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粹主義辯析
俄羅斯民粹主義辯析
題記: 啟蒙與教育仍然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韃靼皇朝沒落了,但是韃靼文化仍然腐蝕著現代社會。不僅僅是沒完沒了的辮子戲;官本位所體現的一切唯上主義,蔑視民主主義;私有化中一些企業主表現的種種不道德的行為;強烈的農民意識表達的對改革開放政策的抵觸。本質上都是韃靼文化的影響。 ―-壺公評論《不盡長江滾滾來。》 一)產生俄羅斯民粹主義的生態環境。 《三套馬車》是俄羅斯民歌中的精品。凄惋的傾訴、幽怨的嘆息,使聽者無不動容,感觸了透徹的悲涼。這種悲涼不僅僅是窮苦者的感傷,印象深刻的更是俄羅斯那種無邊無際的寒冷。冰凍的土地已經堅硬,空中還飛舞著撲面的雪花,朔風凜冽――圍著你尋找縫隙,可是你必須迎著風雪疾行。。。 筆者是南國人,這種感覺是意外的感覺。事實上各個地域的民歌都反映著所處生態環境的特點。社會關係的總和無非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而決定性的因素則是後者。各個區域的歷史、文化都深深地留存自身所處環境的烙印。 用這樣的觀點看問題,有些問題顯得清晣了。 不僅僅是民歌使人認識了俄羅斯,即使是表示極端文化的戰爭,也清楚地表達了俄羅斯的特色: 遠古時代,當波斯(今伊朗)極為強大的時候,其帝王大留士三世曾經渡過歐亞邊界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兵進後來的蘇聯西南部。在那裡,馬其頓王亞力山大以堅壁清野的方式款待波斯人,這些戰無不勝的士兵們在茫茫的歐洲腹地的大草原中終於筋疲力盡地撒退,並且一敗不可收拾; 在近古時代,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又重蹈覆轍,佔領了莫斯科後卻一路潰敗,其原因也是沙皇的將領庫茲湼佐夫用空城計招待了法國人,拿破崙也因此走上了滑鐵盧; 近代吃虧的則是希特勒,無往不利的法西斯軍隊在莫斯科堅城下崩潰,希特勒不能在敵人的首都閱兵,卻把自己的首都切分成四個被佔領區。 幫助俄羅斯人的是它的那片悲涼的土地――廣袤、荒漠而又寒冷――是尋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 正是這樣的環境,即鍛造了睿智者,也煉就了
二)形成俄羅斯民粹主義的文化氛圍。 惡魔擎著鎮壓的劍,在俄羅斯土地上來回地飛個不停; 奴役的千斤鐵鎖封閉了俄羅斯的道路,只開放著罪惡之門。 ――湼克拉地索夫《誰在俄羅斯過日子》 十八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極為豐富,有時候我以為,那只是因為冰封的環境迫使貴族們只有困於家中而苦思冥想。俄羅斯的民粹主義就在這一個時期產生。封建農奴制不僅僅使《三套馬車》的車夫們悲傷,也促使那些思想活潑的青年貴族和青年學者感到壓抑。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誰之罪》就表達了這一個情感。 列寧認為車爾尼雪夫斯基是「站在農民方面的革命家」,「不僅僅是空想社會主義者,他同時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農民改革」和無產階級農民革命》)。在另一個名著《怎麼辦?》中,車爾尼雪夫斯基批判了農奴制的道德原則,塑造了民粹主義者的形象,宣傳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在他所處的時代,民粹主義營造了濃重的氛圍。求學期間,車爾尼雪夫斯基接近 「彼得拉舍夫小組」,閱讀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著作,研究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最終卻接受了費爾巴哈。列寧認為車爾尼雪夫斯基「沒有上升到,更明確地說,由於俄國生活的落後,不能夠上升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 相對於西、北歐洲的俄國,其生活是落後的。彼得大帝的革新只是社會外在的改良,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促使俄國尋求變革的人們把目光傾注於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資產階級大革命的西歐。在看到變革的希望的時候,他們也看到了失望。正如普烈漢諾夫所言,在歐洲的街頭,工人和封建主們一起反對資產階級。於是尋找自身出路的願望在俄羅斯瀰漫,一種新的思潮出現了――民粹主義出現了。 那一代的作家真實地記錄了這一過程。 屠格湼夫在學生時代受到了斯坦凱維奇和巴枯寧等人的影響,又先後結識了果戈里、赫爾岑、別林斯基等人。他寫了《獵人筆記》等反農奴制的文章,表現了民粹主義者的形象。後來他寫了《父與子》一文,通過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形象,概括了那一代新青年的基本特徵,反映了農奴制改革過程中,民粹主義者在思想上的種種矛盾和鬥爭。貴族出身的屠格湼夫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終於與革命民主義者決裂,甚至支持沙皇對波蘭起義的鎮壓,向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尋找慰籍,沉溺在唯美主義的世界裡。 另一個名作家果戈里,他的《死魂靈》是在1842年出版的。小說描繪了一幅醜惡、腐朽的專制農奴制的圖畫,但是作者看不到現象和本質之間的關係,最後他受到斯拉夫反動思想的影響,在晚年寫了一些反對革命的文章。果戈理是非常自負的,甚至把自己當成向世人曉喻真理的神祗。 而陀思妥也夫斯基在他的《罪與罸》中則描述了一個大學生拉思科尼可夫,他的理論是把人分成兩類:「不平凡的人」和「普通的人」。「不平凡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無所不為,甚至殺人犯罪;而「普通的人」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虱子」,是「不平凡的人」用來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他認為他的理論是自古以來就已經存在的原則。這種滅絕人性的理論終於把他送進監獄。陀思妥也夫斯基把民粹主義者形象化了。 痛苦、動搖和徘徊是早期民粹主義者的特點,只有陀思妥也夫斯基推演出民粹主義者完整的路徑,不幸的是被以後的現實證實了。
三)產生俄羅斯民粹主義的傳統因素。 正如上述作家描述的俄羅斯民粹主義的形成。俄羅斯民粹主義起源於「農民小木屋」――一種稱為「米爾」的封建農奴制的村社。任何一種理念都源自於特定的某種現實,當現實抽象為理念,它可能有更為廣泛的影響。「米爾」 產生於俄國封建農奴制的社會。因為尚未進入小農經濟的社會,因此沒有地主,也沒有獨立的小農。它一般是由地域相連,擁有一定血緣關係,並且擁有一定的經濟聯繫的村落或居民點自然組合而成。村社既是生產組織和社會組織,也是農民的精神共同體。集體主義和平均主義是村社最重要的原則和道德規範之一。在俄國農民的小木屋中,這種建立在共同掌握土地和原始性的農業共產主義基礎之上的經濟與行政的機構,促使希望變革卻又對資本主義感到恐懼的那些俄羅斯人感到興奮,他們以為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很有意思是「村社」這種模式的「發現」者是一個遊歷俄國的德國貴族蓋克斯特豪森,他把產生於俄國的這種農業生產方式介紹到歐洲。1847年,作為舊貴族蓋克斯特豪森面臨著被革命的命運,或者已經退出政治舞台了。這種農奴式的生產方式使他產生共鳴,是符合他作為一個落魅舊貴族的心態的。他把俄國村社作為政治理想模式,或者是以之抵制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的手段,或者只是表述一種幻覺。他這樣寫到:「在西歐的所有國家中,都存在著社會革命反對財產和所有制的先兆。它的口號是消滅繼承權並宣布人人都有同樣一份土地的權利。這種革命在俄國不可能發生,因為歐洲革命家的夢想已經在人民的生活中實現了。」他以為「現代的農奴制,無非是顛倒過來的聖西門主義。」 當然,最終明白「米爾「的價值的還是俄羅斯人。赫爾岑是俄國民粹派重量級的人物,他對西歐發展模式極度失望。這或者是僅僅因為他也是一個貴族的縁故――俄羅斯民粹主義的首要人物大多是貴族――因為在西方,尤其是在荒涼的俄羅斯,階級是固執、是明顯的。農奴以及他們的子女很難獲得文化教育,這一點和孔子主張了」有教無類「後的中國是大不相同的。作為貴族或准貴族的赫爾岑試圖到俄羅斯歷史和文化中去尋找「社會主義」的痕迹――能夠對抗資本主義革命的答案,他感悟到俄國農民的「天性」,尋覓到了村社。 赫爾岑高興地宣稱:「我們稱之為俄國社會主義的,是這樣一種社會主義:它來源於土地和農民的生活,來源於每個農民實際有一份土地,來源於土地的再分配,來源於村社佔有制和村社管理——並且將同勞動者的組合一起去迎接社會主義所普遍追求的和科學所承認的那種經濟上的正義」。 就連平民出身的別林斯基也在民粹派種種的呼籲後承認,「村社是人同土地關係的最高形式」,即使他也認為村社是舊傳統的殘餘,但是為了俄國不必蹈資本主義之復轍,「米爾」對於俄國來說更為現實。 俄國的民粹派遵循赫爾岑之說,相信俄國農民公社已經寓有一個公平且平等的社會。他們認定,只要以米爾為基石,參照法國的無政府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路線,就能破除農奴制並且超越資本主義,實現社會的公正、平等。 人們在興奮中為自己的優秀傳統感動,他們當然不會意識到這種沉重的枷鎖對於已經落後的俄羅斯是怎樣的不幸。後來它演變為蘇聯的集體農莊,把蘇聯的農民緊錮在形似監獄的小圈子裡無法自拔。
四)俄羅斯民粹主義的特點。 考諸俄羅斯史實。民粹主義有三個基本的特點: 1、農奴意識的表述。
2、從「拜民主義」到反民主、反現代化: 民粹派主張中可以找到無數尊崇「人民」、強調「民主」的詞句。但是如何定義「人民」?這些思維形而上的人們就無能為力了。在民粹主義者看來,「人民」是抽象的、整體的「人民」。他們蔑視作為個體的「人」,不管他是平民或者是精英。既然如此,輕視公民個人尊嚴與個人基本權利也是合乎邏輯的了。在民粹派看來,個「人」只是「人民」的工具,只要「人民」的「利益」需要,個「人」應該毫不猶豫犧牲,個「人」的意志是不存在的。俄國民粹派的口號:「在米爾(農奴制的農村公社)消解自我」,很能說明民粹派無視個人的整體主義觀念。 具體的個人被否定了,代之以抽象的整體;民主沒有了,代之以專制;整體形象的代言人成為個人崇拜的偶象,一種淹沒了精英主義的平民思潮卻蛻變成對極端精英主義的膜拜。 這種反民主的傾向實際上與生產方式有關,「米爾」――封建農奴制的村社本身就是一個否定個人行為的專制方式。民粹派對於「米爾」――封建農奴制村社的生產方式的崇拜,是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馬克思說:「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米爾」,這種中世紀的生產方式又如何能夠適應十八世紀的社會變革呢? 「米爾」――封建農奴制的村社,是反現代化的。它既然是封建農奴制度下的生產方式,只是讓那些追求抽象道德的人們感動,卻也掩蓋了封建農奴制度一個根本性的缺陷――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這種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阻礙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制度,它不但反效率,也不公平。農民不輕易永久移民,根本原因是土地不是私有的,永久移民會喪失他們對集體土地中的份額,這是一種封把農民捆在土地上的制度。這種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生產方式,這種扼殺了社會生命力的農奴制的延續,本身就是極為荒謬的。
3、威權主義、專制主義的歸宿: 個人崇拜是俄羅斯文化的產物,主要的是從俄羅斯的民粹主義這個角度說的。民粹派主張的權威作為整體的代表,他們不僅容不得對之異議,甚至容不得「旁觀者」。正如俄國民粹派的名言:「誰不和我們在一起,誰就是反對我們;誰反對我們,誰就是我們的敵人;而對敵人就應該用一切手段加以消滅。」 形成絕對的精英主義和絕對的權威,「民主」走向專制也就成了必然的趨勢。他們認為:「革命就是少數人強迫大多數人接受前者所賜予的幸福。」民粹派反對西方式的民主,認為西方的「統治機關是選舉的,選出來的都是富人。富人管事情很不公道,他們欺壓窮人」。因此「對人民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專制的沙皇還比立憲的沙皇好些。」 「英雄駕馭群氓」也是俄國民粹派的著名論點,在他們看來歷史是英雄創造的,只有英雄才能主持正義。而人民只是無條件的服從者,至多只是無關緊要的「背景」和工具。在他們看來,人民只是一群隨同他們高呼口號的只知「模仿」的群氓,人民必須不斷地接受他們的訓導以避免無知。 民粹主義認為「全部的俄國民粹主義都起源於憐憫與同情。在70年代,懺悔的貴族放棄了自己的特權,走到人民中間,為他們服務,並與他們匯合在一起。」這種起源於「懺悔的貴族」的主張,本身就是救世主的主張。漂亮的口號和迷人的理論難以掩蓋這些救世主醜惡的靈魂,也必然引導他們自身成為更加嚴厲的威權主義者和專制主義者。
五)民粹主義的否定。 多年前,筆者閱讀過普列漢諾夫的《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著作。前者是對十八世紀歐洲思想發展的討論,後者即是反對民粹主義的「英雄創造歷史」觀。普列漢諾夫舉起社會主義的旗幟,是從否定民粹主義開始的。 普列漢諾夫於1880年流亡國外,在閱讀《共產黨宣言》之後,他宣布開始了自己「一生中的新時期」。他著手系統地向俄國國內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集中批判了對俄國革命運動擁有巨大影響力的民粹主義,指明俄國歷史發展的前途所在。他肯定地告訴民粹派和俄國工人階級,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伴隨著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必將誕生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政治力量——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它們必將在未來的俄國革命中發揮重要作用。 1888年,在「飽經苦難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個唯一正確的革命理論」的列寧,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拋棄了民粹主義的包袱,與民粹主義徹底決裂。1894年他發表了《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強調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已「造成了新的社會力量——工廠工人階級,即城市無產階級」。列寧宣布:俄國已經踏上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未來革命的主力軍——俄國無產階級正在集結之中。 列寧主義的實質在於:如何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農民國家以不斷革命的理念建設新政權,建設社會主義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可以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逐步進行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直到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在俄國現代化陷入歷史性困境的十八世紀初,為俄國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也成為全世界相對落後的國家的人民所遵循的路線。
當社會主義的曙光照臨中國,與民粹主義的鬥爭也以種種方式展開了。我們所處的世界十分複雜,但是社會主義和民粹主義導演的真、假社會主義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
壺公評論
推薦閱讀:
※[另一面]淺談民粹主義
※國平:勿讓民粹主義綁架香港
※金雁:俄國革命與民粹主義
※德媒:民粹主義美夢在歐洲「破滅」,但警報仍未解除