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
地圖帝文史作者 代表作《地圖裡的興亡》很多人都在疑惑,13世紀初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戰鬥力何其彪悍,為什麼僅僅一百年之後就被治下的漢族起義軍吊打回了草原呢?
我們對比一下宋遼時期的局面,有一個現象十分耐人尋味:因為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人,導致中原王朝失去了最好的地理屏障,而宋朝數次北伐都因為騎兵嚴重不足而功虧一簣。然而到了元朝,不僅燕雲十六州,就連整個江南都成了元帝國的疆土,此時的漢族起義軍反而一舉將蒙古人趕回了漠北,這不是很奇怪嗎?那麼造成兩者不同的因素是什麼呢?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馬匹。
火器在當時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無論是元軍還是義軍都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炮和火銃,但那個時候的火器仍然十分粗糙,對戰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火器,而是騎兵。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消滅大金、西夏以及中亞諸國都是利用騎兵的高機動性完成的,而此時面對先前被金國人吊打的漢族人卻屢屢敗北,這些漢族義軍又是如何克制蒙古鐵騎的呢?答案就是以騎兵對騎兵。本來缺少馬匹的漢人此時再也不用為戰馬發愁,因為蒙古人的任性,就連韓國的第一大島都變成了大元的養馬場,更何況肥沃富饒的江南呢?
原來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作為外來民族的他們才不會關心治下民族的死活,只要高興就可以隨意把漢人的耕地圈起來變成馬場。如此一來,原本素稱魚米之鄉的江南便立時多出大量蓄養戰馬的優良馬場,而這樣的景象在韓國也不斷地得到複製。今天的旅遊勝地,風景如畫的濟州島在當時可是蒙古人頗為得意的海上馬場。經過近百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馬比人多的局面,而漢地的百姓餓都要餓死了,只剩下一條路:造反!
當朱元璋的義旗舉起之後,根本不愁得不到用以作戰的馬匹,而其麾下的徐達、常遇春又是極為優秀的騎兵將領,因此在與元朝正規軍的交鋒中,朱元璋的部隊絲毫不落下風。不僅如此,當紅巾軍的烽火燃遍整個神州大地之時,韓國人也趁機對蒙元當頭一棒。高麗國王不僅殺光了元朝皇后在高麗的娘家,而且派出軍隊襲擊鴨綠江以北地區,但此時蒙古人無暇東顧,只能任由高麗取得獨立。
後來當徐達的前鋒進入大都之時,元順帝早已帶領殘部逃往漠北,而大元帝國在中原的統治也就此終結。
風雲說收藏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你好,謝謝邀請。說到元朝這個中國史上地域最為廣闊的大帝國,卻在短短一百年內就被摧枯拉朽般的被朱元璋一舉趕回草原,從此就被歷史所淹沒。有很多人對此頗為不解,那個曾經在亞歐大陸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到底怎麼了?變得如此不堪。
蒙古人的巔峰時期其實也就是世界第一猛人鐵木真在世的那一個時期,也就是鐵木真在世的時期蒙古人把自己的騎兵優化到最佳,才能在西亞和歐洲勢如破竹。而且當時的歐洲實力很差,隨便一個來自東方的草原民族都能在歐洲肆虐,比如突厥。但是隨著鐵木真的去世,蒙古鐵騎失去了精神領袖,加上各個汗國為了爭奪大汗之位,並沒有繼續征伐的動力,這個時候的蒙古鐵騎已經跟鐵木真時期的蒙古鐵騎不可同日而語了。這一點,在蒙古人進攻虛弱的南宋都花了幾十年就可見一斑。
蒙古人在一個釣魚城就止步不前,還讓蒙哥殞命,一個四川就折騰了幾十年。如果不是南宋內部不同心,還有蒙古軍中的漢族降將竭盡全力的鼎力相助,說不定,南宋還能跟元朝形成另一個南北朝。也就是說,元朝的建立,完全是得益於漢族人自己的內鬥,並不是蒙古鐵騎的功勞。
這種二流甚至三流的蒙古鐵騎能幫助元朝統治中原九十三年,已經是很不錯了。再加上蒙古人骨子裡的思想就是侵佔加掠奪,玩政治本來就是他們的弱項,他們的高壓政策並不是出於社會發展的考慮,而只是為了能壓榨更多的民間財富用於享樂。
就是這樣一個外強中乾的蒙古政權,得益於鐵木真的威名,枕著蒙古鐵騎的名頭享受,不死都沒有道理。也難怪南方各地起義,威名赫赫的蒙古鐵騎卻屢戰屢敗,最後被朱元璋秋風掃落葉般的打回原形也在情理之中。
優意視頻元朝於1271年忽必烈建立,至1368年元廷被朱元璋趕到漠北,共經歷9位帝王97年,這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中,僅僅是其他四個朝代壽命的1/3,說起來也確實很短。總結元朝的經濟、軍事、外交和政治方面,元朝的短命有其必然性。一、經濟方面,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所以對土地制度無所謂,農業得不到重視,加上連年戰爭對北方地區的掠奪與破壞,農業發展停滯不前。同時,元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也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完全億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然而因為泛濫發行紙幣造成了通貨膨脹,也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二、軍事外交方面。在元朝建立前後,其始終對周邊國家和政權發動侵略戰爭,比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高麗蒙古戰爭,滅西夏、滅西遼、滅後金、滅大理、滅南宋,更是與1241年一度逼近東歐復地。這些侵略戰爭,都需要錢,於是政策就是各種加稅,導致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元朝一直起義不斷。
三、等級制度。元朝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專制權利,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國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蒙古早期征服的,如西域各族),三等漢人(大致淮河以北及東北),四等南人(最後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地區,大致淮河以南)。這種歧視制度,加劇了階級鬥爭,元朝被推翻是早晚的事。
四、政治方面。變本加厲的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的賦稅,加上長期的壓榨,反抗鬥爭一直不斷,雖然延續了宋朝的中央制度,但大多數被蒙古貴族把持,所以很難有成效。五、皇族內部鬥爭不斷。整個元朝,兩位被殺的皇帝,一位失蹤的皇帝,一個在位43天的7歲皇帝,而且大多數政權都是通過鬥爭所得,可見內部鬥爭有多亂。六、自然災害。元泰定帝在位5年就發生了多次饑荒。
由上述原因,所以元朝的統治是肯定不會太長的,因此比較短命,但對於一個起於自奴隸社會飲毛茹血的民族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元朝代代皇帝勵精圖治學習漢文化,無奈其本身原有的制度與中原制度不適應,導致其短命。魏源評價元朝皇帝:「皆英武踵立,無一童昏暴謬之主」。
文史小茶館首先我們看看元朝是否短命。秦朝存在了14年,西晉37年,隋朝39年,元朝98年。在最短命王朝排名的競爭中,元朝還算稍稍好一些,沒能進入前三名。但和正統的中原王朝的國運相比來說,確實又顯得很短暫。這是在蒙古鐵騎一直維護統治的情況下度過的98年,近百年間上昏下亂,爭戰不斷。
前期,諸王爭權奪位。後期,民變起義遍地。內亂不斷自蒙哥大汗在釣魚城之戰中死去之後,強大的蒙古帝國已經分裂。窩闊台系和拖雷系都認為自己擁有繼承權而水火不容。拖雷系的忽必烈在中原擁兵自立建立了元朝。但因蒙古部原本存在幼子繼承製。本族中身為幼子的阿里不哥召開傳統的忽里勒台大會,被蒙古貴族們推舉為大汗。天無二日,忽必烈遂與阿里不哥展開了4年多的內戰。雖然忽必烈獲勝,但蒙古舊都哈拉和林等地在戰火中化作廢墟。6年後,窩闊台系的海都也來挑戰忽必烈的皇位。蒙古西部諸國除了伊爾汗國,其他汗國都支持海都。這次雙方打了38年,直到忽必烈和海都都死去,海都的兒子投降為止。這時元朝已到中期,雖然暫時穩住了帝位,但失去了外部大部分諸王國的支持。元帝國需要靠對中原的統治來延續自己的生命了。
政治制度落後不同於遼金等國家接受漢化的雙重製度,蒙古帝國對漢化除了初期,始終是持抵制態度。官員制度上,保留了大量蒙古部落舊制。怯薛成為元朝高級軍政官員的最主要來源。他們任認唯親,裙帶關係盛行。先進的考核選拔制度——科舉制,除了忽必烈和仁宗時期舉行過幾次外,其他時候完全不受重視,漢人很難進入領導層。大量蒙古人和色目人擔任高管,他們對統治漢地毫無經驗,馬上打天下,又馬上治天下。貪官污吏橫行,蒙古官員到地方如同兒戲,只圖享樂,不問民生,對基層控制力很差。各地豪族更是和帝國離心離德,各圖自保,等待時機。經濟政策混亂草原的經濟政策被蒙古鐵騎帶進了富庶的中原。元朝為了供養大量不事生產的王公貴族,大量徵稅攤牌。其間賦稅制度制定之粗陋,讓人乍舌。稅收項目之多,也讓人恐怖。冗官冗員,重複徵稅,官商勾結極其嚴重。官府甚至公然允許色目商人大量發放高利貸,盤剝百姓。如此混亂治理之下,王公大員們的貪慾仍難滿足。他們採用色目人的濫發紙幣政策,瘋狂印刷鈔票,更加上阿拉伯西亞等地貨幣流入。中原地區貨幣簡直亂成一鍋粥,錢不如紙,以至於有的地區不得不以物易物。這樣的政策自然讓辛苦勞作的百姓難以生存,變亂的種子四處埋下。宗教政策混亂蒙古入住中原以後,各路思想激烈交鋒,很多還參與到王位的權力鬥爭中來。從原始的薩滿教到佛教,伊斯蘭教,大量宗教力量加入政治生活。高官顯貴往往利用宗教來拉幫結派,排斥異己。儒教因為失去了科舉制的依靠,大量儒生無路可走,生計都成了問題。普通民眾由於生活艱難,也積極加入白蓮教等地下宗教組織。統治殘暴,民變蜂起和中原王朝不同,蒙古帝國一直把被征服地區視為劫掠地,把被征服地區民眾視為奴隸下等人一般。在實行人種等級制度以後,大量漢人淪為最底層,基本人身權利都被剝奪。元朝刑法志居然規定禁止漢人持有武器,不僅菜刀受控制,連利刃農具和彈弓之類都被限制。加上元帝國濫用民力,所謂治理黃河,大量徵發民夫,擾亂農時。官吏軍隊更是乘機侵佔民間資財,巧取豪奪。從元朝中期開始,民眾起義就此起彼伏。白蓮教,紅巾軍,地方豪族,都紛紛起兵。帝國靠尚未腐化的蒙古鐵騎四處鎮壓,雖然一時得勝,卻難以兼顧。
如此危急時刻,元帝國朝廷還在派系鬥爭。結果政令失措,各地起義軍逐漸壯大,南方地區如同獨立。這時,出生於乞丐之中的傳奇皇帝朱元璋走上了歷史舞台。留給元朝皇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張慶東字恕鳴歷史問答達人中國開國之勢極為強盛的幾個「大一統王朝」,都表現是「一世強,二世衰,三世亡」――秦朝15年,歷二世亡;晉朝(西晉)37年,歷二世亡;隋朝39年歷二世亡。位列第四的元朝是98年,歷十一帝。蒙古族建立的「大元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華夏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是中國文化史,文明史,民族史的重要一頁,是中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頁,將永遠載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冊。史載,元朝是從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佔「元大都」,歷十一帝。後退回漠北也稱「元」,史稱「後元」。1271年忽必烈奪取「中統」之後,推行「行漢法」主張,取自《經.乾篇》「大哉乾元,萬物資治」,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後而建立的國號),史稱「元世祖」,尊其祖父鐵木真為「元太祖」。 強大的蒙元為什麼會「曇花一現」呢?細分析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國策偏頗。將國民分為四類,加劇了民族歧視與民族矛盾。治理國家方法簡單,實施的是「大屠殺治國」,非常不利於民族之間的大融合。二是借鑒漢法治國不夠。忽必烈「行漢法」,任用漢人管理財政與國庫,遭到了蒙古貴族的強烈反對,以至於從屬的「諸子汗國」與他分裂,不認其為「宗主國」。三是賦稅高舉。用馬上打天下的方式管理國家,因疆土拓展,連年征戰,賦稅高抬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四是尊藏傳佛教為「國教」,突出貴族利益。因蒙古貴族歧視、掠擄各民族財富,造成各地多民族也因此起義不斷。五是推進改革受阻。 1314年元仁宗提出「漢化科學」,史稱「延祐復科」。元英宗繼位後,倡導「以儒治國」,頒布《大元通制》等,卻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抵抗力和反對。並於1323年在南坡刺殺了元英宗。還有因元朝中後期皇帝更換頻繁,加上朝廷高層和貴族內部的爭權奪利鬥爭激烈,造成朝廷是政出多門,朝令夕改,造成政局混亂。由此可以看出蒙元貴族對其他異族是極其排斥的。
德厚致遠河北省宣化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後勤管理處職員元朝的敗亡,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視和政治壓迫政策。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局不穩,皇帝貪圖享受不理國政,權臣橫徵暴斂腐化墮落,國民經濟越來越衰,人民生活越來越慘,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抗。當時的蒙古人是靠野蠻、兇悍、殘暴、殺戮、掠奪建立的元朝,雖然向外擴張,殺人盈野,打下了空前的巨大版圖,卻並沒有任何政治理想,也沒有任何文明策略。元朝向外擴張的目的只是掠奪財富和滿足征服慾望,並且,元朝整個社會道德淪喪,貪腐成風,淫樂成災,超級享受,肆意揮霍,盲目迷信僧侶,這直接導致了原本龐大的元朝帝國大廈的轟然倒塌。當時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食肉寢皮不需耕織就能解決溫飽,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就是把佔領地變做畜牧場,因而更大的迫害是元朝的賜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隨時把漢族人的農田,連同農田上的漢族人,都賞賜給皇親國戚。而權貴就趁機貪污受賄,營私舞弊,任意掠奪民產,隨意侵佔民田,惡意屠殺民眾, 漢族人忽然間失去了農田,就沒有了生活來源,自己也忽然間從農民淪為農奴,再加上經濟落後,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原地區農民尤其悲慘,饑寒交迫,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 這樣,人民群眾被迫起來反抗,農民舉行起義。元朝建立後,蒙古人作為統治民族建立了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將統治區人民分化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不同的等級在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都有所區別,在任職、科舉、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和差別,造成對貧困人民更殘酷的剝削與嚴厲的壓迫。層層盤剝,層層驚奪,使漢地人民不堪重負,紛紛破產逃亡,使漢地經濟遭到嚴重危機和破壞。元朝蒙古人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造成嚴重經濟負擔,龐大的財政支出又對百姓巧取豪奪,大量無本紙鈔的發行,造成物價暴漲,鈔買鈔,官賣官,又使貧民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蒙古帝國從成吉思汗開始一直沒有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體制。蒙古帝國麾下的各大汗國都有很大的獨立性,導致蒙古帝國內亂不斷,最終走向軍隊分裂和軍閥內戰。還有水災(黃河白茅堤、金堤決口),旱災,瘟疫。
鵬鵬看視界強大的元朝為何會如此短命?是因為元朝僅僅只是初期軍事強大而已,後期享樂去了。元朝為什麼會滅亡?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第一,是沒有自己的文化。我們知道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的是文化軟實力。蒙古人發跡之初,本來是沒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人之時,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雖然遭逮捕,依然守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許他忠於自己國家的行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至此時便采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族開始採用回鶻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這種書寫系統是現行蒙古文的前身。由此可見,蒙古人的文化涵養是很低的。你只能用武力征服敵人,不能讓敵人從內心上順從你,那對方遲早要反抗的。
第二,採取民族壓迫制度。天下分為四等人:第一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人。漢族人不能能用鐵器,漢族女子的初夜要給當官的蒙古人,蒙古人殺了漢人只要賠一點東西就可以免去死罪等等。這些都是民族的不平等政策造成的,換來的就是反抗。
第三,國家的統治民族沒有被統治民族多。這樣的話,占絕對人數優勢的被統治民族醒悟過來的時候,二者的地位必然互換。於是有了紅巾軍起義。
第四,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全國稅額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而中原連年災荒,更使得百姓破產流亡,無計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為了活命百姓只好起來反抗。於是出現了紅巾軍以及張士誠、郭子興、朱元璋、陳友諒、韓山童等反元志士。
王榮聯1中國歷史上的元朝,曾是少數民族蒙古人統治的一個朝代。人們說元朝強大,大多指的是被蒙古族人征服過的歐亞大陸疆域非常遼闊。但就統治時間而言,蒙元的存在時間卻相當短,短到連百年都不到。這究竟是為何呢?依筆者之見,有以下二個因素。1,蒙元統治者自己文化根基淺薄不說,還瞧不起漢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把各民族分為三六九等,人為地製造社會不平等的對立,把並不怎樣的蒙古族人抬升至遙不可及的高度,把文化素養較高的漢民族精英埋壓在社會底層,棄之若履,這是非常愚蠢可悲的。2,我們知道,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蒙元征服遼闊無垠的地域得益於極強的流動性,但他們遼闊地域得而復失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極強的流動性,打到哪算哪,壓根兒未對腳下已征服的土地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即對散落在各地的鄉鎮村落進行有效管理,他們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後又重新返回到了茫茫草原。
提筆仗劍聊歷史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的大一統王朝,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疆域最大,一個是少數民族政權。這樣來說,能和它相比的最合適例子就是清朝。個人認為清朝是所有少數民族政權中做的最好的,當然僅僅從國運和統治時間來看。至少在兩點上,清比元要技高一籌。第一,皇位繼承製度。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經歷了一個逐步發現的過程,從汗位推舉制到嫡長子繼承,從秘密立儲到懿旨立君制,雖然複雜多變,但第一,這些都是強有力的統治者制定的,努爾哈赤、康熙、雍正、慈禧,毋庸置疑,哪一個都是清朝的強權人物,保證了所定製度的權威性;第二是有一定之規要遠遠強於百家爭鳴,制度再好也會有漏洞,因為制度要靠人去執行,而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永遠只有相對好的制度,制度的好壞總要靠時間去檢驗,因此明君聖主制定製度,庸君常主只要執行就能平穩過渡,不會出太大問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雍正乾隆嘉慶。而蒙古人的元朝,從忽必烈立國起就深陷諸王爭權的泥沼,不能自拔,短短百年王朝,歷任十幾位帝王,宗室亂作一團,難以長久。第二,是民族政策。由滿族人統治的清朝,雖然對漢人有諸多限制和迫害,但終期一朝,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都有諸多漢臣,尤其是滿清後期,幾乎到了滿朝大權都在漢人之手。但元朝就不一樣了,元朝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蒙古人最優,其次是色目人,漢人和南人最為低等,並把漢人和南人視為牲畜,極盡侮辱,可以說這是少數民族政權未漢化的集中體現,試想,你大老遠的跑來,在我們的地界立了國,定了都,統治我們,卻又像強盜一樣想殺就殺,說搶就搶,弄的天怒人怨,群情憤憤,你說你能長久的了嗎?綜上原因,元朝除了疆域遼闊外,與滿清以外的少數民族政權並無兩樣,甚至在統治時間上不及被其滅掉的金國。
優己歷史問答達人只能說當時的生產方式拖垮了巔峰的元帝國!在當時的元朝在奪取天下以後並沒有採用先進生產方式,使得糧食產量嚴重不足,無法負載逐漸增加的人口基數。最終,被饑荒不講理的推翻!元朝本身就是一個殘暴的政權!這個政權從建立之時到最終取得政權,都靠的是刀劍與征服。比如,南宋時期整個南方人口有兩千六百多萬,而北方也有一千多萬。但是當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時候整個中原南北加上蒙古本土,總人口也才八百多萬。把這八百多萬人分散到那麼一片國土上自然是富足的。在當時,蒙元政權甚至富裕到可以把農田拋荒種草,足見土地奢侈。但是這種格局隨著和平時期的發展逐漸被打破。元末時期,經過幾十年的恢復期,人口突破到了五千多萬,基本上持平了歷史最高時期。這時候糧食就不夠吃了。到處鬧饑荒。這是元末農民起義的主因。所以,元朝並不算短命,只是百姓太能生養了,生了那麼多人,超過當時的國土負載能力,換到其他朝代也一樣滅亡。?
推薦閱讀:
※今天介紹幾個方便你看電影、追美劇的強大網站!
※男性常吃這些食物, 身體居然可以更加強大?
※中外交往禮儀〔強大〕
※〈楞嚴咒〉 最為強大的護法陣容
※晚清洋務派大臣氣場很強大 慈禧穩固權力就靠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