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的文章5
3章 中國的企業缺少些教養
近些年看了些國外的暢銷圖書——《乾的好,格蘭特》,《致加西亞的信》,《郵差弗雷德》,《誰動了我的乳酪》,等,這些書目是關於管理類的宣傳冊子。有時候難免封面的話寫的有些誇張,但在我看來這些書的內容有很大的價值。
《乾的好,格蘭特》這本書講的是企業要找一個有冒險精神,又創造性地管理者或類似的員工才能把企業發展壯大;
《致加西亞的信》則強調了企業可求和尋找像羅文一樣忠誠,不懼艱險,努力為企業完成任務的員工;
《郵差弗雷德》是說現在的社會在人性化與個性化,我們企業的服務業應該是人性化的服務,這也對中國的一些國有企業的服務敲響了警鐘;
《誰動了我的乳酪》則寫企業要在競爭的商海利於不敗之地,就要敢於迎接變化,隨著變化而變化。
幾年前自己還很小,看這些書的時候就如同看小人書一樣,覺得外國人寫的書好——字數少而且還有圖片,再過些年齡,尤其是上了大學,再去誦讀的時候才發現這些書的真正價值,無論是企業利用他們尋求經濟利潤還是最大的社會效益,還是關於我們做人,做事都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
《乾的好,格蘭特》讓我想到中國的企業中存在的一種不良行為——保守與唯命是從。外國的企業則鼓勵員工去冒險或嘗試一些有創造性的決策。中國的企業是只要過的區,馬馬虎虎就可以了。我們同樣發現這些企業的組織文化是嚴重的弱文化(所謂企業若文化是指企業組織沒有強烈的擁有廣泛共享的基本價值觀的組織文化,同理企業的強文化就不贅述)。企業的文化大多來自慣例,企業的歷史或約定俗成。尤為一些國有企業更甚。
這種觀點還在滋生,中國的企業在慢慢的改進,但是中國的企業還沒有太多的重視。無論在哪裡我們的企業都需要那些有突破力,有迸發力,有創造力,有冒險精神的員工。但是似乎中國的企業還不具有這種培養這樣員工的沃土。這不能把責任全歸咎於企業,我們的社會大環境,我們的員工也有責任。舉一個例子。中國的封建帝制已經破除了近100年了,但是在國民的思想還有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讓我想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1998年的中央改革可以說是一場幾近完美的改革,但是在改革後不久在中央到地方的機構在此膨脹現象。我們用這本書來解釋,國家或領導的精神下級沒有有效的去執行,沒有盡全力去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達到一個國家的公務員都缺乏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態度,又何況是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組織呢?作為此次改革的公務員和國家領導人來說,我們似乎沒有建立起來共享的價值觀,但是從中央到地方我們一直喊著為人民服務,喊著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呢?我們不得而知,中國的政府在改革的方面還在努力,包括2008年的改革,它在紀念侯游是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拭目以待。但是有一點中國的企業和國家越來越缺乏像此書中主人公——羅文那樣的人了。近來國家公務員利用公款賭博,公司出納員利用公司錢財買方置地的都不在少數,僅每天的報紙上刊登的就不少那實際呢我就不說了。例如
對於企業來說同樣的道理,這是一個基本的價值觀。企業中所享有的價值觀應該或肯定是明確的。例如百事可樂的企業文化就是努力打造年輕人的飲料。於是當百事可樂的推銷員預見一個老人的時候,他會對老人說:您給您的孫子買一瓶百事可樂吧。他不會對老人說:您買一瓶吧,也讓自己激情一下吧。
我們倡導企業要忠誠的員工,無論什麼時候。他心中牽繫著這個組織。無形的組織文化告訴他在哪裡一定要維護組織的形象就像一個人要努力地維護祖國的形象一樣的道理。
《郵差弗雷德》的理念已經被中國的企業,尤為中國的私營企業所積極學習。在航空和一些星級的酒店業已經有了很好的表現。但令我們堪言的是一些國有企業的部門---城鎮的政府部門更甚。公務員的嘴巴就是一架機關槍,誰過去多說一句話,她(我在此用她是因為一項調查顯示,女性公務員的嘴巴更厲害)就對誰開火,而且辦事的效率又是極其的慢。我有這樣一個經歷石家莊到張家口的一條鐵路,有1000個座位,我買張火車票盡然在等了6個小時的時候後,售票員對我說:「沒有了。」我問道,不是才賣了100張嗎?她說,昨天就賣完了。我又問,她還沒有等我張口就大叫:下一個。
中國的縣鄉政府正在給中央的政府形象抹黑,這無疑是給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社會的變動也在慢慢的醞釀著危機,我相信一旦中國有暴亂,這些人會死得很慘。我們需要政府去學習管理的知識,去給政府的組織文化構建一種無形的價值觀,而非喊在嘴邊的口號,這樣才是日農民信任的政府,才是人民支持的政府。
《誰動了我的乳酪》講述的是企業要適應變化。我在之後會談到,在此不再贅述。
推薦閱讀:
※6·28微課|張紅川博士:轉變思維模式,科學應對壓力
※領導,你「說」對了嗎?
※產生慌張情緒的原因原來是它?
※隆中對告訴你如何識別機會借勢破局
※?強軍牛企,靠的只有鐵一般的紀律與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