、日。   例:以個人名義發的唁電:          致許遐女士的唁電     許遐女士:          我是今天下午才得到這個最壞的消息的!無限的難過洶湧在我心頭。尤其是一想到幾十萬的青年失去了最受崇敬的導師,覺得非常傷心。我兩次到上海,均萬分想同他見一次,但為了環境的不許可,只能讓我懸想他的病軀,和他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現在卻傳來如此的噩耗,我簡直不能述說我的無救的缺憾了!……這哀慟真是屬於我們大眾的,我們只有拚命努力來紀念這世界上一顆殞落了的巨星!   耀高丘   十月二十日  2. 寫唁電應注意事項  1, 發唁電者的悲慟悼念的感情應浸透電文。唁電要寫得深沉、純樸、 自然、催人淚下,萬萬不可油腔滑調、濫用修飾語。  2, 敘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功績時,要突出本質方面,不可一 一贅述或本末倒置。  3,語言要精鍊、概括、樸實,文字要簡短。(六)哀祭文  哀祭文是人們用於哀悼與祭奠的文體。哀祭文也叫"悼詞"、"祭文"、"誄文"、"哀辭"等。  1. 悼詞 現代悼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悼念性的文章;狹義的悼詞專指在追悼會上對死者表示敬意與哀思的宣讀式的專用哀悼文體。充分肯定死者對社會的貢獻,真誠表達生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質樸無華的語言和多種多樣的形式體現化悲痛為力量的積極內容,是現代悼詞的基本特徵。化悲痛為力量的主題,形成了現代悼詞的基調。     按悼詞的用途可分為宣讀體悼詞和書面體悼詞。宣讀體悼詞用於一定的祭奠活動,要在一定場合宣讀;書面體悼詞用於普通禮節性的書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讀。按悼詞的表現手法可分為記敘式、議論式和抒情式三類,其中以記敘式悼詞最為多見。  (1) 記敘式悼詞。以記敘死者的生平業績為主,並適當地結合抒情或議 論。通常的宣讀體悼詞往往採用這種形式。   (2) 議論式悼詞。以議論死者對社會的貢獻為主,並適當地結合抒情或 敘事。它常見於書面體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詞。以抒發對死者的悼念之情為主,並適當結合敘事或議論。  2.答謝詞   答謝詞是指在追悼會上,逝者的親屬對逝者表達哀思和懷念,對前來參加追悼會的領導和親朋好友表示感謝的專用文體,一般由長子代表全家宣讀。答謝詞以感謝對象為文頭稱呼;首先向前來參加追悼會的人(多為逝者生前所在單位的領導和整個家庭的親戚朋友)表示誠摯的謝意;然後簡單回顧逝者的生平業績,並真誠表達家人的無限懷念之情和繼承遺志、不斷進取的積極主題;最後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謝。   見例文: 答 謝 詞   各位領導,各位親朋好友:      你們好!      首先,我代表我的母親,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們全家,向你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我父親的追悼會。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個多事之秋,我父親因心肌梗塞在他的第二故鄉--上海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三歲。我們為失去了這樣一位好父親、好黨員、好醫生而痛心不已。我父親出生在長江上游的美麗山城--重慶,十八歲時即懷著治病救人、保家衛國的強烈願望遠離家鄉,來到上海,就讀於××醫科大學。從此,他跟隨共產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戰爭年代裡,他在槍林彈雨中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醫院院長,直至積勞成疾,患上嚴重的心臟病。我父親這一輩子都在不停地為別人驅除病魔,即使是年歲已高、身患重病後依然如故,可他卻從來都顧不上自己的身體。他是那麼的富有愛心和責任心,那麼的公而忘私、嚴於律己,那麼的積極進取、不畏艱難。他用他一生的言行給我們以教育和啟迪。我們為有這樣一個好父親而驕傲。我們也絕不會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一定團結一心,努力進取,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如他那樣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我父親生前一直有一個願望,想回到闊別了半個世紀的家鄉去走走看看,看作為最年輕的直轄市的重慶之新面貌,看西部大開發的偉大戰略給重慶帶來的新氣象,可惜因身體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但見江水滾滾來,捎來家鄉幸福話。感謝自重慶遠道而來的父老鄉親,是你們讓我父親又有了回到家鄉的感覺。感謝來參加追悼會和未能前來的所有的領導和親朋好友,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父親病情的關心,對我們全家的關懷和幫助。       我父親出生於明媚的春天,辛勞一生,奉獻一生,又在這個靜謐的秋夜裡永遠地走了。我們兄弟姐妹想以泰戈爾的一句詩為父親送行: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親愛的爸爸,您一路走好!× × ×泣上二○○○年×月×日(七) 碑文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讚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 ,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quot;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於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志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於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採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誌都有定製。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誌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誌,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並序的,是先序,次碑,後銘;稱墓志銘並序的,先序,次志,後銘;稱墓誌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志;也有雖只名志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墓誌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迹、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誌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志求簡明而碑尚豐麗。祭奠活動2009-06-09 08:33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1421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祭奠先人,反映了中華民族敬祖先、愛家人的原始而又純樸的觀念。因此,祭奠習俗起源很早,並在歷史傳承中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一)喪期中的祭奠活動  民間在喪期祭奠活動中雖然儀式很多,但到了現在已是簡單了許多,主要有設靈堂、客祭、作七等等。有些喪事簡辦的,同時也免掉了喪期中的祭奠活動。  1. 設靈堂 人氣絕身亡後,喪家便在自家設一靈堂以便祭奠。民間相信靈魂不死,認為死亡僅僅是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束縛,因此,必須讓靈魂有一個安頓之處,久而久之,演變成現在的靈堂,作為一種臨時的對亡者祭奠的場所。    靈堂的布置講究肅穆莊重、文明整潔。  2.客祭 在設靈堂之後到出殯大殮之前,逝者生前的族戚友好會前來弔喪,過去稱為"開弔",現在則稱為"客祭"。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該期間內選定一兩日為客祭日期,告知親朋好友前來弔祭。按舊禮,親朋好友弔喪須行三跪九叩之禮。但現在的做法比較簡單,一般是親朋好友要先點上三支香,然後向遺像行三鞠躬禮,喪家則在一旁鞠躬行回禮。  3.做七 "做七",也叫"七七",是民間舉辦喪事活動時普遍舉行的一種祭奠儀式。之所以普遍,是因為民間相信靈魂的存在,人死還會轉生。通常"做七"要舉行超度死者亡靈的佛事。從?quot;頭七"起,就要為死者設靈堂,並早晚供食如生時一般,直至"斷七除靈"為止。但是,現在民間在"做七"過程中,也有在"整七"的時候才供放祭品的。   "做七"是從人死之日算起,七天為一期,最多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因此,死者家屬要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目的是修福。如果七期已滿,就要舉行"斷七"或叫"滿七"的祭奠活動,同時撤掉靈堂,取下黑紗。   在"做七"的日子裡,喪家要注意的事項較多,但已不象舊時那樣繁文縟節,主要設祭台,祭品一般為單數以討吉利,要戴黑紗,不串鄰居家門等等。(二)歲時祭奠活動  在我國民俗中,對已故的親人都有固定的祭祀之日。到了這一天,人們都會在家或到墓地祭祀親人,以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  1.忌日祭 是指為死者死亡這一天所舉行的祭祀活動。這一天,死者的親屬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裡或在墓地或到殯槍藎勒吖┥霞榔罰障憧耐罰咚迪嗨賈欏?/p>    現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種多樣,除了上述比較傳統的做法外,也有學習西方的祭奠方式,強調個性化的。比如在這一天,死者的親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獻上鮮花,寄託哀思;或開一個追思會,看看死者的遺照、錄像和遺物等等,追憶過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這樣的祭奠方式,現在已普遍被人們接受,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2.春節祭除夕之夜,民間有舉家團聚,設堂供齋,點香燒燭,恭請祖宗或已故的親人回家過年的習俗。祭奠活動時,堂屋中掛上祖宗或已故親人的遺像,擺放碑位,將點燃的香插入香爐,表明祖宗或親人已回家了。為體現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  3.上元節祭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也叫"元宵節"。按習俗這一天民間在家裡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頭,祈福保佑。因此,"上元節"是祭祀鬼魂的重要節日。  4。清明、冬至祭掃清明、冬至是民間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時節。在這二個節氣里,人們偕老扶幼全家出動,有的踏青掃墓,拔草除塵、清潔墓地;也有的到殯儀館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園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親人,寄託哀思。     清明和冬至又是骨灰落葬最多的時節。民間有清明、冬至前後三天落葬、祭掃為宜的說法。因此,喪家要將骨灰落葬的(包括墓葬、壁葬、海葬、樹葬、塔葬和草坪葬等等),基本上是在這一段時間裡。這也是公墓最忙的日子。現在人們的工作節奏在加快,有時連清明、冬至前後六天都抽不出空,所以,骨灰落葬的時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公墓則一年365天辦理骨灰落葬業務。  祭祀儀式在中國流傳至今多有變遷,但敬祖靈、寄哀思之心是一致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特殊對象的殯葬2009-06-09 08:34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閱讀:818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來我國旅遊、學習、工作、經商的外籍人士越來越多。同樣,我國公民因公、因私出國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一旦在異國他鄉遭遇不測,這些需要殯殮服務的特殊對象的遺體或骨灰將如何運回本國處理?為此,政府專門制定了有關政策和法規,並有專門指定的殯儀館提供服務。  (一)外國人和外籍人  外籍人員在滬死亡後的處理,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將遺體直接運回本國處理;另一種是在滬火化,然後把骨灰帶回本國。無論是骨灰出境還是遺體出境,都屬於國際運屍範疇,應按有關規定嚴格辦理相應的手續。  1. 外國人屍體出境具體手續的辦理  (1)辦理死亡證。憑醫院院部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死亡人的護照、委託人的委託書及護照、身份證明(非正常死亡的憑市公安局出具的驗屍報告)到吳凇路333號上海市出入境管理處辦理外國人死亡證明。  (2)辦理死亡公證憑醫院院部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公安局出具的《居民死亡殯葬證》或驗屍報告、死者的護照、委託人的身份證到區或市的公證機構辦理死亡公證。  (3)到領事館註銷護照,開具死亡護照及入境許可證(中文和入境國文字),並由領事館通知死者國內家屬,辦理人身保險索賠等事宜。  (4)委託殯儀館提供殯殮服務,並簽訂委託書。同時擬好遺體的接運、防腐、衛檢、何時舉行追悼入殮儀式、運輸等事項。  (5)衛生檢疫。憑醫院《死亡醫學證明書》、公安局《居民死亡殯葬證》、死者護照、死亡公證書、委託人的身份證明、衛檢證明單,通知市衛生檢疫部門死者的大殮日期,進行衛生檢疫。檢疫後由市衛生檢疫部門出具《棺柩出境許可證明》。  (6)由喪事承辦殯儀館出具中國殯葬協會有關國際運屍證明。  (7)到機場辦理屍運、訂機票和報關手續。  (8)非在上海市死亡,須從上海市出境的,喪事承辦人需提供省級民政廳、外事辦開具的同意該遺體運回原籍的證明。如屬非正常死亡的,需省級民政廳、外事辦開具的調查處理已結束,遺體可以處置的證明。  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和上海市寶興殯儀館是中國殯葬協會指定承擔華東地區涉外喪事服務的專業殯儀館。為了方便喪主,兩家殯儀館均提供涉外喪事一條龍服務。喪主或聯繫人可以直接與二館聯繫,委託他們代辦。聯繫電話:上海市龍華殯儀館:64380004;上海市寶興殯儀館:56629007;也可以打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殯葬服務熱線64644444"代為辦理。   2. 外籍人員在滬死亡火化後,將骨灰帶回本國處理的手續辦理  外籍人員在滬死亡,其遺體火化的一切手續均按上海市民殯儀程序的相關手續辦理,一般程序如下:  (1) 辦理死亡證。(同上)  (2)到殯儀館辦理殯殮手續(接運遺體、遺體防腐、租借禮廳、購買喪葬用品等)。  (3)喪事結束後由龍華殯儀館或寶興殯儀館出具中國殯葬協會《國際運屍證明》。  (4)喪家憑中國殯葬協會《國際運屍證明》將骨灰帶回本國。(二)華僑和港澳台同胞  1. 死亡後的遺體處理方式    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遺體的處理一般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遺體火化。按本市市民的殯殮儀式進行火化,火化後的骨灰可在本市寄存,也可採取壁葬、海葬、墓葬等處置方法。   (2)要將骨灰、遺體運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安葬的,因已屬於國際運屍業務範圍,須由龍華殯儀館或寶興殯儀館提供服務。  (3)將遺體在上海市安葬的,可以安葬在上海市唯一一家可以遺體落葬的華僑公墓--澱山湖歸園。墓地的大小、式樣可根據家屬的要求選購、設計。具體殯殮事宜可以與指定殯儀館聯繫。  (4)需將遺體運回原籍安葬。有要求回原籍安葬的遺體必須得到當地縣以上民政部門的同意和有關部門的批准,然後才可委託指定殯儀館承辦。  2. 骨灰、遺體處理手續的辦理  (1) 遺體就地火化  A.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滬死亡後,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到死亡當地公安警署(派出所)註銷戶口,領取《死亡殯葬證》。  B.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死亡證、死者護照、委託人的身份證或證明材料,到龍華或寶興殯儀館辦理殯殮手續(接運遺體、遺體防腐、租借禮廳、購買喪葬用品等),一切按上海市市民的一般殯儀程序辦理。  (2) 將遺體運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安葬  A.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滬死亡後,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醫院出具的醫療死亡證明到當地公安警署(派出所)註銷戶口,領取《死亡殯葬證》。  B.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持殯葬死亡證和死者護照到市僑務辦公室(延安西路129號華僑大廈12樓)或市台灣事務辦公室(陵園路54號)辦理許可證明。  C.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以上許可證明到上海市殯葬管理處業務科辦理遺體外運許可證,出具殯殮委託單,指定殯儀館具體承辦殯殮業務。  D.到指定殯儀館簽訂殯殮委託書,協商委託殯儀館承辦具體的殯殮服務項目(如遺體接運防腐、選購喪葬用品、舉行儀式、遺體入殮、運送機場碼頭等)。  E.殯殮承辦單位出具中國殯葬協會有關國際運屍證明。  F.到機場辦理屍運、訂機票和報關手續。  如需將骨灰帶往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安葬的,只需按照遺體在上海市火化的手續辦理後,再辦理國際運屍手續,由喪事承辦指定殯儀館出具中國殯葬協會有關國際運屍證明,就可以將骨灰直接帶往目的地。  (3) 遺體在上海市華僑公墓安葬  A. 華僑、港澳台同胞在滬死亡後,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醫院出具的《死 亡醫學證明書》,到當地公安警署(派出所)註銷戶口,領取《居民死亡殯葬證》。  B.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持《居民死亡殯葬證》和死者回鄉證或台胞證到市華僑事務辦公室或台灣事務辦公室辦理許可證明。   C.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憑許可證到上海市殯葬管理處業務科辦理《遺體安葬 許可證》並出具殯殮委託單。指定殯儀館聯繫華僑公墓承辦安葬業務。  D.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到指定殯儀館簽訂殯殮委託書,協商委託殯儀館承辦 具體的殯殮服務項目(如遺體接運和防腐、購買棺木和喪葬用品、租借禮廳、舉行儀式、入殮等等)。  E.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到華僑公墓選購墓地,確定工程進度、安葬時間等。  F.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在殯儀館內舉行儀式,追悼會後遺體入殮、封棺。  G.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根據委託書確定時間,將棺木送華僑公墓安葬。 如在台灣、香港、澳門的遺體,要求運回本市安葬的,除了按照以上C-G項程序辦理外,還必須出示當地有關部門和殯殮承辦單位提供的《死亡證明》、《遺體防腐證明》、《棺柩移動證明》,才能到本市有關部門辦理運回手續。  (4) 遺體運回原籍安葬     華僑、港澳台同胞在國外去世後,需從國外將遺體運回原籍安葬,但須經上海轉運的,喪家需辦理有關手續和出示相關證明:  A.提供當地的死亡證明、遺體防腐證明、棺柩移動證明、原籍縣以上民政部出具的遺體土葬接受證明。  B.到上海市殯葬管理處業務科辦理遺體外運許可證,出具殯殮委託單,指定殯儀館具體承辦殯殮業務。  C.到指定殯儀館簽訂殯殮委託書,協商具體服務項目(機場、碼頭接運棺柩,確定載運時間、要求等)。  D.由殯儀館負責將棺柩送往原籍(公墓)落葬。(三)居民在國外、外省市死亡後的遺體處理  1.在國外死亡,遺體運回上海市火化的手續辦理  (1)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須提供當地有關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遺體防腐證明》、《棺柩移動證明》,到指定殯儀館辦理殯殮手續。  (2) 到上海市居住地警署(派出所)辦理《死亡殯葬證》。  (3) 按市民殯儀的具體手續辦理,有特殊要求可同殯儀館協商,並簽訂委託書(如機場接運棺柩等)。  2.在外省市死亡,遺體運回火化的手續辦理  (1) 喪主或喪事承辦人須提供當地相關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本市 相關部門出具的《死亡殯葬證》、當地殯儀館允許放行的證明、以及家屬要求將遺體運回上海火化的書面申請書。如是交通事故,須有事故處理後允許遺體搬運的公安交通部門的證明。  (2) 到市殯葬管理處業務科辦理遺體接受證明,指定殯儀館負責殯殮業務。  (3)到殯儀館按上海市市民辦理喪事的一般順序辦理殯殮手續。由殯儀館派車去外省市接運遺體或由當地殯儀館派車運回上海。(四)回族等少數民族的遺體處理  為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維護安定團結,回族、維吾爾族等十個允許實行土葬的少數民族亡人,可以將遺體安葬在回民公墓。不要求土葬的少數民族,可以在所在地舉行火化。  1. 回族喪事辦理的一般程序和殯葬禮儀  (1) 遺體的接運。  凡回族等少數民族亡人,其喪事承辦人須在24小時內到公安部門辦理《居民死亡殯葬證》,然後可直接電話告知回民公墓(電話:59760286)接運遺體。  凡屬外省市戶籍,歸真於上海市的實行土葬的少數民族亡人,其喪事承辦人在公安部門開具《居民殯葬死亡證》(須標明民族成份和葬於回民公墓字樣)及亡人身份證或可證明其民族成份的有效證件,直接到回民公墓登記辦理繳費手續。手續齊備後,方可派車接運遺體。  (2) 殯葬禮儀。 依照回民的傳統習俗和伊斯蘭教法原則,以及多年來上海地區回民殯葬禮儀實踐,一般有以下儀式:  A. 備克凡。"克凡"即用36尺白布扯成的殮衣,男3件,女5件。在鋪陳 "克凡"時,撒一些冰片末、樟腦粉等香料,以起到防腐驅蟲作用。  B. 善面。即近親好友向亡人遺體告別。善面時,不掛遺像,不放哀樂,不 設花圈,不行鞠躬禮,不對亡人嚎啕大哭,保持禮廳肅靜。若喪事承辦人要求舉行追悼會,一般安排在"凈儀"之前,也必須遵守以上"五不"規定。  C. 凈儀。即為亡人凈身洗禮,亦稱"浴禮"、"洗埋體"、"洗艾斯里"。凈 儀由主洗人按照伊斯蘭教法規定的程序進行。亡人子女或近親為敬孝心,可安排1-3人參加凈儀。參加人員必須自己凈身,並聽從主洗人安排。  D. 殯禮--站"者那則"。即為亡人向真主安拉祈禱的集體禮拜。參加殯禮者面向"克爾白"(伊斯蘭教聖地方向),排班站齊,由阿訇率眾對著亡人胸部站立。舉意、抬手、大讚、祈禱,在領念大讚四次後,向左右道"賽倆目",殯禮結束。參加殯禮的穆斯林須凈身、著潔衣、不鞠躬、不叩頭、不詭坐。"者那則"不能在日出、日落、正午三個時辰舉行。  E. 落葬。即送"埋體"下土落葬。"埋體"由男性穆斯林集體肩扛或車推, 緩步送至墓地,安放在事先打好的墳坑內。開始培土時,阿訇誦念"下土經",直至墳土培好。阿訇率眾舉雙手捧接"都瓦"(祈禱),為亡人求赦免。(五)回民公墓提供各類殯殮服務  回民公墓為方便回族辦理喪事,備有祭祀大廳、亡人清洗間、外賓接待室、小賣部、食堂餐廳等服務設施。小賣部除供應喪葬用品白布、香料、工藝品以及穆斯林常用的男?quot;禮拜帽"、女士"蓋頭"及宣傳品外,還供應清真食品、飲料。公墓還提供伊斯蘭教書籍。有些書往往在市區買不到,而在回民公墓可以買到,如《阿拉伯世界》、《禮拜必讀》、《回教真相》、《古蘭經》等,大大方便了上海的穆斯林。骨灰安置2009-06-09 08:35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894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一)墓葬    骨灰安葬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墓葬,即將骨灰埋於地下。下葬時骨灰盒安放在用石材雕鑿的穴位中,放上乾燥粉,上面用石板蓋住,四周用水泥封口。墓穴正後方立石碑,上面刻有碑文。  1、選擇公墓  舊時有地位的人很重視墓地的選擇,認為風水好的墓地能使後人家業興旺。現在公墓都利用荒山瘠地修建,不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但經過規劃建設,植樹種綠,也是景色秀美,鳥語花香,成為故人安息的好去處。 雖然現在的公墓在各個方面發展較快,但因各種原因,喪家在選擇公墓時還是應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根據《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經營性公墓必須有《公墓經營許可證》。該證確定了公墓的合法地位,每年由上海市殯葬管理處核發。同時,購買墓穴必須使用全市統一的墓穴證書和購墓合同書。有些公墓不經管理部門允許而擅自經營,一旦發生糾紛會給購墓人帶來麻煩,造成損失。  (2)地理位置便利。民間有清明掃墓的習俗,舉家外出踏青掃墓、祭先人,首先要考慮出行方便。路途太遠、交通不便會使掃墓費時又勞累。一般可選在居住地的郊區。以上海為例,自八十年代起,市政府為解決骨灰安葬難的問題,批准在市郊利用瘠地建了一些公墓,現在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象濱海古園、徐涇西園、衛家角息園、澱山湖歸園、顓橋寢園等都是上海知名的公墓。這些公墓在市區都有代辦點,買墓有專車免費接送。平時祭掃交通也十分便利:雙休日有專車接送,清明冬至時期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專車進出公墓。上海市民不用再象以前受車馬勞頓之苦去外地安葬親人,在本市便可得到便利周到的服務。  (3)根據公墓的建造風格選擇。現在公墓很多,風景地貌有差異,建築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水邊。有的是中國園林式,如濱海古園、澱山湖歸園,園內景色自然流暢,幽靜典雅,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是道路整潔、樹木參天、湖水假山、亭台樓閣,成為上海市花園單位;有的是歐陸風情式,如徐徑西園,高大的法國城堡式門樓,氣勢不凡的大型噴水池,宏偉的羅馬建築長廊,典雅的希臘神話人物雕像等等。 一座好的公墓環境優美,綠樹環繞,管理嚴格,服務齊全。喪家不妨實地察看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  2.選擇墓式  公墓選好後,還要挑選墓穴的式樣。墓穴有單穴、雙穴、三穴。單穴是死者單獨埋葬,佔地不超過1.5平方米。雙穴一般為夫妻合葬,佔地不超過3平方米。三穴一般為家庭合葬,佔地不超過4.5平方米。做墓用的石材種類繁多,質地、花紋各不相同。不同的石材質地、雕刻工藝以及佔地大小、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銷售價格。普通的單穴墓價格在1500-4000元左右。雙穴在4000-8000元左右。藝術墓的價格要高些,一般是由消費者同公墓的經營者協商定價。有的公墓環境好、基礎設施完備、道路通暢,價位自然較高些;而一些較簡陋的公墓墓穴價格就便宜。同一個公墓中,道路兩旁的墓穴因地方相對較寬暢,祭掃方便,也比其他墓穴的價格高些。  墓的型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異,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普通墓   普通墓最為常見,即地面用石板鋪就,墓穴在中間,墓穴後樹石碑,後方和兩邊用石板圍起,成為一塊半封閉的墓地。人們看到的一排排兵營式墓即是。  (2)草坪墓   草坪墓是不樹墓碑,不圍墓地,直接將套骨灰盒的石槨埋入地下,石槨上方蓋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鋪,上刻碑文,周圍種上綠草。整個墓地看上去是綠草一片。  (3)藝術墓   藝術墓很多是根據死者的生平而專門設計的墓型,是藝術化與個性化的高度結合,文化品味很高,充分體現了家屬的一片深情和設計者的匠心。如濱海古園中藝術家白楊、蔣君超夫婦的合葬墓是用矩形平台象徵舞台,以一大塊漢白玉為背景,寓意銀幕;音樂教育家范繼森、范大雷父子的墓碑是樹起的一架鋼琴;用"一本被打開的書"來概括知識分子的一生等等。藝術墓特色鮮明,耐人尋味,深受喪家的歡迎。因此,只要喪家提出要求,公墓就有專業的設計師代為設計。  3.購墓程序   選好了墓穴以後,購墓者持殯儀館簽署的《火化證明》和本人身份證,去公墓在市區的代辦處辦理,也可直接去公墓辦理,簽訂墓穴購銷合同,付清墓款,領取由殯葬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的《墓穴證書》。  4.碑文擬寫   碑文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碑多是長方形,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功德行事或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等,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  舊式墓碑有兩種。一是名碑。墓的正面標明墓中人姓名、立碑人姓名、立碑時間,碑的背面不刻寫碑文。二是背面刻寫碑文的墓碑。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機關、家世、經歷、著作、逝世年月、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銘文多為韻文,大多數是死者後代請託別人撰寫的。 墓碑文書寫的格式:一般行文從右向左,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逝者的生歿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題,寫逝者的姓名;第三段寫立碑人;第四段寫立碑時間。  5.落葬   把骨灰盒埋入地下,表明死者入土為安的整個過程稱為落葬。 墓穴買好後,骨灰盒可以當場安葬,也可以暫時寄存在公墓。由於落葬是件大事,一般都較為重視,選好日期,要待親友、子女都到齊後進行。民間有在清明、冬至時節落葬的風俗。 落葬時,墓穴內放入乾燥粉,骨灰盒用紅布包裹,由死者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緩緩放入墓穴,然後由公墓的落葬工封穴蓋頂,用水泥封牢。  骨灰置於黃土中,亡故親人將長眠於地下,人們感到由衷的悲傷,所以封穴後可舉行簡短的儀式:在墓碑前獻上花籃、花圈,放上鮮果、糕點、菜肴等;由親屬講一些告慰死者的話,願死者長眠安息;有條件的還可以讀祭文。祭文是悼念性的文字,寫法很像書信,但它的稱呼對象卻是死者本人。其實祭文是念給活人聽的,為的是讓生者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踏著死者未走完的路繼續前進。最後大家肅立默哀三鞠躬。(二)長期寄存  遺體火化後骨灰不急於安葬,而是放在骨灰寄存室內稱之為骨灰寄存。長期寄存是無期限的寄存。寄存室一般較大,分布著一排排的寄存架,每一寄存架上下可分為8-10格,分隔成單獨小格位。整個面上呈井字型,每個格位都有玻璃門可開啟。放入骨灰盒後,前面可放上小絹花圈、塑制或蠟制的供品等。  1.選擇寄存場所  與選擇公墓一樣,選擇骨灰寄存場所首先要看其經營的合法性,再看其交通是否便利,環境是否整潔優美,另外還要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2.選擇格位  寄存格有上層、中層、下層之分。格位的高低直接關係到祭掃是否方便。中間的格位與人站立的高度相仿,瞻仰、獻供品方便,所以價格稍高些。高層和底層祭掃不便,最高位還要借用梯子,因而價格偏低些。喪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3.購買程序  購買寄存格位需持死者的《火化證明》、購買人的身份證。先實地查看,選好合適的格位,簽訂購銷合同,付清寄存費,由骨灰寄存場所發給《骨灰寄存證》。郊縣的骨灰寄存場所在市區的殯儀館內都設有代辦處,喪家也可先去代辦處了解情況,認為合適再去墓園查看。(三)壁葬 壁葬,顧名思義是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的一種葬式。  壁葬牆和普通的牆體高低相仿,略厚些,牆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型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一堵壁葬牆可安置幾十乃至幾百隻骨灰盒,存放量極大,又節約土地。壁葬是國家殯葬改革所提倡的葬式。  壁葬雖然是嵌在牆壁內的,但是,壁葬的建築形式還是十分豐富的,有迴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四合院式的還有多層式的等等。目前上海主要經營壁葬的陵園有顓橋寢園、衛家角息園,還有一些公墓也兼營壁葬。尤其是顓橋寢園和衛家角息園,綠樹環繞,環境幽靜,為避免日晒雨淋,還為壁葬牆安裝了鋁合金玻璃防護棚,整潔美觀又起到保護作用,深受喪家的歡迎。(四)海葬  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 骨灰撒海,衝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誌。海葬有利於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於移風易俗,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這方面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為人民樹立了榜樣。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海葬帶給子孫後代的益處。以上海為例子,上海於1991年3月舉辦了首次骨灰撒海活動,迄今為止,共舉辦了34次。已有4090戶家庭,16770人次參加,有4591具遺體在大海中棲居。撒海骨灰中有離退休幹部、新聞工作者、教師、工程師、普通工人等。(五)植樹葬 植樹葬是一種不建墓、不樹碑、以樹代碑,樹下直接葬入骨灰的葬法。  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最終也將回到大自然中去。人類的遺體從土葬發展到火化是社會的重大進步。從骨灰墓葬過渡到骨灰植樹葬和骨灰撒海是人們觀念的更新,是我們社會文明的又一大進步。骨灰植樹葬符合我國殯葬改革的方向,符合骨灰處理多樣化的精神。它有利於改革舊的傳統習俗;有利於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的自然環境;同時也有利於推動和加強綠化林帶的管理。 植樹葬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苗圃和綠化林帶,在苗木的間隙埋葬骨灰。它能綜合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資源,節約耕地、發展農業、美化自然環境。植樹葬以樹代碑,象徵生命之樹長綠、精神永存,也符合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便於市民接受。  辦理植樹葬登記時,應攜帶申請人的身份證或戶口簿和《火化證明》。埋入骨灰時,不能將骨灰盒或骨灰袋以及其它物品同時埋入土坑。骨灰深埋後,再在上面種上樹苗。火葬2009-06-09 08:36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764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一)送葬  開完追悼會,遺體將由親屬護送去火葬場。過去送葬時,喪家要哭著追出很遠的路程意在挽留他。現在城市裡已看不見這種送葬場面,但仍有親屬護送靈柩到火葬場,送最後一程。  由於火化場和殯儀館是分開的,路程又較遠,比如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和寶興殯儀館開完追悼會後是將遺體送往益善殯儀館進行火化,因此,喪家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跟車或委託送葬。  1、 家屬跟車 家屬跟車是指喪家隨靈車一同前往火化場,送逝者最後一程。如果家屬人少,可以隨靈車前往;如果家屬人多就需要另外租車前往,租的車一般跟在靈車的後面。  2、 委託送葬 如果喪家不去火化場送葬,追悼會後就由殯儀館代為送葬,靈車直接開往火化場。(二)告別式告別式是喪家和親朋好友向死者作最後道別的一種儀式。這種告別儀式往往有多種形式,一般由逝者生前所立遺囑或喪家自己決定。  1、直接告別 有些逝者生前立下死後喪事簡辦,不開追悼會,也不受花籃、花圈的遺囑,只需極少數直系親屬或生前摯友道別就可以了。至此,家屬和摯友到殯儀館的告別廳瞻仰遺容,向逝者行禮告別。殯儀館及火葬場內現都設有告別廳,專為這部分喪家提供服務,可舉行簡短的儀式。  2.送葬告別 開完追悼會後,由家屬隨靈車到火葬場,在遺體火葬之前,舉行簡短的告別儀式,講一些讓死者安息的話,再看親人最後一眼,鞠躬行禮送走親人。(三)火化  告別儀式結束後,遺體將被火化。為了文明、衛生火化,遺體都裝入一次性的包裝盒(袋)中。包裝盒(袋)隨遺體一同火化。用於火化遺體的爐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為普通爐和綠色火化爐。  1、 普通火化爐火化 由輸送帶將遺體送進爐體,火化後人工將骨灰勾出,喪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衛生手套,用特製的筷子為親人納骨。上海地區一般的遺體火化費為180元一具。  2、綠色火化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一代高科技的火化爐已經研製投產。  上海寶龍火化機械研究所研製開發的新型綠色環保火化爐(上海益善殯儀館裝有二台綠色火化爐),已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新型綠色環保火化爐採用二次燃燒,利用燃燒技術配以其他輔助措施來達到消煙、除臭、除雜訊的目的,從根本上解決了火化系統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具有台車告別、進爐、冷卻、收納靈骨全自動的功能。新型綠色環保火化爐通過上海市科委的新產品鑒定。該火化系統集人文科學、現代燃燒技術、自動控制系統、計算機管理於一體。  選用綠色火化爐火化遺體時,喪家入告別室與遺體告別,然後目送遺體進爐膛,同時還可以通過爐膛內的攝像頭在電腦屏幕上觀爐火化。綠色環保火化爐滿足了喪家的特殊需求,很受喪家的歡迎。(四)拾骨  遺體火化後,將骨灰盛入灰袋中,整個過程叫拾骨。拾骨多由殯儀館工作人員來完成,家屬若有自己揀灰的要求,殯儀館可以提供方便,在專門的納骨室內完成。納骨的過程是骨灰出爐後,家屬戴上口罩和一次性衛生手套,用特製的筷子夾起骨灰放進袋子里。上海益善殯儀館開設了這項業務,很受喪家的歡迎。(五)領灰  領灰是指遺體火化後,家屬到指定地點領取骨灰。正常情況下,火化三天之後領取骨灰。家中有特殊情況想早些領取骨灰的 ,也可以要求當天領灰或隔天領灰,但須在業務洽談時預約,便於殯儀館提前安排。(六)短期寄存  極大多數喪家不把骨灰盒直接帶回家中,而是放在殯儀館骨灰寄存室內,待買好墓地後再從寄存室取出落葬。骨灰寄存不超過三年,就是短期寄存。  殯儀館內有短期骨灰寄存室。喪家在洽談喪事時要事先定好格位,待遺體火化後,殯儀館會直接將骨灰盒放入事先選定的格位。另外還有專門的骨灰寄存場所,如上海市顓橋寢園,是一家主營骨灰寄存的陵園,有各種期限的寄存方式。現在許多公墓內都有骨灰寄存室。如果喪家已在公墓選好墓地,也可在該公墓的寄存室內存放骨灰,到落葬時再取出,十分方便。喪家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追悼儀式2009-06-09 08:37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1650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追悼儀式是指為逝者舉行的追憶、告別活動。在整個追悼活動過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喪家要做到繁而不亂,事先應有很好的策劃。(一)儀式準備 儀式準備是追悼活動的前期工作,主要安排、落實有關具體事項。 1、安排親友迎送車輛   追悼會在殯儀館舉行,喪家的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到場參加。如果人數較多,喪家應安排好迎送的車輛,並通知親友上車的時間、地點,以方便親友去殯儀館。安排車輛的方式有如下三種: (1)委託殯儀館聯繫客車。這是殯儀館推出的便民服務,喪家只需在業務洽談時說明上下車的地點,殯儀館便可提供客車為喪家接送親友。這種方法最省力、省心。 (2)、到計程車公司預定車輛。必須提前預定,車輛大多在喪家家門口出發,屆時親朋好友先到喪家家中集合,然後隨車去殯儀館。 (3)、由死者單位派車。死者生前的同事要參加追悼會,一般由單位派車接送,出發地點是在單位。 追悼會結束後,還應安排車輛送客人,如果準備了喪宴,還應安排車輛去飯店。 2、禮廳布置  禮廳是舉行追悼會的場所。禮廳的布置應體現莊嚴、肅穆的氣氛,並充滿人情味。禮廳的布置有一定的講究:正後方牆壁上懸掛較大的橫幅,書寫"×××同志追悼?quot;, 現在的殯儀館已引進現代化設備,電子顯示屏已取代了手寫橫幅;禮廳左右兩側垂直懸掛大幅的輓聯,兩聯位置應上下對齊;橫幅下方擺置長桌,桌中間擺放逝者的遺像,遺像選用黑邊鏡框,可用黑紗或小白花裝飾;親朋好友送的挽幛掛在禮廳左右兩側牆壁上,禮廳兩側有懸掛輓聯、挽幛的掛具,使用很方便;遺體安放在長桌正前方;安放遺體的靈床四周用鮮花圍起,使遺體安卧於鮮花叢中,講究些的還為遺體鋪花,即在靈床四周鋪滿鮮花,多的可鋪數百朵;另有鮮花圍屏,就是先搭建圍屏,圍屏大小應與禮廳相配,在上面綴滿鮮花,也可拼出圖案或"奠"字等;配偶及子女送的花圈、花籃放在靈床的正前方,親朋好友送的花圈和花籃在靈床的兩邊排開,花圈多時注意留下走路的通道。  3、書寫橫幅和輓聯  橫幅和輓聯均為禮廳中不可缺少之物。橫幅顧名思義是橫寫的條幅,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橫幅的尺寸一般較大,但應與懸掛處牆面的大小相協調。橫幅醒目、有氣勢,能烘托哀悼的氣氛。橫幅的內容不固定,可寫對死者的評價,可表達對死者的哀思之情,常用的有"×××同志千古"、"沉痛悼念×××同志"、"×××同志永垂不朽"等等。  輓聯的書寫不同於橫幅,是豎著書寫的,有上下兩聯,要求句子工整對仗。輓聯的尺寸也較大,但應與橫幅相協調。輓聯懸掛在禮廳正前方的牆壁兩側,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一般表示死者的生平、成績和美德乃至他死後對後人的影響等。一幅好的輓聯,不但講究句法,且配以好的書法,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輓聯成為了千古名句。  輓聯可以是家屬自己書寫,也可以委託殯儀館代寫,或購買成品的輓聯。  4、購買或租用花圈花籃  現代喪事活動中,送花圈、花籃是人們悼念死者、表示哀思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花籃、花圈有紙制、絹制、塑料製品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增強,鮮花藍、鮮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接到報喪的消息,參加或無法參加追悼會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籃、花圈表示哀悼。遠在外地的人可委託別人代送,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  送多少花籃、花圈沒有限制,常常是配偶單獨送一隻,子女們合起來送一隻,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孫輩以戶送一隻。另外,死者的單位及黨、政、工、團均可代表一級組織送。  目前殯儀館都有花籃花圈經營部和出租處,非常方便。在殯儀館購買或租用可省去運輸的麻煩。出租的花籃和花圈多為紙、絹、塑料製品;出售的一般為鮮花做成的花籃、花圈。 挽帶用在花籃或花圈上,為兩條,長短一致,白底黑字,上聯寫悼念的詞句,下聯寫上送花圈人的姓名。不同身份用詞均不一樣,上聯常見的有"×××伯父千古"、"×××同志安息"等待,下聯常見的有"×××敬獻"、" ×××敬輓"等。寫好後上端對齊、下端叉開,別在花籃或花圈上。 花籃、花圈的擺放方式:花圈因為比較大,故在禮廳的兩側一字排開;花籃的擺法是以遺像為準,以單位為主召開追悼會的,單位和領導人送的花籃擺在前排,以家庭為主召開追悼會的,配偶和子女送的擺在前排。  5、確定儀式司儀  在追悼會上,司儀是串起整個儀式的主要人物,相當於節目主持人。從追悼會開始到結束的每一項程序都是由司儀來宣布進行的,因此確定司儀的人選很重要。選定的司儀應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見過大的場面,不緊張,不怯場,講話得體,儀錶端莊,常常由死者生前的單位委派。喪家如無合適的人選,殯儀館或長依殯葬服務部均可派專門的司儀主持追悼會,他們經驗豐富,善解人意,能夠成為喪家的幫手。  6、準備悼詞、答謝詞和確定致詞人  悼詞是追悼會上宣讀的一種文書,是對死者一生的總結。準備悼詞先要了解死者的生平、主要貢獻、組織的評價等。悼詞一般由死者單位撰寫,也可由親屬來寫。領導幹部或是有公職的人死後多由組織上寫悼詞。一般講,誰寫悼詞就由誰來宣讀,單位寫可由單位派人宣讀,親屬寫可由親屬宣讀,多為長子宣讀。 答謝詞是親屬在追悼會上宣讀的文書。死者身前病重住院時得到過組織、單位同事、親友等許多人的關心,去世後辦理喪事時又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對這一切,家屬是十分感激的。為了表示謝意,在追悼會上家屬要致答謝詞。答謝詞的內容可以簡單回顧死者的病情、住院期間單位的照顧、親友的關愛、家屬及子女的心情等,並對所有關心過死者的人和單位表示感謝。(二)儀式  悼念儀式進行得成功於否,執行程序的質量是關鍵。因此,喪事承辦人必須嚴格執行既定的程序,在現場不能隨意更改。  1.席位的安排  追悼會上應根據參加者的不同身份安排不同的席位。親屬站在會場的前排,其餘人站在後排。民間長子為喪主,即以他的名義辦喪事,長子長媳站最前排,後面是次子次媳,再後是女兒女婿等。它體現了傳統的血緣宗法精神。如果有領導參加,則應站在前排。司儀站在前排的左側,這樣可以面對親屬,也可以面對其他與會者。司儀、致詞人在講話時應站在禮廳的前方,要面對與會者,並有一定距離,禮廳人多可使用話筒,讓後面的人也能聽清楚。樂隊站在會場的右側。(如圖所示) 這種席位的安排使死者處於"尊位",體現了中國殯葬文化中"死者為大"的原則。   2、一般程序  (1) 由司儀宣布×××同志的追悼會現在開始;  (2) 默哀、奏哀樂;  (3) 由×××同志致悼詞;  (4) 由家屬致答謝詞;  (5) 全體肅立,向×××同志遺體或遺像三鞠躬;  (6) 瞻仰×××同志遺容(奏哀樂);  (7) 向×××同志遺體告別(奏哀樂);  (8) 追悼會結束。  3、特殊程序  (1) 由司儀宣布×××同志的追悼會現在開始;  (2) 默哀、奏哀樂;  (3) 敬獻花圈(籃);  (4) 由×××同志致悼詞;  (5) 宣讀唁電、唁函;  (6) 由家屬致答謝詞;  (7) 全體肅立,向×××同志遺體或遺像三鞠躬;  (8) 瞻仰×××同志遺容(奏哀樂);  (9) 向×××同志遺體告別(奏哀樂);  (10) 領導與家屬握手表示慰問;  (11) 追悼會結束。(三)入殮   入殮是指把逝者裝裹入棺。現在的大殮是把逝者穿戴好了以後放入衛生盒。  1、裝棺 舊時對裝棺十分重視,大殮時將死者包裹好後放入棺材。達官顯貴則選貴重木材做成棺材,棺內放置金銀珠寶,有地位的人還要在棺材外面套上槨,顯示不平常的身份。裝棺時孝子們要守在棺旁大哭,作最後的訣別。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做法早已被摒棄了。 現在追悼會結束後,遺體將運往火葬場進行火化。  為了運輸時的安全、衛生和文明,也為了避免遺體暴露在外引起病菌的擴散而影響環境,有關部門規定,要將遺體放入一次性的衛生盒中。這與舊時的做法有本質的不同。  2.隨葬品 舊時稱放在棺材內隨棺材一同埋葬的物品為隨葬品。隨葬品多為死者生前常用之物。  現在人們在衛生盒內也放置一些死者身前喜愛的小物件或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木梳、手帕、扇子、小禮品等,希望他到另一個世界使用,以表示對死者的關心。由於隨葬品和遺體一起火化,特別要注意不能放入金屬、塑料製品,這類物品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造成環境污染,還會損壞火化設備、污染骨灰。(四)簽署火化證  追悼會儀式結束後,遺體將送往火化場火化。這時有一項重要的手續必需由家屬辦理,即在殯儀館指定的火化證上簽字。火化證是同意遺體火化的重要憑證,它必須由死者的直系親屬簽字,火化場依據家屬的簽字開爐火化。(五)弔喪的禮儀  如果你得知親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應前往弔喪,弔喪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靈堂弔唁,也可以去參加追悼會。一般來說,死者家屬總是歡迎盡量多的人參加追悼會。  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弔喪是十分失禮的。  弔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切忌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漫不經心或中途退場。有些人濃裝艷抹、披紅戴綠也是不應該的。凡此種種,都是對死者的大不敬,對喪家的不禮貌,是弔喪的大忌。守靈2009-06-09 08:38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3204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 守靈也稱為守夜。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  守靈基本上以三天為限,有在住宅內的靈棚、靈堂內守靈的,也有在殯儀館內租禮廳守夜的。在郊縣現在還有"擱三朝"之舉。《禮記·問喪》中有"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已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決斷,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所以守靈三夜,並不完全出於迷信,而是三天的時間,準備工作都全了,遠方的親戚、朋友也能趕到,足以盡人情。(一)靈堂布置   古時候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死,他們認為死亡僅僅是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束縛,必須使靈魂有一個安頓之處,演變到後來,便出現了靈堂。人死後,喪家在家門口搭建靈棚,或在廳堂內設靈堂,使死者靈魂有安息之處,也是親友弔喪死者的場所。  靈堂的布置一般是靈堂上方高掛死者遺像,下書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兩邊高掛輓聯,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績或經歷;靈堂兩側多掛有輓聯,多少不一;民間還將親朋贈送的祭幛懸於兩側,越多就越顯得熱鬧風光;靈堂前設供桌,上擺祭物,多為菜肴果品之類,兩旁香燭高燒;靈柩置於供桌之後。靈堂的布置講究肅穆莊重,文明整潔。靈堂門外左右兩側置長桌,一邊為收禮處,一邊為簽到處。守靈期間,靈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盞油燈,時時加油,不使熄滅,號為"長明燈"。現在有特大號的蠟燭,能連續燃燒幾天,可減輕守靈人的負擔。民間認為,守靈時圍觀伴宿者越多,喪家臉上就越光彩。(二)、守靈方式   過去守靈大多在家庭進行。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同時帶來的住房緊張問題,使原來在家庭進行的守靈活動受到限制,因此,守靈的方式也出現了變化。目前主要有家庭守靈和在殯儀館守靈二種。  1、家庭守靈 家庭守靈就是在家中騰出房間,按靈堂的要求布置,親友和子女日夜守候在靈堂,接待前來弔喪的親朋好友。家庭守靈,既要安排好守靈人,準備午夜的點心和應急備用的藥品,又要注意電、煤氣、火燭的使用安全。  2、殯儀館守靈 在家中守靈布置起來比較麻煩,事後還要拆除整理。要騰出地方做靈堂,這對住房不寬裕的城裡人更是捉襟見肘。如今,上海的殯儀館內已經有了守靈這一服務項目,如龍華殯儀館的凈園廳與覺園廳是為適應不同的消費需求而改建的禮廳,既可以開追悼會,又可以守靈。內有家屬守靈休息室、衛生間及卧室,兩側壁龕有十八羅漢,中間有特色祭奠供台,庭院內有香爐、牌坊,呈中國古典庭園式布局。守靈廳內家常用具一應俱全,省卻了喪家許多煩繁瑣之事。(三)收禮、登記、謝帖、喪宴  家有喪事,總有親朋好友、鄰里同事前往弔喪,其中免不了禮節性的往來,處理好這些細節,體現了作為一個文明人的良好素質。  1、收禮 民間辦喪事期間,喪家也有"人情"收入,並指派專人收禮登記,事畢向喪家交點。普通喪事各方面送禮不外乎花圈、花籃、輓聯、挽幛、禮金等。喪家置備禮簿及謝帖,一方面登記禮物及數量,一方面寫謝帖交送禮者作為證明之用。禮簿登記詳細,可作為將來回報的參考。追悼會上還備有專用?quot;簽到簿"用來登記來賓。  2、謝禮 追悼會上喪家要發放謝禮,一般為毛巾、手帕、糖果、糕點等物品。現在殯儀館為方便喪家,有專門的謝禮供應,也稱為"奠酬"。常見的為毛巾、手帕與巧克力、糖果、糕點的組合。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監製生產的多種奠酬,包裝精美,質量可靠,深受喪家的歡迎。  高壽老人去世後,民間有辦"喜喪"的風俗。親朋好友要向喪家討"壽碗",喪家分送雲片糕,意在借死者的高壽。  喪家為對來賓表示謝意,喪禮後,要請來賓參加喪宴,事後還可寫感謝信等。如何選擇墓穴墓碑2009-06-20 21:33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864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 墓地的選擇 一是禁潮濕。應選擇較高地勢,水位較低,不易損壞骨灰盒。現在一些墓地,因為地勢低洼,上面是用石材填充的,沒達到真正入土為安的目的。 二是純凈土。凈土即是說土中只有活的生物留下的痕迹。 三是環境要乾淨、安靜。應無噪音、垃圾、依山傍水、鳥語花香、自然天成,乃是先人安居的最佳場所。 墓碑石材的選擇 碑體應選擇硬度好,抗風化能力強的石材,其它部分材質可稍次一些。一般情況下,碑體多用花崗岩和大理石。其它附件可用次等大理石或青石。 墓碑式樣的選擇墓碑有中式碑和西式碑兩種主要形式。中式碑為豎碑,西式碑為卧碑。中式碑碑體一般為大理石或花崗岩,西式碑多為花崗岩。依個人的屬性和愛好,可選擇各種藝術化、個性化碑型式樣和石材材質及顏色。 組合型、特製型墓穴的選擇 這實際上是碑與穴的搭配問題,其中最關鍵因素是要選擇好碑型與佔地的搭配。組合型 + 特製型墓穴的佔地選擇原則是,長度為:前後距甬道不得大於 10 公分;寬度為:距左右相鄰墓穴或道路一側的距離為 20—30 公分;左右無相鄰墓穴或佔道的,佔地需在公墓所劃的區位格內,並且面積按所跨區位格數的面積之和計算。取完佔地後,選擇的碑型要與佔地的比例適當,方可符合美學原則。E掃墓網 > 文化習俗 > 殯儀常識 > 正文選擇墓地應注意的問題2009-06-20 21:37 來源:網路 作者:秩名 閱讀:664次 收藏到我的QQ書籤 一、查驗墓地經銷者的手續是否齊備 我國的墓地管理體制,現有的墓地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私自興建的墓地,這類墓地沒有任何合法審批手續,屬於違法使用土地資料,應列在清理之列。 第二類是農村鄉或村興建的墓地,有合法手續。但這類墓地只能埋葬本地村民,不得對外出售或從事其他有償經營活動。對外出售部分也屬違法經營。 第三類是經營性公墓,是經市級以上部門批准興建的公共墓地。這類墓地才是我們可以購買的墓地。 購買墓地時應該查驗經銷方的經營手續是否齊全。除營業執照外,還應該有民政部門頒發的《墓地經營許可證》和上一年度的《公墓年檢合格證》。沒有這兩個證件,便意味著該公墓是存在問題的。 二、實地觀察墓地環境和經營情況 在我國墓地管理中,根據墓園的經營、管理和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對較好的墓園評為一級、二級。對有此殊榮的墓地,一般可放心購買。但並不是說沒被評為一級或二級的墓園就一定不好。例如,某非宗教人士安葬公墓在不適當的位置建造了宗教建築就不能被評為等級公墓。 實地觀察還有看墓園的實際管理、環境建設情況。一些墓園為了促銷,也常誇大自身的優勢,只有到實地考察,才能看到真實的情況。 實地觀察也要看交通情況。一般的墓園都建在郊區,交通是否方便,道路是否好走也是我們應該考察的因素之一。 三、仔細詢問價格 墓地的價格可能有多種構成,有些墓地的報價可能包含地面建築,如墓碑、墓基及其他配套設施,但有的只是墓穴本身的價格。而事實上,不同的墓碑、墓基(材質、加工工藝等方面的不同)都會使價格產生很大變化。
推薦閱讀:

你真的不一定會吃西餐!最全用餐禮儀攻略,拿走不謝
見面問候禮儀
洋食(ようしょく)的用餐禮儀
「熟人社會」紅包焦慮症:被異化了的傳統禮儀
使用筷子的禮儀

TAG:禮儀 | 知識 | 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