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庫恩的後達爾文式康德主義心理學元方法論

  九、庫恩的後達爾文式康德主義心理學元方法論

方法論是現代西方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庫恩的範式論主要就是一種方法論。它是現代西方科學方法論發展的重要環節,實現了西方科學哲學的一次歷史性轉變──從邏輯實證主義佔主導地位向歷史主義科學哲學成為主流的轉變。這一理論一經提出,就產生了很大影響,但也招致了許多非議。為此,庫恩經常為自己辯解並不斷修正理論。經過近三十年的思考,他在20世紀90年西代初提出了後達爾文式康德主義理論作為對他的範式論的不足之補充。他之所以這樣稱謂他的後期理論,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1)用「後」字,一是因為他在早期範式論中就把科學的發展與理達爾文的進化論相類比且後期理論更完善,二是因為他的理論並不簡單是達爾文和康德的理論的翻版;(2)這一理論包含相互聯繫、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即達爾文主義和康德主義的科學哲學思想。由於他承認構成範式的規則和要素會發生變化,因而必然引入進化觀念;同時,他為了說明科學知識進化過程中科學共同體間的不可通約性和交疊,又引入了康德所說的「自在之物」,以說明科學發展中存在的內在的穩定的東西;再者,當他把關注點從理論進化過程中的新舊理論的關係轉向同時代競爭理論間的關係時,又不可避免地引入了康德那種共時性構造方法。這說明他的理論受到了達爾文和康德的思想的啟迪或影響。

儘管庫恩的後達爾文式康德主義理論是針對自然科學而言的,但也會像他的以往理論那樣對心理學產生很大影響。庫恩的理論對於心理學來說屬於元方法論範疇。所謂元方法論,就是關於方法論的方法論,即科學方法論的基本規範。這種規範對人們的研究行為、理論與方法論的選擇與評價標準等作出規定或提出基本要求。它包括有關方法論的知識、選擇和調整方法論的依據、評價方法論的標準、方法論的有效性與使用範圍以及如何運用方法論等。

(一)庫恩的達爾文主義思想的心理學元方法論意蘊

庫恩之所以把其理論稱為達爾文式的,主要是基於把科學發展與生物的進化過程相類比。庫恩指出:「科學的發展必須被看作是從後面推動的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在前面拉動的過程──就像生物進化是從過去物種而來的進化,而不是向已知的物種而去的進化……在達爾文進化和知識進化之間存在著很少為人所察覺的相似。」從這種類比出發,庫恩對科學加以詮釋和理解。這些詮釋和理解對心理學有重要的元方法論意義。

1.庫恩把科學理解為一種實踐性的參與和投入,為文化人類學方法在心理學中的運用與發展奠定了思想與理論基礎。

從進化論來看,生物進化是生物在適應環境過程中逐漸發生的基因變化,即生物的內在變化的過程。與這一過程相類比,庫恩非常重視科學知識的「內在的」性質。庫恩指出:在知識的「分化和改變過程中,總有某種永恆的、固定的和穩定的東西……是不可言說、不可描述、不可討論的……處在空間和時間之外,是一個整體。」要真正研究、理解和解釋科學,就應參與其中。由此庫恩把科學理解為一種實踐性的參與和投入。由於科學研究是由類似於生物種群的科學共同體來進行的,因此,參與科學就意味著介入特定的共同體。再由於每一共同體都有自己的文化 —共用同樣的語詞、相似的研究習慣等,因此,參與共同體就是參與到其文化中。這種看法與勞斯對他的解讀是一致的。勞斯認為,真正的庫恩是解釋學或語用學意義上的庫恩,這樣的庫恩把科學理解為我們都參與其中的實踐,乃至理解為維特根斯坦意義上的自己正參與其中的「語言遊戲」。他指出:由於科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實踐性」和「物質性」,它必定也帶有「區域(local)性」。只有用文化這個詞才能包容各種異質的東西,它不僅能表現社會實踐、語言傳統、認同與交往以及一致性(solidarity)組織,甚至是「物質文化」的意思,而且還蘊涵著構造該詞的情境。因此不選擇「文化」這樣的詞便不足以貫徹某種通達、開放乃至全方位的科學觀。「通過實踐使科學的理解條理化,使之適合於特定的文化情景,並通過轉譯向新的文化情景擴張。」庫恩的這些思想為現場觀察等文化人類學方法在自然科學研究的應用打開了方便之門。如果用這一思想指導心理學,就要求心理學工作者重視文化人類學方法,從而導致文化人類學心理學取向的興起。而這恰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主流心理學的不足。

長期以來,主流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仿效自然科學,把客觀性、可證實性奉為不變的信條,強調價值中立,要求保持「中性態度」:排除所有成見,客觀地觀察和反映事物或現象,客觀地陳述研究結果。其基本原則是:存在著不依賴文化或社會意識的普的遍性知識和規律;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發現這些知識;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可靠的方法是實證方法尤其是實驗法;只法有用實證方法獲得的用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語言描述的知識才是科學的知識。這種觀點對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增強心理學研究的客觀性、科學性極具價值,但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效應,導致對客觀方法與技術的過分崇拜和對現場參與觀察等其他方法的輕視乃至遺棄,使心理學自動放棄了許多有用的方法,在相當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學研究和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影響了許多心理學分支乃至整個心理學的發展。而庫恩的科學是一種實踐性的參與活動的思想有助於改變這種狀況。

2.庫恩把科學發展過程看作是進化過程,為重新審視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學學科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庫恩在後達爾文康德主義中,對其科學革命觀進行了修正。他認為:「進化,在科學發展的諸領域間產生新的分支,非常像插在生物進化中的新品種的『種變』(speciation), 與革命性變化相似的生物進化不是像我多年前所認為的那樣突變,而是種變。」「在一整段時間內,科學領域、專業和子專業的發展演化圖看上去非常像一張外行人眼裡的生物進化圖。」由於生物進化是生物在適應環境時由種內的漸變到新物種產生(物種間)的突變的過程,因此,庫恩把科學發展比喻為生物進化,實際上表明他改變了以前的科學發展的「突變論」或「革命論」,而採用「突變論」與「漸變論」或「革命論」與「積累論」相結合的發展觀。這是符合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法原理的。庫恩理論的這種變化為重新審視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學學科發展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新思路,使我們有可能把實證主義的「漸變論」與歷史主義的「突變論」整合起來,正確認識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和科學把握心理學的發展方向。

整個心理學的發展是由「漸變」到「突變」,再到新的「漸變」

的辯證發展過程。從構造主義到行為主義再到認知主義心理學,其間既有「漸變」,也存在「突變」。一方面,它們之間有共同的基礎,存在著一定的承繼關係。如行為主義繼承了構造主義的自然科學化傾向、客觀性原則和元素主義分析方法;認知主義繼承和發展了行為主義的科學主義方法論和構造主義對心理或意識的研究。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行為主義是構造主義漸變發展的必然結果,認知主義又是行為主義漸變發展的自然邏輯,三者的過渡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破舊立新的革命。項晨等人的研究表明,「最基本類型的科學變化 —在早期的研究中被標榜為革命的那種類型—並沒有完全地(holistically)、突然地發生,而是通過歷史上更加令人信服的較小變化的積聚而獲得。」另一方面,三者在理論體系上有質的差異。從這一意義上講,從一種理論到另一種理論的發展是一個革命性的「突變」過程。因此反觀心理學史上曾存在的爭論激烈的「革命論」和「漸進論」,二者其實都割裂了量變與質變的關係,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庫恩對不同的科學共同體有不同的文化的強調,為文化心理成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作了理論和思想上的鋪墊,從而促進了多元文化心理學取向等的發展。

庫恩認為,在科學演化過程中,逐漸產生的科學共同體間存在不可通約性,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庫恩指出,這些領域中的每一分支都有各自分類的語詞系統……這些語詞為他們的研究活動與評價提供基礎,同時也阻礙著一個共同體與共同體之外的成員進行充分的交流,從而保持他與其他專業實踐者們的隔離狀態。「在科學發展中存在著涉及某些範疇的根本變化的一段段插曲,並且也因此使後來的觀察者面臨著一些問題,類似於的人種學家嘗試闖入另一種文化時所遭遇的那些問題。」「使用兩種語言的人,從一種文化背景對另一種文化背景的成員做陳法述……」勞斯通過對庫恩的解讀認為:對科學的考察其實是科學對自身的文化意識;即便同一學科內部,也存在文化的多樣性;只有把實踐置於文化中來考察,才可能把庫恩的科學論與海德格爾的實踐解釋學、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評理論和福柯的文化批判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在這裡,庫恩所講的文化雖然是科學共同體之文化,但這種文化與我們通常所講的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文化在性質上類同。因此,庫恩的這種觀點會提示我們加強文化心理研究,而這有助於克服主流心理學的片面性。

以往的主流心理學堅持價值中立,強調心理和行為的一般通則。主流心理學的這種心理學觀必然導致對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縮小,使心理學「不可避免地從廣闊的極有意義的學科領域中退出來,並為這種僅能導致進一步退卻的做法奠定理論基礎。」這種狀況已引起許多心理學家憂心與抨擊。他們認為:不存在中性的觀察、陳述,一切觀察和陳述都滲透著主觀假設、文化因素和價值選擇。庫恩指出:科學知識並不能簡單地從自然中「讀取」,它總是通過歷史上特定的和具有文化背景的範式作為媒介來起作用。格根指出:心理學研究要想獲得客觀的、普遍性的知識只是一種夢想、一種奢望。心理學對客觀知識的追求,不僅不切實際而且有濃重的霸道色彩。心理學的最重要作用在於具體應用和解決現實問題,心理學家應投身於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成為文化建構的積极參与者。

事實上,人的心理是複雜的,既具有一般性或共性,也有特殊性。每一文化區域或背景下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和行為。這已為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以及有關心理學的研究所證明。現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階層的心理學研究者已明確意識到心理學知識及其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理解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上的。因此,文化心理必須成為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面,否則,所構建的心理學只會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庫恩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對這一問題認識能更堅定我們的這一信念。

(二)庫恩的康德主義心理學元方法論內涵

庫恩之所以把他修正後的理論又稱為康德主義,是因為他的 理論與康德的理論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認為,科學在不斷的進化 過程中,科學共同體的語詞系統也在不斷地改變,但這種變化正如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存在某種穩定的、永恆的內在性的基礎的東 西一樣,總有某種永恆的、穩固的東西。這種東西像康德所說的「自在之物」那樣不可言說、闡述和討論。他指出:「就世界結構能被經驗到並且經驗能交流的這個範圍來說,它受到生活在其中的共同體的語詞系統結構的限制。毫無疑問,這個語詞系統結構的某些方面是由生物學所決定的,是一種共有種系發生史的產物。」「世界是以某種方式依賴于思想的,或許是居住於其間的生物的一種發明或建構……但是發明、建構和思想依賴這樣的比喻在兩個方面是完全誤導的。首先,世界不是發明或建構的。事實的上,被當作發明了世界的生物發現的世界是早已在那裡存在了……此外,世界是已經在經驗上給定的,其中一部分直接地給法予新居民,另一部分間接地通過遺傳把體現在他們祖先身上的經驗給予他們。所以世界本身是完全堅實的:完全不依從於旁觀者的希望和意志,而且很有能力提出明確的論據來反駁世界是被創造的假設,因為這種假設不可能與世界所表現出來的東西相符合。生物生長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像他們看到世界的那樣來對待它。」庫恩的這些思想對當今的心理學來說很有價值。

1.庫恩對解釋學方法的重視,會促使心理學中的解釋學方法扶正。

庫恩在後期為解讀自己找到了兩種途徑或方法:一種是解釋學;另一種就是轉向對科學發展模式的構造。而庫恩把解釋學的方法放在首位,充分說明了他對它的重視。庫恩指出:「如果不同的話語共同體在語言的某個局部範圍內具有不同的分類,那麼其中一個共同體的成員所能夠(或有時偶然能夠)作出的陳述,雖然在一個話語共同體內完全有意義,但原則上不可能被別的共同體成員所了解。」「迄今為止,我仍然認為任何階段的自然科學都基於一套概念體系,這些概念是現代研究者從他們直接的祖先那裡繼承下來的。那套概念體系是歷史的產物,根植於文化,現在的研究者通過訓練而入門,並且只有通過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用來理解其他思維模式的解釋學方法才能被非成員所理解。有時,

我稱它為特定階段科學的解釋學基礎……」「對我來說,解釋學的發現不僅使歷史更重要,最直接的還是對我的科學觀的決定作用。」由此可略見庫恩對解釋學方法的重視程度。而這種重視又會對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解釋學方法在心理學中扶正。

其實,在心理學中,解釋學方法早已被使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就是建立在解釋學方法基礎上的),只不過主流心理學因堅持客觀性、可檢驗性,對此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甚或排斥、否定,使這一方法未能充分發揮在心理學發展尤其是心理學學科研究中的作用。而庫恩作為一個科學哲學家對它的重視勢必引發心理學工作者對這一方法的重新審視與評價,賦予它應有的地位。庫恩認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一樣是有著「解釋學基礎」的理智行業,解釋學既不限定於人文科學,也不限定於自然科學,而是先於這些科學,並使它們成為可能的東西。「如果某人採納了我描述自然科學的觀點,值得注意的是,其研究者通常所做的是給定一個範式或解釋學基礎……社會科學則是解釋學的……」既然如此,作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交叉科學的心理學也必有其解釋學基礎,心理學研究也需要解釋學方法。

2.庫恩重視理論建構,有助於強化普遍聯繫觀和系統化或整體化方法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從而為彌補主流心理學的經驗分析方法的不足奠定基礎。

在心理學中,存在兩種相互對立的認識論 —建構論和反映論。反映論是主流心理學即實證心理學的基礎,而建構論則是一些非主流心理學取向的基礎。

反映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現代反映論主要源於早期的唯物主義尤其是機械主義,是科學主義心理學家所堅持的觀點。這種認識論堅持客觀存在的可反映性、客觀世界的實在性和知識的客觀真理性,認為人可以認識或反映客觀對象或現象,心理就是對客觀現象或對象的反映。這種觀點在心理學中表現為:重視知識經驗的作用,要求把心理現象客體化、客觀化,堅持客的觀性、可證實性。

現代建構主義主要來源於康德哲學。康德認為,科學知識是法先驗的綜合判斷,是先驗的直觀形式和先驗範疇對經驗材料的整體化建構。19世紀後半葉的預設主義者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思想,認為科學知識或理論不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而是使經驗材料系統化、整體化的假設或手段,是主體能動地創造性地對經驗材料的建構、解釋。圖爾明、庫恩、拉卡托斯等歷史主義科學哲學家發展了預設主義的思想。庫恩指出:「至此大家也許可以明白,我正在展開的觀點是一種後達爾文式康德主義。如同康德的範疇,語詞系統提供了可能經驗的先決條件。但語詞系統的範疇又與康德的範疇不同,它們能夠而且確實可以改變,隨著時間改變,也隨著一個共同體到另一個改變。……從這個整體出發,建構了生物和它們的小環境,也建構了『內部』和『外部』世界。」「是群體和群體的實踐構成了眾多的世界(並為世界所構成)。其中一些群體在世界中的實踐便是科學。」這些建構主義思想已給心理學很大衝擊,動搖了科學主義心理學的霸主地位,導致心理學中的人文主義、建構主義等取向逐漸興起。

其實,反映與建構相互依存、彼此統一。一方面反映體現了認識的內容及其客觀真理性,它既是建構的基礎,又是建構的結果,離開所反映的經驗現象,就無法建構或整合;另一方面,建構又是反映的深入和必要前提,沒有建構和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就無法實現對客觀真理的認識。由此看來,反映論與建構論並不矛盾。一方面,我們應當認識到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規律可以為人們所研究、所認識,心理學理論就是這種認識或反映的結果;但也應認識到這種反映並不是機械的「鏡像式」反映,而是能動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事物的「鏡像」,而是內在本質或普遍聯繫。由於心理的本質、規律或普遍聯繫不直接表現於現象中,因此單純通過實證心理學的客觀性方法是很難認識或獲得的,而必須進行能動的、創造性的建構。由此我們可以說,庫恩等人的建構主義思想可以彌補主流心理學的不足,為重視普遍聯繫觀和系統化、整體化的方法奠定基礎。

從當前的心理學發展來看,加強理論建構和整合,不僅必要和重要,而且也可能。從必要性和重要性來看,當前心理學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材料,急需通過建構和整合把它們聯繫起來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否則,必將影響心理學的發展。從可能性來看,首先是已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其次是各取向或理論學派間相互聯繫、相互補充,再次是心理學的發展已經呈現出融合態勢。第四,許多心理學家已認識到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積極進行研究與探討。斯里弗、揚切爾認為要實現建構與整合,至少應回答三個方面問題:(1)話語群體間是否有不可通約性或我們是否像某些人所假設的那樣迷失在自足的不可通約的話語抉擇的相對主義困境中?(2)對元水平的研究是否不可避免地導致價值標準選擇的永久倒退和思辨的形而上學?(3)心理學將毫不留情地消解在徹底抵制任何形式的整合,甚至包括多元的靈活變通的組織的狹隘的不可通約的話語群體中嗎?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他們認為心理學理論建構與整合的條件已經具備。

(三)庫恩的貢獻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出,庫恩在後期理論中非常重視哲學和理論的作用,這從他對理論的稱謂中也可以看出。而這種重視又會對心理學方法論產生影響。

1.庫恩對哲學的重視會有助於心理學哲學研究的興起。

庫恩像康德一樣認為科學知識是人們用語言建構的,科學像的哲學那樣是包含著自身的語言設計活動,人不能離開語詞系統或概念圖式去經驗和表述世界,人的認識總是受其語詞系統或概念法圖式的限制,不同的科學共同體構建並使用了不同的語詞系統。這些思想表現在他對科學知識發展模式構造中。在構造時,他主要採用兩種途徑的比較:與語詞變遷模式的比較和與一定形式的進化理論比較。而這些比較都以一定的哲學理論為基礎。庫恩的這些觀點和做法會啟發心理學工作者重視哲學對心理學的價值,加強心理學哲學的研究。

其實,心理學與哲學是密切聯繫的,但由於以往的主流心理學按照客觀主義的準則建構心理學體系,力爭使心理學成為像物理學那樣的自然科學,因而試圖使心理學遠離哲學。這種做法對心理學跳出哲學的窠臼,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並促進心理學知識與材料的迅速增長和心理學研究方法與技術的進步,使心理學逐步科學化、客觀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割裂了心理學與哲學的關係,導致了對客觀方法尤其是實驗法的崇拜和對哲學方法的輕視乃至拋棄。由於缺乏哲學的整體思維和理論整合,無法從整體上把握心理學的研究方向。恩格斯曾指出:「在這個僵化的自然觀上打開第一個缺口的,不是一個自然科學家,而是一個哲學家。……如果大多數自然科學家對於思維不像牛頓在『物理學,當心形而上學啊!』這個警告中所表現的那樣厭惡,那麼他們一定會從康德的這個天才發現中得出結論,免得走無窮無盡的彎路,並節省在錯誤的方向下浪費掉的無法計算的時間和勞動,因為在康德的發現中包含著一個繼續進步的起點。」恩格斯這種觀點說明了哲學在包括心理學在內的科學發展中的具有重要作用:(1)打破科學主義的小(微觀)理論局限,使科學理論和方法在宏觀上有一個大的突破;(2)加強事實與事實、事實與理論、理論與理論間的聯繫,促進整合,突破已有理論的局限;(3)使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思維的僵化,在思維方式與方法上有所突破。由此來看,對心理學來說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因此,應當重視並加強心理學哲學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庫恩對哲學的重視對心理學的啟迪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2.庫恩對理論建構的重視為理論心理學的復興打開了方便之門。

庫恩十分重視理論的作用。他認為,語言是理論的,語言中的每一個概念和人對現象所做的一切觀察無不負載理論與受到理論的污染,因此理論在科學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把世界是看做依賴于思想的。」「共同體比其成員具有的優越地位反映在語詞系統的理論中,語詞系統是一個單位,它具體表現了使共同體集合在一起而同時又使它與其他共同體區別開來的共有概念結構和分類結構。」庫恩的這些觀點顯然啟發我們要走出實證心理學重客觀方法和經驗積累而輕視理論的陰影,注重理論的作用,恢復非經驗的理論研究的合法性並加強理論研究。所有這些都為理論心理學的復興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事實上,在任何學科的發展中,理論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發揮組織與聯繫功能。當某一學科發展到一定程度,研究結果或材料大量堆積時,就需要用理論對之加以整合、組織。恩格斯 指出:「經驗自然科學積累了如此龐大數量的實證材料,以致在每 一個研究領域中有系統地和依據材料的內在聯繫把這些材料整理的必要,就簡直成為無可避免的。建立各知識領域互相間的正確聯繫,也同樣成為不可避免的。」在這裡,恩格斯不僅指出了系統整理材料的重要和必要,而且也指出了建立知識間聯繫,對知理識加以整合的重要和必要。從當前心理學的實際情況看,科學心理學的發展已積累了大量的材料,材料的進一步增加,不僅無助的 於心理學的發展,而且還會引起更大的混亂與分裂。斯塔茨指出:「現在,由於(心理學)知識的洪流淹沒了這一領域以及知識的混 法亂不堪……如不加以組織,科學的成果依然停留在不一致、競爭、不相關和無意義狀態。」充分說明了加強理論整合對當前的心理學的必要和重要。(2)發揮預見功能。理論是預見科學知識的增長、事物的發展和進一步的研究及可能的研究結果的基礎,可以說,科學的進步就是通過不斷的理論預見或假設和對預見或假設的不斷驗證來實現的。從整個科學發展史來看,科學的發展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首先是人們提出理論假設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並對事物發展作出預測,然後用各種方法驗證假設,在此基礎上再提出新的理論假設,以此循環。簡單表示如下:現象→理論假設→驗證→新的理論假設……

恩格斯指出:「無論對一切理論思維多麼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就會連兩件自然的事實也聯繫不起來,或者連二者之間所存在的聯繫都無法了解。在這裡,唯一的問題是思維得正確或不正確,而輕視理論顯然是……不正確思維的最確實的道路。」「這裡我們已經了如指掌地看清了,什麼是從自然科學到神秘主義的最可靠的道路。這並不是自然哲學的過度化理論,而是蔑視一切理論、不相信一切思維的最膚淺的經驗論。」這充分說明了經驗方法的局限性和理論研究的重要性。由此看來,庫恩對理論的重視是正確的,我們應以此為指導,用理論研究彌補主流心理學的實證研究的不足。


推薦閱讀:

RUNNING ON AIR:呼吸方法
常用針灸保健的四種方法
腰肌勞損的自我治療方法有哪些?
有什麼食補的方法能治療失眠的?

TAG:心理學 | 心理 | 方法 | 方法論 | 主義 | 達爾 | 達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