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參政的先行者鄧悅寧

          鄧悅寧(右二)與家人在一起

  這位華裔在美從政先驅的經歷再次證實:有志者,事竟成。  在美國,約佔總人數百分之一強的華裔曾長期被隔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一代又一代的華人進行了艱苦的努力。儘管美國華人參政的道路坎坷,充滿艱難挫折,許多先行者依然義無反顧,前赴後繼。直到二十世紀中葉,華人在美國政壇高層的空白局面終於被打破,而鄧悅寧可謂是率先取得突破的代表人物之一。  鄧悅寧是美籍華人參政的先驅者之一。他於1946年當選美國亞利桑那州眾議員,1966年當選亞利桑那州參議員,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華裔州眾議員及州參議員。鄧悅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政壇上,活躍了28年之久,為華人參政及維護移民權益做出了卓越貢獻。

「天使島」上永生難忘的屈辱經歷

  鄧悅寧,又名鄧榮勛,1904年2月4日出生在中國廣東省開平縣赤坎鎮護龍鄉永安里的一個華僑家庭。他的祖父母是鄧家第一代移民,早在19世紀下半葉美國「淘金熱」時就已經從中國移民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他的父親鄧道隆也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從此拉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禁止華人移民美國的歷史序幕。《排華法案》禁止華人女性入境,造成華人社區男女性別比例失調。鄧道隆成年時正值《排華法案》肆虐時期,只能回到家鄉,與一黃姓女子結婚成家。在鄧悅寧兩歲時,其父又離別妻兒,獨自回到美國,因收入微薄,很少寄錢回家。鄧悅寧的母親含辛茹苦,將兒子養育長大,還讓他在家鄉上了幾年小學。  1916年,鄧悅寧跟隨族兄到廣州求學,在市立學校讀了半年,因受當時社會上出洋浪潮的影響,萌生了出國謀求發展的念頭,遂寫信給父親。他的父親鄧道隆替他在美國辦好移民手續,寫信通知他到加利福尼亞州去。  1918年底,不滿15歲的鄧悅寧在廣州登上了一艘開往舊金山的輪船,並在船上充當侍者,換取微薄的小費維持生活。經過三個多星期太平洋上的風浪顛簸,終於在1919年1月抵達了三藩市。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天使島上移民審查站的屈辱生活。  根據《排華法案》,華人移民入境美國時必須受到嚴格審查,天使島上的移民審查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所謂「天使島」是舊金山海灣內的一個小海島,是當年華人及其他亞洲國家的人越過太平洋,進入美國的門戶。遠渡重洋的亞洲移民,船靠舊金山後,首先被送上天使島的移民審查站進行資格甄別、檢疫。從1910年至1940年,共有100萬人先後遭此厄運,其中華人約17.5萬人,審查的期限少則兩周,多則兩年。對於早期來美國的華人移民來說,這裡帶給他們的沒有絲毫與「天使」相關的祥和或安寧,而是成為他們在美國厄運的開始。  在這個彷彿「人間地獄」的名為審查站實為拘留所的木製房屋裡,三層狹窄的「碌架床」擠滿了新移民。伙食十分惡劣,沒有浴室和廁所,還要接受裸體檢查。如發現新移民患有傳染病,一關就是一年半載,有的還被投回「唐山」(驅逐出境)。新移民過著囚徒般的生活,審查過程充滿歧視與羞辱,一些人不堪忍受,在絕望中自殺身亡。  鄧悅寧當時受到的是「不受歡迎的移民」待遇。在那裡,他忍受了三個月暗無天日的禁閉生活,並度過了他15歲的生日,最後在父親多方努力下,才得以獲准離開。這段形同牢獄的生活經歷在鄧悅寧心靈深處留下了難忘的烙印,使他深刻體會到其他移民過去所受的苦難,激發了他非要消除種族歧視不可的志氣。他暗中發誓:將來如果能在美國居留,一定要成為律師,要為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充滿種族歧視的美國移民法而奮鬥。

歷盡坎坷的創業之路

  進入三藩市後,鄧悅寧走上了艱難坎坷的謀生、創業之路。  鄧悅寧從小胸懷大志,熱愛學習,無奈家境貧寒,讀書的機會不多。到美國後,他走的是一條半工半讀加刻苦自學的道路。最初,他在舊金山一個同村叔伯開設的一間雜貨店當傭工。後來,又轉到一間洗衣館去當洗衣工。但當他獲得美國居留權後想進入公立學校讀書時,加州一條「不會講英語的人不許進入該州公立小學」的特別法規將他擋在校門之外。他不得不離開三藩市,跟隨一個名叫鄧亨利的叔伯去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在那裡半工半讀,並進入一間公立學校念英文。  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鄧悅寧非常珍惜。他白天上學念書,放學及周末、假期,則在鄧亨利開設的雜貨店裡幫工。他先後在格蘭特小學和門羅小學就讀,以4年時間讀完了8年小學的課程。升入鳳凰城聯合中學後,又以2年時間讀完了3年中學的課程。上中學期間,鄧悅寧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機遇——經同學介紹,利用課餘時間為時任亞利桑那州州長的坎貝爾夫婦當管家。由於他精心操持,家務被管理得井井有條。坎貝爾夫婦對這個既聰明、又勤快的中國小夥子十分喜愛,主動提出要教他學習一些新東西。在坎貝爾幫助下,鄧悅寧學到了不少政治常識以及進行政治問題辯論的方法,而坎貝爾太太則教他學會了用英文寫文章。通過勤學苦練,鄧悅寧的英文水平提高很快,他曾參加當年亞利桑那州舉行的學生徵文比賽,並獲得冠軍獎。1925年夏,鄧悅寧完成了中學學業,也離開了坎貝爾夫婦,轉到一家華人經營的餐館當洗碗碟工人、侍者和廚子。人們常說:處處留心皆學問。鄧悅寧對此體會很深。兼任管家的經歷,讓他對政治有了初步認識;在餐館打工,則讓他學到了經營生意的「門道」。鄧悅寧覺得,僅有中學學歷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繼續學習。於是,1925年秋,他到設在圖森市的亞利桑那大學求學深造,但因為經濟困難,只讀了一年就被迫退學。後來,他又回到鳳凰城,進入二年制的鳳凰城初級大學攻讀。這一階段的經歷,為鄧悅寧日後進軍美國政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28年,在鳳凰城經營雜貨店的叔伯鄧亨利,與幾位老鄉合夥,購進一間負債破產的雜貨店。他們認為鄧悅寧年輕有為,勤勞忠厚,便邀請鄧悅寧去主持店務。鄧悅寧欣然同意,並拿出自己勤儉積蓄的380美元作資本,當上了雜貨店的老闆。在此期間,他得友人介紹,與一個中國女移民黃玫瑰結婚。婚後,夫婦同心協力,除經營雜貨生意外,還出售蔬菜、肉類。鄧悅寧恪守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定價公道,保質保量,深獲顧客的信任,生意日漸紅火,僅兩年時間,便償還了所欠債務。再過兩年,雜貨店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零售進而批發,生意更為興隆,利潤越發豐厚,鄧悅寧也因此在當地商界同仁中名聲大振。

衝破「玻璃天花板」的華裔先驅

  對於20世紀中葉之前的美國華裔來說,從政是一條充滿風險、異常艱難的道路。因為長期以來,華人在美國處於被歧視、被排斥狀態,沒有政治地位,即便後來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湧現了眾多華裔精英,但在政治上卻似乎仍被一層「玻璃天花板」隔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然而,殘酷的社會現實教育了華裔,他們越來越感到,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必須在政府中有自己的聲音,而要做到這一點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當時,敢於選擇參政乃至從政是需要勇氣和實力的,鄧悅寧則堪稱衝破「玻璃天花板」的華裔先行者。  當然,鄧悅寧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就去「闖」政壇的,在採取行動之前他已作了充分的準備。  早在鄧悅寧的生意大有起色之時,他就開始主動參與社會活動。他遍訪當地僑胞,講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鼓勵華僑互助合作,還廣泛徵求意見,發動組織了鳳凰城華商總會,併當選為該會首任會長,為謀求華僑、華人職業保障和共同福利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鄧悅寧還是個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的人,很風趣而又勤奮,對音樂十分愛好。為此,他還成為了當地音樂會的會員。他在二胡、笛子等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方面,頗有造詣,擁有很多聽眾。  由於鄧悅寧為人坦誠,急公好義,樂於助人,因而獲得當地群眾的擁戴。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密切聯繫僑胞,讓他贏得了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日後登上美國政壇打下了基礎。  1940年,事業有成的鄧悅寧毅然踏上參政之路。他加入美國民主黨,並於當年11月在當地僑胞的鼓勵下,第一次參加亞利桑那州眾議員競選。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初次參選的鄧悅寧由於經驗不足,以17票之差落選,但這並沒有使他氣餒,反而更堅定了他攻讀法律、步入政壇的決心。  在鄧悅寧看來,只有精通法律,才有資格去參政、議政及修改法律。於是,他於次年再次進入亞利桑那大學法律學院深造。該校距離他居住的鳳凰城有110英里車程,但鄧悅寧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難,不辭勞苦。他每周往返學院兩次,以超乎尋常的鑽研精神,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一般人需要7年才能修完的課程,其學業成績在同班29名同學中名列第三,取得了法律學士學位,隨後又順利通過亞利桑那州的律師考試,成為當時全美僅有的八位華裔律師之一,並在其鳳凰城所開的雜貨店旁,設立了亞利桑那州第一家華裔律師事務所,掛牌執行律師業務。這一從業經歷,也進一步提高了他的聲望。  1946年,42歲的鄧悅寧以民主黨候選人的身份,再次參加亞利桑那州眾議員的競選。他總結了上次參選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卓有成效的競選策略。在參選之初,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發動,提出了「給予一個熟悉法律的人以參政機會」的口號。根據自己所在選區的合格選民大多是黑人和說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裔人的特點,鄧悅寧在競選過程中,除使用華語、英語外,還用西班牙語發表競選演說,贏得了美國人、西班牙歐裔人、南美移民、亞洲移民以及華裔同胞的支持,最終勝利當選,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不是在美國出生而當選為美國州眾議員的華人,為華裔參政開了一個好頭。

為維護華裔移民權益殫精竭慮

  自從在美國站穩腳跟後,改革美國不合理、不人道的移民法例就一直是鄧悅寧孜孜追求的目標。  在攻讀法學課程過程中,鄧悅寧曾廣泛查閱歷史資料,了解美國移民法制定及修改的沿革。1882年以前,美國對中國移民是沒有什麼官方限制的,當時的中國移民,一般是受到歡迎的(從1849年到1882年,共有30多萬華人入境美國,他們大多數是來自中國廣東省的青年男子,居住在美國西海岸,受教育程度很低,從事著金礦開採、鐵路建設或是農業這樣的勞動產業)。但後來隨著美國國內失業人數的日益增多,美國的種族主義者將失業問題歸咎於中國移民的不斷增加,於是排華法例便相繼訂立。1882年,美國議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華工入境,禁止華人妻子到美,禁止華人同美國白人婦女結婚。接著,1894年,中美合訂工約之後,美國又通過了很多禁止華人入境的法案,並於1910年,在三藩市舊金山港外的天使島設立移民審查站,專門禁閉審查中國新移民。到了1943年,美國的排華法例雖被廢除,但美國當局對中國移民入境的手續仍十分苛刻,諸多限制。而執法的移民官員更變本加厲,百般刁難,使當時旅居美國的華僑備嘗艱辛。  針對上述狀況,鄧悅寧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專門研究了美國移民法,對其中不合理的法例逐條進行深入分析。當選州議員後,鄧悅寧爭取到了話語權,他廣泛聯絡美國各方面的律師,根據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則,積極提議敦促修改美國移民法中不合理、不人道,甚至歧視華人的法例。他的提案經美國國務院專案小組研究,並在法院的支持下交由議會聽證,最後循法定程序得到通過。  1952年,鄧悅寧的苦心追求結出了「果實」——修改移民法案成功。美國移民局終於取消了華僑入境時必須接受禁閉審查等多條不人道的移民手續,並准許華人申請攜同配偶入境。而移民法例的修改,也使得以後到美國去的亞裔新移民也同樣受惠,免遭種族歧視和不合理的移民待遇。鄧悅寧因此被人們讚譽為「促請美國修改移民法例的鬥士」。  由於鄧悅寧政績顯著,以後他又曾二度連任亞利桑那州眾議員。1966年,他又獲美國民主黨提名,當選為亞利桑那州的參議員。鄧悅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政壇上,活躍了28年之久,深受當地華僑、華人的擁戴和讚揚。  鄧悅寧當選為州眾議員之後,將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社會活動中。每年,他都要出席州議會規定的常務會議以及一些特別會議。會議前,他會廣泛接觸民眾,傾聽呼聲,然後準備提案或講稿;會議期間,他會暢所欲言,積極提出意見、建議;待會議結束後,他才回到設在鳳凰城的律師事務所去,處理自己的日常事務。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忙到晚上九時,才能回到自己開設的中國餐館進晚餐。他曾不無感慨地說:「當議員、律師,一天24小時工作也不夠,雖然沒有像開雜貨店那樣容易賺錢,但能夠為社會、為民眾造福,我樂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直到晚年,鄧悅寧仍然十分關心有關維護華人利益的事情,時常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座右銘來勉勵後輩。鄧悅寧有6個子女,均事業有成,其女鄧芳玲秉承父志,也活躍於華人社區,是美華協會舊金山市灣區分會會長。  1977年12月19日,鄧悅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去世,終年73歲。他艱苦奮鬥,矢志不移,為華僑華裔謀福利的精神,受到人們讚揚。1983年,美國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教授那加沙華博士,用英文寫了一本名叫《夏季的風:鄧榮勛傳》的書,介紹鄧悅寧的生平事迹。亞利桑那州州長布魯士·巴比特為該書寫了推介文章,美國國會議員巴利·戈華特為該書寫了前言。  為表彰其畢生致力於華人參政及維護移民權益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全美亞太裔律師協會曾在2005年10月於芝加哥召開的年會上,特別向全美有史以來第一位華裔州參議員及州眾議員鄧悅寧先生頒發了「年度先驅者大獎」。歷史也將永遠銘記這位傑出的華裔參政先行者。

  文章來源:《文史天地》第155期  作者:周有恆

  

推薦閱讀:

歷史上真的存在「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嗎?
這些葯被美加列為禁藥或致殘 可華人常吃! 
「華人與狗」?
華人女星作品31
美華人女性婚姻觀 改變

TAG:美國 | 華人 | 行者 | 參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