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相機二三事

小編說

膠片攝影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之後,老相機收藏熱卻悄然興起,看著二手相機市場琳琅滿目的相機身影,論壇上某個類型被炒起來了就一窩蜂購買,或者一頭霧水地在二手商店不知從何買起。如果你只知道萊卡那麼你就OUT了,相機的世界可比這大得多,雖然帶可樂標的經典款在二手市場上經久不衰,但是每個人手裡都是那麼幾件會不會太沒創意?

撰文、攝影:苗高杉

  筆者打算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藏心得,著重介紹十三款與眾不同又有實用價值的老相機,希望能給朋友們一些啟發。

  這些相機年份主要以上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為主,大部分都能找到可用的膠捲,閑暇時拿來拍拍照也對得起開銷的成本。某些經典的機型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哈蘇500C/M、祿來福來雙反、柯達雷丁娜系列等,他們在照相機發展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因為產量不小,所以價格也不是無法企及。另外,某些稀有但是知名度不高的攝影器材也是我感興趣的,例如我曾經在德國的二手市場淘到一台Super Dollina相機,出自德國的一家小相機廠Certo,做工和性能都非常優異,但是國內很少有人聽說過它。

  相機品相也是收藏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但是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完美品相而花過高價錢。因為市面上絕大部分老相機產量都很大,你永遠都能夠再遇到類似品相的,要理性對待,切莫心急。另一方面,太完美的機器你會捨得去用嗎,如果只是放在柜子里而不發揮其使用價值,未免會心存惋惜。

下面針對幾款比較有代表性的機型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1、蔡司Ikoflex II型,二戰前德國產的中畫幅雙鏡頭反光相機。

  收藏相機走到現在,重新拿起這台機器會讓我回想起剛開始接觸老相機的日子。最初不懂收藏,只是因為喜歡它獃獃的模樣,便從二手店帶回家。價格不貴所以也不擔心把它玩壞,背著它走很遠的路,捕捉陳年舊事,把時光定格在6乘6厘米的方形膠片上,沒想到有一天它真的成了歲月的見證者,也是一個可以與之分享回憶的夥伴。

2、哈蘇500C/M CLASSIC版,90年瑞典產。

  在中畫幅相機的發展史上,哈蘇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最有名的如1969年阿波羅登月的照片就是用哈蘇相機拍攝的。我在老相機交流會上賣出十多台相機,然後換來這一套三機五鏡。上任主人是一位年邁的教授,他跟我說八十年代初每台十八萬元,可謂天價,但即使如此,整個教育部也僅有兩台,他們學校幸運地分得一台……聽老前輩講相機的故事,讓我更懂得珍惜;或許很多年以後會有年輕人重新拿起它們,聽我講我的故事。

3、寶麗來250型風琴機,又叫撕拉片相機。

  我在易趣網(ebay德國)花200歐元買了一套藏品,賣家說郵包里還有空間所以再送我兩台,這台就是其中之一。漂洋過海到達我家,經歷了長期的閑置,有一天在玉淵潭看到有人在用一模一樣的機器,於是趕快回家改裝了電池再買盒相紙開始試水。如今回頭再看寶麗來,我很同意「寶麗來相機給使用者提供了無限可能,每一張創作都是唯一的。」那種即拍即得的瞬間驚喜只有使用過才能體會。

4、英國Microcord/Microflex雙反相機。

  二戰初期,英國對德實行貿易禁運,為滿足國內需求,Micro Precision公司設計生產了Microcord相機,之後又升級為Microflex。這兩款相機產量不高,物以稀為貴。它們都仿自德國祿來相機,相比於祿來,英國貨用料更足,體型略大,質感厚重;然而,最吸引人的還是它們各自所配的Ross和TTH鏡頭,英國四大名鏡品牌之二,出片的細節渲染淋漓盡致,明暗漸變層次分明,滿滿的英倫格調讓人愛不釋手。

5、英國軍旗Commando摺疊皮腔相機。

  此相機是二戰期間英國軍旗(Ensign)公司為軍方開發的一款測距聯動摺疊相機,其名稱「Commando(突擊隊)」也驗證了這一點,其「焦平面移動」的對焦方式非常特別。每一個相機收藏者都會有自己的偏愛,比如說,我對英國的器材情有獨鍾,再加上此機使用方便,很多重要場合都應付自如。

6、珠江S-201單反相機。

  1973年,由軍工部組織國內五家企業聯合開發,借鑒了尼康大F相機的可換取景器設計。台灣《攝影天地》雜誌稱其為國產的「准專業照相機」,在國產相機史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我的這台是和朋友交換得來的,當時的我對日系德系都略知一二,但是國產相機的知識卻是空白,著實慚愧。後來讀了很多資料,圈中朋友給了不少指點,才了解到曾經有過那麼多國產相機品牌;像這款S-201,設計合理,光學素質優異,成像不遜於進口貨,值得國人驕傲。

7、黑色是柯達No.3 Autographic相機,使用118膠捲,紅色的名稱無從考證,使用120卷,製造年代1900-1920。

  聊到收藏,很難迴避的問題就是藏品的價格與價值。前者是指市場上的流通價格,相機也算是一種古玩,大家會覺得越古老的會越貴,其實不一定,嚴格來說是越稀罕就越值錢。對於摺疊相機來說,彩色皮腔比黑色皮腔更少見,而彩色飾皮就更為稀有。關於價值,我覺得每一台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它們對於我具有相同的價值。

8、美國產的膠木簡易相機。

  估焦、小光圈、膠木殼、塑料鏡片、簡易快門,或許這些就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的LOMO相機的鼻祖了吧,不過想當年這些傢伙也應該是在七八十年前的年輕人群中風靡過了吧。相機和所有的物件一樣,簡單或者複雜,便宜或者昂貴,都有其適用的領域。讓更廣泛的群體能夠使用上相機,比設計製造最精密的照相機更有意義。

9、康泰時Contax RF II型相機,二戰前德國蔡司公司生產。

  此康泰時(Contax)非彼康泰時,此紅T非彼紅T。1926年,四家德國相機製造廠合併成立了蔡司伊康(Zeiss Ikon)公司;二戰後蔡司被拆成東西德兩部分,直到九十年代重新合併;70年代西德蔡司公司開始與日本雅西卡合作,最後幾經轉手到現在由確善能代工生產。收藏,或許也是一種閱讀歷史的方式。我站在這裡回望,很多故事值得感慨。

10、柯達No.4 Cartridge,1897年英國造。

  No.4 Cartridge是柯達公司首架使用膠捲的摺疊皮腔照相機,所使用的104型膠捲早已絕跡。你很難想像這個木盒子來自於100年前,看看你周圍的其他事物,歷史最久的來自於哪個年代,而再過一百年還會剩下哪個;相機有明亮的眼,百年前的攝影師們就用如此的視角嚴肅地審視世界,而百年後的你依然可以聽見與當年人按動快門相同的迴響。

11、柯達No.2 HAWKETTE,上世紀30年代英國造的膠木相機。

  當收到這台相機時,我發現裡面有膠捲,送去沖洗並期盼著能有影像,結果什麼也沒有,雖然年代太久也是情理之中,但仍舊略感失望。這是我第一次發現遺失在相機里的影像。相似的經歷之後也發生過,欣慰的是,後來真的有結果,儘管充滿了斑點與變色,但是感覺美妙非凡,就像從好久沒穿的外套口袋裡翻出鈔票一般。

12、福倫達Vito旁軸相機,1950-1970年德國造。

  價格便宜,性能卻不打折扣,我喜歡隨身攜帶一台,用膠片記錄日常點滴。我的收藏總價值並不高,購買原則以實用為主,我會盡量把手中的攝影器材利用起來,而不是打包封存束之高閣,收藏不為日後升值,而是通過親身體驗來發掘更敏銳的自我。有時我路過某個攝影器材店,貨架上那些高價的精緻古董,我覺得,除了變成膜拜對象之外已經不能稱之為相機了,相機就該掛在胸前,拿在手裡。

13、福倫達Alpin相機,上世紀20年代德國造的干板相機。

  很稀有的機型,所帶的寇麗尼亞鏡頭被譽為福倫達「經典中的旗艦」,相機帶水平和上下移軸旋鈕,後背帶磨砂對焦屏,Alpin可以進入最小的大畫幅相機之列。我淘到這台相機時有種到達收藏終點的感覺,但那只是一種假象,你要時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收藏這個玩意兒,路還長著呢。

  以上幾款相機在市面上還是容易買到,雖然它們基本上都不貴,但是在相機發展史上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特立獨行,當你在朋友圈中拿出一台別人都沒有見過的老傢伙的時候,會不會吸引更多的目光,當你振振有詞地介紹它的工作原理和歷史的時候,是否會被大家連聲讚歎。當然,虛榮只是很小一部分,老相機將會給你帶來的並不僅僅只有這些,文化與品味才是最真實的收穫。好啦,不說太多,留給大家慢慢摸索體會吧。


推薦閱讀:

數碼相機拍攝基礎教程
三星NX系列無反相機或將復活?
照相機:135畫幅與120畫幅比較
佳能單反相機攝影入門教程(第二十四課)
最好的相機就在你手中

TAG: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