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發展歷程
文/迴風舞雪李子碩
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說:「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所以來久遠,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記雲」。
班固《漢書·食貨志》也記載:「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利通有無者也……興自神農之世。」
《初學記》載:「黃帝采首山之銅,始鑄為刀。」等等。
l中國最古老的貨幣——貝幣
天然齒貝
出土貝幣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起源於商朝的貝幣。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貝幣的流通數量日益龐大。由於天然貝來源有限,不敷應用,於是便出現了仿製貝。
最初的仿製貝是珧貝、石貝、骨貝、陶貝,以後便發展到用銅來製造,這就是銅貝。銅鑄幣的產生,使古代貨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銅鑄幣的發展及其廣泛流通是早期貨幣發展中的重大轉折。
這一時期流通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
刀幣
蟻鼻錢
l統一貨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秦朝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範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l漢代五銖錢
五銖錢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
間最長的金屬貨幣。
漢武帝元狩五年開始發行五銖錢,開啟了漢朝五銖錢的先河;直到東漢末年,上下400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五銖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
五銖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重量單位,一銖等於50克的二十四分之一。
l開元通寶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l交子
交子
最初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存款憑證。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卷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隨著交子影響的逐步擴大,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專由16戶富商經營。成都的這16家商號製作了一種紙券,名曰「交子」,代替錢鐵流通。這就是世界最早的紙幣。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
1023年(仁宗天聖元年),政府禁止私人發行交子,在四川設置益州交子務負責交子的發行事宜,次年開始發行交子。這是政府發行的交子,史稱官交子。
「交子」便於人們攜帶,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
以後,陸續出現了「交子」的改版錢引、關子、會子等:
錢引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地方均改用「錢引」。到大觀三年(1109年),四川也改交子為錢引。
「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
關子
關子是開始發行於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的一種紙鈔。近在部分地區使用。
會子
是南宋於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行的貨幣,仿照四川發行錢引的辦法發行。
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起源於臨安,也稱作「便錢會子」。
l元明貨幣
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世祖對幣制進行了一次改革,收兌江南當時流通的紙幣,即南宋的關子、會子,禁用銅錢。這樣,全國的紙幣就統一了。政府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紙幣管理制度,並由政府在法律方面做出規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紙幣條例。
元明時代紙鈔大量、普遍使用。但金銀、銅錢也在使用,如銀元寶、中統元寶、至正通寶、大中通寶等。元代的銀錠成為「銀元寶」。
到了明代後期,紙幣貶值,一切以銀定、銅錢支付。明代的銅錢稱「制錢」。
l清朝貨幣
光緒白銀
清朝白銀和銅錢(亦稱制錢)兩種貨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具有同等合法性。清朝的貨幣各地不統一,尤其是各省鑄造的銅錢,只在本地流通。白銀各地的重量、型制、成色不同。如安徽有50兩的船錠,和10兩重的方錠;再如山西銀兩以重50兩的大銀錠為多,另一種為小元寶,束腰形。當時的市值從大到小排序是銀元、銅板、銅錢。銅錢,也叫制錢。就是「孔方兄」,外圓內方 。
清朝也發行流通紙幣。到清末,出現了機制貨幣。
清一元紙幣
清十元紙幣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大演變。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幣壽終正寢。
l中華民國貨幣
1914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推出的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國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中國國內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無法持續,且國內的貨幣發行趨多元化。
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加中國農民銀行),並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在中華民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由於國內的戰火連綿,法幣急劇貶值,從而徹底崩潰。
由於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中華民國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0.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脹速度比法幣更快,十個月上漲一百七十萬倍,各地有較少人使用。中國民間多數繼續使用銀元,南京政府於是使用銀本位幣制,發行銀元券。
l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
l第一版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l第二版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於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同時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
第二套人民幣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個面額,其中1元券有2種,5元券有2種,1分、2分和5分券別有紙幣、硬幣2種。
為便於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發行1分、2分、5分三種硬幣,與紙分幣等值流通。
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別發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別對票面圖案、花紋進行了調整和更換。由於大面額鈔票技術要求很高,在當時情況下3、5、10元由蘇聯代印。
l第三版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13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4種(包括1種硬幣),2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966年和1967年,又先後兩次對1角紙幣進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滿版水印,調整背面顏色。
l第四版人民幣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
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
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線。
l第五版人民幣
199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
歷史的腳步永不會停息,中國貨幣的發展歷程也仍將繼續,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國產護膚上位史|口碑爆棚除了靠低價和情懷還靠什麼?
※有什麼性價比超高的國貨護膚品?
※他用華為經驗+小米價值觀做了把電動牙刷,目標是取代飛利浦
※國貨護膚品
※土到掉渣,污到無底線,卻壟斷行業30年年銷4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