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降壓:優勢PK誤區

高血壓,是無數患者健康生活的巨大隱憂,由於害怕西藥的副作用等因素,很多高血壓患者選擇服用中藥治療高血壓。中醫藥能降血壓嗎?同西藥相比,中藥降血壓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對於中醫藥降壓,我們是否有認識上的誤區?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於長期升高的血壓會引發心衰、冠心病、中風、高血壓腎病等一系列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猝死。我國是世界上受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據2002年全國營養與健康調查,估計患病人數超過1.6億。面對高血壓如此高的發病率和嚴重併發症,我國高血壓的控制率卻極低,能夠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的患者僅佔6.1%。然而,西藥需終生服用,服西藥後血壓易反彈、波動,西藥有副作用,等等,眾多因素讓多數高血壓患者難以下定決心堅持服用西藥,而把目光投向傳統中醫藥。血壓計發明於19世紀,西醫也是從那以後才開始測量血壓,並開始了對高血壓治療的研究,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有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方法。中醫雖然歷史悠久,卻並沒有高血壓的概念。那麼,中醫在治療高血壓方面還有自己的優勢嗎?與西醫相比,它的劣勢又有哪些?人們在使用中藥降壓時,是否也有一些誤區呢?五大優勢根據其臨床表現,高血壓病屬於祖國醫學「頭痛」、「眩暈」範疇。《黃帝內經》中「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對高血壓的最早認識。1.癥狀改善明顯高血壓的癥狀主要包括:(1)血壓升高導致的不適。頭暈、頭痛、耳鳴、失眠、胸悶、心悸氣短、健忘、腰酸乏力等;(2)靶器官(如心、腦、腎等)損害和相關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癥狀。如伴左心衰竭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氣短、胸悶、紫紺(嘴唇或指甲、皮膚髮紫)等。西藥治療高血壓,往往能很快使血壓下降,甚至恢復正常,但在改善頭暈、頭痛等癥狀上效果欠佳。而中醫中藥是以辨證為基礎的,強調整體治療,癥狀改善比較理想。如當高血壓患者出現頭痛、頭暈、頭脹、失眠、煩躁等癥狀時,中醫認為是由於肝腎陰虛,陰虛陽亢,陽亢化風所致。通過清熱瀉火、平肝熄風的治療,往往在血壓下降的同時,上述癥狀也隨之改善。而結合補腎之法,用中藥六味地黃丸、大定風珠等補肝腎治療後,甚至還有提高性生活質量,減少夜尿,改善腎虛的作用。再舉個常見的例子,長期高血壓的患者,因為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的狀況,頭疼並不是很明顯,但是單純地使用西藥降壓後,血壓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適應「血壓正常」的狀況了,頭疼的癥狀更明顯。而中藥治療高血壓,降低血壓緩慢,同時癥狀改善明顯。因此,中醫治療高血壓不單著眼於血壓的下降,更著眼於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2.保護靶器官治療高血壓,降壓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但是不能僅僅局限於降壓,更重要的是在降壓的同時,要預防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因為靶器官受損引發的心衰、腎衰等往往比高血壓本身更為致命。除一些西藥有保護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發現,中醫中藥在對某些受損器官的逆轉以及併發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藥丹參、田七、赤芍、丹皮等協同降壓的同時,還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預防及治療中風的效果;又如黃芪可強心利尿,降壓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腎功能。而且,中藥治療高血壓,通常從患者的具體病證出發,採用辨證論治的方法,以中藥復方,調整體內環境,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使心、腦、腎、血管得到保護。3.與西藥合用減除副作用中、西醫治療高血壓各有優勢,亦各有局限。臨床實驗證明,中西藥合用療效優於單用西藥或單用中藥。中醫治療根本原則以平衡陰陽、調整氣血運行為主。一般認為,中藥近期療效較低,而西藥近期療效較高,但毒、副作用較大。中西藥合用後,西藥既可發揮近期療效高的長處,又由於用量相應減少而減輕其毒、副作用。中藥的降壓作用可提高近期療效,又具有遠期降壓作用。故中西藥合用治療高血壓,具有見效快、療效高、副作用少的優點。如常用的鈣拮抗劑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長期服用以後往往出現浮腫,就可以同時給予健脾利濕的中藥白朮、茯苓、豬苓、車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腫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類降壓藥(如開博通、洛丁新、一平蘇等)會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葯,對此可選用中藥桑葉、桑白皮、百部、前胡、陳皮、蟬衣、佛耳草、川貝、象貝等疏風宣肺止咳,針對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癥狀,還可以加用馬勃、玄參等清熱利咽。可見中西藥合理聯用,可以減輕或消除副作用,達到「減副增效」 的目的。4.降壓平穩和緩西藥治療高血壓,常常有為達到目標血壓而頻繁加減藥量等情況,因此,也常常出現血壓波動幅度較大的現象。而中藥降壓作用緩和,穩定血壓效果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觀察腎功能)、玉米須、鉤藤等,尤其適用於早期、老年高血壓患者。較重的高血壓病配合中藥治療,也可防止血壓較大波動。5.非藥物治療降壓有效有中醫特色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氣功、針灸、理療、推拿等,這些治療已被證實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研究證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給予針刺、推拿,有降低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對一些高血壓患者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氣功適用於各期高血壓,能起到調整大腦皮層功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升壓反應,糾正人體機能失調,提高抗高血壓的能力,不論單獨運用還是配合藥物治療,均有較好效果。飲食療法、葯枕治療亦是可取的。三大劣勢1.起效慢由於中藥純度不高,大部分中藥製劑以中藥材原葯、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葯,中藥起效慢的現象仍然存在。2.用藥不方便眾所周知,服用中藥一般要將一大包一大包的藥材煎成湯汁,然後整碗整碗地喝下,無論是煎藥還是服藥,都比西藥製劑麻煩,這也是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中藥的原因之一。3.難辨證辨證論治是中醫用藥的特點,對高血壓病也是如此,證型不同,用藥也會大相徑庭。但要做到準確辨證就有一定難度,需要有經驗的中醫師作出診斷,僅靠血壓計或患者病史很難做到準確辨證。除此以外,中醫藥缺乏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也是導致人們懷疑中藥療效的一大主因,在臨床驗證、療效評價、臨床試驗研究等方面,中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四個誤區1.道聽途說,自行服藥很多人道聽途說一些方劑或單葯有降壓作用,就自行買來服用。殊不知,中藥治療高血壓絕非千篇一律,對別人有效的葯,對您未必有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同樣是高血壓,不同的人卻可能屬於不同的證型。針對不同的證型,用藥各不相同。劃分證型能使用藥更準確,療效更高。同時,證型劃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個高血壓患者可能同時兼有兩種證型,也可能兼有其他癥狀。這些都需要中醫師明確診斷,患者不明自己的證型就胡亂服藥,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嚴重。2.中藥降血壓永不反彈很多人認為西醫治標,中醫治本,服中藥後血壓降至正常說明已經「斷根」,不會反彈,可以停葯。一些不法商家也常常宣傳某某中藥產品能「根治高血壓,不用終身服藥」。所謂永不反彈,是指永遠不會再有血壓升高,這種觀點在目前來看還是做不到的。治療高血壓要堅持長期乃至終身用藥,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都如此。根據很多中醫專家的經驗,有的高血壓患者用單純西藥治療很難控制病情,加用中藥以後血壓往往可較快達到目標血壓。這時如果繼續服用中藥,血壓保持穩定,原來的西藥可以適當的減量,或者減少使用的西藥種類,但中藥不能停服。這意味著中藥治療高血壓不是短時間服藥或服藥後血壓降至理想值以後就不用再服了。目前,我國的中醫藥專家正在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希望將來對於一些輕、中度的高血壓,通過中醫藥調理,加上生活方式上的注意,可以不必終生服藥。但即便以後能做到這點,是否停葯仍然需要由醫生做出決定,決不可自行停葯。3.中藥沒有毒副作用俗話說「是葯三分毒」,不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一樣。藥性苦寒的中藥服後可能會引起胃痛、嘔吐、腹瀉等不適,藥性溫熱的中藥服後可能會產生咽痛、口渴、熱瘡、便秘、鼻出血等。一些中藥如馬兜鈴、關木通、夏枯草、龍膽草等服後會引起腎功能損害。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是一個著名的古方,其能瀉肝膽之火,在高血壓患者肝火亢盛之時常被選用。可是有人服用後卻導致腎功能損害,因其含有對腎功能有損害的龍膽草和關木通。偏聽偏信,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點是錯誤的。4.「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重大突破」中醫博大精深,在很多人心目中,中醫有一種神秘感,在心理上形成了中醫有「無限可能」的想法。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把中醫神化,大肆宣揚某種中藥、家傳秘方能根治目前世界上還無法治好的病,聲稱「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重大突破」,蒙蔽甚至坑害老百姓。和西醫一樣,中醫也不是萬能的,更不存在什麼「神醫」。儘管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有一定作用,許多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在努力探索中醫藥防治高血壓病的機理,也初步發現某些方葯能改善血脂代謝,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強血管彈性,但中醫藥治療高血壓至今還沒有取得世界公認的、能多次重複的成果,更沒有「療程短、不反彈,不用終身服藥」的神話出現。廣大患者應謹慎對待有關「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重大突破」的宣傳。中醫怎樣治療高血壓中醫認為,高血壓病是因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損傷,或因年老體衰,腎精虧損等導致臟腑陰陽平衡失調,風火內生,痰淤交阻,氣血逆亂所致。治療時通常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肝陽上亢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之法。方用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山梔子、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苓)。該方具有鎮靜、鎮痛和降血壓作用,故本方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常用方。用該方出現筋脈拘急,手足痙攣,舌絳(深紅色)苔少等癥狀則要停用。2.肝腎陰虛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眩暈,伴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養陰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黃丸(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該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調血脂和抗動脈硬化的功效,適於腎性高血壓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時脾胃虛弱、食少、大便稀爛的患者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用。3.陰陽兩虛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脈沉細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陰助陽法。方用金匱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該方能抑制脂質過氧化,保護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微循環,並通過調節高級神經活動而起到降血壓作用。用該方出現口乾、咽痛、發熱等癥狀則要停用。4.痰濁中阻型表現此證多見於肥胖型高血壓病患者。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脹、沉重如裹、胸悶多痰、肢體沉重麻木、苔膩、脈滑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半夏、白朮、天麻、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半夏白朮天麻湯能有效改善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患者的血脂代謝,使患者血脂代謝正常,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壁沉積,增強血管彈性,從面使血壓趨於正常。用該方出現口乾喜飲,五心煩熱等癥狀則要停用。5.淤血阻滯型表現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心悸、舌質紫暗、脈細澀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活血化淤、理氣止痛。方用血府逐淤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該證型多見於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性的作用,通過擴張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該方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比如高血壓並發腦出血者則要停用。6.沖任失調型表現本證多見婦女更年期前後,血壓不穩定,多隨情緒變化而波動。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質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調和沖任法。方用二仙湯(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知母、黃柏)。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壓是婦女更年期中的一個主要病證,二仙湯由壯陽與滋陰益精葯合用,其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陰益精,濡養沖任,諸葯合用,直達病所而獲降壓效果。用該方出現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等癥狀則要停用。以上是高血壓病的幾個常見中醫證型,臨床上要準確把握每個證型的辨證要點,治療以代表方為主,隨證加減,靈活運用,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服用西藥降壓後,癥狀仍不能緩解者,配合中醫辨證論治,不僅能提高降壓效果,而且還能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也是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病的優勢所在。● 高血壓伴隨癥狀的中藥加減兼見失眠:加用中藥柏子仁、酸棗仁、遠志、燈心草、夜交藤、合歡皮等安神助眠。兼見胸脘痞悶、噁心厭食:加用蘇梗、旋復花、丁香、藿香、佩蘭、荷葉、砂仁、蔻仁等。兼見耳鳴重聽:加用石菖蒲、鬱金、磁石等。兼見腰膝酸軟,可加用桑寄生、川續斷、巴戟肉、鹿角膠等。● 目前認為具有降壓作用的單味中藥鉤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黃芩、丹皮、杜仲、酸棗仁、臭梧桐、決明子、山楂等。編後:中醫藥在對高血壓的癥狀治療上,有其獨特的優勢,與西藥聯合使用更能互相取長補短,提高療效。但與單用中藥相比,西藥降壓作用更為有效、確切。因此,中藥不能完全替代西藥的作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規範地使用。五 象 之 鷹 歡 迎 您
推薦閱讀:

常見抗生素用藥誤區(青黴素)
寶寶一日三餐中存在的7大誤區,你中了幾條?
新手養金魚這些誤區 你中了幾個?
糖友應適量食用水果糖尿病飲食避開5個誤區
豬場消毒5大誤區,您遇到過嗎?

TAG:中醫 | 誤區 | 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