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病三要
06-11
針灸治病三要
吳濂清《燕山醫話》針灸治病或有效或無效,成敗何在?首先在於辨證准、病位明,而選穴有所依據。失此取穴,往往有過多或不當之弊。治病必先明臟腑經絡,以知病在何臟、何腑、何經,此為辨證配穴之根本。據此再選擇對該臟該腑有治療作用的俞穴,使治療有的放矢。曾治朱某,女性,44歲。患尿頻、尿急、尿痛,少腹脹痛2天,舌苔黃膩,脈象滑數。尿檢:白細胞50-60,紅細胞O-1,蛋白±,診為膀胱濕熱。先取三陰交,以其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腎與膀胱相表裡,理論上、臨床上都已證明該穴對膀胱疾病有治療效應,又加膀胱募之中極穴,施以上補下瀉手法,針後腹痛立止。2次後癥狀完全消失。尿檢:「未見異常」。5天後再複查,尿檢仍為「未見異常」。所以,治病必先明病在何臟腑經絡,選穴必先明穴位與臟腑的相關效應。馬丹陽以12個穴位而治療多種疾病,誠為掌握穴位對臟腑、部位治療效應的典範。醫者治病,必先明此理。第二是取穴要准。王樂亭老師在世時經常教海:不明「取三經用一經而必端,取五穴用一穴而必正」之理,是治不好病的!事實正是如此,穴位配方再好而無準確取穴做保證,等於畫餅充饑。既往對取穴要有真傳之說,所謂「真傳」,即對穴位的部位(包括體位、特定姿勢)、取法、針刺的探度、方向等學有所本,學問紮實、堆確。現以太陽穴為例,一般謂眉梢與小眼角之間後1寸,顴弓上陷中。設若偏上必針不深。若在顴弓上緣下針,可刺1-1.5寸。若重複上點進針,但針柄上偏5~10°,則可針2寸深,針感傳滿上頜。故所謂「准」是要求對穴位的部位,針刺的深度、方向等要有深入的研究。第三是明補瀉。首先要解決的難點是有無補瀉?撇開對補瀉的文字爭論,讓我們從事實進行考察。人有黑白胖瘦、強壯虛弱的不同,針有長短粗細之異,法有疾徐輕重之別,可見針具、體質、手法等方面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為達治療目的所施行的各種不同補瀉手法也相應存在,故補瀉之說自可成立。因此,補瀉實際上有兩層意思。其一,補、瀉是指為達到某種治療目的進行所謂補或瀉。其二,是指為達到某種治療目的而運用不同的補瀉手法。針灸醫生必須明白人有強弱不同、病有急慢之分,補瀉手法自應有不同之理,以領悟「針灸無功,補瀉不清」之言,再以治療效果為檢驗補瀉手法、理論優劣的尺度,潛心學習,勇於實踐,細心觀察,摒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說,自能登堂入室,補瀉之妙盡可得矣。診斷明,配穴精,取穴准,補瀉手法適度,疾病轉歸如何,自是不言而喻之事。故針灸者當明此治病三要。推薦閱讀:
※治病救人
※現在醫院治病的費用出奇的貴,為什麼?有人可以科普一下其中的原因(門道)么?
※依經選佛咒:葯選對等於治病(沒一藥包治百病)
※能治病的神奇蔬菜6種
※千古奇聞:能流血可治病的神奇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