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這麼火,到底該怎麼養?不只是按摩推拿哦,還有精神層面的養性!

摘要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強調「仁者壽」,即重視養性,從精神層面上注重養生,古人之「養性」和當下「修身」相結合,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儒家強調「格致誠正」與「內聖外王」,蘊含著深刻的生命關懷意義,與中醫學「形神一體」的身心關係認識一脈相承。· 儒家強調入世,即自強不息,當動則動,當止則止,將個人的養生同積極入世、服務社會聯繫起來,這是儒家養生觀的優勢。· 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對於鑄造現代正確養生觀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今社會上正在興起一股養生熱潮,對於養生的關注,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物質文明繁榮進步,健康和生命質量越來越受重視的結果。然而,目前民眾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體育鍛煉、氣功導引、按摩推拿、艾灸足療、保健藥品、食療膏方等具體行為之中。雖然這些方法也會起到一定的養生作用,但上述做法多屬於修身的範疇,並不強調精神層面,尚沒有觸碰到思想靈魂的深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強調「仁者壽」,即重視養性,從精神層面上注重養生,古人之養性和當下修身相結合,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儒家養生思想源遠流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思想雖最終合流,但各有千秋,其中儒家文化長期作為中華文化的正統主流。

儒家思想自西漢以來因官方的肯定和推廣,在文化的諸多分支之中,如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醫學等各個方面都有全面的滲透和貫徹。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被廣為傳播,被後世譽為「大成至聖先師」。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最重要的道德範疇,是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孔子用「仁」為核心,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儒家獨特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悌、忠、恕、禮、智、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成為中國儒家的最高精神追求,在儒家看來,一個真正的仁者,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人,所以能與自然和社會達到最大程度的和諧,內心必是安定從容的,孔子由此提出了「仁者壽」的著名命題,從哲學高度提出道德與健康之間關係的論斷。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問之最大特點乃在平實,並不脫離生活,在他的學說中,仁既是一個人能夠立言立功,澤及他人的內在標準,同時也是個人獲得健康與長壽的品質要求,是可以自利利他的至上法則,這種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觀念,無數儒家學人雖並不刻意養生,但卻獲得健康高壽的例子不勝枚舉,正是這些傳統養生智慧的有力例證。

儒家思想與中醫養生觀一脈相承

中醫學是中華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分支,整個中醫理論體系可分為養生預防與疾病治療兩大部分,中醫學理論強調身心合一,內外一體,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和諧統一。《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與先秦諸子思想關係密切,其理論起源深受先秦道家、儒家、兵家、陰陽家等的思想影響。漢代之後,儒學大興,其後的諸多中醫巨匠皆出自於儒家。北宋范仲淹「不為良相,願為良醫」名言既出,濟世活人成為仕途不進儒家學子的首選,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就有《儒門事親》一書,其中提到,「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隨著援儒入醫成為當時的歷史潮流,儒家的思想被廣泛應用在中醫學中。

儒家強調「格致誠正」與「內聖外王」,形成了「心—身—家—國」的統一觀,這種觀念大則用於治國,小則用於治身,蘊含著深刻的生命關懷意義。「仁者壽」觀念是儒家養生健康觀的高度總結,與中醫學「形神一體」的身心關係認識一脈相承,即強調身心的相互影響,協調統一,認為人的內心健康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這種由內及外,由心及身,由仁及壽的健康養生觀在《黃帝內經》及其後的醫學著作中頗多體現。《黃帝內經》中傳遞的養生思想是,聖人懷仁,並不必遠離社會事務,並不刻意養生而能壽康的明確表達。《素問·舉痛論》中列舉了「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五種情志過極造成的氣機逆亂,這是從反面對心理因素造成疾病的高度總結。現代心理學也認為,絕大多數疾病都可以追根溯源找到心理失衡的因素。

縱觀歷代著名醫家,皆秉承「醫乃仁術」的觀念,治病施藥,救人苦厄,相對於所處年代的平均年齡,醫家多比較長壽,如唐代王燾終年85歲;金元醫家劉完素80歲;元代醫家朱丹溪77歲;明代醫家孫一奎97歲、張景岳77歲;當代國醫大師裘沛然高壽97歲,朱良春98歲,干祖望104歲,這除了因為他們深通醫理外,與其長年行仁術不無關係,更是「仁者壽」理論的生動體現。

儒家養生觀對現代社會意義重大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關係到民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養老產業正日益成為極具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養生也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

目前社會上大家關注的養生焦點多在於運動、藥物、食療等,很少有從文化、心理、人格塑造角度進行關注。當代著名哲學家、北大哲學系樓宇烈先生曾將養生分為三類:生理養生、心理養生與哲理養生。哲理養生是最高層次,智慧是照明黑暗的唯一法寶,明理可從根本上祛除諸多病因。北大哲學系又被人稱為「長壽系」,90歲以上學者佔1/4,85歲以上的佔1/2,如同「知易者不佔」一樣,真正懂得養生的人,生活中根本看不到養生的跡象。可見由內做養生功夫,要比從外做重要得多。儒家思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積澱,從「仁者壽」思想入手,更容易激活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建立起內外一體、形神雙養的健康養生觀。

道家強調無為,佛家強調出世,佛道二家養生思想,易導致脫離現實的流弊。儒家強調入世,即自強不息,當動則動,當止則止,將個人的養生同積極入世、服務社會聯繫起來,這是儒家養生觀的優勢。只有深入理解和挖掘儒家典籍,才能使現代養生思想更加豐滿全面,充滿生機活力。發掘整理儒家的養生觀,實現天地人和的可持續發展,達到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雙贏,正是「仁者壽」字面之外所蘊含的更大意義。

從傳統文化中挖掘養生智慧

就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來看,對於儒家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在中醫理論中的具體體現,以及「仁者壽」思想貫穿於中醫養生理論中的相關歷史文獻的系統整理鮮有觸及,在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不足10篇,相關學術專著尚屬空白。在僅有的幾篇文章中,與中醫養生理論相關的又只有3~5篇。很少有研究從中國傳統思想「天人合一」的高度論述養生觀,更沒有將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哲學部分,一以貫之地運用於中醫學養生理論的研究。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醫學也有深深的傳統文化屬性,二者同根同源,都強調精神內守、以內養外,追求身心和諧,通過修身養性來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所以,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深刻理解中醫養生思想乃至整個中醫理論與傳統儒家思想之間的相互關係,對於重塑現代正確養生觀、讓傳統文化的智慧惠及人民大眾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姜青松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推薦閱讀:

陳玉琴答問: 經絡按摩與敲膽經 (常見疾病的自我調養)
按摩手指告訴你「十指連心」
女朋友太辛苦,想給她按摩按摩,怎麼按?按哪裡?
中醫按摩手法教程之點法(圖)
怎麼給女生做背部按摩?(女朋友背不好肩膀痛)

TAG:養生 | 按摩 | 精神 | 推拿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