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內容簡介本書是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與當今流行的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繞開繁複的公式、函數、運算,通過深入淺出的故事和饒有趣味的圖畫告訴讀者:經濟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與生活中的各種決策息息相關。正如書名所揭示的,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本書的目的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不僅在英語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被翻譯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 教材定位 大學非經濟學專業的經濟學概論和經濟學原理課程商學院基礎課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入門參考書◆教師服務 教輔資源內容: ppt文件,各章習題及答案申請方法:如果您正在使用,或者即將使用本書作為教材,請填寫後面的「教學支持」表格,並把蓋有公章的表格傳真至我公司,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提供免費的教學支持服務。海外院校使用情況:斯坦福大學、西雅圖大學、密歇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大專院校。
作者簡介保羅?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國芝加哥大學倫理學與社會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史和經濟系統倫理學批評。作為大學本科經濟學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終生致力於改變僵化刻板的經濟學教學方式,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有《計算和調試:社會主義和轉型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為何失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和經濟》等。 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北密歇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編著有《市場過程理論》(與彼得?勃特克合作)、《為何經濟學家不同意:經濟學思想流派概論》等。
目錄道格拉斯·C·諾斯序經濟學教材的革命張維迎序為什麼沒有免費的午餐梁小民序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前言第一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1.1 認識秩序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1.3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1.5 通過互相調節進行合作 1.6 遊戲規則 1.7 產權作為遊戲規則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見:缺點還是優點? 1.9 偏見還是結論?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二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 好東西和壞東西 2.2 物質財富之謎 2.3 貿易創造財富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 交易成本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動機: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延伸閱讀:經濟增長:專業化、交換和法制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三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3.1 關於「需要」 3.2 邊際價值 3.3 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3.4 需求曲線 3.5 需求法則 3.6 需求和需求量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3.8 所有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誤感覺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3.11 需求價格彈性 3.12 對彈性的思考 3.13 彈性與總收入 3.14 垂直需求之謎 3.15 所有稀缺品都必須以某種方式分配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算賬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四章 機會成本與商品給 4.1 對機會成本的複習4.2 成本和行為相關,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4.3 我現在該幹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4.4 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4.5 邊際機會成本 4.6 成本和供給 4.7 供給曲線 4.8 供給自身也會變 4.9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4.10 志願兵的成本 4.11 供給價格彈性 4.12 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五章 給與需求(上) 5.1 市場是競價的過程 5.2 交易成本,又來了 5.3 產權和制度 5.4 貨幣價格的協調作用 5.5 基本過程 5.6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5.7 改變市場條件 5.8 信貸市場 5.9 競爭源於稀缺性 5.10 過剩與稀缺性 5.11 市場過程和中央計劃 延伸閱讀:時間偏好和利率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六章 給與需求(下) 6.1 限價的衝動 6.2 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6.3 正確的信號與錯誤的信號 6.4 想在城裡找房嗎?看訃告吧! 6.5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動機6.6 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強盜牛奶商 6.7 維持物價和過剩 6.8 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6.9 誰在納稅? 6.10 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誰之罪? 6.11 成本決定價格嗎? 6.12 「退出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唱片 6.13 「山裡有金子!」那又怎麼樣? 6.14 甚至連屠戶都沒這個膽子 6.15 為什麼換一個便盆這麼貴? 6.16 多修點吧,反正又不要錢 6.17 成本和所有權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七章 利潤與虧損 7.1 工資、租金和利息:用合同事先確定的收入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7.6 企業家 7.7 擁有剩餘索取權的企業家 7.8 責任止於何處? 7.9 非營利機構 7.10 企業家與市場 7.11 僅僅是運氣嗎? 7.12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7.13 形形色色的投機 7.14 商業投機的結果 7.15 商品投機者和期貨市場 7.16 預言家和虧損 7.17 小心專家 7.18 對競爭的限制 7.19 其他戰線的競爭 7.20 關鍵資源的競爭 7.21 競爭與產權 延伸閱讀:折現與現值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八章 競爭與壟斷 8.1 什麼人能稱為壟斷者? 8.2 其他選擇、彈性和市場力量 8.3 特權和限制 8.4 受價者和覓價者 8.5 受價者的市場和資源的「最優」配置 8.6 競爭過程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九章 覓價 9.1 定價的流行理論 9.2 艾德·賽克登場 9.3 凈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9.4 邊際收益的概念 9.5 為什麼邊際收益低於價格 9.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9.7 那些空座位呢? 9.8 岐視價格制定者的困境 9.9 學校作為覓價者 9.10 一些價格歧視戰略 9.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9.12 不滿情緒及解釋 9.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9.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10.1 競爭的壓力 10.2 控制競爭 10.3 政府政策的雙重性 10.4 低於成本銷售 10.5 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10.6 「掠奪者」和競爭 10.7 價格管制 10.8 「反托拉斯」政策 10.9 解釋和應用 10.10 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10.11 選擇範圍 10.12 對於評估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一章 收入分配 11.1 供給者和需求者 11.2 資本和人力資源 11.3 人力資本和投資 11.4 產權和收入 11.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和道德權利 11.6 預期和投資 11.7 人還是機器? 11.8 派生的生產性服務需求 11.9 誰與誰競爭? 11.10 工會和競爭 11.11 貧困和不均衡 11.12 為什麼不均衡增加了? 11.13 重新分配收入 11.14 改變規則和社會協作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二章 外部性與權利衝突 12.1 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12.2 完美是不可企及的 12.3 協商 12.4 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12.5 抱怨的房主 12.6 先例的重要性 12.7 劇變帶來的問題 12.8 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12.9 把成本降到最低12.10 另一種辦法:徵收排放稅 12.11 污染許可證? 12.12 效率和公平 12.13 泡泡法 12.14 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12.15 交通擁堵是一種外部性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三章 市場與政府 13.1 私人和公共 13.2 競爭和個人主義 13.3 經濟學理論和政府行為 13.4 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利 13.5 政府是必要的嗎? 13.6 排除不付錢的人 13.7 搭便車問題 13.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13.9 法律和秩序 13.10 國防 13.11 道路和學校 13.12 收入再分配 13.13 自願交易的管理 13.14 政府和公共利益 13.15 信息和民主政府 13.16 當選官員的利益 13.17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13.18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13.19 人們如何識別公共利益 13.20 囚徒困境 13.21 政治制度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四章 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14.1 國內生產總值 14.2 GDP還是GNP? 14.3 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14.4 GDP不是經濟中所有購買的衡量標準 14.5 GDP作為總的附加價值 14.6 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14.7 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14.8 總量波動 14.9 通貨膨脹 14.10 貨幣計量的難題 14.11 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14.12 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五章 就業與失業 15.1 失業和非就業 15.2 就業、沒有就業和失業 15.3 勞動力市場的決定 15.4 失業率和就業率 15.5 成本和決策 15.6 失業和經濟衰退 15.7 為什麼失業盤踞不去? 15.8 菲利普曲線 15.9 通過假象降低失業率: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的誤導 15.10 勞動力市場政策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六章 貨幣供給 16.1 香煙作為貨幣 16.2 貨幣的演變 16.3 法定貨幣的故事 16.4 當今貨幣的性質 16.5 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16.6 貨幣的製造 16.7 任何可以製造出來的東西都可以被銷毀 16.8 信用和信任16.9 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 16.10 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16.11 聯儲的工具 16.12 貼現率 16.13 公開市場操作 16.14 但是誰是真正做主的人呢? 延伸閱讀:那麼黃金呢?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七章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17.1 經濟大蕭條 17.2 奇蹟般的日本經濟 17.3 經濟衰退期間會發生些什麼? 17.4 錯誤集群 17.5 貨幣的不良管理和錯誤計算 17.6 貨幣均衡 17.7 貨幣需求 17.8 為什麼人們持有貨幣結餘? 17.9 實際貨幣結餘和期望貨幣結餘 17.10 貨幣需求有多穩定? 17.11 實踐中的貨幣政策 17.12 貨幣政策何時生效? 17.13 財政政策 17.14 適當掌握時機的必要性 17.15 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17.16 未盡的事業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 第十八章 經濟績效與政治經濟學 18.1 政治環境 18.2 任期和系列效果 18.3 無限赤字 18.4 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18.5 貨幣政策的政治經濟學 18.6 自由裁量和規則 18.7 誰掌權? 18.8 新一輪論戰 18.9 未來會怎樣?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十九章 國家政策與國際貿易 19.1 對國際貿易的說明 19.2 為什麼貸方必須和借方相等 19.3 均衡和不均衡 19.4 國際不均衡的模糊性 19.5 不均衡是一種變相的政策評判 19.6 但是,這種情況會永遠繼續嗎? 19.7 外匯率和購買力平價 19.8 布雷頓森林體系 19.9 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 19.10 沒有人知道 19.11 我們已經知道的問題 19.12 共同貨幣 19.13 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和公眾利益 19.14 捍衛比較優勢 19.15 全球化及其不滿 19.16 公眾意見的力量 19.17 特殊利益的力量 19.18 外包的爭論:原聲重現和分析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二十章 促進經濟增長 20.1 誰富,誰窮? 20.2 歷史記錄 20.3 經濟增長的源泉 20.4 外國投資 20.5 人力資本 20.6 石油來自於我們的頭腦 20.7 經濟自由度指數20.8 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20.9 亞洲記錄 20.10 亞洲之外 延伸閱讀:國家間GDP比較的難點 簡短回顧 問題與討論第二十一章 經濟學的局限 21.1 經濟學家知道些什麼 21.2 不僅僅是經濟學重要辭彙譯後記 不套公式的經濟學出版後記 另一種經典
媒體評論◆經濟學思維方式跳出了哪些常規 在提倡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可惜,很多對經濟問題有強烈意見的人常常不能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思考經濟事務。公眾意見通常關注公眾政策的明顯後果,但是經濟學思維方式不僅關注公眾政策即時的後果,還試圖闡明其無意後果,這些後果是長期的,通常是隱蔽的。強調無意後果,這讓人們在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思考日常卻複雜的問題時具有了「跳出常規」的特點。 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作者是美國三位經濟學教授,他們反覆強調,經濟學思維方式看重個體,因為實際上只有個體在選擇,在決策,一切社會經濟行為的主體是個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有成見有立場有追求有思維有盲區的個人。 邊際分析 經濟分析本質上就是邊際分析。很多經濟學家甚至用「邊際主義」一詞來指代所謂的「經濟學思維方式」。經濟學理論就是邊際分析,因為理論假設了人們的決策是通過比較預期的額外收益和預期的額外成本做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決策者所處的邊界上來衡量的。在經濟決策中,除了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某知名作家講過一個小故事,說一位小伙吃饅頭,吃到第五個時,說吃飽了,還說如果一開始就吃這第五個,就不必吃前四個了。這位作家有所不知,這第五個饅頭就是「邊際饅頭」,如果他懂得邊際分析,他就能很好地解釋那位他所記述的小伙的「可笑」。所以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互相聯繫的,所有事物都依賴、受限於其他事物。「非此即彼」的常識性錯誤可以休矣。 …… ----來源 價值中國網 胡飛雪 ◆ 同現行的教材相比,本書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恰如本書標題揭示的,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對這種思維方式的理解曾經是(今後也一直是)經濟學對社會科學的革命性貢獻,它有助於我們增進對周遭世界的理解。——道格拉斯?諾斯,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保羅?海恩等人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我所讀到的寫給非經濟學專業讀者的最好的經濟學教科書之一。——張維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 這本書從思維方式入手介紹了各種經濟學知識,從個人到社會、從微觀到宏觀、從主流的觀點到非主流的看法、從歷史到現實,可以說,這本書的內容相當全面,但切入點不同,組織與寫作的方法也不同,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更容易,理解起來也更容易。——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 ◆ 海恩所關心的,不是狹隘的「經濟活動」,而是更廣泛的「人類活動」。……由探索人類活動之中,希望能歸納出生動有趣的「經濟思維」——熊秉元,台大經濟系教授 ◆ 讓人上癮的經濟學思維 當剝去經濟理論的數學外衣之後,人們會發現經濟學思維的本質是非常淺顯和生活化的 許多人有一種信念:只有統治者才能使社會秩序免於混亂。事實上,社會秩序來自於個體選擇與群體合作。按亞當· 斯密的說法,社會分工一經完全確立,所有人都要依靠交換而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所有人都成為商人,社會也成為商業社會。 分工與交換是一種群體合作,它最根本的動因是個體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所以群體合作無須統治者規定,而是個體選擇的無意的結果,它受內在規律支配。有時,統治者會試圖打破這種規律,反而有可能使自己成為混亂的根源,而不是混亂的終結者。 既然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規律可循的商業社會之中,而且每一個人都是「商人」,那麼我們就應該嘗試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找尋其中的規律。正如《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這本以非經濟學專業人士為主要讀者的經典教材所闡明的,「經濟學不僅僅是關於貨幣、利潤、商業和金融的學問,也不單是對人類競爭行為的研究,實際上經濟學研究人們的選擇及其無意的結果」 。 具體而言,作者認為經濟學的思維過程關注三個方面:一、個體的行為;二、群體的合作;三、上述兩種活動的結果。 該書開頭的例子很容易說明這一過程。我們每天面對繁忙的交通,總覺得它是無序的混亂狀態。但一旦撥雲見日,你會發現在這「混亂」之下依然存在著群體合作:每一輛車都有其目標,每一個司機都努力避免交通事故,這是個體行為;在路上行駛時,汽車首尾相接,車距狹小但並不碰撞,車距大時就加速,車距小時就減速,這就是群體協作——如果拒絕協作,馬路將會成為廢銅爛鐵的堆積地。有趣的是這主要並不是交警指揮的成果,而是每一位司機追求自身目標後的無意結果。 交通的例子反映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許多渴望學習經濟學知識的大眾往往被越來越數學化的經濟理論所嚇倒,但當剝去經濟理論的數學外衣之後,人們會發現經濟學思維的本質是非常淺顯和生活化的。對於大眾而言,經濟理論知識本身並不重要,因為它通常給不出現實的結論,重要的是理論知識背後的思維方式,以及一些有助於思維的工具。如作者在書的開頭所言:「本書的首要目的是使你能開始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問題」。 在作者看來,無論你是誰,一旦開始了經濟學的思考就不會停止,它會讓人上癮。「一旦你習慣了經濟學推理的原則,並把它變成你自己的工具,你就會發現它大有用武之地。你會注意到,很多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文章或言論都是真知灼見和胡言亂語的混合物」。-
書摘插圖道格拉斯?C?諾斯序(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華盛頓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學教材的革命 如果你的運氣足夠好,你偶爾會遇到這樣的人,他的生活和行為與我們所宣稱的理想完全一致。我是幸運的,保羅?海恩在1975年進入了我的生活。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切始於他給我的一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會在這個學期末搬到西雅圖來,我想在城裡找一所大學或學院教經濟學。這是兩個獨立的決定。在經濟系求職一事無論成功與否,我都會搬到西雅圖來。但是我覺得,教經濟學——特別是教經濟學導論課是我能做好的事,我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 我從1967年起擔任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的系主任,並努力將它辦成全國最好的經濟系之一。我對於「最好」的定義不僅包括學術聲望,那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確立的,而且也包括對這所州立大學中的廣大本科生施以有效而親切的教育。校方對於優秀的教學只表示口頭的褒揚,而薪酬制度仍然與專著的出版掛鉤,所有同事都在努力發表專著,鮮有例外。擔任系主任之後不久,我決定回到導論課的教學崗位上,看看我們做得究竟如何。結果令人沮喪,我發現情況跟我讀本科的時候相比沒什麼變化。教材中充滿了經濟學理論的術語,解釋什麼是完全競爭模型,張伯倫和羅賓遜夫人的不完全競爭理論,還有壟斷,邊際分析,各式圖表隨處可見。按照傳統的講法,我在第四講中講授完全競爭,並用美國農業的情況加以例證。課上到一半,坐在後排的一位同學對我所講的大聲提出異議。我覺得我應該教訓他一下,就請他上台來講他自己的觀點。他走上講台,談起價格補助、牛奶營銷法案、食糖生產補貼等等,遍及農業的各個方面,甚為精彩,且並不限於競爭模型。我逃回辦公室,開始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教學方案。當我收到保羅的信時,我已經為此努力了數年。我回信問他,要是他來教,他會怎麼做。下面是他回信的一部分: 我希望能在這樣的學校里教書:那裡的教員願為本科生的通識教育盡心儘力,並心懷熱誠;他們會不斷反省通識教育的性質和重要性,並把提供良好的通識教育視為己任;他們將會把自己的學科作為基地,大膽進入其他學科,而不是把自己的學科當作一座城堡,在裡面享受清靜的生活。在我夢想的學校里,所有人都應該達到某些核心要求;因為任何人都能列出一個受過通識教育的人應掌握的特定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一所人文學院要想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知識共同體,就必然要求有某些共同的核心知識。對於這些核心知識,首先應該要求教員們掌握。(我常想,如果每位教員都要修本科生所有的必修課,而且同事們也將對他所開設的核心課程加以評估的話,那麼全體教員的課程設置討論就會更有成效了。) 保羅放棄了南美以美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來到華盛頓大學做一名沒有終身教職的講師。到2000年3月保羅去世時,他仍然保留著這個職銜。我不知道我們現在是不是符合保羅心中對理想教員的期待,但我知道,改變了我校經濟學教學方式的不是我們,而是他。他改進了本科生的教學計劃,徹底修訂了導論課程,並定期和研究生助教討論如何改進教學質量。不僅如此,對於我們這些注重高質量的本科生通識教育的人來說,保羅始終是一種鼓舞和激勵。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這本書體現了保羅處理經濟學以及通識教育的方法。同現行的教材相比,本書是一種根本性的變革。本書關注社會問題,更關注經濟學推理澄清這些問題的方式,由此激發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此外,恰如本書標題揭示的,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對這種思維方式的理解曾經是(今後也一直是)經濟學對社會科學的革命性貢獻,它有助於我們增進對周遭世界的理解。 每年秋天,我在給大一新生開的討論班上都會專辟一節講講保羅這個人:他在神學院受的教育,他被授予聖職的儀式,他進入經濟學之路,還有,他把嚴密的經濟學和一種對社區以及社會福利的開闊而積極的關切結合起來的方式(毫無疑問,保羅的經濟學是嚴密的)。他信奉個人自由,並認為有必要讓有責任心的人擔當起這份自由。他和他的妻子朱麗就是按照這一信條生活的。 張維迎序(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為什麼沒有免費的午餐 每個人每天都在做決策。普通人的決策如果出現失誤,隻影響其個人的得失。但公共決策的不當,就不僅影響個人,而且對整個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制定法律和政策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公共決策。200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該法第76條第1款第2項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很明顯,這一規定體現了側重保護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的立法意圖。就事後補償受害人而言,這一點本無可厚非。但立法者可能沒有認識到,任何法律都是一個激勵機制,都在誘導人的事前行為。一個好的法律應該誘導所有利益相關者選擇合理的行為,而不是只約束一部分人的行為。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以及事故導致的損害的大小,不僅取決於機動車司機的行為,而且取決於非機動車駕駛人及行人的行為。加重司機的責任固然可以使司機開車更謹慎一些,但會導致其他人行路更加不謹慎。最後的結果可能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交通事故和受害人的損失。 該道路交通法實施後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包括一些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以獲得賠償,正反映了這一法律在激勵機制考慮方面的欠缺。由此引起的反應和結果就是全國人大對該法律的修改。修改後的道路交通法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沒有過失的,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如果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這一新的規定與原來的規定相比,加大了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的責任,顯然更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促進社會和諧。 修改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將於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離原來的道路交通法實施時間相距整整4年。這期間,我們的社會為此支付了不少額外的成本,僅僅全國人大為修改該法律的直接成本就不是一個小數字。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的立法者和普通大眾能多一點經濟學知識,這樣的學費本來是可以減少或者避免的。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理性決策的科學。它對指導我們做個人決策也許作用不大,但對公共決策的制定很有價值。這是因為,公共決策的制訂是一個政治過程,人們對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既可能源於認識水平,也可能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就認識而言,不僅取決於立法者和政府官員對相關問題的認識,而且也依賴於普通大眾的認識,這在民主化的社會尤其如此。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我們認識法律和政策的後果,從而避免制訂出事與願違的公共政策;就利益而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也有助於人們看清那些隱藏在「公共利益」背後的私利動機,從而減少公共政策被利益集團俘虜的可能性。 什麼是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在我看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們只能在不同的選擇中權衡。個人選擇需要權衡,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制訂也要權衡。為什麼沒有免費的午餐?因為人的行為基本上是理性的。公共政策必須建立在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上,否則,就會事與願違,導致整個社會的損失。計劃經濟制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與個人理性不相容,所以一定失敗。 現實中,人們總是喜歡免費午餐,這不是由於他們不理性,而是因為理性的人總是希望讓別人為自己支付午餐費,除非制度規則使得他們沒有辦法這樣做。比如說,當一些人希望政府控制價格的時候,他們的真實意圖是自己為獲得同樣的東西少支付一些費用,而不是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類似地,當一些人主張政府應該限制某些行業的准入的時候,他們的真實意圖是保護自己的壟斷地位,而非維護市場秩序。如果我們忘記了這一點,不斷滿足他們的要求,社會就會陷入「囚徒困境」:每個人都選擇吃免費午餐,最後的結果是每個人都不得不支付比本來高得多的費用。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擺脫「囚徒困境」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市場經濟。價格,利潤,企業家,是市場經濟制度的核心。 中國經濟改革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顯示了市場經濟在創造財富和改進民生方面的威力。但現在,反市場化的輿論很有市場。市場經濟確實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當你能享受到它的好處的時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點;當你沒有機會享受它的好處的時候,它也沒有辦法告訴你它的優點在什麼地方。特別是由於政府或者某種強權的不恰當干預,破壞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使市場經濟表現為病態市場經濟的時候,人們往往以為這是它本身的毛病。學一點經濟學有助於我們認識清楚我們面臨的問題的根源,從而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 保羅?海恩等人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我所讀到的寫給非經濟學專業讀者的最好的經濟學教科書之一。我相信,如果我們的立法者、政府官員和參與公共政策討論的普通大眾能明白這本書中講述的經濟學常識,學習一點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我們在公共政策的制訂上就可以少犯一些錯誤,少一些合法但不合理的遊戲規則。故此,我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梁小民序(清華大學EMBA教授,西方經濟學在中國介紹和普及的第一人)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面對通貨膨脹時政府採取的物價干預措施;面對經濟學家喋喋不休地爭論經濟是否過熱,人民幣匯率該不該上升;面對個人理財中的各種困惑等等,連普通老百姓也感到需要了解一點經濟學了。經濟學本來就是解釋市場經濟中的各種現象,並幫助人們做出理性決策的。像薩繆爾森、斯諾、貝克爾、曼昆這樣的大牌經濟學家都認為市場經濟中每個公民都要學一點經濟學。國外大學各個專業都把經濟學作為必修課。而市場上普及經濟學的著作車載斗量,甚至連為兒童寫的都有。 學習經濟學的最好方法就是系統地讀一本教科書。市場上的經濟學教科書太多了,這些書是為不同層次的人寫的,選讀哪一本教科書十分重要。作為非專業學習經濟學的,就需要一本內容較為全面,又通俗易懂的,而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就是適於大眾閱讀的書。 我們說這本書適合大眾閱讀,原因就在於它介紹經濟學時的切入點不同。曼昆認為學經濟學的目的是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換句話說,對公眾而言,學經濟學並不是要掌握那些深奧的理論或者學會使用數學、圖表之類的工具分析經濟問題,而是要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現實經濟中的各種問題,並做出決策。經濟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的?我們應該如何掌握這種思維方式?這正是全書內容圍繞的中心。 這本書的特點之一在於它不是給你介紹一個又一個概念、一個又一個理論、一個又一個圖表、一個又一個數學模型,而是從現實中你熟悉的事情出發,告訴你經濟學家是如何思考的。這樣,你就在不知不覺之中掌握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當然,經濟思維本身也離不開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這本書從思維方式入手介紹了各種經濟學知識,從個人到社會、從微觀到宏觀、從主流的觀點到非主流的看法、從歷史到現實,可以說,這本書的內容相當全面,但切入點不同,組織與寫作的方法也不同,讓一般讀者讀起來更容易,理解起來也更容易。這正是這本書另一個重要的特點。 本書是從堵車的例子開始的。堵車是全世界各個城市和主要交通幹線都存在的情況。老百姓遇到堵車就是一個「煩」字,恨不得天下只有他一人開車;社會學家則是大講汽車對人類的危害,自己開著車時卻想著如何減少汽車的危害;會說的經濟學家則說,堵車反映經濟繁榮,政府領導有方,就差點高呼「我愛堵車」了。而本書的作者則認為,堵車表面的混亂之下隱藏著一種秩序;正因為有秩序,所以儘管堵車,車仍在行進,由此引出學習經濟學的目的正在於認識社會秩序。市場經濟表面看來也是相當亂的,但是其中同樣存在秩序。認識這種秩序,了解經濟世界的運行規律,正是學會經濟學思維方式的起點。後面就開始介紹市場上的協作,每個人的行為是如何無意識地相互合作的,合作中的遊戲規則是什麼,產權如何重要等等,繼而展開全部內容。所介紹的內容都是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的事情,但每件事情用經濟學的眼光看都與我們平常的感覺有差異,而你讀過之後會發現有了新的視角,新的認識,對經濟學了解得更多了,認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你也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所用的事例主要是美國的。但中國與美國差異特別大,除文化背景、歷史傳統、經濟發展程度之外,主要是經濟體制的差異。美國是完全市場經濟,中國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而且,中國未來市場經濟的模式也不會是美國模式,所以作者針對美國情況所做的分析就不一定都適用於中國。比如,作者與一般美國經濟學家一樣是反對政府限價的,但在我國市場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政府經濟需要限價,如對春運火車票的限價,以及通貨膨脹嚴重情況下的價格干預。這個問題就不僅僅是市場調節,而需要更多地考慮政治與社會因素。我們讀這本書,學的是基本內容。如果能結合中國的現實做一點進一步的思考就更有意義,收穫也就更大了。書摘與插圖
商品評論 共246條 (查看所有評論)
購買過的顧客平均評分
4星半心情指數:99人 開心 閱讀場所:115人 書桌旁
(*請先完成郵箱驗證)
70
12
bjdandan@***.***
初級評論員
非主流經濟學導論
個人評分:
心情指數: 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 書桌旁辦公室發表於 2008-07-01 12:29多數人對於經濟學感到高深莫測,變化複雜的數學模型及圖表數據,這一切似乎將經濟學這門最貼近老百姓的學科變成了不可觸及的學術。之前考研的時候學的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覺得生動有趣,一掃對於西經的陰霾。在拜讀了這本《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中的幾個章節之後,更是感到本書為大眾提供了一個接觸理解經濟學的範本,淺顯易懂。對於沒有經濟學基礎的人來說是本不錯的讀物。回復(1) | 舉報 有14人認為此評論有用。
72
36
我是嘟嘟
初級評論員
打基礎,洗腦子
個人評分:
心情指數: 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 床上書桌旁辦公室發表於 2009-04-11 10:17經濟學,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反覆強調經濟研究的出發點是人的個體行為,並且是相對的,既要有行為的相對對象,又具有環境條件的相對變化性。目前才看了一部分,但是深感收益,這種洗腦的思維重構,永遠不會太遲。舉例:書中說,實際上所有的選擇都是個體行為,不是組織行為。這句話就令我我深受啟發。果然是思維方式的啟蒙。回復 | 舉報 有1人認為此評論有用。
2
1
xiaobao_3344@***.***
初級評論員
好書個人評分:
心情指數: 開心 閱讀場所: 書桌旁發表於 2008-07-11 08:40作為非經濟、金融專業的成年人,的確需要具備基礎的經濟學常識。例如:對於國際油價上漲,會給我國、個人帶來些怎樣的影響;國家每次出台相關行政手段和政策是怎樣堅決目前的金融風險、矛盾等這些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回復 | 舉報 有4人認為此評論有用。
27
98
王者風帆
深圳市
初級評論員
需要這一種思維個人評分:
心情指數: 受益匪淺 閱讀場所: 咖啡館發表於 2008-12-18 11:02我是學過經濟學的,但看此書有種溫習的感覺,但又不全是,有些新意時常讓我感嘆;這本書,無論如何,還是值得讀讀。回復 | 舉報 有2人認為此評論有用。
308
19
小寶的大寶
上海
初級評論員
深入淺出,很有趣味
個人評分:
心情指數: 開心 閱讀場所: 床上發表於 2008-06-25 12:09深入淺出,很有趣味,相當實用。回復 | 舉報 有2人認為此評論有用。
查看所有246條評論
顧客評分詳情(243人)
132人
84人
21人
5人
1人
更多內容請查看《商品評論FAQ》
商品問答 共11條 (查看所有問答)用戶對此商品的提問與回復
fankaiyu83 提問:配送速度太慢發表於 2009-10-19 09:4710月13日下的訂單,到19日還沒送到,送貨商的服務嚴重降低了噹噹的品質,失望,失望。。。。。。回復(0) | 我來回復 (*請先完成郵箱驗證)
提問: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1版)》的思考討論題的參考答發表於 2008-08-10 20:14請問哪裡有《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1版)》的思考討論題的參考答案?如果沒有正確的答案提供,看這本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推薦閱讀:
※水平思考法
※如何培養你的創造性思維
※New IE的心智模式?拆掉思維的牆!
※新國內原油吧-原油體驗中心
※呂生榮:財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