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臟腑推拿按摩手法運用原則
段氏臟腑推拿按摩手法運用原則
作者:段朝陽(臟腑推拿傳承人)
一、持久有力,深透柔和
按摩療法是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作用於人體,藉以調動、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調整、理順由於不同病因所導致的各種病理狀況,以恢復其生理功能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手法做為按摩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練程度,即如何適當地應用手法,是決定治療效果高低的關鍵。因此,熟練的按摩手法必須做到持久、有力、柔和、深透,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強壯保健的作用。所謂「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過程中,要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並維持一定的時間,以使手法刺激足夠積累到能產生良好的療效。「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力度的大小、方向要根據治療對象、施術的部位和病症的性質而決定,決不能用蠻力,使患者不能忍受或出現意外損傷。「柔和」是指手法的動作要穩、柔、靈活,用力要緩和,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才能使患者容易接受按摩療法,也避免對軟組織造成損傷。持久、有力、柔和是按摩治療疾病的手段,「深透」才是手法作用的最終目的,只有「深透」的手法作用於體表,其產生的刺激和能量才能達至深層的筋脈骨肉,直至臟腑經絡,才能調整其機能狀態,使之氣血和調,筋骨復舊,陰平陽秘,精神乃至。可見手法運用的幾個方面是相輔相承,密不可分的。要想達到熟練的手法操作,術者必須經過長期的手法練習和臨床實踐,才能做到由生到熟,由熟生巧,乃至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境界。
段氏臟腑按摩療法是以腹部作為主要按摩部位的按摩療法。腹部各個組織器官由里到外都由軟組織構成,手法的運用即得做到「有力」,使力量直達臟腑或直達病灶,又必須做到「柔和」,即不傷外表皮膚肌肉,又不損體內的組織器官才為最佳。人有胖瘦,病灶有深淺,體質有強弱,疾病有虛實,所以在臨床運用各種手法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掌握好力度的大小,做到即不對患者造成損傷,又必須達到「深透」的目的,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這就要求醫者在手法運用上既要有力又要柔和,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方為上乘。因此,醫者在對患者按摩治療時,不可在對疾病診斷不清,對患者的腹部情況了解不清的情況下,盲目使用手法和用力,不然輕則損傷皮肉,重者損壞臟腑組織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後果。
二、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疾病的種類多種多樣,致病因素也是千差萬別,又有「同病不症,同症不同病」之說。在對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陰陽的轉化,正邪的盛衰,虛實的變化在不斷的發生著演化。因此,在正確診斷,明確治療原則和主要治療手法同時,要按照中醫辯證論治的原則,隨時根據病情的變化而改變治療手法和施治方針,以取得最佳的按摩治療效果。
醫者在臨床上,必須時刻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別是要通過手對患者腹部的觸摸來感受體會,對病症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可盲目行事。要在微妙之中見真功,不可拘泥於一些固定的治療方法和手法,要在錯綜複雜的病變中迅速撲捉信息,快速綜合分析並選擇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手法,及時準確的辨證施術,才能做到手到病除。就如《醫宗金鑒》一書中所講的那樣:「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內乎外應」,只有將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才能達到按摩治療疾病的最高境界。
三、全神貫注,形神合一
段氏臟腑按摩作為一種治療臟腑疾病的的按摩方法,除了一些常用的按摩操作手法外,還有一些針對不同的治療部位創建的一些特殊的治療手法,醫者要想使這些手法在治療中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鍛煉和臨床實踐,才做到手形和手法的標準和運用自如,並在臨症時做到聚精會神,專一貫注,使手法的運用與自己的心神高度融合統一,才能夠具備按摩操作的內在功力,這種內在的功力既包括手法本身所具有的的力度、柔韌度、深透度、熟練度、操作中的技巧及感知病變癥結的靈敏度,亦函蓋醫者的精神信息與能量的有機結合產物。
醫者只有做到手法與心神完美的結合,融為一體,使手法的運用成為心神的內在體現,才能最終達到在按摩治療中的「形神合一」也是按摩醫師所追求的手心合一的境界。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手法所具有的力、能和信息傳遞給患者,深達於體內的臟腑、筋骨和病邪,並能通過經絡系統傳遞到全身各處的組織器官,從而有效的改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調動機體的能量,化解和清除體內的病邪,強壯身體,恢復健康。
四、瀉中有補,補中有瀉
由於疾病的證候表現多種多樣,病理變化極為複雜,且病情又有輕重緩急的差別,對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個體,其病理變化和病情轉化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治療疾病時要善於從複雜多變的疾病現象中,抓住本質,做到治病求本,從而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段氏臟腑按摩以「調理氣機,平衡陰陽,扶正祛邪」作為臨床治療的基本原則,在對腹部臟腑進行按摩治療時多採用「瀉中有補,補中有瀉」的治療手法,把「扶正」和「祛邪」有機地結合在一個治療過程中。因為許多慢性疾病多是虛實相雜的病情,在對腹部進行按摩時,一方面作用於腹部的病灶、邪氣,通過按摩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消食導滯、逐飲化痰的作用,將這些病理產物或致病因素化解並排出體外;另一方面通過調節臟腑的功能,促進臟腑氣血的改善,激發和提高臟腑生理作用,使正氣得到恢復,提高機體抗病和勝邪能力。
要想達到「補虛瀉實」的治療目的,關鍵決定於手法的運用。手法作用的刺激量又決定了治療的效果。按摩療法補瀉效果的實現主要與不同手法作用時間長短、力度大小、頻率快慢、運動方向、施治部位及手法的類型有關。
一般同一個手法運用時間短為補,時間長為瀉;力量大為瀉,力量小為補;頻率快為瀉,頻率慢為補。柔法、摩法等一般順時針右轉為補,逆時針左轉為瀉;推法一般順經絡而行為補,逆經絡而行為瀉。另外按法和點法的實際運用中,要以手下或指下產生得氣感,力量深入到體內深淺,使體內氣機是否產生運動作為衡量手法發揮作用的標準。
推薦閱讀:
※化解本命年四大原則
※圓通和圓融不是不講原則
※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基本原則
※異性間交友結婚的原則及同性間往來須知
※骨質疏鬆的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