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 編修-●卷五百九十八◎學校部·教授
國學導航- 冊府元龜 | 首頁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專題 今人新著 |
●卷五百九十八◎學校部·教授
◎學校部·教授 自仲尼反魯刪定六藝然後學有所宗儒術以之振矣。雖復哲人其萎微言遂絕而違者斯眾傳授浸廣漢氏而下師訓彌盛素業所守乃專門而靡雜稟教殊指或名家而別出岐分派散增華並騖蓋有爵位通顯譽望克治風詠推美山林傾慕徒眾輻輳不遠乎!千里名籍包舉或逾於萬數以至肥遁求志杜門卻掃其於傳道誨人未嘗倦也。茲所謂拳拳服膺循循善誘達教學之旨為丘門之駕說者焉。 卜商字子夏衛人孔子既沒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 澹臺滅明事孔子既已受業南遊至江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於諸侯。 商瞿字子木魯人受易孔子(商瞿姓也。瞿音)以授子庸(衢姓橋名庇字子庸庇音必)子庸授江東干臂子弓(寐反干姓也。音韓)子弓授燕周鬼子家子家授東武孫虞子乘子乘授齊田何子裝及秦禁學易為筮卜之書漢獨不禁故傳授者不絕。 漢田何以齊田徙杜陵號杜田生(高祖用婁敬之言徙關東大族故何以舊齊田氏見徙時未為杜陵蓋史家本其地追言也。)授東武王同子中雒陽周王孫丁寬齊服生皆著。《易傳》數篇(田生授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四人而四人皆著。《易傳》也。子中王同字也。中讀曰仲)同授淄川楊何字叔元元光中徵為太中大夫齊即墨成至城陽相(姓即墨名成)廣川孟但為太子門大夫魯周霸莒衡胡(莒人姓衡名胡也。)臨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姓字子孫從魯榮廣受詩春秋為中山傅。 申章昌字曼君楚人(申章姓)從丁姓受學為長沙太傅丁寬字子襄梁人從田何受易授同郡碭田王孫王孫授施讎孟喜梁丘賀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寬景帝時為梁孝王將軍。 王臧蘭陵人從魯申公受詩已通事景帝為太子少傅施讎字長卿沛人沛與碭相近讎為童子從田王孫受易後讎從徙長陵田王孫為博士復從卒業與孟喜梁邱賀並為門人謙讓嘗稱學廢不教授及梁邱賀為少府事多乃遣子臨分將門人張禹等從讎問讎自匿不肯見賀固請不得已乃授臨等,於是賀薦讎結事師數十年(從結為童子即從師學著其早也。)賀不能及詔拜讎為博士讎授張禹琅琊魯伯伯為會稽太守禹至丞相授淮陽彭宣沛戴崇子平崇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傳魯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姓毛名莫如字少路)琅琊邴丹曼容著清名莫如常山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張彭之學。 孟喜字長卿東海蘭陵人也。父號孟卿卿(時人以卿呼之。若言公也。)善為禮春秋授後蒼疏廣世所傳後氏禮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孟卿以禮經多春秋煩雜乃使喜從田王孫受易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兄讀曰況)皆為博士繇是有瞿孟白之學。 梁丘賀字長翁琅琊諸人也。以能心計為武騎從太中大夫京房受易房淄川楊何弟子也。(自別一京房非焦延壽弟子為課吏法者或書字誤耳不當為京房。)房出為齊郡太守賀更事田王孫賀傅子臨亦入說為黃門郎甘露中奉使問諸儒於石渠臨學精熟專行京房法琅琊王吉通五經聞臨說喜之時帝選高才郎十人從臨講吉乃使其子郎中駿上疏從臨受易五鹿充宗授平陵士孫張仲方(士孫姓張名仲方字)沛鄧彭祖子夏齊衡咸長賓張為博士至揚州牧家世傳業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講學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孫鄧衡之學。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壽(延壽其字名贛)延壽云:嘗從孟喜問易會喜死房以為延壽易即孟氏學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至成帝時劉向校書考易說以諸易家說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訁互略同惟京氏為異黨焦延壽獨得隱士之說(黨讀曰儻)之孟氏不相與同房授東海殷嘉河東姚平河南乘弘(乘姓也。音食證反)皆為郎博士繇是易有京氏之學位至魏郡太守。 費直東萊人也。(費扶味反)治易為郎長於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解說上下經琅琊王璜能傳之。 伏生名勝濟南人為秦博士孝文時求能治尚書者天下亡有聞伏生治之欲召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衛宏定古文尚書序云:生老不能正言不可曉也。使其女傳言教錯齊人語多與[A13C]川異錯所不知者九十二三略以其意屬讀而已)秦時禁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大兵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齊學者繇此頗能言尚書山東大師亡不涉尚書以教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是後魯周霸雒陽賈嘉頗能言尚書(嘉者賈訁互之孫也。)。 孔安國有孔氏古文尚書以今文字讀之因以起其家逸書得十餘篇尚書茲多,於是遭巫蠱未立於學官安國為諫大夫授都尉朝(朝名都尉姓)而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載堯典禹貢洪範微子金諸篇多古文說都尉朝授膠東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嘗少子(少子嘗字)。 歐陽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兒寬寬。又授業孔安國歐陽大小夏侯氏學皆出於寬寬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為博士繇是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林尊字長賓濟南人也。事歐陽高為博士授平陵平當梁陳翁生翁生家世傳業繇是歐陽有平陳之學翁生授琅琊殷崇楚國龔勝而平當授九江朱普公文上黨鮑宣宣為司隸校尉徒眾尤盛知名者也。高相沛人也。治易與費公同時其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傳至相相授子康及蘭陵母將永康以明易為郎永至豫章都尉。 夏侯勝其先夏侯都尉從濟南張生受尚書以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勝。又事同郡簡卿(簡音奸)簡卿者倪寬門人勝傳從兄子建。又事歐陽高繇是尚書有大小夏侯之學建位至太子太傅。 周堪字少卿齊人也。與孔霸俱事大夏侯勝堪授牟卿及長安許商字長伯牟卿為博士霸以帝師賜爵號褒成君傳子光亦事牟卿繇是大夏侯有孔許之學堪位至光祿勛。 張山拊字長賓平陵人也。(拊音膚)事小夏侯建為博士授同縣李尋鄭寬中少君山陽張無故子儒信都秦恭延君陳留假蒼子驕無故善章句小夏侯。《說文》恭增師法至百萬言(言小夏侯本所說之文不多而秦恭。又增益故至百萬言也。)申公名培魯人也。少與楚元王交俱事齊人浮丘伯受詩漢興高祖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於魯南宮呂太后時浮丘伯在長安楚元王遣子郢與申公俱卒學(郢即郢客也。)元王薨郢嗣位立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戊不好學病申公(病苦也。)及戊立為王胥靡申公(胥靡相系而作役)申公愧之歸魯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復謝賓客(身既不出門非受業弟子其他賓客來者。又謝遣之不相見也。)獨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遠至受業者千餘人申公獨以詩經為訓故以教亡傳(說其指不為解說之傳)疑者則闕弗傳蘭陵王臧從受詩申公弟子以百數申公以詩春秋授而瑕邱江公盡能傳之及魯許生免中徐公(免中邑名也。)皆守學教授。 韋賢治詩事大江公及許生(大江公即瑕邱江公也。以異下博士江公故稱大)。又治禮傳子玄成及兄子賞以詩授哀帝繇是魯詩有韋氏學。 王式東平新桃人事免中徐公及許生式為昌邑王師山陽張長安(長安名也。)先事式後東平唐長賓沛褚少孫亦來事式張生唐生褚生皆為博士繇是魯詩有張唐褚氏學。 張生兄子游卿為諫大夫以詩授元帝其門人琅琊王扶陳留許晏繇是張家有許氏學初薛廣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論石渠授龔舍。 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諸齊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侯始昌最知名。 後蒼字近君東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通五經蒼亦通詩禮授翼奉蕭望之匡衡衡授琅琊師丹伏理斿君[A13C]川滿昌君都君都為詹事治高密太傅家世傳業繇是齊詩有翼匡師伏之學滿昌授九江張邯琅琊皮容皆至大官徒眾尤盛蒼說禮數萬言號曰:後氏曲台記授沛聞人通漢子方(聞人姓也。名通漢字子方也。)梁戴德延君戴聖次君沛慶普孝公德號大戴聖號小戴繇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普授魯夏侯敬。又傳族子咸大戴授琅琊徐良游卿家世傳業小戴授梁人橋仁季卿楊榮子孫(子孫榮之字也。)家世傳業繇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橋楊氏之學蒼官至少府。 韓嬰燕人也。景帝時為常山王太傅韓生推詩人之意而為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間殊然其歸一也。淮南賁生受之(賁音肥)自是之後而趙燕間言詩者繇韓生韓生孫商為武帝博士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以易徵待詔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傳也。嘗受韓詩不如韓氏易深太傅故專傳之司隸校尉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聞涿韓生說易而好之即更從受焉。 趙子河內人也。(王欽。若等曰:趙子史不載其名)事燕韓生授同郡蔡訁互訁互授同郡食子公與王吉食生授太山栗豐吉授淄川長孫順繇是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豐授山陽張就東海福福皆至大官徒眾尤盛。 毛公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長卿授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九江陳俠繇是言毛詩者本之徐敖。 胡母生字子都齊人也。治公羊春秋為景帝博士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年老歸教於齊齊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玄亦頗受焉而董生為江都相弟子遂之者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仲溫呂步舒(遂謂名位成達者)太至梁相步舒丞相長史唯嬴公守學不失師法為昭帝諫大夫授東海孟卿魯眭孟孟為符節令坐說災異誅。 嚴彭祖字公子東海下邳人也。與顏安樂俱事眭孟孟弟子百餘人唯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訁互各持所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顓門教授(顓與專同門言各自名家)繇是公羊春秋有嚴顏之學彭祖授琅琊王中為元帝少府(中讀為仲)家世傳業中授同郡公孫文東門。 顏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眭孟姊子也。安樂授淮陽泠豐次君(泠音零)淄川任公繇是顏家有泠任之學始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疏廣事孟卿廣授琅琊路(亦管字也。)禹授[A13C]川堂惠(姓堂也。)惠授太山宜都都與路。又事顏安樂故顏氏復有宜之學路授孫寶為大司農豐授馬宮琅琊左咸徒眾尤盛官至齊郡太守丞。 瑕邱江公受梁春秋及詩於魯申公傳子至孫為博士武帝時江公與董仲舒並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江公吶於口(屬之欲切吶古訥字)上使與仲舒議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孫弘本為公羊學比輯其議卒用董生(比次也。輯合也。比頻寐反輯與集同),於是上因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繇是公羊大興太子既通復私問梁而善之其後浸微(浸漸也。)唯魯榮廣王孫皓星公二人受焉廣能盡傳其詩春秋高才捷敏與公羊大師圭孟等論數困之(孟等窮屈也。)故好學者頗復授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慶幼君丁姓子孫(姓丁名姓字子孫)皆從廣受千秋。又事皓星公為學最篤千秋宣帝時說樑上善梁說擢千秋為諫大夫給事中後有過左遷平陵令復求能為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學。且絕乃以千秋為郎中戶將選郎十人從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事千秋會千秋病死徵江公孫為博士劉向以故諫大夫通達待詔受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復死乃徵周慶丁姓待詔保宮(保宮少府之屬官也。本名居室。)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講至甘露元年積十餘歲皆明習乃召五經名儒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大議殿中平公羊梁同異各以經處是非時公羊博士嚴彭祖侍郎申免(免音晚也。)伊推宋顯梁議郎尹更始待詔劉向周慶丁姓並論公羊家多不見從願請內侍郎許廣使者亦並內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使者謂當時詔遣監議者也。內謂引入議所也。公羊家既請內許廣而使者因並內王亥也。)議三十餘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經訁互對多從梁繇是梁之學大盛慶姓皆為博士(周慶丁姓二人也。)姓授楚申章昌曼君(姓申章名昌字曼君)尹更始。又受。《左氏傳》取其變理合者以為章句傳子咸及翟方進琅琊房鳳。 朱為槐里令後不仕居田教授擇諸生然後為弟子九江嚴望及望兄子元子仲能傳學皆為博士。 房鳳字子元不其人也。(琅琊之縣也。其音基)為五官中郎將時光祿勛王龔以外屬內卿(邛成太后兄也。內卿光祿勛治中宮)與奉車都尉劉歆共校書三人皆侍中歆曰:左氏春秋可立哀帝納之以問諸儒皆不對歆,於是數見丞相孔光為言左氏以求助光卒不肯唯鳳龔許歆遂共移書責讓太常博士大司空師丹奏歆非毀先帝所立上,於是以龔等補吏龔為弘農歆河內鳳九江太守始江博士授胡嘗嘗授梁蕭秉君房繇是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學張蒼為北平侯及梁太傅賈訁互京兆尹張敞太中大夫劉公子皆春秋。《左氏傳》訁互為。《左氏傳》訓故授趙人貫公為河間獻王博士子長卿為盪陰令(盪陰河內縣也。盪音湯)授清河張禹長子(非成帝師張禹也。)禹與蕭望之同時為御史數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書數以稱說後望之為太子太傅薦禹於宣帝徵禹待詔未及問會疾死授尹更始(禹先授更始)傳子咸及翟方進胡常常授黎陽賈護季君哀帝時待詔為郎授蒼梧陳欽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將軍而劉歆從尹咸及翟方進受繇是言左氏者本之賈護劉歆王吉兼通五經能為騶氏春秋以詩。《論語》教授好梁邱賀說易令子駿受焉漢興傳齊論者王吉少府宋畸(居宜切)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王吉字子陽故謂之王陽)傳魯論詩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魯扶卿前將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皆名家張氏最後而行於世吉位至諫大夫。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位至膠西相。 薛廣德以魯詩教授楚國龔勝舍師事焉位至御史大夫疏廣字仲翁少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位至太子太傅。 韋賢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尚書以詩教授號鄒魯大儒位至丞相。 後漢劉昆少好習禮容平帝時受施氏易於沛人戴賓王莽世教授弟子嘗五百餘人每春秋享射嘗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勉首(詩小雅瓠葉詩序曰:刺幽王棄禮而不能行故思古人之不微薄廢禮焉。《詩》曰: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有斯首い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昆懼禮之廢故引以瓠葉為俎實射則歌勉首之詩而為節也。)每有行禮縣宰取率吏屬而觀之王莽以昆多聚徒眾私行大禮有僭上心乃系昆及家屬於外黃獄尋莽敗得免既而天下大亂昆避難河南負犢山中(。《。《郡國志》》河南郡有負犢山)建武五年舉孝廉不行遂逃教授於江陵光武聞之即除為篤厚也。江陵令子軼字君文傳昆業門徒亦盛。 窪(窪音)丹字子玉世傳孟氏易至王莽時嘗避世教授專志不仕徒眾數百人建武初為博士作易通論七篇世號窪君通。 <角圭>陽鴻(姓<角圭>陽名鴻也。)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稱位少府。 任安字定祖廣漢綿竹人也。少游太學受孟氏易兼通數經。又從同郡楊厚學圖讖究極其術時人稱曰:欲知仲桓問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學終還家教授諸生自遠而至除博士不就。 伏湛更始立為平原太守時倉卒兵起天下驚擾而湛獨晏然教授不廢。 伏恭湛之兄子也。太常試經第一拜博士遷常山太守敦修學校教授不輟繇是北州多為伏氏學。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繁縣故城在今益州新繁縣北)少習齊詩游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以病免。 薛漢字公子淮陽人世習韓詩教授嘗數百人建武初為博士當世言詩者推漢為長。 杜撫字叔和犍為武陽人也。少有高才受業於薛漢定韓詩章句後歸鄉里教授沉靜樂道舉動必以禮弟子千餘人其所作詩題約義通學者傳之曰:杜君法云:位至公車令。 楊仁建武中詣師學習韓詩數年歸靜居教授為閬中令卒於官。 魯恭少習魯詩後拜魯詩博士繇是家法學者日盛魯丕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遂杜絕交遊不候問之禮士友嘗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世名儒後歸郡為督郵功曹所事之將無不師友待之。 曹褒父充持慶氏禮傳褒。又傳禮記四十九篇教授諸生千餘人慶氏學遂行於世褒位至侍中。 鮑永少有志操習歐陽尚書子昱少傳父學客授於東平。 馮豹好儒學以詩春秋教麗山下鄉里為之語曰:道德彬彬馮仲文位至尚書。 桓榮少習歐陽尚書事博士九江朱普普卒榮奔喪九江因留教授徒眾數百人莽敗天下亂榮抱其經書與弟子逃匿山谷雖嘗飢困而講論不輟後復客授江淮間位至太常。 范升傳孟氏易以授楊政而陳元鄭眾皆傳費氏易其後馬融亦與其傳融授鄭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傳》自是費氏興而京氏遂衰位至聊城令。 楊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學從代郡范升受梁邱易善說經書京師為之語曰:說經鏗鏗楊子行教授數百人官至左中郎將。 張興習梁邱易以教授建武中舉孝廉為郎謝病去復歸聚徒後辟司徒馮勤府勤舉為孝廉稍遷博士永平初遷侍中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顯宗數訪問經術既而聲稱著聞弟子自遠至者著錄。且萬人為梁邱家宗(著於南釒錄)十四年卒於官子魴傳興業位至張掖屬國都尉。 魏滿字叔牙習京氏易教授位至弘農太守。 孫期字仲濟陰成武人也。少為諸生習京氏易古文尚書家貧事母至孝牧豕於大澤中以奉養焉遠人從其學者皆執經壟畔以追之司徒黃琬特辟不行。 牟融習大夏侯尚書東海王良習小夏侯尚書沛國桓榮習歐陽尚書榮世習相傳授東京最盛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林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玄註解繇是古文尚書遂顯於世也。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人也。自歐陽生傳伏生尚書至歙八世皆為博士歙為汝南太守在郡教授數百人濟陰曹曾字伯山從歙受尚書門徒三千人位至諫議大夫子祉河南尹傳父業教授。又陳留陳字叔明亦授歐陽尚書於司徒丁鴻。 牟長少習歐陽尚書拜博士稍遷河內太守免長自為博士及在河內諸生講學者嘗有千餘人著錄前後萬著於籍錄人。 宋登少習歐陽尚書教授數千人位至潁川太守。 張馴少游太學能講春秋。《左氏傳》以大夏侯尚書教授位至司農。 孔僖字仲和自安國以下世傳古文尚書毛詩僖子季彥守其家業門徒數百人僖位至臨晉令。 鄭眾傳周官經後馬融作周官傳授鄭玄玄作周官注玄本習小戴禮後以古經校之取其義長者故為鄭氏學玄。又注小戴所傳禮記四十九篇通為三禮焉位至大司農。 楊倫少為諸生師事司徒丁鴻習古文尚書為郡文學掾去職講授於大澤中弟子千餘人位至大中大夫。 楊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 包咸少為諸生受業長安師事博士右師細君(姓右師)習魯詩。《論語》王莽末去歸鄉里於東海界為赤眉所得遂見拘執十餘日咸晨夜誦經自。若賊異而遣之因住東海立精舍講授位至鴻臚寺卿。 魏應字君伯任城人也。少好學建武初詣博士受業習魯詩閉門誦習不交僚黨京師稱之後歸為郡吏舉明經除濟陰王文學以疾免官教授山澤中徒眾嘗數百人後拜五官中郎將應經明行修弟子自遠方至著錄數千人。 衛宏字敬仲東海人也。少與河南鄭興俱好古學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乃為其訓宏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後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書為作訓旨時濟南徐巡師事宏後從林受學亦以儒顯繇是古學大興位至議郎。 董春少好學究極聖旨後還歸立精舍遠方門徒學者嘗數百人諸生每升堂講鳴鼓三通橫經捧手請問百人追隨上堂難問者百餘人。 董鈞字文伯犍為資中人也。習慶氏禮事大鴻臚王臨累遷五官中郎將嘗教授百餘人。 丁鴻受歐陽尚書於桓榮嗣封陵陽侯開門教授後代成封為少府門下繇是益盛遠方至者數千人彭城劉愷北海巴茂九江朱倀皆至公卿。 樊刪定公羊嚴氏春秋章句世號樊侯學教授門徒前後三千餘人弟子[A13C]川李九江夏勤皆為三公。 丁恭習公羊嚴氏春秋恭學義精明教授嘗數百人州郡請召不應後為侍中祭酒。 周澤字犀都北海安邱人也。少習公羊嚴氏春秋隱居教授門徒嘗數百人位至太常。 甄宇字長文北海安邱人也。清靜少欲習嚴氏春秋教授嘗數百人宇傳業子普普傳子承承講授數百人諸儒以承三世傳業莫不歸服之宇位至太子少傅樓望少習嚴氏春秋為左中郎將教授不倦世稱儒宗諸生著錄九千餘人。 程曾受業長安習嚴氏春秋積十餘年還家講授會稽顧奉等數百人嘗居門下著書百餘篇皆五經通難。又作孟子章句為海西令卒於官。 張玄字君夏河內河陽人也。少習春秋顏氏兼通數家法建武初舉明經補弘農文學遷陳倉縣丞清凈無欲專心經書方其講問乃不食終日及有難者輒為張數家之說令擇從所安諸儒皆伏其多通著錄千餘人。 李膺為烏桓校尉以公事免官還居綸氏教授嘗千人(綸氏縣屬潁川郡故城今陽城縣是也。)。 李育扶風人也。少習公羊春秋州郡請召育到輒辭病去嘗避地教授門徒數百位尚書令。 [A13C]容博學多通善春秋。《左氏傳》師事太尉楊賜初平中避亂荊州聚徒千餘人劉表以為武陵太守不肯起。 謝該字文儀南陽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傳》為世名儒門徒數百千人位至議郎。 蔡玄字叔陵汝南南頓人也。學通五經門徒嘗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徵辟並不就。 賈逵字景伯尤明左氏明帝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嚴彭祖顏安樂俱受公羊春秋。故曰:嚴顏之學)與簡紙經傳各一通(竹簡及紙也。)逵遷衛士令建初八年乃詔諸儒選高才生受左氏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繇是四經遂行於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生為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美慕焉。 張永平九年明帝為四姓小侯開學南宮置五經師以尚書教授位至司徒。 魯丕拜趙相門生就學者嘗百餘人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李恂少習韓詩教授諸生嘗數百人位至武威太守楊康好學嘗在外黃大澤教授門徒。 郅憚理韓詩嚴氏春秋後客居江夏教授後為芒長免官。又避地教授。 寒朗好經學通書傳以尚書教授舉孝廉位至清河太守。 李章習嚴氏春秋經明教授位至琅琊太守。 劉茂習禮經教授嘗數百人位至侍中。 索盧放以尚書教授千餘人位至諫議大夫。 夏恭習韓詩孟氏易講授門徒嘗千餘人舉孝廉早卒。 鍾皓世善刑律以詩律教授門徒千餘人為郡功曹後公府辟召皆不就。 劉淑少好學明五經遂隱居立精舍講授諸生嘗數百人位至侍中虎賁中郎將。 檀敷舉孝廉連辟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遠方至者嘗數百人桓帝時博士徵不就。 王良字仲子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習小夏侯尚書王莽時寢病不仕教授諸生千餘人。 吳為河間相自免歸家不復仕躬灌園蔬以經書教授。 郭林宗博通墳籍以黨事起遂閉門教授弟子以千數。 劉焉居陽城山積年教授舉賢良方正辟司徒府。 董扶字茂安少從師學兼通數經善歐陽尚書。又事聘士。 楊厚究極圖讖遂至京師遊覽太學還家講授。 廖扶博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嘗數百人州郡公府辟召皆不應就。 摯恂以儒術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馬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 馬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嘗有千數涿郡盧植北海鄭玄皆其徒也。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融位議郎。 鄭玄北海人也。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融門徒四百餘人升堂進者五十餘生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耕於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人靈帝末弟子河內趙商等自遠方至者數千徵大司農不就。 盧植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今好學研精而不守章句學終辭歸闔門教授位至尚書。 皇甫規拜郎中疾免歸以詩易教授門徒三百餘人積十四年。 賈洪字叔業京兆新豐人也。好學有才而特精於春秋。《左氏傳》建安初付郡舉計掾應州辟州中自參軍以下百餘唯洪與馮翊嚴苞交通材學最高洪歷守三縣令所在輒開除廄舍親授諸生。 國淵字子尼師事鄭玄後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淵篤學好古在遼東嘗講學於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繇是知名。 蔡衍少明經講授以禮讓化鄉里仕至議郎。 張奐舀黨罪禁錮時禁錮者不能守靜或死或徙奐閉門不出養徒千人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言位至太常。 邴原字根矩北海人黃巾之難避地遼東積十餘年自反國土,於是講述禮樂吟詠詩書門徒數百服道數十時鄭玄以博學洽聞註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以高遠清白頤志澹泊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故英偉之士向焉是時海內清議云:青州有邴鄭之學。 魏趙典少篤行隱約(隱猶靜也。約儉也。)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至(典學孔子七經。《河圖》雒書內外藝術靡不貫綜受業者百有餘人)位至尚書令魏吳虞翻為騎都尉翻性疏直數有酒失坐徙交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嘗數百人。 徵崇河南人隱於會稽躬耕以求其志好尚者從學所教不過數人輒止欲令其業必有成也。 闞澤州里先輩丹陽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著國語公羊。《梁傳》注講授嘗數十人位至中書令侍中太子太傅。 晉續咸字孝宗為劉琨并州從事中郎性孝謹敦重履道貞素好學師事京兆杜預專以春秋鄭氏易教授嘗數十人博覽群言高才善文論。 宋纖敦煌效人也。隱居於酒泉南山明究圖緯弟子受業三千餘人後前涼張祚徵為太子太傅。 杜夷博覽百家歷圖緯靡不畢究寓居汝潁之間十載足不出門年四十餘始還鄉里閉門教授生徒千人位至國子祭酒。 皇甫謐字士安博綜典籍沉靜寡慾有高尚之志故終身不仕門人摯虞張軌牛綜席純皆為晉名臣。 劉少篤學博通五經聚徒教授嘗有數十齊武陵王曄為會稽太守太祖欲令為曄講除會稽郡丞學徒從之轉眾姿狀纖小儒學冠於當時京師士子貴游莫不下席受業性謙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詣故人唯一門生持胡床隨後主人未通便坐問答住在檀橋瓦屋數間上皆穿漏學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竟陵王子良親往修謁七年表世祖為立館以楊烈橋故主第給之生徒皆賀曰:室美豈為人哉!此華宇豈吾宅哉!幸可詔作講堂猶恐見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子良遣從學者彭城劉繪順陽范縝將廚於宅營齋及卒門人受學並吊服臨送樓幼瑜字季玉亦聚徒教授不應徵辟。 吳苞字天蓋濮陽鄄城人也。儒學善三禮及老莊宋泰始中過江聚徒教學冠黃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餘年隆昌元年詔曰:處士濮陽吳苞棲志窮谷秉操貞固沉靜味古白首彌厲徵太學博士不就始安王遙光右衛江祏於蔣山南為立館學者咸歸之以壽終。 沈麟士字禎隱居餘不吳差山講經教授從學者數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麟士重陸機連珠每為諸生講之。 梁周弘正累遷國子博士時於城西立士林館弘正居以講授聽者傾朝野焉。 王承為中書門下侍郎兼國子博士時膏腴貴游咸以文學相尚罕以經術為業唯承獨好之發言吐論造次儒者在學訓諸生述禮易義。 張綰為豫章內史綰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聽者嘗數百人入為御史中丞大同末城西開士林館聚學者綰與右衛朱異太府卿賀琛遞述制旨禮記中庸義。 賀瑾為國子博士於學講授生徒嘗數百人。 沈峻博通五經傳峻業者有吳郡張及會稽孔子官皆至五經博士。 賀為步兵校尉領五經博士於禮尤精館中生徒嘗數百弟子明經對策至數十人。 諸葛璩琅琊人也。居京口璩性勤於訓誘後生就學者日至居宅狹陋無以容之太守張友為起講舍虞僧誕會稽人以左氏教授聽者亦數百人其該通義例當時莫及。 伏曼容初為宋中散大夫宅在瓦官寺東曼容施高坐於廳事有賓客輒升高坐為講說生徒數十百人卞華字昭邱為安成王功曹參軍兼五經博士聚徒教授華博涉有機辨說經析理為當時之冠。 何佟之為國子博士永元末京師兵亂佟之嘗集諸生講論孜孜不怠。 孔子初為長沙嗣王侍郎兼國子助教講尚書四十九篇聽者嘗數百人。 皇侃為國子助教於學講說聽者數百人。 許懋字昭哲少孤好學為州閭所稱十四入太學受毛詩旦領師說晚而覆講坐下聽者嘗數百人仕至中庶子。 陳袁憲字德章尚書左僕射樞之弟也。幼聰敏好學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別開五館其一館在憲宅西憲嘗招引諸生與互談論每有新義出人意表同輩咸嗟服焉後入隋為晉王府長史。 戚袞年十九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並。《周禮》禮記義袞對高第仍除揚州祭酒從事史就國子博士宋懷方質儀禮義懷方北人自魏攜儀禮禮記疏秘惜不傳及將亡謂家人曰:吾死後戚生。若赴便以儀禮禮記義本付之。若不來即宜隨屍而殯為儒者推許如此。 沈德威為太學博士轉國子助教每自學還私室以講授道俗受業者數百人率皆如此。 王元規遷南平王府限內參軍王為江州元規隨府之鎮四方學徒不遠千里來請道者嘗數十百人為國子助教東宮學士自梁代諸儒相傳為左氏學者皆以賈逵服虔之義難駁杜預凡一百八十條元規引證通析無復疑滯每國家議吉凶大禮常預焉。 孫鎮郢州嘗於山齋設講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資奉為學者所稱。 張譏性恬靜不求榮利嘗慕逸所居宅營山池植花果講。《周易》老莊而教授焉吳郡陸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門法才法寺沙門惠休至貞觀道士姚緩皆傳其業位至東宮學士。 後魏劉模為中書博士與李彪為寮並相愛好至於訓導國胄甄明風範遠不及彪也。 索敞字巨振以儒學見拔為中書博士篤勤訓授肅而有禮京師大族貴游之子弟皆敬憚威嚴多所成益位至尚書牧守者數十人皆受業於敞敞遂講授十餘年。 馮元興魏郡肥鄉人學通禮傳有文才年三十三還鄉教授嘗數百人。 李郁為國子博士自國學之建諸博士率不講說朝夕教授唯郁而已謙虛寬雅甚有儒者之風。 劉字延明敦煌人父寶以儒學稱丙年十四就博士郭學弟子五百餘人通經業者八十餘人。 高允博通經史為征南從事中郎府解還家教授受業者千餘人。 後魏李曾趙郡人孝伯之父也。曾少治鄭氏禮左氏春秋以教授為業。 劉蘭武邑人性聰敏讀左氏五日一遍兼通五經先是張吾實以聰辯過人其所解說不本先儒之旨唯蘭推經傳之繇本注者之意參以緯候及先儒舊事甚為精悉自後經義審博皆繇於蘭蘭。又明陰陽博物多識故為儒者宗瀛州刺史裴植徵蘭講書於州城南館植為學主故生徒甚盛海內稱焉。又特為中山王英所重英引在館令教其子熙誘略等蘭學徒前後數千成業者眾。 北齊張思伯河間樂城人也。善說。《左氏傳》為馬敬德之次撰刊例十卷行於時亦治毛詩章句以二經教授齊安王廓武平初為國子博士。 鮑季詳從弟長暄兼通禮傳武平末為任城王湝丞相掾嘗在京教授貴遊子弟齊亡後歸鄉里講經卒於家張買奴平原人經義該博門徒千餘人諸儒咸推重之名聲甚盛歷太學博士國子助教。 後周樂遜為太學博士治小師氏下大夫自譙王儉以下並行束弟子之禮遜以經術教授甚有訓導之方武帝保定中頻加賞賜遷遂伯中大夫詔魯公與畢公賢等俱以束修之禮同受業焉天和中出為湖州刺史秩滿還朝拜皇太子諫議復在露門教授皇子增邑一百戶。 樊深講習五經為于謹府參軍事令在館教授子孫熊安生長樂阜城人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遠方至者千餘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安生既學為儒宗當時受其業擅名於後者有馬榮伯張黑奴竇士榮孔籠劉焯劉炫等皆其門人焉。 隋何妥為國子博士出為龍州刺史時有負笈遊學者妥皆為講說教授之。 房暉遠治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嘗以教授為務遠方負笈而從者動以千計南陽王綽為定州刺史聞其名召為博士。 蕭該篤學尤精。《漢書》包愷兄愉明五經愷傳其業。又從王仲通受。《史記》、《漢書》尤稱精究大業中為國子助教於時。《漢書》學者以蕭包二人為宗聚徒教授著錄者數千人卒門人為起墳立碣焉。 為光為太學博士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至是多負笈從入長安。 劉焯信都昌亭人以儒學知名舉秀才射策甲科直門下省俄除員外將軍與楊素牛弘等於國子共論古今滯義後因國子釋奠與劉炫二人論議深挫諸儒諸儒或懷妒恨遂為飛章所謗除名為民,於是優遊鄉里專以教授著述為務孜孜不倦然懷抱不曠。又嗇於財不行束修者未嘗有所教誨時人以此少之。 劉炫河間人與著作郎王邵同修國史俄直門下省兼於內史省考定群言炫雖遍直三省竟不得官後除殿內將軍坐事除名歸於家以教授為務。 王孝籍以博覽群言遍治五經開皇中召入秘書助王邵國史邵不之禮在省多年而不免輸稅孝籍奏於吏部尚書牛弘弘亦知其學業而竟不得調後歸鄉里以教授為業終於家。 唐秦字仁先晉陵無錫人也。明尚書春秋兼通史傳隋煬帝召為秘書直學士後還家以講授為務。 王方慶年十六為趙王府行參軍嘗就記室任希古受。《史記》、《漢書》能盡其業。
|
推薦閱讀:
※霧霾導致學校停課與颱風等自然災害享受同等「待遇」,你怎麼看?
※千萬別把家庭變成學校
※我的朋友遍天下之澳洲行,第九天:參觀鬼妹子的學校St Aloysius.
※輕流Qingflow校園公益計劃發布,為教師工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