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陪伴39歲總統入駐愛麗舍宮,法國女人的魅力真的就因為她們會穿衣服嗎?

像法國女人那樣去生活

今天刷屏的,無疑是39歲的法國總統和他64歲的妻子即將雙雙攜手入駐愛麗舍宮,全世界也都在祝福這段感情。比起特朗普和他年輕的妻子,我必須說,很好,這很法國。這就是法國男人,和法國女人的故事。

「法國女人」這四個字本身就是文藝界的萬年標籤,據說在亞馬遜搜這四個字,會搜出九百多本書。也許因為女性在法國歷史和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自由引導人民中的自由女神瑪麗安娜就是女性形象,據說她象徵「自由」和「理性」。

「法國美女」這個形容詞不是特指法國女人中的美貌者,而已成為人們針對法國女子群體的一個泛指名詞,世界上很少有一國之婦女享有如此高評價,想想還真是如此。

西方女權主義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的產物,而「女性主義——Feminism一詞,最早也出現在法國。法國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西蒙娜·波伏娃,至今還為法國人所推崇。也許,法國女人,更多、更早的用勇於追求自由?全世界似乎都在研究法國女人的魅力,在公眾號搜一下法國女人,會出現上百篇法國女人的穿衣搭配法則,法國女人的魅力真的就是因為她們比較會穿衣服嗎?

當精緻生活成為一種習慣

法國人的優雅,在於他們面對生活自有一套執拗的態度。法國式的生活藝術更有品質、更優雅和精緻。在法國街頭,年老仍舊風姿綽約的女士比比皆是,她們身材苗條,氣質高雅,打扮精緻時髦。

波德萊爾曾經寫過關於巴黎的很多小場景。有一次,他見到在公共音樂廳周圍的,一位面孔窮苦但神情高傲的婦女,穿著喪服,帶著年幼的兒子,隨著音樂晃動腦袋。「她的全身散發著顯示高傲貞操的香氣,用深沉的目光看著那些光彩照人的人」。

法國設計師可可·香奈兒說,服飾的美感永遠都只是道德忠實性與情感真實性的外部再現。所以說,法國人講究的美,是有風骨的。

「美食美器」的貴族精神也深植於每位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法國女人心中,她們會儘力將餐桌布置的盡善盡美,招待客人從來不是只有好吃的食物那麼簡單。她們用極高的標準審視著自己,用細膩的眼光看待生活,即使是未展露在他人面前的部分,她們也不會因而鬆懈,這是法國人對於美的致敬與不願妥協。他們把對於生活的講究拉拔到全新的高度。

所以,請像法國女人一樣精緻的去生活。因為,你就是你的生活,認真對待生活,過有品質的生活,生活才會同等的回報你。

法國人對生活的享受,正是因為有內在道德和情感的支撐,才顯得可貴。「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當海明威說這段話,他指的那些伴隨一生的東西並不是妝容、櫥窗和享樂,而是那種滲透進身體里的態度。

當挑戰成為一種樂趣

如果有導演打電話給你,要你演一個殺人狂的女兒,在電影開篇就被強暴,並沒有報警,然後親自收服罪犯,據說很多女演員都回絕了,但是於佩爾答應了下來。她喜歡這種挑戰,她演過多部電影,幾乎都不雷同,她沒有扮演過瓷娃娃或者性感女郎,她詮釋的角色繁多,偏執,神經質。

她的演技舉世公認,從雛妓到茶花女、包法利夫人、變態女教師,尤其擅長這種略帶神經質,慾壑難填的獨身女性。多虧了她爐火純青,收放自如的表演,才讓片中許多啞然失笑的場景有了合理性。從冷淡的受虐者,到偏執的控制狂,放在其他演員身上或許狗血,但是於佩爾演起來就像是度身定作,她熱愛在事業中、角色中這種延續的挑戰。

當事業真正成為一種魅力

拉加德,她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被《金融時報》評委年度最佳財長,被《名利場》評委法國最具影響力人物的第一名。你能看出來她今年已經60歲了嗎?

她最愛穿著各種Chanel外套出席公眾場合,她戴著粉色絲巾參加了IMF任職新聞發布會,她的每一次出場,都成為時尚媒體的焦點。當事業真正成為女性的魅力,這是多麼精彩的一件事情?

當美不再千篇一律

年僅14歲的蘇菲·瑪索帶著電影《初吻》在大銀幕上顛倒眾生,該片上映後即刻讓她風靡全法,被稱為「法蘭西之吻」,18歲時她不顧一切愛上44歲的波蘭籍導演安德烈·祖勞斯基,不惜鬧上法庭借錢與公司解約。她大膽出演《狂野的愛》,徹底終結「玉女形象」,搖身成為「性感女神」。從《芳芳》、《勇敢的心》到《安娜·卡列尼娜》,她用自己的實力征服世界,在好萊塢商業片和法國文藝片中遊刃有餘。

法國女人的每一個決定都是仔細思考而來,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取悅自己的根本之道。正如Juliette Binoche因為《英國病人》而斬獲奧斯卡最佳女配後,面對紛至沓來的好萊塢片約,選擇了拒絕。她說「我從20歲起就開始拍攝電影,也自始至終保持了自由拍片的權利,不會受任何外界的影響。」

你會發現,她們都不是「模式化的性感尤物」,外形上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共同點。但把她們擺在一起,你又會發現,她們也有很明顯的共性:自然、自我,慵懶,性感、酷。

與其說法國女人對「完美」沒有偏執,不如說法國女人懂得聰明地保留下專屬於己的特質,這特質與自身所有的一切協調舒適。不去在改變中丟失自己,更在不會再刻意的堅持中讓自己面目不清,與其美得千篇一律,不如特色得辨識度高清。

當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法國民意機構曾做過一個調查顯示:法國平均每人每年讀書約12本,從幾歲到幾十歲,人人都在閱讀,閱讀幾乎成了法國人的符號。而法國女人世襲傳承的優雅,也不無嗜好閱讀的原因。

以無數性感演出出名的伊娃格林,《戲夢巴黎》是她的開山之作,後來她出演了無數性感、裸露各種限制題材的影片,以美胸美體聞名於世,這樣一個女演員,她幾乎不參加發布會,很少走紅毯,不去夜店,幾乎沒有花邊新聞,她的生活就是家--片場,兩點一線,平時拍完片就回家呆著,最大的愛好是看書,或做動作標本。

她們把生活讀成詩、讀成散文、讀成小說。從識字開始,就開始了一生的閱讀。亦舒說,讀書的唯一用途是增加氣質,世上確有氣質這回事。而專註閱讀的女人,沉浸在書中心無旁騖的神情,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當自律不再是一句空話

據說法國女人,一生都在保持瘦與筆直。就像布麗吉特,雖已63歲,三個孩子的母親,但不得不說她的身材真是保持得相當贊。不過法國女人不太推崇不太節食,比較注重飲食結構,喜歡高蛋白的優質食材,纖瘦輕盈真是法國女人一生推。

薩科齊的妻子,卡拉·布呂尼也是一個「不省心」的法國女子。傳聞稱布呂尼讓薩科齊減肥減到住院,布呂尼不止對身為總統的薩科齊要求嚴格,自己也沒閑著,唱歌、演戲什麼也不耽誤。而且在著裝上盡顯法國女人舉手投足間的風範,最為人稱道的是Dior外交,對自己的身材管理毫不鬆懈。

當婚姻不再是一種依附

「沒有她,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今年4月,39歲的馬克龍在贏得第一輪投票後這樣描述妻子對自己的影響。

馬克龍也一直對妻子懷抱欣賞與敬意。當選前馬克龍就曾宣布,他會給他的妻子一個公職。他說:

「她不會拿納稅人的錢,但是她一定會有存在感,她會有自己的事業,她也會一直在我身邊。」

現年64歲的布麗吉特即將隨丈夫入住愛麗舍宮,被問到是否準備好做第一夫人了,她說:「在經歷了20年之後,我已準備好和他做任何事了」。

他們的婚姻,就是很多年以前,西蒙.波伏娃說:

婚姻是聯合兩個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項彌補。被供養控制的婦女,並不因為手中有一張選票就從男人那裡得到解放!她還是處在奴僕的地位,只有勞動(個體價值)才是她真正自由的保證。婚姻是神聖的結合,

任何從中取得的快樂,

都必須伴以認真和嚴肅。

當年齡終成美麗

她們的美來自哪裡?是簡約、自信、智慧,還有:愛自己。歐洲並沒有「剩女」這個概念,年齡在大多數法國女人看來完全不是問題,反而是成熟的標誌。而男人也很欣賞女人成熟之後流露出的智慧和優雅。優雅地老去,何嘗不是種幸運。50歲?60歲?根本不是問題,這才是生活新篇章的開始。

年齡並沒有成為法國女人優雅的羈絆,歲月的沉澱反而成為她們最迷人的殺手鐧。

所以說,法國女人的魅力,真的只是她們會打扮嗎?

講態度,有風格,愛生活;

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做永遠獨立清醒的自己。

V有沒有熬得一手好雞湯呢?

呼籲轉發支持哦

就醬

么么噠

職場Vstyle

(ID:V-fashionstyle)

專註職場穿搭和美劇劇評三百年~~~

博主是一個不定期更新的穿搭號,保證提供全網品味最好的職場穿搭和乾貨

值得守候和期待哦~~~~

愛時尚、愛八卦、愛美劇

Think smart, Look amazing


推薦閱讀:

TAG:衣服 | 魅力 | 法國 | 陪伴 | 總統 | 愛麗舍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