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現在的知識分子非常軟弱

資中筠:現在的知識分子非常軟弱

2012年09月05日 14:42:24 文章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星評

字型大小T|T

列印 分享

 

  人物周刊:李澤厚評論90年代時,說90年代是一個學問家凸顯,思想家淡出的年代。

  資中筠:我覺得90年代的學術非常浮躁,學問家並沒有凸顯。如果是指的類似乾嘉時期因避文字獄而埋頭訓詁那種學風,並沒有出現。當然,以中國之大,這些年人文社科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很有分量的學術著作,而這些著作之所以有價值恰恰在於思想上有新的深度或創見。真正有深度的學術很難與思想分開。也不能說思想家淡出,因為後來還是出現了一些到現在為止思想還相當活躍的人。當然不一定成其為「家」。

  我覺得是思想分化了。有一些人功成名就,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而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思想越來越透徹。分化的主客觀因素都有。我經常說「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那麼現在我覺得,功成名就的人是淫於富貴,生活比較艱苦的人是移於貧賤,放棄了理想的追求。另外也還有一種無奈,覺得那個勢力非常強大,沒有什麼用處,做一些事情會碰得頭破血流,這就是屈於威武。

  還有一個原因,90年代以後知識分子的經濟地位大大提高了。80年代的社科院是以窮著稱的。當時有很多笑話,說你沿著建國門的大街從東往西走,走到你看見裡面出來的人都穿得破破爛爛的地方就知道那是社科院了。有好多諷刺的話形容那裡頭的人學問最大待遇最差,而的確當時的社科院在思想上是走在前沿的。當時我覺得挺光榮的,後來就不一樣了。

  現在,大學教授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都有兩套房子了。你如果再要想抗爭,馬上就失去好多你現在擁有的東西。說工人階級失去的是鎖鏈,而現在知識分子失去的又是財富又是地位。有些人很在乎,哪怕實際東西並不失去,有幾次高級座談會不邀請他就很不舒服了。我問過某人,他明明不同意某些意見,但是他在會上不說。我說你要在會上說了會怎麼樣?他說下次人家就不請我了。所以我就覺得現在的人變得非常軟弱,連這點虛榮都不願失去。

  中國經濟增長代價太大

  人物周刊:現在有一個詞叫做「中國模式」,您怎麼看待?

  資中筠:首先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中國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摸到現在正好所有這些因素湊在一起變成了這種情況。所謂「中國模式」就是GDP增長比較快,實際上就這一件事情,是中國引以為自豪的,而造成這個增長的代價太大,許多因素都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會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很多學者也都指出過這點,其中包括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等。這不是一般破壞和浪費,而是竭澤而漁。中國的GDP 中占很大比例的是房地產經濟,不是高科技的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這樣健康的經濟發展。房地產倒來倒去地產權都在政府手裡,而土地是有限的,它不是一個無限的資源。

  人物周刊:似乎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讚賞「中國模式」?

  資中筠:其實西方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的確,現在西方的執政者喜歡強調中國強的方面。就像父母對孩子,有一種父母是溺愛孩子,老是說我們的孩子多好,看見人家孩子強的時候就會說其實他還有什麼什麼毛病;還有一種父母就老是跟自己的孩子說你快努力吧,你看別人又比你強了。中國人習慣於第一種,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特別是美國人、日本人,是第二種,他們危機感特別重。譬如過去美國跟蘇聯競爭的時候,他們整天說蘇聯如何強。蘇聯衛星比他們先上天了,他們簡直如喪考妣,大講美國「差距」。現在中國正在上升,這個是不可否認的,他們就覺得這個事兒對他們即使不叫威脅至少是挑戰。這樣的論調對我們的國民會起很大的誤導。他們說「中國模式」好,他們倒實行看看!

  另外,他們的工人是一點也不羨慕中國的,他們是資本家羨慕中國。在前幾年的一次會議上,我碰到一個德國人,他說中國將要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在會後,我就跟他說,你過高估計了中國的發展,中國還有很多困難。他說,你們連工人的工資都可以不發,我們怎麼競爭得過你們?他們的工人待遇、福利稍微差一點就受不了,而那時中國工人的工資特別低,他們當然就想來中國投資。所以不管是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他們的工人階級最恨中國。原來人家一罷工,資本家受威脅就得讓步,現在資本家就說那我上中國投資去了,你們就失業吧。我們這種「競爭力」能持續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與單親家庭的孩子交往?
20年後 你會比現在更幸福嗎
現在是離婚旺季嗎_
氣功到現在還有未能被科學解釋的例子嗎?
「港毒」「佔中」鬧劇為何現在開鬧,如何擺平他們?

TAG:知識 | 軟弱 | 知識分子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