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之留侯世家—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
「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這是劉邦在分封功臣時對張良的評價,張良和很多人不同,在功成名就之後,他並沒有欣然接受劉邦給予的封賞,而是自願放棄這些東西,只被封為留侯。他說之所以我會有所貢獻,主要是原因陛下會用人,用我的計謀有的時候僥倖獲得成功,那不是我的功勞,而是陛下的英明,看來張良不僅謀略上天下無雙,更是看透了功名利祿和災禍是相輔相成的,放棄了權力和地位也就遠離了是非,保證了內心的寧靜和自身的平安。
圖片發自簡書App劉邦分封了二十多個功臣為侯為王,但這個時候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得到封賞,於是他們聚集在一起竊竊私語,劉邦看了之後很是疑惑,便找來張良問到,這些人在一起有什麼事情,張良告訴劉邦說,這些人在一起密謀造反。劉邦大驚失色,說現在天下大定,國泰民安,他們為什麼要造反呢?
陛下從一個平頭老百姓得到天下,封賞的人大多數如蕭何和曹參,都是跟隨陛下多年出生入死的人,可其他的人沒有這麼大的功勞,不可能都得到封賞,但是他們擔心由於自己的過失而被您出發,因此他們聚集在一起準備造反。劉邦問張良,你看我該怎麼辦呢?
張良說您平時最恨誰?劉邦想了想說雍齒和我是舊相識,但是總是為難我,我一直想殺了他,但是他立了很多功勞,殺他有沒有什麼理由。張良說那您就封雍齒為侯爵,其他人見到您連雍齒都能封侯,就不會擔心不會考慮謀反了。劉邦聽從了張良的計謀,封雍齒為十方侯,其它大臣看到雍齒都被封侯了,便不在擔心了,既然雍齒都能被封為侯爵,我們還有什麼憂慮的呢?
劉敬建議劉邦遷都關中也就是長安,劉邦有所顧慮猶豫不決,群臣中山東人居多,因此也反對遷都並說出定都雒陽的好處。這個時候張良說到關中沃野千里,有險可守有水可渡,乃天府之國可以定都。而雒陽四面受敵,面積太小不是用武之地。聽了張良有理有據的分析,劉邦才下定決心遷都關中。儘管主意是劉敬提的,但沒有張良的分析,恐怕劉邦不會輕易採納劉敬的這個建議。不過我分析劉敬事先是和張良有過溝通的,或者說這本就是張良的主意,只不過是借著劉敬的嘴說出來罷了。
美少年富二代張良漢高祖劉邦喜歡戚夫人,因此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這可把呂雉急壞了,但也沒什麼辦法,因為劉邦這個人一貫一意孤行,自己作為妻子不能硬著來,但是她又不甘心坐以待斃,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張良。張良素以奇謀著稱於世,他命建成侯呂澤去劫持張良,看張良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注意這裡用的手段是劫持而不是請,證明呂雉還不太了解張良的為人,他認為張良一定會站在劉邦一邊。
張良不站在任何人一邊,他為的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在呂雉的軟磨硬泡下,張良說劉邦有四個人一直想請到身邊輔佐自己,但是這四個人不畏強權於是都隱居起來了,您可以讓太子修書,並排能言善辯之士去把這四個人請出來輔佐太子,陛下看到了也許就能回心轉意了。呂雉大喜便派人去請來了張良所說的的四位高人即商山四皓,四個人便來到了建成侯的府邸。
漢十一年的時候,英布造反,劉邦自己身體不適,於是想讓太子代替自己去討伐英布。商山四皓對建成侯呂澤說千萬不能讓太子去,太子年幼諸將不服,且英布乃世之勇將,太子絕非其對手。況且太子出征打勝了沒有什麼功勞,輸了就給了陛下廢太子的口實,戚夫人和劉如意一直在陛下左右,這對太子和皇后是十分不利的。請您建議皇后去找陛下哭訴,就說太子年幼無法和英布對抗,還是讓陛下親征太子監國比較穩妥。呂后按照商山四皓的建議去勸說劉邦,劉邦果然應允自己親自去討伐英布,而讓太子監國。
漢十二年,劉邦擊敗了英布返回長安,此時劉邦的病越來越沉重,於是又想到了廢太子之事。張良引經據典苦口婆心的進行勸阻,但是劉邦就是不聽,這個關鍵時刻商山四皓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劉邦在召見太子時突然發現太子身後有四名器宇不凡的老者,細問下來才知道就是自己一直沒有請到的商山四皓。這個時候劉邦知道太子的羽翼已豐,呂雉的勢力已經不可撼動了,於是只好作罷,並告訴戚夫人說太子有商山四皓輔佐,足以證明太子有過人之能,沒辦法行廢立之事。
廢長立幼取禍之本戚夫人儘管很悲憤,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這就註定了她後來悲慘的命運,對於她的結局我深表同情,但是沒有讓劉如意繼位我是認同的,因為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她在政治上的能力幾乎為零,不可能控制得了百官,更不可能延續劉邦推行的黃老之術,而呂雉可以,呂后在位期間西漢得到了休養生息,這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這點張良也是清楚的,因此他幫助的不是呂后和太子,而是從天下大勢和國家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興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當之無愧。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推薦閱讀:
※這個世間真有玄門世家的存在嗎?
※秦末亂世,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卻僅有六人,張良在其列
※楚世家10
※讀《蕭相國世家》 - 文賦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cn.com...
※風水世家:家宅風水中,這樣做「化煞招財」聰明人都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