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決定孩子未來生活能否快樂和滿意的重要因素。而作為父母,你對待孩子情緒的風格,直接關係著孩子情商的高低。

通常,對待孩子的情緒,父母有四種反應模式——忽視型、反對型、溺愛型、情緒輔導型。下面這個場景里,每個父母的反應能讓我們對這四種模式有個大致的理解,你也可以比對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多數時候都是哪種反應模式。

場景還原:有個小朋友不小心將你家孩子的玩具弄壞了,你的孩子很沮喪,伸手打了那個小朋友……面對這種情形,不同情緒反應模式的父母會怎麼做:

● 忽視型父母會說:「嗨,這有什麼哭的,不就一個玩具嗎?我們還有好多其他玩具呢,來,你們玩別的玩具吧!」

● 反對型父母會說:「你這麼哭鬧、打人是不對的,他不是故意的,你要對小朋友好一點!」

● 溺愛型父母不知道該說什麼,可能只是安慰孩子,相信孩子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

● 情緒輔導型父母會說:「我知道你很生氣, 小朋友把你的玩具弄壞了,你很難過對嗎?所以你才打了他,是嗎?我能理解你生氣的感受,如果我是你,我也會生氣的,但是打人是不對的,我們一起來想想怎麼解決好嗎?」

對於孩子的情緒,忽視、反對、溺愛都無濟於事

上面的場景是不是讓你感覺似曾相識?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受不了孩子有情緒,認為憤怒是有破壞性的、恐懼的時候就是懦夫、沮喪意味著失敗……只希望這些情緒儘快消失。我們更關注怎樣克服情緒,而沒有看到情緒的意義。

● 我們或討好、或威脅——「不哭,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用忽視的方式讓情緒過去。

● 或反對—— 「 哭的孩子不勇敢!」「這有什麼好哭的?」「你發什麼脾氣?」……結果,孩子學會了忽視情緒,為自己有情緒而感到羞愧。

● 或溺愛——接受孩子的任何表達,不給孩子設立界限。沒有情緒指導,他們只提供舒適和自由。結果,孩子缺少平靜下來的能力,沒有界限感,很難維持朋友關係。

這並不是說我們都是不合格的父母,我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模式,是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是在忽視、反對、溺愛情緒的教育方式中長大的,我們自己就不知道如何處理情緒,也就無從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但是,情緒如果不被聽到,反而會被強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學習做情緒輔導型的父母

我們鼓勵的是做第四種類型——情緒輔導型的父母。很多調查顯示,父母成為孩子的情緒輔導員,能令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因為孩子確信,父母能夠理解他們的情緒和處境,並幫助和引導他們找到解決方法。情緒輔導型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更加平靜、快樂、智商更高,交朋友和與朋友相處的能力也更高,因為他們信任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與人相處也就變得更容易。

當孩子經歷困難情緒的時候,其實也是我們自己學習處理情緒的機會。作為父母,需要明白一點——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情緒是錯誤的。可能有錯誤的,是孩子在情緒中的某些行為。孩子需要父母的共情,當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才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學習如何安全地處理情緒。

特邀專家:白大衛

西班牙臨床心理醫生、靈性導師。15歲正式走上心靈成長的道路,在世界不同角落探索心靈成長的各種技術、學派和傳統。在世界各地執教「內在小孩」課程。著有《你不是孤單一人》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兼則六度次第決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人是有命的,人的命一生下來就決定了,怎樣才能改命呢?
媽媽決定家庭的溫度,家庭決定孩子的未來
八個字,決定了你是不是「富貴命」
決定乳腺癌是否放療的三個關鍵問題

TAG:孩子 | 父母 | 情商 | 態度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