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考古
第一節 舊石器時代考古
一、石器時代的定義與時代特徵
1、石器時代的定義:考古學上劃分時代,一般是以勞動生產工具的發展為尺度的。所謂石器時代,就是人類使用的勞動生產工具,主要是以石材為原料加工製作的,考古學上把金屬冶煉出現之前的這一歷史時期稱為石器時代。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除石器外,還有木器、骨器、角器、陶質工具、小件銅製品等。
2、石器時代的分期與上下限:
(1)石器時代的分期: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金)石並用時代
(打制石器)(細石器) (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外還有小件銅器)
(2)我國石器時代的上下限:180萬年前(西侯度文化)--1萬年前--結束於4千年以前(二里頭文化)因此石器時代佔中國、也是世界全部歷史的99。8%以上,人類的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石器時代。
3、舊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1)舊石器時代是人類開始誕生,並向現代人演進的歷史階段。這時期的人類體質具有原始的特徵,屬古人類(化石人)範疇;(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進入現代人範疇)
A、古人類的類型:分猿人(直立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和智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兩個類型。
B、化石:化石是埋藏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骸、遺物和遺迹。化石的形成原因:生物死後,在一般情況下由於物理、化學和生物諸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會迅速消失;只有當機體埋藏在這些因素不起作用的介質中時,才能保存下來。形成化石的首要條件是生物體得到埋藏,免受外界的風化和破壞;此外,埋藏在地下的生物體要發生石化作用。石化作用分填充作用、交替作用和蒸餾作用等。
a、填充作用:動物死後,肉體很快腐爛,但其骨骼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如果這時為泥沙或其它物質所掩埋,被封閉起來,不受風化和破壞,因而便保存下來。在帶有礦物質的地下水通過骨骼的孔隙流過時,會將礦物質填充在骨骼里,使原來的生物組織得到保存而形成化石。填充作用所形成的化石,一般都比較堅硬和沉重。骨化石就是這樣形成的;b、交替作用:埋藏在地下的生物體的某些成分會在地下遭到溶解和破壞而被另一種礦物質所代替,使原來的形狀仍得到保存,這就是經過交替作用而形成的化石。一般的木化石就是這樣形成的,植物的木質部分在地下難以保存,由二氧化硅交替石化便成木化石;c、蒸餾作用:埋在地下的生物,其中的一些水分和揮發性的物質蒸發後,在地層內仍保存有碳質印痕,這便是蒸餾作用形成的化石。植物的樹葉和種子化石就是通過蒸餾作用形成的。
(2)舊石器時代在地質學上屬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
(3)舊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和生產工具:舊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生產工具主要為比較粗糙的打制石器,人們從事採集、漁獵的生活,多居住在洞穴中,這時期陶器尚未出現。
舊石器的製作與類型: a、選擇石料:硬度、韌度;從礫石到燧石、石英岩、砂岩、角頁岩等b、打制石器:分直接打擊法(分錘擊法、摔擊法、砸擊法、碰砧法等)和間接打擊法(通過用帶尖的木棒或骨棒作為中介物來打擊石片),分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兩種。c、石器的修整:對其邊緣和刃部。d、舊石器的種類: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球等。e、石器與天然石塊的區別:石器是人類有意的、有目的的製作的,它與因自然力而破裂的石塊有很大區別。石器上一般帶有以下特徵:檯面、打擊點、劈裂面、半錐體、波狀紋等。而自然撞擊的石塊上沒有。
二、我國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
(一)直立人及其文化
1.西侯度文化 a、1961和1962年發現於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村附近。b、發現石製品32件,採用了錘擊、砸擊和碰砧3種方法,有刮削器、砍斫器、三棱大尖狀器等,反映出石器工藝達到了一定的水平。c、還發現燒骨、帶切痕的鹿角和動物化石。d、西侯度文化的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年代為距今180萬年,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2.元謀人及其文化A、1965年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B、發現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 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牙齒粗壯,唇面比較平坦,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被命名為「元謀直立人」。C、先後出土的石製品共7件,人工痕迹清楚,有石核和刮削器。D、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E、元謀人的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年代為距今170萬年,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3.藍田人及其文化 a、1963年和1964年發現於陜西省藍田縣的陳家窩和公王嶺。B、公王嶺的頭骨化石屬於一個30多歲的女性個體,陳家窩的下頜骨屬於一個老年女性:頭骨有許多明顯的原始性狀,如額骨非常低平,眉嵴碩大粗壯,吻部突出,下頜後傾,頭骨骨壁厚,腦量估計為780毫升左右;(中國最早的頭骨) c、公王嶺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狀器為特色的石器,並發現了用火遺迹。D、年代為距今約100—65萬年。
4.北京人及其文化(1)人類化石a、1921年安特生髮現「周口店第 1地點」(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坡的洞穴);b、1921和1923年,先後發掘出兩顆人牙;c、1929年,在裴文中主持下發現了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 d、到1937年共發現北京人頭蓋骨5個,此外還有頭骨碎片、面骨、下頜骨、股骨、肱骨、鎖骨、月骨等,以及牙齒147顆。(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這些珍貴的標本下落不明);e、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發現北京人的牙齒5顆,下頜骨一具,1966年發現一個殘破的頭蓋骨。f、總共得到了屬於40多個個體的北京人化石。g、北京人的體質特徵:頭部與四肢發展的不平衡性(頭部較原始,四肢進化較快); (2)文化遺物:出土大量石製品(10萬件以上)、骨角器(鹿角、鹿頭骨)和用火遺迹(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燼層中,發現許多被燒過的石頭、骨頭和朴樹籽,還有一塊紫荊木炭。灰燼有的成堆,說明他們已能很好地管理火。)。
(3)北京人遺址發現的巨大學術意義: 北京人遺址是世界範圍內所發現的同一階段人類遺址中材料最豐富,最系統的,為研究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數據。在北京人發現之前,雖然德國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人和德國的海德堡人已經問世,但材料較少,直立人的地位未得到學術界的公認;自從北京人頭蓋骨發現以後,特別是隨後又發現了石器和用火遺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從而基本上明確了人類進化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二)早期智人及其文化
1.丁村人及其文化:a、1954年發現於山西省襄汾縣丁村。b、遺址中出土有屬於一個十二、三歲少年的3枚牙齒化石,兩枚門齒舌面呈鏟形,比北京人的細小。這兩枚門齒與現代蒙古人種的沒有明顯差別;c、石器以三棱大尖狀器為突出特徵。d、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早期。2.大荔人(陜西大荔)3.許家窯人(山西陽高)4.馬壩人(廣東曲江)5.桐梓人(貴州桐梓)6.長陽人(湖北長陽)
(三)晚期智人及其文化1.山頂洞人及其文化a、1930年發現,1933~1934年發掘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遺址頂部的山頂洞。b、山頂洞分為上室和下室。上室是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發現有嬰兒頭骨碎片、骨針、裝飾品和少量石器;下室應當為墓葬(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埋葬),發現有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些軀幹骨,共代表 8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人骨周圍散布有赤鐵礦的粉末及一些隨葬品,說明下室是葬地。c、出土了石器(數量少,總共25件,都不具代表性)、骨角器(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針,針身保存完好,僅針孔殘缺,殘長82毫米,針身微彎,刮磨得很光滑,針孔是用小而細銳的尖狀器挖成的,它是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縫紉工具)和穿孔飾物(裝飾品非常豐富,有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小石珠、小石墜和刻溝的骨管等。裝飾品的出現,表明山頂洞人已經有了審美觀念)。
推薦閱讀: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商代的玉石器
※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新石器時代玉器
※野人武宗雲挽救了即將消失的羅布泊史前文化——中國石器行(羅布泊段)
※我國新石器末期的政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