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老師給的遺傳學試題庫及答案(整理)

《遺傳學試題庫》

適用於生物科學、生物技術方向

備註:(部分題目位置有所調整)

遺傳學各章分值比例:(X%)

(一) 緒論(5%)

(二)遺傳的細胞學基礎(5%)

(三)孟德爾遺傳(15%)

(四) 連鎖遺傳和性連鎖(15%)

(五) 數量性狀的遺傳(10%)

(六) 染色體變異(10%)

(七) 病毒和細菌的遺傳分析(5%)

(八) 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5%)

(九) 基因的表達與調控(5%)

(十) 基因突變(10%)

(十一) 細胞質遺傳(5%)

(十二)群體遺傳與進化(10%)

試題類型及分值:(X分/每題):

1.名詞解釋(2-3)

2.選擇題或填空題 (1-2)

3.判斷題 (1-2)

4.問答題(6-8)

5.綜合分析或計算題(8-10)

第一章緒 論(5%)

(一) 名詞解釋:

1.遺傳學: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科學。

2.遺傳:親代與子代相似的現象。

3.變異: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

(二)單項選擇題:

1.1900年(2))規律的重新發現標誌著遺傳學的誕生。

(1)達爾文 (2) 孟德爾 (3) 拉馬克 (4)克里克

2.建立在細胞染色體的基因理論之上的遺傳學, 稱之 ( 4 )。

(1)分子遺傳學 (2)個體遺傳學 (3) 群體遺傳學 (4)經典遺傳學

3.遺傳學中研究基因化學本質及性狀表達的內容稱 ( 1 )。

(1)分子遺傳學 (2)個體遺傳學 (3) 群體遺傳學 (4)細胞遺傳學

4.通常認為遺傳學誕生於(3)年。

(1) 1859 (2) 1865 (3) 1900 (4) 1910

5.公認遺傳學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6.公認細胞遺傳學的奠基人是(2):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三)填空題

1.提出遺傳學最基本的兩大定律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_____(Mendel)

2.提出連鎖交換定律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_______(Morgan)

3.1953年最早提出DNA雙螺旋模型的科學家是_____和_____(Crick Watson)

4.1958年 提出順反子學說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_(Benzer)

5.1962年 提出乳糖操縱子的科學家是__________和_______(Monod Jacob)

第二章 遺傳的細胞學基礎(5%)

(一) 名詞解釋:

1.同源染色體:指形態、結構和功能相似的一對染色體,他們一條來自父本,一條來自母本。

2.染色體組型 (karyotype) :指一個物種的一組染色體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體大小、形態特徵和數目。

3.聯會: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建立聯繫的配對過程。

4.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狀上由於精核的影響而直接表現父本的某些性狀,這種現象稱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5.果實直感:種皮或果皮組織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花粉影響而表現父本的某些性狀,則另稱為果實直感。

(二) 單項選擇題:

1.染色體存在於植物細胞的 (2)。(1)內質網中 (2)細胞核中 (3)核糖體中 (4)葉綠體中

2.蠶豆正常體細胞內有6 對染色體, 其胚乳中染色體數目為 (4 )。 (1)3 (2)6 (3) 12 (4)18

3.水稻體細胞2n=24條染色體,有絲分裂結果,子細胞染色體數為(3)。(1)6條 (2)12條 (3) 24條 (4) 48條

4.一個合子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長期間,你預料在體細胞中是下面的哪種組 合(3)。

(1) AA"BB (2)AABB" (3)AA"BB" (4)A"A"B"B"

5.一種(2n=20)植株與一種有親緣關係的植株(2n=22)雜交,F1加倍,產生了一個雙二倍體,該個體的染色體數目為(1)。

(1)42 (2)21 (3)84 (4)68

6.在有絲分裂中, 染色體收縮得最為粗短的時期是 ( 3 )。

(1)間期 (2)早期 (3)中期 (4)後期

7.減數分裂染色體的減半過程發生於(3)。

(1)後期Ⅱ (2)末期Ⅰ (3)後期Ⅰ (4)前期Ⅱ。

8.一種植物的染色體數目是2n=20。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每個細胞含有多少條染色單體(4)。

(1)10 (2)5 (3)20 (4)40

9.某一種植物2n=10,在中期I,每個細胞含有多少條染色單體(3)。(1)10 (2)5 (3)20 (4)40

10.雜合體AaBb所產生的同一花粉中的兩個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種可能是(3)。

(1)AB和Ab; (2)Aa和Bb; (3)AB和AB; (4)Aa和Aa。

11.玉米體細胞2n=20條染色體,經過第一次減數分裂後形成的兩個子細胞中的染色單體數為 (1)。

(1)20條 (2)10條 (3)5條 (4)40條

12.一個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後形成四個大孢子,最後形成(3)。

(1)四個雌配子 (2)兩個雌配子 (3)一個雌配子 (4)三個雌配子

三. 填空題:

⒈ 填寫染色體數目:人的n =( ),普通果蠅的2n=( ),普通小麥x=( )。 ①23 ②8 ③7

2.玉米體細胞2n=20,其減數分裂形成的小孢子有( )染色體,極核有( )條染色體,胚乳細胞有( )條染色體,果皮細胞有( )條染色體。 ①10 ②10 ③30 ④20

3.人的體細胞有46條染色體,一個人從其父親那裡接受( )性染色體,人的卵細胞中有( )性染色體,人的配子中有( )條染色體。 ①x或y ②x ③23

4.一次完整的減數分裂包括兩次連續的分裂過程,減數的過程發生在( ),聯會的過程發生在( ),交叉在( ),鑒定染色體數目最有利的時期為( )。 ①後期Ⅰ ②偶線期 ③雙線期 ④終變期

5.形態和結構相同的一對染色體,稱為( )。有些生物的細胞中除具有正常恆定數目的染色體以外,還常出現額外的染色體,這種額外染色體統稱為( )。 ①同源染色體 ② B染色體(超數染色體)

6.雙受精是指一個精核與( )受精結合為( ),一個精核與( )受精結合發育成( )。①卵細胞 ②合子(胚) ③二個極核 ④胚乳

7.人的受精卵中有( )條染色體,人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有( )條染色體,精子和卵子中有( )條染色體。①46 ②46 ③23

8.某生物體,其體細胞內有3對染色體,其中ABC來自父方,A"B"C"來自母方,減數分裂時可產生( )種不同染色體組成的配子,這時配子中同時含有3個父方染色體的比例是( )。同時含父方或母方染色體的配子比例是( )。①8 ②1/8 ③6/8

9.胚基因型為Aa的種子長成的植株所結種子胚的基因型有( )種,胚乳基因型有( )種。 ①3 ②4

10.以玉米黃粒的植株給白粒的植株授粉,當代所結子粒即表現父本的黃粒性狀,這一現象稱( )。如果種皮或果皮組織在發育過程中由於花粉影響而表現父本的某些性狀,則稱為( )。①花粉直感 ②果實直感

11.在有絲分裂時,觀察到染色體呈L字形,說明這個染色體的著絲粒位於染色體的( ),如果染色體呈V字形,則說明這個染色體的著絲粒位於染色體的( )。 ①一端 ②中間

(四)判斷題:

1.高等生物的染色體數目恢復作用發生於減數分裂,染色體減半作用發生於受精過程。(×)

2.聯會的每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個成員在減數分裂的後期Ⅱ時發生分離,各自移向一極,於是分裂結果就形成單組染色體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3.在減數分裂後期Ⅰ,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分離分別進入細胞的兩極,實現染色體數目減半。(×)

4.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所產生的4個大孢子都可發育為胚囊。(×)

5.有絲分裂後期和減數分裂後期Ⅰ都發生染色體的兩極移動,所以分裂結果相同。(×)

6.在一個成熟的單倍體卵中有36條染色體,其中18條一定來自父方。(×)

7.同質結合的個體在減數分裂中,也存在著同對基因的分離和不同對基因間的自由組合。(√)

8.控制相對性狀的相對基因是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對位置上。(√)

9.外表相同的個體,有時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後代,這主要是由於外界條件影響的結果。(×)

10.染色質和染色體都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

11.體細胞和精細胞都含有同樣數量的染色體。(×)

12.有絲分裂使親代細胞和子代細胞的染色體數都相等。(√)

13.四分體是指減數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個子細胞。(√)

14.二價體中的同一個染色體的兩個染色單體,互稱姐妹染色單體,它們是間期同一染色體複製所得。 (√)

15.在細胞減數分裂時,任意兩條染色體都可能發生聯會。 (×)

(五) 簡答1.未交換基因的分離發生在減數分裂的後期Ⅰ,被交換了的基因的分離發生在減 數分裂的哪一時期? 答:後期Ⅱ。

2.簡述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各自的遺傳學意義?

答:細胞有絲分裂的遺傳學意義:

(1)每個染色體準確複製分裂為二,為形成兩個子細胞在遺傳組成上與母細胞完全一樣提供了基礎。

(2)複製 的各對染色體有規則而均勻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使兩個細胞與母細胞具有同樣質量和數量的染色體。

細胞減絲分裂的遺傳學意義:(1)雌雄性細胞染色體數目減半,保證了親代與子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並保證了物種相對的穩定性;

(2)由於染色體重組、分離、交換,為生物的變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3.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的動態與基因傳遞有什麼關係? 答:平行關係。

4.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有何最基本的區別?以最簡要方式指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減半的原因?

答:減數分裂:(1)包括兩次分裂,第一次是減數的,第二次是等數的。(2)同源 染色體在前期Ⅰ配對聯會。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 色體減半的原因:染色體了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了兩次。

第四章 孟德爾遺傳(15%)

(一) 名詞解釋:

1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特徵和生理特性。

2單位性狀:把生物體所表現的性狀總體區分為各個單位,這些分開來的性狀稱為。

3等位基因(allele):位於同源染色體上,位點相同,控制著同一性狀的基因。

4完全顯性:一對相對性狀差別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後,F1的表現和親本之一完全一樣,這樣的顯性表現,稱作完全顯性。

5不完全顯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現為兩個親本的中間類型。

6共顯性(co-dominance):是指雙親性狀同時在F1個體上表現出來。如人類的ABO血型和MN血型。

7測交:是指被測驗的個體與隱性純合體間的雜交。

8基因型(genotype):也稱遺傳型,生物體全部遺傳物質的組成,是性狀發育的內因。

9表現型(phenotype):生物體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環境條件的影響所表現性狀的總和。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個基因也可以影響許多性狀的發育現象。

11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許多基因影響同一個性狀的表現。

12返祖現象:是指在後代中出現祖先性狀的現象。

13基因位點(locus):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

(二) 選擇題或填空題:

A.單項選擇題:

1.分離定律證明, 雜種F1形成配子時, 成對的基因 (2)。

(1)分離, 進入同一配子 (2)分離, 進入不同的配子 (3)不分離, 進入同一配子 (4)不分離, 進入不同的配子

AB2.在人類ABO血型系統中,II基因型表現為AB血型,這種現象稱為 (2)

(1)不完全顯性 (2)共顯性 (3)上位性 (4)完全顯性

3.具有n對相對性狀的個體遵從自由組合定律遺傳, F2表型種類數為 (4)。

nn nn (1)5 (2) 4 (3)3 (4)2

4.雜種AaBbCc自交,如所有基因都位於常染色體上,且無連鎖關係,基因顯性作用完全,則自交後代與親代雜種表現型不同的比例是

(3): (1)1/8 (2)25% (3)37/64 (4)27/256

5.在獨立遺傳下,雜種AaBbDdEe自交,後代中基因型全部純合的個體占(3):

(1)25% (2)1/8 (3)1/16 (4)9/64

6.已知大麥籽粒有殼(N)對無殼(n),有芒(H)對無芒(h)為完全顯性。現以有芒、 有殼大麥×無芒、無殼大麥,所得子代有1/2為有芒有殼,1/2為無芒有殼, 則親本有芒有殼的基因型必為:(2)

(1)NnHh (2)NnHH (3)NNHh (4)NNHH

7.三對基因的雜種Aa、Bb、Cc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體上並不連鎖,問純種後代的比例是多少?(1)

(1)1/8 (2)25% (3)9/64 (4)63/64

8. AaBb的個體經減數分裂後,產生的配子的組合是(3)。

(1)Aa Ab aB Bb (2)Aa Bb aa BB (3)AB Ab aB ab (4)Aa Bb AA bb

9.某一合子,有兩對同源染色體A和a,B和b,它的體細胞染色體組成應該是(3)。

(1)AaBB (2 )AABb (3) AaBb (4) AABB

10.獨立分配規律中所涉及的基因重組和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重組是發生在減數分裂的 (3)

(1)中期Ⅰ (2)後期Ⅱ (3)後期Ⅰ (4)中期Ⅱ

11.孟德爾定律不適合於原核生物,是因為(4):

1.原核生物沒有核膜 2.原核生物主要進行無性繁殖 3.原核生物分裂時染色體粘在質膜上 4.原核生物細胞分裂不規則

12.金魚草的紅色基因(R)對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顯性,另一對與之獨立的決定窄葉形基因(N)和寬葉形基因(n)為完全顯性,則基因型為RrNn的個體自交後代會 產生(2):

(1)1/8粉紅色花,窄葉 (2)1/8粉紅花,寬葉 (3)3/16白 花,寬葉 (4)3/16紅花,寬葉

13.一個性狀受多個基因共同影響, 稱之 (3)。

(1) 一因多效 (2)一因一效 (3)多因一效 (4)累加效應

14.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兩個都是黑尿症基因攜帶者男女結婚,預測他們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4)。

(1)1.00 (2)0.75 (3)0.50 (4)0.25

15.人類白化症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病,這意味著白化症患者的正常雙親必須(4)。

(1)雙親都是白化症患者 (2)雙親之一是攜帶者 (3)雙親都是純合體 (4)雙親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

B. 填空題:

1.具有相對性狀差異的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如果雙親的性狀同時在F1個體上出現,稱為( )。如果F1表現雙親性狀的中間型,稱為( )。 ①共顯性 ②不完全顯性

2.測交是指將被測個體與( )雜交,由於( )只能產生一種含( )的配子,因而可以確定被測個體的基因型。

①隱性純合體 ②隱性純合體 ③隱性基因

3.牛的毛色遺傳為不完全顯性,RR為紅色、Rr為花斑色、rr為白色,二隻花斑牛雜交,預期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 ),如此花斑母牛與白色公牛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 )。 ①1/4紅:2/4花斑:1/4白 ②1/2花斑:1/2白

4.在AaBBCC×Aabbcc的雜交後代中,A基因純合的個體占的比率為( )。 ①1/4

5.基因A、B、C、D表現為獨立遺傳和完全顯性,則a) 由一對基因型為AaBbCcDd植株產生配子ABcd的概率為( )。b) 由一基因型為aaBbCCDD

6.在獨立遺傳下,雜種AaBbCcDd自交,後代中基因型全部純合的個體數占( )。 ①1/16(12.5%)

7.a、b、d為獨立遺傳的三對基因,(AAbbDD×aaBBdd)雜交F2代中基因型與F1相同的個體的比例為( )。 ①1/8

8.在旱金蓮屬植物中,單瓣花(5瓣)(D)對重瓣花(15瓣)(d)為顯性,單瓣花和重瓣花只有在ss存在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來。不管D和d的結合形式怎樣,S決定超重瓣花,一株超重瓣花與一株重瓣花雜交,得到半數超重瓣花和半數瓣花,雙親基 因型應為( )。

①ddSs×ddss

9.金魚草的紅花基因(R)對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顯性,另一對獨立遺傳的基因N使植株表現狹葉形,n表現闊葉形,N對n 是完全顯性,基因型RrNn 的個體自交,後代會產生( )白花狹葉,( )粉紅花闊葉,( )紅花闊葉。

①3/16 ②1/8 ③1/16

植株產生配子abcd的概率為( )。c) 由雜交組合AaBbCcdd×aaBbCcdd產生合子的基因型為aabbCCdd的概率為( )。 ①1/16 ②0 ③1/32

10.水稻中有一種紫米基因P是紅米R的上位性,P─R─和P─rr植株都是紫米,ppR_植株是紅米,pprr是白米,如果以PpRr×Pprr所得後代將出現( )紫米,( )紅米,( )白米。 ①6/8 ②1/8 ③1/8

11.番茄紅果高稈由顯性基因R和H控制,黃果矮稈則決定其隱性等位基因。2個基因為獨立遺傳,一雜合的高稈紅果植株同黃果矮稈植株雜交,其後代的基因型為( )。 ①1RrHh:1Rrhh:1rrHh:1rrhh

12.蘿蔔有圓、橢圓和長形之分。已知長×圓的F1全是橢圓個體。蘿蔔顏色有紅、 紫和白色三種,紅×白的F1全是紫色的。若紫、橢×紫、橢,其後代有哪幾種表現型( )。 ①紅長、紅圓、白長、白圓

13.在牛中無角對有角顯性,花色毛(紅棕毛中夾雜白毛)是紅色基因和白色基因雜結合的結果。用花毛雜合無角公牛同花毛有角母牛交配,其後代中花毛有角牛的比例是( )。①1/4

14.兩個白花豌豆品種雜交,F1自交得96株F2,其中54株開紫花,42株開白花,這種遺傳屬於基因互作中的( ),兩個雜交親本的基因型為( )。 ①互補作用 ②AAbb、aaBB

15.一隻白狗與一隻褐色狗交配,F1全是黑色狗,在F1×F1的交配中,生了19個黑狗,8隻白狗和7隻褐色狗。結果表明,狗的毛色遺傳是受( )對基因決定,表現基因互作中的( )。 ①2對 ②隱性上位作用

16.基因互作有好幾種類型,它們自交產生F2代的表現型分離比應為:互補作用( );積加作用( );顯性上位作用( );抑制作用( )。 ①9:7 ②9:6:1 ③12:3:1 ④13:3

17.日本牽牛花的花色遺傳屬於基因互作中的積加作用,基因型為A_B_時花是蘭色,隱性純合體aabb為紅色,A_bb和aaB_為紫色。二個紫色花純合時親本AAbb×aaBB雜交,F1與兩個親本分別回交得到的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 ):( ),F1自交得到的F2代的表現型比例是( )。 ①1/2蘭 ②1/2紫 ③9蘭:6紫:3紅

18.在果蠅中,隱性基因s引起黑色身體,另外一個隱性基因t能抑制黑色基因的表 現,所以果蠅是正常灰色。如此,基因型ssT-是黑色,其餘皆為正常灰色。那麼SsTt×ssTt雜交後代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 )。

①5/8正常灰色: 3/8黑色

19. 兩個品種雜交,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AB為獨立遺傳,最終要選出穩定的AAbb新品種,所需的表現型在( )代就會出現,所佔的比例為( ),到( )代才能獲得不分離的株系。 ①F2 ②3/16 ③F3

20.兩種燕麥純合體雜交,一種是白穎,一種是黑穎,F1為黑穎,F2中黑穎418,灰穎106,白穎36,該遺傳屬於基因互作中的( ),雙親基因型分別為( )和( )。(自定基因符號) ①顯性上位 ②AABB ③aabb

(三) 判斷題:

1.不同遺傳型親本之間通過雜交,再經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種類型的品種。(√)

2.兩種白色糊粉層的玉米雜交後,有可能產生有色糊粉層的雜交種子。 ( √ )

3.如果同時考慮4對基因,A A B b C C d d這樣的個體,稱為雜合體。 ( √ )

4.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基本內容是非同源染色體基因的自由分離和同源染色體基因的獨立分配。 ( ×)

5.如果某基因無劑量效應,就說明它是完全顯性的。(×)

6.上位作用是發生於同一對等位基因之間的作用。(×)

7.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在於雜種形成配子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間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間隨機自由組合。(√)

8.發生基因互作時,不同對基因間不能獨立分配。(×)

9.凡是符合孟德爾規律的任何形式的雜交組合,其F2代的性狀表現都是同樣的。(×)

10.無論獨立遺傳或連鎖遺傳,無論質量性狀遺傳或數量性狀遺傳,都是符合分離規律的。(√)

11.可遺傳變異和非遺傳變異其區別在於前者在任何環境下都表現相對應的表現型。 (√)

12.人類的ABO四種血型的遺傳受三個多基因的支配。 (×)

13.不論是測交還是自交,只要是純合體,後代只有一種表型。 (√)

14.根椐分離規律,雜種相對遺傳因子發生分離,純種的遺傳因子不分離。(×)

15.隱性性狀一旦出現,一般能穩定遺傳,顯性性狀還有繼續分離的可能。(√)

(四) 簡答題

1.顯性現象的表現有哪幾種形式?顯性現象的實質是什麼?

答:(1)完全顯性,不完全顯性,共顯性。(2)顯性現象的實質:並非顯性基因抑制隱性基因作用,一對相對基因在雜合狀態下,顯隱性基因決定性狀表現的實質 在於它們分別控制各自決定的代謝過程,從而控制性狀的發育、表達。如兔子皮下脂肪顏色的遺傳、豌豆株高的遺傳。

2.何謂上位?它與顯性有何區別?舉例說明上位的機制。

答:上位是指某對等位基因的表現受到另一對等位基因的影響,隨著後者的不同而不同,這種現象叫做上位效應,上位分為顯性上位和隱性上位。而顯性是指一對等位基因中,當其處於雜合狀態時,只表現一個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該基因為顯性基因,這種現象叫做顯性。所以上位是指不同對等位基因間的作用,而顯性是指一對等位基因內的作用方式。例如家兔毛色的遺傳是一種隱性上位的表現形式,灰兔與白兔雜交,子一代為灰色,子二代出現9灰兔:3黑兔:4白兔的比例。這是由於基因G和g分別為灰色與黑色的表現,但此時必須有基因C的存在,當基因型為cc時,兔毛色白化,故為隱性上位。

P 灰色 × 白色

CCGG ↓ ccgg

F1 灰色

CcGg

F2 灰色 黑色 白色 白色

9C_G_ 3C-_gg 3ccG-_ 1ccgg

3.蕃茄的紅果對黃果為顯性,分別選用紅果和黃果作親本進行雜交,後代出現了 不同比例的表現型,請註明下列雜交組合親代和子代的基因型:(1)紅果×紅果→3紅果:1黃果 (2)紅果×黃果→1紅果 (3)紅果×黃果→1紅果:1黃果。

答:(1) Rr×Rr→1RR(紅):2Rr(紅):1rr(黃) (2) RR×rr→Rr(紅果) (3) Rr×rr→1Rr(紅果):1rr(黃果)

4.金魚草中紅花寬葉×白花窄葉,得到10株紅花寬葉,20株紅花中等葉,10株紅花 窄葉,20株粉紅寬葉,40株粉紅中等葉,20株粉紅窄

葉,10株白花寬葉,20株 白花中等葉以及10株白花窄葉。問: (1)兩株性狀由幾對基因控制,屬何種顯性類別? (2)所列表現型中哪幾種是純合的?

答:(1)兩對基因,都為不完全顯性; (2)紅花寬葉、紅花窄葉、白花寬葉、白 花窄葉。

5.一隻白色豚鼠和一隻黃色豚鼠交配,所有後代都是奶油色。F1相互交配,F2出 現32隻白色,66隻奶油色,30隻黃色,豚鼠膚色是怎樣傳遞的?寫出親本、F1 和F2的基因型。

答:F2表現型比例為 白:奶:油色:黃=32:60:30≈1:2:1,而且和親本相同的白色和 黃色各佔1/4,可知膚色是由一對基因控制,屬於不完全顯性,雜合子是奶油 色。

6.以毛腿雄雞和光腿雌雞交配,其F1有毛腿和光腿兩種,這兩種雞各自雌雄交配 ,結果是光腿的後代全是光腿,毛腿的45隻後代中有34隻為毛腿,余為光腿 ,問:(1)毛腿和光腿哪個是顯性性狀?(2)設顯、隱性基因分別為F和f,則雙親的基因各是什麼?其F1基因型各是什麼?

7.紅色小麥籽粒是由基因型R_B_控制的,雙隱性基因型rrbb產生白色籽粒,R_bb和rrB_為棕色。純紅色品種和白色品種雜交,問:F1和F2 中的期望表現型比各為多少?

8.金魚草和虞美人的紅花(R)對白花(r)為不完全顯性。基因R和r互相作用產生粉 紅色花。指示下列雜交後代的花色。 (1) Rr×Rr; (2) RR×Rr; (3) rr×RR; (4) Rr×rr。

答:(1) Rr×Rr→1RR(紅):2Rr(粉紅):1rr(白); (2) RR×Rr→1RR(紅):1Rr(粉紅); (3) rr×RR→Rr全部粉紅; (4) Rr×rr→1Rr(粉紅):1rr(白)。

9.番茄缺刻葉是由P控制,馬鈴薯葉則決定於p;紫莖由A控制,綠莖決定於a。把 紫莖馬鈴薯葉的純合株與綠莖刻葉純合株雜交,F2代得到9:3:3:1的分離比。如把F1代(1)與紫莖馬鈴薯葉親本回交,(2)與綠莖缺刻葉親本回交,以及(3)用雙隱性植株測交時,其下代表現型比例各如何?

答:(1)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現型:1紫莖缺刻葉:1紫莖馬鈴薯葉(2)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現型:1紫莖缺刻葉:1綠葉缺刻葉 (3)基因型:1AaPp:1Aapp:1aaPp:1aapp,表現型:1紫莖缺刻葉:1紫莖馬鈴薯葉:1綠莖缺刻葉:1綠莖馬鈴薯葉

10.寫出玉米下列雜交當年獲得的胚、胚乳、果皮細胞中的有關基因型:(1)♀白果皮(p)糯粒(wx)矮株(d)×♂紅果皮(P)非糯(Wx)高株(D) (2)如果第二年將雜交種子種下,並以F1株的花粉自交,各部分會表現怎樣的性狀?

答:(1)雜交當年:胚PpWxwx、胚乳:PppWxwxwxDdd,果皮ppwxwxdd; (2)F1代: 株高:全為高株(Dd)、胚乳:非糯:糯=3:1,果皮:全為紅果皮(Pp)。

11.黑腹果蠅的紅眼對棕眼為顯性,長翅對殘翅為顯性,兩性狀為獨立遺傳:(1)以一雙因子雜種果蠅與一隱性純合體果蠅測交,得1600隻子代。寫出子代的基因 型、表現型和它們的比例?(2)以一對雙因子雜種果蠅雜交,也得1600隻子代,那麼可期望各得幾種基因型、表現型?比例如何?

答:(1)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BbVv:Bbvv:bbVv:bbvv=1:1:1:1,表現型比例為:紅 長:紅殘:棕長:棕殘=1:1:1:1=400:400:400:400(2)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基因型若有9種 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bbvv=1:2:1:2:4:2:1:2:1

紅長:紅殘:棕長:棕殘=900:300:300:100=9:3:3:1

12.遲熟而抗病和早熟而不抗病的兩個純水稻品種雜交,假設遲熟和抗病是顯性。 兩對基因又分別在兩對染色體上。說明下列問題:1)F1的表現型和基因型是什麼? 2)F1自交後,F2有哪幾種表型?其比例如何?3)要選出能穩定遺 傳的純種早熟和抗病品種,基因型必須是什麼? 答:(1)親本EETT×eett→F1EeTt,表現遲熟抗病。 (2)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9遲熟抗病:3遲熟不抗病:3早熟抗病:1早熟不抗病。

(3)能穩定遺傳的早熟抗病品種的基因型一定是eeTT。

13.燕麥白穎×黑穎,F1黑穎,F2自交後,F2得到黑穎419株,灰穎106株,白穎35 株,問(1)燕麥殼色的可能遺傳方式 (2)自定基因符號解釋這一結果,並寫出 基因型和表現型。

答:(1)顯性上位作用; (2)白穎植株基因型:bbgg; 灰穎植株基因型:bbGG 和bbGg。

14.顯性基因l的存在,或另一隱性基因c的純合都使洋蔥呈白色。iiG_基因型呈黃 色。寫出下列雜交組合中親本基因型和F1基因型:1)白×黃,F1全黃,F2 3黃:1白;2)白×黃,F1全白,F2 3白:1黃;3)白×白,F1全白,F2 13白:3黃。

答:(1)P: iicc×iiCC→F1 iiCc(黃); (2)P: IICC×iiCC→F1 IiCC(白) (3)P: IICC×iicc→F1 IiCc(白)。

15.兩個開白花的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雜交,F1全開紫花。F1隨機交配產生了96株後代,其中53株開紫花,43株開白花。問:(a)F2接近什麼樣的表型分離比例?(b)涉及哪類基因互作?(c)雙親的可能基因型是什麼?

答:(a)首先求出在16株後代中開紫花的株數X。為此有等式:53/96=X/16,解得X=8.8。

於是在16株後代中開白花植株數=16-8.8=7.2(株)。即得F2比例為8.8紫:7.2白,接近9:7的比例。

b)9:7的比例是互補類型的互作,即A-B-產生一種表型(開紫花),而A-bb,aaB-和aabb產生另外一種表型(開白花)。

c)A-bb,aaB-和aabb三種基因型都產生白花,只有當AAbb與aaBB個體雜交時,F1才全開紫花。所以兩親本的基因型必為AAbb和aaBB。

16.水稻中有芒對無芒是顯性,抗稻瘟病是顯性,它們的控制基因位於不同的染色體上且都是單基因控制,現以有芒抗病的純合品種和無芒感病的純合品種雜交,希望得到穩定的無芒抗病品系,問: (1) 所需的表現型在第幾代開始出現?佔多大比例?到第幾代才能予以肯定?

(2) 希望在F3獲得100個無芒抗病的穩定株系, F2最少應種多少株?F2最少應選多少株?

答:(1)、F2出現,佔3/16,F3才能予以肯定。 (2)、F2最少應種1600株,F2最少應選300株。

第五章 連鎖遺傳和性連鎖(15%)

(一) 名詞解釋:

1.交換值(重組率):指同源染色體的非姊妹染色單體間有關基因的染色體片段發生交換的頻率。

2. 基因定位: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主要是確定基因之間的距離和順序。

3.符合係數:指理論交換值與實際交換值的比值,符合係數經常變動於0-1之間。

4.干擾(interference):一個單交換髮生後,在它鄰近再發生第二個單交換的機會就會減少的現象。

5.連鎖遺傳圖(遺傳圖譜):將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各個基因的位置確定下來,並繪製成圖的叫做連鎖遺傳圖。

6.連鎖群(linkage group):存在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群。

7.性連鎖(sex linkage):指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狀總是伴隨性別而遺傳的現象,又稱伴性遺傳。

8.性染色體(sex-chromosome):與性別決定有直接關係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9.常染色體(autosome):性染色體以外其他的染色體稱為常染色體。

10.限性遺傳:是指位於Y染色體(XY型)或W染色體(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遺傳性狀只限於雄性或雌性上表現的現象。

30老師給的遺傳學試題庫及答案(整理)_遺傳學試題

11.從性遺傳:常染色體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的影響,只出現於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為顯性,另一方為隱性的現象。 12.交叉遺傳:父親的性狀隨著X染色體傳給女兒的現象。

13.連鎖遺傳:指在同一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連在一起而遺傳的現象。

14.交換:指同源染色體的非姊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對應片段的交換,從而引起相應基因間的交換與重組。

(二) 選擇題

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雜交,F1再與三隱性親本測交,獲得的Ft數據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從這些數據看出ABD是(1)。

(1)AB 連鎖,D獨立; (2)AD 連鎖,B獨立; (3)BD 連鎖,A獨立 (4)ABD 都連鎖。

2.A和B是連鎖在一條染色體上的兩個非等位基因,彼此間的交換值是14%,現有 AaBb雜種,試問產生Ab重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2) (1)14% (2)7% (3)3.5% (4)28%

3.番茄基因O、P、S位於第二染色體上,當F1 OoPpSs與隱性純合體測交,結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 s 2, op 306, ops 63 ,這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順序是 (2) (1)o p s (2)p o s (3)o s p (4)難以確定 4. 在相引組中, F2親本型性狀比自由組合中的 (4)。 (1)少 (2) 相等 (3)相近 (4) 多

5.對某一種生物來講,它所具有的連鎖群數目總是與它(3)相同。

(1)孢母細胞染色體數 (2)合子染色體數 (3)配子染色體數 (4)體細胞染色體數

6.兩點測驗的結果表明a與c兩個連鎖遺傳基因之間相距10個圖譜單位,三點測驗發現b的位點在a和c之間,據此,三點測驗所揭示的a和c之間的距離 (2) (1)仍然是10 (2)大於10 (3)小於10 (4)20

7.已知某兩對連鎖基因的重組率為24%,說明在該二對基因間發生交換的孢母細胞數佔全部孢母細胞的 (4) (1)24% (2)50% (3)76% (4)48% 8.當符合係數為0.5時,就說明實際雙交換比率 (2)

(1)與理論雙交換比率相等 (2)小於理論雙交換比率 (3)大於理論雙交換比率 (4)不確定 9.在ABC/abc × abc/abc雜交後代中出現比例最少的類型是 abC/abc和ABc/abc,據此可確定這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正確次序為(2): (1)ABC (2)ACB (3)BAC (4)CBA

10.在一條染色體上存在兩對完全連鎖的基因(A B)/(a b),而C基因是在另一染色體上,相互獨立,雜種AaBbCc與三隱性個體雜交,後代可能出現(4):

(1)8種表現型比例相等 (2)8種表現型中每四種比例相等 (3)4種表現型每兩種 比例相等 (4)4種表現型比例相等 11.連鎖在一條染色體上的A和B基因,若相互間的距離為20cM,則基因型Ab/aB的 個體產生ab配子的比例為(2): (1)1/4 (2)40% (3)2/4 (4)20%

12.在果蠅中,紅眼(W)對白眼(w)是顯性,這基因在X染色體上。果蠅的性決定是XY型。純合的紅眼雌蠅與白眼雄蠅交配,在它們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現這樣的後代(1) :

(1)♀紅,♂紅 (2)♀紅,♂白 (3)♀白,♂紅 (4)♀白,♂白

13.純種蘆花雄雞和非蘆花母雞交配,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F2)表現(4) : (1)1/2蘆花(♂),1/2蘆花(♀) (2)1/2非蘆花(♂),1/2非蘆花(♀)

(3)3/4蘆花(♀♂),1/4非蘆花(♀♂) (4)全為蘆花(♂),1/2非蘆花(♀) 14. 一色盲女人與一正常男人結婚, 其子女表現為 (1)。

(1)女孩全正常, 男孩全色盲 (2)女孩全色盲, 男孩全正常 (3)女孩一半色盲, 男孩全正常 (4)女孩全正常, 男孩一半色盲 15.兩個正常夫婦生下一個色盲的兒子。兒子色盲基因是從雙親的哪一個傳來的?(2) (1)父親 (2)母親 (3)父母各1/2 (4)父或母任一方 (三).填空題:

1.從遺傳規律考慮,基因重組途徑可有( )和( )。 ①自由組合 ②連鎖交換

2.在同一個連鎖群內任意兩個基因之間交換值與這兩個基因之間的距離有關,兩個基因間距離越大,其交換值也就愈( );反之,距離越小,則其交換值也就愈( ),但最大不會超過( ),最小不會小於( )。 ①大 ②小 ③50﹪ ④0﹪ 3.根據連鎖遺傳現象,可知某兩對連鎖基因之間發生交換的孢母細胞的百分數,恰恰是交換配子的百分數的( )①2倍 4.符合係數變動於0-1之間,當符合係數為1時,表示( );當符合係數為0時,表示( )。 ①兩個單交換獨立發生,完全沒有干擾 ②完全乾擾,不發生雙交換

5.番茄中,圓形果對長形果為顯性,光皮果對桃皮果為顯性。用雙隱性個體與雙雜合個體測交得到下列結果,光皮圓果24、光皮長果246、桃皮圓果266、桃皮長果24。a、雜合體親本的基因連鎖是相引還是相斥?( )。b、這兩個基因的交換率為( )。 ①相斥 ②8.57 6.兔子的花斑對白色是顯性,短毛對長毛是顯性,一個花斑短毛兔純種與長毛白色兔純種雜交,F1與長毛白色兔回交,產生26隻花斑長毛兔、144隻長毛白色兔、157隻花斑短毛兔和23隻白色短毛兔,這兩對基因間的重組值為( )14.0%

7.人類的色盲遺傳是( ),調查結果表明,患色盲症的( )性比( )性多。 ①性連鎖(伴性遺傳) ②男 ③女 8.一對錶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兒子,由此推測該夫婦的基因型為( )和( )。 ①XX 母 ②XY 父

9.已知家雞的蘆花羽毛是由位於性染色體(Z)上的顯性基因B(相對隱性基因b)控制的。將蘆花母雞與非蘆花公雞雜交,後代母雞中表現蘆花雞的概率為( ),公雞中表現為蘆花雞的概率為( )。 ①0 ②1

10.蝗蟲的性別決定是XO類型,發現一隻蝗蟲的體細胞中含有23條染色體,這隻蝗蟲的性別是( )性,與這隻蝗蟲性別相反的二倍體個體的染色體數目是( )。 ①雄性 ②24

11.二倍體蜜蜂的染色體數目是32,在雄性體細胞中有( )條染色體,在雄性的配子形成時,可看到( )個二價體,在雌性的配子形成時,可看到( )個二價體。 ①16 ②無 ③16

12.從性遺傳是指表現型受性別影響,雜合基因型在一種性別中表現為( ),在另一種性別中表現為( )。 ①顯性 ②隱性

C

C

13.有角的公羊與無角的母羊交配,F1代中母羊都無角,公羊都有角,使F1中公羊與母羊交配,得到的F2代中,公羊3/4有角:1/4無角,母羊3/4無角: 1/4有角,這一現象屬於( )遺傳,是由( )對基因控制的。 ①從性 ②1對

14.伴性遺傳性狀的基因位於( )上;從性遺傳的基因則位於( )上。雖然兩者的表現均與性別有一定的關係。 ①性染色體 ②常染色體 15.在鏈孢霉中,若某一基因與著絲粒相距10個圖距單位,那麼雜合體所產生的交換型子囊應為( ) ①20

16.在老鼠的A和B位點間有24%互換,為檢查這兩個位點間的交叉記錄了150個初級卵母細胞,在這兩個基因間期望這些細胞有( )個會形成交叉。 ①72

17.某二倍體植物,其A/a B/b E/e三個基因位點的連鎖關係如下: a b e 0 20 50

現有一基因型為Abe/aBE的植株,假定無干擾存在,該植株自交後代中基因型abe/abe的植株比例應該是( )①0.49%

18.一隱性性連鎖基因(k)使雛雞的羽毛長得慢,它的顯性等位基因K使羽毛長得較快。一個羽毛長得快的雌雞與一個羽毛長得慢的雄雞交配,F1的表型比為( ),F2的表型比為( )。 ①長毛快雄、長毛慢雌 ②雌和雄均有1/2長毛快、1/2長毛慢 19.果蠅共有( )對染色體,其中一對稱為( )。其上的基因的遺傳方式 稱( )。 ①4 ②性染色體 ③伴性遺傳

20.表型色盲的母親和正常的父親。能生下表型( )的兒子和表型( )的 女兒。並且可知兒子的基因型為( ),女兒的基因型為( )。①色盲 ②正常 ③xcy ④xcxc (四)判斷題:

1.基因連鎖強度與重組率成反比。 (√)

2.基因型 + C/Sh + 的個體在減數分裂中有6%的花粉母細胞在Sh和C之間形成一個交叉,那麼,所產生的重組型配子 + + 和 Sh C 將各佔3%。(×)

3.如果某兩對基因之間的重組率達到50%,則其F2表型比例與該兩對基因為獨立遺傳時沒有差別。 (√)

4.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的 F1再與三隱性親本回交,回交後代中:ABD 60株;abd 62株;abD 58株;ABd 61株;Abd 15株;aBD 16株;aBd 14株;AbD 15株;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ABD三個基因座位都是連鎖的。(×) 5.兩個連鎖基因之間距離愈短並發率愈高。 (×)

6.伴性遺傳是指性狀只能在一種性別中表現的遺傳 (×)

7.基因型DE/de的個體在減數分裂中,有6%的性母細胞在D—E之間形成交叉,那麼產生的重組型配子De和dE將各佔3%。(×) 8.兩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的連鎖越緊密,交換率則越大;連鎖的越鬆弛。交換率則越小。(√)

9.在整個生物界中,除了極個別生物外,如雄果蠅和雌家蠶,只要是位於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在減數分裂時都要發生交換。 (×) 10.某生物染色體2n=24,理論上有24個連鎖群。(×)

11.伴性遺傳、從性遺傳、限性遺傳指的是位於性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 (×)

12.在人類的色盲遺傳中,如果一對夫婦表現都正常,則這對夫婦所生的子女表現也全部正常。(×)

13.雄果蠅完全連鎖是生物界少見的遺傳現象。這僅指X染色體上的連鎖群而言。因為它的X染色體只有一條,所以,不會發生交換。(-) (五)問答題:

1.什麼是遺傳學圖上的圖距,如何計算?

答:由於交換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所以通常以交換值表示兩個基因在同一染色體上的相對距離,或稱為遺傳學圖上的圖距。在一定條件下,交換值可以用重組值表示,所以求交換值的公式為: 交換值=重組型的配子數/總配子數×100%;

應用這個公式計算交換值,首先要知道重組型的配子數,測定重組型配子數的簡易方法有測交法和自交法兩種。

2.有一種生物具有12對染色體,但在用遺傳分析構建連鎖群時,獲得的連鎖群少於 12個,這是否可能?為什麼?另有一種生物具有10對染色體,但在用遺傳分析構建連鎖群時,獲得的連鎖群多於10個,這是否可能?為什麼?

答:有一種生物具有12對染色體,但在用遺傳分析構建連鎖群時,獲得的連鎖群少於12個,這是完全可能的。這是因為現有資料積累得不多,還不足以把全部連鎖群繪製出來。另有一種生物具有10對染色體,但在用遺傳分析構建連鎖群時,獲得的連鎖群多於10個,這也是可能的。因為當可標記的基因較少時,其連鎖群可能比染色體數目多。隨著可標記基因數目的增加,一些可標記基因會與幾個群上的標記連鎖,而把它們連成一群。例如A 基因與B基因連鎖,B基因與C基因連鎖,那麼A基因與C基因連鎖,A、B、C基因就應合 並為一個連鎖群。當可標記基因足夠多時,標記連鎖群的數目與染色體數目日趨接近,直至相等。

3.有兩個基因位於同一染色體,它們之間的交換值為50%,另有兩個基因位於不 同的非同源染色體上,你能將它們區分開來嗎?說明之。 答:不能區別,除非有一個性別不發生交換,如雄果蠅。 (六)綜合分析或計算題:

1.在番茄中,基因O、P、S位於第二染色體上。這3對基因均雜合的個體與三隱性個體測交,結果如下:

1.這3個基因在第2染色體上的順序如何? 2.這些基因間的遺傳距離是多少? 3.符合係數是多少?

答:(1) s和op+為親本型,+p+和o+s為雙交換型,o的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說明基因o的位置位於p和s之間,即3個基因的順序為: pos

2.已知玉米的第6號染色體上有兩對基因:P1(紫株)和P1(綠株)以及Py(高莖)和py(矮莖)。它們之間圖距為20個單位。作了P1Py/p1py×P1Py/p1py的雜交。問 :(1)每個親本所產生什麼樣比例的基因型配子?(2)後代中p1py/p1py基因型 佔多大比率?(3)後代中紫色矮莖植株佔多大比率?

答:1) 0.4 P1Py,0.4 p1py,0.1P1py,0.1p1Py; (2) 16% (3) 9%

3.玉米種子的有色(C)與無色(c),非蠟質(Wx)和蠟質(wx)胚乳,飽滿(Sh)與皺粒(sh)是三對等位基因,用三隱性個體與這三個基因均雜合的植株測交,測交後代的表現型種類和數量如下: 無色非蠟質皺粒 84 無色非蠟質飽滿 974 無色蠟質飽滿 2349 無色蠟質皺粒 20 有色蠟質皺粒 951 有色蠟質飽滿 99 有色非蠟質皺粒 2216 有色非蠟質飽滿 15 總數 6708 (1)確定這三個基因是否連鎖。

(2)假定雜合體來自純系親本的雜交,寫出親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連鎖,繪製出連鎖遺傳圖。 (4)是否存在著干擾?如果存在,干擾程度如何?

答:(1)這3個基因是連鎖的。

(2)cwxSh和CWxsh為親本型,cwxsh和CWxSh為雙交換型,親本基因型應該為ccShShwxwx和CCshshWxWx,sh位於中間。

(4)理論雙交換率為

干擾係數=

連鎖圖:(略)

,大於實際雙交換率,存在干擾。符合係數

4.基因w、s和t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分別在染色體圖上的位置是10、20和40,符合係數為0.6。w t/ s ×wst/wst的測交共產生500個後代。指出表現型為 t、 st和 s 的個體數。 答:( t 22);( s 47);( s 178)

5.下面是位於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三個基因的連鎖圖,已註明了重組率,如果符合 係數是0.6,在abd/ ×abd/abd雜交的1000個子代中,預期表型頻率是多少?

(a,0)└──┴(b,10)────┘(d,20)

答: b 3,a d 3, bd 47,a 47,ab 47, d 47,abd 403, 403

6.在 r /a b與arb/arb的雜交中,得到了下列的子代, r /arb 359,a /arb 92,arb/arb 4, /arb 6,ar /arb 47,a b/arb 351, rb/arb 98 , b/arb 43,(1)畫出三個基因的連鎖圖,註明基因間的距離。(2)存在干擾嗎?

答:(1)a-r間重組值:(47 43 6 4)/1000×100%=10%,r-b間得組值:(92 98 6 4)/1000×100%=20%;排列順序:(a,10)└──┴(r)──┘(b,20),

(2)雙交換值:(6 4)/1000×100%=1%,理論雙交換值:10%×20%=2%,所以存 在干擾,符合係數=1/2=0.5

7.在雜合體ABD/abd中,基因順序是A-B-D,假定A-B間的重組值為20%,B-D間的重組值為10%,(1)如符合係數為0時,該雜合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及各類配子的 比例如何? (2)如符合係數為0.6時,又產生哪些配及各類配子的比例? 答: 配子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aBd 符合係數= 0 35 35 10 10 5 5 0 0 符合係數= 0.6 35.6 35.6 9.4 9.4 4.4 4.4 0.6 0.6

8.假設在鏈孢霉中,基因A/a和B/b位於同一染色體臂上,它們的第二次分裂分 離頻率是10%和6%。計算Ab×aB雜交子代中AB孢子數。 答:A/a與著絲粒的距離為10×1/2=5cM,B/b為6×1/2=3cM,A/a與B/b之間的距離為5-3=2cM,則重組型孢子佔2%,AB孢子佔1%。 9.在雜合體ABD/abd中,基因排列順序是A-B-D,假定A-B間的重組值為20%,B-D間的重組值為10%。

(1)、如符合係數為0時,該雜合體產生的配子類型和各類配子的比例如何? (2)如符合係數為0.6時,又產生哪些配子及各類配子的比例?

a b d 0 20 50

現有一基因組成為Abd/aBD的植株,(1)假定無干擾存在,該植株與隱性純合體(abd/abd)測交,試寫出測交後代的基因型的種類及比例。(2)

a c e ca c a e e c a e 416 402 49 48 42 37 4 2

試問:(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及遺傳距離; (2)符合係數; (3)繪出連鎖圖。 答:(1)這三對基因的排列順序為: c e A 雙交換值=(4 3)/1000)×100%=0.6%

c-e之間的交換值=((49 42)/1000)×100% 0.6%=9.7% e-A之間的交換值=((48 37)/1000)×100% 0.6%=9.1% (2)符合係數=0.6%/(9.7%×9.1%)=0.68 (3)連鎖圖(略)

12.何為伴性遺傳?一個父親為色盲的正常女人與一個正常男人婚配,預期其子女的類型及比率如何?

答:位於性染色體上的基因,一般是指X染色體上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它們所控制的性狀總是與性染色體的動態相連在一起,這種與性別相

CcC

伴隨的遺傳方式,稱為伴性遺傳。 父親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為XX,正常男人的基因型為XY,他們婚配,其子女的情況如下:

CcC

XX × XY ↓

CCCccC

1XX:1XX:1XY:1XY

即在他們的子女中,女兒都表現正常,但有一半是色盲基因的攜帶者,兒子有一半表現正常,一半為色盲。

13.蝗蟲的性決定是XO類型,發現一隻蝗蟲的體細胞中含有23條染色體。(a)這隻蝗蟲是什麼性別?(b)這隻蝗蟲產生不同類型配子的概率是多少?(c)與這隻蝗蟲性別相反的二倍體染色體數目是多少? 答:(a)雄 (b)1/2(11A 1X):1/2(11A) (c)24。

第六章 染色體變異(10%)

(一) 名詞解釋:

1假顯性:和隱性基因相對應的同源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缺失了,個體就表現出隱性性狀,(一條染色體缺失後,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便會表現出來)這一現象稱為假顯性。

2位置效應:基因由於交換了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而帶來的表型效應的改變現象。 3劑量效應:即細胞內某基因出現的次數越多,表型效應就越顯著的現象。

4染色體組:在通常的二倍體的細胞或個體中,能維持配子或配子體正常功能的最低數目的一套染色體。或者說是指細胞內一套形態、結構、功能各不相同,但在個體發育時彼此協調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體。

5整倍體(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體數的完整倍數的細胞、組織和個體。

6非整倍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目(2n)上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幾個的細胞,組織和個體,稱為非整倍體。 7單倍體:具有配子(精於或卵子)染色體數目的細胞或個體。如,植物中經花藥培養形成的單倍體植物。 8二倍體:具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或個體。絕大多數的動物和大多,數植物均屬此類 9一倍體:具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細胞或個體,如,雄蜂。同源多倍體

10異源多倍體[雙二倍體] :指染色體組來自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物種,一般是由不同種、屬的雜種經染色體加倍而來的。 11超倍體;染色體數多於2n的細胞,組織和個體。如:三體、四體、雙三體等。 12亞倍體:染色體數少於2n的細胞,組織和個體。如:單體,缺體,雙單體等。

13劑量補償作用:所謂劑量補償作用是使具有兩份或兩份以上的基因量的個體與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個體的基因表現趨於一致的遺傳效應。 14同源多倍體:由同一染色體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個以上的染色體組的個體稱為同源多倍體。 (二) 選擇題

1.染色體倒位的一個主要遺傳學效應是降低倒位雜合體的倒位區段到臨近區域連鎖基因之間的重組率。導致這一效應的實質是 (2) 。

(1) 倒位區段內不發生交換 (2) 倒位圈內發生交換後同時產生重複和缺失的染色單體

(3)倒位區段不能聯會 (4)倒位圈內發生多次交換

2.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和重複在染色體配對中都形成環(瘤),但這兩種變異 形成的環所涉及的染色體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環涉及 (3) 。 (1)缺失染色體 (2)部分重複染色體 (3)正常染色體 (4)缺失和正常染色體交換

3.易位是由於兩條染色體的斷裂片斷錯接形成的,這兩條染色體是(4): (1)姊妹染色單體(2)非姊妹染色單體 (3)同源染色體(4)非同源染色體 4.缺體在下列哪一種類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3): (1)單倍體 (2)二倍體 (3)多倍體 (4)單體 5. 染色體重複可帶來基因的(1)。

(1)劑量效應 (2)互作效應 (3)突變 (4)重組 6.易位雜合體最顯著的效應是(3)。

(1)改變基因的數目 (2)保持原有基因序列 (3)半不育 (4)全不育

7.有一染色體 a b c .d e f g 發生了結構變異而成為 a b f e d .cg ,這種結構變異稱為(4): (1)易位 (2)臂內倒位 (3)缺失 (4)臂間倒位 8.倒位的最明顯遺傳效應是(2):

(1)劑量效應 (2)抑制交換 (3)位置效應 (4)顯性半不育 9.八倍體小黑麥種(AABBDDRR)屬於(4)

(1)同源多倍體 (2)同源異源多倍體 (3)超倍體 (4)異源多倍體

10.一種2n=20的植株與一種有親緣關係2n=22的植株雜交,加倍產生了一個雙二倍體,這個雙二倍體將有多少染色體?(1) (1)42 (2)21 (3)84 (4)168

11.二倍體中維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數目的染色體稱(1)。 (1)染色體組 (2)單倍體 (3)二倍體 (4)多倍體 12. 單倍體在減數分裂時只能形成單價體, 所以(1)。 (1)高度不育 (2)絕對不育 (3)一般不育 (4)可育

13.以秋水仙素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可以誘導植物產生多倍體,其作用原理在於秋水仙素可以(3): (1)促進染色體分離 (2)促進著絲粒分離 (3)破壞紡錘體的形成 (4)促進細胞質分離 14.三體在減數分裂時產生的配子是(2)。

(1)n, n (2)n, n 1 (3)n 1, n-1 (4)n, n-1

15.利用單體進行隱性基因a定位時,以具隱性性狀的雙體為父本分別與全套具顯性性狀的單體雜交,由F1的表現型確定該隱性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如隱性基因在某單體染色體上,其F1的表現為(3):

(1)全部a表現型 (2)全部A表現型 (3)A表現型和a表現型 (4)A表現型為缺體 (三) 填空題:

1.基因的表現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現象稱( ),因基因出現的次數不同而不同的現象稱( )。 ①位置效應 ②劑量效應

2.倒位雜合體聯會時在倒位區段內形成的「倒位圈」是由( )形成的,而缺失雜合體和重複雜合體的環或瘤是由( )形成的。①一對染色體 ②單個染色體

3.染色體結構變異主要有四種類型,在減數分裂前期Ⅰ染色體聯會時缺失,重複和倒位都能形成瘤或環。形成缺失環的是( )染色體,形成重複環的是( )染色體,形成倒位環的是( )染色體。而相互易位則聯會成( )結構。 ①正常 ②重複 ③一對 ④「十」字形

4.染色體結構變異中,假顯性現象是由( )而引起的,臂內倒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前期Ⅰ交換而導致後期Ⅰ出現( ),易位雜合體在聯會時呈( )形象。 ①缺失 ②染色體橋、斷片 ③「十」字

5.染色體abc.defgh發生結構變異成為abfed.cgh,這種結構變異稱為( )。①臂間倒位

6. A、B、C、D代表不同的染色體,寫出下列染色體數目變異類型的染色體組成,同 源三倍體為( ),三體為( ),缺體為( ),單體為( ),雙三體為( ),四體為( )。

①AAABBBCCCDDD ②AABBCCDDD ③AABBCC ④AABBCCD ⑤AABBCCCDDD ⑥AABBCCDDDD

7.在二倍體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體數的個體稱為( )。這種個體在減數分裂前期各個染色體不能( ),後期Ⅰ不能( ),因而造成( )。①單倍體(一倍體) ②配對聯會 ③均衡分離 ④高度不育

8.以秋水仙素處理植物的分生組織,可以誘導產生多倍體,其作用原理在於秋水仙素可以( )。①破壞紡綞絲的形成 9.水稻的全套三體共有( )個,煙草的全套單體共有( )個,普通小麥的全套缺體共有( )個。①12 ②24 ③21

10.利用單體測定某隱性基因(a)所在染色體,如果a基因正好在某單體染色體上,則F1代表現( )表現型,如果a基因不在某單體染色體上,則F1代將表現( )表現型。①A表現型、a表現型 ②A表現型

11.複式三體(AAa)按染色體隨機分離形成的配子種類和比例為( ),在精子和卵子中(n 1)和n配子都同等可育時,其自交子代的表現型比例是[A_]:[aa]=( )。①1AA:2Aa:2A:1a ②35:1

12.玉米三體的n 1花粉不育,n 1胚珠可育,三體Rrr形成的各種配子比例是2Rr:1R:2r:1rr,如R為紅色,r為無色,下列雜交組合的後代的基因型及表現型的種類和比例為:

⑴(♀)rrⅹRrr(♂)基因型( ) 表現型( ) ⑵(♀)Rrrⅹrr(♂) 基因型( ) 表現型( ) ①1Rr:2rr ②1紅:2無 ③2Rrr: 1Rr:2rr:1rrr ④3紅:3無

13.玉米相互易位雜合體( )式分離產生的配子全部可育;( )式分離產生的配子全部不育。①交替式 ②相鄰式

14.已知水稻A/a和B/b是獨立遺傳的,用品系AAbb和品系aaBB雜交,得到F1代,用F1代的花粉培養出( )植株,然後全部進行染色體加倍。在所得到的純合二倍體中,AABB所佔的比例應當是( )。①單倍體 ②1/4 (四)是非題:

1.在易位雜合體中,易位染色體的易位接合點相當於一個半不育的顯性基因,而 正常的染色體上與易位接合點相對的等位點則相當於一個可育的隱性基因。( √ )

30老師給的遺傳學試題庫及答案(整理)_遺傳學試題

2.易位雜合體必然都是半不孕的。(×)

3.一個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染色體組成的個體,稱之為雙二倍體。(√)

4.臂內倒位雜合體在減數分裂時,如果倒位圈內某兩條非姊妹染色單體發生一次交換,則可出現後期Ⅰ橋。(×)

5.易位雜合體所聯合的四體環,如果在後期Ⅰ發生交替分離,則所產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6.同源多倍體的同源染色體聯會與二倍體完全一樣。 ( × )

7.同源四倍體一般產生正常配子,異源四倍體容易產生不正常配子。(×)

8.同源四倍體由於四條染色體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減數分裂前期Ⅰ會緊密聯會成四價體。(×)

9.三體的自交子代仍是三體。 (×)

10.單倍體就是一倍體。(×)

11.發生缺失的染色體很容易產生假顯性的現象。(√)

12.重複或缺失染色體在發生聯會都會產生環或瘤。(√)

13.在利用單體進行隱性基因定位時,在F1代中單體個體成單的染色體總是來源於單體親本。(√)

14.易位雜合體會導致半不育性,產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相鄰式分離和交替式分離的機會大致相似引起的。(√)

(五)簡答題:

1.缺失、重複、倒位、易位的遺傳效應是什麼?

答:假顯性;劑量和位置;位置和抑制交換、部分不育;半數不育效應等。

2.某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體缺失雜合體,同時也是Cc雜合體,糊粉層有色基因C在缺染色體上,與C等位的無色基因c在正常染色體上。玉米的缺失染色體一般是不能通過花粉而遺傳的。在一次以該缺失雜合體植株為父本與正常cc純合體為母本雜交中,10%的雜交子粒是有色的。試解釋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答:20%孢母細胞的缺失染色體與正常染色體發生了交換,產生了含C有色基因的正常染色體。

3.為什麼自花授粉的四倍體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體植物子代隱性表型的頻率低?

答:在自花授粉植物中,Aa自交後,產生1:2:1的分離比,其中隱性純合個體佔1/4;四倍體AAaa自交後,會產生35A___:1aaaa的分離比,其中隱性純合個體佔1/36;四倍體 AAAa自交後,會產生AA與Aa兩種配子,自交後代無隱性個體;四倍體Aaaa自交後,會產生Aa與aa兩種配子,且分離比為1:1,自交後隱性純合個體佔1/4。綜合以上三種情況,雜合四倍體自交後所產生的隱性純合個體的比例小於雜合二倍體自交所產生的隱性純合個體的比例。

4.什麼是同源多倍體和異源多倍體?請各舉一例說明其在育種上的應用。

答:同源多倍體:增加的染色體組來自同一物種,一般是由二倍體的染色體直接加倍形成例如同源三倍體的無子西瓜,是利用它的高度不育性;同源多倍體甜菜含糖量高等。異源多倍體:增加的染色體組來自不同物種,一般是由不同種屬間的雜交種染色體加倍形成的,例如異源八倍體小黑麥;白菜和甘藍雜交得到的白藍等。

5.同源多倍體和異源多倍體都能使原來物種的染色體數加倍。若有一種4X的植物,你怎樣從細胞學確定它是同源的還是異源的多倍體? 答:從減數分裂配對聯會表現區分; 異源多倍體聯會成二價體,同源多倍體聯會有四價體、三價體、單價體、二價體等多種形式。

6.舉例說明在育種上如何利用染色體數目的改變。

答:如四倍體番茄所含維生素C比二倍體番茄大約多了一倍;四倍體蘿蔔的主根粗大,產量比最好的二倍體品種還要高;三倍體甜菜比較耐寒,含糖量和產量都較高,成熟也較早;三倍體的杜鵑花,因為不育,所以開花時間特別長;三倍體無籽西瓜,因為很少能產生有功能的性細胞,所以沒有種子。

7.在蕃茄中,具有正常葉但第六染色體為三體的雌性植株與馬鈴薯葉(c/c)的二倍體雄性植株雜交。(1)假定c基因在第六染色體上,當一個三體F1與一馬鈴薯葉父本回交時,正常葉雙倍體植株與馬鈴薯葉植株的比率是多少?(2)假定c基因不在第六染色體上,作同樣的回交,子代表型是什麼?

答:(1)如果野生型等位基因對任何數目的c都呈顯性,那麼預期的結果為5野生型∶1馬鈴薯葉型。 (2)1野生型∶1馬鈴薯葉型。

第七章 細菌和病毒的遺傳(10%)

(一) 名詞解釋:

1.原養型:如果一種細菌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種有機化合物,如氨基酸、維生素及脂類,這種細菌稱原養型。

2.轉化(transformation):指細菌細胞(或其他生物)將周圍的供體DNA,攝入到體內,並整合到自己染色體組的過程。

3.轉導:以噬菌體為媒介,把一個細菌的基因導入另一個細菌的過程。即細菌的一段染色體被錯誤地包裝在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內,通過感染轉移到另一受體菌中。

4.性導(sexduction):細菌細胞在接合時,攜帶的外源DNA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的過程。

5.接合(coniugation):指遺傳物質從供體—「雄性」轉移到受體—「雌性」的過程。

6.Hfr菌株:高頻重組菌株,F因子通過配對交換,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上。

7.共轉導(並發轉導)(cotransduction):兩個基因一起被轉導的現象稱。

8.普遍性轉導:能夠轉導細菌染色體上的任何基因。

9.局限轉導:由溫和噬菌體(λ、)進行的轉導稱為特殊轉導或限制性轉導。以λ噬菌體的轉導,可被轉導的只是λ噬菌體在細菌染色體上插入位點兩側的基因。

10.原噬菌體:某些溫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後,其DNA整合到宿主細菌染色體中。處於整合狀態的噬菌體DNA稱為原噬菌體。

11.溶原性細菌:含有原噬菌體的細胞,也稱溶原體。

12.F-菌株與F 菌株:未攜帶F因子的大腸桿菌菌株,受體。F 菌株:包含一個遊離狀態F因子的大腸桿菌菌株。帶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體,提供遺傳物質。

13.att位點:噬菌體和細菌染色體上彼此附著結合的位點,通過噬菌體與細菌的重組,噬菌體便在這些位點處同細菌染色體整合或由此離開細菌染色體。

(二) 選擇題或填空題:

A.單項選擇題:

1.在Hfr×F-的雜交中,染色體轉移過程的起點決定於 (2)

(1)受體F-菌株的基因型 (2)Hfr菌株的基因型 (3)Hfr菌株的表現型 (4)接合的條件

2.在E.coli F( )str(s)lac( ) 與 F(-)str(r)lac(-)兩菌株的雜交中,預期的菌株將在下列哪種培養基上被選擇出來(2):

(1)乳糖培養基 (2)乳糖、鏈霉 等培養基 (3)葡萄糖、str培養基 (4)阿拉伯糖培養基

3.在噬菌體的繁殖過程中,形成噬菌體顆粒的時候,偶而會發生錯誤將細菌染色體片段包裝在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內。這種假噬菌體稱為(4)。

(1)假噬菌體 (2)F因子 (3)溫和性噬菌體 (4)轉導顆粒

4.大腸桿菌A菌株(met-bio-thr leu )和B菌株(met bio thr-leu-)在U型管實驗培養後出現了野生型(met bio thr leu ),證明了這種野生型的出現可能屬於(2)。 (1)接合 (2)轉化 (3)性導 (4)都不是

B.填空題:

1.在原核生物中,( )是指遺傳物質從供體轉換到受體的過程;以噬菌體為媒介所進行的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稱( )。①接合 ②轉導

2.戴維斯的「U」型管試驗可以用來區分細菌的遺傳重組是由於( )還是由於( )。①轉化 ②接合

3.細菌的遺傳重組是由接合還是由轉導所致,可通過( )試驗加以鑒別,依據是( )。①U型管 ②細菌是否直接接觸

4.用S(35)標記的噬菌體感染細菌放在液體培養基中培養,而後分離菌體和培養液,絕大部分的放射性將在( )測得。①液體培養基

5.將E.Coli放入含有氚標記的胸腺嘧啶培養基中培養一個世代,取出後再在無放射性的培養基中培養2個世代,被標記的細胞比例應該是( )。

①25%

6.入噬菌屬於( )噬菌體,噬菌體是通過一種叫做( )的擬有性過程實現遺傳重組。①溫合性 ②轉導

7.用ab 菌株與a b菌株混合培養可形成ab、a b 重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們分別放在戴維斯U型管的兩側,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如果重組前用DNA酶處理,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如果在重組前用抗血清(如P22)處理,若不能形成重組體,說明其重組是通過( )產生的。 ①接合 ②轉化 ③轉導

8.野生型T4噬菌體能侵染大腸桿菌B菌株和K12(λ)株,形成小而邊緣模糊的噬菌斑,而突變型T4噬菌體能侵染大腸桿菌B菌株,形成大而邊緣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K12(λ)株。通過兩種不同突變型的雜交,可以估算出兩個突變型之間的重組值,大腸桿菌K12(λ)株在估算兩個突變型重組值試驗中的作用是( )。①選擇重組體

9.以噬菌體為媒介所進行的細菌遺傳物質的重組過程稱為( )。①轉導

(三) 判斷題:

1.在大腸桿菌中,「部分二倍體」中發生單數交換,能產生重組體。(×)

2.由於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環狀染色體的不同位置上,從而在結合過程中產生不同的轉移原點和轉移方向。(√)

3.受體細菌可以在任何時候接受外來的大於800bp的雙鏈DNA分子。(×)

4.在中斷雜交試驗中,越早進入F-細胞的基因距離F 因子的致育基因越遠。(√)

5.在接合過程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線性順序依次進入F-菌株的,距離轉移原點愈近的基因,愈早進入F-細胞。(√)

6.F因子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上,偶然會帶有細菌染色體片段不準確環出,這時的F因子為F』因子。(√)

7.F』因子由於帶有宿主細胞染色體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細胞上。(√)

8.特殊性轉導是由溫和噬菌體進行的轉導。(×)

9.轉化和轉導在進行細菌遺傳物質重組的過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體,後者是細菌的染色體。(×)

10.F』因子所攜帶的外源DNA進入受體菌後,通過任何形式的交換都能將有關基因整合到受體菌染色體組中。(×)

(四)簡答題:

1.從遺傳學的角度看,細菌雜交與高等生物的雜交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高等生物遺傳物質的傳遞是通過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進行的,並遵守分離規律 ,兩親的遺傳貢獻是相等的。而細菌遺傳物質的傳遞是單向的,不遵守分離規 律,兩親的遺傳貢獻是不相等的。

2.為什麼在特殊轉導中,環狀染色體比棒狀染色體容易溶源化?

答:特殊性轉導是由噬菌體染色體從供體(宿主)染色體上環出的特定基因的轉導, 轉導體本身為環狀。與環狀受體染色體只要一個單交換即可插入,而與棒狀染 色體則要偶數次交換方能插入。

3.為什麼用P(32)和S(35)標記噬菌體能證明進入細菌細胞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答:因為DNA分子不含S而含P,而蛋白質分子含S而不含P,因此利用P(32)標記的只 能是DNA,而S(35)標記的只能是蛋白質,而不是DNA。經過測定,如果進入細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證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4.λ原噬菌體位於E.coli的gal和bio基因之間,而lac和gal基因相距約10分鐘。 問得到lac-gal轉導顆粒的機率有多大?

答:機率近於零。因為lac座位太遠,不能λ噬菌體的頭部。

5.某菌株的基因型為ACNRX,但基因的順序不知道。用其DNA去轉化基因型為acnrx的菌株,產生下列基因型的菌株:AcnRx,acNrX,aCnRx,AcnrX和aCnrx等,問ACNRX的順序如何?

答:NXARC或CRAXN

6.用一野生型菌株的DNA轉化ala- pro- arg-的突變型菌株,產生下列不同類型的菌落:ala pro arg (8400),ala pro-arg (2100),ala pro-arg (840),ala pro arg-(420),ala-pro arg (1400),ala-pro-arg (840),ala-pro arg-(840)。求這些基因間遺傳圖距和順序? 答:RF(ala-pro)=0.37; RF(ala-arg)=0.25; RF(pro-arg)=0.30

7.用一般性轉導對細菌的三個基因作圖,宿主細胞是a bc 。轉導噬菌體感染這個細胞,裂解釋放後,再悉染ab c細胞,獲得各基因型細胞如下:a b c,3%;a bc ,46%;a b c ,27%,abc ,1%;a bc,23%。三基的順序及各距如何(假定abc總是並發轉導)?

答:b─31─a─27─c

8.為了確定T4噬菌體rⅡ區兩突變間的重組值,用兩種突變噬菌體加倍感染大腸桿菌品系B。裂解液以1:10(7)比例稀釋後塗敷在品系K上,又以1:10(9)比例稀釋 後塗敷在品系B上。在K和B中分別發現2個和20個噬菌斑。試計算重組值?

答:0.2%。

9.在Hfr leu str s×F- leu- strr 中,如果要得到重組體leu strr,如何選擇重組體?為什麼?(leu 為亮氨酸原養型,leu-為亮氨酸營養缺陷型,str s為鏈黴素敏感型,strr為鏈黴素抗性)。

答:在基本培養基中加鏈黴素。 因為重組體leu strr是抗鏈黴素的,而Hfr leu str s後菌株是鏈黴素敏感型,在有鏈黴素的培養基上將被殺死。

10.解釋為什麼不同的Hfr菌株具有不同的轉移起點和方向?

答:不同Hfr株的F因子整合到細菌染色體中的位點及方向不同;F因子的位置和方向決定了轉移起點和方向。

11.細菌和病毒的遺傳物質的傳遞方式與真核生物有何不同?

答:細菌缺乏明確的核膜和線粒體等細胞器,也不能進行典型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因此它的染色體傳遞和重組方式與真核生物不盡相同。病毒是比細菌更為簡單的生物,它們也是只有一條染色體,即單倍體。有些病毒的染色體是DNA,另外一些病毒的染色體是RNA。所以病毒主要是由蛋白質外殼及其包被的核酸所組成的顆粒。由於病毒缺乏代謝和分裂所必要的細胞質和細胞器,所以它們必須侵染細胞並接管宿主細胞的代謝機器,以提供本身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他們必須生活在細胞內。真核生物的有性過程特徵在於形成配子時的減數分裂。遺傳物質的交換、分離和獨立分配的機制都是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雖然細菌和病毒不具備真核生物配子進行融合的過程,但它們的遺傳物質也必須從一個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並且也能形成重組體。細菌獲取外源遺傳物質有四種不同的方式:轉化、接合、轉導和性導。當一個細菌被一個以上的病毒粒子所侵染時,噬菌體也能在細菌體內交換遺傳物質,

如果兩個噬菌體屬於不同品系,那麼它們之間可以發生遺傳物質的部分交換(重組)。

12.用噬菌體P1進行普遍性轉導,供體菌的標記是pur nad-pdx ,受體菌的標記是pur-nad pdx-。轉導後選擇具有pur 的轉導子,然後在1000個pur 轉導子中,檢定其它供體菌的標記是否同時轉導過來。具體結果如下:

請問:1. pur和 nad的共轉導率是多少? 2. pur和pdx的共轉導率是多少?

3. nad和pdx在pur的同一邊,還是在它的兩側? 4.您能作出這三個標記基因的遺傳連鎖圖嗎?請在此基礎上解釋上述的實驗結果。

2. pur和pdx的共轉導率是: pur pdx / pur pdx- pur pdx =(501 12)/(501 244 12 243)×100%=0.513×100%=51.3%;

3.依傳統作圖原理,三個基因位點的交換重組中,位於中間的基因重組子個數最少,在這裡有12個pur nad pdx ,與供體pur nad-pdx 類型相比較,基因nad 發生了改變,所以nad位於中間,也就是nad和pdx在pur的同一邊。

4.根據上面的計算和推論可知,這三個標記基因的遺傳連鎖圖為:pur nad pdx ,pur nad-pdx 為親本型類型,所以其數目最多。因pur nad-pdx

-和pur nad pdx-為單交換類型,所以數目次之。pur nad pdx 是親本pur nad-pdx 和pur-nad pdx-雙交換的結果,所以其數目最少。

13. 大腸桿菌的一個基因為a b c d e ,對鏈黴素敏感的Hfr菌株與一個基因型為a- b-c- d- e-的F-菌株雜交30分鐘後,然後用鏈黴素處理。再從存活的受體菌中選出e 類型的原養型,其他 基因的頻率如下: a 70%,b 沒有,c 85%, d 10%;問a、b、c、d,四個基因與供體染色體的原點(最先進入F-受體)的相對位置如何?

答:原點(首先進入F —)

第八章 基因表達和調控(5%)

(一) 名詞解釋:

1.重組子(recon):是在發生性狀的重組時,可交換的最小的單位。一個交換子可只包含一對核苷酸。

答:1. pur和 nad的共轉導率是:pur nad-/ pur nad pur nad- = (501 244)/(501 244 12 243)×100%= 0.745×100%=74.5% ;

2.突變子(muton):是性狀突變時,產生突變的最小單位。一個突變子可以小到只是一個核苷酸。

3.順反子(作用子),表示一個起作用的單位,一個作用子所包括的一段DNA與一個多肽鏈的合成相對應。是基因的基本功能和轉錄單位,一個基因可有幾個順反子,一個順反子產生一條mRNA。

4.重疊基因:同一段DNA的編碼順序,由於閱讀框架的不同或終止早晚的不同,同時編碼兩個或兩個以上多肽鏈的基因。

5.隔裂基因(split gene):一個結構基因內部為一個或更多的不翻譯的編碼順序,如內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現象。

6.跳躍基因(jumping gene):可作為插入因子和轉座因子移動的DNA序列,也稱轉座因子。

7.調控基因(regulator gene):其產物參與調控其他結構基因表達的基因。

8.結構基因(structural gene):可編碼RNA或蛋白質的一段DNA序列。

9.repressor:阻抑物。與操作子結合的調控蛋白質。對於可誘導操縱子來說,阻抑物本身就是與操作子結合的活性形式,而對於可阻抑的操縱子來說,阻抑物需要與輔阻抑物(corepressor)結合後才能與操縱子結合。

10.operon:操縱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達和調控的一個完整單元,其中包括結構基因、調節基因、操作子和啟動子。乳糖操縱元模型

11.組成型突變型:酶的產生從必須誘導變為不需誘導的突變型。一般同一突變使代謝作用上直接有關的幾種酶都由誘導型變為組成型。

12.順反效應:同一基因內部的不同突變遺傳效果不同,順反排列(a1a2 / )產生野生型。反式排列(a1 / a2)產生突變型。這種順式與反式排列產生不同遺傳效應的現象叫做順反效應。

13.假基因:現稱擬基因,是一種核苷酸序列同其相應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卻不能合成出功能蛋白質的失活基因,是沒有功能的基因。

14.反義RNA(antisense RNA):指與被調控的RNA或DNA序列互補的RNA,它通過配對鹼基之間的氫鍵作用與特定的RNA或DNA形成雙鏈複合物,影響RNA的正常修飾、翻譯等過程,封閉或抑制基因的正常表達,起到調控作用。

15.持家基因:在各類不同的細胞中均在表達的一組相同的基因,高等真核生物中其數目約在10 000左右。

(二) 選擇題或填空題:

A.單項選擇題:

(1)同一個基因的突變(等位) (2)兩個基因的突變(非等位性) (3)不能確定是否是同一個基因的突變(等位性) (4) 同一個順反子突變

2. a1 a2

═ × ═ F1表現為突變型,說明a1與a2屬於(2):

a1 a2

(1)同一位點 (2)同一順反子 (3)不同順反子 (4)不能確定

3.在一個密碼子中有多少個重組子? (3)。 (1)1 (2)2 (3)3 (4)4

4.在一個操縱子中有多少個順反子? (4)。 (1)1 (2)2 (3)3 (4)是變數

5.一個純種白色植株與另一個不同起源的純種白色植株雜交,子1代全部是橙色,假定只有一種酶受阻就產生白色個體,在對應的基因中有多少順反子?(1)。 (1)2個 (2)最少2個 (3)2個或更少 (4)1個

6.某DNA片段的一條單鏈的核苷酸順序為:5,ATGCCTGA3,,若以此為母板轉錄成的mRNA的序列應該是(4):

(1)5` ATGCCTGA3` (2) 5`TACGGACT3` (3) 5`UACGGACU3` (4) 5`UCAGGCAU3`

7.在乳糖操縱元中,LacⅠ基因編碼的蛋白結合在(2)從而阻止RNA聚合酶起始轉錄。

(1) 結構基因 (2) 操縱子O位點 (3)啟動子 (4)乳糖

8. 在基因表達的調控系統中,在調節蛋白不存在時,基因是表達的;加入某種調節蛋白後,基因的表達被關閉,這樣的調控機制稱為(3)。其中的調節蛋白稱為(3)

(1) 負調控、誘導蛋白 (2) 正調控、誘導蛋白 (3) 負調控、阻遏蛋白 (4) 正調控、阻遏蛋白

9.誘導系統中的阻遏物是(3):

(1)屬組蛋白; (2)含有較多的RNA,因而能使其識別物異的操縱基因;

(3)直接結合到DNA的特異區域; 4.是由與結構基因相鄰的操縱基因產生的;

10.DNA連接酶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在DNA複製、修復中封閉缺口,(1)

(1)將雙鏈DNA分子中的5』磷酸基團同3』-OH末端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鍵 (2)作用時不消耗能量

(3)需要Mn2 等二價輔助離子 (4) 也可以連接RNA分子

B.填空題:

①操縱基因 ②調節基因

2.按照現代遺傳學的概念,重組、突變、功能這三個單位應該分別是( )、( )和( )。①重組子 ②突變子 ③順反子

3.一般基因在( )成對存在,而在( )則成單存在,根據分子遺 傳學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遺傳信息編碼的( )。

①體細胞 ②性細胞 ③功能單位

4.RNA是由核糖核苷酸通過( )連接而成的一種( )。幾乎所有的RNA都是由 ( ) DNA ( ) 而來,因此,序列和其中一條鏈 ( ) 。 ①磷酸二酯鍵 ②多聚體 ③模板 ④轉錄 ⑤互補

5.在DNA合成中負責複製和修復的酶是( )。①DNA聚合酶

1.假定有兩個獨立起源的隱性突變,它們具有類似的表型,經對其雙突變雜合二倍體進行測定,個體表現為野生型,則可判定它們是屬於 (2) 1.根據雅料和莫諾的乳糖操縱子模型,結構基因的表達受控於一個開關單位,這 個開關單位稱( ),而這個開關單位是否開放又受( )的控制。

6.在DNA複製和修復過程中修補DNA螺旋上缺口的酶稱為( )。①DNA連接酶

7.在所有細胞中,都有一種特別的( )識別 ( )密碼子AUG,它攜帶一種特別的氨基酸,即( ),作為蛋白質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①起始tRNA ②起始 ③甲硫氨酸

8.連接酶(Ligase)是一類用於核酸分子連接形成( ) 的核酸合成酶,有DNA連接酶和RNA連接酶之分。①磷酸二酯鍵

9.真核生物有兩種DNA連接酶,連接酶I主要是參與( ),而連接酶II則是參與( )。 ①DNA的複製 ②DNA的修復

(三) 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子遺傳學認為基因是交換單位、突變單位和功能單位。(-) 現代遺傳學和經典遺傳學都認為基因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 ) 順反子表示一個作用單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述基因的大小或略小。( ) 基因是染色體(或DNA分子)的一定區段,具有直接控制性狀表現的功能。(-) 調節基因的作用是其表達產物參與調控其它基因的表達。( ) 在順反測驗中,如果反式排列的雜合二倍體表現出突變型說明突變來自同一個基因。( ) 負調控是細胞中阻遏物阻止基因轉錄過程的調控機制,所以當細胞中沒有阻遏物,轉錄可以正常進行。(-) 順式作用元件一般是DNA,而反式作用因子一般是蛋白質。( ) 在轉錄水平的調控中,原核生物以正調控為主,真核生物以負調控為主。(-) 編碼區以外的突變不會導致細胞或生物體表型改變。(-)

(四) 問答題:

1.簡述基因概念的發展。

答:基因的最初概念來自於孟德爾的「遺傳因子」,他認為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性狀本身不能遺傳。1909年,丹麥學者 W.L.Johannsen提出了「基因」一詞,代替了孟德爾的遺傳因子。

1910年,摩爾根利用果蠅雜交試驗證明基因位於染色體上,呈直線型排列,並於1926年發表了《基因論》。

1928年Griffith進行的肺炎球菌的轉化試驗及1944年Avery等人進行的工作證明了DNA就是遺傳物質。

20世紀40年代G.W.Beadle和E.L.Tatum提出了「一個基因一個酶」的假說;1953年Waston和Crick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57年Crick提出了中心法則,並於1961年提出了三聯遺傳密碼;1957年S.Benzer提出了「順反子」概念。

1961年,F.Jacob和J.Monod提出「操縱子模型」學說,由此進一步證明了基因的作用和遺傳信息轉移的中心法則。

20世紀50年代初,B.McClintock在研究玉米的控制因子中提出了某些遺傳因子的位置是可以轉移的;60年代在大腸桿菌中發現插入序列,提出「跳躍基因」的概念;70年代發現基因的不連續性,提出「斷裂基因」的概念;1978年,在噬菌體中發現了重疊基因。

2.以乳糖操縱子(lac operon)為例,說明什麼是順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什麼是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它們各自如何發揮作用?

答:順式作用元件是指DNA分子上對基因表達有調節活性的某些特定的調控序列,其活性僅影響與其自身處於同一DNA分子上的基因,這種DNA序列多位於基因旁側或內含子中,不編碼蛋白質。真核生物的順式作用元件可分為啟動子、增強子以及沉默子(沉默基因)。順式作用元件可以通過改變模板的總體結構,或將模板固定在細胞核內特定的位置,促進RNA聚合酶Ⅱ在DNA鏈上的結合和滑動,有的還可以為RNA聚合酶Ⅱ或其它一些反式作用因子進入染色質提供一種「進入位置」。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不同染色體上基因座編碼的、能直接或間接地識別或結合在各順式作用元件8~12bp核心序列上並參與調控靶基因轉錄效率的結合蛋白。這類DNA結合蛋白與不同識別序列之間在空間結構上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了複雜的基因轉錄調控機制的基礎。

3.操縱基因和調節基因在哪些方面相似,哪些方面不相似? 答:相似的地方是:二者均由一段DNA組成,都參與對順反子的調控。不相似的地方是:操縱基因雖能大量轉錄,但不翻譯成蛋白質。調節基因專門負責編碼 調節蛋白(阻遏蛋白或活化蛋白)。

4.阻遏物和誘導物有何區別? 答:阻遏物是一種蛋白質,是調節基因的產物,能抑制操縱基因的作用,關閉順反子的轉錄。誘導物是酶作用底物的一種,一旦與阻遏物結合,致使其發生構型 變化,從操縱基因上脫落下來,從而啟動順反子的轉錄。

5.基因表達調控可以發生在諸如轉錄、翻譯等許多不同的層次上。請簡要說明發生在DNA水平上的基因表達調控方式。

答:DNA水平的調控是真核生物發育調控的一種形式,它包括了基因丟失、擴增、重排和移位等方式。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消除或變換某些基因,並改變它們的活性。這些調控方式與轉錄及翻譯水平的調控是不同的,因為它從根本上使某些細胞的基因組發生了改變。

基因丟失。在細胞分化時,消除某個基因活性的方式之一就是從細胞中除去那個基因。(部分染色體丟失現象)

基因擴增。基因擴增是指某基因的拷貝數專一性大量增加的現象,它使得細胞在短期內產生大量的基因產物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調控的一種方式。

基因重排與變換。一個基因可以通過從遠離其啟動子的地方移到距它很近的位點而被啟動轉錄,這種方式稱基因重排。此外,日本人本庶佑還提出了一個「基因變換」模式。他認為Gurdon的實驗不能斷言生物體所有細胞中全部DNA在分化、發育過程中都不會發生變化,可能在一部分細胞里,DNA會發生微小的、不可逆的變化。他認為,在細胞分化過程中,由於調節基因和受體基因的連接可形成「新」的基因,即調節啟動基因,這種連接是由DNA片段缺失造成的。

6.一個基因如何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mRNA分子?

答:一個基因可以有兩種方式產生一種以上的mRNA。第一種是:一個原初轉錄物含有一個以上的多腺苷化位點,就能產生一種以上的具有不同

30老師給的遺傳學試題庫及答案(整理)_遺傳學試題

3』末端的mRNA。第二種方式是:如果一個原初轉錄物含有幾個外顯子,那麼,會發生不同的剪接,就會產生多種mRNA。

7.試解釋,互補測驗為什麼只能測定突變子位點是在同一個順反子里還是在不同 順反子時里,但不能決定順反子間的順序?

答:兩個「突變型」,如果是處在同一個順反子中,不管它們的位置如何,也不能 互補;若兩個「突變型」處在不同的順反子中,不管這兩個順反子的位置如何 ,也總會發生互補。所以順反測驗(互補測驗)不能提供關於順反子順序的信 息,若要測定順反子的順序,需要做重組實驗。

8.突變子a和b位於不同順反子中,基因型ab/ 和a / b具有一個還是兩種表現 型?如果不同,哪一個是正常的,哪一個是突變的? 答:ab/ 和a / b是一種表現型,因為a、b兩種突變子位於不同的順反子中。

9.下表是T4噬菌體5個表型相似的突變體的互補實驗結果(+、-分別表示能和不能互補),試根據結果判斷它們分屬於幾個順反子(以圖表示)?

答:三個順反子: 1 2 4 3 5

第九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10%)

(一) 名詞解釋:

1.標記基因:指與目標性狀緊密連鎖、同該性狀共同分離且易於識別的可遺傳的等位基因變異。

2.cDNA庫:是以mRNA為模板,經反轉錄酶合成互補DNA構建的基因庫。

3.克隆(無性繁殖系)選擇學說:一個無性繁殖系是指從一個祖先通過無性繁殖方式產生的後代,是具有相同遺傳性狀的群體。經過選擇培養,可以獲得無性系變異體,但其遺傳性狀不一定有差異,在適當的培養條件下可產生逆轉。

4.基因組:一個物種的單倍體細胞中所含有的遺傳物質的總和稱為該物種的基因組。

5.遺傳多態現象:同一群體中存在著兩種以上變異的現象。通常不同變異型間易於區別,不存在中間類型,而且遺傳方式清楚。例如人的ABO血型就是遺傳多態,這個血型系統由同一基因座上的3個等位基因決定,各型間區分明確,在同一地區有一定的頻率分布。

6.基因晶元:所謂基因晶元,是指利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手段,控制固相合成成千上萬個寡核苷酸探針,並把它們有規律地排列在指甲大小的矽片上,然後將要研究的材料,如DNA或cDNA用熒游標記後在晶元上與探針雜交,再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對晶元進行掃描,並配合計算機系統對每一個探針上的熒光信號作出比較和檢測,從而迅速得出所需的信息。

7.BAC文庫(細菌人工染色體文庫):BAC是人工染色體的一種,是以細菌F因子(細菌的性質粒)為基礎組建的細菌克隆體系。

8.Ti質粒:在根瘤土壤桿菌細胞中存在的一種染色體外自主複製的環形雙鏈DNA分子,稱為Ti質粒,它控制根瘤的形成,Ti是英文

tumor-inducing(腫瘤的誘發)的略語。可作為基因工程的載體。

9.穿梭載體(shuttle vector):指既能在真核細胞中繁殖,又能在原核細胞中繁殖的載體。它既含有原核細胞的複製原點,又含有真核生物的複製原點,而且又具備可利用的酶切位點和合適的篩選指標。

(二)判斷題:

1.限制性內切酶EcoRI對一定核甘酸順序的切割位點是G↓AATTC CTTAA↑G。( )

2.CTTGAA可以是限制性內切酶的的識別序列。(-)

3.限制與修飾現象是宿主的一種保護體系,它是通過對外源DNA的修飾和對自身DNA的限制實現的。(-)

4.限制性圖譜與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圖譜的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個物理圖譜而後者是一個連鎖圖。( )

5.已知某一內切核酸酶在一環狀DNA上有3個切點,因此,用此酶切割該環狀DNA,可以得到3個片段。( )

6.迄今所發現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既能作用於雙鏈DNA,又能作用於單鏈DNA。(-)

7.能夠在不同的宿主細胞中複製的質粒叫穿梭質粒。( )

8.只有完整的複製子才能進行獨立複製,一個失去了複製起點的複製子不能進行獨立複製。( )

(三) 選擇題:

1.遺傳工程學上所說的分子雜交是指 (4)

(1)蛋白質與核酸 (2)不同的核糖核酸 (3)核糖核酸與去氧核糖核酸 (4)不同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

2.限制性內切酶可以專一性識別(2):

(1)雙鏈DNA的特定鹼基對; (2)雙鏈DNA的特定鹼基順序; (3)特定的三聯密碼子 (4)特定鹼基

3.第一個用於構建重組體的限制性內切酶是(1)

(1)EcoR I (2) EcoB (3) EcoC (4) EcoR II

4.多態性(可通過表型或DNA分析檢測到)是指:(2)

(1)一個物種種群中存在至少兩個不同的等位基因 (2)一個物種種群中存在至少三個不同的等位基因

(3)一個基因影響了一種表型的兩個或更多非相關方面的情況 (4)一個細胞含有的兩套以上的單倍體基因組

5.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是:(3)

(1)用於遺傳的「指紋結構」模式分析的技術 (2)二倍體細胞中的兩個等位基因限制性圖譜的差別

(3)物種中的兩個個體限制性圖譜間的差別 (4)兩種酶在單個染色體上限制性圖譜的差別

(四) 填空題:

1.基因工程是( )年代發展起來的遺傳學一個分支學科。基因工程技術的誕生,使人們從簡單地利用現存的生物資源進行諸如發酵、釀酒、制醋和醬油等傳統的生物技術時代,走向( )的時代。 ①70 ②按照人們的需要定向地改造和創造具有新的遺傳性品種

2.基因工程中所用工具酶是( ),常用運載工具是( )。①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②質粒、病毒、噬菌體

3.就克隆一個基因DNA片段來說,最簡單的質粒載體也必需包括三個部分:( )、( ) 、( ) 。另外,一個理想的質粒載體必須具有低分子量。①複製區 ②選擇標記 ③克隆位點

4.一般植物細胞雜交,包括酶處理使細胞分離,細胞壁解體而得原生質體,原生質體經化學、物理等方法首先融合成為( ),進一步細胞核發生融合而 成為( ),經再生細胞壁即成為( ),最終經愈傷組織誘導成 為( )。 ①異核體 ②共核體 ③雜種細胞 ④雜種植株

5.一般來說,植物體細胞雜交的程序分為原生質體的( )、( )、融合細胞的( )及雜種細胞的( )等四個過程。

①分離 ②去壁 ③核融合 ④鑒定

6.通過比較用不同組合的限制性內切酶處理某一特定基因區域所得到的不同大小的片段,可以構建顯示該區域各限制性內切酶切點相互位置的 ( )。①限制酶切圖譜

7.個體之間DNA限制性片段長度的差異叫( )。①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

(五) 問答與計算:

1.簡述DNA、染色體、基因和基因組之間的關係。

答:DNA是由兩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長鏈,以相反的方向,按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形成的一種雙螺旋結構的生物大分子,它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染色體是由DNA和組蛋白相結合形成核小體,並在此基礎上,經過高度螺旋化以後所形成的遺傳物質,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

基因則是指一段能夠表達和產生產物(蛋白質或RNA)的DNA序列。根據產物的類別可分為蛋白質基因和RNA基因兩大類;根據產物的功能可以分為結構基因(酶和不直接影響其它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和調節基因(阻抑蛋白或轉錄激活因子)。

基因組則是指某一物種的單倍體細胞中所含有的遺傳信息的總和,即單倍體細胞中的所有染色體以及組成染色體的DNA分子,由幾條甚至幾十條組成。這四者之間的關係可概括如下:

不同的基因組成了DNA分子;DNA分子與組蛋白和非組蛋白組成了染色體;在單倍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了基因組。

2.何謂反轉錄在何種情況下細胞內會發生反轉錄反應?舉一例說明反轉錄反應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中的應用。

答:反轉錄是相對於轉錄而言,我們將以DNA為模板,在RNA聚合酶(依賴於DNA的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RNA的過程叫做轉錄,而將以RNA為模板在反轉錄酶(依賴於RNA的D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DNA的過程叫反轉錄。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在RNA腫瘤病毒中最先發現反轉錄酶,反轉錄酶是一種特殊的DNA聚合酶,可以以RNA或DNA作為模板。反轉錄酶被反轉病毒RNA所編碼,在反轉病毒的生活周期中,RNA通過反轉錄過程轉換為單鏈DNA,然後再轉換為雙鏈DNA,並可插入到細胞染色體DNA中一代代遺傳下去。

反轉錄和反轉錄酶的發現,使得我們可以用真核mRNA作為模板,通過反轉錄而獲得為特定蛋白質編碼的基因。利用反轉錄酶建立的cDNA文庫為基因的分離和重組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而近年來發展的反轉錄-多聚酶鏈式反應(RT-PCR)則又使這一技術錦上添花。

3.形態標記和分子標記都可用於基因定位,簡要說明利用這兩種標記進行基因定位的基本步驟。

答:基因在染色體上有其一定的位置。基因定位就是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確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確定基因之間的距離和順序。而它們之間的距離是用交換值來表示的。因此,只有準確估算出交換值,並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就可把它們標誌在染色體上,繪製成圖,就構成連鎖遺傳圖。

1.利用形態標記進行基因定位的主要方法是兩點測驗和三點測驗。兩點測驗步驟為首先通過一次雜交和一次用隱性親本測交來確定兩對基因是否連鎖,然後再根據其交換值來確定它們在同一染色體上的位置。利用三點測驗來確定連鎖的三個基因在染色體的順序時,首先要在F2中找出雙交換類型,然後以親本類型為對照,在雙交換中居中的基因就是三個連鎖基因中的中間基因,它們的排列順序就被確定下來。

2.利用分子標記構建連鎖圖譜的理論基礎是染色體的交換與重組。兩點測驗和三點測驗是其基本程序。連鎖圖譜構建過程主要包括:

(1)選擇和建立適合的作圖群體;(2)確立遺傳連鎖群;(3)基因排序和遺傳距離的確定。

具體方法如下:以分子標記篩選DNA序列差異較大而又不影響育性的材料作為親本,用具有多態性的分子標記(雙親在等位區段表現不同的帶型)檢測該雙親的分離群體(如F2代群體、回交、重組自交系、加倍單倍體等)。如是共顯性標記,對同親本P1具有相同帶型的個體賦值為1,同親本P2具有相同帶型的個體賦值為3,具有P1 和P2帶型的雜合個體賦值為2。如是顯性標記,因不能區分顯帶的純合體和雜合體,故對有譜帶的雜合個體賦值為1(AA、Aa或aa、aA),譜帶缺失的賦值為3(aa或AA)。統計各種帶型的個體數,兩點測驗是否連鎖。利用χ2檢驗時,那些兩點各自獨立遺傳而兩點同時檢驗時偏離孟德爾比例的位點,說明存在連鎖。或從第二個標記開始,檢驗是否與前一個標記協同分離。因為連鎖分析建立在分子標記協同分離的基礎上。根據分離材料,用最大似然法估計標記位點間的重組率並轉換成遺傳圖距(cM)。最後,同時考慮多個標記基因座的共分離,即多點分析對標記進行排列,形成線性連鎖圖譜。生物染色體數目是特定的,標記數較少時,其連鎖群可能比染色體數目多。隨標記的增加,一個標記會與幾個連鎖群上的標記連鎖,而把它們連成一個連鎖群。當標記足夠多時,標記連鎖群的數目與染色體數目越趨接近,直至相等。

4.在基因工程研究領域中,作為載體需要哪些條件?請列出3~4種常見載體。

答:(1)多克隆位點(2)複製位點(3)選擇標記 ;如PUC18、Ti、BAC、Cosmid

5.根據下列凝膠電泳分析結果,構建一個限制性酶圖譜,並表明酶切位點及片段的鹼基數,片段總長度為1500bp,電泳分析結果如下: 內切酶 DNA片段長度(bp)

A 1200 300

B 550 950

A B 250 300 950

答:300 bp 250bp 950bP

或 0 300 550 1500

6.什麼是遺傳工程?簡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到植物基因組的過程。

答:遺傳工程是將分子遺傳學的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改造、創建動植物新品種,工業化生產生物產品,診斷和治療人類遺傳病的一個新領域。 過程:(1)將抗除草劑基因(EPSP)與啟動子及終止子組成重組DNA分子,插入到Ti質粒,再轉化到根瘤土壤桿菌細胞;

(2)將得到的重組根瘤土壤桿菌去感染植物細胞,使質粒的部分DNA與抗除草劑基因一起整合到植物染色體上;

(3)具有抗除草劑基因的植物愈傷組織大量表達這個基因,因而能在含有除草劑的培養基上生長,經再生、分化,培養出抗除草劑植株。

第十章 基因突變(10%)

(一) 名詞解釋:

1.轉換(Transition):同型鹼基的置換,一個嘌呤被另一個嘌呤替換;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嘧啶置換。

2.顛換(Transversion):異型鹼基的置換,即一個嘌呤被另一個嘧啶替換;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嘌呤置換。

3.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指染色體上某一基因位點內部發生了化學性質的變化,與原來基因形成對應關係。

4.正向突變(forward mutation):野生型基因經過突變成為突變型基因的過程。回復突變

5.無義突變(nonssense mutation):鹼基替換導致終止密碼子(UAG UAA UGA)出現,使mRNA的翻譯提前終止。

6.錯義突變:鹼基替換的結果引起氨基酸順序的變化。有些錯義突變嚴重影響蛋白質活性,從而影響表型,甚至是致死的。

7.移碼突變(frameshift): 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幾個鹼基對所造成的突變。移碼突變

8.產生的是mRNA上氨基酸三聯體密碼的閱讀框的改變,導致形成肽鏈的不同,是蛋白質水平改變。or在DNA分子的外顯子中插入或缺失1個或2個或4個核苷酸而導致的閱讀框的位移。從插入或缺失鹼基的地方開始,後面所有的密碼子都將發生改動,翻譯出來氨基酸完全不同於原來的,遺傳性狀發生很大差異。

9.轉座子(transposon):能夠進行複製並將一個拷貝插入新位點的DNA序列單位。

10.回復突變(back mutation):突變型基因通過突變而成為原來野生型基因。

11.自交不親和性(self incompatibity):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結實)或相同基因型異花授粉時不能受精的現象。

12.致死突變(1ethal mutation):能使生物體死亡的突變稱為致死突變。

13.同義突變(samesense mutation):鹼基替換翻譯出的氨基酸不改變。

(二) 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因突變是指組成基因的DNA分子內部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 ( ) 基因突變的轉換是嘌呤和嘧啶之間的互換。(-) 由於突變可以重演,導致生物界存在著復等位基因。(-) 多倍體的基因突變頻率小於二倍體,是因為基因在多倍體細胞內較難突變。 (-) 移動基因是可以在染色體基因組上移動,甚至在不同染色體間跳躍的一種基因。( ) 顛換指得是一個嘌呤被另一個嘌呤替換;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嘧啶置換。(-) 一般來說,基因突變發生在性細胞時易傳遞下來,而發生在體細胞時不易傳遞給子代。(-) 突變的重演性導致復等位基因的存在。(-) 真核生物中DNA的修復沒有原核生物重要,這是因為體細胞的二倍體特徵。( ) 轉座要求供體和受體位點之間有同源性。( )

(三) 單項選擇題:

1.基因突變的遺傳基礎是(3)

(1)性狀表現型的改變 (2)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3)遺傳物質的化學變化 (4)環境的改變

2.經放射照射,下列個體哪個損傷可能最大?(1)

(1)單倍體 (2)二倍體 (3)多倍體 (4)同源多倍體

3.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在自然界是經常發生的,通常顯性突變易被很早發現,這是因為(2):

(1)純合顯性 (2)當代顯性 (3)純合快 (4)頻率特高

4.鹼基替換是基因突變的重要分子基礎之一。鹼基轉換指的是(1)

(1)嘌呤替換嘌呤 (2)嘧啶替換嘌呤(3)嘌呤替換嘧啶 (4)鹼基類似物替換正常鹼基

5.鹼基替換是基因突變的重要分子基礎之一。鹼基顛換指的是(2)

(1)嘌呤替換嘌呤 (2)嘧啶替換嘌呤或嘌呤替換嘧啶 (3)嘧啶替換嘧啶 (4)鹼基類似物替換正常鹼基

6.一般地說,X連鎖隱性突變比常染色體隱性突變較易研究,其原因是(3)

(1)隱性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容易檢測; (2)隱性基因純合率高;

(3)隱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現出來; (4)隱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現出來

7.根據人類血型遺傳知識,可以鑒別親子間的血緣關係。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B血型,另一方為O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3):

(1)O型; (2)AB型; (3)A型或B型; (4)只能A型

8. 在同義突變中, 三聯體密碼發生改變而(3)。

(1)核苷酸不變 (2)鹼基序列改變 (3)氨基酸種類不變(4)核酸種類不變

9. 基因突變的多向性產生(2)。

(1)等位基因 (2)復等位基因 (3)顯性基因 (4)互作基因

10.在DNA複製時插入兩對鹼基,會引起三聯體密碼(3)

(1) 替換 (2) 倒位 (3) 移碼 (4) 缺失

11.在一個突變過程中,一對額外的核苷酸插入DNA內,會有什麼樣的結果?(4)

(1)完全沒有蛋白產物; (2)產生的蛋白中有一個氨基酸發生變化;

(3)產生的蛋白中有三個氨基酸發生變化; (4) 產生的蛋白中,插入部位以後的大部分氨基酸都發生變化。

(四) 填空題:

1.復等位基因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它是存在於( )的不同個體中,其產生是因為基因突變具有( )。 ①種群 ②多方向性

2.據研究,煙草自交不孕性是由一組控制自交不孕的復等位基因控制的,它們分 別為S1、S2、S3、S4等,現將(S1 S2×S1 S3),後代可得基因型為( )的種子,將(S1 S2×S3 S4),後代可得基因型為( )的種子。 ①S1S3、 S2S3 ②S1S3、 S1S4、 S2S3、 S2S4

3.如果母親的血型是AB,而父親的血型是O,那麼孩子的血型可能是( )。①AorB

4.某對夫婦生了四個孩子,他們的血型基因型分別為IAIB、IAi、IBi、ii,據此可以推測這對夫婦的可能基因型是( )和( )。

①IAi ②IBi

5.控制兔毛顏色的3個復等位基因,其中C+使兔毛為黑色,Cm使毛成黃貂色,Ca使毛成白色,顯性程度由含色素多的顏色向含色素較少的顏色過渡。用黑兔與白兔雜交,在後代將得到8隻黑色和7隻黃貂色兔子,雙親基因型為( )和( )。①C+Cm ②CaCa

6.金魚草中,葉綠素含量的控制基因YY使植株為綠色,Yy為黃色,yy使植株為白色致死。綠色植株與黃色植株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兩個黃色植株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 ①1/2綠:1/2黃 ②1/3綠:2/3黃

7.在小鼠中,基因型yy為灰色,Yy為黃色,YY胚胎早期死亡,黃鼠與灰鼠的交配中,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兩個黃鼠交配,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 )。①1/2黃色:1/2灰色 ②2/3黃色:1/3灰色

8.在突變的誘發中,不論是電磁波幅射還是粒子輻射,基因突變頻率都與( )成正比,而不受( )的影響.①輻射劑量 ②輻射強度

9.基因突變是( )的唯一來源;而染色體畸變只是遺傳物質(基因)在( )和( )上的變化;自由組合和互換隻是遺傳物質(基因)( )而已。

①變異 ②染色體結構 ③數目 ④重組

10.在同源染色體上位置相當,確定同一性狀的基因叫( )。不同位置的基因 叫( )。同一基因的多個突變基因叫做( )。

①等位基因 ②非等位基因 ③復等位基因

11.基因A突變為a,稱為( ),而a突變為A則稱為( )。如純合個體 的體細胞中基因A向a的突變能夠遺傳,那麼,在( )代就有表現aa性狀的個 體。如aa基因型的體細胞,發生了a向A的突變,則A性狀的表現在( )代,該個體以( )形式表現突變性狀。

①正突變 ②反突變 ③M2 ④M1 ⑤Aa

12.基因突變的誘發中,不論是電磁波輻射還是粒子輻射,其基因突變頻率都與( )成正比而不受( )的影響。 ①輻射劑量 ②輻射強度

13.如以A代表顯性基因,a代表相對的隱性基因。顯性突變是指( )。隱性 突變是指( )。顯性突變性狀在 ( )代表現,在( )代 純合。隱性突變性狀在( )代表現,在 ( ) 代純合。 ①a?A ②A?a ③M1 ④M2 ⑤M2 ⑥M2

14.DNA大多數自發變化都會通過稱之為( )的作用很快被校正。僅在極少情況下,DNA將變化的部分保留下來導致永久的序列變化,成為( )。①DNA修復 ②突變

15.產生單個鹼基變化的突變叫( )突變,如果鹼基的改變產生一個並不改變氨基酸殘基編碼的( ),並且不會造成什麼影響,這就是( )突變。①點 ②密碼子 ③沉默

16.分子遺傳學上的顛換是指( )的替換,轉換是指( )的替換。 ①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 ②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

(五) 問答與計算:

1在玉米中,斑點基因是一增變基因,它影響糊粉層無色基因a突變成其顯性等位基因A的速率。當用dt/dt a/a植株為母本、Dt/Dt a/a植株為父本雜交時,平均每個籽粒有7.2個色斑。反交時,平均每個籽粒22.2個斑點。試解釋這個結果?答:結實的親本植株對三倍體胚乳提供兩個染色體組:一個Dt基因平均每個籽粒7.2個突變斑,兩個Dt基因則每個籽粒的斑點平均增加到22.2個。

2.用ClB和Muller-5技術檢出性連鎖致死突變時,在輻射劑量較低時,其突變率與輻射劑量成正比。然而,在高劑量輻射時,檢出的致死突變卻低於預期的線性 期望值。這一現象應作何解釋?

答:遺傳物質的單一輻射(「單擊中」)可以損傷功能基因並導致死亡,在高劑量下 的「多擊中」引起單一死亡效果相同。

3.假定輻射誘發率與劑量成正比。並進一步假定:當照射2000r時,6000個個體中有372個發生突變,而照射4000r時,5000個體中發生突變的有610個。依此估算自發突變率。 答:0.2%

4.有很多突變對於野生型基因是隱性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含有突變型和野生型基因的二倍體細胞中,野生型的特性能夠得到表達。請根據對突變過程的認識解釋這一事實。 答:野生型對應一個活性蛋白,突變型對應一個失活蛋白,因此正常情況下野生型是顯性的。

5.為了選擇下面兩種突變型,應對只含有葡萄糖、硫酸銨以及無機離子的基本培養基作何調整?(1)leu--,亮氨酸營養缺陷型;(2)gal-,不能以半乳糖作為唯一碳源的突變型。

答:在第一種情況下,在基本培養基上添加亮氨酸,然後分離在添加亮氨酸的基本培養基上生長而在未添加亮氨酸的基本培養基上不長的菌落。

在第二種情況下,在基本培養基中添加半乳糖而不加葡萄糖,分離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而在以半乳糖為惟一碳源的基本培養基上不長的菌落。

6.通常從一個野生型基因變成突變型的頻率總是顯著地高於回復突變率,如何解釋?

答:因為一個正常野生型的基因內部許多位點上的分子結構,都可能發生改變而導致基因突變,但是一個突變基因內部卻只有那個被改變了的結構恢復原狀,才能回復為正常野生型。

7.下表所示三種硫胺素(thiamine)缺陷型的鏈孢霉突變株效應的可能前體化合物。請推測硫胺素的生物合成途徑是什麼。

三種硫胺素的缺陷型在不同培養基上生長情況

Thi-3

噻唑 答:這一非常規的反應模式意味著有一條分支途徑:

Thi-1

中間產物 硫胺素(維生素B1)

Thi-2

嘧啶

8. 從某種培養細胞中分離出5個突變體,它們的生長都需要G化合物。已知細胞內幾種化合物A、B、C、D、E的生物合成途徑,並如下測試了這幾種化合物能否支持每種突變體(1~5)生長:

試問:(a)A、B、C、D、E、G六種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徑中的先後次序是什麼?

(b)每種突變體在這一生物合成途徑的哪一點發生阻斷?

答:(a)6種化合物在生物合成途徑中的先後次序是:E→A→C→B→D→G;

(b)每種突變體在這一生物合成途徑中發生阻斷的位置分別為: 5 4 2 1 3

E→A→C→B→D→G

9.已知鼠的皮毛是由復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的:Ay等位基因純合體在胚胎髮育早期是致死的,當Ay同其它等位基因構成雜合體時表現為黃色。野生型灰色和黑色分別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等位基因的顯性順序如下:Ay>A>a。在雜交AyA×Aya中,成活F1的期望表現型和基因型比例各為多少? 答:P AyA(黃)×Aya(黃)

因為出生前有1/4後代死亡,觀察到的表現型比應是2(黃):1(野灰)。但基因型比是AyA∶Aya∶Aa=1∶1∶1。

某種介殼蟲的二倍體數為10。在雄性細胞中,5個染色體總是呈異染色質狀態,另外5個染色體呈常染色質狀態。而在雌細胞中,所有10個染色體都是常染色體。如用大劑量X線照射雄蟲或雌蟲,得到如下結果:

♀(X線照射)×♂(未經照射)

沒有存活的後代

♀(未經照射)×♂(X線照射)

大量♂性後代

沒有♀性後代

如何解釋這種結果?答:X射線可使染色體發生泡狀變化,尤其是當染色體處於解旋狀態下更容易受到影響,所以,在第一種情況下,雌性個體經照射後,染色體發生變化,不能形成正常可育的配子,無後代;在第二種情況下,雄性個體經照射後,活化染色體發生變異,但只含有有異染色質的配子與雌配子結合後,可以產生正常的雄性後代。

第十一章 細胞質遺傳(5%)

(一) 名詞解釋:

1.細胞質遺傳: 由細胞質內的基因即細胞質基因所決定的遺傳現象和遺傳規律叫做,又稱染色體外遺傳、核外遺傳、母體遺傳等。

2.母性影響:正反交的結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響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樣的現象。又叫前定作用。

3.植物雄性不育: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卻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

4.核不育型:是一種由核內染色體上基因所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

5.質-核不育不育型:由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類型。

30老師給的遺傳學試題庫及答案(整理)_遺傳學試題

6.孢子體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體(植株)基因型所控制的現象稱為孢子體不育。

7.配子體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受雄配子體(花粉)本身的基因所決定的現象稱為配子體不育

8.自體受精:同一個體產生的雌雄配子受精結合。如:蚯蚓、草履蟲等低等動物。

(二) 判斷題:

1.草履蟲的放毒特性依賴於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則就是敏感型。(-)

2.細胞質遺傳的一個特點是雜種後代的性狀通常表現不分離或不規則分離。(-)

3.利用化學藥物殺死一個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與正常花粉授粉,受精獲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現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

4.已知一個右旋的椎實螺基因型為Dd,它自體受精產生後代應該全部是左旋。(-)

5.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遺傳中,配子的育性受母體基因型的控制的現象稱為配子體不育。(-)

(三) 選擇題:

1紫茉莉的枝條有綠色、白色和花斑三種不同顏色,其顏色的遺傳屬於細胞質遺傳,用♀花斑×♂綠色,其後代表現為(4)

(1)綠色; (2)白色; (3)花斑; (4)綠色,白色,花斑。

2.現代遺傳學認為, 線粒體、質體等細胞器中含有自己的(4)。

(1)蛋白質 (2)葉綠體 (3)糖類物質 (4):遺傳物質

3.質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復系基因型為(4)

(1)S(Rr) (2)N(rr) (3)S(rr) (4) N(RR)

4.植物質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體不育類型,如基因型為Rr時,產生的花粉表現(3):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離

5.植物質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體不育類型,如基因型為Rr時,產生的花粉表現(2):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離

6.植物質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體不育類型,如基因型為Rr時,產生的花粉表現(3):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離

7.植物質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體不育類型,如基因型為Rr時,產生的花粉表現(2):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離

8.所謂質-核不育是由質-核中相應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雜種優勢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這種雄性不育,對於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3)

S(rr) N(rr) S(rr) S(rr)

(1) S(Rr) (2) N(RR) (3) S(RR) (4)N(Rr)

S(RR) N(Rr) N(rr) N(RR)

(四) 填空題:

1.細胞質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與細胞核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常表現明顯不同的遺傳特點,這主要表現在:⑴( ), ⑵( ),⑶( )。

①正反交的遺傳表現不同 ②連續回交不能使母本細胞質基因控制的性狀消失 ③附加體或共生體決定的性狀表現類似轉導或感染。

2. 椎實螺的外殼旋轉方向是屬於( )的遺傳現象。①母性影響

3.紅色麵包霉緩慢生長突變的遺傳是受( )決定的。①線粒體

4.草履蟲放毒型的穩定遺傳必須有( )和( )同時存在,而草履蟲素則是由( )產生的。①核基因K ②卡巴粒 ③卡巴粒

5. 草履蟲放毒型試驗表明,核基因K決定( ),而草履蟲素則是由( )產生的。①卡巴粒的存在 ②卡巴粒

6.草履蟲接合的結果是( ),自體融合的結果是( )。 ①異體授精 ②自體授精

7.草履蟲放毒型遺傳研究的意義在於闡明了( )關係,為作物育種上對( )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①細胞核和細胞質基因的 ②植物雄性不育

8.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經典遺傳學方法一般難以得到它的( )。①保持系

9. 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是因為( )。①易恢難保

10.孢子體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後代表現為( )分離,配子體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後代表現為( )分離。①孢子體(植株) ②株間 ③花粉 ④穗上

11. 孢子體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配子體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①孢子體(植株)基因型 ②配子體(花粉)基因型

12.設N和S分別代表細胞質可育和不育基因,R和r分別代表細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則不育系基因型為( ),恢復係為( )和( ),保持係為( )。①S(rr) ②N(RR) ③S(RR) ④N(rr)

①不育系 ②保持系 ③不育系 ④保持系 ⑤不育系 ⑥恢復系

(五) 問答題:

1.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是什麼?現在推廣的雜交水稻與細胞質遺傳有何關係?

答: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有:①遺傳方式是非孟德爾式的;②F1通常只表現母本的性狀; ③雜交的後代一般不出現一定比例;

④正交和反交的遺傳表現不同,某性狀只在表現母本時才能遺傳給子代,故細胞質遺傳又稱母性遺傳,但是一般由核基因所決定的性狀,正交和反交的遺傳表現是完全一致的(伴性遺傳基因除外),因為雜交形成的合子核的遺傳物質完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的;

⑤通過連續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換掉,但母本的細胞質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狀仍不消失;

⑥由附加體或共生體決定的性狀,其表現往往類似病毒的轉導或感染。

現在推廣的雜交水稻就是利用細胞質遺傳的核質型雄性不育性,實現「三系」配套所生產的雜交種。

2.雜交稻是利用哪些遺傳學理論和技術培育出來的?

答:雜交水稻主要是利用(1)細胞質遺傳的理論:利用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雄性不育類型,通過選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配套育成;

(2)雜種優勢理論:通過選育水稻三系配套,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豐富了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利用了雜種優勢,獲得了雜交水稻的成功。

(3)遺傳學的三個基本規律:雙親純合,F1才能整齊一致;F2因基因的分離重組而表現衰退現象;由於連鎖,難以固定雜種優勢等。

13.水稻雜種優勢的利用一般要具備( )、( )和恢復系,這樣,以( )和( )雜交解決不育系的保種,以( )和( )雜交產生具 有優勢的雜交種。

3.比較伴性遺傳、細胞質遺傳和母性影響的異同。

答:伴性遺傳、細胞質遺傳和母性影響的共同之處是正反交結果不一樣。

伴性遺傳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屬於細胞核遺傳體系,它所控制的性狀在後代中呈現交叉遺傳的特點,而且雄性的表現頻率高於雌性。但是,基因的遺傳仍然符合孟德爾定律。

細胞質遺傳的性狀是受細胞質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屬於細胞質遺傳體系,後代的性狀來自於母本,而且不符合孟德爾分離規律。

母性影響的性狀實質上也是受細胞核內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也屬於細胞核遺傳體系,是母體基因表達的產物在卵細胞中的積累而影響子代性狀的表達,後代的分離也符合孟德爾比例,只不過是要推遲一個世代而已。

4.在植物雄性不育中,什麼是核不育型和質—核互作不育型?二者在遺傳上各具有什麼特點?

答:核不育型:是一種由核內染色體上基因所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

遺傳特點: 發生敗育時期早(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敗育徹底。

多數受一對隱性基因(ms)所控制,能為相對顯性基因(Ms)所恢復。

易恢難保,很難使整個群體均保持不育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利用。

質—核互作不育型:由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類型。

遺傳特點: 敗育時期在減數分裂後的雄配子形成期。

由不育的細胞質基因和相對應的核基因共同決定,既可以有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以找到相應的恢復系,能三系配套而使用。 有孢子體不育和配子體不育兩種類型。

胞質不育基因的多樣性與核育性基因的對應性。

單基因不育性和多基因不育性。

第十三章 數量遺傳(10%)

(一) 名詞解釋:

1.數量性狀(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現連續變異的性狀稱為數量性狀。

2.質量性狀(qualitative character):生物的性狀表現不連續變異的稱為。

3.主基因(major gene):對於性狀的作用比較明顯,容易從雜種分離世代鑒別開來。

4.微效多基因:基因數量多,每個基因對錶型的影響較微,所以不能把它們個別的作用區別開來,稱這類基因為微效基因。

5.修飾基因:一組效果微小的基因能增強或削弱主基因對錶型的作用,這類微效基因在遺傳學上稱為修飾基因。

6.超親遺傳:在F2或以後世代中,由於基因重組而在某種性狀上出現超越親本的個體的現象。

7.遺傳率(遺傳力):指親代傳遞其遺傳特性的能力,是用來測量一個群體內某一性狀由遺傳因素引起的變異在表現型變異中所佔的百分率。即:遺傳方差/總方差的比值。

8.近親係數(F):是指個體中某個基因座位上兩個等位基因來自雙親共同祖先的某個基因的概率。

9.輪迴親本:在回交中被用於連續回交的親本。輪迴親本:在回交中被用於連續回交的親本。

10.雜種優勢:指兩個遺傳組成不同的品種(或品系)雜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過雙親的平均值,甚至比兩個親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現象。

11.數量性狀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數量性狀的基因在基因組中的位置稱數量性狀基因座。

12.QTL定位(QTL mapping):利用分子標記進行遺傳連鎖分析,可以檢測出QTL。

(二) 判斷題:

1.一個基因型為AaBbCc的雜種個體連續回交5代,其後代的純合率達到90.91%;倘使是自交5代,其後代的純合率也應為90.91%。( )

2.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遺傳而顯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

3.多基因假說同樣遵循分離規律,並可解釋超親遺傳。 ( )

4.近親繁殖導致了隱性基因純合表現,而顯性基因卻一直處於雜合狀態。 (-)

5.近親繁殖能夠使純合基因型的頻率迅速增加。( )

6.雙親基因的異質結合引起基因間的互作解釋了雜種優勢中的超小 。 (-)

7.許多數量性狀具有超親遺傳現象,當兩個純合親本雜交後,F1就表現出超親遺傳的現象。(-)

8.性狀的遺傳力越大,在後代出現的機會就越大,選擇效果也就越好。(-)

9.遺傳力是指一個性狀的遺傳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狀傳遞能力的衡量指標。(-)

10.雜種後代性狀的形成決定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親本的基因型,二是環境條件的影響。( )

(三) 選擇題:

1.估算狹義遺傳率時由2VF2-(VB1 VB2)計算所得是(1)

(1)加性方差值; (2)顯性方差值; (3)遺傳方差值; (4)環境方差值。

2.經測定,某作物株高性狀VA=4,VD=2,VI=1,VE=3,則該作物株高的廣義遺傳率為 (3)

(1)0.5 (2)0.6 (3)0.7 (4)0.8

3.用最深紅粒的小麥和白粒小麥雜交,F1為中間類型的紅粒,F2中大約有1/64為白粒,其餘為由深至淺的紅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斷控制該性狀的基因有 (2)。

(1)4對 (2)3對 (3)2對 (4)1對

4.A品種產量性狀較好,但抗病性差,為了增加此品種的抗病性,將A品種與一抗 病品種雜交(已知抗病為顯性),育種上使用何種方法使獲得的新品種既有抗病 性又有A品種的豐產性。(2)

(1)自交 (2)回交 (3)測交 (4)隨機交配

5.一個有三對雜合基因的個體自交5代,其後代群體中基因的純合率為(1)

(1)90.91% (2)87.55% (3)93.75% (4)51.3%

6.現有一個體基因型是BbDd,如用回交的方法,連續回交3代,其回交後代的純合率為(1):

(1)76.56% (2)38.23% (3)17.1% (4)23.44%

7.雜合體通過自交能夠導致等位基因的純合,雜種群體的純合速度與(3)

(1)自交代數有關 (2)所涉及的異質基因對數有關 (3)與自交代數和異質基因對數均有關 (4)所涉及的異質基因對數無關

8.以AA×aa得到F1,以F1×AA這種方式稱為(3):

(1)自交 (2)測交 (3)回交 (4) 隨機交配

9.假設某種二倍體植物A的細胞質在遺傳上不同於植物B。為了研究核-質關係,想獲得一種植物,這種植株具有A的細胞質,而細胞核主要是B的基因組,應該怎樣做?(2)

(1)A×B的後代連續自交; (2)A×B的後代連續與B回交; (3)A×B的後代連續與A回交; (4)B×A的後代連續與B回交;

(四) 填空題:

1.根據生物性狀表現的性質和特點,我們把生物的性狀分成兩大類。一類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類稱( ),它是由( )所決定。

①質量性狀 ②主基因 ③數量性狀 ④微效多基因

2.遺傳方差佔總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遺傳率數值愈( ),說明這個性狀受環境的影響( )。①大 ②較小

3.數量性狀一向被認為是由( )控制的,由於基因數量( ),每個基因對表現型影響( ),所以不能把它們個別的作用區別開來。

①多基因 ②多 ③微小

4.遺傳方差的組成可分為( )和( )兩個主要成分,而狹義遺傳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數。

①加性方差 ②非加性方差 ③加性方差 ④總方差

5.二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應的方式決定植株的高度,純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這兩個純合子雜交,F1高度為( ) cm,在F2代中株高表現40cm的基因型有( )等三種,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佔的比例為( )。①40 ②AaBb AAbb aaBB ③3/8

6.在數量性狀遺傳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進一步分解為( )、( )和( )三個組成部分,其中( )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遺傳變數。

①加性方差 ②顯性方差 ③上位性方差 ④加性方差

7.一個早熟小麥品種與一個晚熟品種雜交,先後獲得F1、F2、B1、B2的種子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現型方差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試估計該性狀的環境方差VE=( ),廣義遺傳率h2B=( ),狹義遺傳率h2N=( ),加性方差VA=( )。①6 ②80% ③66.6% ④20

8.測得矮腳雞(P1)和蘆花雞以及它們雜種的體重的表型方差如下:Vp1=0.1、Vp2=0.5、VF1=0.3、VF2=1.2、VB1=0.8、VB2=1.0,由此可計算出體重性狀的廣義遺傳力為( ),狹義遺傳力為( ),加性方差為( ),顯性方差為=( )。①0.75 ②0.5 ③0.6 ④0.3

9. 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測得小麥不同世代某一數量性狀的表現型方差如下:

世代 P1 P2 F1 F2 B1 B2

方差 8 12 10 40 30 22

則F2群體的遺傳方差是( ),加性方差為( ),廣義遺傳力為( ),狹義遺傳力為( )。①30 ②28 ③75% ④70%

10. 一個有3對雜合基因的個體,自交5代,其後代群體中基因的純合率為( )。①90.91%

11. 雜合體通過自交可以導致後代群體中遺傳組成迅速趨於純合化,純合體增加的速度,則與⑴( )⑵( )有關。

①涉及的基因對數 ②自交代數

12. 比較染色體數目不同的生物自交純合化的速度,以染色體數目( )的生物比染色體數目( )的生物純合化速度快。 ①少 ②多

13.半同胞交配是指( )間的交配,全同胞交配是指( )間的交配,它們都是近親繁殖,( )是近親繁殖中最極端的一種方式。

① 同父或同母的兄妹 ②同父同母的兄妹 ③自交

14.雜合體通過自交能夠導致等位基因的純合,自交對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的純合作用是( )。 ①同樣的

15.F2優勢衰退是由於( )。 ①基因的分離和重組

16.由於( ),F2表現衰退現象,並且兩個親本的純合程度愈( ),性狀差異愈( ),F1表現的雜種優勢愈( ),其F2表現衰退現象也愈明顯。 ①分離和重組 ②高 ③大 ④大

17.關於雜種優勢的遺傳機理主要有( )和( )兩種假說。 ①顯性 ②超顯性

18.純系學說的主要貢獻⑴區分了( ),⑵指出在自花授粉作物的( )群體中,單株選擇是有效的,但是在( )繼續選擇是無效的。

①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②混雜群體中 ③基因型純合的純系中

19.雜種優勢是指雜種( )在生活力、生長勢、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明顯 超過( )表現的遺傳現象。但雜種( )優勢就要發 生衰退,所以生產上只能利用雜種( )代,因此每年都要( )。 ①F1 ②雙親 ③F2 ④F1 ⑤制種

20.由於F2群體中的嚴重分離,F2表現衰退現象,並且兩個親本的純合程度愈( ),性狀差異愈( ),F1表現的雜種優勢愈( ),其F2表現衰退現象也愈明顯 。①高 ②大 ③大

(五)計算題:

1.如果有一個植株對4個顯性基因是純合的,另一植株對相應的4個隱性基因是純合的,兩植株雜交,問F2中基因型及表現型象父母本的各有多少?

答:假如4對顯性基因為AABBCCDD,對應的4對隱性基因為aabbccdd,則F2中基因型 為AABBCCDD的比例也為(1/4)4=1/256,基因型為aabbccdd的比例也為(1/4)4=1/256,表現型為A_B_C_D_的比例為(3/4)4=81/256,表現型為aabbccdd的比例為(1/4)4=1/256。

2.假定有兩對基因,每對各有兩個等位基因Aa、Bb,以相加效應的方式決定植株的高度,純合子AABB高50cm,純合子aabb高30cm,問:1)這兩個純合子之間雜交,F1高度如何?2)在F1×F1雜交後,F2中什麼樣的基因型表現為40cm高度?

答:1)A、B的作用分別為50/4=12.5cm,a、b的作用分別為30/4=7.5cm,所以兩個純合子雜交,F1的基因型為AaBb,其高度為12.5×2 7.5×2=40cm。

2)F1×F1雜交後,F2中具有2個顯性基因、2個隱性基因的植株表現為40cm高度, 即基因型為AaBb、AAbb、aaBB的植株表現為40cm。

3.試述自交與回交的遺傳效應有何異同。

答:相同點:通過連續多代進行,都使後代群體基因型趨於純合,且純合率公式也相同。 不同點:

(1)純合基因型種類:回交是輪迴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而自交有2n 種純合基因型 。

(2)純合進度:回交比自交快得多,因回交中的純合率(A%)是指輪迴親本一種純合基因型的所佔的比例;而自交後代中的A%是2n 種純合基因型的純合率的總和。

4.比較超親遺傳與雜種優勢表現的特點,並說明產生各自特點的遺傳學原理。

答:共同點:都表現出性狀超親的現象。

不同點: 超親遺傳: 雜種優勢:

(1)F2代表現; (1)F1代表現;

(2)個別性狀超親; (2)綜合性狀超親;

(3)可以通過選擇而穩定遺傳。 (3)表現1—2代,不能通過選擇而穩定遺傳。

遺傳學原理:微效多基因的分離和重組。 顯性假說和超顯性假說。

第十四章 群體遺傳和進化(10%)

(一) 名詞解釋:

1.群體遺傳學:應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研究群體中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以及影響這些頻率的選擇效應、突變作用,研究遷移和遺傳漂變等與遺傳結構的關係及進化機制。(研究一個群體內基因的傳遞情況,及基因頻率改變的科學。)

2. 基因庫:一個群體中全部個體所共有的全部基因。(指一個群體所包含的基因總數)。

3.孟德爾群體:是在各個體間有相互交配關係的集合體。必須全部能相互交配,而且留下建全的後代。即 「在個體間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並隨世代進行基因交換的有性繁殖群體」。換句話說「具有共同的基因庫並且是由有性交配的個體所組成的繁殖社會」。

4.基因頻率:在一群體內不同基因所佔比例。(某一基因在群體的所有等位基因的總數中所佔的頻率或一群體內某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該基因座等位基因總數的比率。)

5.基因型頻率(genotypic frequency):在一個群體內不同基因型所佔的比例。

6.遷移:個體從一個群體遷入另一個群體或從一個群體遷出,然後參與交配繁殖,導致群體間的基因流動。

7.遺傳漂移:在一個小群體內,每代從基因庫抽樣形成下一代個體的配子時,會產生較大的抽樣誤差,這種誤差引起群體等位基因頻率的偶然變化,稱遺傳漂變。

8.物種:指形態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區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併產生正常後代的一群個體。

9.個體發育:高等生物從受精卵開始發育,經過一系列細胞分裂和分化,長成新的個體的過程稱為個體發育。

10.遺傳平衡、基因平衡定律:在一個完全隨機交配群體內,如果沒有其他因素(如突變、選擇、遺傳漂移和遷移)干擾時,則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常保持一定。

(二) 判斷題:

1. 物種是指一群相互交配或可以相互交配的個體。( )

2. 孟德爾群體是遺傳學上指由許多個體所組成的任意群體。(-)

3. 在一個Mendel群體內,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各代始終保持不變。( )

4. 選擇不僅可以累積加強變異,而且還能創造變異。(-)

5. 在一自由授粉的遺傳平衡群體中,已找到純合植株(dd)約佔1%,該群體中含d的雜合體所佔百分數為0.18。( )

6. 在一個大群體中,若無其他因素干擾,只要隨機交配一代,群體即可達到平衡。( )

7. 由於抽樣留種所造成的誤差改變了原群體的基因頻率,這是遺傳漂變現象。( )

8. 在一個大群體中,如果A基因頻率等於a基因頻率,則該群體達到平衡。( )

9. 植物上、下代傳遞的是基因,而不是基因型。( )

10. 在一個隨機交配的大群體中,顯性基因A的頻率p=0.6,在平衡狀態下,Aa基因型的頻率應該是0.48。( )

(三) 選擇題:

1.在一個隨機交配群中,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在無突變、選擇等情況下,遵循(2)而保持各代不變。

(1)孟德爾定律 (2)哈德-魏伯格定律 (3)連鎖定律 (4)中心法則

2.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保持不變,是在(3)中,交配一代後情況下能夠實 現。

(1)自花粉群體 (2)回交後代群體 (3)隨機交配群體 (4)測交後代群體

3.指出下列群體中哪一個處於遺傳平衡中(1)

(1)4%AA:32%Aa:64%aa (2)100%AA (3)32%AA:64%Aa:4%aa (4)3%AA:47%Aa:50%aa

4.親代傳給子代的是 (3)。 (1)基因型 (2)表現型 (3)基因 (4)性狀

5.由等位基因A-a組成的遺傳平衡群體,A基因頻率為0.8,那麼Aa基因型頻率為 (3)

(1)0.8 (2)0.64 (3)0.32 (4)0.16

6.在一個隨機交配群 ,基因頻率為A=0.2,a=0.8,如隨機交配一代,則產生的 新群體的基因型頻率為(2):

(1)0.06:0.62:0.32 (2)0.04:0.32:0.64 (3)0.32:0.08:0.60 (4)0.04:0.36:0.60

7.環境變化突然使一種隱性等位基因完全致死。要使它的頻率從10-2減少到10-3,這將經過多少世代?(1)

(1)900; (2)10; (3)1; (4)30; (5)3000。

8.禁止近親結婚的理論依據是 (3)

(1)近親結婚的後代必患遺傳病 (2)近親結婚是社會道德所不允許的

(3)近親結婚的後代患遺傳病的幾率會增加 (4)遺傳病都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

(四) 填空題:

1.Hardy-Weinberg定律認為,在( )在大群體中,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各世代間的( )頻率保持不變。在任何一個大群體內,

不論初始的基因型頻率如何,只要經過( ),群體就可以達到( )。①隨機交配 ②基因 ③一代隨機交配 ④遺傳平衡

2.假設羊的毛色遺傳由一對基因控制,黑色(B)完全顯性於白色(b),現在一個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頻率各佔一半,如果對白色個體進行完全選擇,當經過( )代選擇才能使群體的b基因頻率(%)下降到20%左右。 ①3

3.在一個遺傳平衡的植物群體中,紅花植株佔51%,已知紅花(R)對白花(r)為顯性,該群體中紅花基因的頻率為( ),白花基因的頻率為( ),群體中基因型RR的頻率為( ),基因型Rr的頻率為( ),基因型rr的頻率為( )。

①0.3 ②0.7 ③0.09 ④0.42 ⑤0.49

4.在一個隨機交配的大群體中,隱性基因a的頻率g=0.6。在自交繁殖過程中,每一代都將隱性個體全部淘汰。5代以後,群體中a的頻率為( )。經過( )代的連續選擇才能將隱性基因a的頻率降低到0.05左右。 ①0.15 ②18.33

5.人類的MN血型由LM和LN這一基因控制,共顯性遺傳。在某城市隨機抽樣調查1820人的MN血型分布狀況,結果如下:M型420人,MN型672人,N型708人。在該人群中,LM基因的頻率為( ),LN基因的頻率為( )。 ①0.42 ②0.58

6.在一個金魚草隨機交配的平衡群體中,有16%的植株是隱性白花個體,該群體中顯性紅花純合體的比例為( ),粉紅色雜合體的比例為( )。(紅色對白色是不完全顯性)①36% ②48%

7.對於顯性不利基因的選擇,要使某顯性基因頻率從0.5降至0需經( )代的選擇。而對隱性不利基因的選擇,經過3代選擇後,某隱性基因頻率從0.5降至( ),若要降至0.01,需再經( )代的選擇。①1 ②0.2 ③95

8.對某個地區的豬群調查,發現在群體中有19%的白豬,這表明該地區的豬群中的白毛基因頻率約為( ),黑毛基因的頻率為( )。(白毛對黑毛是完全顯性)①0.1 ②0.9

9.一般認為( )是生物進化的基礎,( )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而( )則是生物進化的保證。 ①遺傳 ②變異 ③選擇

10.MN血型由一對共顯性基因決定(L(M)和L(N)),對兩奈豐島的426名具督因人的調查結果為:M型238人,MN型156人,N型36人,據此可知等位基因L(M)的頻率為( )和L(N)的頻率為( ),如果L(N)的頻率為0.3,預計在1000個人中MN血型的人有( )。

①0.74 ②0.26 ③0.42

(五) 問答題與計算:

1.試述哈德-魏伯格定律要點:

答:在一個完全隨機交配的大群體內,如果沒有其它因素(如突變、選擇、遷移等)干擾時,則基因頻率和各種基因型頻率常保持一定,各代不變。這一現象由德國醫生魏伯格(Weinberg W.)和英國數學家哈德(Hardy G. H.)在1908年發現,所以稱為「哈德–魏伯格定律」。

2.已知某豬群有黑、白兩種毛色的個體,其中白毛豬佔80%,現要求淘汰黑毛基 因(w),試問需要經過多少代的選擇,才能將群體中黑毛基因頻率降低到0.01?(該白毛基因W完全顯性於黑毛基因w,w位於常染色體上)

答:95代

3.某城市醫院的94 075個新生兒中,有10個是軟骨發育不全的侏儒(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完全表現的常染色體顯性突變),其中只有2個侏儒的父親或母親是侏儒。試問在配子中軟骨發育不全的突變頻率是多少? 答:因為軟骨發育不全是一種充分表現的常染色體顯性突變,所以在10個軟骨發育不全的侏儒中有8個為基因突變所形成,且每個新生兒被認定為軟骨發育不全時,就表示形成該兒童的兩個配子中有一個配子發生了顯性突變,所以,在配子中該基因的突變率為(10-2)/[2×(94075-2)]=4.2×10-5。

4.某小麥群體中,感病性植株(rr)有9%,抗病性植株(RR或Rr)為91%。抗病性植株可正常生長、開花和結實。而感病性植株的幼苗致死。經三代隨機交配後,該小麥群體中染病性植株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此題為選擇對隱性純合體不利的群體分析。在原始群體中,基因頻率分別為:r為0.3,R為0.7。所以,在群體中各基因型的概率分別為:RR=(0.7)=0.49;Rr=2×0.7×0.3=0.42;rr =(0.3)=0.09。由於選擇對隱性純合體完全淘汰,所以此時S(選擇係數)為1,親本淘汰後,基因R、r的概率分別為: r= ×2×0.3×0.7/(1—1×0.32)=0.2308; R=0.7692 ;

隨機交配一代後,基因R、r的概率分別為: r= ×2×0.2308×0.7692/(1—1×0.23082)=0.1840; R=0.8160;

隨機交配二代後,基因R、r的概率分別為:r= ×2×0.1840×0.8160/(1—1×0.18402)=0.1554; R=0.8446;

所以,隨機交配三代後.基因型rr(染病性植株)的頻率可達0.15542=0.0215,即2.15%

5.地中海貧血病是一種人類遺傳病。重型貧血為純合體TMTM,中型貧血為雜合體TMTN,正常個體是純合體TNTN。如果重型貧血患者都在性成熟前死亡,那麼(a)中型貧血者與正常人結婚,其後代能夠發育至性成熟的比例如何?(b)中型貧血者相互婚配,其成熟後代中貧血患者的比例如何?

答:(a)1/2 (b)2/3

6.基因A和它的隱性等位基因a分別使西紅柿的莖呈紫色和綠色;基因C和它的隱性等位基因c產生缺刻葉和土豆葉。一個樣本有如下觀察值:204紫、缺刻;194紫,土豆,102綠、缺刻,100綠、土豆。試確定:(a)缺刻等位基因頻率;(b)綠莖等位基因頻率。

答:(a)C=0.30 (b)

a=0.58 22


推薦閱讀:

「你爸媽丑,我怕隔代遺傳。」
遺傳學三大基本定律
非遺傳人楊福喜:「聚元號」曾給毛主席訂製弓箭
科普 | 遺傳性腎癌腫瘤,不是你想切就能切!
恐懼也可遺傳?

TAG:遺傳學 | 遺傳 | 整理 | 答案 | 題庫 | 試題庫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