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岩上有梧桐(一)
編者話:麻城市張家畈鎮的人,對鳳凰岩都情有獨鍾。
鳳凰岩在該鎮西部,高不足千米。正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因為有山有水,有奇峰怪石,有仙跡遺蹤,總是引人嚮往。
小滿剛過,滿畈的麥子泛黃,幾個文友相約攀登鳳凰岩,找尋青山綠水間散落的故事。不找不打緊,一找一大串,有見有思考,有圖有真相。現整理出來,分5期發表供大家共享。
鳳凰岩上有梧桐(一)
盧世高
生在鳳凰岩下,聽著鳳凰岩的故事長大。如今年過半百,總為鳳凰岩的故事心旌搖蕩。
小滿剛過,滿畈的麥子泛黃,幾個友人相約攀登鳳凰岩,找尋青山綠水間散落的故事。從張家畈鎮區出發,驅車半小時,到達鳳凰湖。鳳凰湖原名王家邊水庫,建於1965年,流域面積5 .6平方公里,壩高33米,壩長150米,總庫容413萬立方米,受益面積設計0 .51萬畝,是該鎮最大的水庫。站在壩上,放眼四望,西有鳳凰岩,東有九峰坳,南有朝陽觀,北與石頭寨遙遙相望,東南西三山相連,構成一個巨大的U字形,大壩就在U字口。三山相連,山峰疊嶂,湖光山色相互輝映,美不勝收,讓人心醉。有人說,春湖美如畫,晴湖妙如詩;也有人說,春湖不如夏湖,夏湖不如冬湖;還有人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仁智各見,感受各異,但有一點相同,就是久久駐足,長長注視,心隨波浪蕩漾,情在水天之間縈繞。
大壩西側的鳳凰岩,南段逶迤伸展,北端呈斷崖式下降,形成絕壁,恰似鳳凰頭,絕壁兩側各有一座平展的山峰,似鳳凰張開的雙翼,絕壁的背面略向西折,且高於絕壁,就是鳳凰的尾巴。鳳凰頭下的絕壁,高二百米有餘,寬約百米,蔚為壯觀。稱奇的是絕壁上有一塊碩大的、方方正正的石頭伸出,人們說鳳凰岩是一個寶庫,這塊石頭是寶庫的鎖。傳說數萬年前神龜吞日後,此地黎民百姓仍生計困難,一隻得道的鳳凰從數千里以外飛來,滿肚子金銀財寶,黎民百姓可以按需獲取,偏遇貪心財主破壞,這個寶庫就永遠打不開,一「鎖」當關,萬夫莫開。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也造就很多奇觀,鳳凰岩就是神來一筆。
沿著絕壁下的小路向鳳凰岩進發,途經岩下三百餘畝掛壁般的茶園,梯田一般分布,當年就很有創意地稱為「魚鱗帶」,綠茶油茶間作,相得益彰。茶園裡有一座泥瓦房子,傳說高僧王圓籙早年出家時在此停留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大隊改造為茶場。走過茶園,山勢逾陡,有些地方需手腳並用,常有怪石攔路,亦有蒼松遮天,路旁的松、杉、柏及各種雜木擠擠挨挨,密不透風,勤快的鳥兒送來陣陣歌聲,時不時從樹木間、草叢裡竄出來,從你眼前飛過,亦或站在你旁邊的樹枝上,與你來個對視,拍拍翅膀,抖抖羽毛,翹翹尾巴,可愛極了,你的疲勞會一散而盡。
約一個半小時,登臨山頂。面前有兩條路,向南進入鳳凰岩古寨,向北欣賞棺材石景觀。棺材石由兩個巨大的長方形石頭上下相疊,上面的石頭兩頭翹,像一具棺材,棺材石疊在上面,似乎隨時可能滾落下來,從旁邊經過,有膽戰心驚的感覺。棺材石北端約一米處,有兩個巨大的石頭相疊,上面的石頭呈正方體,就像擺列供品的桌案。棺材石處在高高的山崗上,西北東三面視野十分開闊,可遠眺明山水庫、龜峰山、巴水上游,半個麻城盡收眼底。因視野開闊,方圓景物可見,亦稱為望牛石,理所當然是鳳凰岩古寨最好的崗哨。
折迴向南,進入鳳凰岩古寨。宋元明清時期,鄂東一帶頗多戰事,百姓久經戰爭風暴的磨鍊,養成沉毅果決、勇敢頑強的精神,危難時表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尤其是明清之季,聚眾抗清,建立蘄黃四十八寨,歷有大小山寨三百餘座,皆建寨城、寨堡。後來天平天國部隊也在此與清兵作戰。光緒八年《麻城縣誌》載,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縣治遷至什子山東南腳,到元末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再遷回久別的縣城,此縣治離鳳凰岩不過十里地。由此推斷,鳳凰岩古寨或許建於宋代,歷經多代戰爭洗禮,不僅曾為邑人避亂,又曾為起義軍屯兵養馬,還曾為亂軍利用,演繹了多重角色。上世紀六十年代,該大隊在鳳凰岩山腰修建毛公窪水庫,將寨牆部分拆毀,至今南門、北門、寨牆主體仍然存在。
從古寨出來,經過毛公窪水庫,沿著山腰小路,南行一公里,有一個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二十多戶人家,大多數人出外打工了,留在家裡的不到二十人,見到來客,分外熱情。塆里的人告訴我,鳳凰岩及周邊還有仙人打坐、猴子望月、仙女洞、唐王洞等怪石和自然、人文景觀,石石有傳奇,洞洞有故事。
俗話說,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鳳凰岩有山有水,有奇峰怪石,有仙跡遺蹤,這些都是鳳凰岩的梧桐樹。有這麼多的梧桐樹,難怪引得鳳凰成群結隊來。
鳳凰岩,登山攀岩的好去處,戶外拓展的理想目的地。鳳凰岩,已張開秀美的雙臂,熱切期待你投入她溫馨的懷抱。
[作者簡介]盧世高,1964年生於張家畈,專科學歷,共產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黃岡市作家協會會員、麻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和新聞寫作,有散文、小說、雜文、報告文學及新聞作品百餘萬字問世。近年以撰寫時事評論、搜集民間故事為主,在荊楚網建有評論集,故事亦散見於各類媒體。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