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腦中風、腦卒中、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之間的關係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中風了,有人發生腦出血,有人腦栓塞,有人腦血栓,還會經常聽到腦卒中,然而很多人都以為這其實是一種疾病,也有人認為它們不一樣,但是就是傻傻分不清!

其實,腦中風(平常我們簡稱「中風」),也稱為腦卒中或者腦血管意外,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包括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栓塞和腦血栓形成)兩大類。

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血栓、腦梗塞雖然都屬於腦中風,但是四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都大大不同,可以說並不是同一種疾病。

一、發病機制不同

1、腦出血

腦出血一般比腦血栓、腦梗塞的發生更為嚴重,治療更加困難,佔全部腦中風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

腦出血是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周圍腦組織,一方面使顱內壓力升高;另一方面,由破裂血管供血的腦細胞因為得不到血液供應而缺血缺氧死亡。病人一般都有高血壓病史,常在激動的時候發病。比如有的病人正在發表演說,講得吐沫星子橫飛,突然倒地死了。還有的病人在吃年夜飯時,嘻嘻哈哈一喝酒,就倒了。這些都是由於情緒激動,引起血壓猛升,導致血管破裂。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不要大喜大悲,不要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

2、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約佔急性腦卒中的10%,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常見疾病,指的是腦底部或腦表面的病變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又稱為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3、腦血栓

腦血栓是在腦血管內形成血栓,堵住了腦血管,造成由它供血的腦細胞缺血缺氧死亡。由於動脈硬化可使血管壁凸凹不平,不光滑,血液成分容易沉積下來,形成血栓;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流速度慢,血裡面的東西也容易沉積下來,形成血栓。所以,動脈硬化、血液黏稠度高,都是腦血栓的高危因素。

4、腦栓塞

腦栓塞雖然也是腦血管被栓子堵住了,但栓子是從別的地方來的。比如房顫病人心臟內常有血栓,血栓脫落,就有可能順著血流流到腦子裡,堵住腦血管。可見,腦血栓是「本地貨」,腦栓塞是「舶來品」。

二、臨床表現不同

偏癱是它們的共同癥狀。因為不管什麼原因,最終都會導致腦細胞因供血障礙而死亡。

腦出血:腦出血常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發病急,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癱、嘔吐等癥狀,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還可有面肌癱瘓、嘴歪及流口水等,但是出血部位不同表現也將不同。

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噁心、嘔吐和腦膜刺激征,伴或不伴局灶體征。劇烈活動中或活動後出現爆裂性局限性或全頭部劇痛,難以忍受,呈持續性或持續進行性加重,有時上頸段也可出現疼痛。其始發部位常與動脈瘤破裂部位有關。常見伴隨癥狀有嘔吐、短暫意識障礙、項背部或轄制疼痛、畏光等。

腦栓塞:由於栓子是突然脫落,所以發病也比較急,但一般沒有頭痛、嘔吐癥狀,常引起失語症及右上肢為主的偏癱感覺障礙,但很少有昏迷出現。

腦血栓:腦血栓形成起病較緩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時發病。部分病人癥狀起初較輕,以後逐漸加重,甚至有病後2~3天達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較少見,一般癥狀較輕,可有偏癱及單側肢體癱瘓,也可能有失語症,有的病人有頭或肢體麻木等癥狀。

三、預後不同

腦出血:腦出血雖發生兇險,病人容易形成腦疝死亡,但只要救治及時,平安度過危險期,後遺症多比較輕微,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蛛網膜下腔出血:約10%的患者在接受治療以前死亡。30天內病死率約為25%或更高。再出血的病死率約為50%,2周內再出血率為20-25%,6個月後的年複發率為2-4%。影響預後最重要的因素是發病後的時間間隔及意識水平,死亡和併發症多發生在病後2周內,6個月時的病死率在昏迷患者中是71%,在清醒患者中是11%。

腦栓塞:預後取決於栓塞腦血管的大小、部位和栓子的數量,以及原發病的嚴重程度。急性期病死率為5%-15%,多死於嚴重腦水腫引起的腦疝,肺炎和心力衰竭等。腦栓塞容易複發,10%-20%在10天內發生第二次栓塞,複發者病死率更高。

腦血栓:腦血栓形成比腦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殘率高。隨年齡增長病死率明顯上升,平均病死率為25%左右,常見死因是腦疝、多臟器衰竭、繼發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倖存者中病殘率亦較高,大約20%的倖存者在1~2年內再次複發。所以一旦得了腦血栓,一定要終生服藥預防複發,並且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四、治療不同抗凝、抗血小板凝聚為主。

治療的關鍵是要早,越早越好,尤其不要超過6小時。


推薦閱讀:

利伐沙班相關性腦出血仍需警惕
鍛煉大腦右半球 老人腦出血的預防方法
丘腦出血
【心腦血管】家人突發「腦出血」 送醫前該咋辦?
正常人如何預防腦出血

TAG:卒中 | 關係 | 出血 | 血栓 | 中風 | 腦出血 | 腦血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