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格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

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孔子說:「君子合群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群。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孔子說:「由,我教給你怎樣做的話,你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

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

孔子說:「《關睢》這篇詩,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哀傷。」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里仁》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論語·里仁》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里仁》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里仁》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論語·里仁》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里仁》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里仁》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里仁》子遊說:「事奉君主太過親近,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親近,就會被疏遠了。」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公冶長》

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孔子說:「質樸多於文采,就像個粗野的人,流於粗俗:文采多於質樸,就流於虛偽、浮誇。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論語·雍也》孔子說:「一個人的生存是由於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隻他僥倖地避免了災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論語·述而》

孔子說:「如果富貴合乎於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願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於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幹事。」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孔子說:「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泰伯》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職位上的事。」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人,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論語·子罕》

孔子說:「可以一起學習的人,未必都能學到道;能夠學到道的人,未必能夠堅守道;能夠堅守道的人,未必能夠隨機應變。」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憲問》孔子說:「貧窮而能夠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裕而不驕傲是容易做到的。」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論語·憲問》孔子說:「說話如果大言不慚,那麼實現這些話就是很困難的了。」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本事。」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論語·憲問》孔子說:「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也不猜測別人不誠實,然而能事先覺察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這就是賢人了。」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論語·憲問》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論語·衛靈公》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忠誠的態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擔心死亡以後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求之於自己,小人求之於別人。」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合群而不結黨營私。」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採納他的好話。」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我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揚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擴大。」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習,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不擔心貧窮。」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衛靈公》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論語·衛靈公》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於小信。」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論語·陽貨》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習《詩》呢?學《詩》可以激發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論語·子張》子夏說:「君子有三變: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接近他又溫和可親,聽他說話語言嚴厲不苟。」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著他。」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論語·堯曰》孔子說:「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禮儀,就不能立身處世;不善於分辨別人的話語,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推薦閱讀:

阿平仔的【人生格言】
格言網
讓人沉思的格言
薩迦格言----薩迦班智達 著
有哪些稍一改動,馬上意境大變的格言?

TAG:論語 | 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