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香|莆田燒窯匠

N李福生

在上世紀70年代,涵江芳山、鐵灶、塘頭等地的公路、村道兩側各分布著很多磚瓦燒窯作坊,不少鄉村還是燒磚瓦窯的專業村,那裡燒磚瓦的土窯像一個個大土丘緊挨一起,在那裡,一條條土路從窯邊延伸出來,一團團白煙從窯頂升起,非常壯觀,十幾里路外都看得見。

灰黑色田土燒出紅色磚瓦

莆仙一帶紅磚厝的「五斤磚」(紅磚)、紅瓦、「六角磚」或「四角磚」(地板磚)等都是涵江這些鄉村磚瓦窯生產的。據磚瓦窯老燒窯匠介紹,生產的磚瓦取材於當地農田裡的泥土,這種灰黑色「田土」卻能燒出紅色的磚瓦。所以銷量很大,也是涵江磚瓦燒窯作坊長期存在的先決條件。

磚瓦窯大多建在灰黑色「田土」的地方,就地取材,就地生產,這樣脫磚、瓦坯子取土比較方便。這些鄉村的大部分男人都是燒窯匠,都有了爐火純青的燒窯技術。燒磚瓦的過程說起來簡單,和泥,脫磚瓦坯子,晾磚瓦坯子,裝窯,燒磚瓦,洇磚瓦,出窯。除燒窯外,每一個環節拼的都是力氣,是苦力活。磚瓦匠一年四季,從塘底挖泥都是靠手挖肩挑堆到煉泥坑裡,再和上水,用牛力在煉泥坑裡踩出黏性來才能用。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經濟困難,母親老家的平潭人到涵江購買磚瓦,大姐、二哥經常帶領他們徒步十幾里小路,前往鄉下磚瓦坊購買。每次都會得到一些介紹費,用以貼補家用。天長日久,他們跟窯上的不少燒窯匠成了朋友,經常目睹他們燒磚瓦的每個過程,燒窯靠的是技術和經驗。

網路配圖

比如脫磚坯子,這是燒窯過程中最累人的活。人們在場地上放一條板凳,高約1米,長1.5米,凳子上放著磚模子,磚模子有兩種,有一次成型三塊磚坯子的,也有兩塊的,各人按自己力量的大小使用。磚模子是用木板扣制而成,大小規格都是統一的。做磚瓦的人成天一身泥,肩掛一件泥肚兜,把泥切成幾十斤一塊,高高舉過頭頂,猛地往一個木頭框架上砸,力道一定要均勻,否則做出來的磚或瓦不齊全,燒制出來影響使用,影響燒窯匠的效益和聲譽。

經過半天的晾曬,磚坯子已定型,人們稱之為「挺身」。他們把磚坯子掀起立在那裡,等磚坯子半乾的時候,會把磚坯子一層層斜著交叉立著摞起來,一是騰出場地,二是使磚坯子四處通風自動風乾,就是下雨,也便於集中遮蓋。

燒窯時吃住都在窯爐旁

燒窯時,燒窯匠會把鋪蓋搬到窯洞里,窯火一旦點著,是不能熄滅的,一窯磚瓦燒好需要十天左右,這期間燒窯時,燒窯匠吃住都要在窯爐旁,不停地向窯爐里添加炭火,直到把窯內的磚瓦燒好為止。

窯燒好後,人們開始出窯,出窯就是往外出磚瓦。磚瓦窯上的活沒什麼好活,又臟又累。儘管人們澆了五六天水,但窯內的餘溫還沒有完全散去,窯內熱氣襲人,磚瓦依然燙手。

做磚瓦技術性最高的工作要算燒制磚瓦。燒窯匠先用生坯建好一磚瓦窯,然後把晾乾的生坯磚瓦搬進窯內,磚為底,瓦在上一排排堆放。然後用干透的木柴燒冷窯,慢慢烘乾,去掉水分。到一定溫度,就開始燒緊窯,要用上好的木柴。到爐火純青時,要抓緊封窯放水花冷卻,燒過頭了,磚瓦就會變形,無法使用;若窯封得太早,就會夾生。這火候全憑燒窯師傅一雙銳眼把握。冷卻時,燒窯匠讓夥計用竹管從小溝里引一條水到窯頂,讓水慢慢滲透下去……

隨著時代的發展,鄉下的燒窯作坊因污染環境,逐漸被拆掉,到如今那些磚瓦窯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遙遠的地方專門的大型磚瓦集團或者磚瓦廠,採用的是各種先進的機器設備,用的原料也不再局限在黃土上,還有煤矸石、粉塵等,生產出種類繁多、顏色各異的磚瓦,裝飾著城市,讓城市越來越漂亮,也讓農村在新的磚瓦材料裝點下逐漸城市化。

徵集

推薦閱讀:

GQ報道 | 莆田的「叛徒」
你一定要一直這麼幸福下去......
深度隨筆|卓梅森:莆田龜山寺生活筆記
現在 Nike 與新百倫的莆田高仿鞋是否可以以假亂真?

TAG:莆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