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該拿什麼來拯救蒙牛?

一、蒙牛牛奶近年來出現問題一覽表

1、「三聚氰胺事件」蒙牛落水

  2008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開展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液態奶是安全的。然而,蒙牛121批次受檢產品中卻有11批次檢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導致蒙牛乳業當年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高達數億。

  2、蒙牛特侖蘇牛奶違規添加OMP

  2009年2月11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稱蒙牛特侖蘇添加劑OMP不合法。學者方舟子撰文稱,OMP里的IGF-1能增加癌症發病率。2月12日,蒙牛向媒體公開北大醫學部研究報告,稱OMP具有明顯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此報告已公開部分並未列明試驗方法。13日,衛生部等六部委組織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研討,認為該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指出未經衛生部批准添加OMP,違反了《食品衛生法》,並擅自誇大宣傳產品功能。2月14日,蒙牛集團回應稱,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資源食品原料對待,所以不存在申請。OMP與IGF-1不是同樣的物質,不能致癌。

  3、廣東抽檢蒙牛「隨便」雪糕大腸菌群超標

  2011年11月,廣東省工商局公布第三季度雪糕飲料食品質量監測情況,包括蒙牛「隨變榛子巧克力雪糕」在內的12個批次雪糕被查出不合格。其中,蒙牛不合格雪糕在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兩個重要微生物指標中超標。有衛生專家表示菌群總數、大腸菌群不合格,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嚴重超標易引發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

  4、 蒙牛冠益乳酸奶驚現「蟲子門」 廠家不予處理

  2011年8月,消費者陳某在超市買回一瓶蒙牛冠益乳酸奶,回家打開發現臭味撲鼻,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在一塊,用吸管挑出來一看,居然全是死蟲子。對此,消費者陳某表示很氣憤並撥打電話投訴。然而,蒙牛客服卻以時間太晚為由推脫,拒絕到現場。陳某隻好留下電話,讓其擇機處理。

  5、251名小學生飲用蒙牛學生奶後集體食物中毒

  2011年4月22日,陝西榆林市發生一起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榆陽區魚河鎮中心小學700餘學生喝完蒙牛學生奶20分鐘後,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癥狀,16名學生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在家長要求下,200多名出現同類癥狀的學生被送往榆林市三家大醫院接受診療。醫院初步診斷為細菌性食物中毒。

  6、蒙牛低脂高鈣奶發酸發綠 廠方稱「一筐桔子總有一兩個壞的」

  2011年8月,譚先生一行在長沙某酒樓吃中餐,原裝沒開封的牛奶,倒出來卻是發綠的水。撥打廠家電話後,蒙牛乳業投訴專員竟辯稱:「天氣炎熱,紙質包裝難免會出現變質情況,就象一筐桔子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會是壞的一樣。

  我們產品都是經過高溫滅菌,密封之後,才運往各個市場。產品並沒有質量問題,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高溫撞擊等因素導致包裝出現『漏氣但不漏奶』情況。空氣進入,微生物發酵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7、蒙牛雪糕里吃出螺絲帽 要求刪微博才賠錢

  2011年8月,一網友發微博報料稱,自己拆開買回的蒙牛雪糕要吃時,發現雪糕背面竟嵌有一顆直徑約1厘米的黑色螺絲帽!該微博不到一天時間被300餘人頻頻轉發,引發熱議。網友隨後撥打了蒙牛雪糕包裝袋上的投訴熱線向蒙牛集團總部投訴。蒙牛相關負責人回復網友表示已經核實此事,公司根據以往經驗,經協商最終同意賠償網友500元,但前提是需要把相關微博徹底刪除。

  8、 蒙牛乳業特侖蘇有機奶致消費者嚴重腹瀉遭投訴

  2011年,珠海市一消費者在小賣部購買了一箱蒙牛乳業生產的特侖蘇有機奶,生產日期為2011、05、15。不想剛喝完一盒後就出現嚴重腹瀉。該消費者向蒙牛公司反映問題後,該公司承認是他們的牛奶,卻拒絕承認牛奶有問題,說他們的產品都有國家檢測合格報告,是合格產品,讓消費者自己把牛奶拿去檢測。

  9、蒙牛液體乳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

  2012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在對液體乳產品進行的抽檢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而黃曲霉毒素於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事發後,蒙牛以最快速度承認問題存在並鄭重道歉,同時也否認問題產品流入市場,以求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

  10、蒙牛代工點「天輔乳業」被爆衛生狀況髒亂差

  2012年6月,有網帖圖文記錄了自己在蒙牛冰激凌代工企業「天輔乳業」的見聞,包括周邊環境、生產車間等區域,其衛生狀況之髒亂差,目力所及,觸目驚心,令人反胃。蒙牛乳業在其官方微博回應,稱已成立調查組趕往代工企業(該條微博曾一度被設置為禁止評論)。幾乎同時,蒙牛方面所進行的線下活動,包括但不限於:相關網帖被大量刪除;爆料人表示涉事企業人員已到其學校,爆料人被約談,並表示「這件事不會多說了」…… 二、為什麼蒙牛頻頻出問題? 1、重「營銷主導品牌」 輕「產品品質管理」 因為長期的「營銷主導品牌」的經營意識,使得產品品質管理被忽略,或者被後重視——用先前獲得的利潤改善後期產品的質量,這種模式是國內多數自詡現代化企業在「爆發」後通常採用的一種模式,生產和品質保障並沒有被先天地作為一種投資!而恰恰產品品質才是一個品牌的根本,是消費者不去信任一個品牌時最易碰到的多米諾骨牌。類似的教訓枚不勝舉。

  值得玩味的是,在蒙牛大肆擴張的時期,很多老的地方的乳品企業卻發展緩慢,甚至原地踏步,對此,大多數人的看法是這些老品牌的領導意識不新、魄力不足、管理太差,我本人也曾這樣認為過,可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2008年12月,一個長期做乳品的老人告訴我,食品工業是個最易發生質量問題的產業,而問題多少又與企業的規模、生產周期、原材料的供給、員工素質等緊密相關,一般乳品企業不敢異地建廠、生產的,多擔心這些因素存在隱患,所以儘可能求穩求安全。

  三聚氰胺事件證明,恰恰是規模大的、多地生產、企業治理結構複雜的企業出問題越高,而像三元、秦俑、完達山等立足當地發展的企業品質越有保證。蒙牛自稱來自蒙古草原,可實際上它在包頭、巴盟,興安盟、通遼,北京、天津、山西、山東、湖北、河南、安徽、蘭州、新疆、浙江、黑龍江等地建有不同規模的生產基地,奶源、管理、員工素質層次不齊,加上營銷為上的管理理念,產品質量出問題是情理之中。

  看看蒙牛引以為豪的、佔總體銷售80%液態奶、奶飲料,就是被業內人士看作最沒有營養的常溫液奶和勾兌飲料,因為適合大規模生產、儲運和銷售,所以大力推廣,甚至不惜用精妙的創意代替科學常識「誤導」消費者,用沒有嚴格科學驗證的原料概念作為產品光鮮的賣點,騙取善良而沒有專業知識的消費者的信任;而在營養價值較高的低溫鮮奶上,蒙牛卻乏善可陳。 2、市場擴張速度快 「流通環節」成監管軟肋 近幾年,隨著乳品安全問題的頻繁發生,政府陸續出台了加強監督管理的措施。同時,藉助重申許可證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淘汰一批不合格企業。國內大型乳品企業,也加強了自身產品生產安全監管。奶源上,有條件的企業開始自建奶源,沒有條件的企業也都轉向進口奶源。生產上,企業花巨資引入檢測設備,加強生產管理,同時建立了「廠內多層自檢」的質量安全監管流程。作為龍頭的伊利、蒙牛,更是小心翼翼,儘力保持潔身自好。但這並不說明乳品安全問題已經一勞永逸地被解決了。

  蒙牛乳品安全問題儘管頻繁發生,但都呈現「局部、零星、偶發」特點,那表明問題沒有出現在生產環節,也非奶源問題,主要原因是企業相關安全自檢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引起的。在筆者看來,受政府政策措施導向,企業安全監管集中在了奶源、加工等環節,忽視了從「出廠到進入消費者手中」的中間流通運輸環節。

  另外,目前國內乳品冷鏈運輸建設水平依然較低。在此背景下,對於蒙牛、伊利這樣的大型企業,市場擴張速度快,業績增長良好,今年在東南沿海市場開發成績顯著。因此,企業努力加大對當地奶源、加工基地建設,同時更多乳品卻進行著長距離「北奶南運」的調運工作,由於缺乏對流通運輸過程的監管,出現問題在所難免。 三、這一次我們不需要道歉 1、好品質、綠生活不要成笑柄 「好品質」不該總是出問題,出了問題,也總得要向消費者要給出一個滿意的交代,但遺憾的是,要麼打死不回應;要麼就矢口否認。對於蒙牛的這句廣告語:好品質、綠生活,現在則成了莫大的諷刺。不要讓品牌口號成為一個幌子、成為透支消費者價值和品牌形象的無底洞。   以前我們經常調侃某些廣告,稱之為「說啥沒啥,沒啥說啥」,我們可以理解為:訴求的相反方向即可,就像CCAV的新聞節目差不多。本來,蒙牛這個品牌主張很好,回到產品談品牌,談消費者價值,雖說不上是有大創意和先見之明,但確實是洞察到了中國市場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可惜,只是說說而已,甚為遺憾。 2、當學「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路過一個街邊早餐店,在一面不顯眼的牆上寫著幾個紅色醒目的大字:「做食品就是做良心」震撼人心。我覺得蒙牛真該學學這些路邊攤了。每每出現質量問題都是蒙牛沖在最前面,很難讓人理解;而且這種質量的時間有時還真讓人措手不及。這就是著名的「黑天鵝效應」。    當然,其主要的責任還是在蒙牛自己身上,那麼多乳品企業,就蒙牛質量時間層出不窮,應該反省;究其原因,是因為發展過快,對質量的監控難以到位;另外,越掩飾,事情越糟糕,到現在變成了硬性的公關,實在沒有大企業的智慧。當一個企業遇到不斷襲來的質量事件的時候,是否真的應驗了「報應」之說呢?我們不能相信這些因果報應,但從某些社會事件來看,越是掩蓋,事情約會嚴重,直到危其根本。蒙牛的黑天鵝效應大概也是屬於此類。 四、重塑消費都信心情歸何處? 1、重塑形象:不是要做什麼 而是不做什麼 蒙牛要真正樹立其高品質和值得信賴的形象,首先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不做什麼。不做沒心沒肺的企業、不做一意孤行的企業、不做挑戰社會和消費者底線的企業。做好這「三不」,蒙牛至少可以得到消費者的原諒。沒心沒肺是不回應、不承認、不道歉。把消費者權益和食品安全視為無物;一意孤行是出了問題,那是維繫原來的廣告套路,強硬的發布跟消費者情感相左的廣告,其實會引起反感;挑戰底線是出現問題不但不斷,還是同類問題,永遠沒完。

  做什麼。承認、道歉、負責。要有真誠的態度。要樹立和建立信任,不是一個廣告和新聞發布會就能解決問題的。承認就要認錯和負責,不管是什麼責任,先承接,然後再分清責任。

  怎麼做。第一,對質量問題零容忍,出現問題一查到底,別的企業能做到,為什麼就是蒙牛總出問題,內部管理流程出了什麼問題,將用在營銷上的數億費用拿出一部分改善內部管理,不難。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健康發展有利無害。

  第二,拿出誠意來,不要認為認錯就是丟臉、損害形象的事情,實際上,歷史上因為認錯而度過難關的企業很多,如經典的案例:泰諾膠囊中毒事件。危機過後,不但市場沒丟,還獲得了強勁的發展,因禍得福。

  第三,要將消費者擺在首要位置,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保持新聞的的權威和透明,這樣就不會出現網上無新聞,微博上卻暗流涌動、群起攻之的怪相。

  第四,多做公益項目和公益廣告,成立專門的部門來運作,淡化廣告的行為。與其去挑戰和激怒公眾,還不如拿這些資金去做一些公益事業、公益廣告,長期來看,對淡化品牌負面的影響和增加社會公信力還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 2、擦亮眼睛 絕不容忍褻瀆社會道德底線行為  從牛奶被檢出M1黃曲霉素超標,到名人微博爆料酸奶里出現頭髮,再到幾天前蒙牛雪糕代加工點被曝髒亂差,近段時間以來,蒙牛質量問題頻頻發生,從而被網友「吐槽」,稱再不碰蒙牛產品。與丹麥最大乳品企業愛氏辰曦簽訂合作協議後,蒙牛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最近各種麻煩纏身的蒙牛,在引入「洋基因」後能否扭轉目前的負面形象,值得關注。孰料一波三折,負面形象經過髒亂差的浸染如需漂白,在消費者信心滿意度這方面也高居不了了。

  醜聞被意外爆出,與網路傳播在拼速度的,是涉事企業的強悍公關能力。然而,國內企業一貫的作風對於醜聞採取掩蓋的手段,將揭黑網帖瘋狂被刪,爆料當事人遭遇封口。當然這些措施已不是公眾第一次見識蒙牛的危機處理能力:去年年底蒙牛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 1超標,更因近年來該企業屢屢爆出產品安全事件,知名微博用戶@王小山發起對其產品的抵制活動,一時間網路雲起響應,各方接力轉發,但也就在日前,王小山亦迫於壓力而噤聲。

  一家普通的乳品企業,何以屢屢在公共食品安全事故中順利逃脫干係,在所謂「善後」的措施中營造出某種肅殺氣氛,並利用各種說辭綁架奶農利益。消費者或須捫心自問,是否也正是因為公眾對犯錯者的輕縱和容忍,對昨日不堪的過於善忘(當然也可能有「沒得選」的困境),給犯錯的企業營造了一個罕見而畸形的生存環境。

  很顯然,現下這一起蒙牛醜聞,加劇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公信力。在面對信任危機的事件處理中,公眾依然無法理解老調長談欲蓋彌彰的處理方式,所謂「重塑消費信心」究竟情何以堪。蒙牛將「全面打造新形象,重塑消費信心」,而我們要做的就只是擦亮眼睛,絕不容忍褻瀆社會道德底線。


推薦閱讀:

蒙牛與蒙人
蒙牛集團的發展歷程_
蒙牛的「尷尬」
蒙牛的秘決: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TAG:拯救 | 蒙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