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包袱」:為什麼日本人不結婚?| 趨勢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日本同樣是一個「不結婚」的國都,那麼相對於新加坡政府上陣催婚,日本更像是坦然地接受了這一現狀。不結婚逐漸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狀態,今天我們就深入地分析一下,日本人為什麼不結婚?

撰文:錢岳

責編:靳永愛

如果大家喜歡看日劇,相信大家從一系列的日劇里,已經對日本的婚姻家庭現狀有了一些了解。從《不結婚》,到《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再到《家族的形式》,這些日劇,都宣傳著同一個主題:我們不想結婚!

《家族的形式》劇照

《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劇照

日本有多少人沒結婚?

有人說,日劇中的純愛系早已成為過去式,關注現實已經成了當下日劇的創作規律。這些講述「不結婚」故事的日劇,當然是有現實基礎的。日本的人口普查數據也清楚地顯示了日本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現狀。根據日本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如下圖),30-34歲的人裡面,有47%的男性和35%的女性從未結婚。即使在45-49歲的人裡面,也還有23%的男性和13%的女性從未結婚。

如果你覺得這些數據還不夠震撼,那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的數據,對比一下。同樣是2010年(如下圖),中國30-34歲的人裡面,只有13%的男性和5%的女性從未結婚,遠低於日本的47%和35%。而在40歲以上的各年齡組的人裡面,女性的未婚比例都低於1%(幾乎等於零),男性未婚比例也僅為3%左右。

為什麼日本人不結婚?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日本人都不結婚呢?研究日本社會的著名社會學家Larry L. Bumpass和他的合作者們2009年在亞洲人口研究(《Asian Population Studie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marriage package」(婚姻包袱)。研究者說,在傳統的日本家庭里,許多家庭內部的角色都捆綁在一起,對已婚人士,特別是對女性來說,婚姻不是一件小事兒,而是很多事情被打包在一起,於是婚姻成為一個包裹,甚至是一個包袱。通常來說,結婚、生孩子、撫養孩子、贍養年邁的父母,都是捆綁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做出結婚的決定,往往意味著他們願意生養孩子和照料雙方的父母。兩個人結婚後浪跡天涯或者脫離大家庭當丁克夫妻,在傳統的日本家庭體系里,是不被認可的。

特別對於女性而言,她們結婚之後,就被期待要退出勞動力市場,轉而去承擔家庭內部的角色。因為婚姻被看做是一生的承諾,所以日本女性也被期待著要畢生承擔家庭內部的角色。日本的家務分工非常不平等,妻子做了絕大部分的家務勞動。我自己的研究顯示,在日本夫妻里,妻子大概做90%的家務,而丈夫只承擔10%的家務。同時,亞洲父母都看重孩子的教育,而媽媽被認為是孩子取得學業成功的主要負責人。媽媽不僅需要輔導孩子完成家庭作業,還要帶孩子參加各種課外補習和培優班。

「婚姻包袱」與女性就業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在就業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因為結婚、生孩子而退出勞動力市場,即使以後有機會重新就業,也會降低女性守住好工作的可能性。而婚前的就業經歷讓女性有了獨立賺錢的體驗,並且讓她們知道了,在婚姻之外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可以融入社會。因此,結婚後需要承擔的那些家庭角色就給職場女性帶來了負面的後果,包括失去經濟獨立以及未來獲得好工作的機會。那你可能會說,會不會是日本女性結婚後,自己不想工作了呢?日本的社會調查顯示:日本的已婚女性有37%是不工作的,但其實只有8%的已婚女性是自己不想工作;想要增加在外工作時間的已婚女性是想要減少工作時間的女性的兩倍。所以,日本女性婚後退出就業市場或者減少工作小時數,往往不是她們自己選擇的結果,而是迫不得已的。女性在婚姻之外的機會變多了,而在在婚姻之內,丈夫並沒有更多地參與家務分工和撫養孩子。以前女性如果不結婚,她們可能以後也不會獲得很好的事業和經濟成就,但是現在一旦結婚,就意味著她們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和機會。換句話說,女性已經不僅僅只想做家庭主婦,但是傳統的「婚姻包袱」的期待以及丈夫沒有更多地承擔家庭內部的角色,使得婚姻對女性喪失了吸引力,同時由婚姻而帶來的「機會成本」的損失也更大了。這其實是很多國家都存在的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的人生際遇和社會角色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是社會對男性的期待、以及男性在家庭內外的角色都沒什麼變化。這種男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發生的變化的不對等性,使得婚姻對女性的吸引力逐漸變小。

「不結婚」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除了「婚姻包裹」的影響之外,另外的一些因素也導致了「不結婚」在日本逐漸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生活方式。從生命歷程的角度來說,由於男性、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延長,他們有更長的時間探索和體驗婚姻之外的生活,更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習慣。正如《家族的形式》的男主角說的,活到了39歲,他已經很了解自己了,他發現「我就是這種人,不適合和別人一起生活」。

《家族的形式》劇照單身生活的體驗可能降低婚姻生活的吸引力:正如《家族的形式》里說的,「一旦體驗了不結婚的自由,就很難放棄這樣的輕鬆生活了吧」。或許更重要的是,日本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是單身:45歲以下的人有一半的人沒有處在婚姻關係里(包括從未結婚、離異和喪偶)。所以,「成家」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這些沒結婚、沒孩子的同齡人,提供了一個很大的交朋友的圈子,單身的生活並不會很孤單或者疏離。同時,日本的媒體(比如這些日劇)以及人與人的接觸,都讓這種「不結婚」的狀態被越來越多人知道和了解,因此,大家也對這種傳統家庭生活之外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納。

有意思的是,在一個男性和女性的數量差不多的社會裡,有多少女性沒結婚,就會有差不多數量的男性沒結婚。但是,社會輿論和大眾媒體,包括今天介紹的「婚姻包裹」的理論,都強調和解釋的是「為什麼婚姻對女性越來越喪失吸引力」。那麼,在日本,同樣多的「不結婚」的男性究竟是因為女性不想結婚,所以他們找不到人結婚,從而被迫單身呢?還是他們也因為各種原因主動地不想結婚呢?這是一個問題,或許需要更多的大眾媒體和學術研究的關注。

參考文獻:

Bumpass, L. L., Rindfuss, R. R., Choe, M. K.,& Tsuya, N. O. (2009).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low fertility: the caseof Japan.Asian Population Studies,5(3), 215-235.

Qian, Y., & Sayer, L. C. (2016). Division of Labor, Gender Ideology, and MaritalSatisfaction in East Asia.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8(2), 383-400.

World Marriage Data 2012. http://www.un.org/esa/population/publications/WMD2012/MainFrame.html

錢岳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專註研究家庭婚姻、

社會性別關係。

權威、嚴謹、客觀我們帶你體驗不一樣的情感婚姻生活

點擊閱讀原文,和我們一起玩耍
推薦閱讀:

2018/19潮流警報:拼接
古筮六爻屬朱辰彬首創理論之十九:矛盾趨勢定向三大原則
重要時間窗確立中線趨勢
比爾蓋茨:手寫會成為平板的操作趨勢
港股保持上升趨勢 資金「借基」掘金港股

TAG:日本 | 婚姻 | 日本人 | 結婚 | 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