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呂進微型詩創作談

  一、微型詩的創作  俞平伯在白話詩發軔初期曾寫過一篇《社會上對於新詩的各種心理觀》,指出:「白話詩的難處,正在它的自由上面。它是赤裸裸的,沒有固定的形式,前邊沒有模範的,但又不能胡謅。  白話的難處,不在白話上面,而在詩上面……美感不是固定的,自然的音節也不是要拿機器來實驗的。白話詩是一個『有法無法』的東西。」即使今天看來,這話依然是正確的,對微型詩當然也是適用的。  90年代以來,出現了個體寫作的主張,認為「詩只是寫給自己看的,自己認為好就是好」,正是「有法無法」的特點和自娛性的創作動機,使微型詩的平民化成為可能。這就如同製作一道家常菜,沒有會與不會的區別,只有優劣高下之分。而優劣的評判,不是作者本人,而只能是鑒賞者。一道好的菜肴,必是色、香、味、形、養俱佳的上乘之作,對微型詩而言,「色」好比詩所呈現的意境;「香」好比蘊涵的內在感情,「味」好比是構思的創設,「形」好比行式的構建,「養」好比立意。一首好的微型詩,也必然是賞心悅目、營養豐富的「一碟小菜」。  1.意境要新。意境是文字通過思維呈現的視覺映象。「微型詩是豐富的概念,或偏於情,或偏於景,或偏於理。但無論何條路子,微型詩都要忌枯。」「無象則枯」。比如有人寫《睡覺》:  「是一種享受/而且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不能說沒有感情,至少是某種情景下的感受,但缺少意境,就了無意味了。微型詩不僅要有意象,而且還要求新、最忌雷同。如《蜻蜓》:「點水,不知深淺」,就是落入了成語解釋的俗套。同樣的命題,佚名的《蜻蜓》:「在蜻蜓眼裡/大海和小溪同樣深淺」,表現手法就要含蓄、巧妙得多。再如《悼詞》:「再漂亮,也不會有人鼓掌」,乍一看,頗為高妙,但遺憾在於它是馮異《飛鳥小集》中「誰會為漂亮的悼詞鼓掌呢?」的翻版,沿襲之作就毫無價值可言了。  2.感情要真。微型詩是瞬間情感的吉羽靈光,貴在以情動人。沒有感情,靠搜腸刮肚、挖空心思的堆砌,即使製造出一些新奇的意象,也只是翻白的死魚,或是沒有靈魂的一具塑像。  如有人寫落日:「失戀者的煙頭/把西天燙出了一個窟窿」,不能不說是一個新奇意象的製造,但缺乏「失戀者」情感的滲透,至多算是有趣而稱不得是富有「情趣」的。再如《白色》:「是殖民地/其他顏色是殖民者」,如果把「其他顏色作殖民者的殖民地是什麼顏色」作為謎面,題目就可以作謎底了。「非情則謎而不詩」,此其謂也。《海鷗》:「上帝的褲衩」,則連謎語也算不得了。  而王爾碑的《墓碑》:「葬你/於心之一隅/我就是你的墓碑了」,打動人的,正是那深切無限的懷念相思之情。  3.立意要深。微型詩品位檔次的高低,取決於立意的深淺。正像里爾克所說,詩歌藝術「是萬物的模糊圖像,它們希冀成為我們全部秘密的圖像,願意拋卻自己凋謝的意識,以滿足我們某種深沉的渴求。」避免低俗,避免淺露、直白的深刻,是微型詩立意的要求。如果「遠看寶塔黑糊糊,頂上細來底下粗,有朝一日翻過來,頂上粗來底下細」尚算作歪詩的話,那麼,《紅樓夢》中薛蟠的「女兒愁,繡房竄出個大馬猴」就只能說是淺薄了。  有人所作的《月亮》:「情人的乳房/另一半在別人眼裡」,就或許是與當今黃段子的流行有關。現代社會越來越明顯的審美心理,是拒絕平庸的說教、表象的模擬和空泛的歌頌。像《追求》:「有止境的是生命/無止境的是追求」因其直白而類同格言,《盼》:「一顆想你的心/在孤寂的夜裡久久徘徊」敗於空洞,《狗》:「除了汪汪叫/還會搖尾巴」失於膚淺。而余薇野的《悲涼》:「走過那麼多路,穿破那麼多鞋,/竟沒有一個腳印屬於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真意趣,語言色調由絢爛歸樸素,在樸素中顯奇崛,餘味悠長,引人深思。  4.構思要巧。構思巧妙,才能有「詩味」。似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語言的精鍊、意境的清新、立意的深寬都有賴於構思的巧妙。「絕妙的字、句對長詩只能添光彩,其影響不一定能涵蓋全篇;對微型詩卻關係全局,甚至能定成敗,決生死,更須著意推敲,發掘詞語的表現能力。」因為微型詩詩體短小,不可能像一般抒情詩那樣有謀篇布局、層次安排、處理各種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緒關係的種種考慮,所以,微型詩的構思具有同時性,即立意、手法與語言同步進行,同時完成。於習見事象中發現新穎、獨到的參悟,用精妙、有味的語言表達出來,「既要想得到,又要說得妙」方是好詩。如蔡培國的《野餐》:「不在乎吃什麼美味/只是/嚼一嚼陽光」,把野餐之趣概括為「嚼一嚼陽光」,妙語生輝,詩味頓出,令人齒頰留香。  5.形式要美。微型詩雖然體式短小,但同樣也要注意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當長則長,當短則短,削足適履或吹肥皂泡,為形式而形式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除詩題的安排要精心營造、詩行的排列要精心建築之外,標點符號的運用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木斧的《傷心》:「最怕從背後射來的/箭!——/一句辯解的話也來不及說」,第二行中的破折號和 「箭」相呼應,甚至可以說它不是一個標點而是一個插圖。再如余薇野的《鈔票》:「紙老虎。/紙老虎!/紙老虎?」3 行詩字面完全一樣,詩味則全靠3 個不同的標點符號來表現。而曹鐵娟的《一聲「同志」》:「曾經殺頭示眾/曾經暖如春風/……????」,《愛……》:「愛鳥,捉住——關進籠子/愛花,折斷——插入瓶子/愛子,?——??」不僅詩行用標點表達詩意,而且詩題也有標點,符號的運用所造成的「留白」,給人極大的思索空間,達到了一種奇妙的效果。  不少人認為,微型詩在咫尺篇幅中表現思想、意境,就像帶著枷鎖跳舞、負重走鋼絲,對創作來說是難乎其難的。其實不然,微型詩作為一個文體,和其他任何一種文體一樣,其本身並無所謂難易,而是難在寫出好的作品。律詩、絕句,限制得那麼死,難不難?但照樣有「詩三百」流傳百世;散文可任意揮灑,應該容易吧?可又有幾人能寫得好呢?所以,文本本身沒有難易高下之分,強調微型詩因其短小而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在所有文學樣式中,詩的創作現象和發展趨向一直都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而在現當代中國文學中,詩似乎失去了領主的席位,特別是近幾年,對詩殊途同歸的看法,是認為詩不景氣,缺乏引起讀者興味和心弦共鳴的佳作。微型詩作為「增多詩體」的一支力量,功不可沒。但真正要作為一個獨立的詩體存在,關鍵還在於大量精品為支撐。微型詩雖然作品數量空前,但缺乏具有強烈社會反響的力作,其原因大概就在於「詩外功夫」了。  到生活中去,到變革現實的實踐中去是微型詩創作的基石。詩人只有通過深入生活,認識生活的本質,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聽取和傳達人民群眾的心聲,才能深刻地感知和理解他們極其豐富的精神世界,才能吟誦時代的聲音,寫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流傳千古的優秀詩篇。微型詩因篇幅短小,不可能描繪世態萬象,但一滴水同樣可以折射整個海洋。80年代初的《雷》、《霧》、《鼠》,作品本身未必見得高明許多,之所以能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就在於緊貼社會現實,言人所欲言而未言,如暗夜的一道閃電,短促而強烈地照亮了人們的眼睛。現在不少微型詩創作,或者陷入「玩技巧」、「玩意象」的極端,一味追求語言、意象的新奇,把山川河嶽、日月星辰、花鳥蟲魚拿來重新「魔鬼化」一番,或者局限於「微中見微」,關注自我的痛癢得失,孤芳自賞或無病呻吟,缺乏關注社會的人文精神。還有一些所謂的哲理詩,雞毛蒜皮,小富即安,有隔靴搔癢之嫌。這恐怕就是現在的微型詩缺乏社會影響的原因所在。微型詩要重振聲勢,就必須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頌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必須更多地生產出像穆仁的《宣言》:「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往往只在舌尖上冒煙」這樣的力作。  提高詩人自身的素質,是提高微型詩質量的當務之急。「功夫在詩外」,這「詩外」的功夫,就是詩人素質的提高。有什麼素質的詩人,就會有什麼品位的詩,因此,詩人必須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在詩歌創作中那種故步自封、拒絕探索的態度是不可取的,那種無視詩歌藝術規律「天馬行空」式的標新立異也是不可取的。詩人要善於繼承,汲取幾千年來中國詩歌的藝術營養;要善於借鑒,向外國一切優秀的詩學理論和藝術技巧學習;要尊重藝術規律進行大膽探索,歌德說:「在限制中才顯出能手,只有法則才能給我們自由。」李白、王昌齡、杜牧的絕句,杜甫、李商隱的律詩能勝人一籌,都是在共同的創作原則下顯現的。「寫好才是一切」,在個體化寫作的時代,沒有一批認真執著、精益求精的詩人,微型詩要想像唐詩、宋詞那樣流傳後世,也許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二、微型詩的鑒賞  所有偉大的文藝作品都有的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永恆的生命力。它從不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失去美感,也從不因時間的久遠而被埋沒。《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的「盡善盡美」之說,實際上提出了文藝批評兩方面的標準,即社會標準和美學標準。  「美」是對藝術的審美評價和要求;「善」是對藝術的社會道德倫理規範和要求。也許,所有偉大的文藝作品正是因其「盡善盡美」而流芳百世的。  對於微型詩的鑒賞來說,新詩與舊詩的不同、時代變遷所導致的審美觀念的不同,是兩個必須面對的客觀環境。在過去出版技術不發達時期,人們能從密密麻麻的排版中輕而易舉地識別出詩來,根本原因就在於整齊的句式和韻律這一根本特徵。新詩的自由衝破了句式和格律的束縛,以建行為標誌,使得這一特徵完全消失。白話和文言在詩性空間的表現上有根本的不同,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在審美上出現了白話詩所特有的特點。白話詩淡化語言外部的節奏感,而強化意象的張力和彈性,讓哲理溶解在意象之中,讓時代感體現在語言結構之內,就像一扇扇靈魂之窗,或明亮或朦朧,讓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自己的美學世界。  微型詩的鑒賞是一個複雜的審美活動,是作者和讀者通過作品這一載體,在各自生活經驗、認知和理解能力、特定情緒、環境等一系列複雜的背景下,所產生的某種「共鳴」。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進而把握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分析其多種藝術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意境。概括來說就是鑒賞的三步曲:品讀語言美,領悟意象美,欣賞主題美。  1.品味語言品評技巧  語言是一切文學作品的基本材料,微型詩尤其講究語言的運用,其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由於體裁的特點,微型詩的語言要求能用最簡潔的詞句來傳達儘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形成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語言特點。  在鑒賞微型詩語言時,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形式的特點,也就是微型詩的行段、標點、是否押韻等;二是遣詞造句的個性特徵,或平實、或渾厚、或清新、或用典等等。高度凝練的微型詩語言具有極強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多樣性,對詩歌語言的表現力的分析,有助於深入領會用語言所刻畫的「意境」。  藝術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在詩歌鑒賞中,要能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手法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徵、移情、通感等修辭方法,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等藝術技巧。  2.理解意象體察意境  何謂意象?意象就是內在的抽象情意和外在的具體物象的組合。何謂意境?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之情與客觀景物統一起來並物化於詩中的藝術境界。要體察詩歌的意象,包括人事物景、草蟲魚鳥、山川日月、菽黍稻禾,抓住了這些具體的意象,才能理解詩中蘊含的真諦,進而體察詩中的情和意,感悟詩中的人和景。要能準確地理解意象和意境,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掌握常見意象的特殊內涵,如古人以折柳表示惜別,以梧桐象徵凄涼。  鑒賞微型詩必須準確把握詩中的藝術形象。有些詩,通篇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借形象來抒發感情;有些詩,雖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想像,在想像中形成具體形象,也有些詩,既描繪了具體形象,也抒發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閱讀和鑒賞微型詩時,要領會作者情感,挖掘作品思想內涵,就必須特別重視對詩歌意象的解析。微型詩意象的解析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仔細分析意象本身的特點,挖掘意象背後的含蘊,二是要注意通過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從中表達的感情。  3.把握情感領悟主旨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文體,鑒賞時,須深切體會作者的感情內涵。可以通過詩歌的形象、意境,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一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詩歌形象的比喻、象徵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準確把握形象的內涵,進而展開聯想和想像加深對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實指性。詩人抒發感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許多詩歌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的特徵,同一題材的作品,由於詩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經歷、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體裁、風格等因素。  主旨就是深入在詩歌藝術形象中的哲理內涵,或叫意蘊。  詩人描寫人、事、物或景時,都傾入了他的喜怒哀樂之情以及思想主張。而詩歌所表現的思想主張,一般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隱晦曲折的。同一部作品,對於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人的不同階段,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發現。魯迅曾經指出,在看《紅樓夢》時, 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所以,對主旨的把握,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在微型詩鑒賞中還有一種複雜而常見的現象,那就是「共鳴」。「共鳴」是指在「再創造」和「再評價」的基礎上,鑒賞者的思想感情同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無間,或在某些方面、某一點上相符、相似,愛其所愛,憎其所憎,發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共鳴需要有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經驗為基礎,它是文學作品影響讀者思想感情,發生社會作用的一種重要現象。  微型詩的鑒賞與創作是一種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關係。  作者創作的作品為讀者提供了鑒賞對象;而微型詩作品又必須通過讀者的鑒賞,才能產生社會作用。因此作者創作,也需要重視鑒賞的規律,尊重讀者的審美要求和藝術趣味。同時,創作又具有培養和提高讀者鑒賞水平的使命。讀者的鑒賞水平,既受一定歷史時期社會審美意識的制約,又受鑒賞客體對象的制約。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讀者的鑒賞水平只有在對作品進行鑒賞的審美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所以微型詩作者,既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適應讀者的鑒賞水平,易於為他們所接受;又要努力豐富和提高讀者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以滿足讀者不斷發展的鑒賞需要。  三、不同題材微型詩的創作和鑒賞  中國古代《尚書·舜典》里有「詩言志」的說法,認為詩是用以表達人的志趣、意願的。孔子《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進一步提出了「興、觀、群、怨」的觀點,概括了他對文學功能的認識。對微型詩來說,不僅具有「增多詩體」的「社會價值」,也具有抒情言志、興觀群怨的「自身價值」。  微型詩在90年代中期以來,在主題、表現手法和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尤其是題材的多樣化成績最大,從原來偏重於抒情和哲理髮展到微型兒童詩、寓言詩、諷刺詩等等。各種題材的出現,使微型詩成為色彩繽紛的百花園,對於創作和欣賞而言,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了。  1.微型抒情詩  詩歌中占最大成分、成就最高的就是抒情詩,它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因內容的不同,分為頌歌、哀歌、輓歌、情歌等。微型抒情詩表現手法大致分為3 類:一是感物詠志或借景抒情的;二是通過對生活的獨具匠心的描繪,讓思想感情自然流露出來的;三是直抒胸臆的。  《楓葉》:「只一葉星火/燒旺了幾多鄉思」。化靜為動,移情入境,是借景抒情的;《蓉城新景·四》:「菜市,裝滿了千家萬戶菜籃子/ 花市,芳香了大街小巷」。是對生活靜體默察的描述,平實中寓真切;《爬山虎》:「生命的驕傲/在絕壁上/走出一條青雲路」,謳歌在艱難中創造不平凡業績的開拓者,是托物言志的;而《賣花姑娘》:「一籃臘梅/一顆芳心/一路清香」從花到人到環境,意境不斷擴大與升華,是直抒胸臆的。  政治抒情詩,在20世紀50—70 年代形成一種獨立的文體。長期以來政治抒情詩的普遍缺憾,是缺乏新鮮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判斷。如《國旗》:「陽光將它曬白/鮮血/又將它染紅」,無論是意境還是主旨,都沒有新意可言。另一篇《國旗》:「前赴與後繼者,以熱血/升騰成一片不落的彩霞」,雖有「彩霞」為意象,但也仍然沒有超出「熱血」染就的意旨。而劉得鑫的《井岡山》:「一根火柴/點燃/天安門的宮燈」,運用象徵的手法,以「火柴」喻「井岡山」,以「點燃」宮燈暗喻革命勝利,這樣的政治抒情詩就很有味道了。  2.微型哲理詩  微型詩易寫的是哲理詩,易落窠臼的也是哲理詩。「哲理詩仍然是詩,要把哲理包含在詩的藝術情景中,才有詩味;哲學語錄雖然有很深的思想內涵,沒有情景構想,則不具有詩的藝術特質。一至三行的詩,有時作者為追求思想深度,又限於形式,容易寫成近似哲學語錄的樣子,雖有深意,並不能算好詩。」  《距離》:「擁抱是遠距離/心通是近距離」,雖有深意卻無詩味,類同格言。哲理詩與格言最大的不同在於:哲理詩講究詩的意象,而格言則可以有意無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詩,而「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就是格言。  哲理詩以理趣為主,要「想得到」,還要「說得妙」,意趣、情趣、智趣,都是源於人生的經驗積澱。尹克軒的《哈哈鏡》:「嘻嘻哈哈——哈哈嘻嘻,/其實,都是在笑話自己。」《鏡子》:「雖然『實事求是』,/可惜只是表面的」。陳江發的《砂輪》:「在別人設計的圈圈裡打轉轉,/還去幫人磨掉稜角。」意象交融,貼切自然,有詩味有哲理,這才成其為哲理詩。  還有些哲理詩,雖然也有詩味,但缺陷在於表現的「理」太「小家子氣」,給人的觸動最多就是會心一笑而已,沒有深度。  比如《電視》:「用小小的屏幕/展示大大的世界」,《難忘》:「只有一種情況下/你肯定能被人牢牢記住/——向他借錢」。還有一些微型哲理詩雖有深度,但不過是格言、諺語的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如《長與高》:「人比大山高/腳比山路長」,就是格言「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的稍稍化妝,《射箭》:「向後拉/為了向前飛」,也不過是「欲揚先抑」或者「鳥之將飛也翼伏」的改頭換面。而余薇野的《悲哀》和肖蓮蓉的《看路》卻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和深思,應該是值得學習的。  3.微型小劇詩  抒情詩、哲理詩、敘事詩是詩歌中的三大題材。微型詩因其短小,敘事就顯得捉襟見肘、勉為其難了,但微型詩同樣可以採用戲劇性情節表現思想,從而發展產生了小劇詩。王爾碑的《山寺》:「陳妙常換上迷你裙下山去了/敬香者的熱淚打濕了蒲團/彌勒佛一笑置之」,就是一首微型小劇詩,3行詩,3個人物,3個情節,有很強的想像空間和藝術張力。  微型小劇詩的寫作手法一般有3 種形式。有的是截取一個戲劇片段,如《獅子的煩惱》:「獅子大吼大叫/眾野獸聞聲嚇跑/誰料,獅王正在被跳蚤咬」;有的是採取人物獨白或對白的形式,如《花貓評論家》:「狗兄咱倆關係好/鼠弟贈魚美味道——/他們的大作么:妙妙妙」是獨白式的,對白的更為常見,如馮植三的《夏日農村雜句·七》:「『誰呢?/好凄涼——唱孟姜女。』/『那是光棍阿德』」;還有的是既有情節又有對白,如《公關》:「蒼蠅遞給蠅拍一張名片/請多關照,我是一隻/精裝特製超級衛生蒼蠅」。  微型小劇詩的主旨往往不在於記事而在於言理,所以,往往採用寓言的形式,上述的《獅子的煩惱》、《炫耀》、《公關》都是這樣。也有一些微型小劇詩是通過某個情節表達一種特定的思想感情,如《山寺》和《夏日農村雜句》等。  4.微型山水詩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中國詩人對於自然山水之美的發現,往往是由某種思想決定的。好的山水詩總是包含著作者深刻的人生體驗,不單是模山范水而已。如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以理入詩,兼有教化和審美的雙重功能,它表現出的求實態度和奮進精神,對讀者無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勵。「山水的神氣從哪裡來?概括地說,來自詩人對具體山水的獨特而又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感受與發現」,「詩人的情懷,決定山水詩的品位高低與神氣的飽滿程度」。  孔孚的《渤海印象》「霧散去/ 風劃一個舢板/ 上邊站著太陽」,湯和生筆下的《雪山》:「那朵紅梅的笑魘/泄露了心中的火焰」,熊景平的《三峽》:「長江歸去,峰谷列隊送行/江水奔嘯五百里/峰谷聲聲呼應。」寫出了山水的神氣,都是以審美精神為歸依的人與山水自然的融合。微型山水詩的創作往往採取「遺形取神」的手法,不去狀貌而是抓住神韻。《娥眉雪晴》:「兩彎白眉/一顆紅痣」,《貴州的山》:「一身銳氣/站在那裡/都使勁拔尖」,以及以上3 首無不如此。  優秀的山水詩大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徵,更高層次的則往往還蘊涵佛、道宗教之理或以道德精神為觀照的人文情懷。如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達到這種境界的微型山水詩似乎並不多見。  5.微型兒童詩  兒童詩就是用詩歌的語言來描繪兒童眼中的世界。兒童詩不是兒歌,兒歌往往採用口語化語言,而兒童詩的語言比較詩意化,在語言結構上,兒歌往往比較單一,而兒童詩的結構則有所變化。兒童詩的特點在於盎然的兒童情趣、豐富的兒童想像、天真而純粹的語言、童稚而優美的意境。  兒童詩的作者往往是童心飽滿的成人尤其是老人居多,老詩人聖野的《芝麻篇》就是第一本微型兒童詩專集。「小興禹告訴我/他有三隻眼/原來他還有一隻肚臍眼」,「太陽公公抽了一支煙/吐出了/滿天的烏雲」,「小鳥吃了許多星豆豆/小鳥的肚皮變亮了/變成了一盞鳥燈籠。」都洋溢著天真的童趣。  浙江金華小學生吳導的《魚兒的詩集》:「小河每天都在跑步/把魚兒的詩集/出版成一條銀河」,《鞭炮》:「鞭炮在孩子的笑聲中長大,/新年了,他要高聲說話」。天真爛漫的兒童,從本質上來說個個都是詩人,但要把天性變成詩,還是離不開名師指導和自身努力的。  6.微型諷刺詩  微型諷刺詩貴在有味,辛辣嘲諷、入木三分,像重慶火鍋,越辣越有味,它拒絕無聊平淡,貴在精巧別緻,意味深長。微型諷刺詩在藝術上有3個特色:一是注重從普通現象中選取典型事例,塑造諷刺形象,達到濃郁的諷刺效果。如李丹平的《炫耀》「我昨天出過國/看這兒是/美國蚊子咬的」;二是堅持諷刺詩的戰鬥性、通俗性,如《某畫家》:「他的畫雖然蹩腳/但,認識很多首長」;三是諷刺巧妙,機智幽默,如穆仁的《挑戰》「蒼蠅鄙夷蒼蠅拍:『量你不敢去打老虎』」。  微型諷刺詩與微型諧趣詩、寓言詩在題材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一般都多採用象徵、擬人、誇張等手法,都有幽默、巧妙等語言特點,但三者並不完全相同。諧趣詩側重於幽默而不大注重寓意,如《山羊》:「你即使看不起我的學問/也要尊重我這一把鬍子」,而寓言詩是用詩來寫寓言,側重於寓意而不偏向於幽默,如黃士如的微型哲理詩:「狼摟著小羊說/別怕就吻一次」。  7.微型散文詩  微型散文詩首先是由萬龍生以劉大白《秋晚的江上》為例,所提出來的概念。「語言特色來看,其節奏感並不強,近似散文,而意境的韻味確乎為詩,正是一首典型的散文詩。」穆仁在《我看微型散文詩》中對這一概念作了補充,強調微型散文詩的字數控制在100字以內,限於3 行(或3 個自然段),並把這作為微型散文詩區別於其他散文詩的兩個特點。  2001年華心《琴心裊裊》是中國第一本微型散文詩集。「21.一會兒風一會兒雨,天氣總跟我們捉迷藏/明天是一個什麼日子,真難以想像/也許,天高氣爽;也許,雲低風狂。但風雨後總是陽光。」語言清新流暢,感情沉穩堅毅。詩集中還有很多題材、風格、手法各異的作品,語言大多為自由體,但也有少數格律體的嘗試。  微型散文詩中有微型小品詩一體,小品是散文的一體,從閱讀和欣賞的角度看,只要是清雅雋逸、閑適恬淡,能怡情悅性的作品,便視作小品。小品可自娛,供人把玩,但又不是普通人的一般意義上的「娛」和「玩」,而是雅人韻士的「清娛」、「清玩」。  這種風格的作品在微型詩中也存量不小。如鄧芝蘭的《閑》:「瞧著畫中的芭蕉/抱著一隻下午的貓,坐在/多夢的椅上」,張恨水的《片段詩境·二》:「在斜陽下/看落花一二三四片/紛紛墜在草茵上」等等。  8.微型魔鬼詩  微型魔鬼詩是借用「魔鬼字典」的叫法,這裡「魔鬼」並無褒貶的含義,而是特指對題目所代表的事物或現象進行不同常規而又帶有詩意的「別解」。  微型詩中這類題材不少,如麗砂的《戲說漢字》中《腐字的面目》:「腐字終於暴露了自己的面目/他是躲在附門裡的一塊爛肉」,王爾碑《想像漢字》中的《笑》:「竹影滿天/不亦樂乎」,《愁》:「心境忽如深秋/葉落/人去」等,詩味濃郁,特色鮮明。再如《名片》:「一張多變的臉」。《家信》:「故鄉的枝頭上/ 墜落的一片葉子」。《英語課》:「二十六個字母的/ 模特秀」,《2 月29日》:「是一個十足的懶漢,/四年才上一次班。」但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毫無詩味,只是一些無厘頭的調侃罷了,類同於魔鬼字典(詞典)。  9.微型翻譯詩  微型翻譯詩是漢譯外國微型詩。諷喻二行詩是西洋詩歌固有的傳統形式,原系刻鏤在紀念碑上的警世名言,曾風行於古希臘時代。公元前一世紀,羅馬詩人凱圖拉撕創立拉丁式的諷喻詩型,後來,英、法詩人擅於諷喻詩者不乏其人。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意象派詩人艾茲拉·龐德的《巴黎地鐵車站》最為知名,「人群中容顏的閃現;/黧濕枝丫上的花瓣。」將兩個截然不同的意象濃縮於同一瞬間,形成強烈的印象。  有微型詩體式的外國詩在中國影響比較大的是日本的俳句、川柳和印度泰戈爾的《飛鳥集》。俳句是由五、七、五三句17個音節構成的日本特有的短詩;川柳是由五、七、五共17個假名組成的詼諧、諷刺短詩。俳句以遊離於現實的幽雅見長,而川柳是以切近現實的世俗取勝。如陳德文譯松尾芭蕉的俳句《池塘》:「幽幽古池畔,/青蛙跳破鏡中天,/丁冬一聲喧」,王北雁、穆仁合譯的川柳《煞風景》:「山上賞櫻花,/急聽一聲『出鞘了』!/驚散忙奔家」。《苦暑》:「烈日當空受不了,/兩眼望天心禱告:/最好您也來點偷工減料」。  泰戈爾的詩早在五四之前就零零星星地被譯成中文。自從《飛鳥集》出版之後,中國詩壇上一種表現隨感的短詩就流行了起來。如冰心作的《繁星》、《春水》等。其中許多帶有哲理、晶瑩清麗的小詩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借鑒模仿的很多,幾乎影響了一代詩風。《飛鳥集》包括了300 余首清麗的小詩,基本題材不外乎小草,流螢,落葉,飛鳥,山水,河流,如:35.「鳥兒願為一朵雲。雲兒願為一隻鳥。」53.「玻璃燈因為瓦燈叫它做表兄而責備瓦燈。但明月出來時,玻璃燈卻溫和地微笑著,叫明月為——我親愛的,親愛的姐姐。」可是其中韻味卻很厚實,耐人尋味。  微型詩作為「增多詩體」的一個探路者,儘管已經有了將近20年的創作和研究歷史,但就目前的作品質量和理論成果來看,還遠遠沒有達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隨著詩路的拓寬、題材的豐富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微型詩已經完成了自身的大解放,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下的任務,也許應該是建立一種或幾種大家認可的規則來約束和評判。微型詩的創作原則和評判原則只有在不斷的否定過程中,才能最終走向成熟和完善。
推薦閱讀:

一蓑煙雨任平生——論蘇軾的人生哲學與文學創作
陳忠實- 《白鹿原》的創作
失明是有利於創作的孤寂—博爾赫斯
(轉)別做喜劇電影創作上的「懶漢」
花鳥畫創作技法十六法 第九----十二講

TAG: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