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第三章 社會經濟
第三章 社會經濟
一、生產關係是經濟關係
(一)生產關係是經濟利益關係
人們的生活自古以來就建立在生產上面,建立在這種或那種社會生產上面,這種社會生產的關係,我們恰恰就稱之為經濟關係。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48l頁。
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歸根到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係;可是這些關係總是同物結台著,並且作為物出現。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1859 年8月3—1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4頁。
私有財產的形成,到處都是由於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發生變化,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和促進交流——因而都是由於經濟的原因。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505頁。
每一既定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表現為利益。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一1873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209頁。
(二)經濟利益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l一3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39頁。
各個人藉以進行生產的社會關係,即社會生產關係,是隨著物質生產資料、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而變化和改變的。生產關係總和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係……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5頁。
德意志帝國是一個具有半封建制度的君主國,然而在這裡起決定性作用的歸根到底卻是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
恩格斯:《德國的社會主義》(1891年10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293頁。
把所有各式各樣的人類的相互關係都歸結為唯一的功利關係,看起來是很愚蠢的。這種看起來是形而上學的抽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一切關係實際上僅僅服從於一種抽象的金錢盤剝關係。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79頁。
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係的要求而已。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21—122頁。
(三)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關
……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
馬克思:《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第一篇論文)》(1842年4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卷第187頁。
土地佔有制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正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鬥爭一樣,首先是為了經濟利益而進行的,政治權力不過是用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250頁。
16世紀的所謂宗教戰爭首先也是為著十分明確的物質的階級利益而進行的。……如果說各階級的利益、需要和要求還隱蔽在宗教外衣之下,那麼,這並沒有改變事情的實質…… 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1850年夏一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第482頁。
這個革命在英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像英國發生的一切事件一樣,這個革命的開始和進行將是為了利益,而不是為了原則,只有利益能夠發展成為原則……
恩格斯:《國內危機》(1842年11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51頁。
這些起義(指中世紀羅馬農民和城市平民的起義。——編者注)同中世紀的所有群眾運動一樣,總是穿著宗教的外衣,採取為復興日益蛻化的早期基督教而鬥爭的形式;但在宗教狂熱的背後,每次都隱藏有實實在在的現世利益。 恩格斯:《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1894年6—7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6頁。
(四)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的關係
……個別人的私人利益和所謂普遍利益,總是互相伴隨著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秋一1846年5 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2—273頁。
每一個人的利益、福利和幸福同其他人的福利有不可分割的聯繫,這一事實卻是顯而易見的不言而喻的真理。
恩格斯:《在愛北斐特的演說》(1845年2月1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05頁。
既然正確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於全人類的利益。
馬克思和恩格斯:《神聖家族》(1844年9一1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7頁。
沒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會有統一的目的,更談不上統一的行動。
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年8月一1852年9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490頁。
個人利益總是違反個人的意志而發展為階級利益,發展為共同利益,後者脫離單獨的個人而獲得獨立性,並在獨立化過程中取得普遍利益的形式,作為普遍利益又與真正的個人發生矛盾……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3頁。
那些有時間從事歷史研究的為數不多的共產主義理論家,他們的突出的地方正在於:只有他們才發現了「共同利益」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是由作為「私人」的個人造成的。他們知道,這種對立只是表面的,因為這種對立的一面即所謂「普遍的」一面總是不斷地由另一面即私人利益的一面而產生的,它決不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歷史的獨立力量而與私人利益相對抗,所以這種對立在實踐中總是產生了消滅,消滅了又產生。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5—276頁。
二、社會經濟形式
(一)自然經濟
在生活資料由社員共同生產和共同分配的原始公社裡,共同的產品直接滿足公社每個社員、每個生產者的生活需要,產品或使用價值的社會性質這裡正是在於其共同的性質。
馬克思:《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1879年下半年一1880年1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13頁。
先前的一切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生產在本質上是共同的生產,同樣,消費也是在較大或較小的共產制共同體內部直接分配產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74頁。
亞細亞形式必然保持得最頑強也最長久。這取決於亞細亞形式的前提:即單個人對公社來說不是獨立的,生產的範圍限於自給自足,農業和手工業結合在一起,等等。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478頁。
在中世紀的社會裡,特別是在最初幾世紀,生產基本上是為了供自己消費。它主要只是滿足生產者及其家屬的需要。在那些有人身依附關係的地方,例如在農村中,生產還滿足封建主的需要。因此,在這裡沒有交換,產品也不具有商品的性質。農民家庭差不多生產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食物、用具和衣服。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一3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46頁。
小農人數眾多,他們的生活條件相同,但是彼此間並沒有發生多種多樣的關係。他們的生產方式不是使他們互相交往,而是使他們互相隔離。……每一個農戶差不多都是自給自足的,都是直接生產自己的大部分消費品,因而他們取得生活資料多半是靠與自然交換,而不是靠與社會交往。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1851年12月中一1852年3月2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677頁。
貨幣在中世紀早期的典型封建經濟中幾乎是沒有地位的。封建主或者是用勞役形式,或者是用實物形式,從他的農奴那裡取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婦女紡織亞麻和羊毛,縫製衣服;男人耕田;兒童放牧主人的牲口,給主人採集林果、鳥窩和墊圈草;此外,全家還要繳納穀物、蔬菜、蛋類、奶油、乾酪、家禽、幼畜以及其他許多東西。每一座封
建莊園都自給自足,甚至軍費也是徵收實物。沒有商業來往和交換,用不著貨幣。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1884年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49頁。
凡是在貨幣關係排擠了人身關係和貨幣貢賦排擠了實物貢賦的地方,封建關係就讓位於資產階級關係。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農村中繼續存在著古老樸拙的自然經濟,但是已經有整個地區,例如在荷蘭、比利時和下萊茵,農民都向主人繳納貨幣,而不是搖役租和實物租了;在那裡,主與奴都已經向變為地主與佃農邁出了踏實的第一步,因而封建主義的政治制度在農村中也喪失了它的社會基礎。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1884年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0頁。
(二)商品經濟
1.商品
(1)商品的概念
能同別的產品交換的產品就是商品。這些產品由以交換的一定比例就是它們的交換價值,或者說用貨幣來表示,就是它們的價格。
馬克思:《僱傭的與資本》(1847年12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6頁。
商品首先是一種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4頁。
什麼是商品?商品是在一個或多或少互相分離的私人生產者的社會中所生產的產品,就是說,首先是私人產品。但是,只有這些私人產品不是為自己的消費,而是為他人的消費,即為社會的消費而生產時,它才成為商品;它們通過交換進入社會的消費。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57頁。
一個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類勞動產品,但不是商品。誰用自己的產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他生產的就只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商品。要生產商品,他不僅要生產使用價值,而且要為別人生產使用價值,即生產社會的使用價值。1而且……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經過交換,轉到把它當作使用價值使用的人手裡。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版第2卷第119頁。
一個人生產一個物品要是為自己直接使用,供自己消費的,他創造的就是產品而不是商品。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67一68頁。
(2)商品起源於社會分工和私有制
使用物品成為商品,只是因為它們是彼此獨立進行的私人勞動的產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39頁。
分工使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因而使它轉化為貨幣成為必然的事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52頁。
……分工是商品生產存在的條件……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版第2卷第120頁。
業已出現的對畜群和奢侈品的私人佔有,引起了單個人之間的交換,使產品變成了商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 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11頁。
分工慢慢地侵入了這種生產過程。它破壞生產和佔有的共同性,它使個人佔有成為佔優勢的規則,從而產生了個人之間的交換,……商品生產逐漸地成了統治的形式。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75頁。
(第三次分工)創造了一個不再從事生產而只從事產品交換的階級——商人。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66頁。
隨著生產分為農業和手工業這兩大主要部門,使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隨之而來的是貿易,不僅有部落內部和部落邊境的貿易,而且海外貿易也有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63—164頁。
(3)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的二重性
既然商品是二重物——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那麼,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圖等人那樣只是單純地分析勞動本身,就必然處處都碰到不能解釋的現象。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月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77頁。
商品是一種二重的東西,即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一點是理解政治經濟學的樞紐……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9頁。
一切勞動,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形成商品價值。一切勞動,另一方面是人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形式上的耗費;就具體的有用的勞動這個屬性來說,它生產使用價值。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23頁。一個商品的價值是通過它表現為「交換價值」而得到獨立的表現的。……一個商品,只要它的價值取得一個特別的、不同於它的自然形式的表現形式,即交換價值形式,它就表現為這樣的二重物。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30頁。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使用價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費中得到實現。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在我們所要考察的社會形式中,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5頁。
說商品有使用價值,無非就是說它能滿足某種社會需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37——438頁。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它的交換價值的前提,從而也是它的價值的前提。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545頁。
就通常的出售來說,讓渡的是什麼呢?那不是所出售的商品的價值,因為這個價值只是改變了形式。……賣者實際讓渡的,從而轉入買者的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是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99—500頁。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各種使用價值可以相互交換的量的關係。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章:商品》(1858年8月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6頁。
講到價值,講到某一個商品的交換價值,我們指的是這一個商品與其他一切商品交換時的比例量。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66頁。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這個比例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斷改變。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5頁。
雖然商品和貨幣這二者都是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但我們已經看到(第1冊第1章第3節),在買和賣上,這兩個規定分別處在兩端,商品(賣者)代表使用價值,貨幣(買者)代表交換價值。商品要有使用價值,因而要滿足社會需要,這是賣的一個前提。另一個前提是,商品中包含的勞動量要代表社會必要的勞動,因而,商品的個別價值(在這裡的前提下,也就是出售價格)要同它的社會價值相一致。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35頁。 (4)商品的價值和價格
現在,我們放下作為使用物品的商品,來考察商品價值。……如果把生產活動的特定性質撇開,從而把勞動的有用性質撇開,勞動就只剩下一點:它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商品價值體現的是人類勞動本身,是一般人類勞動的耗費。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21頁。
人們使他們的勞動產品彼此當作價值發生關係,不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物只是同種的人類勞動的物質外殼。恰恰相反,他們在交換中使他們的各種產品作為價值彼此相等,也就使他們的各種勞動作為人類勞動而彼此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40頁。
我們知道,每個商品的價值是由物質化在該商品的使用價值中的勞動的量決定的,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82頁。
使用價值或財物具有價值,只是因為有抽象的人類勞動對象化或物質化在裡面。那麼,它的價值量是怎樣計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價值的實體』』即勞動的量來計量。勞動本身的量是用勞動的持續時間來計量,而勞動時間又是用一定的時間單位如小時、日等作尺度。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7頁。
可能會有人這樣認為,既然商品的價值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來決定,那麼一個人越懶,越不熟練,他的商品越有價值,因為他製造商品需要花費的時間越多。但是,……在商品的生產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可見,只是社會必要勞動量,或生產使用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該使用價值的價值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17一118頁。
生產一個商品所必需的勞動量,是隨著所用勞動的生產力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勞動的生產力越高,在一定的勞動時間內所完成的產品也越多;勞動的生產力越低,在同一時間內所完成的產品也越少。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1頁。
在我們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勞動力是商品,是跟任何其他的商品一樣的商品,但卻是一種完全;特殊的商品。這就是說,這個商品具有一種獨特的特性:它是創造價值的力量,是價值的源泉,並且——在適當使用的時候——是比自己具有的價值更多的價值的源泉。
恩格斯:《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91年單行本導言》(1891年4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28—329頁。
現在應該進一步考察這個獨特商品——勞動力。同一切其他商品一樣,勞動力也具有價值。這個價值是怎樣決定的呢?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72—173頁。
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決定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6—77頁。
勞動力價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是勞動力的承擔者即人每天得不到就不能更新他的生命過程的那個商品量的價值,也就是維持身體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76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75頁。
價格本身不過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2頁。
市場價格只表現在平均的生產條件下供給市場以某種數量的某種物品所必需的平均社會勞動量。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2頁。
市場價格的波動,它們的背離價值,它們的上漲和下落,都是互相抵消和互相補償的。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一6月27日)。《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3頁。
固然,商品的實際價格始終不是高於生產費用,就是低於生產費用;但是,上漲和下降是相互補充的……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1頁。
經濟學家們說,商品的平均價格等於生產費用;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規律。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1頁。
調節一般商品價格的那些一般的規律,當然也調節工資,即調節勞動價格。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2頁。
商品的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
它是由買者和賣者之間的競爭即需求和供給的關係決定的。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38頁。
需求和供給的關係的改變,時而引起價格的上漲,時而引起價格的下跌,時而引起高價,時而引起低價。
馬克思:《僱傭勞動與資本》(1847年12月下半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40頁。
這樣平均起來的價格把社會剩餘價值按資本量大小的比例平均分配於資本量之間,這種價格就是商品的生產價格,是市場價格圍繞著擺動的中心。
馬克思:《致思格斯》(1868年4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74頁。
2.貨幣
(1)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當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迫使建築在它們之上的社會採取這種迂迴途徑的時候,它們同時也迫使這個社會儘可能地縮短這條途徑。它們從一般的平常商品中選出一種權威性的商品,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都可以永久由這種商品來表現,這種商品被當作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所以能夠直接地無條件地同一切商品相交換,這種商品就是貨幣。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63卷第658頁。
交換過程同時就是貨幣的形成過程。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1頁。
物物交換的逐步擴大,交換次數的增加,進入物物交換的商品種類的增多,發展了作為交換價值的商品,促進了貨幣的形成,從而對物物交換起著瓦解的作用。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8年8月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39—40頁。
貨幣作為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是流通手段。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提綱》(186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81頁。
只有社會的活動才能使一種特定的商品成為一般等價物。因此,其他一切商品的社會的行動使一種特定的商品分離出來,通過這種商品來全面表現它們的價值。於是這一商品的自然形式就成為社會公認的等價形式。由於這種社會過程,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被分離出來的商品的特殊社會職能。這種商品就成為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策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44頁。
隨著商品交換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從而商品價值日益發展成為一般人類勞動的物質化,貨幣形式也就日益轉到那些天然適於執行一般等價物這種社會職能的商品身上,即轉到貴金屬身上。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45頁。
貨幣在質的方面,或按其形式來說,是無限的,也就是說,是物質財富的一般代表,因為它能直接轉化成任何商品。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60頁。
(2)貨幣的職能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時,只是想像的或觀念的貨幣。
馬克思:《資本論》第l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46—147頁。
作為價值尺度和作為價格標準,貨幣執行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職能。作為人類勞動的社會化身,它是價值尺度;作為規定的金屬重量,它是價格標準。作為價值尺度,它用來使形形色色的商品的價值轉化為價格,轉化為想像的金量;作為價格標準,它計量這些金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48頁。
作為商品流通的中介,貨幣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職能。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54頁。
商品的轉換形態受到阻礙,不能再作為商品的絕對可以讓渡的形態或作為只是轉瞬即逝的貨幣形式而起作用。於是貨幣硬化為貯藏貨幣,商品出售者成為貨幣貯藏者。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版第2卷第159頁。
一個商品佔有者出售他現有的商品,而另一個商品佔有者卻只是作為貨幣的代表或作為未來貨幣的代表來購買這種商品。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由於商品的形態變化或商品的價值形式的發展在這裡起了變化,貨幣也就取得了另一種職能。貨幣成了支付手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61—162頁。
在世界貿易中,商品普遍地展開自己的價值。因此,在這裡,商品獨立的價值形態,也作為世界貨幣與商品相對立。……
世界貨幣作為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購買手段和一般財富的絕對社會的物質化執行職能,它的最主要的職能,是作為支付手段平衡國際貿易差額。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64頁。
(三)產品經濟
商品生產決不是社會生產的唯一形式。在古代印度的公社裡,在南方斯拉夫人的家庭公社裡,產品都沒有轉變為商品。公社成員直接為生產而結合為社會,勞動是按照習慣和需要來分配的,產品只要是供消費的,也是如此。直接的社會生產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換,因而也排除產品向商品的轉化(至少在公社內部)和隨之而來的產品向價值的轉化。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59—660頁。
先前的一切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生產在本質上是共同的生產,同樣,消費也是在較大或較小的共產制共同體內部直接分配產品。生產的這種共同性是在極狹小的範圍內實現的,但是它隨身帶來的是生產者對自己的生產過程和產品的支配。他們知道,產品的結局將是怎樣:他們把產品消費掉,產品不離開他們的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74頁。
社會一旦佔有生產資料並且以直接社會化的形式把它們應用於生產,每一個人的勞動,無論其特殊的有用性質是如何的不同,從一開始就直接成為社會勞動。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底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60頁。
在一個集體的、以生產資料公有為基礎的社會中,生產者不交換自己的產品;用在產品上的勞動,在這裡也不表現為這些產品的價值,不表現為這些產品所具有的某種物的屬性,因為這時,同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個人的勞動不再經過迂迴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為總勞動的組成部分存在著。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月一5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303頁。
三、社會經濟規律
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是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產和交換的每個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規律,而且只有在完成這種研究以後,它才能確定為數不多的、適用於生產一般和交換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規律。同時,不言而喻,適用於一定的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規律,對於具有這種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一切歷史時期也是適用的。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489—490頁。
(一)一般社會經濟規律
1.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頁。
生產關係和生產力密切相聯。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141—142頁。
在人們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狀況下,就會有一定的交換t com—毗Icel和消費形式。在生產、交換和消費發展的一定階段上,就會有相應的社會制度、相應的家庭、等級或階級組織,一句話,就會有相應的市民社會。
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32頁。
2.按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規律
要想得到和各種不同的需要量相適應的產品量,就要付出各種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量。這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勞動的必要性,決不可能被社會生產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變的只是它的表現方式,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能夠發生變化的,只是這些規律藉以實現的形式。
馬克思:《致路·庫格曼》(1868年7月1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80頁。
(二)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
1.商品生產的一般經濟規律
勞動生產力越高,消耗在一定量產品上的勞動就越少,因而產品的價值也越小。勞動生產力越低,消耗在同量產品上的勞動就越多,因而產品的價值也越高。因此,作為一般的規律,我們可以這樣說:商品的價值與生產這些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成正比,而與所耗費的勞動的生產力成反比。
馬克思:《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5月底—6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71—72頁。
商品生產的一般規律是:勞動的生產率和勞動的價值創造成反比。這個規律,像適用於其他任何產業一樣,也適用於運輸業。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07頁。
商品生產以商品流通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現為貨幣,以貨幣流通為前提;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的這種二重化,是產品表現為商品的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188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41頁。
交換規律只要求彼此出讓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相等。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37頁。
2.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
一切人類勞動由於而且只是由於都是一般人類勞動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義,在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價值規律中得到了自己的不自覺的,但最強烈的表現,根據這一規律,商品的價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來計量的。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446頁。
「勞動和勞動根據平等估價的原則相交換」——這句話如果還有某種意義的話——也就是說,等量社會勞動的產品可以相互交換,就是說,價值規律,恰好正是商品生產的基本規律,從而也就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即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規律。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歷3頁。
我們知道,每個商品的價值是由物質化在該商品的使用價值中的勞動的量決定的,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182頁。
3.資本主義生產的經濟規律生產剩餘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編者注)的絕對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47頁。
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後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 ……這一規律制約著同資本主義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因此,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58—259頁。
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的規律,既會使採用新方法的資本家感覺到,他必須低於商品的社會價值來出售自己的商品,又會作為競爭的強制規律,迫使他的競爭者也採用新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05頁。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可變資本同不變資本相比,從而同被推動的總資本相比,會相對減少,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規律。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50頁。
在勞動剝削程度不變甚至提高時,剩餘價值率會表現為一個不斷下降的一殷利潤率。……
利潤率不斷下降的規律,或者說,所佔有的剩餘勞動同活勞動所推動的對象化勞動的量相比相對減少的規律,決不排斥這樣的情況:社會資本所推動和所剝削的勞動的絕對量在增大,因而社會資本所佔有的剩餘勞動的絕對量也在增大;同樣也決不排斥這樣的情況:單個資本家所支配的資本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勞動量,從而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剩餘勞動量,甚至在他們所支配的工人人數並不增加的時候,也支配著日益增加的剩餘勞動量。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51——452頁。
一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站穩腳根,勞動的進一步社會化,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進一步轉化為社會地使用的即公共的生產資料,從而對私有者的進一步剝奪,就會採取新的形式。現在要剝奪的已經不再是獨立經營的勞動者,而是剝削許多工人的資本家了。這種剝奪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內在規律的作用,即通過資本的集中進行的。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68頁。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不斷趨勢和發展規律,是使生產資料越來越同勞動分離,分散的生產資料越來越積聚成大的群團,因此,勞動轉化為僱傭勞動,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另一方面,適應於這種趨勢,土地所有權同資本和勞動相分離而獨立,換句話說,一切土地所有權都轉化為適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土地所有權形式。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587—588頁。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在資本的外部運動中作為強制性的競爭規律發生作用,並且以這種形式成為單個資本家意識中的動機;……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558頁。
推薦閱讀:
※2018,開局看大勢
※經濟意識形態的必然改變
※巨龍:溫州經濟浮沉的思索
※港首富的雙退,是否意味著香港某一時代的落幕?
※經濟新聞搬運: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6.8%,超出預期(BBC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