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面部小痣惡變成蘋果大的腫瘤

小夥子面部小痣惡變成蘋果大的腫瘤

核心提示:一個人身上的痣越多,衰老進程就越慢?果真如此嗎?哪些痣或胎記,需要特別注意,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最近,網上流傳一則消息:英美等國研究者以2000多名18歲—79歲參試者(其中包括900多對雙胞胎)進行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一個人身上的痣越多,衰老進程就越慢。在人均30顆痣的基礎上,每增加25顆痣,看上去就會比實際年齡年輕2—3歲。

  痣多的人,是不是真的就長壽,這個還真沒哪個杭城醫生敢斷言。但是,昨天記者在浙醫二院就遇到一名小夥子,小時候左耳垂下方的面腮處就有顆指甲大的紅色胎記,一直把它當成痣,結果前兩年這個痣瘋長,長到了蘋果大小,一查是神經纖維瘤。

  哪些痣或胎記,需要特別注意,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一顆痣變成一個大腫瘤

  小夥子才16歲,貴州人,剛初三畢業。

  「自從出現這個腫塊,並慢慢變大後,他的性格也變了,越來越內向了。」爸爸鄭先生說,這顆紅色的痣,孩子一出生時就有,10多年過去了都沒有變化,2年前痣的地方開始突起,帶他到貴州當地醫院看過,都說沒辦法手術。

  今年,腫塊已經長得有蘋果大,外面的皮膚還紅紅的,很顯眼。在浙江打工的鄭先生,帶他來杭州看。

  浙醫二院口腔外科嚴奉國副主任醫師介紹,其實小鄭面部的這個腫塊是個神經纖維瘤。這種瘤好發於15—20歲的年輕人身上,有些患者一直任其生長,甚至長大蓋住半張臉,手術是唯一解決的辦法,

  當然,手術的風險是很大的,首先這種瘤裡面血管極為豐富,術中患者極易大出血,臨床上有報道過術中出血死亡的病例。其次,耳垂下方的面腮部,分布著5根頭髮絲粗細的面部神經,如果手術時損傷,患者會出現閉眼困難、嘴角歪斜,甚至會半張臉癱瘓。

  幸運的是,手術很順利,嚴奉國等專家還在小鄭的大腿處取了塊皮膚組織,給他移植到了面部。

  「有些胎記會慢慢消失,有些痣一輩子都不會變化,但有一部分真的需要警惕。」嚴奉國醫生說。

  哪些痣可能有惡變風險?

  外形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正常

  哪種痣最不能忽視呢?看過電影《非誠勿擾2》的人可能都還記得,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因為患上黑色素瘤,最後放棄治療,選擇了自殺。

  有些黑色素瘤很容易被人當做黑痣,不引起重視。這種瘤的高發人群是30-60歲之間的中老年人,且女性偏多。 與國外多發於身體軀幹部位不同,中國人的黑色素瘤患者多發於手掌、腳底、頭頸部以及會陰部等處。

  省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濤說,「主要是痣被抓、摳之後破損,導致病變。要盡量避免在痣的表面抓、摳、擠,如長在腳底和地面摩擦較多的痣,惡變幾率會增高。此外,還要避免痣暴晒在太陽光下。」

  估計每個人身上都有痣,有些痣一輩子都好好的,沒必要擔心。那麼,怎樣來鑒別那些不好的痣呢?

  首先,外形不對稱,普通的痣大致是圓形的,奇形怪狀的痣應當注意;

  第二,邊緣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界線不清,色素向四周蔓延,表面粗糙、有皮屑,黑痣高於周圍的皮膚;

  第三,顏色不正常,黑色素瘤會在棕黃色或棕褐色的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有些黑色素瘤甚至沒色素;

  第四,直徑大於5毫米(差不多鉛筆上橡皮頭大小)。

  另外,當黑痣出現發癢、疼痛、潰瘍、感染、出血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檢查。

  哪些胎記家長需特別注意?

  色素痣、白色或暗紅色色斑

  胎記,在醫學上稱為「母斑」或「痣」。

  新生兒中最常見的一種胎記就是蒙古斑,這種胎記平坦、光滑,黃種人尤為多見,常出現在寶寶的臀部或腰部,多為淡藍色、淡灰青色或暗青色斑片,看上去像一片淤青,通常會在學齡前逐漸消失,因此爸爸媽媽不必擔心。

  血管瘤中的毛細血管瘤和皮下深層的海綿狀血管瘤,也是在新生兒身上常見的胎記類型,都是對健康沒有什麼影響,而

  且會隨著時間消失,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哪些胎記需要特別注意?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胎記中的色素痣。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多年不變,家長不必過分擔心。但極少數可能會惡變,變成我們前文提到的黑色素瘤。

  在新生的寶寶身上,很少會出現白色的胎記,這種不常見的胎記一定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因為寶寶可能發生抽風、癲癇症,以及智力發展障礙。

  寶寶的身上出現暗紅色斑,這種斑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剛出生時的桃紅色轉變為淡紫色。一旦出現,面積就會比較大,且多出現在面部和頸部。一旦長在寶寶的眼瞼上,就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需要治療。

  有的家長發現寶寶身上會有大量的類似黑斑花紋的胎記,出現這種胎記父母要注意,寶寶可能會發生智力障礙、癲癇、抽風等疾病,而且女寶寶的發病率高於男寶寶。


推薦閱讀:

腫瘤患者的「發物」與「忌口」
液體活檢:帶你窺探腫瘤的更多秘密
劉嘉湘腫瘤臨證(十七)
腫瘤患者飲食常走兩個極端
表觀遺傳與腫瘤治療:聯合免疫檢查點

TAG:腫瘤 | 面部 | 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