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絡辯證之理論基礎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與臟腑相關聯的理論體系,是中醫理論的重要部分。經絡學說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無不體現著中醫獨特的思維特點—辯證思維,這對經絡理論的產生、發展和臨床實踐,始終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那麼如何去更好的認識經絡辯證及臨床應用呢?基礎決定高度!今天就經絡辯證的理論基礎做一論述。

1.經絡系統是局部與整體的統一 還記得學習經絡的歌訣:四十二一十五奇經八脈浮孫數。十二正經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形成一個整體循環。同時,十二正經通過相互交會及絡脈、經別、奇經八脈的溝通,加強縱向聯繫;氣街、四海則是加強經絡之間的橫向聯繫,從而在全身構成複雜的縱橫交錯聯繫。

2.經絡『之為病』 《素問-調經論》: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髓,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髓焉。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氣血以經絡為徑,滋養臟腑、形體、官竅、皮肉筋骨及經絡通道本身。張機云: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由此可見,臨床上很多的疾病都與經絡氣血不和有關。故,《靈樞-九針十二原》:余欲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

經絡致病最早在《內經》中記載的『是動病』,是動則病。當某些因素使經絡功能異常時,會引起臟腑功能的改變,外邪則趁機體正氣虛而中與陽經,引起陽經經氣變動。陰經經氣變動,則是在五臟功能失調的基礎上發生的。 經脈的經穴具有治療經脈變動,或臟腑功能異常的作用,《內經》中『是主某所生病』是該經經穴治療作用的描述。在《靈樞-經脈篇》對於陰經所主病,此『某』為臟,有五臟之所生病,而對於陽經論述,則 從『津』、『液』、『氣』、『血』、『筋』、『骨』所生病來論述。『是動病』是經絡『致病』的病機體現,『所生病』是經絡『治病』的表達。 3.經絡之陰陽 陰陽學說是古代一種樸素的辯證思想,它幫助中醫構築了最初的理論體系,並貫穿了中醫的各個方面。陰陽的來源,開始是以日(太陽)為基點,向日的一面是陽,背日的一面是陰,隨著逐漸的引申,熱的、動的、燥的等特性理解為陽,冷的、靜的、濕的特性理解為陰。

《內經》: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不可見,但水火可見,水與火是陰陽特性的標識物,觀察體會水火的特徵,可以更深地感悟陰陽的特性。同樣,陰陽學說同樣應用於經絡系統,經絡系統的陰陽,是與陰陽的本質,及臟腑理論相融合的,人體陰陽劃分,背為陽,腹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外側為陽,內側為陰;臟腑辯證中,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再加上心包,組成了經絡系統中的手足三陽、三陰的十二正經。上面提到經絡是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十二正經的循行是一個陰陽反覆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環,這一恆定律,符合自然世界的陰陽轉化。 結語:經絡辯證理論是中醫理論的一部分,是在古代醫家反覆實踐的總結,是在臨床應用中十分重要的理論依據。它不單有它獨特的辯證特色,同樣也包含了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的八綱辯證。針灸易學而難用,認識經絡、穴位不難,學會針灸不難,但是做到準確辯證而施針難。

下一期經絡辯證組推送:經絡辯證的具體應用體系

推薦閱讀:

對顯密理論與實修的誤解
《建築的複雜與矛盾》讀書筆記
【八字十神理論分析大家學】(7) 食神
經濟學理論研究的四個基本層次
簡要概述幾大營銷經典理論:4P、4C、4R、4S、4V、4I、4E | 愛風情博客

TAG:辯證 | 理論 | 經絡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