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餐文化其實是中西文化結合不當產生的怪胎

?西餐文化其實是中西文化結合不當產生的怪胎轉自CCH:龍眼從過去到現在有很多的國人一直對所謂西餐文化推崇倍至,可問其究竟,誰也說不出西餐在味道上到底有多少高明之處。龍眼比較善於運用據說西方人比較擅長的邏輯思維來刨根問底,以此請教無數的西餐粉友後發現,與其說多數國人推崇西餐的味道,不如說他們其實是推崇西餐的所謂文化,特別是用餐禮儀,這裡主要是指類似於:如何左手持叉,右手持刀,輕拉慢鋸,切牛扒於無聲,吃生肉於無形——好酷。而據說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英國人最看不起美國人的一點就是他們切牛扒HOLD不住,總發出「鐺、鐺」的響聲,這以西餐文明的觀點看是最沒文化的表現。照歐洲人吃西餐的方法,要想鋸牛扒不出「鐺、鐺」的響聲,就得運用降龍十八掌里「亢龍有悔」的功夫來使刀,在餐刀鋸完牛排的上半個切面,即將挺進到盤子的堅硬表面時趕緊減慢拉鋸速度,提真氣,發內力,注入上臂、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各個肌肉群組,使之互相較勁,才能穩穩地HOLD住餐刀,然後緩慢而有力地鋸完小塊牛扒接觸瓷盤的最後部分,或者在最後進程里用右手的餐刀按住牛排,用左手的餐叉以「九陰白骨爪」的功力慢而有力地撕下藕斷絲連的小塊牛扒。以這樣的所謂歐式的西餐禮儀吃牛扒,雖然聲音可以降到最低,但發出的卻是一種更加恐怖的「吱、吱」的高頻躁聲,象老鼠磨牙一樣,讓人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加上自己也要運功用力,早前的胃口就全都沒了。而西餐館的餐盤用久了,餐盤中間會留下很多灰色的線條痕迹,縱橫交叉,怎麼洗都洗不掉,這就是各位西餐高手,無極刀客們練「亢龍有悔」留下的功業。龍眼其實是雜食動物,也愛吃某些西餐,但最怕吃這種方式的西餐,最怕耳朵里聽到左邊有人輕輕「吱」一聲,右邊又有人輕輕「吱」一聲,若隱若現,但音頻極高,直穿鼓膜,刺激的龍眼頭皮發麻,頭髮直豎,渾身都是雞皮疙瘩,而自己也不得不如此,右手握刀不斷「亢龍有悔」,左手使叉不斷「九陰白骨爪」,以此對抗他人發來的內力。否則稍有差遲,就會發出「鐺、鐺」響聲,讓西人笑我中華無人,笑歐洲以外全是無人,只好自己上吊自殺,至少也要退出西餐江湖。以此方式,龍眼心驚膽顫地吃完西餐的江湖飯,就帶著一身的雞皮疙瘩,滿腦袋豎立的頭髮就回家了,雖然臂力大漲,但內力受損,吃了啥滋味全沒記住。後來龍眼總覺得這裡有哪點不對勁,就餐本來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享受,怎麼讓西人給搞得跟「華山論劍」差不多的驚險呢。這裡問題出在哪兒呢?今天早晨龍眼在半夢半醒之間忽然想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回事:是中西方在飲食方式上的嚴重衝突,造就了西餐禮儀文化的拿來主義怪胎。中國人發明的瓷盤本來是給筷子用的,結果西人拿去盛西餐,卻沒學著用筷子,而是用武器改造而成的刀叉來吃飯,結果問題就來了,你用力切割吧,刀叉和瓷盤都是堅硬之物,當然會鐺鐺做響,確實不文雅,好比吃中餐老吧唧嘴一樣粗俗。用筷子在瓷盤裡吃中餐要想不出聲音很容易,但要用刀叉在瓷盤裡吃牛扒而不出聲音,就很難,你不使勁切那肉自己不斷吶!沒點手上功夫還真不容易,這樣就造就了一種吹得花里虎哨卻其實是組合失敗的文化怪胎。本來現代西歐人的主要祖先象日耳曼人、高盧人、凱爾特人過去吃飯都沒什麼講究,以燒烤為主,天天BBQ,不需要什麼容器,有的肉塊太大需要切斷,就隨便抓一塊木板、瓦片、大石頭什麼的墊著就行了,最多是用陶盤盛一下食物,用刀叉切鋸。這些器皿的表面是不光滑的,也不堅硬,因此刀叉在上面划過相對沒有太大聲音,但問題是不好清洗,容易殘留少量粘著的食物,時間一長會腐爛變質,對人類衛生健康不利。而中國人的老祖先發明瓷器在人類的餐飲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貢獻。因為瓷器經久乃用,質地堅硬,特別是瓷器表面有一層又硬又光滑,其硬度比金屬還高一個級別的鈾質,這給用餐後的清洗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瓷器只要不被磕碰,可以說幾百年都能使用,就是出土的元朝、宋朝的瓷盤,照樣可以盛餐食,用餐後照樣可以清洗乾淨,沒有衛生問題。而瓷器的美麗外觀和多變色彩更是其他食品容器無法比擬的。於是歐洲人後來也慢慢學著用瓷盤盛著BBQ出來的食物開始用刀叉來進餐,並號稱自己進步了。但問題是正因為瓷器表面有一層光滑堅硬的鈾質,再用堅硬的刀叉在上面戳著食物、切著食物、鋸著食物,特別是比較堅韌的燒烤肉塊,就容易讓肉塊到處亂滑,不好控制。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的祖先很早就發明了烹飪技術和廚師的職業,其目的就是把吃飯的前期準備在廚房裡做足,由專業人士來完成,而不是把大量吃飯的技術工作留給非專業的食客來完成,以烘托食客有多文明!所以從中餐廚房端上餐桌的中國菜肴多半具有很優化的形狀,不是小塊的,就是小條的,要麼就是細絲的。讓中餐食客用筷子一夾就能吃了。正因為西餐的廚師與中餐的廚師相比太不盡責,或者說還沒進化到位,對西餐的食客太不負責任,才會把大塊的牛扒盛到瓷盤裡端上來,讓食客自己練「亢龍有悔」,練「九陰白骨爪」。把好好的,中國人發明的雪白瓷盤給用刀叉啃得縱橫交錯、遍體鱗傷,象鞭子抽過一樣,那還真不如乾脆隨便抓塊木板、瓦片或石頭片來盛牛扒吃,高頻噪音又小、食物又不亂滑亂跑。要嫌木板、瓦片或石頭片不夠文明,不夠擺譜,可以做各種木盤、石盤或陶盤來用,別再糟蹋中國發明來吃中餐的瓷器了。而中國廚師應該如何做西餐牛扒呢?應該也是先燒烤,但在澆汁以前,用自己嫻熟的刀功在木頭砧板(必須是熟食用)上把烤好的牛扒切成小手指寬的寸段,再在上面澆汁,這樣既免去食客的麻煩,又讓滷汁充分滲透到了每個牛扒小條的三面之上,食客只需往嘴裡一放就是香軟可口、大小適度的沾汁肉條了。如果要保留整塊牛扒上桌前的完整形狀,可以用嫻熟的刀功,或特殊的夾子,在切斷每塊肉條的大部分長度的同時,保留一小段彼此連接的部分,然後再澆汁覆蓋,使其看上去還是完整的牛扒,但其實濃重的肉汁下面的牛扒是由很多小肉條組成的。當然,這樣吃工夫的牛扒就應該是價格不菲的。這才是餐食等級是高級還是低級的來源:烹飪的功夫、精心的準備、精緻的色、香、味、形,以及對食客的負責態度。用刀叉吃西餐不小心就敲得叮鐺亂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刀叉臨時不用了沒有專門的地方放,因為瓷盤的邊是圓的,餐刀又是前輕後重不平衡,餐叉的形狀又不規則,所以刀叉擱在盤邊上如果掌握不好重心,稍不留神就滑到桌子上,也是曠鐺一響,嚇人一跳,吃飯老要提心弔膽。而要是把掛著油滓肉渣的刀叉放到餐布上,看著又很噁心。中國過去有點身份的人家無論在家裡還在外面都是絕對禁止吃飯出聲的,而且餐具要擺放有秩。而中餐餐具的設計也完全滿足這個要求,瓷盤是硬的,但木筷或竹筷比較柔軟,菜肴多數都能夾著吃,而且夾菜夾到最後和瓷盤也頂多是點接觸,沒有划過的鏗鏹聲音。同時,餐桌上還有為擺放筷子而專門設計的陶瓷筷架,暫時不想吃菜了,可以把筷子放到小架子上,也不會發出聲音。這才叫餐桌文化的文明典範。西餐的餐桌禮儀號稱很文化、很文明,其實就其飲食內容來說很難做到,餐具和菜肴都不匹配,必須又切又拉,刀叉敲得盤子叮鐺亂響,要麼是咯吱咯吱地磨牙,這在中國過去的上流社會是最讓人看不起的,是最沒文化的表現,人家說:叫花子要飯才敲得盤碗叮鐺亂響呢。所以西方人本來就是糙人,何必和自己過去呢?直接上手抓著吃比什麼不好呢?非在餐桌上假充文明,結果自己受罪,倒也蒙了不少中國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藏族家長反對孩子和漢族交往結婚?
傳統文化擇日理論
大家有空來聊聊詩詞歌賦啊?
苟字在文言中除了「如果」還有什麼含義,出自什麼典故?

TAG:文化 | 西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